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442937U - 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442937U
CN208442937U CN201821126873.7U CN201821126873U CN208442937U CN 208442937 U CN208442937 U CN 208442937U CN 201821126873 U CN201821126873 U CN 201821126873U CN 208442937 U CN208442937 U CN 2084429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wind deflector
wind
air outlet
air conditio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126873.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唐清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126873.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4429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4429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44293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调器,包括:主体和导风板,所述主体具有第一出风口;所述导风板设在所述第一出风口处,所述导风板具有在厚度方向上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其中,所述导风板具有导风位置,且所述导风板位于所述导风位置时所述第一出风口的气流经过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可以减少冷凝水的产生。

Description

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调节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的空调器在制冷运行过程中,导风板上容易产生凝露水,尤其在湿度较大的情况下,会更严重。目前,绝大多数厂家设计的导风板表面是光滑的,这种结构制冷时,导风板表面容易产生凝露水。目前,解决的办法大多数采用表面植绒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解决这一问题,但成本高,而且外观也不好看,不好清洗。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空调器,可以减少冷凝水的产生。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主体和导风板,所述主体具有第一出风口;所述导风板设在所述第一出风口处,所述导风板具有在厚度方向上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其中,所述导风板具有导风位置,且所述导风板位于所述导风位置时所述第一出风口的气流经过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可以减少冷凝水的产生。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空调器,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风板在所述导风位置沿所述第一出风口的出风方向延伸,且所述导风板具有沿出风方向上位于上游的第一端和位于下游的第二端,其中,在沿所述第一出风口的出风方向的投影中,位于所述导风位置时所述导风板的所述第一端沿厚度方向的两侧表面均与所述第一出风口的开口隔开。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风板位于所述导风位置时所述导风板的所述第一端伸入所述第一出风口内、与所述第一出风口的开口齐平或位于所述第一出风口的延伸位置。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表面呈在沿所述第一出风口的出风方向上倾斜延伸的弧形。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表面的上游与所述第一出风口的出风方向大体相切。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表面在沿所述第一出风口的出风方向上间隔设置有多个条形槽,所述条形槽沿垂直于所述出风方向的方向延伸。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表面上设有沿垂直于所述第一出风口的出风方向的方向上间隔设置的多个导风筋条,相邻的两个所述导风筋条之间的间隙在出风方向上逐渐增大。
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所述导风筋条关于所述导风板的平行于所述出风方向的中心线对称。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风板可转动地与所述主体相连,所述主体上设有驱动件,所述驱动件与所述导风板相连用于驱动所述导风板转动,所述驱动件设于与所述导风板的第一表面相对的位置。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件包括:电机、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与所述电机相连;所述从动齿轮与所述导风板相连,所述主动齿轮与所述从动齿轮啮合,其中,所述主动齿轮和所述从动齿轮为锥齿轮。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件还包括电机座,所述电机、所述主动齿轮和所述从动齿轮均设于所述电机座上。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体包括:面框组件,所述面框组件上设有所述第一出风口,所述面框组件水平设置,所述第一出风口在从上到下的方向上朝远离所述面框组件的中心的方向倾斜。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面框组件呈矩形形状,邻近所述面框组件的每个侧边均设有一个所述第一出风口,每个所述第一出风口均设有所述导风板。
一些实施例中,沿所述面框组件的周向相对的两个所述第一出风口之间设有第二出风口。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风板呈在所述出风口的出风方向上至少一部分向上倾斜的弧形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截面A-A的剖视图。
图3是图2中圈B示出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是图2中截面C-C的剖视图。
图5是图1中的爆炸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中导风板与驱动件组合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中导风板与驱动件组合的示意图。
图8是图6的爆炸示意图。
附图标记:
空调器100,
主体1,第一出风口101,
导风板2,第一表面201,第二表面202,第一端203,第二端204,条形槽205,导风筋条206,
驱动件3,电机31,主动齿轮32,从动齿轮33,电机座34,
面框组件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结合图1至图3,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100,包括:主体1和导风板2。
具体而言,主体1具有第一出风口101,气流可以在空调器100内经过处理之后从第一出风口101送出。导风板2设在第一出风口101处,导风板2可以对第一出风口101送出的气流具有导向的作用,从而可以通过导风板2将从第一出风口101送出的气流送往合适的位置。导风板2具有在厚度方向(参照图3中的上下方向)上相对的第一表面201和第二表面202,其中,第一表面201和第二表面202均可以用来导风。
导风板2具有导风位置,导风板2可以是固定与主体1上的,也可以是将导风板2设置成可移动地设在主体1上,例如,将导风板2设置成可转动、可平移或可平移加转动的方式。导风板2位于导风位置时第一出风口101的气流经过第一表面201和第二表面202。
在利用该空调器100制冷的过程中,冷气通过第一出风口101送出之后,流往第一表面201和第二表面202,是的导风板2的两侧均由冷气覆盖,导流板两侧表面的温度大致相同。由于没有热气接触到导流板,避免了由于热气接触导流板时,热空气遇到冷的导流板产生冷凝水的问题,从而可以在极大地程度上减少冷凝水的产生。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100,可以减少冷凝水的产生。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导风板2在导风位置沿第一出风口101的出风方向延伸。其中,导风板2可以沿直线方向,也可以沿弧线方向沿所述出风方向延伸,其中,第一出风口101的出风方向是指,气流从第一出风口101送出时,气流行进的方向,参数图3中的方向E。
如图3,导风板2具有第一端203和第二端204,其中,在前述的出风方向上,导风板2的第一端203位于第二段的上游。
在沿第一出风口101的出风方向的投影中,位于导风位置时导风板2的第一端203沿厚度方向的两侧表面均与第一出风口101的开口隔开。也就是说,在气流从第一出风口101通往导风板2的过程中,从第一出风口101的气流将会被导风板2分割,其中的一部分会从导风板2的第一表面201送出,而气流中的另一部分将从导风板2的第二表面202送出。
例如,在图3示出的实施例中,气流沿着方向E从第一出风口101送出的过程中,气流将会被导风板2分割,其中的一部分气流从导风板2的上方送出,同时气流会经过导风板2的第一表面201;而被导风板2分割的气流中的另一部分会从导风板2的下方送出,同时气流会经过导风板2的第二表面202。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的一些实施例中,导风板2的设置位置对于气流的分割有一定的影响,根据实际使用效果的不同,可以将导风板2相对于第一出风口101的位置做相应的调整。例如,可以在导风板2位于导风位置时,设置成导风板2的第一端203伸入第一出风口101内;或者可以在导风板2位于导风位置时,设置成导风板2的第一端203与第一出风口101的开口齐平;或者可以在导风板2位于导风位置时,设置成导风板2的第一端203位于第一出风口101的延伸位置。都可以实现从第一出风口101送出的气流通过第一表面201和第二表面202的目的。
例如,在导风板2的第一端203伸入第一出风口101内时,气流在没有从第一出风口101送出时,就会经过导风板2,从而被导风板2分割,实现对气流的导流以及分割,具体而言,气流沿着方向E从第一出风口101送出的过程中,气流将会被导风板2分割,其中的一部分气流从导风板2的上方送出,同时气流会经过导风板2的第一表面201;而被导风板2分割的气流中的另一部分会从导风板2的下方送出,同时气流会经过导风板2的第二表面202。
又例如,在导风板2的第一端203与第一出风口101的开口齐平时,气流在刚从第一出风口101送出时,就会经过导风板2,从而被导风板2分割,实现对气流的导流以及分割,具体而言,气流沿着方向E从第一出风口101送出的过程中,气流将会被导风板2分割,其中的一部分气流从导风板2的上方送出,同时气流会经过导风板2的第一表面201;而被导风板2分割的气流中的另一部分会从导风板2的下方送出,同时气流会经过导风板2的第二表面202。
又例如,在导风板2的第一端203位于第一出风口101的延伸方向上,气流从第一出风口101送出一端距离后,会经过导风板2,从而被导风板2分割,实现对气流的导流以及分割,具体而言,气流沿着方向E从第一出风口101送出的过程中,气流将会被导风板2分割,其中的一部分气流从导风板2的上方送出,同时气流会经过导风板2的第一表面201;而被导风板2分割的气流中的另一部分会从导风板2的下方送出,同时气流会经过导风板2的第二表面202。
如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表面202呈在沿第一出风口101的出风方向上倾斜延伸的弧形。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中的气流优选地采用第一表面201进行导风,从第二表面202送出的气流,可能会受到第二表面202的影响,而沿着与预设的导风方向不同甚至相反的方向送出,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二表面202设置成在出风方向上倾斜延伸的弧形,这样气流在通过第二表面202的过程中,将会受到弧形的第二表面202的影响,根据康达导风效应,气流将会沿着第二表面202被送出,从导风板2的第一端203送到导风板2的第二端204,从而实现导风的目的。这样,即使在导风板2的分割作用下,从第一出风口101送出的绝大部分气流,也可以沿着预设的方向送出,避免影响空调器100的其他性能。
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表面202的上游与第一出风口101的出风方向大体相切。也就是说,气流可以顺利地通往第二表面202,从而流过第二表面202,另外,结合前述的实施例可以看出,第二表面202呈弧形面的形状,以切向引入的气流将会顺利地沿着第二表面202输送,从而进一步地提高康达导风的效果。
如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表面201设置成凹凸不平的形状,例如,在第一表面201上设置多个凹陷,凸起结构,从而可以有效地提高第一表面201的表面积,避免冷凝水在第一表面201上凝结,而没有凝结成小水滴的冷凝水对导流板的影响比较小,而且,不会出现滴水、污染导流板等问题。
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表面201在沿第一出风口101的出风方向上间隔设置有多个条形槽205,条形槽205沿垂直于出风方向的方向延伸。首先,气流在经过第一表面201时,由于条形槽205的作用,可以避免第一表面201上凝结出水滴,从而有效地避免冷凝水的堆积。
另外,由于设置的条形槽205的延伸方向与第一出风口101的出风方向垂直,气流在经过条形槽205时,气流的流通方向会受到影响,甚至产生紊流的现象,对从第一出风口101送出的气流的动能减弱,从而可以使得从第一出风口101送出的气流更加和缓,有效地提高空调器100的无风感效果。
当然,前述的条形槽205也可以设置成筋条的形式。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条形槽205的宽度(沿出风方向的尺寸)可以设置成在0.5毫米到5毫米的范围内,另外,相邻的两个条形槽205之间的间距可以设置成在0.5毫米到10毫米的范围内。当然,上述描述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方案的描述,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费范围的限制,采用上述的条形槽205会产生更好的导风效果。例如,将条形槽205的宽度设置成0.2毫米、0.7毫米、1.2毫米、2.6毫米、4.7毫米、5.3毫米、6.2毫米等等;而相邻条形槽205之间的间隙可以设置成0.2毫米、1.2毫米、2.6毫米、4.7毫米、6.2毫米、8.7毫米、10.3毫米等等。
当然,上述对条形槽205尺寸的描述,在将条形槽205更换为筋条时,上述尺寸描述同样可以适用于对筋条的描述。
如图6或7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表面201上设有沿垂直于第一出风口101的出风方向的方向上间隔设置的多个导风筋条206,相邻的两个导风筋条206之间的间隙在出风方向上逐渐增大。多个导风筋条206可以对从第一出风口101送出的气流进行导向。而且,由于本申请中多个导风筋条206布置成逐渐外扩的形状,可以有效地提升送风的范围。
参照图6或7所示,本实用新型中的导风板2沿左右方向延伸,而多个导风筋条206也是沿左右方向间隔开布置,而位于导风板2左侧的导风筋条206下气流方向想向左倾斜,位于导风板2右侧的导风筋条206在气流方向上向右倾斜,而且,位于导风板2左侧的导风筋条206中,与导风板2沿左右方向的中心位置的距离越大,则导风筋条206的倾斜角度越大。同样地,位于导风板2右侧的导风筋条206中,与导风板2沿左右方向的中心位置的距离越大,则导风筋条206的倾斜角度越大。
一些实施例中,多个导风筋条206关于导风板2的平行于出风方向的中心线对称。其中,参照图6,导风筋条206上平行于出风方向的中心线也就是导风板2沿左右方向的中心的中心线。
从本实用新型前面的描述可以看出,本申请中的导风板2可以为位置固定的形式,也可以将导风板2设置成相对于主体1可移动地形式,例如,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将导风板2设置成可转动地与主体1相连的形式。此时,导风板2将会具有多个不同的位置,例如,还具有通过导风板2将第一出风口101封闭的关闭位置。
一些实施例中,导风板2可转动地与主体1相连,主体1上设有驱动件3,驱动件3与导风板2相连用于驱动导风板2转动,驱动件3设于与导风板2的第一表面201相对的位置。也就是说,驱动件3没有设在导风板2的延伸位置上,而是将驱动件3与导风板2设在一起,驱动件3不会驱动件3的延伸位置的空间,从而有效地提高空间的利用率。
而且,从新设置的驱动件3位置之后,第一出风口101的延伸位置也可以设置出风口进行出风口,而驱动件3不会影响第一出风口101的延伸位置的出风。
如图8,一些实施例中,驱动件3包括:电机31、主动齿轮32和从动齿轮33,主动齿轮32与电机31相连;从动齿轮33与导风板2相连,主动齿轮32与从动齿轮33啮合,其中,主动齿轮32和从动齿轮33为锥齿轮。从而可以方便驱动件3的布置,便于驱动件3驱动导风板2移动。
如图8,一些实施例中,驱动件3还包括电机座34,电机31、主动齿轮32和从动齿轮33均设于电机座34上。将电机31、主动齿轮32、从动齿轮33都集成在电机座34上,可以有效地提高空调器100的集成,便于空调器100的装配、维修和零部件更换,有效地提高空调器100的稳定性和便捷维修性能。
另外,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之间还通过轴连接。
如图1-图8,一些实施例中,主体1包括:面框组件5,面框组件5上设有第一出风口101,面框组件5水平设置,第一出风口101在从上到下的方向上朝远离面框组件5的中心的方向倾斜。另外,主体1也可以包括机体,机体内可以设置换热器、风机等部件。
如图1-图8,一些实施例中,面框组件5呈矩形形状,邻近面框组件5的每个侧边均设有一个第一出风口101,每个第一出风口101均设有导风板2。通过设置多个第一出风口101,可以实现空调器100的大范围送风,而在面框组件5的每一个侧边都设置第一出风口101,可以实现360°的送风。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面框组件5的中间位置为回风口,气流可以从回风口进入到空调器100内,然后再空调器100内被处理之后从出风口(例如第一出风口101、第二出风口)送出,优选地,回风口处设置的格栅。
一些实施例中,沿面框组件5的周向相对的两个第一出风口101之间设有第二出风口。通过设置第二出风口,可以进一步地提高送风的范围,不在仅仅局限于前述的第一出风口101送风,采用第一出风口101和第二出风口组合送风的形式,实现360°的送风。
优选地,导风板2呈在出风口的出风方向上至少一部分向上倾斜的弧形板。实现方便对气流导流的目的。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100,优化了出风效果、解决导风板2凝露、驱动有效可靠,本实用新型空调器100中的导风板2一面s面加大面积,不形成水滴一面弧形,康达导风,保证上下受冷风吹,不接触热气,而且,摆叶扩散,加大送风范围;导风板2宽度大,送风距离远,本实用新型中驱动齿轮采用纵向布局,减少水平方向空间。
另外,本实用新型中的控制器可以外置于空调器100,也就是说,将控制器设置到空调器100的外部,从而可以有效地方便驱动件3与控制器之间的走线。
优选地,可以将驱动件3与控制器之间的走线设置在空调器100的外表面上,进一步地,可以在空调器100的外表面上设置压线结构,通过压线结构可以有效地方便线束的防护,提高安全性能,其中,压线结构可以包括压线部和安装部,压线部可以压住线束,而安装部可以与空调器100的机壳、面框等相连。
另外,本实用新型中在设置多个导风板2时,对应于每个导风板2均设置了驱动件3,而每个驱动件3均独立地驱动对应地导风板2,也就是说,每个驱动件3驱动导风板2不受到其他导风板2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100。导风效果好,防凝露效果好,走线合理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5)

1.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体,所述主体具有第一出风口;
导风板,所述导风板设在所述第一出风口处,所述导风板具有在厚度方向上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
其中,所述导风板具有导风位置,且所述导风板位于所述导风位置时所述第一出风口的气流经过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板在所述导风位置沿所述第一出风口的出风方向延伸,且所述导风板具有沿出风方向上位于上游的第一端和位于下游的第二端,
其中,在沿所述第一出风口的出风方向的投影中,位于所述导风位置时所述导风板的所述第一端沿厚度方向的两侧表面均与所述第一出风口的开口隔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板位于所述导风位置时所述导风板的所述第一端伸入所述第一出风口内、与所述第一出风口的开口齐平或位于所述第一出风口的延伸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表面呈在沿所述第一出风口的出风方向上倾斜延伸的弧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表面的上游与所述第一出风口的出风方向大体相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面在沿所述第一出风口的出风方向上间隔设置有多个条形槽,所述条形槽沿垂直于所述出风方向的方向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面上设有沿垂直于所述第一出风口的出风方向的方向上间隔设置的多个导风筋条,相邻的两个所述导风筋条之间的间隙在出风方向上逐渐增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导风筋条关于所述导风板的平行于所述出风方向的中心线对称。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板可转动地与所述主体相连,所述主体上设有驱动件,所述驱动件与所述导风板相连用于驱动所述导风板转动,所述驱动件设于与所述导风板的第一表面相对的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包括:
电机;
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与所述电机相连;
从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与所述导风板相连,所述主动齿轮与所述从动齿轮啮合,
其中,所述主动齿轮和所述从动齿轮为锥齿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还包括电机座,所述电机、所述主动齿轮和所述从动齿轮均设于所述电机座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包括:
面框组件,所述面框组件上设有所述第一出风口,所述面框组件水平设置,所述第一出风口在从上到下的方向上朝远离所述面框组件的中心的方向倾斜。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框组件呈矩形形状,邻近所述面框组件的每个侧边均设有一个所述第一出风口,每个所述第一出风口均设有所述导风板。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沿所述面框组件的周向相对的两个所述第一出风口之间设有第二出风口。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板呈在所述出风口的出风方向上至少一部分向上倾斜的弧形板。
CN201821126873.7U 2018-07-16 2018-07-16 空调器 Active CN2084429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126873.7U CN208442937U (zh) 2018-07-16 2018-07-16 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126873.7U CN208442937U (zh) 2018-07-16 2018-07-16 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442937U true CN208442937U (zh) 2019-01-29

Family

ID=650853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126873.7U Active CN208442937U (zh) 2018-07-16 2018-07-16 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44293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382912B2 (en) Fan, molding die, and fluid feeder
CN103597288A (zh) 空气调节机
US9759220B2 (en) Cross flow fan and indoor unit of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US20130336793A1 (en) Cross-flow fan, molding die, and fluid feeder
US20130101405A1 (en) Fan, molding die, and fluid feeder
US9127681B2 (en) Cross-flow fan, molding die, and fluid feeder
CN105318438A (zh) 空调室内机
US11029058B2 (en) Air conditioner
CN110671746A (zh) 风道结构、室内机及空调器
EP1703217B1 (en) Air conditioner
CN208442937U (zh) 空调器
JP2000065418A (ja) 空気調和機
CN203518022U (zh) 风管机
CN209558560U (zh) 窗式空调器
CN104566626A (zh) 风管机
CN208418972U (zh) 一种多面出风卡式空调机
WO2023060887A1 (zh) 空调室内柜机和空调器
JP2013044481A (ja) ヒートポンプ装置の室外ユニット
CN207262677U (zh) 挡风板和空调室内机
CN111442368A (zh) 吊顶式空调室内机
CN216131989U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211233088U (zh) 风道结构、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09558640U (zh) 空调室内机出风格栅及空调室内机
CN209689058U (zh) 空调室内机的风道部件及空调室内机
KR20140014409A (ko) 공기조화기의 실내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