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493237U - 可触发自转的玩具 - Google Patents

可触发自转的玩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493237U
CN208493237U CN201821039687.XU CN201821039687U CN208493237U CN 208493237 U CN208493237 U CN 208493237U CN 201821039687 U CN201821039687 U CN 201821039687U CN 208493237 U CN208493237 U CN 2084932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ation
ontology
swivel
toy
l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039687.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凌赞
叶鉴
李德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lpha Group Co Ltd
Guangzhou Alpha Cultu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lpha Group Co Ltd
Guangzhou Alpha Cultu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pha Group Co Ltd, Guangzhou Alpha Cultu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Alph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039687.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4932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4932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493237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oy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触发自转的玩具。所述可触发自转的玩具包括:本体、自转体、内锁组件、外锁组件和自转驱动组件,自转体可转动地设在本体上,内锁组件设在本体和自转体之间,内锁组件与自转体配合以锁止自转体,外锁组件设在本体和自转体之间,外锁组件与自转体配合以锁止自转体,外锁组件与内锁组件的触发位置不同,自转驱动组件连接在本体和自转体之间,内锁组件、外锁组件均解锁后,自转驱动组件释能并驱动自转体绕自转轴转动。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触发自转的玩具,通过自转体相对于本体发生转动,使可触发自转的玩具获得较好的视觉效果,趣味性较高。

Description

可触发自转的玩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玩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触发自转的玩具。
背景技术
玩具车,在玩具市场中占领了很大的市场份额,能获得不同年龄阶段的消费者喜爱。现有的玩具车,从功能区分,大概分为竞速车、翻转车、变形车、射弹车等。
其中,变形类玩具车,又分为手动变形、电动控制变形、以及机械触发变形。但无论是采用哪种变形,目前的变形类玩具车的变形方式均比较单一、比较传统,如手动拆装、转动、组装进行变形;又如电动的一键变形或多段变形;再如机械的碰撞变形等,其过程均是以如何变形功能来设计的,没有其他的功能体现。故容易造成玩法疲劳,使消费者失去玩耍乐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可触发自转的玩具,所述可触发自转的玩具提供了玩具触发的新结构,趣味性强,视觉效果好。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触发自转的玩具,包括:本体、自转体、内锁组件、外锁组件和自转驱动组件,所述自转体可转动地设在所述本体上,所述内锁组件设在所述本体和所述自转体之间,所述内锁组件与所述自转体配合以锁止所述自转体,所述外锁组件设在所述本体和所述自转体之间,所述外锁组件与所述自转体配合以锁止所述自转体,所述外锁组件与所述内锁组件的触发位置不同,所述自转驱动组件连接在所述本体和所述自转体之间,所述内锁组件、所述外锁组件均解锁后,所述自转驱动组件释能并驱动所述自转体绕自转轴转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触发自转的玩具,需要经内锁组件和外锁组件都解锁,自转驱动组件才能驱动自转体发生旋转,使玩具具有较好的视觉效果,趣味性高。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可触发自转的玩具,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自转驱动组件包括卷簧、橡皮筋或者活塞。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内锁组件包括:内锁杆和内锁块,所述内锁杆可摆动地设置在所述本体内且一端与所述自转体相配合,所述内锁块设在所述本体的外部且与所述内锁杆相配合,所述内锁块触发后释放所述内锁杆。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自转驱动组件包括:自转传动齿轮组和自转弹性件,所述自转传动齿轮组设在所述内锁杆和所述自转体之间,所述自转弹性件用于在所述内锁杆释放后拉动所述内锁杆摆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内锁杆为扇形,所述自转传动齿轮组包括扇形齿和自转齿,所述扇形齿形成在所述内锁杆上,所述自转齿同轴设置在所述自转体上。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自转体上设有外锁槽,所述外锁组件包括:外锁杆,所述外锁杆可活动地设在所述本体上,所述外锁杆构造成常朝向所述自转体伸出,所述自转体在转动过程中所述外锁杆可插入所述外锁槽内,所述外锁触发部可活动地设在所述自转体上,所述外锁触发部触发时可将所述外锁杆从所述外锁槽内顶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锁槽为多个,多个所述外锁槽环绕所述自转轴间隔开设置,所述自转体内对应多个所述外锁槽设置多个所述外锁触发部,所述自转体转动时所述外锁杆可分别与多个所述外锁槽配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多个所述外锁槽在周向上同一侧均设有渐深槽,每个所述渐深槽在朝向对应所述外锁槽的方向上逐渐加深。
在本实用新型中,可触发自转的玩具具有上述任意一个实施例的特征,可触发自转的玩具还包括座体,所述本体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座体上,所述本体相对所述座体转动时触发所述内锁组件解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座体和所述本体之间设有蓄能体,所述蓄能体构造成在所述本体反转时蓄能,在所述蓄能体释能时带动所述本体正转。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玩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玩具的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玩具的座体和本体的一个角度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玩具的座体和本体的另一个角度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玩具的座体的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玩具的本体和自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玩具的座体、本体和自转体的一个角度的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玩具的的座体、本体和自转体的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9是图7中A部的结构放大图;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玩具的本体和自转体的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玩具的座体拆出上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玩具的座体与本体转动一定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玩具的座体、本体和自转体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玩具的拆除上壳体的座体、第三锁定杆和第三锁定复位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玩具的第一锁定杆、第二锁定杆、第一动作件和次动触发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玩具的第二锁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玩具的座体和首动触发件在避让首动反应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玩具的座体和首动触发件在挤压首动反应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玩具的第二动作件触发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玩具的自转体的放大的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2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玩具的座体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玩具100、
座体1、转动配合台11、第一穿孔12、内锁容槽13、导引槽14、夹持口15、第一触发位16、
本体2、转动配合槽21、加厚台22、第一锁定槽221、滑槽23、首动触发件24、环形避让槽25、
第一锁定装置3、第一锁舌31、第一锁定杆32、第一锁定复位件33、第一磁吸件34、
蓄能体4、蓄能壳41、转盘42、连接柱421、蓄能件43、蓄能齿轮组44、
转动限制组件5、不动定位件51、初位定位部511、终位定位部512、转动配合件52、初位配合部521、终位配合部522、
自转体6、外锁槽61、自转轴62、
自转锁定装置7、内锁组件71、内锁杆711、滑块7111、内锁块712、外锁组件72、外锁杆721、外锁触发部722、自转驱动组件73、自转传动齿轮组731、扇形齿7311、自转齿7312、自转弹性件732、
动作件8、第一动作件81、第二动作件82、
第二锁定装置9、第二锁定杆91、首动反应部912、第二锁定复位件92、第三锁定杆93、第三锁定复位件94、次动触发件95、触发端951、反应端952、抵压台96、
第一装配部101、第三装配部10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旋转的玩具100。
如图8和图9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旋转的玩具100,包括本体2、自转体6、内锁组件71、外锁组件72和自转驱动组件73,自转体6可转动地设在本体2上,体现出玩具的可旋转的效果。内锁组件71设在本体2和自转体6之间,内锁组件71与自转体6配合以锁止自转体6,由此,内锁组件71可以限制自转体6相对于本体2的转动,使自转体6无法旋转。
外锁组件72设在本体2和自转体6之间,外锁组件72与自转体6配合以锁止自转体6,由此,外锁组件72也可以限制自转体6相对于本体2的转动,使自转体6无法旋转。
外锁组件72与内锁组件71的触发位置不同,自转驱动组件73连接在本体2和自转体6之间,内锁组件71、外锁组件72均解锁后,自转驱动组件73释能并驱动自转体6绕自转轴62转动,由此,自转体6需要经过两次触发才可以使内锁组件71和外锁组件72解锁,此时,自转驱动组件73释能带动自转体6绕自转轴62转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旋转的玩具100,自转体6需要经过不同位置的触发才可以使内锁组件71和外锁组件72都解锁,自转驱动组件73可以驱动自转体6发生旋转,使玩具具有较好的视觉效果,趣味性高。
内锁组件71、外锁组件72和自转驱动组件73,属于玩具100的自转锁定装置7,自转体6在转动到一定角度后可以被自转锁定装置7限位不能够继续进行旋转。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体2的转动可触发自转锁定装置7部分解锁或者完全解锁,由此,本体2转动后自转体6才可以转动。本体2的转动构成自转体6转动的关键之一,这种联动关系构建了玩具100的连锁动作机制,增加了玩具100的趣味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和图9所示,内锁组件71包括内锁杆711和内锁块712,内锁杆711可摆动地设置在本体2内且一端与自转体6相配合,内锁块712设在本体2的外部且与内锁杆711相配合,内锁块712触发后释放内锁杆711,由此,通过触发内锁块712可以使内锁杆711可以摆动,内锁杆711摆动可以驱动自转体进行旋转。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如图8和图9所示,自转驱动组件73包括自转传动齿轮组731和自转弹性件732,自转传动齿轮组731设在内锁杆711和自转体6之间,自转弹性件732用于在内锁杆711释放后拉动内锁杆711摆动,由此,摆动的内锁杆712可以驱动自转传动齿轮组731转动,使自转传动齿轮组731带动自转体6转动。
自转弹性件732用于在自转体6完全解锁时拉动内锁杆711转动,其中,当内锁杆711在内锁块712的限位下摆动到一个极限位置时,内锁杆711被锁止,自转弹性件732发生弹性形变而蓄能。当内锁块712释放内锁杆711后,内锁杆711在自转弹性件732弹性力的驱动下开始摆动,然后内锁杆711驱动自转传动齿轮组731使自转体6旋转。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如图8和图9所示,内锁杆711为扇形,自转传动齿轮组731包括扇形齿7311和自转齿7312,扇形齿7311形成在内锁杆711上,自转齿7312同轴设置在自转体6上,即扇形齿7311形成在内锁杆711的扇形端面上。自转齿7312同轴设置在自转体6上,由此,自转齿7312可以和自转体6同轴旋转,当自转齿7312转动时可以带动自转体6旋转。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和图10所示,自转体6上设有外锁槽61,外锁槽61是外锁组件72的一个构成,外锁组件72包括外锁杆721,外锁杆721可活动地设在本体2上,外锁杆721构造成常朝向自转体6伸出,自转体6在转动过程中外锁杆721可插入外锁槽61内,由此,外锁杆721和外锁槽61的配合可以限制自转体6的旋转。可选地,外锁杆721上设有弹簧,弹簧可以使外锁杆721朝向自转体6伸出,当挤压外锁杆721时,外锁杆721退出外锁槽61,同时弹簧被压缩蓄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外锁组件72具有位于自转体6上的外锁触发部722,外锁触发部722触发后可以使外锁组件72解除对自转体6的锁定。
具体地,外锁触发部722可活动地设在自转体6上,外锁触发部722触发时可将外锁杆721从外锁槽61内顶出。
当自转体6旋转时,外锁杆721收缩,当外锁槽61转动到外锁杆721的对应位置时,外锁杆721可以伸出与外锁槽61配合,然后自转体6被锁止。当外锁触发部722被触发时,外锁触发部722将外锁杆721从外锁槽61中顶出,外锁触发部722使外锁杆721再次收缩,此时,外锁组件72解除对自转体6的锁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如图8、图10和图20所示,外锁槽61为多个,多个外锁槽61环绕自转轴62间隔开设置,自转体6内对应多个外锁槽61设置多个外锁触发部722,自转体6转动时外锁杆721可分别与多个外锁槽61配合。
当外锁杆721与任意一个外锁槽61配合时,都能锁止自转体6。也就是说,自转体6在转动的过程中,可被外锁杆721锁定多次,每次外锁杆721因卡入外锁槽61而锁止自转体6,可通过触发该外锁槽61内的外锁触发部722,使自转体6可再次转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多个外锁槽61在周向上同一侧均设有渐深槽,每个渐深槽在朝向对应外锁槽61的方向上逐渐加深,由此,外锁杆721可以沿着朝向某个外锁槽61的方向上逐渐加深的渐深槽进入外锁槽61,一旦外锁杆721插入到该外锁槽61就不易再滑出该外锁槽61,直到外锁杆721被外锁触发部722顶出该外锁槽61。渐深槽的设置,使外锁杆721与外锁槽61的配合更加简单、稳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中,自转驱动组件73包括卷簧、橡皮筋或者活塞,其中,自转驱动组件73可以通过卷簧或者橡皮筋发生弹性形变而蓄能,恢复形变而释能,从而带动自转体6旋转,自转驱动组件73还可以通过活塞的循环运动,使自转体6持续旋转,由此,可以使自转体6的旋转有多种驱动形式,增加自转体6的驱动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可旋转的玩具100还包括座体1,本体2可转动地安装在座体1上,本体2相对座体1转动时触发内锁组件71解锁。
也就是说,本体2相对座体1的转动是内锁组件71解锁的触发开关,例如当内锁块712设在座体1上,本体2相对座体1转动,使内锁杆711相对内锁块712转动,使内锁组件71解锁。
本体2可转动地设在座体1上,体现出玩具的可旋转的效果。可选地,本体2的转动轴竖向设置,即本体2基本上沿水平面转动。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竖向设置不局限于转动轴与竖向线完全平行,这里竖向线是与水平面相垂直的直线。当本体2的转动轴与竖向线之间的夹角处于15度范围内,均可以认为本体2的转动轴竖向设置。
具体地,本体2可转动地设置在座体1的正上方,本体2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大于或者等于座体1在水平面上的投影。这样本体2整体面积较大,在本体2上做造型或者在本体2上设置动作件8,在视觉上动作变化大,互动效果更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如图2所示,座体1和本体2之间设有蓄能体4,蓄能体4构造成在本体2反转时蓄能,在蓄能体4释能时带动本体2正转。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正转”用于描述蓄能体44释能时转动体2的方向,但它不是用来限制转动体2的具体转动方向。“反转”用于描述与“正转”相反的方向。
在一些实施例中,玩具100包括第一锁定装置3,第一锁定装置3用于将本体2锁止在座体上。当第一锁定装置3受触发时,本体1解锁,蓄能体4带动本体1正转。当本体2相对座体1反转至极限位置时,通过第一锁定装置3锁定本体1,保持蓄能体4的势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蓄能体4包括蓄能壳41、转盘42和蓄能件43,蓄能壳41设在座体1和本体2中的一个上,转盘42可转动地设在蓄能壳41内,转盘42上设有连接柱421,连接柱421伸出蓄能壳41,且连接柱421与座体1和本体2中的另一个相连。蓄能件43的一端与蓄能壳41相连,蓄能件43的另一端与转盘42相连,转盘42相对蓄能壳41转动时蓄能件43的势能增加或者减小。
其中,转盘42相当于本体2的转动轴,将转盘42设置在蓄能壳41内,一方面这种套设装配关系使转盘42与蓄能壳41之间不易脱离,另一方面二者的面接触配合保证了二者之间的转动运动关系,使本体2在座体1上转动可以更加平稳。另外,由于蓄能壳41将转盘42与其他部件阻隔开,二者之间不易受其他部件的干涉,因此转动可靠性可得到提高。
另外,当蓄能壳41设在座体1上时,连接柱421连接本体2;当蓄能壳41设在本体2上时,连接柱421连接座体1。下文中为简化说明,均以蓄能壳41设在座体1上,连接柱421连接本体2为例进行说明。
可选地,蓄能件43可以为卷簧,蓄能件43也可以为弹力筋,有的实施例中,蓄能件43还可以是经特殊设置的活塞等。在图3和图4的示例中,蓄能件43为卷簧,卷簧设置在蓄能壳41内,从而蓄能壳41对卷簧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可选地,如图3所示,蓄能壳41内设有与转盘42相连的蓄能齿轮组44,由此,当转盘42相对于蓄能壳41发生转动时,转盘42可以带动蓄能齿轮组44运转,蓄能齿轮组44的运转使转盘42的动作得到了缓冲,转盘42的冲劲减小后转动稳定性可更高。
另外,蓄能齿轮组44在玩具100上还能起到减速的作用,使本体2转动一圈的时间相对延长,这样一方面本体2转动变慢了可以使其转动更加平稳,另一方面方便在本体2上设置联动的结构,使联动的结构随本体2的转动其产生的动作变化更容易呈现。这里蓄能齿轮组44可以采用现有技术公开的齿轮组结构,这里不作具体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座体1和本体2中的一个上设有转动配合槽21,座体1和本体2中的另一个上设有转动配合台11,转动配合台11配合在转动配合槽21内,连接柱421穿过转动配合槽21设置。
转动配合台11也相当于本体2的转动轴,转动配合槽21和转动配合台11的配合,使座体1和本体2之间的接触面增大,而且转动配合槽21和转动配合台11的配合处与转动轴轴线距离大,本体2可承载的弯矩大,从而保证转动的平稳性。另外,转动配合槽21与转动配合台11的配合能对蓄能体4起到封锁、保护作用。
在附图中,转动配合槽21设在本体2上,转动配合台11设在座体1上,转动配合台11上设有连接孔,从上方伸下来的连接柱421插入到连接孔内。可选地,连接也和连接柱421均为多个,有的连接孔和连接柱421为方形等。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如图4所示,座体1和本体2中的一个上在朝向另一个的表面设有加厚台22,加厚台22上设有第一锁定槽221,第一锁定装置3具有可伸入或者退出第一锁定槽221的第一锁舌31。当第一锁舌31伸入第一锁定槽221时,本体2被锁定在座体1上,当第一锁舌31退出第一锁定槽221时,本体2可以相对于座体1发生转动。
这里,在加厚台22上设置第一锁定槽221,而除加厚台22的位置,座体1与本体2之间的空隙较大,第一锁舌31从第一锁定槽221退出后,第一锁舌31不会对本体2产生干涉。
在图4的示例中,第一锁舌31被触发后水平移动,第一锁舌31沿水平方向可卡入第一锁定槽221或者退出第一锁定槽221。加厚台22的设置,使第一锁舌31在触发后无需过多地竖向移动,这样有利于第一锁定装置3的竖向高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座体1上具有第一触发位16和第一穿孔12,第一锁定装置3设在座体1内,第一锁定装置3的一端延伸至第一触发位16处,第一锁定装置3的另一端从第一穿孔12处伸出以锁止本体2,由此,当第一锁定装置3的一端在第一触发位16被触发时,第一锁定装置3的另一端可以解除对本体2的锁定,使本体2可以在蓄能体4的驱动下正转。
这里,第一触发位16指的是,外部要触发第一锁定装置3解锁需要在座体1上触发的位置。而第一穿孔12的设置,使第一锁定装置3的一端能够从第一穿孔12处伸出座体1,第一穿孔12对第一锁定装置3也能起到限位、支撑的作用。
可选地,如图5所示,第一锁定装置3包括第一锁定杆32、第一锁定复位件33和第一磁吸件34,第一锁定杆32的一端延伸至第一触发位16处,第一锁定杆32的另一端从第一穿孔12处伸出形成第一锁舌31,由此,通过第一锁舌31和本体2的配合可以使本体2被锁止在座体1上,通过在第一触发位16触发第一锁定装置3可以使第一锁舌31释放本体2,使本体2可以转动。
第一锁定复位件33与第一锁定杆32相连以常驱动第一锁定杆32朝向第一触发位16活动,由此,当第一锁定杆32朝向第一触发位16伸入时,第一锁舌31可以锁定本体2,当第一锁定杆32被触发离开第一触发位16时,第一锁定复位件33被压缩,第一锁舌31可以解除对本体2的锁定,当停止对第一锁定杆32的触发,第一锁定复位件33回复弹性形变可以驱动第一锁定杆32朝向第一触发位16活动。
第一磁吸件34设在第一触发位16处,第一磁吸件34可以吸附玩具体,从而驱动第一锁定杆32离开第一触发位16,从而使第一锁定装置3解锁。
第一磁吸件34的设置,还能使玩具体保持在第一触发位16,营造出玩具100固定住外部玩具体的效果,从而提高了可玩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图6和图7所示,玩具100还包括转动限制组件5,转动限制组件5在水平面上与蓄能体4相错开,由此,可以使转动限制组件5与蓄能体4的功能互不干扰,有利于玩具100的运转。转动限制组件5的设置有利于限制本体1转动的角度范围,一方面避免本体1转动过渡导致蓄能体4的损坏,另一方面利用转动限制组件5可以触发玩具100的其他变化。
具体地,转动限制组件5包括不动定位件51和转动配合件52,不动定位件51设在座体1上,转动配合件52设在本体2上,转动配合件52在本体2转动范围的两端均与不动定位件51配合,由此,可以使本体2在反转到本体2转动范围的一端尽头后,转动配合件52和不动定位件51的一侧配合以限制本体2的反转,当本体2正转到本体2转动范围的另一端尽头后,转动配合件52和不动定位件51的另一侧配合以限制本体2的正转,从而使本体2不能沿着一个方向无限旋转,有利于玩具的操作。本体2的正转和反转,都是由不动定位件51和转动配合件52的配合来限制,使本体2的转动角度范围控制在整圈内,而且能节约转动限制组件5的零件数量。
可选地,如图2、图6和图7所示,转动配合件52在本体2的转动方向上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初位配合部521和终位配合部522,不动定位件51在本体2的转动方向上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初位定位部511和终位定位部512,初位配合部521与初位定位部511相配合。由此,本体2在转动范围的两个末端,转动配合件52与不动定位件51之间均是具有配合关系的,稳定的配合关系使本体2在转动范围的两个末端时,均相对座体1较稳定,不会轻易晃动。
进一步地,如图2、图6和图7所示,初位配合部521和终位配合部522形成为在转动配合件52的相对两侧开口的插槽,初位定位部511和终位定位部512形成为不动定位件51的相对两侧的插块,由此,当本体2反转到末端后,转动配合件52的初位配合部521的插槽可以和不动定位件51的初位定位部511的插块配合,当本体2正转到末端后,转动配合件52的终位配合部522的插槽可以和不动定位件51的终位定位部521的插块配合,插接的配合方式结构简单,而且插块插入和退出插槽容易,使本体2转动到两个末端时,转动配合件52与不动定位件51之间配合容易,不易卡滞。
可选地,如图2和图7所示,在座体1上可以形成有导引槽14,导引槽14可以和转动配合件52配合,使转动配合件52沿着导引槽14转动,有利于转动配合件52运动的稳定。进一步可选地,转动配合件52可伸缩地设置在本体2上,初位配合部521和终位配合部522这两个插槽,在转动配合件52的伸缩方向上是错开设置的,如图6所示,转动配合件52在相对两侧开槽的位置处形成S形,导引槽14在转动配合件52正转的转动方向上深度逐渐加深,可以使转动配合件52在正转到末端和反转到末端时,转动配合件52从本体2内伸出的长度不同,从而在两个末端不同的插槽与不动定位件51上的插块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内锁块712设在座体1上,内锁杆711可摆动地设在本体2上。
具体地,如图6和图10所示,本体2上设有滑槽23,内锁杆711的一端设有配合在滑槽23内的滑块7111,内锁块712可止抵在滑块7111上以卡住内锁杆711。滑块7111可以沿着滑槽23的轨迹运动,同时,滑槽23限定出了内锁杆711的摆动范围,当内锁杆711沿着滑槽23摆动时可以驱动自转体6转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如图11和图12所示,座体1上设有内锁容槽13,内锁块712可活动地设在内锁容槽13内,且内锁块712构造成其一端常伸出内锁容槽13,在本体2反转至末端时内锁块712与滑块7111相配合以卡住内锁杆711,在本体2正转至末端时滑块7111将内锁块712挤压进内锁容槽13内。
也就是说,当本体2反转时,内锁块712伸出内锁容槽13,此时,内锁块712可以和滑块7111配合以锁止内锁杆711,当本体2正转时,内锁块712不能够限制自转体6的转动,滑块7111可以驱动内锁块712收缩至内锁容槽13中以避让内锁杆711的转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6所示,玩具100包括动作件8和第二锁定装置9。
动作件8可以使玩具100发生动作变换,动作件8设在座体1上,或者动作件8设在本体2上,或者座体1和本体2上均设有动作件8。第二锁定装置9用于锁止动作件8,第二锁定装置9未触发时动作件8保持稳定状态。
触发第二锁定装置9后,动作件8展开变形,或者动作件8枢转以使玩具腾空翻转,由此,可以给玩家带来较大的视觉冲击,增加玩具的趣味性,当然,动作件8还可以有其他的动作变换,例如,动作件8可以发射出去,动作件8也可以产生声光效等,在这里对动作件8不做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动作件8包括翻转件、变形件和自转件中的至少一个,其中,翻转件可以使玩具100腾空翻转,变形件可以收缩和展开,使玩具100的造型发生变化,自转件可以在玩具100上自转,由此,动作件8可以使玩具100具有多种动作类型,增加玩具100的视觉效果,趣味性更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如图15和图16所示,动作件8包括第一动作件81,本体2和座体1中的一个上设有首动触发件24,第二锁定装置9包括第二锁定杆91和第二锁定复位件92,第二锁定复位件92用于常驱动第二锁定杆91锁住第一动作件81,其中,第二锁定杆91上设有首动反应部912,首动反应部912设在本体2和座体1中的另一个上,本体2相对座体1转动的过程中首动触发件24触发首动反应部912,使第二锁定杆91释放第一动作件81。
也就是说,第二锁定杆91可以锁定第一动作件81,使第一动作件81不会发生动作,当本体2相对于座体1转动时,首动触发件24可以触发首动反应部912,使第二锁定复位件92收缩,此时,第二锁定杆91可以释放第一动作件81,第一动作件81发生动作,然后第二锁定复位件92回复弹性形变可以驱动第二锁定杆91回复原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如图17所示,本体2反转至末端时,首动触发件24避开首动反应部912,由此,本体2反转时,第一动作件81不会发生动作。
本体2正转至末端时,如图18所示,首动触发件24挤压首动反应部912以使第二锁定杆91活动,由此,本体2正转至末端时,第二锁定杆91被触发,使第二锁定杆91失去对第一动作件81的锁定,使第一动作件81发生动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如图17和图18所示,首动触发件24可活动地设置,由此,可以使本体2反转至末端时,首动触发件24避开首动反应部912,本体2正转至末端时,首动触发件24挤压首动反应部912以使第二锁定杆91活动,可选地,首动触发件24上可设有弹簧,当本体2反转至末端时可以压缩弹簧使首动触发件24避开首动反应部912,本体2正转至末端时,弹簧回复弹性形变驱动首动触发件24,首动触发件24挤压首动反应部912以使第二锁定杆91活动。
设有第二锁定杆91的本体2或座体1上设有导引部,在本体2转动至设定角度时,导引部将首动触发件24导向首动反应部912,在本体2转动至偏离设定角度时,导引部将首动触发件24导向偏离首动反应部912,由此,首动触发件24可以沿着导引部运动,可以使首动触发件24的运动更加稳定,首动触发件24与首动触发部配合,从而触发第二锁定杆91,使第一动作件81发生动作,通过导引部可以使手动触发件和首动反应部912的配合更加可靠。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如图17和图18所示,导引部为导引槽14,首动触发件24构造成沿导引槽14滑动,导引槽14在延伸方向上深度不等,由此,可以使首动触发件24可以沿着深度不等的导引槽14实现首动触发件24的活动,例如,当首动触发件24在较浅的导引槽14位置时,可以使首动触发件24避开首动反应部912,当首动触发件24在较深的导引槽14位置时,可以使首动触发件24与首动反应部912配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如图17和图18所示,首动触发件24可伸缩地设置,首动触发件24在反转时的迎风面形成为弧形的导引面。由此,在本体2反转时,首动触发件24可以通过导引面滑上座体1,另外,通过导引面,可以使首动触发件24的伸缩运动更加平稳,可靠性更高。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如图16所示,动作件8包括第二动作件82,由此,可以使玩具100发生多次动作变换,增加玩具100的视觉效果和娱乐效果。
第二锁定装置9包括第三锁定杆93和第三锁定复位件94,第三锁定复位件94用于常驱动第三锁定杆93锁住第二动作件82,其中,第一动作件81动作后触发第三锁定杆93,使第三锁定杆93释放第二动作件82,由此,第一动作件81可以作为第二动作件82的开关,当第一动作件81发生动作时可以触发第三锁定杆93,使第三锁定复位件94收缩变形,从而使第三锁定杆93失去对第二动作件82的锁定,使第二动作件82发生动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如图14、图16和图17所示,第一动作件81设在座体1上,第二动作件82设在本体2上,第二锁定装置9还包括可活动地设在座体1和本体2之间的次动触发件95,第一动作件81动作后触发次动触发件95次动触发件95触发后带动第三锁定杆93活动。
也就是说,第一动作件81的动作发生在座体1上,当此第一动作件81发生动作后,第一动作件81可以触发次动触发件95,次动触发件95可以驱动第三锁定杆93,使第二动作件82发生动作,使玩具100可以一次操作多次动作,操作简单,可玩性高,趣味性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如图16和图17所示,次动触发件95可伸缩地设在座体1内,由此,通过次动触发件95的活动可以触发第二锁定装置9。
次动触发件95具有触发端951和反应端952,次动触发件95构造成触发端951常伸出座体1且反应端952常缩入座体1,由此,次动触发件95构造成触发端951常伸出座体1,使第一动作件81可以轻易触发到次动触发件95,反应端952常缩入座体1,使第三锁定杆93不会误碰到次动触发件95而误开启第二动作件82,提高了玩具100运转的可靠性。
第一动作件81动作后可触发触发端951,使反应端952伸出并触发第三锁定杆93,由此,第一动作件81先发生动作变换,然后第一动作件81触发次动触发件95,次动触发件95可以活动至第三锁定杆93处,驱动第三锁定杆93挤压第三锁定复位件94。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6和图17所示,第三锁定杆93的一端设有从本体2内露出的抵压台96,反应端952通过挤压抵压台96驱动第三锁定杆93活动,由此,通过抵压台96的过渡作用可以使次动触发件95到第三锁定杆93发生变向,同时避免次动触发件95和第三锁定杆93的直接接触,保证可第三锁定杆93的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6所示,抵压台96形成为环绕本体2的转动轴设置的弧形,由此,反应端952可以沿着挤压台的弧形面运动,使次动触发件95和第三锁定杆93的运动较为稳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本体2的朝座体1的表面上,设有用于避让反应端952的环形避让槽25,由此,反应端952可穿过避让槽与抵压台96配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4和图19所示,第二动作件82为多个,多个第二动作件82通过联动的多个第三锁定杆93锁定,由此,多个第二动作件82的同时动作变换可以增加玩具的视觉效果,趣味性强,例如,玩具100可由图1变换成图19。
座体1、本体2、自转体6和动作件8中的至少一个上设有用于定位外部玩具体的装配部,由此,外部玩具体可以通过装配部装配到玩具100上,使玩具100具有捕捉玩具体的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1所示,装配部包括设在座体1上的第一装配部101,第一锁定装置3设在座体1上,第一锁定装置3的一端延伸至第一装配部101处,当玩具体配合在第一装配部101时触发第一锁定装置3解锁。
也就是说,玩具体可以作为触发第一锁定装置3的钥匙,当第一锁定装置3可以锁止本体2时,将玩具体配合在第一装配部101,可以使玩具体触发第一锁定装置3,使第一锁定装置3解锁,增加玩具100的捕捉玩具体的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装配部包括设在本体2上的第二装配部,本体2转动过程中玩具体可配合在第二装配部处,由此,可以使玩具100具有更多的操作方法,使玩具的可玩性更强。
如图20所示,装配部包括设在自转体6上的第三装配部103,自转体6转动过程中玩具体可配合在第三装配部103处,由此,玩具体可以与自转体6配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0所示,自转锁定装置7的一端延伸至第三装配部103,当玩具体配合在第三装配部103时触发自转锁定装置7解锁,由此,自转锁定装置7可以解除对自转体6的锁定。在图20中,外锁触发部722触发后外锁组件72解锁,由此,通过玩具体和第三装配部103的配合可以使外锁组件72失去对自转体6的限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装配部为磁吸件、夹持扣和卡扣件中的至少一个,由此,玩具体可以吸附在装配部上,或者夹持在装配部上,或者卡接在装配部上,使玩具体和玩具100具有更多的组合方式,可操作性强,当然,装配部还可以有其他的形式,这里对装配部的形式不做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21所示,装配部形成在座体1和/或本体2上的夹持口15,座体1和/或本体2上设有用于将玩具体吸合在夹持口15的磁吸件,由此,玩具体可以在夹持口15处与磁吸件吸合,以与玩具100配合在一起。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玩具100的具体结构及旋转过程。
该实施例的玩具100,包括本体2、自转体6、内锁组件71、外锁组件72、自转驱动组件73、座体1和蓄能体4。
其中,如图1和图2所示,座体1设在本体2的下方,本体2可在自转体6上正转和反转,当本体2反转时可以使蓄能体4蓄能,蓄能体4释能时可以驱动本体2正转,自转体6与本体2连接,自转体6设在本体2的下方。
具体地,如图3所示,内锁组件71包括内锁杆711和内锁块712,内锁杆711设在本体2上为扇形,内锁块712设在座体1上,当本体2相对于座体1转动时,内锁块712可以驱动内锁杆711摆动。
具体的,自转驱动组件73包括自转传动齿轮组731和自转弹性件732,自转传动齿轮组731包括扇形齿7311和自转齿7312,扇形齿7311与内锁杆711的扇形面配合,自转齿7312与自转体6的自转轴62配合,当内锁杆711摆动时,通过扇形齿7311与自转齿7312,可以驱动自转体6发生转动。
自转弹性件732设在内锁杆711和本体2之间,当内锁杆711反转时可以使自转弹性件732被拉伸,自转弹性件732回复弹性形变可以驱动内锁杆711正转。
具体地,如图8所示,外锁组件72包括外锁杆721,外锁杆721设在本体2上,自转体6上设有外锁槽61和外锁触发部722,外锁槽61设有多个,多个外锁槽61在周向上同一侧均设有渐深槽,每个渐深槽在朝向对应外锁槽61的方向上逐渐加深,外锁杆721可以沿着渐深槽进入外锁槽61的最深处,当外锁杆721和外锁槽61配合时可以锁止自转体6,当外锁触发部722被触发时,外锁触发部722可以将外锁杆721顶出外锁槽61,从而使自转体6可以在内锁杆711的驱动下转动。
可旋转的玩具100的旋转过程为:
玩家可以先触发外锁触发部722,使外锁杆721被顶出外锁槽61,从而让自转体6只受到内锁组件71的锁止,此时,对本体2相对于座体1进行反转,使内锁块712可以驱动内锁杆711反转,从而使内锁杆711可以驱动自转传动齿轮组731转动,带动自转体6进行旋转,另外,蓄能体4可以在本体2的反转时蓄能,自转弹性件732可以在内锁杆711的反转时被拉伸,当释放本体2,蓄能体4释能可以驱动本体2进行正转,内锁块712与内锁杆711脱离配合,自转弹性件732回复弹性形变可以驱动内锁杆711正转,从而驱动自转体6反向旋转。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些实施例”、“一些示例”、“进一步地”和“可选地”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可触发自转的玩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本体;
自转体,所述自转体可转动地设在所述本体上;
内锁组件,所述内锁组件设在所述本体和所述自转体之间,所述内锁组件与所述自转体配合以锁止所述自转体;
外锁组件,所述外锁组件设在所述本体和所述自转体之间,所述外锁组件与所述自转体配合以锁止所述自转体,所述外锁组件与所述内锁组件的触发位置不同;
自转驱动组件,所述自转驱动组件连接在所述本体和所述自转体之间,所述内锁组件、所述外锁组件均解锁后,所述自转驱动组件释能并驱动所述自转体绕自转轴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触发自转的玩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自转驱动组件包括卷簧、橡皮筋或者活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触发自转的玩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锁组件包括:
内锁杆,所述内锁杆可摆动地设置在所述本体内且一端与所述自转体相配合;
内锁块,所述内锁块设在所述本体的外部且与所述内锁杆相配合,所述内锁块触发后释放所述内锁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触发自转的玩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自转驱动组件包括:
自转传动齿轮组,所述自转传动齿轮组设在所述内锁杆和所述自转体之间;
自转弹性件,所述自转弹性件用于在所述内锁杆释放后拉动所述内锁杆摆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触发自转的玩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锁杆为扇形,所述自转传动齿轮组包括扇形齿和自转齿,所述扇形齿形成在所述内锁杆上,所述自转齿同轴设置在所述自转体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触发自转的玩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自转体上设有外锁槽,所述外锁组件包括:外锁杆,所述外锁杆可活动地设在所述本体上,所述外锁杆构造成常朝向所述自转体伸出,所述自转体在转动过程中所述外锁杆可插入所述外锁槽内,所述外锁触发部可活动地设在所述自转体上,所述外锁触发部触发时可将所述外锁杆从所述外锁槽内顶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触发自转的玩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锁槽为多个,多个所述外锁槽环绕所述自转轴间隔开设置,所述自转体内对应多个所述外锁槽设置多个所述外锁触发部,所述自转体转动时所述外锁杆可分别与多个所述外锁槽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触发自转的玩具,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外锁槽在周向上同一侧均设有渐深槽,每个所述渐深槽在朝向对应所述外锁槽的方向上逐渐加深。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可触发自转的玩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座体,所述本体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座体上,所述本体相对所述座体转动时触发所述内锁组件解锁。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触发自转的玩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和所述本体之间设有蓄能体,所述蓄能体构造成在所述本体反转时蓄能,在所述蓄能体释能时带动所述本体正转。
CN201821039687.XU 2018-06-29 2018-06-29 可触发自转的玩具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4932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039687.XU CN208493237U (zh) 2018-06-29 2018-06-29 可触发自转的玩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039687.XU CN208493237U (zh) 2018-06-29 2018-06-29 可触发自转的玩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493237U true CN208493237U (zh) 2019-02-15

Family

ID=652821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039687.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493237U (zh) 2018-06-29 2018-06-29 可触发自转的玩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49323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50545A (zh) * 2020-04-17 2020-07-28 奥飞娱乐股份有限公司 双触发式玩具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50545A (zh) * 2020-04-17 2020-07-28 奥飞娱乐股份有限公司 双触发式玩具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587414U (zh) 组合玩具
CN208660343U (zh) 可自转连锁动作的玩具
CN208582978U (zh) 可自转夹持的玩具
CN208493237U (zh) 可触发自转的玩具
KR102040491B1 (ko) 이젝션 장난감
CN208582979U (zh) 可连锁动作的夹持玩具
CN206587402U (zh) 变形玩具车
WO2020187087A1 (zh) 玩具组合
CN206404328U (zh) 发射玩具
CN110251951A (zh) 多向发射器
CN111389025A (zh) 陀螺枪
WO2021073012A1 (zh) 一种回旋玩具
CN219630600U (zh) 一种陀螺玩具球
CN110251957A (zh) 可旋转的玩具
CN208809446U (zh) 多向发射器
CN208059682U (zh) 一种双发弹射玩具
CN208059683U (zh) 一种弹射玩具
CN110251963A (zh) 可与多物体结合的变形玩具和具有其的玩具套装
CN217526351U (zh) 一种发射器及陀螺玩具
CN212491514U (zh) 陀螺玩具
CN110230948A (zh) 一种双发弹射玩具
CN208865168U (zh) 一种陀螺
CN210874113U (zh) 一种回旋玩具
CN212090881U (zh) 一种可弹射弹珠的玩具车
CN210543351U (zh) 一种可健身流星炮玩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21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