CN208504690U - 一种空调器室内机送风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调器室内机送风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504690U
CN208504690U CN201820869413.7U CN201820869413U CN208504690U CN 208504690 U CN208504690 U CN 208504690U CN 201820869413 U CN201820869413 U CN 201820869413U CN 208504690 U CN208504690 U CN 2085046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gment
connecting rod
handle
hole
pill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869413.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邓海金
王荣转
李俊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CL Air Conditioner Zhongsh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CL Air Conditioner Zhongsh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CL Air Conditioner Zhongsh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TCL Air Conditioner Zhongsh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869413.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50469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5046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50469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调器室内机送风装置,包括:安装在空调器室内机出风口处的叶片座;转动安装在所述叶片座上的若干叶片组件;连杆,所述连杆包括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一段与所述叶片组件转动相连,所述第二段与驱动机构相连;设置在所述空调器室内机出风口处,用于驱动所述连杆,所述连杆带动所述若干叶片组件转动的驱动机构;所述连杆为拼接结构。本实用新型通过使用拼接结构的连杆来将若干叶片组件组成一个整体,并使用电机驱动连杆带动叶片组件同步摆动,结构简单,且方便用户对叶片组件进行拆卸。

Description

一种空调器室内机送风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空调器室内机的送风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空调业的发展,人们对空调器的要求提高,对空调器的清洁等都有更高的要求。在分体空调器室内机中,扫风叶片是室内机的主要零件,对提供用户的舒适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器室内机中的送风装置无法使用电机驱动,并且结构都比较复杂,且不易拆卸,此外现有技术中的扫风叶片也难以对叶片的运动做到统一控制,导致气流输出不均匀,影响用户的使用。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空调器室内机送风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器室内机上的送风装置无法使用电机驱动、结构复杂、不易拆卸,且以对扫风叶片的运动做到统一控制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空调器室内机送风装置,其中,所述送风装置包括:
叶片座,所述叶片座安装在空调器室内机出风口处;
若干叶片组件,所述叶片组件转动安装在所述叶片座上;
连杆,所述连杆包括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一段与所述叶片组件转动相连,所述第二段与驱动机构相连;
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空调器室内机出风口处,用于驱动所述连杆,所述连杆带动所述若干叶片组件转动;
所述连杆为拼接结构。
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送风装置,其中,所述叶片组件包括叶片和设置在叶片下方的第一柄;
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和第二柄,所述第二柄的第一端与所述电机相连;
所述连杆的第一段与所述第一柄相连,所述第二柄的第二端与所述连杆的第二段相连,所述电机驱动所述第二柄转动,并驱动所述连杆的第二段摆动,所述连杆的第二段带动所述连杆的第一段摆动,所述连杆的第一段通过所述第一柄带动所述若干叶片组件转动。
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送风装置,其中,所述若干叶片组件在所述叶片座上的转动中心与所述第二柄的转动中心共平面,所述第一柄在所述叶片座上的转动中心到所述第一柄与所述连杆的第一段的连接中心的距离记为d1,所述第二柄的转动中心到第二柄与所述连杆的第二段的连接中心的距离记为d2,d1=d2。
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送风装置,其中,所述连杆第一段和所述连杆的第二段在出风口处处于同一高度,所述连杆为所述连杆第一段和所述连杆的第二段的拼接结构,在所述连杆第一段和所述连杆第二段的连接处,所述第一段设置有第四凸柱,在所述连杆的第二段的一端设置有第四通孔,所述第四通孔套设在所述第四凸柱上;或者,所述连杆第一段和所述连杆的第二段在出风口处处于同一高度,在所述连杆第一段和所述连杆第二段的连接处,所述第一段一端设置有第四通孔,在所述连杆的第二段的一端设置有第四凸柱,所述第四通孔套设在所述第四凸柱上。
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送风装置,其中,所述连杆第一段和所述连杆的第二段在出风口处处于不同高度,所述连杆的第一段和所述连杆的第二段之间设置有一过渡段,所述过渡段与所述连杆的第一段或所述连杆的第二段一体成型;
当所述过渡段与所述连杆的第一段一体成型时,所述连杆为所述过渡段和所述连杆的第二段的拼接结构,在所述过渡段与所述连杆的第二段的连接处,所述过渡段一端设置有第四凸柱,所述第二段一端设置有第四通孔,所述第四通孔套设在所述第四凸柱上,或者所述过渡段一端设置有第四通孔,所述第二段一端设置有第四凸柱,所述第四通孔套设在所述第四通孔上;
当所述过渡段与所述连杆的第二段一体成型时,所述连杆为所述过渡段和所述连杆的第一段的拼接结构,在所述过渡段与所述连杆的第一段的连接处,所述过渡段一端设置有第四凸柱,所述第一段一端设置有第四通孔,所述第四通孔套设在所述第四凸柱上,或者所述过渡段一端设置有第四通孔,所述第一段一端设置有第四凸柱,所述第四通孔套设在所述第四通孔上。
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送风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柄设置有第一凸柱,所述连杆上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一凸柱套设连接;和/或所述第二柄上设置有第二凸柱,所述连杆上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二凸柱套设连接。
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送风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凸柱和/或所述第二凸柱上分别设置有用于防止连杆与第一柄或者第二柄脱离的第一帽体和第二帽体。
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送风装置,其中,所述叶片组件还包括连接柱,所述叶片设置在所述连接柱的顶部,所述第一柄设置在所述连接柱的侧部,所述连接柱底部设置有卡齿,所述叶片座上设置有供所述连接柱通过的开孔,所述开孔开设有卡齿通过位,所述卡齿通过所述开孔中的卡齿通过位卡扣在所述叶片座底部,并在所述卡齿通过位之间转动。
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送风装置,其中,所述连接柱包括第一段连接柱和第二段连接柱,所述第一段连接柱相对于所述第二段连接柱远离所述连杆设置,所述第一柄设置在第一段连接柱的侧部,所述第一段连接柱顶部安装所述叶片,所述第二段连接柱底部设置有所述卡齿,所述第一段连接柱和第二段连接柱之间还设置有一限位件。
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送风装置,其中,所述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空调器室内机出风口处的中间和/或两端;或者,所述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空调器室内机出风口处的中间和/或两端中的一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使用拼接结构的连杆来将若干叶片组件组成一个整体,并使用电机驱动连杆带动叶片组件同步摆动,结构简单,且方便用户对叶片组件进行拆卸。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室内机的送风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室内机的送风装置中叶片组件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室内机的送风装置中叶片组件与叶片座采用扣接式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室内机的送风装置中叶片组件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室内机的送风装置中叶片组件与叶片座采用卡合式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室内机的送风装置中连杆为一体成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室内机的送风装置中连杆为拼接结构的第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室内机的送风装置中连杆为拼接结构的第二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室内机的送风装置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室内机的送风装置中采用卡合式连接结构的叶片组件的运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室内机送风装置,具体如图1所示,所述送风装置包括:设置在空调器室内机出风口处的叶片座10;转动安装在所述叶片座10上的若干叶片组件20;与所述若干叶片组件20均连接的连杆30,所述连杆30包括第一段310和第二段320,所述第一段310与所述叶片组件20转动相连,所述第二段320与驱动机构40相连;所述驱动机构40设置在所述空调器室内机出风口处的中部或两端,用于通过所述连杆30带动所述若干叶片组件20转动。
在本实用新型中,由于所有的叶片组件20均与连杆30连接,从而使得所有的叶片组件20形成了一个整体。当通过驱动机构40驱动所述连杆30运动时,所述连杆30就会带动所有的叶片组件20一起运动,从而实现对叶片组件20的统一控制,保证气流的均匀输出。
具体地,如图2、4以及图9中所示,本实用新型中的叶片组件20包括:叶片220和设置在叶片220下方的第一柄222,驱动机构40包括电机和第二柄410,所述第二柄410的第一端与所述电机相连。所述第一柄222与连杆30的第一段310相连,连杆30的第二段320与驱动机构40中的第二柄410的第一端转动连接,第二柄410的第二端与驱动机构40中的电机连接。具体实施时,所述电机驱动所述第二柄410转动,并驱动所述连杆30的第二段320摆动,所述连杆30的第二段320带动所述连杆30的第一段310摆动,所述连杆30的第一段310通过所述第一柄222带动所述若干叶片组件20转动。采用这种结构的送风装置,结构简单美观,易拆装便于清洗,出风均匀。
进一步的,所述若干叶片组件20在所述基座上的转动中心与所述第二柄410的第一端的转动中心共平面。所述第一柄222在所述叶片座10上的转动中心到所述第一柄222与所述连杆30的第一段310的连接中心的距离记为d1,所述第二柄410的转动中心到第二柄410与所述连杆30的第二段320的连接中心的距离记为d2,d1=d2。采用所述结构的送风装置的安装的空间利用率更高,叶片组件的摆动同步性和稳定性更好,且更易于维护。采用所述结构形成的曲柄连杆机构,通过电机控制第二柄410转动,第二柄410带动连杆30的第二段320,所述连杆30的第二段320带动所述连杆30的第一段310摆动,进而通过与第一段310相连的第一柄222带动叶片组件20同步摆动。在送风装置涉及各部件之间的协同运动,当片组件20在所述基座上的转动中心与所述第二柄410的第一端的转动中心共平面时,为了避免第一柄222与第二柄410之间产生拉伸,从而造成结构损耗,所述第一柄222在所述叶片座10上的转动中心到所述第一柄222与所述连杆30的第一段310的连接中心的距离记为d1,所述第二柄410的转动中心到第二柄410与所述连杆30的第二段320的连接中心的距离记为d2,d1=d2。在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柄222与所述连杆30的第一段310的连接结构,第二柄410与所述连杆30的第二段320的连接结构为规则的结构连接,所述第一柄222与所述连杆30的第一段310的连接中心及第二柄410与所述连杆30的第二段320的连接中心为连接结构的几何中心。
如图3以及图6中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柄222上设置有第一凸柱223,所述连杆30上设置有第一通孔301,所述第一通孔301与所述第一凸柱223套设连接,以使第一柄222与连杆30之间形成转动连接。同样地,所述第二柄410上设置有第二凸柱(图6中未标出),所述连杆30上设置有第二通孔(图6中未标出),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二凸柱410套设连接,以使所述第二柄410与连杆30之间形成转动连接。较佳地,为了防止连杆30与第一柄222或者第二柄410脱离,本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凸柱223上设置有第一帽体224,在所述第二凸柱上设置第二帽体411。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帽体224和第二帽体411的直径分别大于所述第一通孔301以及第二通孔的尺寸,这样连杆30就可以与第一柄222和/或第二柄410稳定连接。例如,较佳的,本实施例中帽体可以设置成蘑菇状或者为圆台状的,帽体的侧面为圆弧面或者为斜面,这样设置使得在对连杆30、第一柄222以及第二柄410进行安装时,帽体可以更容易地穿过对应的通孔。进一步地,为了使安装与拆卸更加方便,本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帽体224和第二帽体411的顶部设置有开口槽225。如图3中所示的第一帽体224顶部的开口槽225,该开口槽225使得第一帽体224可以更加容易地穿过第一通孔301,从而套设在第一凸柱223上。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柄222与所述连杆30的第一段310的连接中心为所述第一柄222与所述第一凸柱223套设连接处的几何中心,及第二柄410与所述连杆30的第二段320的连接中心为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二凸柱410套设连接处的几何中心。
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当需要将连杆30与第一柄222连接时,将第一凸柱223上的第一帽体224顶部的开口槽225闭合,此时第一帽体224的尺寸就会变小,很容易就可以通过第一通孔301,实现连杆30与第一柄222之间的转动连接。当第一帽体224通过第一通孔301之后,开口槽225恢复原状(开口槽225呈打开状态),此时第一帽体224的尺寸恢复至尺寸大于第一通孔301的尺寸,连杆30与第一柄222之间相互转动时,第一帽体224就可以起抵挡作用,使连杆30与第一柄222就不易脱离。在需要拆卸时,将第一帽体224上的开口槽225闭合,就可直接将第一凸柱223从所述连杆30上的第一通孔301中拔出,操作十分简单,方便用户对连杆30与第一柄222进行拆卸。同样地,第二柄410的第二帽体411的顶部设置开口槽225,也可以使得第二柄410与连杆30之间的连接便于安装与拆卸。
进一步的,所述帽体的材料可以为相对容易发生形变的材料,开口槽225可以更容易的打开和闭合,使得叶片组件20与连杆30之间的拆装更方便
值得说明的是,上述在第一凸柱223和/或所述第二凸柱上分别设置第一帽体224和第二帽体411,仅仅是用来防止连杆30与第一柄222或者第二柄410脱离的一种实施例,并不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其他能够实现上述防止脱离的结构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例如,可以在第一凸柱223上设置螺纹,在第一凸柱223上旋上帽体螺母,通过螺母来防止连杆30与第一柄222脱离。当然上述中的开口槽225同样是本实用新型中便于将连杆30与第一柄222或者第二柄410安装的一种实施例,也同样不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其他可以实现上述便于安装的结构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例如,还可以直接将第一帽体224和/或第二帽体411采用弹性橡胶制成,使得第一帽体224和/或第二帽体411具有易变性且易恢复形状的性能,安装或者拆卸时只需将帽体手动捏小就可使帽体易于通过通孔。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中的连杆30可以为一体成型或者为拼接结构。
当所述连杆30为一体成型时,连杆30的第一段310与第二段320即为整体结构,连杆30的第一段与第一柄222转动连接,驱动机构40中的第二柄410与连杆30的第二段连接。根据电机设置位置的不同,所述连杆30的第一段310和所述连杆30的第二段320在出风口处可能处于同一高度或不同高度。当根据所述连杆30的第一段310和所述连杆30的第二段320在出风口处处于同一高度时,所述连杆30的第一段310和所述连杆30的第二段320直接对合成型。如图6所示,当根据所述连杆30的第一段310和所述连杆30的第二段320在出风口处处于不同高度时,所述连杆30的第一段310和所述连杆30的第二段320之间设置有一过渡段,所述过渡段分别与所述连杆30的第一段310和所述连杆30的第二段320对合成型。第一通孔301的数量是当所述从而实现驱动机构直接控制一体成型的连杆30运动,带动叶片组件20同步摆动。上述实施例已经对连杆30与第一柄222、第二柄410的连接方式进行了说明。
值得说明的是,所述一体成型的连杆30上所设置的第一通孔301的数量是根据叶片组件20的个数进行设置的,同样地,所述相邻通孔之间的距离也是由相邻两个叶片组件20之间的距离所确定的,本实用新型也不对其进行限定。
当所述连杆30由第一段310与第二段320拼接结构时,根据电机设置位置的不同,所述连杆30的第一段和所述连杆30的第二段在出风口处的高度可能相同或不同。如图7和图8所示,所述连杆30的第一段310和所述连杆30的第二段320在出风口处的高度不同,当所述连杆为拼接结构时,所述第一段310与第一柄222连接,以带动对叶片组件20的同步摆动,驱动机构40中的第二柄410与连杆30的第二段连接。其中,上述第一段310与第一柄222之间的连接方式以及第二段320的第二端与驱动机构40中的第二柄410之间的连接方式采用上面实施例中的通孔套设在凸柱上的连接方式实现。进一步的,当根据所述连杆30的第一段310和所述连杆30的第二段320在出风口处处于同一高度时,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在所述连杆30的第一段310和所述连杆30的第二段320的连接处,所述第一段310的一端设置有第四凸柱302,在所述连杆30的第二段320的一端设置有第四通孔303,所述第四通孔303套设在所述第四凸柱302上,实现所述连杆30的第一段310和所述连杆30的第二段320的可拆卸连接。当然第四凸柱302和第四通孔303的设置的位置没有限制,即所述第一段310的一端设置有第四通孔303,在所述连杆30的第二段的一端设置有第四凸柱302,同样可以实现。
当根据所述连杆30的第一段310和所述连杆30的第二段320在出风口处处于不同高度时,如图7和8中所示,所述连杆30的第一段和所述连杆30的第二段之间设置有一过渡段,所述过渡段与所述连杆30的第一段310或所述连杆30的第二段320一体成型(本实施例中所述过渡段均是与第一段310一体成型)。对应的,在所述过渡段与所述连杆30的第二段320或所述连杆30的第一段310连接处,所述过渡段一端设置有第四凸柱302,所述第二段320或第一段310的一端设置有第四通孔303;或者,对应的,在所述过渡段与所述连杆30的第二段320或所述连杆30的第一段310连接处,所述过渡段一端设置有第四通孔303,所述第二段320或第一段310的一端设置有第四凸柱302。第一段310与第二段320采用可拆卸的拼接方式连接,进一步的方便了拆洗。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中的叶片组件20与叶片座10为转动连接的实现方式至少有两种,即扣接式连接结构以及卡合式连接结构。具体如图3和图5中所示。
当叶片组件20与叶片座10之间的转动连接是通过扣接式连接结构来实现时,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叶片座上设置有第三凸柱110,所述叶片组件20还包括连接柱240,所述第一柄222设置在连接柱240侧部,所述叶片220设置在所述连接柱240的顶部,所述连接柱240底端设置有第三通孔201,所述第三通孔201与所述第三凸柱110套接(第三凸柱110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三通孔201的尺寸)。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如图2中的叶片组件20的结构示意图中所示,所述连接柱240包括连接块221以及设置在所述连接块221底部的连接件231,叶片220设置在所述连接块221的顶部,所述连接块221相对于所述连接件231远离所述连杆30设置,所述第一柄222设置在连接块221的侧部,并且叠设在所述在所述连接件231上,所述连接件231上贯穿有第三通孔201,所述第三通孔232与所述第三凸柱110套设连接。
较佳地,所述第三凸柱110上设置有第三帽体111,所述第三帽体111可用于防止在叶片组件20在摆动过程中脱离第三凸柱110。在其中的一种实施方式,第三帽体111的尺寸略大于所述第三通孔201的尺寸。为了更加方便地实现叶片组件20与叶片座10之间的拆装,本实施例也可在所述第三帽体111顶部设置有开口槽225 ,该开口槽225使得第三通孔201可以更加容易地套设在第三凸柱110上。具体地,如图3所示,在进行叶片组件20安装时,将第三帽体111上的开口槽225闭合,就可以使第三凸柱110很容易地插入连接件231底部的第三通孔201中,当所述第三凸柱110插入所述连接件231的通孔201中之后,开口槽225恢复原状(开口槽225呈打开状态),此时第三帽体111的尺寸恢复至尺寸大于第三通孔201的尺寸,因此就可以使连接件231不易从第三凸柱110上脱落。在需要拆卸时,将第三帽体111上的开口槽225闭合,就可直接将第三凸柱110从所述连接柱231上的第三通孔201中拔出,操作十分简单,方便用户对叶片组件20进行拆卸。当然,所述叶片座10上所设置的第三凸柱110的个数是根据叶片组件20的个数进行设置的,并且相邻第三凸柱110之间的具体可以根据实际出风需求进行设计,本实用新型并不对此进行限定。
当然,上述第三帽体111同样可以采用在第三凸柱110上旋上螺母来实现,且开口槽225也同样可以利用将第三帽体111采用弹性橡胶来制成的方案来代替,本实用新型并不对此进行限定。
当叶片组件20与叶片座10之间的转动连接是通过卡合式连接结构来实现时,所述叶片组件20包括连接柱240,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柱顶部与叶片220底部连接,所述第一柄222设置在所述连接柱240的侧部,所述连接柱240底部设置有卡齿243,所述叶片座10上设置有供所述连接柱240通过的开孔120,所述开孔120开设有卡齿通过位,所述卡齿243通过所述开孔120中的卡齿通过位卡扣在所述叶片座10底部,并在所述卡齿通过位之间转动。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4中的叶片组件20的结构示意图中所示,所述连接柱240包括相对错开的第一段连接柱241和第二段连接柱242的两段设置,所述第一段连接柱241相对于所述第二段连接柱242,远离所述连杆30设置,所述第一柄222设置在第一段连接柱241的侧部,所述第一段连接柱241顶部安装所述叶片220,所述第二段连接柱242设置有卡齿243。采用这种设置的方式,在保证整体摆动的前提下,还能节约空间。
具体地,从图5中可以看出,所述叶片座10上开设有多个开孔120,所述开孔120的两侧开设有与卡齿243形状对应的卡齿通过位,该卡齿通过位限定了第二段连接柱242与叶片座10之间的安装角度,即只有当卡齿243恰好与卡齿通过位的形状以及角度吻合时,所述第二段连接柱242才能放置在所述开孔120内。较佳地,开孔的直径要比第二段连接柱242的直径略大,因此所述第二段连接柱242可以在套设在所述开孔120内后,在开孔120内转动。当所述第二段连接柱242放置到所述开孔120内后,将第二段连接柱242转动一个角度,第二段连接柱242上的卡齿243就可通过卡齿通过位卡扣在叶片座10上(即卡齿243抵在开孔120的卡齿通过位上),这样当叶片组件20摆动时,由于卡齿243的存在,所述连接柱240不易从所述开孔120内脱落,以实现叶片组件20与叶片座10之间可靠的转动连接。当需要将叶片组件20从叶片座10上拆卸时,只需将第二段连接柱242旋转到卡齿243与卡齿通过位吻合的角度,就可将第二段连接柱242从开孔120中拿出,从而实现叶片组件20与叶片座10之间的分离。
较佳地,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柱240上还设置有一限位件232,具体如图5中所示,所述限位件232设置在所述叶片座10与第一柄222之间,用于防止所述第二段连接柱242在所述开孔120中上下窜动。本实施例中设置有两个卡齿243,并且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二段连接柱242底部的侧面上,对应的开孔120上也有两个卡齿通过位,当叶片组件20在摆动的时候,只有两个卡齿243同时与卡齿通过位完全吻合时,第二段连接柱242才能通过开孔120,这样可以更有效地保证所述卡齿243卡合在开孔120内,进一步保证叶片组件20在摆动的时候不会与叶片座10脱离。
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叶片220上设置有若干个通风孔210,所述通风孔210均匀地设置在叶片220上,当然,所述通风孔210的大小可以设置成一样大小,也可以设置成大小不一。由于通风孔210的作用,可以对出风口的气流进行分散,从而使气流的速度降低,使得冷风以较缓慢的速度吹响室内。较佳地,本实施例中的所述通风孔210还设置为与叶片220的表面垂直方向向上偏移一个0~20°的角度,也就是每一个通风孔210都是斜向上的,使得通风孔210把气流向上输送,增大气流的输送距离,带来柔感出风的效果,有效避免气流直接吹向用户的头部,给用户带来不适的情况。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驱动机构40是可以设置在所述空调器室内机出风口处的中间和/或两端。当所述驱动机构40设置在所述空调器室内机出风口处的中间时,所述驱动机构40设置有2个,一个驱动机构40与第一段310的第二端连接,另一个驱动机构40与第二段320的第一端连接,以使所述驱动机构40在空调器室内机出风口处的中间。当所述驱动机构40设置在所述空调器室内机出风口处的两端时,所述驱动机构40同样设置有2个,且一个驱动机构40与第一段310的第一端连接,另一个驱动机构40与第二段320的第二端连接,以使所述驱动机构40在空调器室内机出风口处的两端。
较佳地,所述驱动机构40还可以设置在所述空调器室内机出风口处的中间以及两端都有,此时一个驱动机构40与连杆30的中间连接,另一个驱动机构40与连杆30的一端连接。当然,所述驱动机构40还可以设置在所述空调器室内机出风口处的两端的任意一端。即所述驱动机构40与所述连杆30的任意一端连接。
较佳地,所述驱动机构40中设置有限位结构,以对第二柄410的摆动范围进行限定,如图9中所示中所标识的A位置与B位置,本实施例中的连杆30为由第一段310与第二段320可拆卸的拼接而成。A位置表示的是第二柄410运动的左极限位置,B位置表示的是第二柄410运动的右极限位置。当第二柄410在左极限位置与右极限位置之间来回摆动时,通过连杆30的运动使得叶片组件20在一个固定的角度范围内同步摆动,以使气流发散并均匀地吹向室内。
此外,值得说明的是,由于第二柄410在预设的角度范围内摆动,使得连杆30拉动所有的叶片组件20一起转动。如果叶片组件20与叶片座10之间转动连接方式采用卡合式连接结构(图5中所示),那么当第二段连接柱242旋转到卡齿243与开孔120中的卡齿通过位刚好吻合时,第二段连接柱242就有可能从所述开孔120内脱离,从而导致叶片组件20从叶片座10上脱落。因此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本实施例中的第二柄410的摆动角度范围需要严格控制,使叶片组件20上的连接柱240上的卡齿243的摆动情况如图10中所示。图10中的叶片组件20的第二段连接柱242旋转时,卡齿243只能在A1和B1两个位置之间来回摆动,整个运动过程中卡齿243是无法与叶片座10上的开孔120中的卡齿通过位重合,所以叶片组件20是很难从叶片座10上脱离的。
具体在安装时,本实施例中,用户可以首先将叶片组件20一一安装到叶片座10上,安装的方式可以采用上述叶片组件20与叶片座10之间的扣接式连接或者卡合式连接。当叶片组件20安装完成后,将叶片组件20旋转一个角度,使叶片组件20上的第一柄222指向出风口外侧,便于将第一柄222上的第一凸柱223与连杆30上的第一通孔301连接。连接完成之后,若连杆30为一体成型的,则将连杆30的一端与驱动机构40中的第二柄410连接。若连杆30为由第一段310与第二段320可拆卸的拼接而成,则第一柄222与第一段310连接完成后,将过渡段上的第四凸柱302与第二段320上的第四通孔303扣接,然后再将第二段320与第二柄410连接,由此完成本实用新型送风装置的安装。由于本实用新型的送风装置中的零部件之间的连接均是可以拆卸的,因此在需要对所述送风装置进行清洗时,可以将连杆30以及叶片组件20一起拆下,进而再对每一个叶片组件20进行拆卸,方便对所有零部件进行清洗。较佳地,本实用新型中的叶片座10与空调器室内机的底座50采用卡合式连接,同样是可以拆卸的,方便将叶片座10拆下,这样使得整个出风口处没有任何的遮挡,方便用户对风道内进行清洗。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调器室内机送风装置,包括:叶片座,若干叶片组件,连杆以及驱动机构;所述叶片座安装在空调器室内机出风口处;转动安装在所述叶片座上的若干叶片组件;所述连杆包括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一段与所述叶片组件转动相连,所述第二段与驱动机构相连;所述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空调器室内机出风口处,用于驱动所述连杆,所述连杆带动所述若干叶片组件转动;所述连杆为拼接结构。本实用新型通过使用拼接结构的连杆来将若干叶片组件组成一个整体,并使用电机驱动连杆带动叶片组件同步摆动,结构简单,且方便用户对叶片组件进行拆卸。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器室内机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装置包括:
叶片座,所述叶片座安装在空调器室内机出风口处;
若干叶片组件,所述叶片组件转动安装在所述叶片座上;
连杆,所述连杆包括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一段与所述叶片组件转动相连,所述第二段与驱动机构相连;
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空调器室内机出风口处,用于驱动所述连杆,所述连杆带动所述若干叶片组件转动;
所述连杆为拼接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组件包括叶片和设置在叶片下方的第一柄;
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和第二柄,所述第二柄的第一端与所述电机相连;
所述连杆的第一段与所述第一柄相连,所述第二柄的第二端与所述连杆的第二段相连,所述电机驱动所述第二柄转动,并驱动所述连杆的第二段摆动,所述连杆的第二段带动所述连杆的第一段摆动,所述连杆的第一段通过所述第一柄带动所述若干叶片组件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叶片组件在所述叶片座上的转动中心与所述第二柄的转动中心共平面,所述第一柄在所述叶片座上的转动中心到所述第一柄与所述连杆的第一段的连接中心的距离记为d1,所述第二柄的转动中心到第二柄与所述连杆的第二段的连接中心的距离记为d2,d1=d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第一段和所述连杆的第二段在出风口处处于同一高度,所述连杆为所述连杆第一段和所述连杆的第二段的拼接结构,在所述连杆第一段和所述连杆第二段的连接处,所述第一段设置有第四凸柱,在所述连杆的第二段的一端设置有第四通孔,所述第四通孔套设在所述第四凸柱上;或者,所述连杆第一段和所述连杆的第二段在出风口处处于同一高度,在所述连杆第一段和所述连杆第二段的连接处,所述第一段一端设置有第四通孔,在所述连杆的第二段的一端设置有第四凸柱,所述第四通孔套设在所述第四凸柱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第一段和所述连杆的第二段在出风口处处于不同高度,所述连杆的第一段和所述连杆的第二段之间设置有一过渡段,所述过渡段与所述连杆的第一段或所述连杆的第二段一体成型;
当所述过渡段与所述连杆的第一段一体成型时,所述连杆为所述过渡段和所述连杆的第二段的拼接结构,在所述过渡段与所述连杆的第二段的连接处,所述过渡段一端设置有第四凸柱,所述第二段一端设置有第四通孔,所述第四通孔套设在所述第四凸柱上,或者所述过渡段一端设置有第四通孔,所述第二段一端设置有第四凸柱,所述第四通孔套设在所述第四通孔上;
当所述过渡段与所述连杆的第二段一体成型时,所述连杆为所述过渡段和所述连杆的第一段的拼接结构,在所述过渡段与所述连杆的第一段的连接处,所述过渡段一端设置有第四凸柱,所述第一段一端设置有第四通孔,所述第四通孔套设在所述第四凸柱上,或者所述过渡段一端设置有第四通孔,所述第一段一端设置有第四凸柱,所述第四通孔套设在所述第四通孔上。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柄设置有第一凸柱,所述连杆上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一凸柱套设连接;和/或所述第二柄上设置有第二凸柱,所述连杆上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二凸柱套设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柱和/或所述第二凸柱上分别设置有用于防止连杆与第一柄或者第二柄脱离的第一帽体和第二帽体。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组件还包括连接柱,所述叶片设置在所述连接柱的顶部,所述第一柄设置在所述连接柱的侧部,所述连接柱底部设置有卡齿,所述叶片座上设置有供所述连接柱通过的开孔,所述开孔开设有卡齿通过位,所述卡齿通过所述开孔中的卡齿通过位卡扣在所述叶片座底部,并在所述卡齿通过位之间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柱包括第一段连接柱和第二段连接柱,所述第一段连接柱相对于所述第二段连接柱远离所述连杆设置,所述第一柄设置在第一段连接柱的侧部,所述第一段连接柱顶部安装所述叶片,所述第二段连接柱底部设置有所述卡齿,所述第一段连接柱和第二段连接柱之间还设置有一限位件。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空调器室内机出风口处的中间和/或两端;或者,所述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空调器室内机出风口处的中间和/或两端中的一端。
CN201820869413.7U 2018-06-06 2018-06-06 一种空调器室内机送风装置 Active CN2085046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869413.7U CN208504690U (zh) 2018-06-06 2018-06-06 一种空调器室内机送风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869413.7U CN208504690U (zh) 2018-06-06 2018-06-06 一种空调器室内机送风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504690U true CN208504690U (zh) 2019-02-15

Family

ID=652884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869413.7U Active CN208504690U (zh) 2018-06-06 2018-06-06 一种空调器室内机送风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50469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635573U (zh) 导风板组件、出风结构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04084773U (zh) 空调送风设备及空调室内机
CN208398220U (zh) 一种空调器室内机送风装置
CN207564488U (zh) 机器人的头部结构及具有其的机器人
CN201149358Y (zh) 仿自然风的柜式空调出风口装置及采用该装置的柜式空调
CN207081083U (zh) 空调室内机
CN102853520B (zh) 空调器的导风机构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07922382U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04987400U (zh) 一种中央空调扇叶
CN209558537U (zh) 空调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08504690U (zh) 一种空调器室内机送风装置
CN108626791A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108488928A (zh) 一种空调器室内机送风装置
CN207962902U (zh) 一种扫风结构、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09131025U (zh) 空调壁挂机和空调器
CN208504673U (zh) 一种空调器室内机送风装置
CN207050092U (zh) 一种具有旋转开合出风结构的空气净化器
CN214746083U (zh) 空调器
CN206145801U (zh) 一种全新的可封闭进风口的天花机
CN210861400U (zh) 酒店用防潮型暖通空调系统
CN208920469U (zh) 新风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08504687U (zh) 通风结构及空调室内机
CN206771691U (zh) 换气装置的进、排气部件
CN221611571U (zh) 一种具有多向风口的通风设备
CN205957313U (zh) 一种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