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464668U - 立体式压药器 - Google Patents

立体式压药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464668U
CN208464668U CN201721250097.7U CN201721250097U CN208464668U CN 208464668 U CN208464668 U CN 208464668U CN 201721250097 U CN201721250097 U CN 201721250097U CN 208464668 U CN208464668 U CN 2084646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ure
flour milling
wall
pressing device
screw thr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250097.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田洪亮
杨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721250097.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4646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4646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46466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rushing And Grind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立体式压药器,其中的立体式压药器包括:一压磨盖以及一压磨支撑筒,压磨盖至少包括一环形侧壁,环形侧壁之内设有一隔断平台,隔断平台的第一面形成一第一压磨面;以及压磨支撑筒至少包括一支撑平台、自支撑平台向第一侧凸起的圆柱凸台以及环绕圆柱凸台的环形外壁;圆柱凸台的端面形成一第二压磨面,第二压磨面与环形外壁合围形成一压磨空间;压磨盖的环形侧壁自压磨支撑筒的第一侧进入压磨空间,第一压磨面与第二压磨面配合形成第一对压磨面,压磨盖的环形侧壁的内壁与压磨支撑筒的圆柱凸台的侧壁配合形成第二对压磨面,第一对压磨面与第二对压磨面联通,本实用新型使得压药过程省时省力,且能够调节药粉的粗细。

Description

立体式压药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辅助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立体式压药器。
背景技术
片剂药物是医疗领域中常见的口服用药,所谓片剂是药物与辅料均匀混合后通过特定成型工艺加工而成的圆片状或异形状的制剂,具有剂量准确,方便携带运输等优点。
针对片剂,普通人可以正常服用,然而对于吞咽困难的病人,或者老人、儿童等无法整粒吞服的特殊群体,往往需要将片剂磨成药粉状伴随液体送服,这就需要使用研磨药片的磨药装置。
现有的磨药装置通常利用冲击、锤捣等方式将药片粉碎,这种方式通常施力较大,给医护人员增加负担,且带来噪音,不适合安静的医疗环境。另一种磨药装置是利用杠杆结构压碎药片,将药片放置于夹板中,通过手持件施力,这种利用杠杆结构的磨药装置操作时无法均匀施力,容易因瞬间施力过大造成卡死现象,也会带来不必要的噪音。
相比上述两种,旋转类磨药装置更适合安静的医疗环境,但现有的旋转类磨药装置均通过简单的旋转压紧施力来研磨药片,通常在施力过程中会因为药片坚硬、不易粉碎等特性卡住,而不得不退旋重新研磨,导致操作起来费时费力;在研磨不同药片时需要及时清洗,无法高效连续地进行磨药操作,清洗不当还会带来药片的交叉污染问题。
可见,现有技术中缺乏一种快速高效、易操作、易清洁,且安全无污染的磨药装置。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立体式压药器,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困难,使得压药过程省时省力,并且能够调节药粉的粗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立体式压药器,包括:
一压磨盖,所述压磨盖至少包括一环形侧壁,所述环形侧壁之内设有一隔断平台,所述隔断平台的第一面形成一第一压磨面;以及
一压磨支撑筒,所述压磨支撑筒至少包括一支撑平台、自所述支撑平台向第一侧凸起的圆柱凸台以及环绕所述圆柱凸台的环形外壁;所述圆柱凸台的端面形成一第二压磨面,所述第二压磨面与所述环形外壁合围形成一压磨空间;
所述压磨盖的环形侧壁自所述压磨支撑筒的第一侧进入所述压磨空间,所述第一压磨面与所述第二压磨面配合形成第一对压磨面,所述压磨盖的环形侧壁的内壁与所述压磨支撑筒的圆柱凸台的侧壁之间的间隙配合形成第二对压磨面,所述第一对压磨面与所述第二对压磨面联通。
优选地,位于所述圆柱凸台的外周与所述环形外壁之间的支撑平台设有多个漏粉孔。
优选地,所述第二压磨面还包括多个漏粉孔。
优选地,随所述第二压磨面自中心向周围,所述漏粉孔的分布密度逐渐增加。
优选地,所述第一压磨面设有多个突起的第一研磨齿,所述第二压磨面设有多个突起的第二研磨齿,所述第一研磨齿与第二研磨齿配合研磨时,所述第一压磨面与所述第二压磨面的间距变化形成高度方向的律动幅值。
优选地,所述压磨盖的环形侧壁设有第一松配合宽距螺纹,所述压磨支撑筒的环形外壁设有第二松配合宽距螺纹,所述第一松配合宽距螺纹与所述第二松配合宽距螺纹螺纹对接,所述第一松配合宽距螺纹和第二松配合宽距螺纹的螺纹槽宽均大于等于螺纹牙宽与所述律动幅值的和。
优选地,所述压磨盖包括一第一环形侧壁和一第二环形侧壁,所述第一压磨面形成于所述第二环形侧壁之内,所述第二环形侧壁环绕在所述第一环形侧壁之外,所述第二环形侧壁的内壁设有第一松配合宽距螺纹;所述压磨支撑筒的环形外壁的外壁设有第二松配合宽距螺纹,所述压磨盖的第一环形侧壁插入所述压磨支撑筒的环形外壁与圆柱凸台之间,所述第二环形侧壁的内壁与所述环形外壁的外壁螺接。
优选地,所述压磨支撑筒的外周还设有一外肩台,所述第二环形侧壁抵接所述外肩台。
优选地,所述压磨盖包括一第一环形侧壁,所述第一环形侧壁的外壁设有第一松配合宽距螺纹;所述压磨支撑筒的环形外壁的内壁设有第二松配合宽距螺纹,所述第一环形侧壁的外壁与所述环形外壁的内壁螺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研磨齿与所述第二研磨齿在交错啮合与抵接之间反复交替从而形成律动配合。
优选地,所述第一研磨齿的凸出所述第一压磨面的高度的范围是 0.1mm到10mm;所述第二研磨齿凸出所述第二压磨面的高度的范围是 0.1mm到10mm;所述第一松配合宽距螺纹和第二松配合宽距螺纹的螺纹齿宽的范围是0.1到10mm;所述第一松配合宽距螺纹和第二松配合宽距螺纹的螺纹槽宽的范围是0.2到20mm。
优选地,所述第一研磨齿包括以所述压磨盖的中轴线为圆心的多条放射状直线走向的第一突起,所述第二研磨齿包括以所述圆柱凸台的中轴线为圆心的多条放射状直线走向的第二突起,所述第一突起的尺寸、间隙与所述第二突起的尺寸、间隙均相等。
优选地,所述第一研磨齿包括以所述压磨盖的中轴线为圆心的多条放射状曲线走向的第三突起,所述第二研磨齿包括以所述圆柱凸台的中轴线为圆心的多条放射状曲线走向的第四突起,所述第三突起的尺寸、间隙与所述第四突起的尺寸、间隙均相等。
优选地,所述第一压磨面自周围向中心凹陷形成圆锥型凹坑,所述第二压磨面自周围向中心突起形成圆锥结构,所述第一压磨面的圆锥型凹坑的圆锥角与所述第二压磨面的圆锥结构的圆锥角相等,所述第一对压磨面为圆锥面。
优选地,所述第一压磨面自周围向中心凹陷形成半球形凹坑,所述第二压磨面自周围向中心突起形成半球形凸起,所述第一对压磨面为半球面。
优选地,所述压磨盖的环形侧壁的内壁设有第三研磨齿,所述压磨支撑筒的圆柱凸台的侧壁设有第四研磨齿,所述第三研磨齿与所述第四研磨齿交错配合,所述第二对压磨面为圆管型压磨面。
优选地,还包括一托杯,所述托杯螺接所述压磨支撑筒的第二侧。
优选地,所述托杯与所述压磨支撑筒第二侧合围形成一储物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一种立体式压药器的使用方法,用于研磨药片,基于上述的立体式压药器,所述使用方法包括:垂直快速研磨状态或者倾斜精细研磨状态中的任意一种;
垂直快速研磨状态包括:放入药片,所述压磨盖插入所述压磨支撑筒之后,保持所述压磨支撑筒的中轴线位于重力方向,将所述压磨盖向所述压磨支撑筒旋压,药片磨碎后的药粉被第一对压磨面研磨后被引导到第二对压磨面继续研磨并在重力作用下逐渐下落;
倾斜精细研磨状态包括:放入药片,所述压磨盖插入所述压磨支撑筒之后,将所述压磨支撑筒的中轴线倾斜于重力方向,将所述压磨盖向所述压磨支撑筒旋压,药片磨碎后的药粉被第一对压磨面研磨后被引导到第二对压磨面继续研磨。
所述倾斜精细研磨状态中所述药片的药粉通过所述第二对压磨面的时间大于所述垂直快速研磨状态中所述药片的药粉通过所述第二对压磨面的时间。
优选地,所述倾斜精细研磨状态中,随所述压磨支撑筒的中轴线与重力方向的倾斜角度的越大,所述药粉的颗粒直径越小;
或者,随所述压磨盖的环形侧壁与所述压磨支撑筒的圆柱凸台的间隙越小,所述药粉的颗粒直径越小;
或者,所述药粉经过所述第二对压磨面的时间越长,所述药粉的颗粒直径越小。
越接近水平,药粉下落的速度越慢,药粉在第二对压磨面间研磨的时间也越长,药粉也会更精细;而且第二对压磨面的间隙,也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药粉的精细程度,药粉颗粒一定要小于等于此间隙才能通过并下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一种立体式压药器的使用方法,用于研磨药片,基于上述的立体式压药器,所述使用方法包括:垂直快速研磨状态或者倾斜精细研磨状态中的任意一种;
垂直快速研磨状态包括:放入药片,所述压磨盖插入所述压磨支撑筒之后,保持所述压磨支撑筒的中轴线位于重力方向,将所述压磨盖向所述压磨支撑筒旋压,药片磨碎后的药粉被第一对压磨面研磨后被引导到第二对压磨面继续研磨;
倾斜精细研磨状态包括:放入药片,所述压磨盖插入所述压磨支撑筒之后,将所述压磨支撑筒的中轴线倾斜于重力方向,将所述压磨盖向所述压磨支撑筒旋压,药片磨碎后的药粉被第一对压磨面研磨后被引导到第二对压磨面继续研磨并在重力作用下逐渐下落;
所述倾斜精细研磨状态中所述药片的药粉通过所述第二对压磨面的时间大于所述垂直快速研磨状态中所述药片的药粉通过所述第二对压磨面的时间;
在垂直快速研磨状态和倾斜精细研磨状态中,随着所述第一研磨齿与第二研磨齿在交错啮合与抵接之间反复交替从而形成的律动配合,第二环形侧壁反复压接外肩台或是离开外肩台形成吸气效果,将空气引导入压药空间,吹落第一压磨面表面和第二压磨面表面的药粉。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式压药器使得压药过程省时省力,并且能够调节药粉的粗细,以满足口服,或鼻饲(需要注射器抽取溶解的药粉注入鼻饲管内,故对药粉需要磨得更为精细)的病人对不同粗细的药粉的需求。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式压药器在通过两段式的第一压磨面和第二压磨面的配合,能够通过倾斜的方式控制药片的药粉通过压磨面的时间,倾角越大,药粉通过第二压磨面的时间越久,则药粉磨得越细。
(2)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式压药器在遇到药片坚硬、不易粉碎等特性卡住时,只要往复旋转压磨盖,就能促使第一研磨面与第二研磨面配合形成研磨效果给药粉松动、重新排列堆叠的机会,有效防止卡死。
(3)由于第一研磨齿与第二研磨齿在交错啮合与抵接之间交替律动,起到了缓冲作用,并且每次都会将至少一部分的药粉驱赶到漏粉孔中落下,所以压磨空间中的药粉始终是在持续减少,有效防止药粉堆积。
(4)结合律动调节压磨盖与压磨支撑筒之间的气流,吹落黏在第一压磨面表面和第二压磨面表面的药粉,具备自洁的功能。
(5)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松配合宽距螺纹与第二松配合宽距螺纹的螺接位置在压药空间之外,能够防止第一松配合宽距螺纹与第二松配合宽距螺纹的螺接磨损的药粉落入到压碎的药粉之中。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式压药器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式压药器的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式压药器的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式压药器的分解状态下的剖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压磨支撑筒的俯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式压药器的药粉走向示意图;
图7至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式压药器的使用流程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式压药器的一种倾斜精细研磨状态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式压药器的另一种倾斜精细研磨状态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立体式压药器的立体图;
图15为图14中立体式压药器的剖面图;
图16为图14中立体式压药器的分解状态下的剖面图;
图17为图14中立体式压药器的剖面图;
图18为图14中的压磨支撑筒的俯视图;
图19为图17中的局部放大图;
图20为本实用新型的旋压状态的螺纹配合示意图;
图21为本实用新型的研磨状态的螺纹配合示意图;
图22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立体式压药器的剖视图;以及
图23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立体式压药器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
1 压磨盖
11 支撑平台
12 第一压磨面
13 第一研磨齿
14 第二环形侧壁
15 第一松配合宽距螺纹
16 第一环形侧壁
17 第三研磨齿
18 储药仓
2 压磨支撑筒
21 圆柱凸台
22 第二压磨面
23 第二研磨齿
24 环形外壁
25 第二松配合宽距螺纹
26 漏粉孔
27 外肩台
28 压磨空间
29 第四研磨齿
3 托杯
31 储物仓
32 药盒
Y 药片
W 药粉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实用新型将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
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方式中。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充分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应意识到,没有特定细节中的一个或更多,或者采用其它的方法、组元、材料等,也可以实践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某些情况下,不详细示出或描述公知结构、材料或者操作以避免模糊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式压药器的立体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式压药器的剖面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式压药器的分解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式压药器的分解状态下的剖面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压磨支撑筒的俯视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式压药器的药粉W走向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立体式压药器,包括:一压磨盖 1、一压磨支撑筒2以及一托杯3。压磨盖1至少包括一环形侧壁,环形侧壁之内设有一隔断平台11,隔断平台11的第一面形成一第一压磨面 12。压磨支撑筒2至少包括一支撑平台、自支撑平台向第一侧凸起的圆柱凸台21以及环绕圆柱凸台21的环形外壁24;圆柱凸台21的端面形成一第二压磨面22,第二压磨面22与环形外壁24合围形成一压磨空间 28。位于圆柱凸台21的外周与环形外壁24之间的支撑平台设有多个漏粉孔26。托杯3螺接压磨支撑筒2的第二侧,用于接收药片Y被研磨后自漏粉孔26落下的药粉W。压磨盖1的环形侧壁自压磨支撑筒2的第一侧进入压磨空间28,第一压磨面12与第二压磨面22配合形成第一对压磨面,压磨盖1的环形侧壁的内壁与压磨支撑筒2的圆柱凸台21的侧壁之间的间隙配合形成第二对压磨面,第一对压磨面与第二对压磨面联通。在本实用新型中是一种分段研磨的结构,其中第一对压磨面与第二对压磨面不在一个平面中,使得在不同倾角(相对于重力方向)方向下,药粉W通过第一对压磨面或者第二对压磨面的速度各不相同,在第一对压磨面将药粉W磨碎之后,引导药粉W进入第二对压磨面,并且能够有效地控制药粉W在第二对压磨面停留的时间长短,从而有助于进行更加精细的研磨。在这个过程中,由于第一对压磨面被磨碎的药粉W会不断被引导离开第一对压磨面,就能防止磨碎后的药粉W在第一对压磨面堆积,防止药片Y坚硬、不易粉碎等特性而卡住的情况。
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压磨面12自周围向中心凹陷形成圆锥型凹坑,第二压磨面22自周围向中心突起形成圆锥结构,第一压磨面12的圆锥型凹坑的圆锥角与第二压磨面22的圆锥结构的圆锥角相等,第一对压磨面为圆锥面,但不以此为限。第一对压磨面的圆锥面结构有助于将药片Y磨碎后,药粉W受重力影响,顺着第一对压磨面的圆锥面滑向第二对压磨面。压磨盖1的环形侧壁的内壁的表面设有第三研磨齿17,与压磨支撑筒2的圆柱凸台21的侧壁的表面第四研磨齿29,第三研磨齿与第四研磨齿交错配合,第二对压磨面为圆管型压磨面,但不以此为限。本实施例中,第三研磨齿17和第四研磨齿29都非常细小,用于精细研磨药粉W。在一个变形例中,第一压磨面12自周围向中心凹陷形成半球形凹坑,第二压磨面22自周围向中心突起形成半球形凸起,第一对压磨面为半球面。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第二压磨面22可以包括多个漏粉孔,以便快速研磨药粉W,但不以此为限。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随第二压磨面22自中心向周围,漏粉孔的分布密度逐渐增加,使得让药粉W尽量经过多次研磨后,再从第一对压磨面落下,减小药粉W的颗粒直径。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第一压磨面12设有多个突起的第一研磨齿13,第二压磨面22设有多个突起的第二研磨齿23,所述第一研磨齿13 与第二研磨齿23配合研磨时,所述第一压磨面12与所述第二压磨面22 的间距变化形成高度方向的律动幅值。第一压磨面12与第二压磨面22 相啮合时两者之间形成最小间距,第一压磨面12与第二压磨面22针锋相对地支撑时两者之间形成最大间距,而律动幅值是指最大间距与最小间距之间的差值。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第一研磨齿13包括以压磨盖1的中轴线为圆心的多条放射状直线走向的第一突起,第二研磨齿23包括以圆柱凸台21 的中轴线为圆心的多条放射状直线走向的第二突起,第一突起的尺寸、间隙与第二突起的尺寸、间隙均相等,但不以此为限。在另一种实施例中,第一研磨齿13包括以压磨盖1的中轴线为圆心的多条放射状曲线走向的第三突起,第二研磨齿23包括以圆柱凸台21的中轴线为圆心的多条放射状曲线走向的第四突起,第三突起的尺寸、间隙与第四突起的尺寸、间隙均相等,但不以此为限。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立体式压药器的使用方法,用于研磨药片 Y,基于上述的立体式压药器,使用方法包括:垂直快速研磨状态或者倾斜精细研磨状态。垂直快速研磨状态包括:放入药片Y,压磨盖1插入压磨支撑筒2之后,保持压磨支撑筒2的中轴线位于重力方向,将压磨盖1向压磨支撑筒2旋压,药片Y磨碎后的药粉W被第一对压磨面研磨后被引导到第二对压磨面继续研磨;倾斜精细研磨状态包括:放入药片Y,压磨盖1插入压磨支撑筒2之后,将压磨支撑筒2的中轴线倾斜于重力方向,将压磨盖1向压磨支撑筒2旋压,药片Y磨碎后的药粉W 被第一对压磨面研磨后被引导到第二对压磨面继续研磨并在重力作用下逐渐下落;倾斜精细研磨状态中药片Y研磨后的药粉W通过第二对压磨面的时间大于垂直快速研磨状态中药粉W通过第二对压磨面的时间。倾斜精细研磨状态中,随压磨支撑筒2的中轴线与重力方向的倾斜角度的越大,药粉W的颗粒直径越小。或者,随所述压磨盖的环形侧壁与所述压磨支撑筒的圆柱凸台的间隙越小,所述药粉W的颗粒直径越小。或者,所述药粉W经过所述第二对压磨面的时间越长,所述药粉W的颗粒直径越小。越接近水平,药粉W下落的速度越慢,药粉W在第二对压磨面间研磨的时间也越长,药粉W也会更精细;而且第二对压磨面的间隙,也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药粉W的精细程度,药粉W颗粒一定要小于等于此间隙才能通过并下落。但同时间距大倾斜角度、药粉W缓慢经过所述第二对压磨面以及、第二对压磨面的间隙很小三个特征时,能够得到最好的研磨效果。
图7至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式压药器的使用流程示意图。(其中,如图7和8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式压药器的分解和组装的示意图) 如图7至1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旋压状态的使用过程如下:首先倒置立体式压药器,并且旋开压磨盖1和压磨支撑筒2,将药片Y放置在压磨盖1的第一压磨面12内。然后将压磨支撑筒2旋入压磨盖1,压磨盖1 的第一压磨面12与压磨支撑筒2的第二压磨面22压紧药片Y后,在倒置立体式压药器(即恢复的正常方向)。开始将压磨盖1旋压入压磨支撑筒2,在第一对压磨面(第一压磨面12与第二压磨面22的组合)将药粉W磨碎之后,引导药粉W进入第二对压磨面(压磨盖1的环形侧壁的内壁与压磨支撑筒2的圆柱凸台21的侧壁的组合),并且能够有效地控制药粉W在第二对压磨面停留的时间长短,从而有助于进行更加精细的研磨。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式压药器的一种倾斜精细研磨状态的示意图。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式压药器的另一种倾斜精细研磨状态的示意图。如图12和13所示,在研磨的过程中本实用新型的倾斜精细研磨状态包括:放入药片Y,压磨盖1插入压磨支撑筒2之后,将压磨支撑筒2的中轴线倾斜于重力方向,将压磨盖1向压磨支撑筒2旋压,药片Y磨碎后的药粉W被第一对压磨面研磨后被引导到第二对压磨面继续研磨。此时,药片Y研磨后的药粉W通过第二对压磨面的时间大于垂直快速研磨状态中药粉W通过第二对压磨面的时间。倾斜精细研磨状态中,随压磨支撑筒2的中轴线与重力方向的倾斜角度的越大,药粉W的颗粒直径越小。图12中立体式压药器的轴线O与重力方向P的夹角为 C。图13中立体式压药器的轴线O与重力方向P的夹角为D。由于夹角 D大于夹角为C,对比图12和13可知,图12中立体式压药器的第一对压磨面更接近水平,使得药片Y刚被磨碎以后相对缓慢地沿着第一对压磨面的一侧滑落到第二对压磨面中;而图13中立体式压药器的第一对压磨面更接近垂直的方向使得药片Y刚被磨碎以后就会快速地沿着第一对压磨面的一侧滑落到第二对压磨面中,更倾斜后的(图13)立体式压药器更容易快速地将磨碎的药片Y引导到第二对压磨面中,防止药粉W 的堆积。图12中立体式压药器的第一对压磨面更接近垂直的重力方向,药片Y研磨后的药粉W会快速通过第二对压磨面,此时药粉W被第二对压磨面研磨的机会较少;而图13中立体式压药器的第一对压磨面相对于垂直的重力方向有一定角度,此时药粉W会缓慢通过第二对压磨面,在此过程中药粉W被第二对压磨面研磨的机会及时间大大增加,被第二对压磨面研磨多次研磨后颗粒更小的药粉W会通过漏粉孔26落入到托杯3中。后续可以通过旋开托杯3与压磨支撑筒2,从而取用托杯3中的药粉W。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立体式压药器的立体图。图15为图14 中立体式压药器的剖面图。图16为图14中立体式压药器的分解状态下的剖面图。图17为图14中立体式压药器的剖面图。图18为图14中的压磨支撑筒的俯视图。图19为图17中的局部放大图。如图14至19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立体式压药器,包括:一压磨盖1、一压磨支撑筒2以及一托杯3。压磨盖1至少包括一环形侧壁,环形侧壁之内设有一隔断平台11,隔断平台11的第一面形成一第一压磨面12。压磨支撑筒2至少包括一支撑平台、自支撑平台向第一侧凸起的圆柱凸台21以及环绕圆柱凸台21的环形外壁24;圆柱凸台21的端面形成一第二压磨面 22,第二压磨面22与环形外壁24合围形成一压磨空间28。位于圆柱凸台21的外周与环形外壁24之间的支撑平台设有多个漏粉孔26。托杯3 螺接压磨支撑筒2的第二侧,用于接收药片Y被研磨后自漏粉孔26落下的药粉W。压磨盖1的环形侧壁自压磨支撑筒2的第一侧进入压磨空间 28,第一压磨面12与第二压磨面22配合形成第一对压磨面,压磨盖1 的环形侧壁的内壁与压磨支撑筒2的圆柱凸台21的侧壁配合形成第二对压磨面,第一对压磨面与第二对压磨面联通。压磨盖1包括一第一环形侧壁16和一第二环形侧壁14,第一压磨面12形成于第二环形侧壁14 之内,第二环形侧壁14环绕在第一环形侧壁16之外,第二环形侧壁14 的内壁设有第一松配合宽距螺纹15;压磨支撑筒2的环形外壁24的外壁设有第二松配合宽距螺纹25,压磨盖1的第一环形侧壁16插入压磨支撑筒2的环形外壁24与圆柱凸台21之间,第二环形侧壁14的内壁与环形外壁24的外壁螺接。第一松配合宽距螺纹15和第二松配合宽距螺纹25的螺纹槽宽E均大于等于螺纹牙宽F与所述律动幅值的和。第一压磨面12自周围向中心凹陷形成圆锥型凹坑,第二压磨面22自周围向中心突起形成圆锥结构,第一压磨面12的圆锥型凹坑的圆锥角与第二压磨面22的圆锥结构的圆锥角相等,第一对压磨面为圆锥面。本实施例中的立体式压药器第一压磨面12设有多个突起的第一研磨齿13,第二压磨面22设有多个突起的第二研磨齿23。压磨盖1的环形侧壁设有第一松配合宽距螺纹15,压磨支撑筒2的环形外壁24设有第二松配合宽距螺纹25,第一松配合宽距螺纹15与第二松配合宽距螺纹25螺纹对接。在本实用新型中是一种分段研磨的结构,其中第一对压磨面与第二对压磨面不在一个平面中,使得在不同倾角(相对于重力方向)方向下,药粉W通过第一对压磨面或者第二对压磨面的速度各不相同,在第一对压磨面将药粉W磨碎之后,引导药粉W进入第二对压磨面,并且能够有效地控制药粉W在第二对压磨面停留的时间长短,从而有助于进行更加精细的研磨。在这个过程中,由于第一对压磨面被磨碎的药粉W 会不断被引导离开第一对压磨面,就能防止磨碎后的药粉W在第一对压磨面堆积,防止药片Y坚硬、不易粉碎等特性而卡住的情况。
而且,本实用新型的压药器不仅仅能够用于压磨药片,同样可以运用到压磨水果、调味料、糖果等等需要研磨的物品或是食品,同样可以达到省时省力,且易清洁,无污染的效果。
关于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压磨面12与第二压磨面22在压磨过程中的具体作用以及特征详细通过压碎至压磨早中期(步骤S100)以及压磨后期(步骤S200)分别进行介绍如下:
步骤S100、压碎至压磨早中期(压磨面之间有较多药片Y破碎药片 Y颗粒,压磨面压磨齿间接交错)状态,步骤S100包括了以下步骤:
步骤S101、开始旋盖时,由于压磨面没有阻力,此时螺纹之间在重力作用下,压磨盖螺纹下表面和压磨支撑筒螺纹上表面接触并按照螺旋轨迹下行,螺纹无发力行为。
步骤S102、当压磨盖的压磨面接触到药片Y时,药片Y阻力将压磨盖顶升直至压磨盖螺纹上表面和压磨支撑筒螺纹下表面接触,螺纹配合开始发力进行破碎。
步骤S103、当药片Y易碎或者药片Y较少时,阻力小,螺纹发力就直接将药片Y破碎,不会产生卡死情况,破碎的药片Y大颗粒在带棱的压磨面的作用下被打散和继续压磨,宽距螺纹不会发生作用,直至压磨后期(压磨面之间有较少药片Y破碎颗粒,压磨面压磨齿直接交错)。
步骤S104、当药片Y坚硬或者药片Y较多时,阻力大,螺纹发力后,压磨面下行,药片Y卡在上下压磨面的棱内,形成卡死情况,此时需要回旋一定角度(可以是0°-360°),一方面压磨盖螺纹上表面和压磨支撑筒螺纹下表面分离,产生一段空行程间隙,提供宽距螺纹作用行程,另一方面,回旋过程中,压磨面压磨齿将药片Y改变位置,有利于下一次的螺纹发力破碎,此时可以进行几次往复旋转,宽距螺纹发挥第一作用阶段,在施加一定手的压合力下,压磨面压磨齿开始原地旋转直至坚硬药片Y破碎或者药片Y慢慢减少,进入上述步骤S103。
在S101至S104的步骤中,宽距螺纹槽宽只要大于齿宽即可实现原地研磨,在齿宽不变的情况下,槽宽(螺距)越大,原地旋转角度就越大。
步骤S200、压磨后期(压磨面之间有较少药片Y破碎颗粒,压磨面压磨齿直接交错)至清洁期状态,步骤S200包括了以下步骤:
步骤S201、压磨后期药会越来越少,压磨齿开始直接接触,如果继续旋进,(压磨盖螺纹上表面和压磨支撑筒螺纹下表面接触)那么到一定角度时就会出现压磨齿卡死。极端情况下(清洁阶段)螺纹会锁死,所以,压磨后期无需一直旋进,只需要在压磨齿开始直接交错(有明确响声)即可进行回旋,进入宽距螺纹发挥第二作用阶段。
步骤S202、此宽距螺纹发挥第二作用阶段和步骤S104中的宽距螺纹发挥第一作用阶段情况有所不同,此时无需施加手的压合力,就可以轻松地将破碎了的药片Y颗粒研磨成粉状落入接药仓。
步骤S203、清洁阶段,可以参照上述步骤S201在听到压磨齿交错响声后,进行原地旋转,配合压磨面压磨齿交错,进行规律性的上下起伏来达到气流冲洗残留药粉W的作用。
步骤S204、清洁效果取决于的律动幅度和频率,提高律动幅度的方法是压磨齿交错程度更深,那么宽距螺纹槽宽至少要大于齿宽+压磨齿高度,则可实现大的律动幅度,在齿宽不变的情况下,槽宽(螺距) 越大,可实现的律动幅度就越大。压磨齿交错程度越深,宽距螺纹发挥第二作用阶段药片Y破碎颗粒研磨和打散的效果越佳。
在S201至S204的步骤中,律动频率是和压磨齿数量正相关,但压磨齿数量受到宽距螺纹的牵制比较少。
所以,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松配合宽距螺纹15与第二松配合宽距螺纹25的配合即可实现借助螺纹驱动的省力效果,又可实现研磨面脱离螺纹驱动实现不分离的往复研磨效果。
松配合驱动螺纹的螺纹峰和螺纹谷均可实现螺旋线配合,但与常规螺纹是有区别的。两个螺纹之间,有一自由间隙,远大于正常的螺纹配合间隙(一般是0.3mm左右的工差范围),实际实施方式此间隙大概 2-3mm,实际可以是2-3cm也可以。由于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松配合宽距螺纹15和第二松配合宽距螺纹25的螺纹槽宽E均大于等于螺纹牙宽 F与所述律动幅值的和,通过这个配合间隙,使得压磨盖相对支撑筒有一段可自由上下运动及可自由“原地”旋转的范围,即旋转但不会受制于螺纹而必须进或退。松配合驱动螺纹可实现常规螺纹配合的正向旋转直线驱动前进,辅助破碎药片Y;反向旋转直线驱动后退,以分离压磨盖及支撑筒。螺纹驱动前进,可辅助破碎药片Y成大块至比较困难再压缩时;稍反旋使压磨盖进入“自由宽距螺纹间隙”的范围内,压磨盖可在手的可控压力及操作下,针对压磨支撑筒2进行第二压磨面22不分离的持续往复旋转研磨的动作,而不会像现有技术的标准螺纹一样随着旋转动作,压药面在往复接近/远离,无法实现有效研磨。
由于本实用新型中创造性地采用了非标准螺纹的松配合宽距螺纹来螺接压磨盖1和压磨支撑筒2,本实用新型中的松配合宽距螺纹是指螺纹的螺纹槽宽明显大于螺纹牙宽,使得螺纹牙宽能够在螺纹槽宽的范围内上下移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研磨齿的凸出所述第一压磨面的高度的范围是0.1mm到10mm;所述第二研磨齿凸出所述第二压磨面的高度的范围是0.1mm到10mm;所述第一松配合宽距螺纹和第二松配合宽距螺纹的螺纹齿宽的范围是0.1到10mm;所述第一松配合宽距螺纹和第二松配合宽距螺纹的螺纹槽宽的范围是0.2到20mm。
图20为本实用新型的旋压状态的螺纹配合示意图。如图20所示,并且,本实用新型中的压磨盖1可以在旋压状态下可以通过第一松配合宽距螺纹15与第二松配合宽距螺纹25的配合,第一松配合宽距螺纹15 紧贴于第二松配合宽距螺纹25,压磨盖1可以进行轴向方向的旋压下降,驱动压磨盖1的第一压磨面12压向压磨支撑筒2的第二压磨面22 的药片Y。旋压状态对于开始时破碎药片Y非常有帮助。
图21为本实用新型的研磨状态的螺纹配合示意图。如图21所示,但遇到药粉W堆叠压不下去的时候,当无法或比较困难继续旋压下降时,可反旋是压磨盖进入“自由区间”此时由于本实用新型中螺纹槽宽足够宽,能够让螺纹牙宽能够在螺纹槽宽的范围内上下移动,在这个第一松配合宽距螺纹15与第二松配合宽距螺纹25悬空的状态下,即便是第一松配合宽距螺纹15进行了一定角度的旋转,压磨盖1与压磨支撑筒 2之间的高度也不会发生任何变化,相当于压磨盖1能够实现相对于压磨支撑筒2高度不变的原地贴合旋转研磨。所以,使用者可以通过正旋一定角度--反旋一定角度--正旋一定角度--反旋一定角度……形成往复正反交替旋转的形式利用压磨盖1的第一压磨面12来研磨压磨支撑筒2的第二压磨面22的药片Y。研磨状态非常有利于解决药粉W堆积时的卡死问题。
而且,本实用新型中的旋压状态和研磨状态可以灵活使用,只要药片Y能够被旋压状态研磨则使用保持在旋压状态(第一松配合宽距螺纹 15紧贴于第二松配合宽距螺纹25,进行旋压下降)。但是一旦遇到药粉 W堆积阻力增大时,反旋后退解除螺纹由于咬住的阻力后,才可进入“自由上下”的区间,在始终保持第一压磨面12相对于第二压磨面22 的压力的情况下,压磨盖1能够实现相对于压磨支撑筒2高度不变的原地旋转研磨,快速破坏药粉W堆积形状,继续磨细药粉W后,第一松配合宽距螺纹15后能够下降紧贴于第二松配合宽距螺纹25,再次进行旋压下降(回到旋压状态)。而现有技术中的旋转式压药器,都是使用标准螺纹。现有技术的旋转式压药器中的螺纹槽宽几乎就等于螺纹牙宽。当药片Y卡死以后无法继续向下旋转,药粉W被压进后几乎一体化,无法再往下压,所以只能反旋,退出部分螺纹。现有技术无法实现本实用新型中的旋压状态与研磨状态灵活替换使用的效果。
并且,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研磨齿13与第二研磨齿23在交错啮合与抵接之间反复交替从而形成律动配合。本实用新型中的交错啮合是指每个第一研磨齿13至少部分都进入到相邻的两个第二研磨齿23的间隙中,同样地,每个第二研磨齿23至少部分都进入到相邻的两个第一研磨齿13的间隙中。这使得第一压磨面12和第二压磨面22之间的间距最小。本实用新型中的抵接指每个第一研磨齿13的尖部都与对应的第二研磨齿23的尖部针锋相对地支撑接触,第一研磨齿13不会进入第二研磨齿23的间隙中,同样地,第二研磨齿23不会进入第一研磨齿13的间隙中。这使得第一压磨面12和第二压磨面22之间的间距最大。第一研磨齿13与第二研磨齿23的律动研磨的效果可以更快速地破坏药粉W堆叠的形状,解决药粉W堆积时的卡死问题。
本实施例中的第一研磨齿13和第二研磨齿23的律动效果或其他特殊研磨面如果配合现有技术的压药器的普通螺纹,是无法实现两个面“可贴合”研磨动作,因为普通螺纹的标准螺距不允许。但如配合宽距螺纹,则可以通过最佳的律动齿高度,形状及宽距螺纹的自由行程的组合设计,有效的实现研磨动作,辅助快速产生更细的粉末。
在一个优选例中,压磨支撑筒2的外周还设有一外肩台27,第二环形侧壁14抵接外肩台27。随着第一研磨齿13与第二研磨齿23在交错啮合与抵接之间反复交替从而形成的律动配合。第二环形侧壁14可以反复压接外肩台27(相当于密封状态)或是离开外肩台27一定间隙(可以供空气进入),这种反复交替的吸气状态,能够有节奏地将空气引导入压药空间28,用于吹落黏在第一压磨面表面和第二压磨面表面的药粉 W,具备自洁的功能。研磨齿的数量及高度与“律动”的频率或产生气流的效果正相关,方便调整自洁的效果。
本实施例中结合了第一对压磨面、第二对压磨面的分段式研磨结构、松配合宽距螺纹螺接结构和研磨齿律动配合三个结构特征,能够获得最快速的研磨效果,有助于将药粉W快速磨细,并且保持省力。
图22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立体式压药器的剖视图。如图22所示,在一个变化例中,压磨盖1的托杯3与压磨支撑筒2第二侧合围形成一储物仓3,储物仓31内可以放置药盒32。
图23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立体式压药器的剖视图。如图23所示,在另一个变化里中,压磨盖1包括一第一环形侧壁16,第一环形侧壁16的外壁设有第一松配合宽距螺纹15;压磨支撑筒2的环形外壁24 的内壁设有第二松配合宽距螺纹25,第一环形侧壁16的外壁与环形外壁24的内壁螺接。该实施例中,压磨盖1只需要设置一层环形侧壁,节约了成本,但是相比两层环形侧壁(即第二环形侧壁14、第一环形侧壁 16),药粉W会相对容易扩散出来。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式压药器使得压药过程省时省力,并且能够调节药粉的粗细,以满足口服,或鼻饲(需要注射器抽取溶解的药粉注入鼻饲管内,故对药粉需要磨得更为精细)的病人对不同粗细的药粉的需求。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式压药器在通过两段式的第一压磨面和第二压磨面的配合,能够通过倾斜的方式控制药片的药粉通过压磨面的时间,倾角越大,药粉通过第二压磨面的时间越久,则药粉磨得越细。
(2)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式压药器在遇到药片坚硬、不易粉碎等特性卡住时,只要往复旋转压磨盖,就能促使第一研磨面与第二研磨面配合形成研磨效果给药粉松动、重新排列堆叠的机会,有效防止卡死。
(3)由于第一研磨齿与第二研磨齿在交错啮合与抵接之间交替律动,起到了缓冲作用,并且每次都会将至少一部分的药粉驱赶到漏粉孔中落下,所以压磨空间中的药粉始终是在持续减少,有效防止药粉堆积。
(4)结合律动调节压磨盖与压磨支撑筒之间的气流,吹落黏在第一压磨面表面和第二压磨面表面的药粉,具备自洁的功能。
(5)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松配合宽距螺纹与第二松配合宽距螺纹的螺接位置在压药空间之外,能够防止第一松配合宽距螺纹与第二松配合宽距螺纹的螺接磨损的药粉落入到压碎的药粉之中。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形或修改,这并不影响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

Claims (17)

1.一种立体式压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压磨盖(1),所述压磨盖(1)至少包括一环形侧壁,所述环形侧壁之内设有一隔断平台(11),所述隔断平台(11)的第一面形成一第一压磨面(12);以及
一压磨支撑筒(2),所述压磨支撑筒(2)至少包括一支撑平台、自所述支撑平台向第一侧凸起的圆柱凸台(21)以及环绕所述圆柱凸台(21)的环形外壁(24);所述圆柱凸台(21)的端面形成一第二压磨面(22),所述第二压磨面(22)与所述环形外壁(24)合围形成一压磨空间(28);
所述压磨盖(1)的环形侧壁自所述压磨支撑筒(2)的第一侧进入所述压磨空间(28),所述第一压磨面(12)与所述第二压磨面(22)配合形成第一对压磨面,所述压磨盖(1)的环形侧壁的内壁与所述压磨支撑筒(2)的圆柱凸台(21)的侧壁之间的间隙配合形成第二对压磨面,所述第一对压磨面与所述第二对压磨面联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式压药器,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圆柱凸台(21)的外周与所述环形外壁(24)之间的支撑平台设有多个漏粉孔(26)。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体式压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压磨面(22)还包括多个漏粉孔。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式压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磨面(12)设有多个突起的第一研磨齿(13),所述第二压磨面(22)设有多个突起的第二研磨齿(23),所述第一研磨齿(13)与第二研磨齿(23)配合研磨时,所述第一压磨面(12)与所述第二压磨面(22)的间距变化形成高度方向的律动幅值。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立体式压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磨盖(1)的环形侧壁设有第一松配合宽距螺纹(15),所述压磨支撑筒(2)的环形外壁(24)设有第二松配合宽距螺纹(25),所述第一松配合宽距螺纹(15)与所述第二松配合宽距螺纹(25)螺纹对接,所述第一松配合宽距螺纹(15)和第二松配合宽距螺纹(25)的螺纹槽宽均大于等于螺纹牙宽与所述律动幅值的和。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立体式压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磨盖(1)包括一第一环形侧壁(16)和一第二环形侧壁(14),所述第一压磨面(12)形成于所述第二环形侧壁(14)之内,所述第二环形侧壁(14)环绕在所述第一环形侧壁(16)之外,所述第二环形侧壁(14)的内壁设有第一松配合宽距螺纹(15);所述压磨支撑筒(2)的环形外壁(24)的外壁设有第二松配合宽距螺纹(25),所述压磨盖(1)的第一环形侧壁(16)插入所述压磨支撑筒(2)的环形外壁(24)与圆柱凸台(21)之间,所述第二环形侧壁(14)的内壁与所述环形外壁(24)的外壁螺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立体式压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磨支撑筒(2)的外周还设有一外肩台(27),所述第二环形侧壁(14)抵接所述外肩台(27)。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立体式压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磨盖(1)包括一第一环形侧壁(16),所述第一环形侧壁(16)的外壁设有第一松配合宽距螺纹(15);所述压磨支撑筒(2)的环形外壁(24)的内壁设有第二松配合宽距螺纹(25),所述第一环形侧壁(16)的外壁与所述环形外壁(24)的内壁螺接。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立体式压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研磨齿(13)与所述第二研磨齿(23)在交错啮合与抵接之间反复交替从而形成律动配合。
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立体式压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研磨齿(13)的凸出所述第一压磨面(12)的高度的范围是0.1mm到10mm;所述第二研磨齿(23)凸出所述第二压磨面(22)的高度的范围是0.1mm到10mm;所述第一松配合宽距螺纹(15)和第二松配合宽距螺纹(25)的螺纹齿宽的范围是0.1到10mm;所述第一松配合宽距螺纹(15)和第二松配合宽距螺纹(25)的螺纹槽宽的范围是0.2到20mm。
11.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立体式压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研磨齿(13)包括以所述压磨盖(1)的中轴线为圆心的多条放射状直线走向的第一突起,所述第二研磨齿(23)包括以所述圆柱凸台(21)的中轴线为圆心的多条放射状直线走向的第二突起,所述第一突起的尺寸、间隙与所述第二突起的尺寸、间隙均相等。
12.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立体式压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研磨齿(13)包括以所述压磨盖(1)的中轴线为圆心的多条放射状曲线走向的第三突起,所述第二研磨齿(23)包括以所述圆柱凸台(21)的中轴线为圆心的多条放射状曲线走向的第四突起,所述第三突起的尺寸、间隙与所述第四突起的尺寸、间隙均相等。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式压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磨面(12)自周围向中心凹陷形成圆锥型凹坑,所述第二压磨面(22)自周围向中心突起形成圆锥结构,所述第一压磨面(12)的圆锥型凹坑的圆锥角与所述第二压磨面(22)的圆锥结构的圆锥角相等,所述第一对压磨面为圆锥面。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式压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磨面(12)自周围向中心凹陷形成半球形凹坑,所述第二压磨面(22)自周围向中心突起形成半球形凸起,所述第一对压磨面为半球面。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式压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磨盖(1)的环形侧壁的内壁设有第三研磨齿(17),所述压磨支撑筒(2)的圆柱凸台(21)的侧壁设有第四研磨齿(29),所述第三研磨齿与所述第四研磨齿交错配合,所述第二对压磨面为圆管型压磨面。
16.如权利要求1至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立体式压药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托杯(3),所述托杯(3)螺接所述压磨支撑筒(2)的第二侧。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立体式压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杯(3)与所述压磨支撑筒(2)第二侧合围形成一储物仓(31)。
CN201721250097.7U 2017-09-27 2017-09-27 立体式压药器 Active CN2084646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250097.7U CN208464668U (zh) 2017-09-27 2017-09-27 立体式压药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250097.7U CN208464668U (zh) 2017-09-27 2017-09-27 立体式压药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464668U true CN208464668U (zh) 2019-02-05

Family

ID=652040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250097.7U Active CN208464668U (zh) 2017-09-27 2017-09-27 立体式压药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46466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49851A (zh) * 2017-09-27 2019-04-02 杨松 立体式压药器及其使用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49851A (zh) * 2017-09-27 2019-04-02 杨松 立体式压药器及其使用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709641B2 (en) Rhythmic pill crusher
CN209597276U (zh) 一种中药材的磨粉装置
CN213726885U (zh) 一种西药球磨粉碎装置
CN208464668U (zh) 立体式压药器
CN211099458U (zh) 一种儿科治疗医药粉碎装置
CN207287704U (zh) 一种能够均匀入料和出料的药材研磨装置
CN209753059U (zh) 一种医药中间体粉剂加工装置
CN108722633A (zh) 土壤研磨装置
CN107175148A (zh) 一种制备长纤维艾绒的装置
CN208464669U (zh) 律动式压药器
CN207445225U (zh) 压药器
CN109549851A (zh) 立体式压药器及其使用方法
CN111229367B (zh) 一种中药材粉碎用球磨机
CN206392208U (zh) 一种药片粉碎器
CN109549852A (zh) 律动式压药器及其使用方法
KR20070019626A (ko) 한약재 분쇄장치
CN110496678A (zh) 中医内科中药研磨筛选装置
CN107073475A (zh) 药物粉碎且投送的杯状物
CN209613176U (zh) 一种临床病人用的固体药品粉碎装置
CN108525808B (zh) 压药器及其使用方法
CN209106918U (zh) 食物处理机
KR200400043Y1 (ko) 한약재 분쇄장치
CN209615644U (zh) 一种儿科药物粉碎器
CN209597342U (zh) 一款制造中药祛斑祛痘面膜粉装置
CN207222011U (zh) 一种制备长纤维艾绒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