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452150U - 一种设有加热管的注塑模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设有加热管的注塑模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8452150U CN208452150U CN201820629935.XU CN201820629935U CN208452150U CN 208452150 U CN208452150 U CN 208452150U CN 201820629935 U CN201820629935 U CN 201820629935U CN 208452150 U CN208452150 U CN 20845215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ixed plate
- heating tube
- plate
- installation cavity
- injection mol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设有加热管的注塑模具。包括,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与所述第一固定板连接,其设有开口朝向所述第一固定板的第二安装腔;铜环板,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腔内,所述铜环板上设有用于产品成型的型腔;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上设有与所述铜环板相对应设置的加热管。本实用新型的设有加热管的注塑模具的热量传递效率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设有加热管的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注塑模具是一种批量生产形状复杂部件时用到的工具,生产的产品的结构完整,且尺寸精确。注塑模具中包括型腔板,型腔板中设有型腔,型腔是产品成型的主要场所。在生产产品时,将流动状态的注塑料注入型腔内,注塑料凝固后形成产品,为了加快注塑料的凝固成型,通常在模具上设置加热管。
目前,现有技术中如中国专利文献CN106142396A,公开了一种双层O 型圈成型模具,其包括上电热板和下电热板,在上电热板和下电热板之间设置有上模板、中模板和下模板,上模板、中模板和下模板之间形成有用于成型产品的第一模腔和第二模腔,且在上电热板和下电热板上设置电加热管,所述电加热管为第一模腔和第二模腔加热。
上述专利文献的双层O型圈成型模具,电加热管的热量通过上电热板和下电热板传递给上模板、中模板和下模板,传递的方向为垂直于上模板的方向上,这会造成热量传递的效率慢,导致产品生产的周期长。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模具生产产品时加热管的热量传递效率慢的问题,提供一种热量传递效率高的设有加热管的注塑模具。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设有加热管的注塑模具,包括,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与所述第一固定板连接,其设有开口朝向所述第一固定板的第二安装腔;铜环板,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腔内,所述铜环板上设有用于产品成型的型腔;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上设有与所述铜环板相对应设置的加热管。
所述第一固定板上设有开口朝向所述第二固定板与所述第二安装腔相对应设置的第一安装腔,所述第一安装腔内安装有上模型芯固定板,所述上模型芯固定板参与产品成型、与固定设于所述型腔内的参与产品成型的型芯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固定板上设置的加热管为第一加热管,所述第一加热管设于所述第一固定板远离所述第二固定板的一端和所述第一安装腔的腔底之间。
所述第一加热管设于所述第一固定板远离所述第二固定板的一端和所述第一安装腔的腔底之间的中部,且与所述上模型芯固定板平行。
所述第一加热管设置有四个,相邻两所述第一加热管之间的距离为所述上模型芯固定板宽度的1/3-1/2。
还包括与所述第二固定板远离所述第一固定板一端连接的第三固定板,所述第三固定板上设有开口朝向所述第二固定板的第三安装腔,所述第三安装腔内安装有下模型芯固定板,所述下模型芯固定板用于固定设于所述型腔内的参与产品成型的型芯,所述第三固定板上设有第三加热管,所述第三加热管设于所述第三固定板远离所述第二固定板的一端和所述第三安装腔的腔底之间、与所述下模型芯固定板对应设置。
所述第三加热管设于所述第三固定板远离所述第二固定板的一端和所述第三安装腔的腔底之间的中部,与所述下模型芯固定板平行设置,所述第三加热管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加热管的延伸方向相同。
所述第三加热管设置有四个,相邻两所述第三加热管之间的距离为所述下模型芯固定板宽度的1/3-2/3,且中间的两个所述第三加热管的直径小于两侧的所述第三加热管的直径。
所述第二固定板上的加热管为第二加热管,所述第二加热管位于所述第二固定板的远离所述第一固定板的一端和所述第二安装腔的腔底之间的中部,且平行于所述铜环板。
所述第二加热管设置有两个。
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或所述第二固定板和/或所述第三固定板中部的温度感应装置。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设有加热管的注塑模具,包括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与所述第一固定板连接,其设有开口朝向所述第一固定板的第二安装腔;铜环板,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腔内,所述铜环板上设有用于产品成型的型腔;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上设有与所述铜环板相对应设置的加热管。本实用新型的注塑模具,铜环板设置在第二固定板的第二安装腔内,加热管在加热时,热量通过第一固定板的朝向所述铜环板的一端传递给铜环板、通过第一固定板与第二固定板的连接处传递给第二固定板、以及通过第二固定板的第二安装腔的腔壁传递给铜环板,铜环板接收热量的方式为通过铜环板的所有外壁,因此,铜环板中的型腔接收加热管传递的热量的速度快,且效率高,可以减少产品生产的周期。
2.本实用新型的设有加热管的注塑模具,第一加热管和第三加热管的热量分别通过第一固定板和第三固定板传递给上模型芯固定板和下模型芯固定板,上模型芯固定板将热量传递给产品,下模型芯固定板将热量传递给型芯,而型芯穿设于型腔中,产品在型腔中成型,因此,传递给型芯的热量会作用在成型产品的中部,可以对成型产品的中部加热,减少热量在成型产品中传递消耗的时间,防止出现成型产品的外部温度和内部温度温差较大时造成的产品损坏,有利于产品的成型。而且,第一加热管和第三加热管的热量还分别通过第一固定板和第三固定板传递给第二固定板或直接传递给铜环板,可以加快热量传递的效率,减少产品生产的周期,有利于产品的加热成型。
3.本实用新型的设有加热管的注塑模具,所述第一加热管设于所述第一固定板远离所述第二固定板的一端和所述第一安装腔的腔底之间的中部,所述第二加热管位于所述第二固定板的远离所述第一固定板的一端和所述第二安装腔的腔底之间的中部,所述第三加热管设于所述第三固定板远离所述第二固定板的一端和所述第三安装腔的腔底之间的中部。第一加热管、第二加热管、第三加热管的安装方式,一是方便在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和第三固定板上加工安装第一加热管、第二加热管、第三加热管的安装孔;二是可以有足够的空间来设置温度感应装置。
4.本实用新型的设有加热管的注塑模具,所述第一加热管设置有四个,相邻两所述第一加热管之间的距离为所述上模型芯固定板宽度的1/3-1/2,第一加热管这样的设置方式即可以满足产品成型时需要的温度,又可以避免加热管设置数量过多,增加注塑模具的生产成本。
5.本实用新型的设有加热管的注塑模具,所述第三加热管设置有四个,相邻两所述第三加热管之间的距离为所述下模型芯固定板宽度的1/3-2/3,且中间的两个所述第三加热管的直径小于两侧的所述第三加热管的直径。第三加热管这样的设置方式即可以满足产品成型时需要的温度,又可以避免加热管设置数量过多,增加注塑模具的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主视图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第一固定板;12-上模型芯固定板;13-第一加热管;2-第二固定板; 22-铜环板;23-第二加热管;3-第三固定板;32-下模型芯固定板;33-第三加热管;4-型芯;5-型腔;6-拉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本实施方式的一种设有加热管的注塑模具,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固定板1、第二固定板2和第三固定板3,设于第一固定板 1、第二固定板2和第三固定板3内的上模型芯固定板12、铜环板22和下模型芯固定板32,以及第一加热管13、第二加热管23和第三加热管33。
第一固定板1上设有开口朝向所述第二固定板2的第一安装腔,所述第一安装腔内安装有上模型芯固定板12,所述上模型芯固定板12参与产品成型、与固定设于所述型腔5内的参与产品成型的型芯4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固定板1上设置的加热管为第一加热管13,所述第一加热管13设于所述第一固定板1远离所述第二固定板2的一端和所述第一安装腔的腔底之间的中部,且与所述上模型芯固定板12平行。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加热管13设置有四个,相邻两所述第一加热管13之间的距离为所述上模型芯固定板12宽度的1/3-1/2。上模型芯固定板12的宽度指的是上模型芯固定板12的垂直于第一加热管13延伸方向的两端之间的距离。
第二固定板2设于所述第一固定板1和第三固定板3之间。其设有开口朝向所述第一固定板1的第二安装腔,第二安装腔和所述第一安装腔对应设置。第二安装腔内安装有铜环板22,铜环板22上设有用于产品成型的型腔5,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上模型芯固定板12和铜环板22相接触。在所述第二固定板2上设有第二加热管23,所述第二加热管23位于所述第二固定板2的远离所述第一固定板1的一端和所述第二安装腔的腔底之间的中部,且平行于所述铜环板22设置,所述第二加热管23设置有两个。在本实施方式中,型芯4穿过型腔5、一端与下模型芯固定板32连接,可将两第二加热管23设置在型芯4的两侧。
第三固定板3上设有开口朝向所述第二固定板2的第三安装腔,所述第三安装腔内安装有下模型芯固定板32,所述下模型芯固定板32用于固定型芯4。所述第三固定板3上设有第三加热管33,所述第三加热管33设于所述第三固定板3远离所述第二固定板2的一端和所述第三安装腔的腔底之间的中部、与所述下模型芯固定板32对应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加热管33与所述下模型芯固定板32平行设置,所述第三加热管33设置有四个,相邻两所述第三加热管33之间的距离为所述下模型芯固定板32宽度的1/3-2/3。下模型芯固定板32的宽度指的是下模型芯固定板32的垂直于第三加热管33延伸方向的两端之间的距离。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上模型芯固定板12、铜环板22、下模型芯固定板 32相对应设置,以保证型芯4在型腔5内位置的精度。
第一加热管13、第二加热管23和第三加热管33的延伸方向相同,第一加热管13、第二加热管23和第三加热管33之间相互平行,可以使得热量均匀传递,不会出现热量聚集的地方,而影响产品的质量。第一加热管 13、第二加热管23和第三加热管33的尺寸根据使用要求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加热管23的直径大于第一加热管13的直径,第三加热管33中的位于中间的两个所述第三加热管33的直径小于两侧的所述第三加热管 33的直径。当然,并不局限于此,第一加热管13、第二加热管23和第三加热管33的直径还要与使用时需要的温度及适于的安装空间相适配。第一加热管13、第二加热管23和第三加热管33都为电加热管。
本实施方式的注塑模具,如图2所示,在铜环板22的一侧设有拉手6,铜环板22中除带有拉手6的外壁、其他外壁都与第二安装腔的侧壁接触,即加热管在加热时,热量通过第一固定板1的朝向所述铜环板22的一端传递给铜环板22、通过第一固定板1与第二固定板2的连接处传递给第二固定板2、以及通过第二固定板2的第二安装腔的腔壁传递给铜环板22,铜环板22接收热量的方式为通过铜环板22的除带有拉手6的外壁的所有外壁,因此,铜环板22中的型腔5接收加热管传递的热量的速度快,且效率高,可以减少产品生产的周期。
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监控第一加热管13、第二加热管23和第三加热管33的温度,在第一固定板1、第二固定板2和第三固定板3的中部设有温度感应装置,并可以随时根据情况调节第一加热管13,第二加热管23和第三加热管33的加热温度。当然,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在第一固定板1 和第二固定板2上设置温度感应装置,或是仅在第二固定板2上设置温度感应装置,只要满足可以监控型腔5处产品成型时的温度,使得满足生产需求即可。
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在相邻的两第一加热管13、相邻的两第二加热管23、相邻的两第三加热管33之间设置温度感应装置。因为温度感应装置的设置数量会影响模具的成本,及模具的尺寸,所以,温度感应装置设置的数量满足产品生产要求即可。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0)
1.一种设有加热管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固定板(1);
第二固定板(2),与所述第一固定板(1)连接,其设有开口朝向所述第一固定板(1)的第二安装腔;
铜环板(22),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腔内,所述铜环板(22)上设有用于产品成型的型腔(5);
所述第一固定板(1)和所述第二固定板(2)上设有与所述铜环板(22)相对应设置的加热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有加热管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板(1)上设有开口朝向所述第二固定板(2)与所述第二安装腔相对应设置的第一安装腔,所述第一安装腔内安装有上模型芯固定板(12),所述上模型芯固定板(12)参与产品成型、与固定设于所述型腔(5)内的参与产品成型的型芯(4)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固定板(1)上设置的加热管为第一加热管(13),所述第一加热管(13)设于所述第一固定板(1)远离所述第二固定板(2)的一端和所述第一安装腔的腔底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设有加热管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热管(13)设于所述第一固定板(1)远离所述第二固定板(2)的一端和所述第一安装腔的腔底之间的中部,且与所述上模型芯固定板(12)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设有加热管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热管(13)设置有四个,相邻两所述第一加热管(13)之间的距离为所述上模型芯固定板(12)宽度的1/3-1/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有加热管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第二固定板(2)远离所述第一固定板(1)一端连接的第三固定板(3),所述第三固定板(3)上设有开口朝向所述第二固定板(2)的第三安装腔,所述第三安装腔内安装有下模型芯固定板(32),所述下模型芯固定板(32)用于固定设于所述型腔(5)内的参与产品成型的型芯(4),所述第三固定板(3)上设有第三加热管(33),所述第三加热管(33)设于所述第三固定板(3)远离所述第二固定板(2)的一端和所述第三安装腔的腔底之间、与所述下模型芯固定板(32)对应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设有加热管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加热管(33)设于所述第三固定板(3)远离所述第二固定板(2)的一端和所述第三安装腔的腔底之间的中部,与所述下模型芯固定板(32)平行设置,所述第三加热管(33)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加热管的延伸方向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设有加热管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加热管(33)设置有四个,相邻两所述第三加热管(33)之间的距离为所述下模型芯固定板(32)宽度的1/3-2/3,且中间的两个所述第三加热管(33)的直径小于两侧的所述第三加热管(33)的直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有加热管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板(2)上的加热管为第二加热管(23),所述第二加热管(23)位于所述第二固定板(2)的远离所述第一固定板(1)的一端和所述第二安装腔的腔底之间的中部,且平行于所述铜环板(22)。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设有加热管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热管(23)设置有两个。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设有加热管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固定板(1)和/或所述第二固定板(2)和/或所述第三固定板(3)中部的温度感应装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0629935.XU CN208452150U (zh) | 2018-04-28 | 2018-04-28 | 一种设有加热管的注塑模具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0629935.XU CN208452150U (zh) | 2018-04-28 | 2018-04-28 | 一种设有加热管的注塑模具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8452150U true CN208452150U (zh) | 2019-02-01 |
Family
ID=651520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0629935.XU Active CN208452150U (zh) | 2018-04-28 | 2018-04-28 | 一种设有加热管的注塑模具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8452150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823525A (zh) * | 2019-04-20 | 2020-10-27 | 天津庚辰精密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高质量自带加热功能的注塑模具 |
-
2018
- 2018-04-28 CN CN201820629935.XU patent/CN208452150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823525A (zh) * | 2019-04-20 | 2020-10-27 | 天津庚辰精密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高质量自带加热功能的注塑模具 |
CN111823525B (zh) * | 2019-04-20 | 2022-01-18 | 天津庚辰精密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高质量自带加热功能的注塑模具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8452150U (zh) | 一种设有加热管的注塑模具 | |
CN203432076U (zh) | 一种气体发生器加热器装置 | |
CN107718509A (zh) | 一种用于管道的冷却定型模 | |
CN205217958U (zh) | 一种生产铸铁厚壁管的结晶器 | |
CN211161728U (zh) | 一种异型管用锻造模具 | |
CN203282628U (zh) | 一种塑料管材模具 | |
CN107322896A (zh) | 一种便于散热的塑料注塑模具 | |
CN213563907U (zh) | 一种用于橡胶热压成型机的隔热冷却装置 | |
CN208854922U (zh) | 一种注塑机械用注塑分流装置 | |
CN211031108U (zh) | 一种电木注塑模具的加热装置 | |
CN220805455U (zh) | 具有循环冷却结构的极柱成型模 | |
CN205522366U (zh) | 模具水道结构 | |
CN220095440U (zh) | 一种水冷却机构 | |
CN202608001U (zh) | 连续长玻纤挤出装置 | |
CN214872479U (zh) | 一种用于双色注射成型机的隔色冷却装置 | |
CN220049971U (zh) | 一种黄铜件压铸模具 | |
CN210651649U (zh) | 一种具有自冷成型性能的注塑模具 | |
CN221314976U (zh) | 一种复杂腔体模具温控装置 | |
CN215750458U (zh) | 激光扫描仪用注塑模具 | |
CN207290765U (zh) | 一种安全套用注射模具及自动脱模装置 | |
CN210999858U (zh) | 一种注塑模具用冷却装置 | |
CN220219507U (zh) | 一种基于3d打印的喷嘴及硅胶注塑模具 | |
CN213382667U (zh) | 一种轴流风叶注塑模具的进胶接头 | |
CN221066674U (zh) | 一种陶瓷坩埚一次成型模具 | |
CN207983924U (zh) | 一种注塑模具的冷却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