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459741U - 采用激光刻槽电路布置的交通用电致变色玻璃及玻璃组件 - Google Patents

采用激光刻槽电路布置的交通用电致变色玻璃及玻璃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459741U
CN208459741U CN201821132309.6U CN201821132309U CN208459741U CN 208459741 U CN208459741 U CN 208459741U CN 201821132309 U CN201821132309 U CN 201821132309U CN 208459741 U CN208459741 U CN 2084597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sbar
conductive layer
layer
glass
traff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13230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牛晓
米赛
周凌
刘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fei Wei Ch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fei Wei Ch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fei Wei Ch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fei Wei Ch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132309.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45974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4597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45974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Joining Of Glass To Other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采用激光刻槽电路布置的交通用电致变色玻璃及玻璃组件,采用两种方式布置第一汇流条,在第一导电层的尺寸大于EC堆叠层和第二导电层时,其平面方向的尺寸差形成有用于布置第一汇流条的边槽,在第一导电层的尺寸等于EC堆叠层和第二导电层时,第一汇流条依次贯穿第二导电层和EC堆叠层,槽深达到第一导电层,所述第二导电层和EC堆叠层上开设有用于绝缘隔断第一汇流条与第二汇流条的第一激光刻槽。本实用新型可以将电致变色玻璃基板同一边引出邻近的接线端,避免传统工艺中后期绕线的工作,可以实现自动化操作,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产品美观度和密封性。

Description

采用激光刻槽电路布置的交通用电致变色玻璃及玻璃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色玻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采用激光刻槽进行电路布置的交通用电致变色玻璃及玻璃组件,可以用到建筑玻璃上、车用天窗和侧立面、幕墙、采光顶,以及家用电器的门和外壳。
背景技术
电致变色是指材料在外加电压的作用下,带电离子与材料发生掺杂和去掺杂,导致材料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进而材料的光学性能在可见光红外吸收区域内发生可逆变化的现象。其宏观的表现为色彩及透明度的变化。利用该性能制备的电致变色玻璃能对太阳光的辐射进行智能调节,可选择性的吸收或反射外界的热辐射,降低建筑物的能耗,并解决日渐严重的城市光污染问题,代表着当今最先进的建筑节能玻璃技术。
将电致变色技术和夹胶玻璃、中空玻璃、真空玻璃进行结合,可以得到同时具有安全性、美观性、节能性的产品。
在电致变色玻璃的生产过程中,必须考虑接线问题,以便给电致变色堆叠层施加电压。在现有的方案中,都是在变色玻璃对边的两侧引出接线,然后在后续中空过程中,将其中一根引线贴着中空间隔条(铝隔条或者暖边条)外边缘绕道另一根附近,然后将两根引线引出中空玻璃进行接线。
这样的后期接线方法需要人工操作,难以实现自动化操作,生产效率低,而且容易产生气线,影响密封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致变色玻璃接线的电路布置方式,采用激光刻槽的方式绝缘隔断两根电极导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采用激光刻槽电路布置的电致变色玻璃,包括依次叠置的玻璃基板、离子阻挡层、第一导电层、EC堆叠层和第二导电层,所述第一导电层在平面方向的尺寸大于EC堆叠层和第二导电层,其平面方向的尺寸差在第一导电层的一侧形成有用于布置第一汇流条的边槽,该第一汇流条用于引出第一电极导线,所述第二导电层远离第一汇流条的一侧布置有第二汇流条,该第二汇流条用于引出第二电极导线,所述第二导电层和EC堆叠层上开设有用于绝缘隔断第一汇流条与第二汇流条的第一激光刻槽,所述第一电极导线沿着第一导电层外边缘走线,两根电极导线在同一处形成接线口。
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致变色玻璃,无需将第一导电层的面积设计成大于EC对叠层和第二导电层,也能实现激光刻槽电路布置,具体地:
包括依次叠置的玻璃基板、离子阻挡层、第一导电层、EC堆叠层和第二导电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电层和EC堆叠层上贯穿有第一汇流条,该第一汇流条的上端用于引出第一电极导线、下端与第一导电层电连接,所述第二导电层远离第一汇流条的一侧布置有第二汇流条,该第二汇流条用于引出第二电极导线,所述第二导电层和EC堆叠层上开设有用于绝缘隔断第一汇流条与第二汇流条的第一激光刻槽,所述第一电极导线沿着第二导电层外边缘走线,两根电极导线在同一处形成接线口。
还提供一种第二汇流条布置在三个侧边的形式,所述第一导电层在平面方向的尺寸大于EC堆叠层和第二导电层,其平面方向的尺寸差在第一导电层的一侧形成有用于布置第一汇流条的边槽,该第一汇流条用于引出第一电极导线,所述第二导电层在相对第一汇流条一侧的另外三侧布置有第二汇流条,该第二汇流条用于引出第二电极导线,所述第二导电层和EC堆叠层上开设有用于绝缘隔断第一汇流条与第二汇流条的第一激光刻槽。
由于在溅射加工的时候,第一导电层容易与第二导电层从侧面边缘接触,为了防止边缘位置短路,所述第一导电层沿着第二汇流条分布位置的边缘部开设有第二激光刻槽,用于将第一导电层与该边缘部绝缘隔断。
优选地,所述第一激光刻槽沿着第一汇流条和第一电极导线方向布置。
采用上述电致变色玻璃的玻璃组件,所述玻璃组件为夹胶玻璃组件、中空玻璃组件或真空玻璃组件。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可以将电致变色玻璃基板同一边引出邻近的接线端,避免传统工艺中后期绕线的工作,可以实现自动化操作,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产品美观度和密封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层状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电路布置示意图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电路布置示意图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层状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层状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电路布置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电路布置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电路布置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中电极导线的另一种出线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作详细的说明。
所述电致变色玻璃的膜层结构包括依次叠置的玻璃基板1、离子阻挡层2、第一导电层3、EC堆叠层4和第二导电层5。
所述离子阻挡层2可由硅的氧化物、钛的氧化物或硅的氮化物来形成,例如是由二氧化硅(SiO2)、二氧化钛 (TiO2) 或氮化硅(Si3N4) 来形成,离子阻挡层的厚度可为15~30nm。
所述第一导电层3可由氧化锌、氧化锡、掺铝氧化锌(AZO)、氧化铟锡(ITO)、掺氟氧化锡(FTO)等透明导电氧化物形成,透明导电氧化物层的厚度为5~300nm,优选地5~100nm。
所述EC堆叠层4为具有电致变色功能的无机多层结构,包括电致变色层、离子导体层和对电极层的堆叠,也可以是电致变色层和具有对电极功能的离子导电层的堆叠。
所述第二导电层5可由氧化锌、氧化锡、掺铝氧化锌(AZO)、氧化铟锡(ITO)、掺氟氧化锡(FTO)等透明导电氧化物形成;透明导电氧化物层的厚度为5~300nm,优选地5~100nm。
本实用新型采用激光刻槽方式进行电路布置,其目的是绝缘隔断第一汇流条6与第二汇流条7,该第一汇流条用于引出第一电极导线8,第二汇流条用于引出第二电极导线9,两个汇流条可以是镀锡铜带或者导电银浆,其厚度为20~200微米,第一电极导线和第二电极导线的数量不做限定,至少是一根。电路布置时,首先要在电致变色膜层加工过程中,对电致变色膜层进行激光刻蚀,然后进行电极导线的走线。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为了在第一导电层3上放置第一汇流条6,需要在第一导电层上形成有裸露部分。
本实施例中,第一导电层3面积大于EC堆叠层4和第二导电层5,其平面方向的尺寸差在第一导电层的一侧形成有用于布置第一汇流条的边槽31,在膜镀完成以后,在裸露的边槽一侧制备第一汇流条6。在第二导电层5表面与第一汇流条处在对边的位置制备第二汇流条7,在靠近第一汇流条一侧,使用激光刻蚀EC堆叠层和第二导电层,形成第一激光刻槽10,防止第二导电层和第一汇流条发生电连接。优选的,可以在第一激光刻槽中填充绝缘物,防止导电颗粒进入刻槽影响绝缘性。第一汇流条和第二汇流条可以是镀锡铜带或者导电银浆,其厚度为20~200微米。
如图2和3所示,使用第二电极导线9一端与第二汇流条7电连接,另一端伸出电致变色玻璃外,用于后期接线;使用第一电极导线8的一端与第一汇流条6电连接,第一电极导线的走线轨迹在第一激光刻槽10的外侧,且贴近电致变色玻璃的边缘,另一端走线至靠近第二电极导线处,伸出电致变色玻璃外,跟电极导线在同一处形成接线口,用于后期接线。所述第一汇流条6沿电致变色玻璃的一侧布置或者沿电致变色玻璃相邻两侧连续布置。
实施例2:
如图4所示,所述第一导电层3、EC堆叠层4和第二导电层5三者的面积相同,第一导电层的面积无需大于EC堆叠层和第二导电层。
所述第二导电层5和EC堆叠层4上贯穿有第一汇流条,该第一汇流条6的上端用于引出第一电极导线8、下端与第一导电层3电连接,所述第二导电层5远离第一汇流条的一侧布置有第二汇流条7,该第二汇流条用于引出第二电极导线9。
在放置第一汇流条6时,需要使用激光刻槽,依次贯穿第二导电层和EC堆叠层,槽深达到第一导电层,向槽中灌入导电银浆,形成第一汇流条,第一汇流条与第一导电层稳定电连接。再在第一汇流条内侧使用激光刻蚀出第一激光刻槽10,用于防止第二导电层和第一汇流条发生电连接。优选的,可以在第一激光刻槽中填充绝缘物,防止导电颗粒进入刻槽影响绝缘性。
图6示出了实施例2的电路布置示意图,其布置形式与实施例1类似,其中第二汇流条7沿电致变色玻璃的一侧布置或者沿电致变色玻璃相邻两侧连续布置。
实施例3:
如图5和7所示,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所述第一导电层3位于第二汇流条7一侧的边缘部开设有第二激光刻槽11,用于将第一导电层与该边缘部绝缘隔断。在溅射第一导电层时就在边缘进行激光刻蚀,形成激光刻槽,将第一导电层分隔为互相电绝缘的两部分,其他部分与上述实施例2相同。
上述三个实施例中,两根电极导电的接头处在同侧相邻的位置,可以方便的接上接线盒,便于后期将导电引出中空玻璃的密封胶。本实用新型避免传统工艺后期绕线的工作,可以实现自动化操作,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产品美观度和密封性。
实施例4:
如图8和9所示,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第二导电层5在相对第一汇流条6一侧的另外三侧布置有第二汇流条7,而第二激光刻槽11沿着第二汇流条分布位置的边缘部布置,用于将第一导电层与该边缘部绝缘隔断。
第一汇流条中第一电极导线8不用贴着电致变色玻璃的边缘进行走线,直接从第一汇流条的侧边出线,而第二电极导线9可以从第一汇流条侧边出的第二汇流条向第一汇流条的侧边出线,同一处形成接线口,用于后期接线,参照图8。同时,考虑布线的方便,第二电极导线9也可以从远离第一汇流条的对边出线,参照图9。
变色玻璃接线完成后,可以进一步加工成夹胶玻璃,中空玻璃和真空玻璃。夹胶过程中,镀膜面可以跟胶片接触,或者不跟胶片接触,跟中空的密封气体接触。
以上所述实施方式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采用激光刻槽电路布置的交通用电致变色玻璃,包括依次叠置的玻璃基板、离子阻挡层、第一导电层、EC堆叠层和第二导电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层在平面方向的尺寸大于EC堆叠层和第二导电层,其平面方向的尺寸差在第一导电层的一侧形成有用于布置第一汇流条的边槽,该第一汇流条用于引出第一电极导线,所述第二导电层远离第一汇流条的一侧布置有第二汇流条,该第二汇流条用于引出第二电极导线,所述第二导电层和EC堆叠层上开设有用于绝缘隔断第一汇流条与第二汇流条的第一激光刻槽,所述第一电极导线沿着第一导电层外边缘走线,两根电极导线在同一处形成接线口。
2.一种采用激光刻槽电路布置的交通用电致变色玻璃,包括依次叠置的玻璃基板、离子阻挡层、第一导电层、EC堆叠层和第二导电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电层和EC堆叠层上贯穿有第一汇流条,该第一汇流条的上端用于引出第一电极导线、下端与第一导电层电连接,所述第二导电层远离第一汇流条的一侧布置有第二汇流条,该第二汇流条用于引出第二电极导线,所述第二导电层和EC堆叠层上开设有用于绝缘隔断第一汇流条与第二汇流条的第一激光刻槽,所述第一电极导线沿着第二导电层外边缘走线,两根电极导线在同一处形成接线口。
3.一种采用激光刻槽电路布置的交通用电致变色玻璃,包括依次叠置的玻璃基板、离子阻挡层、第一导电层、EC堆叠层和第二导电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层在平面方向的尺寸大于EC堆叠层和第二导电层,其平面方向的尺寸差在第一导电层的一侧形成有用于布置第一汇流条的边槽,该第一汇流条用于引出第一电极导线,所述第二导电层在相对第一汇流条一侧的另外三侧布置有第二汇流条,该第二汇流条用于引出第二电极导线,所述第二导电层和EC堆叠层上开设有用于绝缘隔断第一汇流条与第二汇流条的第一激光刻槽。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交通用电致变色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层沿着第二汇流条分布位置的边缘部开设有第二激光刻槽,用于将第一导电层与该边缘部绝缘隔断。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交通用电致变色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激光刻槽沿着第一汇流条和第一电极导线方向布置。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交通用电致变色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激光刻槽中填充有绝缘物。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交通用电致变色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汇流条沿电致变色玻璃的一侧布置或者沿电致变色玻璃相邻两侧连续布置。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交通用电致变色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汇流条沿电致变色玻璃的一侧布置或者沿电致变色玻璃相邻两侧连续布置。
9.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交通用电致变色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EC对叠层包括依次叠置的电致变色层、离子导体层和对电极层。
10.采用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交通用电致变色玻璃的玻璃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组件为夹胶玻璃组件、中空玻璃组件或真空玻璃组件。
CN201821132309.6U 2018-07-17 2018-07-17 采用激光刻槽电路布置的交通用电致变色玻璃及玻璃组件 Active CN2084597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132309.6U CN208459741U (zh) 2018-07-17 2018-07-17 采用激光刻槽电路布置的交通用电致变色玻璃及玻璃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132309.6U CN208459741U (zh) 2018-07-17 2018-07-17 采用激光刻槽电路布置的交通用电致变色玻璃及玻璃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459741U true CN208459741U (zh) 2019-02-01

Family

ID=651784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132309.6U Active CN208459741U (zh) 2018-07-17 2018-07-17 采用激光刻槽电路布置的交通用电致变色玻璃及玻璃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459741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46497A (zh) * 2018-07-17 2018-10-12 合肥威驰科技有限公司 采用激光刻槽电路布置的交通用电致变色玻璃及玻璃组件
CN110740592A (zh) * 2019-10-09 2020-01-3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壳体、电子设备
WO2024016881A1 (zh) * 2022-07-20 2024-01-25 光羿智能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电致变色器件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46497A (zh) * 2018-07-17 2018-10-12 合肥威驰科技有限公司 采用激光刻槽电路布置的交通用电致变色玻璃及玻璃组件
CN110740592A (zh) * 2019-10-09 2020-01-3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壳体、电子设备
WO2024016881A1 (zh) * 2022-07-20 2024-01-25 光羿智能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电致变色器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646497A (zh) 采用激光刻槽电路布置的交通用电致变色玻璃及玻璃组件
CN108646495A (zh) 用于交通工具的可分区变色调光玻璃
CN208459741U (zh) 采用激光刻槽电路布置的交通用电致变色玻璃及玻璃组件
JP5400273B2 (ja) 色素増感太陽電池及びこれを備えた複合型機器
CN102655178A (zh) 盖板及其制造方法、太阳能玻璃、光伏器件
CN206812540U (zh) 一种复合透明导电薄膜
CN205582951U (zh) 一种抗pid的光伏组件
CN208459738U (zh) 用于交通工具的可分区变色调光玻璃
EP4202542A1 (en) Electrochromic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CA2840327C (en) Method of making a structure comprising coating steps and corresponding structure and devices
CN104465837A (zh) 光伏背板、其制作方法及光伏组件
CN103500768B (zh) 一种柔性太阳能组件及其制作方法
CN209561432U (zh) 一种背接触式全黑双玻组件
CN108761951B (zh) 电致变色玻璃的电极焊点结构及全固态电致变色玻璃
WO2011158892A1 (ja) 色素増感太陽電池用電極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色素増感太陽電池
CN108761952A (zh) 一种可分区显示图案的变色调光玻璃
CN103077986B (zh) 一体化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
WO2018092741A1 (ja) 光電変換素子
CN208459742U (zh) 一种可分区显示图案的变色调光玻璃
CN101483201A (zh) 直连式薄膜太阳能电池模块及其制造方法
CN208256689U (zh) 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
CN204332983U (zh) 一种真空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
CN107924764B (zh) 光电转换元件
CN101465387A (zh) 彩色透明光电幕墙玻璃
CN104934226A (zh) 基于铁电单晶基底的敏化太阳能电池及其阳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