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449619U - 空气净化装置 - Google Patents

空气净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449619U
CN208449619U CN201820428028.9U CN201820428028U CN208449619U CN 208449619 U CN208449619 U CN 208449619U CN 201820428028 U CN201820428028 U CN 201820428028U CN 208449619 U CN208449619 U CN 2084496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te
dust
unit
section
sliding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428028.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潮新
胡斌
吴俭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Ecology Systems Guangdo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Ecology Systems Guangdo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Ecology Systems Guangdo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Ecology Systems Guangdo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428028.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4496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4496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44961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气净化装置,包括:形成有进风口和出风口的框架,净化从进风口吸入的空气的集尘单元,从集尘单元的外部获取供给集尘单元的电力的给电单元,设置在集尘单元上,从给电单元获取驱动集尘单元的电力的受电部,还包括:使给电单元与受电部电连接或与受电部分离的装卸单元。本实用新型空气净化装置既能提高安全性,又能实现两个集尘单元相对于点检口前后放置。

Description

空气净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空气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采用静电集尘去除颗粒物等杂质的空气净化方法因为具有风阻小、使用寿命长、维护费用低等优点而被广泛地应用到空气净化装置中。这类空气净化装置可以与热交换机或者送风机等内装有风扇的换气设备配套使用,也可以直接内装风扇独立使用。
上述空气净化装置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电晕放电的方式,使空气中的颗粒物等带上电荷,然后利用库仑力的作用,将带电颗粒物吸附在集尘单元上,从而起到除尘的作用。另外,高压电场还可以破坏微生物的活性,起到杀菌的作用。
图1为现有技术空气净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为了防止客户在没有关闭总电源的情况下打开点检面板,所以在点检面板与机体接触处设置轻触开关10。当点检面板打开时,空气净化装置就会自动断电,使得客户即使接触集尘单元20,也不会触电。
但是,当轻触开关10失效时,尽管打开点检面板该空气净化装置也不会自动断电,所以,当客户没有按照说明书所说先关闭总电源的情况下而去打开点检面板,触摸到集尘单元20的带电部分的话,就有可能会触电。
另外,除了上述课题外,为了提高集尘能力,而将两个集尘单元相对于点检口30前后放置在空气净化装置内时,由于靠近点检口处设有用于使集尘单元获得电力的弹簧结构40,当第一个集尘单元从点检口30插入时,集尘单元的带电部分就会与弹簧结构40接触,使得该集尘单元只能放置在靠近点检口处,而无法再往框架内插入。所以第二个集尘单元就无法放置在靠近点检口处的位置上。因此,运用现有技术的弹簧结构,只能往点检口30处插入一个集尘单元,而无法同时实现两个集尘单元相对于点检口30前后放置。
实用新型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既能提高安全性,又能实现两个集尘单元相对于点检口前后放置的空气净化装置。
(二)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空气净化装置,包括:形成有进风口和出风口的框架,净化从进风口吸入的空气的集尘单元,从集尘单元的外部获取供给集尘单元的电力的给电单元,设置在集尘单元上,从给电单元获取驱动集尘单元的电力的受电部,还包括:使给电单元与受电部电连接或与受电部分离的装卸单元。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设置在框架上,用于点检集尘单元的点检口,和,覆盖点检口的点检面板,其中,装卸单元包括:将点检面板切换可以从点检口拆卸的解锁状态和不能从点检口拆卸的锁付状态的锁部:锁部在锁付状态下,给电单元与受电部连接,锁部在解锁状态下,给电单元与受电部分离。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给电单元包括:引入高压电流的高压部,一端可与受电部连接,另一端可与高压部连接的通电部,其中:锁部在锁付状态下,通电部与高压部连接,锁部在解锁状态下,通电部与高压部分离。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装卸单元包括:相对于集尘单元具有可以移动的移动可能状态和不可以移动的移动不能状态的滑动部,和,包括与锁部连接的凸轮本体和从凸轮本体往滑动部侧延设的连杆的凸轮部,其中,锁部在解锁状态下:凸轮部的连杆离开滑动部使滑动部处于移动不能状态,通电部和受电部与高压部都处于非连接状态,根据锁部从解锁状态变更为锁付状态的状态迁移,凸轮部的连杆与滑动部连接,使滑动部处于移动可能状态,滑动部从离开集尘单元的状态变更为接近集尘单元的状态,根据滑动部接近集尘单元,通电部和受电部与高压部都从非连接状态变更为连接状态。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滑动部包括:与滑动部的移动方向直立的槽,其中,通过锁部的转动而带动连杆从槽的一端往另一端移动,从而使滑动部移动。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装卸单元包括:改变凸轮部与锁部的距离的弹性部,弹性部包括:使凸轮部位于移动不能状态的位置的弹簧,和,在移动可能状态下使连杆插入槽和在移动不能状态下使连杆离开槽的移动杆,其中:点检口在关闭的状态下,将移动杆往弹簧形变的方向按下使连杆插入槽,基于插入滑动部从移动不能状态变更为移动可能状态,点检口在打开的状态下,弹簧使连杆从槽离开,滑动部从移动可能状态变更为移动不能状态。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锁部在解锁状态下,将设有点检口的面作为正面的正面视角,通电部能与受电部连接的一端位于点检口的外周侧。
(三)有益效果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空气净化装置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其中之一或其中的一部分:
(1)当客户需要清扫或点检集尘单元,而又忘记关闭总电源而去尝试打开点检面板时,扭动锁部使点检面板处于解锁的状态,也就是说,锁部不与点检面板接触。在锁部转动的同时,凸轮部的连杆跟随锁部移动。这时,由于滑动部处于移动可能状态下,所以连杆从滑动部的槽一端往槽的另一端同时,带动滑动部往远离集尘单元方向移动,由于通电部固定在滑动部上,所以通电部会随滑动部的移动而往远离集尘单元方向移动,直至通电部与受电部以及高压部处于非连接状态,最终使得集尘单元断电。那么尽管在客户忘记关闭总电源的情况下打开点检面板,触碰到通电部也不会触电,从而提高安全性;
(2)客户打开点检面板后,由于移动杆不再与点检面板接触,所以就不会再对凸轮部施加往下压的力,凸轮部与锁部之间的距离减少,弹簧恢复到原状,使得滑动部从移动可能状态变更为移动不能状态,这时,连杆就会与槽分离。那么,尽管客户在打开点检面板的状态下,扭动锁部至点检口处,滑动部也不会往集尘单元方向移动,也就是说,通电部不会往集尘单元方向移动,确保了打开点检面板后,通电部就不会与受电部以及高压部处于连接状态,从而提高安全性;
(3)由于通电部是可移动的,所以当以设有点检口的正面为正面视角时,通电部能与受电部连接的一端位于点检口的外周侧时,也就是说,滑动部往远离集尘单元方向移动到通过点检口无法看到通电部与受电部连接的一端时,往空气净化装置内放入第一个集尘单元也不会因为在点检口处与通电部干涉而无法放置第二个集尘单元,从而实现两个集尘单元相对于点检口前后放置。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空气净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空气净化装置的点检面板处于关闭状态且锁部处于锁付状态的剖视图。
图3A为图2所示空气净化装置除去点检面板和框架正面的壁的剖视图。
图3B为图3A所示空气净化装置的装卸单元的放大图。
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空气净化装置的点检面板处于关闭状态且锁部处于解锁状态的剖视图。
图5A为图4所示空气净化装置除去点检面板和框架正面的壁的剖视图。
图5B为图5A所示空气净化装置的装卸单元的放大图。
图6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空气净化装置的点检面板处于打开状态且锁部处于解锁状态的剖视图。
图7A为图6所示空气净化装置除去点检面板和框架正面的壁的剖视图。
图7B为图7A所示空气净化装置的装卸单元的放大图。
图8为图6所示空气净化装置的装卸单元剖视图。
【附图中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现有技术]
10-轻触开关; 20-集尘单元;
30-点检口; 40-弹簧结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
100-框架;
111-进风口; 112-出风口;
113-点检口; 114-点检面板;
200-给电单元;
210-高压部; 220-通电部;
300-集尘单元;
330-受电部;
400-装卸单元;
410-锁部;
420-凸轮部;
421-凸轮本体; 422-连杆;
430-滑动部;
431-槽;
440-弹性部;
441-弹簧; 442-移动杆。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既能提高安全性,又能实现两个集尘单元相对于点检口前后放置的空气净化装置。
为使本公开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公开进一步详细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空气净化装置。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空气净化装置的点检面板处于关闭状态且锁部处于锁付状态的剖视图。图3A为图2所示空气净化装置除去点检面板和框架正面的壁的剖视图。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空气净化装置包括:框架100、给电单元200、集尘单元300、装卸单元400。
框架100,是中空长方体形状,包括4个侧面、1个正面和1个底面。包括设置在侧面的进风口111和出风口112、以及设置在正面的点检口113和点检面板114。
进风口111,为了吸入框架外的空气而设的开口,例如,空气净化装置设置在天花板时,设置在框架的侧面。
出风口112,为了将从进风口111吸入的空气作为排气空气从框架内吹出而设置的开口,例如,空气净化装置设置在天花板时,设置在与设有进风口111的侧面相对的面。
点检口113,设置在框架上,用于维护及点检安装在框架内的集尘单元而设的开口。
点检面板114,用于覆盖点检口113的板状结构。
图3B为图3A所示空气净化装置的装卸单元的放大图。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空气净化装置的点检面板处于关闭状态且锁部处于解锁状态的剖视图。图5A为图4所示空气净化装置除去点检面板和框架正面的壁的剖视图。图5B为图5A所示空气净化装置的装卸单元的放大图。
如图3B-5B所示,给电单元200,获取供给集尘单元的电力的部件。包括:高压部210和通电部220。
高压部210,片状的导电材料。与高压电线连接,引入高压电流。
通电部220,导电材料,条状的触片,固定在滑动部。是使高压部210获取的高压电流传送至受电部的桥梁,其状态包括连接状态与非连接状态:
连接状态,通电部220处于一端与后述受电部330连接,另一端与高压部210连接的状态,如图3B所示。
非连接状态,通电部220的两端都处于没有与后述受电部330和高压部210连接的状态,如图5B所示。
集尘单元300,包括:电离区、集尘区和受电部330。利用正负电荷相吸的原理,在电离区通过高压形成强电场,产生大量电子和离子,与空气的颗粒物(例如PM2.5)碰撞并附着,然后被集尘去的集尘板吸附,从而去除颗粒物、净化空气的模块。
受电部330,设置在集尘单元300上,为驱动集尘单元300而从给气部获取电力的部件。
装卸单元400,设置在集尘单元300的旁边。根据装卸单元400的运动,使通电部220切换至连接状态或切换至非连接状态。装卸单元400包括:锁部410、凸轮部420、滑动部430、弹性部440。
锁部410,以锁部的轴为中心转动的结构。转至与点检面板114接触时,点检面板114处于不能从点检口113拆卸的锁付状态;转至不与点检面板114接触时,点检面板114处于可以从点检口113拆卸的解锁状态。
锁付状态,点检面板114从点检口113拆卸的方向处于受限状态,使点检面板114只能处于覆盖点检口113,如图3A、3B。
解锁状态,点检面板114从点检口113拆卸的方向处于不受限状态。在解锁状态下,点检面板114可以处于覆盖点检口113的状态或处于已从点检口113拆卸的状态,如图5A,5B所示。
图6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空气净化装置的点检面板处于打开状态且锁部处于解锁状态的剖视图。图7A为图6所示空气净化装置除去点检面板和框架正面的壁的剖视图。图7B为图7A所示空气净化装置的装卸单元的放大图。图8为图6所示空气净化装置的装卸单元剖视图。
请参照图6~图8,凸轮部420,与锁部410同步旋转,与锁部410设置在同一轴上。凸轮部420包括:凸轮本体421和连杆422。
凸轮本体421,与锁部410连接,随锁部410一起转动。
连杆422,从凸轮本体421往滑动部430侧延设的棒状结构,随凸轮本体421与锁部410的距离变化,延伸至滑动部430中或只延伸至滑动部430上方。
滑动部430,相对与集尘单元300分为可以移动的移动可能状态,和不可以移动的移动不能状态。在移动可能状态下,滑动部430在接近集尘单元300与远离集尘单元300的方向上运动。该滑动部430包括:槽431。
槽431,设置在滑动部430上,与滑动部430的移动方向直立的条状结构。
移动可能状态,连杆422位于槽431中,滑动部可随连杆422的运动而运动的状态。如图5B所示。
移动不能状态,连杆422与槽431分离的状态,滑动部不可随连杆422的运动而运动的状态。如图7B所示。
弹性部440,可以改变凸轮部420与锁部410的距离。在移动不能状态下,凸轮部420与锁部410的距离比在移动可能状态下凸轮部420与锁部410的距离长。弹性部440包括:弹簧441、移动杆442,如图5~图7所示。
弹簧441,在没有发生形变的状态下,使凸轮部420位于移动不能状态的位置。
移动杆442,设置在锁部410与凸轮本部之间,随点检面板114的开闭而发生位移。通过施压凸轮本体421而使弹簧441的形变,从而使连杆422插入槽431中。点检面板114在关闭的状态下,移动杆442与点检面板114接触。
上述是对本实施例空气净化装置的构成的说明。
下文是空气净化装置的工作原理。
当空气从进风口111进入框架100后,经过集尘单元300的净化后,再从出风口112被排出。由于集尘单元300是靠静电实现对空气的净化,所以在这一过程中,当客户在没有关闭总电源的情况下打开点检面板114触碰集尘单元300,就有可能触碰到集尘单元300的受电部330或者通电部220后触电。
另外,本实施例的集尘单元300设有两个,而且,采取了相对于点检口113前后放置的方式在框架内设置两个集尘单元300。这时,被前后放置的集尘单元相对进风口的面的横截面积比相对于点检口113左右放置的集尘单元相对进风口的面的横截面积大,所以在相同风量下,被前后放置的集尘单元的风速较低,集尘能力较强。
以下是对给电单元200和装卸单元400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
如图2、3A、3B所示,当空气净化装置在运行时,锁部410与点检面板114接触使点检面板114处于锁付状态。在锁付状态下,滑动部430接近集尘单元300处且处于移动可能状态。而当滑动部430处于接近集尘单元300处时,通电部220的一端与受电部330连接,另一端与高压部210连接。使得高压电流通过通电部220传送至集尘单元300的受电部330,使得集尘单元300通电。
如图4、5A、5B所示,当客户需要清扫或点检集尘单元300,而又忘记关闭总电源而去尝试打开点检面板114时,扭动锁部410使点检面板114处于解锁的状态,也就是说,锁部410不与点检面板114接触。在锁部410转动的同时,凸轮部420的连杆422跟随锁部410移动。这时,由于滑动部430处于移动可能状态下,所以连杆422从滑动部430的槽431一端往槽431的另一端同时,带动滑动部430往远离集尘单元300方向移动,由于通电部220固定在滑动部430上,所以通电部220会随滑动部430的移动而往远离集尘单元300方向移动,直至通电部220与受电部330以及高压部210处于非连接状态,最终使得集尘单元300断电。那么尽管在客户忘记关闭总电源的情况下打开点检面板114,触碰到通电部220也不会触电,从而提高安全性。
如图6、图7A、图7B所示,客户打开点检面板114后,由于移动杆442不再与点检面板114接触,所以就不会再对凸轮部420施加往下压的力,凸轮部420与锁部410之间的距离减少,弹簧441恢复到原状,使得滑动部430从移动可能状态变更为移动不能状态,这时,连杆422就会与槽431分离。那么,尽管客户在打开点检面板114的状态下,扭动锁部410至点检口113处,滑动部430也不会往集尘单元300方向移动,也就是说,通电部220不会往集尘单元300方向移动,确保了打开点检面板114后,通电部220就不会与受电部330以及高压部210处于连接状态,从而提高安全性。
如图2、3A、3B所示,当客户清扫或点检完毕关闭点检面板114,点检面板114与移动杆442接触,向移动杆442施压往点检口113方向往下压的力,与此同时,移动杆442受力后作用于凸轮本体421,改变凸轮本体421与锁部410之间的距离,使得连杆422插入槽431中,滑动部430从移动不能状态变更为移动可能状态。当客户扭动锁部410锁付点检面板114时,凸轮部420随锁部410转动而转动,同时带动滑动部430往集尘单元300方向移动。当锁部410旋转至锁付状态时,通电部220的一端与受电部330电连接,另一端与高压部210电连接,通电部220从非连接状态变更为连接状态。集尘单元300处于工作状态。
另外,由于通电部220是可移动的,所以当以设有点检口113的正面为正面视角时,通电部220能与受电部330连接的一端位于点检口113的外周侧时,也就是说,滑动部430往远离集尘单元300方向移动到通过点检口113无法看到通电部220与受电部330连接的一端时,往空气净化装置内放入第一个集尘单元也不会因为在点检口113处与通电部220干涉而无法放置第二个集尘单元,从而实现两个集尘单元相对于点检口前后放置。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了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或说明书正文中,未绘示或描述的实现方式,均为所属技术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所知的形式,并未进行详细说明。此外,上述对各元件和方法的定义并不仅限于实施例中提到的各种具体结构、形状或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对其进行简单地更改或替换。
依据以上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对本实用新型空气净化装置有了清楚的认识。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既能提高安全性,又能实现两个集尘单元相对于点检口前后放置的空气净化装置,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还需要说明的是,实施例中提到的方向用语,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并非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贯穿附图,相同的元素由相同或相近的附图标记来表示。在可能导致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造成混淆时,将省略常规结构或构造。
并且图中各部件的形状和尺寸不反映真实大小和比例,而仅示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容。另外,在权利要求中,不应将位于括号之间的任何参考符号构造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
再者,单词“包含”不排除存在未列在权利要求中的元件。位于元件之前的单词“一”或“一个”不排除存在多个这样的元件。
类似地,应当理解,为了精简本实用新型并帮助理解各个实用新型方面中的一个或多个,在上面对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中,本实用新型的各个特征有时被一起分组到单个实施例、图、或者对其的描述中。然而,并不应将该实用新型的方法解释成反映如下意图:即所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要求比在每个权利要求中所明确记载的特征更多的特征。更确切地说,如权利要求书所反映的那样,实用新型方面在于少于前面实用新型的单个实施例的所有特征。因此,遵循具体实施方式的权利要求书由此明确地并入该具体实施方式,其中每个权利要求本身都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单独实施例。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空气净化装置,包括:
形成有进风口和出风口的框架,
净化从所述进风口吸入的空气的集尘单元,
从所述集尘单元的外部获取供给所述集尘单元的电力的给电单元,
设置在所述集尘单元上,从给电单元获取驱动所述集尘单元的电力的受电部,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使所述给电单元与所述受电部电连接或与所述受电部分离的装卸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设置在所述框架上,用于点检所述集尘单元的点检口,
和,覆盖所述点检口的点检面板,
其中,所述装卸单元包括:将所述点检面板切换可以从点检口拆卸的解锁状态和不能从点检口拆卸的锁付状态的锁部:
所述锁部在锁付状态下,所述给电单元与所述受电部连接,
所述锁部在解锁状态下,所述给电单元与所述受电部分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给电单元包括:
引入高压电流的高压部,
一端可与所述受电部连接,另一端可与所述高压部连接的通电部,
其中:
所述锁部在锁付状态下,所述通电部与所述高压部连接,
所述锁部在解锁状态下,所述通电部与所述高压部分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卸单元包括:
相对于所述集尘单元具有可以移动的移动可能状态和不可以移动的移动不能状态的滑动部,
和,包括与所述锁部连接的凸轮本体和从所述凸轮本体往所述滑动部侧延设的连杆的凸轮部,
其中,所述锁部在解锁状态下:
所述凸轮部的所述连杆离开所述滑动部使所述滑动部处于所述移动不能状态,
所述通电部和所述受电部与所述高压部都处于非连接状态,
根据所述锁部从所述解锁状态变更为所述锁付状态的状态迁移,
所述凸轮部的所述连杆与所述滑动部连接,使所述滑动部处于所述移动可能状态,
所述滑动部从离开所述集尘单元的状态变更为接近所述集尘单元的状态,
基于所述滑动部接近所述集尘单元,所述通电部和所述受电部与所述高压部都从所述非连接状态变更为连接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部包括:
与所述滑动部的移动方向直立的槽,
其中,通过所述锁部的转动而带动所述连杆从所述槽的一端往所述槽的另一端移动,从而使所述滑动部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装卸单元包括:改变所述凸轮部与所述锁部的距离的弹性部,
所述弹性部包括:
使所述凸轮部位于所述移动不能状态的位置的弹簧,
和,在移动可能状态下使所述连杆插入所述槽和在移动不能状态下使所述连杆离开所述槽的移动杆,
其中:
所述点检口在关闭的状态下,将所述移动杆往所述弹簧形变的方向按下使所述连杆插入所述槽,基于所述插入所述滑动部从所述移动不能状态变更为所述移动可能状态,
所述点检口在打开的状态下,所述弹簧使所述连杆从所述槽离开,所述滑动部从所述移动可能状态变更为所述移动不能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部在所述解锁状态下,将设有所述点检口的面作为正面的正面视角,所述通电部能与所述受电部连接的所述一端位于所述点检口的外周侧。
CN201820428028.9U 2018-03-28 2018-03-28 空气净化装置 Active CN2084496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428028.9U CN208449619U (zh) 2018-03-28 2018-03-28 空气净化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428028.9U CN208449619U (zh) 2018-03-28 2018-03-28 空气净化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449619U true CN208449619U (zh) 2019-02-01

Family

ID=651566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428028.9U Active CN208449619U (zh) 2018-03-28 2018-03-28 空气净化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44961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169778U (zh) 电动吸尘器
CN104785369B (zh) 负离子沉降及高压静电吸附双效空气除尘净化器
JP6937780B2 (ja) 換気システム用のフィルタアセンブリ、このタイプのフィルタアセンブリを備える居住空間用の分散化換気システム及び換気ユニット
US7413594B2 (en) Electrical power disable in an air cleaner
WO2017091922A1 (zh) 静电集尘模块及其静电式空气净化器
CN104858060A (zh) 一种新型静电型空气净化设备
CN106607190B (zh) 一种空气净化器及方法
CN202336389U (zh) 集尘板组件及带有该组件的静电空气净化器
CN106839042B (zh) 静电装置和油烟机
CN204769144U (zh) 一种新型静电型空气净化设备
CN208449619U (zh) 空气净化装置
CN206731603U (zh) 一种仪器仪表防尘装置
CN101099944B (zh) 一种具有自清理功能的电极组件
CN210425335U (zh) 一种小型空气净化器
CN2562880Y (zh) 高压电场和集尘一体化净化空气装置
CN101934250B (zh) 双极式空气除尘器
CN207970967U (zh) 一种内置软磁材料的铁屑吸附装置
US11833464B2 (en) Conductive filter unit, conductive filter module including conductive filter unit, and fine dust removal system including conductive filter module
CN209064063U (zh) 一种汽车美容保养灰尘吸附装置
WO2012077887A1 (ko) 무동력 사이클론 방식과 전기 집진 방식을 채택한 공기 정화 장치
CN210994794U (zh) 静电集尘组件及空气净化装置
JP2006180937A5 (zh)
CN209549712U (zh) 静电除油烟装置
JP3038757U (ja) 電気集塵ユニット
CN205825252U (zh) 一种空气净化器以及带有该空气净化器的空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