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450620U - 一种分体式后轴承的主轴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分体式后轴承的主轴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450620U
CN208450620U CN201820481143.2U CN201820481143U CN208450620U CN 208450620 U CN208450620 U CN 208450620U CN 201820481143 U CN201820481143 U CN 201820481143U CN 208450620 U CN208450620 U CN 2084506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ar bearing
central spindle
bearing block
split type
guide slee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481143.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文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KAILONG INDUST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KAILONG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KAILONG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KAILONG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481143.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45062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4506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45062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agnetic Bearings And Hydrostatic Bear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分体式后轴承的主轴结构,包括轴芯、拉杆、主轴本体、轴芯前螺母、前轴承座、轴芯后螺母、后轴承座、前盖、气缸和后轴承座导套,所述的后轴承座导套设置于后轴承座内侧,后轴承座导套与后轴承座之间还设有轴承垫圈和后轴承,轴芯的前盖内侧与轴芯前螺母之间固定有一吹气环,轴芯前螺母的外侧面自内向外逐渐收缩,所述吹气环设有多个吹气孔。本新型通过接入尘封接口及吹气孔,由吹气环的环形锥度槽配合可起到导向吹气作用,防尘效果更佳;而在后轴承座导套周围均匀设置多个弹簧孔用以平衡受力,外侧面则设有润滑槽,可将后轴承座导套和后轴承座更紧密地接触将温度传导,从而提高散热性能以及工作稳定性。

Description

一种分体式后轴承的主轴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轴领域,具体为一种分体式后轴承的主轴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电气传动技术(变频调速技术、电动机矢量控制技术等)的迅速发展和日趋完善,高速数控机床主传动系统的机械结构已得到极大的简化,基本上取消了带轮传动和齿轮传动。机床主轴由内装式电动机直接驱动,从而把机床主传动链的长度缩短为零,实现了机床的“零传动”,使主轴部件从机床的传动系统和整体结构中相对独立出来,可由此做成电主轴。但是现有的主轴轴芯在使用时,由于摩擦产生大量的热量,长期集聚的热量无法有效地对外散出,现有技术中,散热为主要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工作过程中主轴冷却更为均匀及有效的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分体式后轴承的主轴结构,包括轴芯、拉杆、主轴本体、轴芯前螺母、前轴承座、轴芯后螺母、后轴承座、前盖和气缸,所述的轴芯套于拉杆外部,且由轴芯后螺母固定所述轴芯和拉杆的位置,其还包括后轴承座导套,所述的后轴承座导套设置于后轴承座内侧,后轴承座导套与后轴承座之间还设有轴承垫圈和后轴承,轴芯的前盖内侧与轴芯前螺母之间固定有一吹气环,轴芯前螺母的外侧面自内向外逐渐收缩,所述吹气环设有多个吹气孔,且各吹气孔与轴芯前螺母的外侧面之间形成一角度。
作为对上述一种分体式后轴承的主轴结构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的后轴承座围绕外侧面设有凹陷的“U”型水路槽,“U”型水路槽的两侧由一阻隔螺丝及主轴本体内侧面相互结合而隔绝,所述的“U”型水路槽的一端部与循环冷却入口孔相接通,另一端部与主轴本体的水槽通道相接通。
作为对上述一种分体式后轴承的主轴结构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的后轴承座一端面设有循环冷却入口孔和循环冷却出口孔,所述的主轴本体侧面设有形成循环回路的多条相互连通的水槽通道,所述的循环回路的两端部分别与循环冷却入口孔和循环冷却出口孔相接通。
作为对上述一种分体式后轴承的主轴结构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前盖外侧还设有防尘盖,所述的后轴承座上还设有尘封接口,所述的尘封接口与通气槽及吹气环相接通,吹气环与轴芯前螺母、防尘盖之间分别形成缝隙。
作为对上述一种分体式后轴承的主轴结构的进一步描述,后轴承座导套一端设有多个弹簧孔,多颗螺丝分别固定弹簧于所述的弹簧孔中,且后轴承座导套外侧面设有润滑槽。
作为对上述一种分体式后轴承的主轴结构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的主轴本体还设有切削冷却管路,所述的前盖内侧设有异形环槽,切削液通过相互连通的切削冷却管路与异形环槽而喷出。
作为对上述一种分体式后轴承的主轴结构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的气缸包括气缸动力板、气缸隔片和分隔环,各气缸动力板、分隔环和气缸隔片之间形成气缸室,且各气缸动力板的内侧面设有一底槽,气缸隔片的侧面设有与外界相连通的排气孔。
作为对上述一种分体式后轴承的主轴结构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的拉杆和轴芯之间还包括拉爪、撑头和防松螺母,所述的拉杆通过防松螺母与拉杆末端相固定,所述的拉爪与撑头及轴芯前螺母相配合,固定拉杆于轴芯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通过接入尘封接口,由吹气环的环形锥度槽配合可起到导向吹气作用,防尘效果更佳;气源依次经过后座及夹头的除尘通道,而向端部喷出气体,从而在拆卸的过程中可保持风向向外,防止加工的废屑向内进入主轴本体或缝隙中。而后轴承座处采用了分体式结构,在后轴承座导套周围均匀设置多个弹簧孔用以平衡受力,外侧面则设有润滑槽,可将后轴承座导套和后轴承座更紧密地接触,同时流动的性质能有效地将温度传导,从而提高散热性能以及工作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剖切结构示意图;
图2是前轴承位置的剖切结构示意图;
图3是气缸部位的剖切结构示意图;
图4是切削冷却管路的剖切结构示意图;
图5是切削冷却部位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6是后轴承座位置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7是整体组合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7,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分体式后轴承的主轴结构,包括轴芯1、拉杆2、主轴本体3、轴芯前螺母41、前轴承座42、轴芯后螺母61、后轴承座6、前盖51和气缸,所述的轴芯套于拉杆2外部,且由轴芯后螺母61固定所述轴芯和拉杆的位置,其还包括后轴承座导套62,所述的后轴承座导套62设置于后轴承座6内侧,后轴承座导套与后轴承座6之间还设有轴承垫圈63和后轴承64,轴芯的前盖内侧与轴芯前螺母41之间固定有一吹气环8,轴芯前螺母的外侧面自内向外逐渐收缩,所述吹气环设有多个吹气孔,且各吹气孔与轴芯前螺母的外侧面之间形成一角度。由于轴芯前螺母的外侧面为一斜面,在对吹气环进行吹气时,其吹气孔与前螺母的外侧面形成了一小夹角,其斜面的设置可以使压缩空气形成环状气流并且向外部的单方向吹出,实现除尘的作用。
作为对上述一种分体式后轴承的主轴结构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的后轴承座6围绕外侧面设有凹陷的“U”型水路槽65,“U”型水路槽65的两侧由一阻隔螺丝69及主轴本体内侧面相互结合而隔绝,所述的“U”型水路槽的一端部与循环冷却入口孔相接通,另一端部与主轴本体的水槽通道11相接通。该水槽通道11进入冷却水后,能够有效地对线圈进行冷却降温。采用“U”型水路槽,能够更大限度地增大冷却接触面积而对轴承进行冷却,而阻隔螺丝的设置则保证了水路槽冷却通道的独立性。
作为对上述一种分体式后轴承的主轴结构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的后轴承座6一端面设有循环冷却入口孔和循环冷却出口孔,所述的主轴本体侧面设有形成循环回路的多条相互连通的水槽通道11,所述的循环回路的两端部分别与循环冷却入口孔和循环冷却出口孔相接通。
作为对上述一种分体式后轴承的主轴结构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前盖外侧还设有防尘盖52,所述的后轴承座6上还设有尘封接口66,所述的尘封接口与通气槽及吹气环相接通,吹气环与轴芯前螺母41、防尘盖52之间分别形成缝隙。压缩空气通过吹气环分为2支路,一路是吹气环的缝隙吹向轴芯前螺母与前盖之间的缝隙,另一路是吹向前盖与防尘盖之间的缝隙,再两路汇集形成环状气流。
作为对上述一种分体式后轴承的主轴结构的进一步描述,后轴承座导套一端设有多个弹簧孔67,多颗螺丝91分别固定弹簧92于所述的弹簧孔中,且后轴承座导套外侧面设有润滑槽68。
作为对上述一种分体式后轴承的主轴结构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的主轴本体3还设有切削冷却管路31,所述的前盖内侧设有异形环槽32,切削液通过相互连通的切削冷却管路与异形环槽而喷出。
作为对上述一种分体式后轴承的主轴结构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的气缸包括气缸动力板71、气缸隔片72和分隔环73,各气缸动力板71、分隔环73和气缸隔片之间形成气缸室,且各气缸动力板的内侧面设有一底槽74,气缸隔片的侧面设有与外界相连通的排气孔75。当压缩空气在气缸内推动活塞前进时,可推动顶杆顶出并接触拉杆。且由于使用了排气孔,在下压拆除刀柄时,能够缓冲气缸底座内部产生的气压压力,从而排出内部空气。在进行换刀时,通过松刀或拉刀检测信号,控制外部电磁阀实现压缩空气的通断,从而使换刀更顺利。
作为对上述一种分体式后轴承的主轴结构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的拉杆2 和轴芯1之间还包括拉爪21、撑头22和防松螺母23,所述的拉杆2通过防松螺母23与拉杆2末端相固定,所述的拉爪与撑头及轴芯前螺母相配合,固定拉杆于轴芯内。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8)

1.一种分体式后轴承的主轴结构,包括轴芯、拉杆、主轴本体、轴芯前螺母、前轴承座、轴芯后螺母、后轴承座、前盖和气缸,所述的轴芯套于拉杆外部,且由轴芯后螺母固定所述轴芯和拉杆的位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后轴承座导套,所述的后轴承座导套设置于后轴承座内侧,后轴承座导套与后轴承座之间还设有轴承垫圈和后轴承,轴芯的前盖内侧与轴芯前螺母之间固定有一吹气环,轴芯前螺母的外侧面自内向外逐渐收缩,所述吹气环设有多个吹气孔,且各吹气孔与轴芯前螺母的外侧面之间形成一角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体式后轴承的主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轴承座围绕外侧面设有凹陷的“U”型水路槽,“U”型水路槽的两侧由一阻隔螺丝及主轴本体内侧面相互结合而隔绝,所述的“U”型水路槽的一端部与循环冷却入口孔相接通,另一端部与主轴本体的水槽通道相接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体式后轴承的主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轴承座一端面设有循环冷却入口孔和循环冷却出口孔,所述的主轴本体侧面设有形成循环回路的多条相互连通的水槽通道,所述的循环回路的两端部分别与循环冷却入口孔和循环冷却出口孔相接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体式后轴承的主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盖外侧还设有防尘盖,所述的后轴承座上还设有尘封接口,所述的尘封接口与通气槽及吹气环相接通,吹气环与轴芯前螺母、防尘盖之间分别形成缝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体式后轴承的主轴结构,其特征在于:后轴承座导套一端设有多个弹簧孔,多颗螺丝分别固定弹簧于所述的弹簧孔中,且后轴承座导套外侧面设有润滑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体式后轴承的主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轴本体还设有切削冷却管路,所述的前盖内侧设有异形环槽,切削液通过相互连通的切削冷却管路与异形环槽而喷出。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体式后轴承的主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缸包括气缸动力板、气缸隔片和分隔环,各气缸动力板、分隔环和气缸隔片之间形成气缸室,且各气缸动力板的内侧面设有一底槽,气缸隔片的侧面设有与外界相连通的排气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体式后轴承的主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拉杆和轴芯之间还包括拉爪、撑头和防松螺母,所述的拉杆通过防松螺母与拉杆末端相固定,所述的拉爪与撑头及轴芯前螺母相配合,固定拉杆于轴芯内。
CN201820481143.2U 2018-03-30 2018-03-30 一种分体式后轴承的主轴结构 Active CN2084506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481143.2U CN208450620U (zh) 2018-03-30 2018-03-30 一种分体式后轴承的主轴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481143.2U CN208450620U (zh) 2018-03-30 2018-03-30 一种分体式后轴承的主轴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450620U true CN208450620U (zh) 2019-02-01

Family

ID=651558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481143.2U Active CN208450620U (zh) 2018-03-30 2018-03-30 一种分体式后轴承的主轴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45062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68797B (zh) * 2021-03-30 2022-06-21 御成工業有限公司 主軸結構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68797B (zh) * 2021-03-30 2022-06-21 御成工業有限公司 主軸結構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450620U (zh) 一种分体式后轴承的主轴结构
CN210997074U (zh) 一种切割精度高的环保型激光切割机
CN202878022U (zh) 一种冷却装置
CN208195677U (zh) 一种主轴双斜面尘封拆刀防尘结构
CN203875762U (zh) 一种普通磨床的砂轮制动装置
CN208195676U (zh) 一种主轴轴芯装配结构
CN206316467U (zh) 一种锯片径向侧角双面磨砺机
CN106141832A (zh) 一种变速箱壳体内孔打磨装置
CN205147334U (zh) 一种双路冷却电主轴结构
CN206475312U (zh) 一种便于更换刀片的机床主轴
CN206966665U (zh) 高稳定性的超声波气浮电主轴
CN208084811U (zh) 一种取剪磨一体机
CN106695548B (zh) 机器人自动打磨的动力工具
CN106180851A (zh) 一种用于复合材料加工的高精度a/c摆动头
CN207387351U (zh) 一种双磨头电主轴抛光研磨机
CN110561163A (zh) 一种具有中心管路的拉杆装置以及松夹刀方法
CN212044223U (zh) 一种用于打磨机器人的自动换刀装置
CN212071226U (zh) 一种卧式加工中心液压浮动松刀装置
CN206493156U (zh) 一种带有气动装置的数控机床刀库
CN205967575U (zh) 一种用于复合材料加工的高精度a/c摆动头
CN209579010U (zh) 一种龙门主轴强制冷却结构
CN212121674U (zh) 一种气动自动换刀超高速电主轴
CN202506658U (zh) 用于石膏件加工的粉尘收集装置
CN202894858U (zh) 一种集成气动辅助排屑装置的双摆头
CN206544102U (zh) 机器人自动打磨的动力工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