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435487U - 用于干湿两用吸尘器的分离装置和干湿两用吸尘器 - Google Patents

用于干湿两用吸尘器的分离装置和干湿两用吸尘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435487U
CN208435487U CN201820272013.8U CN201820272013U CN208435487U CN 208435487 U CN208435487 U CN 208435487U CN 201820272013 U CN201820272013 U CN 201820272013U CN 208435487 U CN208435487 U CN 2084354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parator
wet
level
floating
dust catch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27201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倪兵兵
韩瑾
程福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Jiangsu Midea Cleaning Applian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Jiangsu Midea Cleaning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Jiangsu Midea Cleaning Applianc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27201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4354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4354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43548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ilters For Electric Vacuum Cleaners (AREA)
  • Cyclo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干湿两用吸尘器的分离装置和干湿两用吸尘器,分离装置包括分离装置本体、一级分离单元、二级分离单元和浮止结构。分离装置本体上形成有切向流道,一级分离单元将分离装置本体内部分隔成一级分离空间和二级分离空间,其中切向流道用于将从进气口进入的流体切向导入到一级分离空间内;浮止结构可上下移动地穿设在一级分离单元上,当分离装置本体内的水位达到预设水位时,第一挡板向上移动至预设位置以切断一级分离单元和二级分离单元之间的连通。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干湿两用吸尘器的分离装置,可以满足干湿两用吸尘器的基本功能,提高了干湿两用吸尘器吸尘时的分离效率。

Description

用于干湿两用吸尘器的分离装置和干湿两用吸尘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干湿两用吸尘器的分离装置和干湿两用吸尘器。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家用吸尘器得到广泛应用。目前,家用吸尘器主要分为干式吸尘器和干湿两用吸尘器两种,其中干湿两用吸尘器同时具备吸尘和吸水功能、干式吸尘器仅具备吸尘功能;与干式吸尘器相比,干湿两用吸尘器吸尘时的分离效率较低,使得干湿两用吸尘器的性能较低、用户体验效果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用于干湿两用吸尘器的分离装置,所述分离装置结构简单,当分离装置应用于干湿两用吸尘器时,可以同时满足吸尘和吸水功能,且提高了干湿两用吸尘器吸尘时的分离效率。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分离装置的干湿两用吸尘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用于干湿两用吸尘器的分离装置,包括:分离装置本体,所述分离装置本体上形成有彼此连通的进气口和切向流道,所述分离装置本体内具有流通通道;一级分离单元,所述一级分离单元设在所述分离装置本体内且与所述分离装置本体的内壁相连以将所述分离装置本体内部分隔成一级分离空间和位于所述一级分离空间上侧的二级分离空间,其中所述切向流道用于将从所述进气口进入的流体切向导入到所述一级分离空间内;二级分离单元,所述二级分离单元设在所述二级分离空间内且位于所述一级分离单元的下游;浮止结构,所述浮止结构可上下移动地穿设在所述一级分离单元上,所述浮止结构上设有第一挡板,当所述分离装置本体内的水位达到预设水位时,所述浮止结构带动所述第一挡板向上移动至预设位置以切断所述一级分离单元和所述二级分离单元之间的连通,在所述浮止结构未达到所述预设位置时所述一级分离单元通过所述流通通道与所述二级分离单元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干湿两用吸尘器的分离装置,通过在分离装置本体内设置一级分离单元、二级分离单元和浮止结构,简化了分离装置的结构,而且当分离装置应用于干湿两用吸尘器时、可以同时满足干湿两用吸尘器的吸尘和吸水功能;当干湿两用吸尘器吸尘时、实现了尘气的旋风分离,提升了分离效率,从而提高了干湿两用吸尘器的工作效率;当干湿两用吸尘器吸水时、可以提醒用户对分离装置进行清理,方便了分离装置的维护、保养。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一级分离单元包括:旋风锥板,所述旋风锥板的外周缘与所述分离装置本体的内周壁彼此间隔开,所述旋风锥板上形成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的侧壁上形成有向下延伸的浮止安装部,所述浮止结构可上下移动地穿设在所述浮止安装部上;旋风锥体,所述旋风锥体设在所述旋风锥板的下表面并向下延伸且位于所述浮止安装部的外侧,所述旋风锥体包括上下相连的第一旋风锥体和第二旋风锥体,所述第一旋风锥体上形成有多个第一出气孔,所述第二旋风锥体的底部敞开;连接板,在上下方向上、所述连接板位于所述第一旋风锥体和第二旋风锥体之间,所述连接板自所述旋风锥体的外周壁向外延伸且与所述分离装置本体的内周壁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二级分离单元位于所述一级分离单元的上方且包括:分离板,所述分离板与所述分离装置本体相连,所述分离板上形成有贯通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的侧壁上形成有向下延伸的分离杯,所述分离杯的底部封闭且侧壁上形成有多个第二出气孔;分离筒,所述分离筒设在所述分离板的下表面并向下延伸,所述分离筒的底部敞开且位于所述分离杯的外侧,当所述分离装置本体内的水位达到预设水位时,所述第一挡板封堵所述分离筒的底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分离筒的底部形成有向上凹入的凹槽,当所述分离装置本体内的水位达到预设水位时,所述第一挡板的外边缘配合在所述凹槽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凹槽贯穿所述分离筒的内表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凹槽为沿所述分离筒的周向延伸的环形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分离杯的底面高于所述分离筒的底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挡板的上表面上设有向上延伸的第二挡板,所述第二挡板位于所述分离筒和所述分离杯之间,且所述第二挡板的上端向外延伸。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浮止结构为中空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浮止安装部的内表面上形成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至少一个滑槽,所述浮止结构的外表面上设有至少一个导向凸起,所述导向凸起可上下移动地配合在所述滑槽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浮止安装部的下端具有向外向下倾斜延伸的延伸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干湿两用吸尘器,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用于干湿两用吸尘器的分离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干湿两用吸尘器,通过采用上述的分离装置,满足了干湿两用吸尘器的吸尘和吸水功能,同时提高了干湿两用吸尘器吸尘时的分离效率,从而提升了干湿两用吸尘器的工作效率,有效提高了干湿两用吸尘器的性能、提升了用户的体验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干湿两用吸尘器的分离装置的剖视图;
图2是图1中所示的分离装置本体、旋风锥和二级分离单元的装配示意图;
图3是图1中所示的浮止结构的剖视图;
图4是图1中所示的分离装置的局部示意图,其中浮止结构位于其最低位置;
图5是图4中所示的分离装置的另一个局部示意图,其中浮止结构位于其最低位置和其最高位置之间;
图6是图4中所示的分离装置的再一个局部示意图,其中浮止结构位于其最高位置。
附图标记:
分离装置100、一级分离空间100a、二级分离空间100b、
分离装置本体1、进气口10a、切向流道10c、进气通道10d、
一级分离单元2、
旋风锥板21、第一开口21a、浮止安装部211、延伸部211a、
旋风锥体22、第一出气孔22a、旋风锥体进气口22b、
第一旋风锥体221、第二旋风锥体222、
连接板23、
二级分离单元3、分离板31、第一分离板311、第二分离板312、
第二开口31a、分离杯310、第二出气孔310a、
分离筒32、凹槽32a、分离筒进气口32b、
浮止结构4、空腔40a、第一挡板41、第二挡板42、导向凸起4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长度”、“宽度”、“厚度”、“上”、“下”、“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图1-图6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用于干湿两用吸尘器的分离装置100。其中,分离装置100可选为尘杯。
如图1-图6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干湿两用吸尘器的分离装置100,包括分离装置本体1、一级分离单元2、二级分离单元3和浮止结构4。
分离装置本体1上形成有彼此连通的进气口10a和切向流道10c,分离装置本体1内具有流通通道。一级分离单元2设在分离装置本体1内且与分离装置本体2的内壁相连以将分离装置本体1内部分隔成一级分离空间100a和位于一级分离空间100a上侧的二级分离空间100b,其中切向流道10c用于将从进气口10a进入的流体(包括气体和液体,其中气体和液体中可以包含灰尘等杂物)切向导入到一级分离空间100a内,二级分离单元3设在二级分离空间100b内且位于一级分离单元2的下游。
浮止结构4可上下移动地穿设在一级分离单元2上,浮止结构4上设有第一挡板41,当分离装置本体1内的水位达到预设水位时,浮止结构4带动第一挡板41向上移动至预设位置以切断一级分离单元2和二级分离单元3之间的连通,在浮止结构4未达到预设位置时、一级分离单元2通过流通通道与二级分离单元3连通。
例如,如图1-图6所示,进气口10a可以位于分离装置本体1的下部,分离装置本体1的顶部形成有出气口,分离装置本体1内可以限定出进气通道10d,使得切向流道10c可以通过进气通道10d与进气口10a连通,也就是说,进气通道10d的一端与进气口10a连通、进气通道10d的另一端与切向流道10c连通,从而流体可以通过进气口10a流入进气通道10d内,并由进气通道10d的上述另一端流入切向流道10c内,尘气可以在切向流道10c内旋转流动,使得尘气切向流入一级分离空间100a内。尘气在一级分离空间100a内继续旋转流动,使得灰尘等杂物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被甩向分离装置本体1的内壁,从而实现尘、气分离,分离后的灰尘等杂物聚集在一级分离空间100a的底部。
可以理解的是,切向流道10c还可以与进气口10a直接连通;切向流道10c可以形成为弧形流道,以更好地将从进气口10a进入的流体切向导入到一级分离空间100a内,保证了流体的周向速度,保证了流体的离心力,从而当流体为尘气(可以为包含灰尘等杂物的空气)时,可以提升尘、气分离效果,保证分离效率;进气口10a和出气口的开口方向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具体设置,其中“开口方向”是指进气口10a或出气口的中心轴线的延伸方向,或者进气口10a或出气口处的气流的流动方向。例如,在图1和图2的示例中,进气口10a的开口方向为竖直方向。
一级分离单元2可以与分离装置本体1同轴设置,一级分离空间100a适于收集一级分离单元2分离出的灰尘等,二级分离空间100b适于收集二级分离单元3分离出的灰尘等。其中,由于切向流道10c可以将从进气口10a进入的流体切向导入到一级分离空间100a内,使得流体在一级分离空间100a内旋转流动,从而当流体为尘气时、尘气在一级分离空间100a内由于受到离心力的作用而实现强制分离。
浮止结构4可以沿一级分离单元2的轴向上下移动,第一挡板41可以位于浮止结构4的顶部且第一挡板41可以水平向外延伸,使得浮止结构4仅受重力作用时、第一挡板41可以搭设在一级分离单元2上,以限制浮止结构4向下移动、实现浮止结构4的限位,此时浮止结构4位于其最低位置。当分离装置100应用于干湿两用吸尘器、且干湿两用吸尘器吸水时,分离装置本体1内的水位逐渐上升,从而浮止结构4在浮力的作用下逐渐向上移动,第一挡板41也向上移动使得第一挡板41与一级分离单元2分离;当分离装置本体1内的水位未达到预设水位时,一级分离单元2通过流通通道与二级分离单元3连通,此时干湿两用吸尘器可以继续正常运行;当分离装置本体1内的水位达到预设水位时,第一挡板41切断一级分离单元2和二级分离单元3之间的连通,此时,浮止结构4位于其最高位置,干湿两用吸尘器无法继续正常工作。
其中,第一挡板41切断一级分离单元2和二级分离单元3之间的连通,可以是第一挡板41切断流通通道的连通、使得流通通道处于隔断状态,也可以是第一挡板41封堵一级分离单元2的出气口,还可以是第一挡板41封堵二级分离单元3的进气口。但不限于此。预设水位可以是在保证电机可靠性的前提下、分离装置本体1内可以存储的最大水量对应的水位,或者预设水位也可以低于上述最大水量对应的水位,以进一步确保电机的安全使用。
具体地,当分离装置100应用于干湿两用吸尘器时、且干湿两用吸尘器吸尘时,干湿两用吸尘器运行、干湿两用吸尘器的电机运转,尘气通过进气口10a流入切向流道10c内,并在切向流道10c内旋转流动,使得尘气自切向流道10c切向流入一级分离空间100a后可以沿分离装置本体1的内壁旋转流动,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实现尘、气分离,提升了分离效率,分离后的灰尘等杂物聚集在一级分离空间100a的底部,而分离后的空气依次流经一级分离单元2和二级分离单元3,一级分离单元2和二级分离单元3可以分别对空气进行进一步地分离、过滤、净化,空气最终通过出气口流出分离装置本体1.
当分离装置100应用于干湿两用吸尘器时、且干湿两用吸尘器吸水时,电机运转,水通过进气口10a流入切向流道10c内,并在切向流道10c内旋转流动,使得水自切向流道10c切向流入一级分离空间100a后可以沿分离装置本体1的内壁旋转流动、并最终聚集在一级分离空间100a的底部;随着一级分离空间100a内水位的上升,浮止结构4在浮力的作用下开始向上移动,当水位达到预设水位时,浮止结构4移动至其最高位置,第一挡板41切断一级分离单元2和二级分离单元3之间的连通,干湿两用吸尘器无法继续正常工作,此时干湿两用吸尘器可以发出信号例如声信号或光信号等,以提醒用户需要将分离装置本体1内的水清理出去,便于干湿两用吸尘器的继续使用。
由此,通过在分离装置本体1内设置一级分离单元2、二级分离单元3,使得分离装置100应用于干湿两用吸尘器时、可以满足干湿两用吸尘器的吸尘功能,同时实现了尘气的旋风分离,提升了分离效率,从而提高了干湿两用吸尘器的工作效率,而且一级分离单元2和二级分离单元3可以对分离后的空气进行多次过滤、净化,进一步提升了分离效率;通过在分离装置本体1内设置浮止结构4,使得分离装置100应用于干湿两用吸尘器时、可以满足干湿两用吸尘器的吸水功能,并使得分离装置本体1内的水位达到预设水位时、第一挡板41可以切断一级分离单元2和二级分离单元3之间的连通,干湿两用吸尘器无法继续正常工作,从而提醒用户需要对分离装置100进行清理,同时第一挡板41可以阻挡水向上流入分离装置本体1上方的电机而导致电机损坏,从而起到保护电机的作用。此外,分离装置100结构简单、便于实现。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干湿两用吸尘器的分离装置100,通过在分离装置本体1内设置一级分离单元2、二级分离单元3和浮止结构4,简化了分离装置100的结构,而且当分离装置100应用于干湿两用吸尘器时、可以同时满足干湿两用吸尘器的吸尘和吸水功能;当干湿两用吸尘器吸尘时,实现了尘气的旋风分离,提升了分离效率,从而提高了干湿两用吸尘器的工作效率;当干湿两用吸尘器吸水时,可以提醒用户对分离装置100进行清理,方便了分离装置100的维护、保养。
具体地,一级分离单元2包括旋风锥板21、旋风锥体22和连接板23,旋风锥板21的外周缘与分离装置本体1的内周壁彼此间隔开,旋风锥板21上形成有第一开口21a,第一开口21a的侧壁上形成有向下延伸的浮止安装部211,浮止结构4可上下移动地穿设在浮止安装部211上。旋风锥体22设在旋风锥板21的下表面并向下延伸且旋风锥体22位于浮止安装部211的外侧,旋风锥体22包括上下相连的第一旋风锥体221和第二旋风锥体222,第一旋风锥体221上形成有多个第一出气孔22a,第二旋风锥体222的底部敞开。在上下方向上、连接板23位于第一旋风锥体221和第二旋风锥体222之间,连接板23自旋风锥体22的外周壁向外延伸且连接板23与分离装置本体1的内周壁相连。
例如,在图1-图6的示例中,旋风锥板21可以水平设置,旋风锥板21的外周缘邻近分离装置本体1的内周壁设置且旋风锥板21的外周缘与分离装置本体1的内周壁内外彼此间隔开以形成气流通道;第一开口21a可以位于旋风锥板21的中央且第一开口21a沿上下方向贯穿旋风锥板21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围绕第一开口21a的侧壁向下延伸以形成浮止安装部211,浮止安装部211可以大致形成为筒状结构。
旋风锥体22可以大致形成为筒状结构,旋风锥体22可以由旋风锥板21的部分下表面向下延伸形成,使得第二旋风锥体222的底部敞开以形成旋风锥体进气口22b,旋风锥体进气口22b与一级分离空间100a连通,使得分离后的空气可以通过旋风锥体进气口22b流入旋风锥体22内、并通过第一出气孔22a流出旋风锥体22。连接板23可以由旋风锥体22的部分外周壁向外水平延伸至与分离装置本体1的内周壁相连,从而便于一级分离单元2的安装、定位,同时由于连接板23位于所有第一出气孔22a的下方,从而连接板23可以将一级分离空间100a与分离装置本体1上部限定出的二级分离空间100b分隔开,使得一级分离空间100a依次通过旋风锥体进气口22b、第一出气孔22a和二级分离空间100b连通。
可以理解的是,旋风锥体22可以为一个(例如,如图1-图6所示)或多个,从而当分离装置100应用于干湿两用吸尘器时,可以实现单锥分离或多锥分离,进而使得干湿两用吸尘器更好地满足分离效率的要求;连接板23的外边缘可以与分离装置本体1的内周壁直接相连,或者连接板23可以通过其他连接结构与分离装置本体1的内周壁间接相连,此时连接板23的外周缘可以与分离装置本体1的内周壁间隔设置。其中,连接板23与分离装置本体1的可以通过螺纹连接结构相连,但不限于此。
可选地,二级分离单元3位于分离装置本体1内,二级分离单元3位于一级分离单元2的上方且二级分离单元3包括分离板31和分离筒32,分离板31与分离装置本体1相连,分离板31上形成有贯通第二开口31a,第二开口31a的侧壁上形成有向下延伸的分离杯310,分离杯310的底部封闭且分离杯310的侧壁上形成有多个第二出气孔310a。分离筒32设在分离板31的下表面并向下延伸,分离筒32的底部敞开且分离筒32位于分离杯310的外侧。当分离装置本体1内的水位达到预设水位时,第一挡板41封堵分离筒的底部。
例如,如图1-图6所示,分离板31可以水平设置,分离筒32可以由分离板31的部分下表面向下延伸形成,使得分离筒32大致形成为锥形筒状结构且分离筒32的底部敞开以形成分离筒进气口32b,其中,分离筒32的下端面可以与旋风锥板21上下间隔设置。第二开口31a可以位于分离板31的中央且第二开口31a沿上下方向贯穿分离板31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围绕第二开口31a的侧壁向下延伸以形成分离杯310,分离杯310的底部封闭且多个第二出气孔310a形成在分离杯310的侧壁上,使得流入分离筒32内的气流可以通过第二出气孔310a流向第二开口31a,而第二开口31a与出气口连通,最终分离后的洁净空气通过出气口排出分离装置本体1。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下游”是指沿气流流动方向的下游。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分离筒32的底部形成有向上凹入的凹槽32a,当分离装置本体1内的水位达到预设水位时,第一挡板41的外边缘配合在凹槽32a内。例如,如图1、图2和图4-图6所示,凹槽32a可以由分离筒32的部分下端面向上凹入形成,从而当浮止结构4移动至其最高位置时,第一挡板41的外边缘可以自下向上配合在凹槽32a内,在一定程度上,凹槽32a可以对第一挡板41的移动起到导向作用,便于第一挡板41快速封堵分离筒进气口32b、并保证封堵效果,同时凹槽32a对第一挡板41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置可以起到一定的限位作用,保证了第一挡板41运行的可靠性。
可以理解的是,分离筒32的底部也可以未形成凹槽32a,当分离装置本体1内的水位达到预设水位时,第一挡板41可以与分离筒32相止抵,使得第一挡板41同样可以封堵分离筒进气口32b。例如,浮止结构4位于其最高位置时,第一挡板41的上表面可以与分离筒32的下端面紧贴设置,或者第一挡板41的外周缘可以与分离筒32的内壁紧贴设置,此时分离筒32的内壁可以大致形成为筒面形状或圆台面形状;当分离筒32的内壁大致形成为圆台面形状时,分离筒32下端的横截面积大于分离筒32上端的横截面面积,使得浮止结构4位于其最高位置时、第一挡板41的外周缘与分离筒32的内壁之间贴合更加紧密。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凹槽32a贯穿分离筒32的内表面,也就是说,凹槽32a的内侧敞开、凹槽32a的外侧封闭。例如,在图1、图2和图4-图6的示例中,凹槽32a的下侧、内侧均敞开,第一挡板41的外边缘沿水平方向向外延伸。当分离装置本体1内的水位达到预设水位时,第一挡板41的外边缘可以快速配合在凹槽32a内,此时第一挡板41的上表面可以与凹槽32a的上侧壁紧贴设置以使第一挡板41封堵分离筒进气口32b。由此,凹槽32a加工方便,且第一挡板41结构简单。
可以理解的是,当分离装置本体1内的水位达到预设水位、第一挡板41的外边缘配合在凹槽32a内时,第一挡板41的外周壁可以与凹槽32a的外侧壁紧贴设置以使第一挡板41封堵分离筒进气口32b。也就是说,第一挡板41的外边缘配合在凹槽32a内时,可以是第一挡板41的上表面与凹槽32a的上侧壁紧贴设置、且第一挡板41的外周壁与凹槽32a的外侧壁内外间隔设置,也可以是第一挡板41的外周壁与凹槽32a的外侧壁紧贴设置、且第一挡板41的上表面与凹槽32a的上侧壁上下间隔设置,亦或者是第一挡板41的上表面与凹槽32a的上侧壁紧贴设置、且第一挡板41的外周壁与凹槽32a的外侧壁紧贴设置。无论是哪种情况,只需保证分离装置本体1内的水位达到预设水位时、第一挡板41封堵分离筒进气口32b即可。
其中,凹槽32a的外侧壁可以大致形成为筒面形状或圆台面形状。当凹槽32a的外侧壁大致形成为圆台面形状时,凹槽32a外侧壁下端的横截面积可以大于凹槽32a外侧壁上端的横截面面积,使得浮止结构4位于其最高位置时、第一挡板41的外周缘与凹槽32a的外侧壁之间贴合更加紧密;当然,凹槽32a外侧壁下端的横截面积还可以小于凹槽32a外侧壁上端的横截面面积。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凹槽32a贯穿分离筒32的外表面,也就是说,凹槽32a的外侧敞开、凹槽32a的内侧封闭,此时第一挡板41的外边缘可以由水平方向弯折向上延伸以形成至少一个第一凸起,第一凸起与凹槽32a相配合。当分离装置本体1内的水位达到预设水位时,第一凸起向上移动至配合在凹槽32a内,凹槽32a的上侧壁、凹槽32a的内侧壁和分离筒32的下端面中的至少一个与第一挡板41紧贴设置,使得第一挡板41与分离筒32之间可以形成凹凸密封结构,从而进一步保证了第一挡板41可以有效封堵分离筒进气口32b,使得干湿两用吸尘器无法继续正常工作,并有效保护干湿两用吸尘器的电机。
其中,当凹槽32a的上侧壁与第一挡板41紧贴设置时,凹槽32a的上侧壁可以与第一凸起的上侧面紧贴设置;当凹槽32a的内侧壁与第一挡板41紧贴设置时,凹槽32a的内侧壁可以与第一凸起的内侧面紧贴设置;当分离筒32的下端面与第一挡板41紧贴设置时,分离筒32的下端面可以与第一挡板41的位于第一凸起内侧的上表面紧贴设置。第一凸起的个数可以根据第一挡板41外边缘与凹槽32a配合的具体情况来具体设置,以更好地满足实际应用。
可选地,凹槽32a为沿分离筒32的周向延伸的环形槽,此时,凹槽32a可以未贯穿分离筒32的内表面、也未贯穿分离筒32的外表面,也就是说,凹槽32a的内侧和外侧均封闭、且凹槽32a的下侧敞开。此时第一挡板41的外边缘可以由水平方向弯折向上延伸以形成至少一个第二凸起,第二凸起与凹槽32a相配合。当分离装置本体1内的水位达到预设水位时,第二凸起向上移动至配合在凹槽32a内,凹槽32a的上侧壁、凹槽32a的内侧壁、凹槽32a的外侧壁和分离筒32的下端面中的至少一个与第一挡板41紧贴设置,使得第一挡板41与分离筒32之间可以形成凹凸密封结构,从而进一步保证了第一挡板41可以有效封堵分离筒进气口32b,使得干湿两用吸尘器无法继续正常工作,并有效保护干湿两用吸尘器的电机。
其中,当凹槽32a的上侧壁与第一挡板41紧贴设置时,凹槽32a的上侧壁可以与第二凸起的上侧面紧贴设置;当凹槽32a的内侧壁与第一挡板41紧贴设置时,凹槽32a的内侧壁可以与第二凸起的内侧面紧贴设置;当凹槽32a的外侧壁与第一挡板41紧贴设置时,凹槽32a的外侧壁可以与第二凸起的外侧面紧贴设置;当分离筒32的下端面与第一挡板41紧贴设置时,分离筒32的下端面可以与第一挡板41的位于第二凸起内侧的上表面紧贴设置。第二凸起的个数可以根据第一挡板41外边缘与凹槽32a配合的具体情况来具体设置,以更好地满足实际应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分离杯310的底面高于分离筒32的底面。例如,在图1、图2和图4-图6的示例中,分离杯310的底面可以水平设置,分离筒32的底面也可以水平设置,在上下方向上、分离杯310的底面位于分离筒32的底面的上方,使得分离杯310的底面与分离筒32的底面上下间隔设置,从而避免了第一挡板41在向上移动的过程中与分离杯310的底面发生干涉,也就是说,避免了分离杯310的底面阻挡第一挡板41的向上移动,保证了第一挡板41的可靠运行,确保分离装置本体1内水位达到预设水位时、干湿两用吸尘器无法继续正常工作,从而确保了分离装置100工作的准备性。
可以理解的是,分离杯310的底面还可以低于分离筒32的底面、或者与分离筒32的底面平齐,此时第一挡板41上可以形成有避让槽,以避让分离杯310、避免第一挡板41与分离杯310发生干涉。其中,避让槽可以由第一挡板41的部分上表面向下凹入形成。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6所示,第一挡板41的上表面上设有向上延伸的第二挡板42,第二档板42大致形成为筒状结构且第二挡板42位于分离筒32和分离杯310之间,且第二挡板42的上端向外延伸,使得第二挡板42的外边缘与分离筒32的内周壁内外间隔设置。由此,避免了浮止结构4在移动过程中、第二挡板42与分离筒32、分离杯310之间发生干涉而影响浮止结构4的移动;由于第二挡板42的上端向外延伸,使得第二挡板42与分离筒32之间形成的气流流道的横截面积较小,以调整气流流速,进一步保证了分离装置100的分离效率。
可选地,如图1-图6所示,浮止结构4为中空结构,浮止结构4内限定出空腔40a,从而节省了浮止结构4的用材量、减小了浮止结构4的重力,使得浮止结构4可以在浮力作用下移动,分离装置本体1内水位上升时、浮止结构4受到的浮力增大,从而浮止结构4受到的浮力达到一定值时、浮止结构4顺利向上移动;分离装置本体1内水位下降时、浮止结构4受到的浮力减小,从而浮止结构4顺利向下移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浮止安装部211的内表面上形成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至少一个滑槽,浮止结构4的外表面上设有至少一个导向凸起43,导向凸起43可上下移动地配合在滑槽内。例如,在图1-图6的示例中,浮止安装部211和浮止结构4大致均形成为筒状结构且浮止结构4可以穿设在浮止安装部211内,浮止安装部211的内表面上可以形成有两个滑槽且两个滑槽沿浮止安装部211的径向相对设置,每个滑槽可以均由浮止安装部211的部分内表面向外凹入形成;浮止结构4的外表面上相应设有两个导向凸起43,每个导向凸起43可以由浮止结构4的部分外表面向外凸出形成,使得两个导向凸起43对应配合在两个滑槽内,从而浮止结构4可以沿滑槽上下移动。由此,通过滑槽和导向凸起43之间的移动配合,使得浮止结构4的移动更加平稳。
可以理解的是,滑槽外侧可以敞开、也可以封闭,也就是说,滑槽可以贯穿浮止安装部211的外表面、也可以未贯穿浮止安装部211的外表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浮止安装部211的下端具有向外向下倾斜延伸的延伸部211a。例如,如图1、图2和图4-图6所示,延伸部211a可以大致形成为环形,且延伸部211a由内向外、自上向下倾斜延伸,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延伸部211a可以阻挡聚集在一级分离空间100a底部的灰尘等杂物再次被吸入旋风锥体进气口22b,保证分离装置100的分离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干湿两用吸尘器,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用于干湿两用吸尘器的分离装置10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干湿两用吸尘器,通过采用上述的分离装置100,满足了干湿两用吸尘器的吸尘和吸水功能,同时提高了干湿两用吸尘器吸尘时的分离效率,从而提升了干湿两用吸尘器的工作效率,有效提高了干湿两用吸尘器的性能、提升了用户的体验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干湿两用吸尘器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下面参考图1-图6以一个具体的实施例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干湿两用吸尘器的分离装置100。值得理解的是,下述描述仅是示例性说明,而不是对实用新型的具体限制。
如图1-图6所示,分离装置100包括分离装置本体1、一级分离单元2、二级分离单元3和浮止结构4。
分离装置本体1的底部形成有进气口10a且分离装置本体1的顶部形成有出气口,分离装置本体1内设有进气通道10d和切向流道10c,进气通道10d的一端与进气口10a连通、进气通道10d的另一端与且切向流道10c连通。
一级分离单元2设在分离装置本体1内且一级分离单元2与分离装置本体1同轴设置,一级分离单元2与分离装置本体1的内壁之间限定出一级分离空间100a,一级分离空间100a位于分离装置本体1的下部,分离装置本体1的上部限定出二级分离空间100b,切向流道10c可以将从进气口10a进入的流体切向导入到一级分离空间100a内。一级分离单元2包括旋风锥板21和旋风锥体22,旋风锥板21的外周缘与分离装置本体1的内周壁内外彼此间隔开以形成气流通道,旋风锥板21上形成有第一开口21a,第一开口21a位于旋风锥板21的中央且第一开口21a沿上下方向贯穿旋风锥板21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第一开口21a的侧壁向下延伸以形成浮止安装部211,使得浮止安装部211大致形成为锥形圆筒结构。浮止安装部211的内表面上形成有两个滑槽且两个滑槽沿浮止安装部211的径向相对设置,每个滑槽均由浮止安装部211的部分内表面向外凹入形成且每个滑槽均沿上下方向延伸;浮止安装部211的下端具有向外向下倾斜延伸的延伸部211a,以阻挡灰尘等杂物的再次吸入。旋风锥体22形成为圆筒结构且旋风锥体22设在旋风锥板21的下表面并向下延伸,使得旋风锥体22的底部敞开以形成旋风锥体进气口22b,旋风锥体进气口22b与一级分离空间100a连通,旋风锥体22位于浮止安装部211的外侧且旋风锥体22与浮止安装部211内外间隔设置;旋风锥体22的侧壁上形成有多个第一出气孔22a,旋风锥体22的外周壁上设有向外水平延伸且与分离装置本体1的侧壁相连的连接板23,多个第一出气孔22a位于连接板23的上方。
二级分离单元3位于分离装置本体1内且二级分离单元3设在一级分离单元2的上方,使得二级分离单元3位于一级分离单元2的下游。二级分离单元3包括分离板31和分离筒32,分离板31的外边缘与分离装置本体1相连,分离板31上形成有贯通的第二开口31a,第二开口31a位于分离板31的中央且第二开口31a沿上下方向贯穿分离板31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第二开口31a的侧壁向下延伸以形成分离杯310,分离杯310大致为底部封闭的锥形圆筒结构,分离杯310的侧壁上形成有多个第二出气孔310a。分离筒32设在分离板31的下表面并向下延伸,使得分离筒32大致形成为锥形圆筒结构且分离筒32的底部敞开以形成分离筒进气口32b,分离筒32位于分离杯310的外侧且分离筒32与分离杯310内外间隔设置,分离杯310的底面高于分离筒32的底面。
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分离板31包括第一分离板311和第二分离板312,第一分离板311的外边缘可以固定在分离装置本体1上,且第一分离板311的中部形成有安装孔,第二分离板312安装在安装孔处,第二开口31a形成在第二分离板312上,从而第二分离板312可以与分离杯310一体成型、第一分离板311可以与分离筒32一体成型。
浮止结构4大致为中空的圆柱结构且浮止结构4穿设在浮止安装部211内,浮止结构4的外表面上相应设有两个导向凸起43,每个导向凸起43可以由浮止结构4的部分外表面向外凸出形成,使得两个导向凸起43对应配合在两个滑槽内,从而浮止结构4可以沿滑槽上下移动。浮止结构4的顶部设有向外延伸的第一挡板41,第一挡板41向外水平延伸,使得浮止结构4仅受重力作用时、第一挡板41可以搭设在旋风锥板21上,以实现浮止结构4的限位,此时浮止结构4位于其最低位置。第一挡板41的上表面上设有向上延伸的第二挡板42,第二挡板42位于分离筒32和分离杯310之间,且第二挡板42的上端向外延伸。
当分离装置本体1内的水位达到预设水位时,第一挡板41的外边缘自下向上配合在分离筒32的底部的凹槽32a内,使得第一挡板41封堵分离筒进气口32b,此时浮止结构4位于其最高位置,干湿两用吸尘器无法继续正常工作。其中,凹槽32a由分离筒32的部分下端面向上凹入形成且凹槽32a贯穿分离筒32的内表面,由于凹槽32a的外侧壁自下向上、由内向外倾斜延伸,从而当第一挡板41配合在凹槽32a内以封堵分离筒进气口32b时,第一挡板41的上表面与凹槽32a的上侧壁紧贴设置、且第一挡板41的外周壁与凹槽32a的外侧壁内外间隔设置。
具体而言,当分离装置100应用于干湿两用吸尘器时、且干湿两用吸尘器吸尘时,干湿两用吸尘器运行、干湿两用吸尘器的电机运转,尘气通过进气口10a流入切向流道10c内,并在切向流道10c内旋转流动,使得尘气自切向流道10c切向流入一级分离空间100a后可以沿分离装置本体1的内壁旋转流动,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实现尘、气分离,分离后的灰尘等杂物聚集在一级分离空间100a的底部,而分离后的空气可以通过旋风锥体进气口22b流入旋风锥体22内、并通过第一出气孔22a流出旋风锥体22以进入二级分离空间100b,其中第一出气孔22a可以对分离后的空气进行过滤、净化;然后,空气通过旋风锥板21的外周缘与分离装置本体1的内周壁之间的气流通道流至分离筒进气口32b处,由于浮止结构4位于其最低位置、第一挡板41未封堵分离筒进气口32b,空气可以通过分离筒进气口32b流入分离筒32内、并通过第二出气孔310a流向第二开口31a,最终通过出气口连通流出分离装置本体1,其中第二出气孔310a可以对空气进行二次过滤以进一步净化空气。在上述过程中,浮止结构4始终位于其最低位置。
当分离装置100应用于干湿两用吸尘器时、且干湿两用吸尘器吸水时,电机运转,水通过进气口10a流入切向流道10c内,并在切向流道10c内旋转流动,使得水自切向流道10c切向流入一级分离空间100a后可以沿分离装置本体1的内壁旋转流动、并最终聚集在一级分离空间100a的底部;随着一级分离空间100a内水位的上升,浮止结构4在浮力的作用下开始向上移动,当水位达到预设水位时,浮止结构4移动至其最高位置,第一挡板41的外边缘配合在凹槽32a内以封堵分离筒进气口32b,干湿两用吸尘器无法继续正常工作,此时干湿两用吸尘器可以发出信号例如声信号或光信号等,以提醒用户需要将分离装置本体1内的水清理出去,便于干湿两用吸尘器的继续使用。
其中,分离装置本体1可以为透明件,以便于用户实时查看分离装置本体1内水、灰尘等杂物的存储量,方便了分离装置100的维护;电机可以为干湿两用电机,以进一步提升电机的使用可靠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干湿两用吸尘器的分离装置100,分离装置100结构简单、便于实现;当分离装置100应用于干湿两用吸尘器时,可以同时满足干湿两用吸尘器的吸尘和吸水功能,当干湿两用吸尘器吸尘时,实现了尘气的旋风分离,提升了分离效率,从而提高了干湿两用吸尘器的工作效率;当干湿两用吸尘器吸水时、可以提醒用户对分离装置100进行清理,方便了分离装置100的维护、保养。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2)

1.一种用于干湿两用吸尘器的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分离装置本体,所述分离装置本体上形成有彼此连通的进气口和切向流道,所述分离装置本体内具有流通通道;
一级分离单元,所述一级分离单元设在所述分离装置本体内且与所述分离装置本体的内壁相连以将所述分离装置本体内部分隔成一级分离空间和位于所述一级分离空间上侧的二级分离空间,其中所述切向流道用于将从所述进气口进入的流体切向导入到所述一级分离空间内;
二级分离单元,所述二级分离单元设在所述二级分离空间内且位于所述一级分离单元的下游;
浮止结构,所述浮止结构可上下移动地穿设在所述一级分离单元上,所述浮止结构上设有第一挡板,
当所述分离装置本体内的水位达到预设水位时,所述浮止结构带动所述第一挡板向上移动至预设位置以切断所述一级分离单元和所述二级分离单元之间的连通,在所述浮止结构未达到所述预设位置时所述一级分离单元通过所述流通通道与所述二级分离单元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干湿两用吸尘器的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分离单元包括:
旋风锥板,所述旋风锥板的外周缘与所述分离装置本体的内周壁彼此间隔开,所述旋风锥板上形成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的侧壁上形成有向下延伸的浮止安装部,所述浮止结构可上下移动地穿设在所述浮止安装部上;
旋风锥体,所述旋风锥体设在所述旋风锥板的下表面并向下延伸且位于所述浮止安装部的外侧,所述旋风锥体包括上下相连的第一旋风锥体和第二旋风锥体,所述第一旋风锥体上形成有多个第一出气孔,所述第二旋风锥体的底部敞开;
连接板,在上下方向上、所述连接板位于所述第一旋风锥体和第二旋风锥体之间,所述连接板自所述旋风锥体的外周壁向外延伸且与所述分离装置本体的内周壁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干湿两用吸尘器的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级分离单元位于所述一级分离单元的上方且包括:
分离板,所述分离板与所述分离装置本体相连,所述分离板上形成有贯通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的侧壁上形成有向下延伸的分离杯,所述分离杯的底部封闭且侧壁上形成有多个第二出气孔;
分离筒,所述分离筒设在所述分离板的下表面并向下延伸,所述分离筒的底部敞开且位于所述分离杯的外侧,
当所述分离装置本体内的水位达到预设水位时,所述第一挡板封堵所述分离筒的底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干湿两用吸尘器的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筒的底部形成有向上凹入的凹槽,
当所述分离装置本体内的水位达到预设水位时,所述第一挡板的外边缘配合在所述凹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干湿两用吸尘器的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贯穿所述分离筒的内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干湿两用吸尘器的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为沿所述分离筒的周向延伸的环形槽。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干湿两用吸尘器的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杯的底面高于所述分离筒的底面。
8.根据权利要求3-7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干湿两用吸尘器的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板的上表面上设有向上延伸的第二挡板,所述第二挡板位于所述分离筒和所述分离杯之间,且所述第二挡板的上端向外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干湿两用吸尘器的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浮止结构为中空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干湿两用吸尘器的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浮止安装部的内表面上形成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至少一个滑槽,所述浮止结构的外表面上设有至少一个导向凸起,所述导向凸起可上下移动地配合在所述滑槽内。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干湿两用吸尘器的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浮止安装部的下端具有向外向下倾斜延伸的延伸部。
12.一种干湿两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干湿两用吸尘器的分离装置。
CN201820272013.8U 2018-02-26 2018-02-26 用于干湿两用吸尘器的分离装置和干湿两用吸尘器 Active CN2084354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272013.8U CN208435487U (zh) 2018-02-26 2018-02-26 用于干湿两用吸尘器的分离装置和干湿两用吸尘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272013.8U CN208435487U (zh) 2018-02-26 2018-02-26 用于干湿两用吸尘器的分离装置和干湿两用吸尘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435487U true CN208435487U (zh) 2019-01-29

Family

ID=650952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272013.8U Active CN208435487U (zh) 2018-02-26 2018-02-26 用于干湿两用吸尘器的分离装置和干湿两用吸尘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43548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910989B2 (en) 2021-02-25 2024-02-27 Techtronic Cordless Gp Integrated cyclonic separator in a wet-dry vacuum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910989B2 (en) 2021-02-25 2024-02-27 Techtronic Cordless Gp Integrated cyclonic separator in a wet-dry vacuum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538717C (en) Pervasive dedusting device for a vacuum cleaner
EP1915940B1 (en) A dust removing appliance of a parallel type cleaner
KR100598600B1 (ko) 멀티 사이클론 집진장치
US7780753B2 (en) Dust collector cup of fall centrifugal separation type
CN203341657U (zh) 吸尘器及其集尘装置
KR20090102160A (ko) 멀티 사이클론 집진장치
KR20050080918A (ko) 사이클론 집진장치
CN103431810B (zh) 一种旋风分离式尘杯
CN203468514U (zh) 一种旋风分离式尘杯
CN206102561U (zh) 旋风分离器与吸尘器尘杯
CN104665707A (zh) 吸尘器尘杯
CN101721177B (zh) 吸尘器旋风分离尘杯
CN102599859A (zh) 旋风离心过滤式吸尘器尘杯
CN206621329U (zh) 尘杯组件和具有其的吸尘器
CN202568087U (zh) 旋风离心过滤式吸尘器尘杯
CN208435487U (zh) 用于干湿两用吸尘器的分离装置和干湿两用吸尘器
CN204520530U (zh) 吸尘器尘杯
CN107898383A (zh) 尘杯和具有其的吸尘器
CN105011861A (zh) 吸尘器的旋风分离器
CN208435482U (zh) 用于干湿两用吸尘器的尘杯和干湿两用吸尘器
CN107581973A (zh) 一种旋风分离器、尤其是一种具有旋风分离器的吸尘器
CN109691934B (zh) 旋风分离装置及扫地机器人
CN208988709U (zh) 一种干湿两用型旋风分离组件及吸尘器
CN208659167U (zh) 一种吸尘器二级旋风过滤尘杯
CN107692929B (zh) 尘杯和具有其的吸尘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