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440683U - 一种浓密溢流水循环活性炭吸附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浓密溢流水循环活性炭吸附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440683U
CN208440683U CN201821089807.7U CN201821089807U CN208440683U CN 208440683 U CN208440683 U CN 208440683U CN 201821089807 U CN201821089807 U CN 201821089807U CN 208440683 U CN208440683 U CN 2084406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sorption tank
adsorption
overflow water
tank
pipe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089807.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京玉
康维刚
谢建平
卢邦飞
郭豪坤
于建华
王杰亭
刘智勇
卢俊华
穆顺要
胡琳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Huakang Laos Min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Huakang Laos Min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Huakang Laos Min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jin Huakang Laos Min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089807.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4406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4406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440683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10/00Technologies related to metal processing
    • Y02P10/20Recycling

Landscapes

  • Water Treatment By Sorp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浓密溢流水循环活性炭吸附系统,包括四个吸附槽、安全筛和缓冲水槽;浓密机的溢流水出口连接一主管道,主管道通过分管道分别与四个吸附槽以及缓冲水槽的底部进水口相连通,并在主管道与各吸附槽以及缓冲水槽相连的分管道上设置闸板阀,前级吸附槽的溢流水出口通过管路与次级吸附槽的底部进水口连通,在缓冲水槽的顶部进水口设置所述安全筛,第四吸附槽的溢流水出口通过管路连接至所述安全筛的上方,以使第四吸附槽的溢流水通过安全筛再进入缓冲水槽。本实用新型针对浓密溢流水增加了活性炭吸附装置,这样不仅能有效延长炭吸附时间,提高炭浆流程的总吸附率,还能改善活性炭吸附环境,降低炭磨损率,减少活性炭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浓密溢流水循环活性炭吸附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炭浆提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浓密溢流水循环活性炭吸附系统。
背景技术
炭浆提金技术是一种提取金的工艺,首先磨矿车间进行磨矿,研磨的矿浆经浓密机调节浓度后,溢流水直接返回磨矿车间,底流进入浸出车间,经过四槽预浸,五槽浸吸回收金,尾矿浆进入压滤车间,压滤回水返回选厂循环利用,滤饼作为废渣进入尾矿库。
原工艺中,在金矿石进入浸出系统前,由于压滤回水中含有环保浸金剂,矿石中的金在磨矿浓密过程便开始浸出,磨矿浓密阶段浸出率可达70%,浓密溢流水中液体金品位在2-3mg/l左右,按当前日处理能力600t计算,则每天循环浓密水量约为1500m3,相当于每天约有4kg黄金在磨矿浓密工艺中循环,不能得到及时回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为实现金“能收早收”的目的,促进浸出车间浸出槽浸出反应,达到提高浸出率的目标,提供了一种浓密溢流水循环活性炭吸附系统,其针对浓密溢流水增加了活性炭吸附装置,这样不仅能有效延长炭吸附时间,提高炭浆流程的总吸附率,还能改善活性炭吸附环境,降低炭磨损率,减少活性炭成本。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浓密溢流水循环活性炭吸附系统,包括第一吸附槽、第二吸附槽、第三吸附槽、第四吸附槽、安全筛和缓冲水槽;
浓密机的溢流水出口连接一主管道,在该主管道上设置第一闸板阀ZF1,自第一闸板阀ZF1出来的主管道通过分管道分别与第一吸附槽、第二吸附槽、第三吸附槽、第四吸附槽和缓冲水槽的底部进水口相连通,并在主管道与第一吸附槽相连的第一分管道上设置第二闸板阀ZF2,在主管道与第二吸附槽相连的第二分管道上设置第三闸板阀ZF3,在主管道与第三吸附槽相连的第三分管道上设置第四闸板阀ZF4,在主管道与第四吸附槽相连的第四分管道上设置第五闸板阀ZF5,在主管道与缓冲水槽相连的第五分管道上设置第六闸板阀ZF6;
第一吸附槽的溢流水出口通过管路与第二吸附槽的底部进水口连通,第二吸附槽的溢流水出口通过管路与第三吸附槽的底部进水口连通,第三吸附槽的溢流水出口通过管路与第四吸附槽的底部进水口连通,在缓冲水槽的顶部进水口设置所述安全筛,第四吸附槽的溢流水出口通过管路连接至所述安全筛的上方,以使第四吸附槽的溢流水通过安全筛再进入缓冲水槽,利用安全筛过滤溢流水中的碎炭;
缓冲水槽地底部排水口通过管路连接至磨矿车间,进行循环。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浓密机的进液口与磨矿车间排液口连通,浓密机底部排浆口通过管道连接至浸出车间。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浓密机底部排浆口设置第七闸板阀ZF7。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浓密机的溢流水出口高度要高于第一吸附槽的溢流水出口高度,第一吸附槽的溢流水出口高度要高于第二吸附槽的溢流水出口高度,第二吸附槽的溢流水出口高度要高于第三吸附槽的溢流水出口高度,第三吸附槽的溢流水出口高度要高于第四吸附槽的溢流水出口高度,第四吸附槽的溢流水出口高度要高于缓冲水槽的顶部进水口高度,通过以上落差设置,实现溢流水的自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吸附槽的溢流水出口还通过管路与第三吸附槽的底部进水口连通,第二吸附槽的溢流水出口还通过管路与第四吸附槽的底部进水口连通,第三吸附槽的溢流水出口还通过管路连接至所述安全筛的上方。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在第一吸附槽的溢流水出口与第二吸附槽的底部进水口连通的管路上、在第一吸附槽的溢流水出口与第三吸附槽的底部进水口连通的管路上、在第二吸附槽的溢流水出口与第三吸附槽的底部进水口连通的管路上、在第二吸附槽的溢流水出口与第四吸附槽的底部进水口连通的管路上、在第三吸附槽的溢流水出口与第四吸附槽的底部进水口连通的管路上、在第三吸附槽的溢流水出口连接安全筛的管路上均设置有阀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每个吸附槽容积为10m3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每个吸附槽添加活性炭2-2.5t,活性炭为片状炭和颗粒碳,活性炭粒径8-16目。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安全筛的筛网目数为32-50目,用于收集碎炭。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缓冲水槽规格为20-30m3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实现了金能收早收的目的,金属量平衡分析发现由原来的误差率3%降低至1%以内,此部分金属量进入载金炭可根据公司实际运行情况进行提取解析电解工作,可快速转换为金产品,快速实现效益,缩短资本运转周期。
利用本实用新型的浓密溢流水循环活性炭吸附系统,使浸出车间总装炭量由原来的12吨,降低至10吨,虽然包括浓密溢流水活性炭吸附装置后总装炭量增加,但活性炭损耗由原来的50g/t降低至45g/t。
利用本实用新型的浓密溢流水循环活性炭吸附系统,使磨矿浓密阶段由原来的浸出率70%提高至80-85%,矿石最终浸出率提高0.2-0.5%。
本实用新型的浓密溢流水循环活性炭吸附系统,通过进液端和各吸附槽之间多通道连接方式可确保浓密溢流水活性炭吸附装置进行灵活配置,任何一个吸附槽出现问题均不影响活性炭吸附装置的正常运转。同时,还可通过进液端打开闸阀ZF2和ZF3,关闭闸阀ZF4-ZF6,第一吸附槽的溢流水进入第三吸附槽,第三吸附槽的溢流水通过安全筛进入缓冲水槽,第二吸附槽溢流水进入第四吸附槽,第四吸附槽的溢流水通过安全筛进入缓冲水槽,从而形成两组吸附系统。
附图说明
图1是传统的炭浆提金工艺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改进后的炭浆提金工艺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浓密溢流水循环活性炭吸附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浓密溢流水循环活性炭吸附系统结构示意图。
其中:
1:浓密机,2:第一吸附槽,3:第二吸附槽,4:第三吸附槽,5:第四吸附槽,6:安全筛,7:缓冲水槽。
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可以根据以上附图获得其他的相关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一
参见附图路1-3,一种浓密溢流水循环活性炭吸附系统,包括4个吸附槽(第一吸附槽、第二吸附槽、第三吸附槽、第四吸附槽)、1个安全筛和1个缓冲水槽。
浓密机1的溢流水出口11连接一主管道,在该主管道上设置第一闸板阀ZF1,自闸板阀ZF1出来的主管道通过分管道分别与4个吸附槽和1个缓冲水槽的底部进水口相连通,并在主管道与第一吸附槽2相连的第一分管道上设置第二闸板阀ZF2,在主管道与第二吸附槽3相连的第二分管道上设置第三闸板阀ZF3,在主管道与第三吸附槽4相连的第三分管道上设置第四闸板阀ZF4,在主管道与第四吸附槽5相连的第四分管道上设置第五闸板阀ZF5,在主管道与缓冲水槽7相连的第五分管道上设置第六闸板阀ZF6。
第一吸附槽的溢流水出口21通过管路与第二吸附槽的底部进水口连通,第二吸附槽的溢流水出口31通过管路与第三吸附槽的底部进水口连通,第三吸附槽的溢流水出口41通过管路与第四吸附槽的底部进水口连通,在缓冲水槽7的顶部进水口设置所述安全筛6,第四吸附槽的溢流水出口51通过管路连接至所述安全筛6的上方,以使第四吸附槽的溢流水通过安全筛再进入缓冲水槽,利用安全筛过滤溢流水中的碎炭。
缓冲水槽地底部排水口71通过管路连接至磨矿车间,进行循环。
浓密机1的进液口与磨矿车间排液口连通,浓密机1底部排浆口12通过管道连接至浸出车间,并在浓密机1底部排浆口12设置第七闸板阀ZF7。
进一步的,浓密溢流水活性炭吸附槽吸附过程中不借助任何电力搅拌设备,而是通过浓密机的溢流水出水口与吸附槽的高差以及各吸附槽逐槽之间的高差,使含金的溢流水通过槽体底部进入各吸附槽。具体的说,浓密机的溢流水出口高度要高于第一吸附槽的溢流水出口高度,第一吸附槽的溢流水出口高度要高于第二吸附槽的溢流水出口高度,第二吸附槽的溢流水出口高度要高于第三吸附槽的溢流水出口高度,第三吸附槽的溢流水出口高度要高于第四吸附槽的溢流水出口高度,第四吸附槽的溢流水出口高度要高于缓冲水槽的顶部进水口高度,通过以上落差设置,实现溢流水的自流。
在实际生产中,可根据实际情况,从不同的吸附槽进液,如正常使用时,开启第一吸附槽底部进水口处的闸板阀ZF2,关闭闸板阀ZF3-ZF6,自第一吸附槽进液;当第一吸附槽出现问题时,开启闸板阀ZF3,关闭闸板阀ZF2和ZF4-ZF6,自第二吸附槽3进液;当第一吸附槽2和第二吸附槽3同时出问题时,开启闸板阀ZF4,关闭闸板阀ZF2-ZF3和ZF5-ZF6,自吸第三附槽4进液;当第一吸附槽2、第二吸附槽3和第三吸附槽4同时出现问题时,开启闸板阀ZF5,关闭闸板阀ZF2-ZF4和ZF6,自第四吸附槽5进液;当所有吸附槽同时出现问题时,也可打开闸板阀ZF6,关闭闸板阀ZF2-ZF5,浓密溢流水11暂时不经吸附槽,由缓冲水槽6直接进入磨矿车间。
实施例二
参见附图4,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进一步的,第一吸附槽的溢流水出口还通过管路与第三吸附槽的底部进水口连通,第二吸附槽的溢流水出口还通过管路与第四吸附槽的底部进水口连通,第三吸附槽的溢流水出口还通过管路连接至所述安全筛的上方,并且在第一吸附槽的溢流水出口与第二吸附槽的底部进水口连通的管路上、在第一吸附槽的溢流水出口与第三吸附槽的底部进水口连通的管路上、在第二吸附槽的溢流水出口与第三吸附槽的底部进水口连通的管路上、在第二吸附槽的溢流水出口与第四吸附槽的底部进水口连通的管路上、在第三吸附槽的溢流水出口与第四吸附槽的底部进水口连通的管路上、在第三吸附槽的溢流水出口连接安全筛的管路上均设置有阀门;工作时,可以关闭第一吸附槽2与第二吸附槽3之间通道的阀门,开启第一吸附槽2与第三吸附槽4之间通道的阀门,使第一吸附槽2的溢流水不进入第二吸附槽3而进入第三吸附槽4;同理可以控制第二吸附槽3的溢流水进入第三吸附槽4或第四吸附槽5,第三吸附槽4的溢流水可进入第四吸附槽5或通过安全筛6进入缓冲水槽7。进液端和各吸附槽之间采用这种连接方式可确保浓密溢流水活性炭吸附装置进行灵活配置,任何一个吸附槽出现问题均不影响活性炭吸附装置的正常运转。
同时,还可通过进液端打开闸阀ZF2和ZF3,关闭闸阀ZF4-ZF6,第一吸附槽2的溢流水进入第三吸附槽4,第三吸附槽4的溢流水通过安全筛6进入缓冲水槽7,第二吸附槽3溢流水进入第四吸附槽5,第四吸附槽5的溢流水通过安全筛6进入缓冲水槽7,从而形成两组吸附系统。
实施例三
所述每个吸附槽容积为10m3,可添加活性炭2-2.5t,活性炭可为片状炭和颗粒碳,活性炭粒径8-16目、6-12目和5-10目均可。
所述安全筛的筛网目数为32-50目,用于收集碎炭,缓冲水槽可根据缓冲水量设置规格为20-30m3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做了示例性的描述,应该说明的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核心的情况下,任何简单的变形、修改或者其他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不花费创造性劳动的等同替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浓密溢流水循环活性炭吸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吸附槽、第二吸附槽、第三吸附槽、第四吸附槽、安全筛和缓冲水槽;
浓密机的溢流水出口连接一主管道,在该主管道上设置第一闸板阀ZF1,自第一闸板阀ZF1出来的主管道通过分管道分别与第一吸附槽、第二吸附槽、第三吸附槽、第四吸附槽和缓冲水槽的底部进水口相连通,并在主管道与第一吸附槽相连的第一分管道上设置第二闸板阀ZF2,在主管道与第二吸附槽相连的第二分管道上设置第三闸板阀ZF3,在主管道与第三吸附槽相连的第三分管道上设置第四闸板阀ZF4,在主管道与第四吸附槽相连的第四分管道上设置第五闸板阀ZF5,在主管道与缓冲水槽相连的第五分管道上设置第六闸板阀ZF6;
第一吸附槽的溢流水出口通过管路与第二吸附槽的底部进水口连通,第二吸附槽的溢流水出口通过管路与第三吸附槽的底部进水口连通,第三吸附槽的溢流水出口通过管路与第四吸附槽的底部进水口连通,在缓冲水槽的顶部进水口设置所述安全筛,第四吸附槽的溢流水出口通过管路连接至所述安全筛的上方,以使第四吸附槽的溢流水通过安全筛再进入缓冲水槽,利用安全筛过滤溢流水中的碎炭;
缓冲水槽地底部排水口通过管路连接至磨矿车间,进行循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浓密溢流水循环活性炭吸附系统,其特征在于:浓密机的进液口与磨矿车间排液口连通,浓密机底部排浆口通过管道连接至浸出车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浓密溢流水循环活性炭吸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浓密机底部排浆口设置第七闸板阀ZF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浓密溢流水循环活性炭吸附系统,其特征在于:浓密机的溢流水出口高度要高于第一吸附槽的溢流水出口高度,第一吸附槽的溢流水出口高度要高于第二吸附槽的溢流水出口高度,第二吸附槽的溢流水出口高度要高于第三吸附槽的溢流水出口高度,第三吸附槽的溢流水出口高度要高于第四吸附槽的溢流水出口高度,第四吸附槽的溢流水出口高度要高于缓冲水槽的顶部进水口高度,通过以上落差设置,实现溢流水的自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浓密溢流水循环活性炭吸附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吸附槽的溢流水出口还通过管路与第三吸附槽的底部进水口连通,第二吸附槽的溢流水出口还通过管路与第四吸附槽的底部进水口连通,第三吸附槽的溢流水出口还通过管路连接至所述安全筛的上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浓密溢流水循环活性炭吸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第一吸附槽的溢流水出口与第二吸附槽的底部进水口连通的管路上、在第一吸附槽的溢流水出口与第三吸附槽的底部进水口连通的管路上、在第二吸附槽的溢流水出口与第三吸附槽的底部进水口连通的管路上、在第二吸附槽的溢流水出口与第四吸附槽的底部进水口连通的管路上、在第三吸附槽的溢流水出口与第四吸附槽的底部进水口连通的管路上、在第三吸附槽的溢流水出口连接安全筛的管路上均设置有阀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浓密溢流水循环活性炭吸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吸附槽容积为10m3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浓密溢流水循环活性炭吸附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吸附槽添加活性炭2-2.5t,活性炭为片状炭和颗粒碳,活性炭粒径8-16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浓密溢流水循环活性炭吸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筛的筛网目数为32-50目,用于收集碎炭。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浓密溢流水循环活性炭吸附系统,其特征在于:缓冲水槽规格为20-30m3
CN201821089807.7U 2018-07-10 2018-07-10 一种浓密溢流水循环活性炭吸附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4406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089807.7U CN208440683U (zh) 2018-07-10 2018-07-10 一种浓密溢流水循环活性炭吸附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089807.7U CN208440683U (zh) 2018-07-10 2018-07-10 一种浓密溢流水循环活性炭吸附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440683U true CN208440683U (zh) 2019-01-29

Family

ID=650873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089807.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440683U (zh) 2018-07-10 2018-07-10 一种浓密溢流水循环活性炭吸附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44068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739824A (zh) 一种批次非接触式生物淋滤赤泥的装置及方法
CN206512262U (zh) 一种金精矿浸出洗涤系统
CN208440683U (zh) 一种浓密溢流水循环活性炭吸附系统
CN209210893U (zh) 一种从废催化剂中提取贵金属的装置
CN209548810U (zh) 一种溶液可循环的稀土金属过滤池
CN206396300U (zh) 氰化炭浆工艺浓密回水活性炭吸附装置
CN208995565U (zh) 一种含铜废料自动回收处理设备
CN208667335U (zh) 一种稀土废料回收用稀土废水综合处理装置
CN208320125U (zh) 一种固液分离装置的萃取槽
CN206418167U (zh) 一种除铁装置
CN207619488U (zh) 两段式焙砂逆流循环浸取器
CN207468329U (zh) 一种地热尾水过滤机构
CN215427456U (zh) 一种湿法冶金浸出富液澄清器
CN202398143U (zh) 实现混合澄清槽饱和再萃取的系统
CN213610232U (zh) 超细金粉高效收集装置
CN103834818B (zh) 一种用于反应器除铁的氧气加入系统和方法
CN104667598B (zh) 一种外压布袋式过滤固液分离系统
CN110102232A (zh) 一种锂电池前驱体材料生产用浓缩系统
CN208471702U (zh) 用于空调循环水系统的简易过滤装置
CN205133704U (zh) 一种用于金矿采矿设备的除杂装置
CN207237430U (zh) 多渠道进水过滤存储的净水箱
CN216192592U (zh) 一种反铁液树脂吸附一体化设备
CN206417922U (zh) 一种炭浆尾水二次回收循环系统
CN213555751U (zh) 脱硫真空皮带机滤液分离装置
CN205073728U (zh) 一种水性漆消泡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