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491702U - 养生壶 - Google Patents

养生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491702U
CN208491702U CN201721614796.5U CN201721614796U CN208491702U CN 208491702 U CN208491702 U CN 208491702U CN 201721614796 U CN201721614796 U CN 201721614796U CN 208491702 U CN208491702 U CN 2084917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kettle body
handle
health
kettle
fixed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61479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国栋
李建
史庭飞
徐智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614796.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4917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4917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49170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养生壶,包括壶体(1)以及壶盖(3),壶体(1)的一侧具有手柄(4),手柄(4)具有与壶体(1)连接的连接端(4a),还包括套设在壶体(1)外壁上的固定组件(6),手柄(4)的连接端(4a)与固定组件(6)可拆卸式连接。从而当壶体和手柄中的其中一个发生破裂或破损时,将手柄与固定组件分离,然后仅对发生破损的部件进行更换即可,避免了壶体和手柄整体的报废,节省了耗材和成本。

Description

养生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养生壶。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养生,以追求高质量的生活。基于此,养生壶应运而生,成为人们蒸炖食材的主要器具。
现有技术的养生壶主要包括:用于盛装食材的壶体、盖设在壶体顶部开口上的壶盖以及位于壶体底部的底座,壶体的一侧具有手柄,手柄具有与壶体连接的连接端,连接端与壶体一体成型,即,壶体与手柄一体成型。使用时,将需要蒸炖的食材放入壶体内,然后将壶体放置在底座上,接通电源,即可对壶体内的食材进行烹煮。
然而,由于现有技术的养生壶的手柄与壶体一体成型,若壶体或手柄中的任一个发生破损或者破裂,就会导致壶体和手柄这个整体全部报废,无法仅对壶体或者手柄进行更换,导致材料浪费,且增大了制作或维修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至少一个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养生壶,能够很方便地将手柄与壶体分离,实现对壶体或者手柄的更换。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养生壶,包括用于盛装食材的壶体以及盖设在所述壶体顶部开口上的壶盖,所述壶体的一侧具有手柄,所述手柄具有与所述壶体连接的连接端,还包括套设在所述壶体外壁上的固定组件,所述手柄的连接端与所述固定组件可拆卸式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养生壶,通过设置套设在壶体外壁上的固定组件,使手柄的连接端与固定组件可拆卸式连接,当壶体和手柄中的其中一个发生破裂或破损时,将手柄与固定组件分离,然后仅对发生破损的部件进行更换即可,比如,当壶体为玻璃壶体时,玻璃壶体发生磕碰而破裂,此时,将手柄与固定组件分离,只需更换新的壶体即可,避免了壶体和手柄整体的报废,节省了耗材和成本。
可选的,所述固定组件上具有第一连接部,所述手柄的连接端上具有可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可拆卸式连接的第二连接部。
通过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的相互配合即可将手柄连接在壶体上,在需要将手柄从壶体上拆下时,使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分离即可。
可选的,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套设在所述壶体外壁上的固定圈以及与所述固定圈连接的中空的固定架,所述第一连接部设置在所述固定架上。
可选的,所述固定圈上具有朝向背离所述壶体的方向凸出的安装凸部,所述固定架套设在所述安装凸部上。
通过在固定圈上设置朝向背离壶体的方向凸出的安装凸部,使得固定架与固定圈的连接更加方便。
可选的,所述固定组件还包括:用于将所述固定圈锁紧在所述壶体外壁上的螺栓;
所述安装凸部上开设有可与所述螺栓相配合的螺孔,所述固定架通过所述螺栓固定在所述固定圈上。
通过设置螺栓,不仅能够将固定圈锁紧在壶体上,使固定圈不易松动,同时能够将固定架固定在固定圈上,从而使手柄与壶体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定。
可选的,所述壶体的外壁周向上设有与所述固定圈相匹配的定位凹槽,所述固定圈套设在所述定位凹槽内。
通过在壶体的外壁周向上设置定位凹槽,使得在装配时更易对固定圈进行定位,且进一步提高了固定圈的稳定性。
可选的,所述第一连接部为设置在所述固定架的远离所述壶体的一端外壁上的外螺纹;
所述手柄的连接端具有可伸入至所述固定架内的导向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为活动套设在所述手柄的连接端上的锁紧螺母,所述锁紧螺母的内壁上具有可与所述外螺纹匹配连接的内螺纹。
这样在装配时,使手柄连接端上的导向部先伸入至固定架内,然后旋转锁紧螺母,使锁紧螺母的内螺纹与固定架外壁的外螺纹匹配螺接,从而将手柄固定在壶体上。当需要将手柄从壶体上拆下时,再反向旋转锁紧螺母,使锁紧螺母与固定架的外螺纹脱离,将手柄拿出即可,从而能够很方便地对手柄或者壶体进行更换。
可选的,所述导向部的端部设置有第一定位部,所述固定架的内腔中设有可与所述第一定位部匹配卡合的第二定位部。
通过在导向部的端部设置第一定位部,在固定架的内腔中设置第二定位部,在将手柄的导向部伸入至固定架内时,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匹配卡合,然后再旋转锁紧螺母,从而可防止手柄和壶体之间转动而影响用户使用。
可选的,所述第一定位部为定位槽,所述第二定位部为定位块。
可选的,所述壶体为玻璃壶体。
本实用新型的构造以及它的其他目的及有益效果将会通过结合附图而对优选实施例的描述而更加明显易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养生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养生壶当壶体与底座分离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养生壶中壶体、手柄以及固定组件的结构爆炸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养生壶中壶体、手柄以及固定组件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养生壶中手柄与壶体连接在一起时的结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壶体;
10—定位凹槽;
2—底座;
20—发热元件;
21—安装部;
22—承载部;
23—第二固定部;
3—壶盖;
4—手柄;
4a—连接端;
40—第二连接部;
401—内螺纹;
41—第一固定部;
410—开口;
42—导向部;
43—第一定位部;
5—挡热板;
51—散热孔;
6—固定组件;
61—固定圈;
62—固定架;
621—第二定位部;
611—安装凸部;
612—螺孔;
60—第一连接部;
63—螺栓;
7—开关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养生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养生壶当壶体与底座分离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养生壶中壶体、手柄以及固定组件的结构爆炸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养生壶中壶体、手柄以及固定组件的剖视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养生壶中手柄与壶体连接在一起时的结构剖视图。参照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养生壶。
该养生壶包括:用于盛装食材的壶体1、壶盖3以及底座2。壶体1的顶部具有开口,壶盖3盖设在该开口上。在本实施例中,壶体1可以是玻璃壶体,这样在使用时,用户可以从壶体1外部清楚地看到壶体1内食材的状态,实现放心安全地饮用,且可以提高养生壶的可观赏性。当然,壶体1也可以由其他耐高温且符合食品卫生的材质制成,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定。底座2位于壶体1的底部,具体实现时,可以在底座2上设置用于加热食材的发热元件20。可以理解的是,壶体1与底座2可分离,当需要烹煮时,将壶体1放置在底座2上,当不需要烹煮时,可将壶体1从底座2上取走。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养生壶可以用来烹煮银耳、豆浆、黄芪、当归、灵芝、茯苓、薏米等养生食材,也可以用来煮茶,比如红茶、黑茶、普洱等,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定。
当利用该养生壶烹煮食材时,将待烹煮食材放入壶体1内,然后将壶体1放置在底座2上,给养生壶通电,即可使底座2上的发热元件20开始加热。烹煮完成后,将盛装食材的壶体1从底座2上取下,便可享用到美味的养生食材。
其中,壶体1的一侧设置有手柄4,通过手柄4能够方便地壶体1端起或者放下。手柄4具有与壶体1连接的连接端4a。参照图2和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手柄4的顶端与壶体1连接,手柄4的底端悬空,也就是说,在本实施例中,手柄4的连接端4a具体指的是手柄4的顶端。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手柄4的顶端和底端均连接在壶体1上,此时,手柄4的连接端4a可以分别指手柄4的顶端和底端。
现有技术的养生壶的手柄与壶体一体成型,这样当壶体或者手柄发生破损时,比如,当壶体为玻璃壶体时,玻璃壶体容易受到磕碰而破裂,会导致壶体和手柄这个整体报废,无法仅对破损的壶体进行更换,导致材料浪费,增大了制作或维修成本。基于此,本实施例的养生壶还包括:套设在壶体1外壁上的固定组件6,手柄4的连接端4a与固定组件6可拆卸式连接。当壶体1和手柄4中的其中一个发生破损或者破裂时,将手柄4的连接端4a与固定组件6拆离,只需更换其中发生破损的那个部件即可,比如,仅对破损的壶体1进行更换。
本实施例提供的养生壶,通过设置套设在壶体1外壁上的固定组件6,使手柄4的连接端4a与固定组件6可拆卸式连接,当壶体1和手柄4中的其中一个发生破裂或破损时,将手柄4与固定组件6分离,然后仅对发生破损的部件进行更换即可,比如,当壶体1为玻璃壶体时,玻璃壶体发生磕碰而破裂,此时,将手柄4与固定组件6分离,只需更换新的壶体即可,避免了壶体1和手柄4整体的报废,节省了耗材和成本。
具体地,固定组件6上具有第一连接部60,手柄4的连接端4a上具有可与第一连接部60可拆卸式连接的第二连接部40。通过第一连接部60和第二连接部40的相互配合,即可将手柄4固定在壶体1上。在需要更换手柄4或者壶体1时,使第一连接部60和第二连接部40分离即可。
继续参照图2至图5,固定组件6具体包括:套设在壶体1外壁上的固定圈61以及与固定圈61连接的中空的固定架62,第一连接部60具体设置在固定架62上。在本实施例中,固定圈61上具有朝向背离壶体1的方向凸出的安装凸部611,固定架62套设在该安装凸部611上。
其中,固定组件6还包括:用于将固定圈61锁紧在壶体1外壁上的螺栓63,安装凸部611上开设有可与螺栓63相配合的螺孔612,固定架62通过螺栓63固定在固定圈61上。
具体地,参照图3至图5所示,在装配时,先将固定圈61套设在壶体1的外壁上,然后将固定架62套设在固定圈61的安装凸部611上,其中,固定架62的内腔具有可供螺栓63的尾部穿过的通孔,使螺栓63的尾部与螺孔612相互配合,从而将固定圈61锁紧在壶体1上,同时,固定架62在螺栓63的作用下固定在安装凸部611上。也就是说,通过设置螺栓63,不仅能够将固定圈61锁紧在壶体1上,使固定圈61不易松动,同时能够将固定架62固定在固定圈61上,从而使手柄4与壶体1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固定架62和固定圈61之间也可以通过卡接的形式实现连接,比如,固定圈61上具有弹性卡扣,固定架62的面向弹性卡扣的一端具有卡槽,在装配时,先将固定圈61套设在壶体1的外壁上,然后使卡槽与弹性卡扣对准,使弹性卡扣卡入卡槽中,即可将固定架62固定在固定圈61上。在需要拆下固定架62时,使弹性卡扣从卡槽中脱离即可。
此外,在其他实施例中,固定圈61也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锁紧在壶体1上,比如,固定圈61上具有断口,断口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连接部,比如,断口的一侧具有第一螺孔,断口的另一侧具有第二螺孔,将固定圈61套设在壶体1上,然后通过穿设在第一螺孔和第二螺孔中的螺钉或螺栓将固定圈61的断口的两侧拉紧,使固定圈61可靠地套设在壶体1的外壁上,然后再将固定架62固定在固定圈61上。需要将固定圈61从壶体1上拆下时,通过螺刀转动螺钉或螺栓,将螺钉或螺栓取下,便可将固定圈61从壶体1上取下。
其中,为了使固定圈61更易定位,在本实施例中,壶体1的外壁周向上还设有与固定圈61相匹配的定位凹槽10,固定圈61套设在该定位凹槽10内。也就是说,通过在壶体1的外壁周向上设置定位凹槽10,使得在装配时更易对固定圈61进行定位,且进一步提高了固定圈61的稳定性。
参照图2至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60具体为设置在固定架62的远离壶体1的一端的外螺纹。手柄4的连接端4a具有可伸入至固定架62内的导向部42,第二连接部40为活动套设在手柄4的连接端4a上的锁紧螺母,锁紧螺母的内壁上设有可与固定架62上的外螺纹匹配连接的内螺纹401。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固定架62的两端具有开口。在装配时,将手柄4的连接端4a与固定架62对准,将导向部42插入至固定架62内,然后旋转锁紧螺母,使锁紧螺母的内螺纹401与固定架62外壁上的外螺纹匹配连接,从而将手柄4连接在壶体1上。在需要更换壶体1或者手柄4时,反向旋转锁紧螺母,使锁紧螺母与固定架62脱离,将手柄4拿出,固定可靠且拆装非常方便。在需要更换新的壶体1时,利用螺刀拧开螺栓63,把固定圈61从原壶体上取下,套在新的壶体1上,然后将拆下来的手柄4装配上去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第一连接部60为设置在固定组件6上的卡槽,比如卡槽位于固定架62的远离壶体1的一端,相应地,第二连接部40为设置在手柄4的连接端4a上的可卡入该卡槽中的弹性卡扣。在装配时,使弹性卡扣卡入卡槽中即可实现手柄4的安装,在需要将手柄4取下时,使弹性卡扣与卡槽脱离即可。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导向部42的端部还设置有第一定位部43,固定架62的内腔中设有可与第一定位部43匹配卡合的第二定位部621。此处的导向部42的端部指的是导向部42的朝向壶体1的一端。通过在导向部42的端部设置第一定位部43,在固定架62的内腔中设置第二定位部621,在将手柄4的导向部42伸入至固定架62内时,第一定位部43和第二定位部621相互配合,然后再旋转锁紧螺母,从而可防止手柄4和壶体1之间转动而影响用户使用。
参照图4或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定位部43具体为定位槽,第二定位部621具体为定位块。在装配手柄4时,把定位槽插在定位块上,再旋转锁紧螺母,使锁紧螺母与固定架62的外壁上的外螺纹相互配合,从而将手柄4锁紧在固定架62上,由于手柄4的定位槽与固定架62内的定位块匹配卡合,因此,手柄4在装配好之后,手柄4不会转动,从而使用户体验感更好。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为了防止壶体1放置在底座2上时,壶体1在底座2上滑动或者晃动而导致壶体1内的食材喷洒以及烫伤等不安全事故的发生。在本实施例中,手柄4的底部还设置有第一固定部41,底座2上具有第二固定部23,当壶体1放置在底座2上时,第一固定部41和第二固定部23匹配连接,从而使得壶体1能够稳定地放置在底座2上,在工作时不会产生晃动。
继续参照图1至图3,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固定部41具体为连接在手柄4的底端的环状支撑架。其中,第二固定部23具体为底座2上的向上延伸形成的定位凸台,环状支撑架套设在定位凸台的外周。也就是说,当壶体1放置在底座2上时,环状支撑架会牢牢地卡设在定位凸台的外周,使壶体1不会产生晃动,从而使壶体1稳定地放置在底座2上。或者,也可以是,底座2的外缘形成为第二固定部23,环状支撑架套设在底座2的外缘。其中,第一固定部41也可以与手柄4一体成型,也可以通过可拆卸地方式连接在手柄4的底部。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固定部41也可以是设置在手柄4的底端的卡槽,第二固定部23为设置在底座2上的向上延伸的可卡入至卡槽中的弹性卡扣,同样可使壶体1稳定地放置在底座2上。
进一步地,由于在烹煮完成后,将壶体1从底座2上取下时,由于壶体1的底面的温度较高,若壶体1的底面直接与桌面接触,桌面会被壶体1烫伤而损坏。基于此,在本实施例中,环状支撑架对应设置在壶体1的下方,且环状支撑架的底面所在的高度低于壶体1的底面。这样当将壶体1放置在桌面上时,环状支撑架能够对壶体1进行支撑,使壶体1不会落在桌面上,避免壶体1与桌面直接接触而烫伤桌面的情况发生。而且,当壶体1为玻璃壶体时,很容易磕碰而发生损坏,通过环状支撑架将壶体1支撑在桌面上,可防止桌面有尖锐物而损伤壶体1,起到保护壶体1的作用。
参照图2所示,较为优选的,壶体1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位于环状支撑架围成的区域内。可以理解为,环状支撑架的外径大于或等于壶体1的外径。这样当将壶体1放置在桌面上时,使得环状支撑架能够更好地壶体1进行支撑,使壶体1能够被更加稳定地支撑在桌面上。需要说明的是,环状支撑架的外径也可以小于壶体1的外径,只要使得环状支撑架对应设置在壶体1的下方,能够对壶体1进行稳定支撑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环状支撑架的底面所在的高度低于壶体1的底面,在本实施例具体可以理解为:如图2所示,环状支撑架具有一定的高度,环状支撑架的底面所在的高度低于壶体1的底面,且环状支撑架的顶面所在的高度也低于壶体1的底面。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理解为:环状支撑架的底面所在的高度低于壶体1的底面,同时,环状支撑架的顶面所在的高度高于壶体1的底面。
此外,在养生壶进行烹煮的过程中,或者在刚烹煮完成将壶体1从底座2上取下时,由于底座2上的发热元件20的温度较高,若用户不小心触碰到发热元件20,会导致烫伤等不安全事故的发生。基于此,本实施例的养生壶的底座2上还具有围设在发热元件20外围的挡热板5。通过挡热板5对发热元件20进行挡设,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用户在使用养生壶时意外触碰到发热元件20而引起烫伤等不安全事故的发生,提高了养生壶的使用安全性。而且,由于挡热板5围设在发热元件20的外围,挡热板5还可以起到聚热的作用,避免发热元件20发出的热量向发热元件20的四周扩散,使得发热元件20对壶体1的加热效率更高。参照图2所示,当第二固定部23为定位凸台时,发热元件20具体可设置在该定位凸台上,同时,挡热板5设置在该定位凸台上。
具体实现时,挡热板5可以由耐高温的塑料制成,当然,挡热板5也可以由金属材料制成,本实用新型对挡热板5的具体材质并不以此为限,只要能够对发热元件20进行有效挡设即可。在本实施例中,挡热板5具体为围设在发热元件20外围的环状挡热板,环状挡热板将发热元件20的整个外周完全围住,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对发热元件20的挡设效果,进一步避免烫伤等事故的发生。
在本实施例中,发热元件20具体为发热盘,通过发热盘对壶体1进行加热,使得加热更加快速且均匀。参照图2所示,较为优选的,本实施例中的发热盘为与壶体1的底部形状匹配的凹形发热盘,这样设置使得发热盘与壶体1底部的形状相匹配,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了发热盘对壶体1的加热效率。当然,发热盘也可以为平面发热盘。此外,在其他实现方式中,发热元件20也可以是设置在底座2上的红外发热元件或者电加热膜层,同样可实现对壶体1的加热,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
较为优选的,挡热板5的顶面所在的高度高于发热元件20的顶面所在的高度。由于挡热板5的顶面所在的高度比发热元件20的顶面所在的高度高,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挡热板5对发热元件20的挡设效果,进一步防止用户碰到发热元件20。
其中,壶体1放置在底座2上时,挡热板5位于壶体1的外侧,且挡热板5的顶面高于壶体1的底面。也就是说,当壶体1放置在底座2上时,挡热板5能够同时围设在发热元件20和壶体1的底部的外围,从而可以进一步防止用户意外触碰发热元件20而导致烫伤等情况出现。
为了防止在烹煮过程中,发热元件20发出的热量直接传递或者辐射至挡热板5,在本实施例中,挡热板5与发热元件20间隔设置。也就是说,通过将挡热板5与发热元件20间隔设置,以防止发热元件20在工作时发出的热量直接传递或者辐射给挡热板5,提高了发热元件20的加热效率,且对挡热板5进行了有效保护。可以理解为,挡热板5的内壁与发热元件20的外缘之间具有间距。较为优选的,挡热板5与发热元件20之间的间距不小于2mm。示例性,可将挡热板5与发热元件20之间的间距设置在2mm~30mm之间,这样不仅可以避免发热元件20发出的热量直接传递至挡热板5,同时无需使挡热板5做的过大,避免挡热板5过大而导致底座2体积过大、制作成本增大的情况发生。
进一步地,挡热板5上还设有散热孔51。通过在挡热板5上设置散热孔51,在保证挡热板5对发热元件20进行有效挡设的同时,提高了挡热板5自身的散热效果,减小了挡热板5的热量。可以理解的是,散热孔51较小,只要能够保证用户从挡热板5的外壁触碰不到位于其内侧的发热元件20,且同时满足挡热板5自身的散热即可。具体实现时,可将散热孔51设置为多个,多个散热孔51沿挡热板5的周向间隔排布,使得挡热板5的不同位置均能够良好散热。
在本实施例中,挡热板5具体通过可拆卸的方式连接在底座2上。这样若挡热板5或者底座2中的任一个发生意外破损或故障等而需要更换时,可以将挡热板5从底座2上拆下来,仅需要更换其中发生故障或破损的部件即可,避免了挡热板5和底座2这个整体的报废,节省了成本。示例性的,挡热板5的底部具有向下延伸的卡扣,底座2上对应安装挡热板5的位置具有可与该卡扣匹配卡合的卡槽,当装配时,将卡扣与卡槽对准,将挡热板5压下,使卡扣卡入卡槽中,从而将挡热板5固定在底座2上,装配可靠且方便。或者,也可以是,挡热板5上具有卡槽,底座2上的对应位置具有向上延伸的可卡入卡槽内的卡扣。当然,挡热板5也可以与底座2一体成型。
养生壶一般在使用时,在将壶体1从底座2上拿开后,底座2上的发热元件20仍然会继续加热,如此不仅会浪费能源,且会导致烫伤的不安全事故的发生。基于此,为了能够使壶体1在离开底座2时,底座2上的发热元件20停止加热,在本实施例中,底座2的面向壶体1侧壁的一侧设置有用于控制发热元件20开启或关闭的开关装置7,开关装置7用于当壶体1放置在底座2上时在壶体1侧壁的触发下开启发热元件20,以及当壶体1离开底座2时关断发热元件20。
可以理解的是,当壶体1放置在底座2上时,壶体1的侧壁触发开关装置7,开关装置7受到壶体1外壁的作用力,开关装置7开启,此时发热元件20开始工作,对壶体1内的食材进行加热。当将壶体1从底座2上提起时,开关装置7不再受到壶体1侧壁的作用力,此时开关装置7断开,发热元件20停止工作。
参照图2所示,底座2具体包括:可支撑壶体1的承载部22以及位于承载部22一侧的安装部21。发热元件20、第二固定部23、挡热板5具体设置在承载部22上,开关装置7具体设置在安装部21上。其中,手柄4底部的环状支撑架具有用于避让安装部21的开口410。
开关装置7具体可包括:触发组件以及与所述发热元件20电连接的微动开关,触发组件用于在壶体1放置在所述底座2上时,在壶体1侧壁的作用下触发微动开关,以使发热元件20开启,以及用于在壶体1离开底座2时与微动开关脱离,以使发热元件20关断。触发组件可包括:用于触发微动开关的触头以及用于带动触头复位的弹性件,弹性件的一端与触头连接,弹性件的另一端与底座2相对固定。具体地,在将壶体1放置在底座2上时,壶体1的侧壁抵住触头,以使触头触发微动开关开启,此时发热元件20开始工作,当壶体1离开底座2时,壶体1的侧壁对触头的作用力消失,触头在弹性件的作用下复位,与微动开关脱离,微动开关断开,此时发热元件20停止工作,从而使得当壶体1离开底座2时,发热元件20就会停止加热,从而节省了能源消耗,且可避免烫伤等事故的发生。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养生壶,包括用于盛装食材的壶体(1)以及盖设在所述壶体(1)顶部开口上的壶盖(3),所述壶体(1)的一侧具有手柄(4),所述手柄(4)具有与所述壶体(1)连接的连接端(4a),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套设在所述壶体(1)外壁上的固定组件(6),所述手柄(4)的连接端(4a)与所述固定组件(6)可拆卸式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养生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6)上具有第一连接部(60),所述手柄(4)的连接端(4a)上具有可与所述第一连接部(60)可拆卸式连接的第二连接部(4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养生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6)包括:套设在所述壶体(1)外壁上的固定圈(61)以及与所述固定圈(61)连接的中空的固定架(62),所述第一连接部(60)设置在所述固定架(62)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养生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圈(61)上具有朝向背离所述壶体(1)的方向凸出的安装凸部(611),所述固定架(62)套设在所述安装凸部(611)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养生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6)还包括:用于将所述固定圈(61)锁紧在所述壶体(1)外壁上的螺栓(63);
所述安装凸部(611)上开设有可与所述螺栓(63)相配合的螺孔(612),所述固定架(62)通过所述螺栓(63)固定在所述固定圈(61)上。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养生壶,其特征在于,所述壶体(1)的外壁周向上设有与所述固定圈(61)相匹配的定位凹槽(10),所述固定圈(61)套设在所述定位凹槽(10)内。
7.根据权利要求3至6任一项所述的养生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60)为设置在所述固定架(62)的远离所述壶体(1)的一端外壁上的外螺纹;
所述手柄(4)的连接端(4a)具有可伸入至所述固定架(62)内的导向部(42),所述第二连接部(40)为活动套设在所述手柄(4)的连接端(4a)上的锁紧螺母,所述锁紧螺母的内壁上具有可与所述外螺纹匹配连接的内螺纹(40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养生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部(42)的端部设置有第一定位部(43),所述固定架(62)的内腔中设有可与所述第一定位部(43)匹配卡合的第二定位部(62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养生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部(43)为定位槽,所述第二定位部(621)为定位块。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养生壶,其特征在于,所述壶体(1)为玻璃壶体。
CN201721614796.5U 2017-11-28 2017-11-28 养生壶 Active CN2084917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614796.5U CN208491702U (zh) 2017-11-28 2017-11-28 养生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614796.5U CN208491702U (zh) 2017-11-28 2017-11-28 养生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491702U true CN208491702U (zh) 2019-02-15

Family

ID=653024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614796.5U Active CN208491702U (zh) 2017-11-28 2017-11-28 养生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49170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200406420Y1 (ko) 다기능 무선 전기포트
KR102233350B1 (ko) 압력 조리기구
WO2020134318A1 (zh) 烹饪器具
KR101340898B1 (ko) 다기능 중탕기
CN110960112A (zh) 多功能空气炸锅
JP2009285231A (ja) 炊飯器
CN208491702U (zh) 养生壶
US4996410A (en) Dual purpose chafing pot
CN205390999U (zh) 可控制泡茶水温的电热水壶
KR20130006887U (ko) 조리용기 손잡이
CN209404516U (zh) 烤盘组件和烹饪装置
CN208551104U (zh) 养生壶
CN208551106U (zh) 养生壶
CN208610581U (zh) 养生壶
KR101340648B1 (ko) 조리기구
KR20100114290A (ko) 가열용기용 뚜껑
CN211795994U (zh) 多功能空气炸锅
CN208286850U (zh) 烹饪器具
CN208610550U (zh) 养生壶
CN208551105U (zh) 养生壶
CN208799043U (zh) 盖体结构及蒸汽炉
CN208640456U (zh) 微波烤锅
CN215348427U (zh) 一种安全性高的电炊具
CN216135633U (zh) 一种使用安全性较高的多功能组合锅
CN208740681U (zh) 电水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