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431331U - 行星齿轮箱及齿轮箱电机 - Google Patents

行星齿轮箱及齿轮箱电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431331U
CN208431331U CN201821038152.0U CN201821038152U CN208431331U CN 208431331 U CN208431331 U CN 208431331U CN 201821038152 U CN201821038152 U CN 201821038152U CN 208431331 U CN208431331 U CN 2084313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planetary gear
shaft
epicyclic gearbox
brack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03815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姚诚
张冰伦
党红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Leili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Leili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Leili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Leili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038152.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4313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4313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43133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tard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行星齿轮箱及齿轮箱电机,包括行星齿轮组件,包括上支架、下支架、行星齿轮及齿轮轴,所述上支架与下支架的结构完全相同,所述上支架与下支架固定连接在齿轮轴的两端,所述行星齿轮套在齿轮轴上,并且所述行星齿轮与齿轮轴间隙配合,所述行星齿轮在上支架和下支架之间以齿轮轴为转轴旋转。行星齿轮组件使用结构相同的上、下支架,降低了组件的复杂性,上、下支架与齿轮轴之间,采用紧配压接,强化了连接强度,防止脱落;行星齿轮与齿轮轴间隙配合,齿轮轴既起到对行星齿轮的定位作用,又使行星齿轮以齿轮轴为转轴运转,有利于保持运转的稳定。

Description

行星齿轮箱及齿轮箱电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行星齿轮箱及齿轮箱电机,属于微特电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已知现有使用的行星齿轮箱电机的塑料齿轮箱行星结构比较复杂,行星齿轮组件上下支架结构不同,组装难度大,导致生产效率低下。并且,行星齿轮系统的上行星内齿轮组件的输出轴注塑端采用扁位结构进行注塑,在应用于客户对输出轴扭转强度要求大的场合时会出现轴打滑的风险,进而导致行星减速机构失效。
另外,在行星齿轮机构的装配过程中,由于装配手法及工艺的原因,如机械铆接等导致了整体行星齿轮结构会受外力影响,产生影响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及输出力矩一致性的问题。
综上,提供一种结构相对简单,可以应用于对电机输出力矩要求高的场合,并且运行稳定,一致性好的行星齿轮减速机构,是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行星齿轮箱及齿轮箱电机,以降低组件的复杂性,提高输出力矩的稳定性与一致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行星齿轮箱,包括
行星齿轮组件,包括上支架、下支架、行星齿轮及齿轮轴,所述上支架与下支架的结构完全相同,所述上支架与下支架固定连接在齿轮轴的两端,所述行星齿轮套在齿轮轴上,所述行星齿轮与齿轮轴间隙配合,所述行星齿轮在上支架和下支架之间以齿轮轴为转轴旋转。
进一步,所述行星齿轮为采用塑料整体注塑的双联齿,行星齿轮包括上齿轮外齿和下齿轮外齿,该上齿轮外齿与下齿轮外齿同轴设置;还包括
上行星内齿轮,具有与上齿轮外齿啮合的第一内齿圈,上行星内齿轮通过第一内齿圈与行星齿轮的上齿轮外齿啮合;
下行星内齿轮,具有与下齿轮外齿啮合的第二内齿圈,下行星内齿轮通过第二内齿圈与行星齿轮的下齿轮外齿啮合。
进一步,所述上支架和下支架的对应位置处均设置有配合孔,所述齿轮轴的两端采用紧配铆接的方式与上、下支架上的所述配合孔装配。
进一步,所述行星齿轮的上齿轮外齿和下齿轮外齿的中心轴处均开有同轴旋转的中孔,上齿轮外齿和下齿轮外齿通过所述中孔套在齿轮轴上,并与齿轮轴间隙配合。
进一步,在所述上齿轮外齿的顶部、所述中孔附近设置有上圆台,在所述下齿轮外齿的底部、所述中孔附近设置有下圆台,上、下圆台与对应的上、下支架形成线摩擦。
进一步,所述齿轮轴设置有六个,均匀装配在上、下支架的配合孔上,所述行星齿轮设置有三个,均匀装配在其中三个齿轮轴上。
进一步,所述下行星内齿轮采用塑料整体注塑而成。
进一步,所述下行星内齿轮的第二内齿圈具有底板,所述下支架的与所述底板接触的底面上均布有若干个凸点,该凸点用于与底板之间形成线摩擦。
进一步,所述第二内齿圈的底板上开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用于与驱动行星齿轮转动的电机的输出端的轴承外径相配合。
进一步,所述上行星内齿轮的第一内齿圈具有顶板,所述上支架的与顶板接触的顶面上均布有若干个凸点,该凸点用于与顶板之间形成线摩擦。
进一步,所述第一内齿圈的与所述第二内齿圈接触的面上均匀布设若干个第三凸点,以使第一内齿圈与第二内齿圈之间形成线摩擦。
进一步,所述上行星内齿轮包括由第一内齿圈和顶板构成的注塑体,以及轴套组件,所述轴套组件包括输出轴和轴套,所述轴套与输出轴通过紧配压接为一体,所述轴套嵌件注塑至所述注塑体的顶板上。
进一步,所述轴套的侧面具有防脱突起。
进一步,所述轴套侧面的防脱突起为锯齿形或尖角形或棱角状或不规则形状。
进一步,还包括齿轮箱壳体,所述行星齿轮组件、上行星内齿轮、下行星内齿轮均位于齿轮箱壳体内,并且,齿轮箱壳体的顶部具有轴孔,所述上行星内齿轮的输出轴从所述轴孔中伸出。
进一步,所述齿轮箱壳体的底部具有开口,并且齿轮箱壳体的底部均布有若干个安装槽,所述下行星内齿轮的第二内齿圈的外周上均布有相同数量的凸块,所述齿轮箱壳体通过安装槽与下行星内齿轮的凸块相配合。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齿轮箱电机,包括所述的行星齿轮箱,以及电机,电机具有输出端,输出端上连接输出齿轮,所述输出齿轮用于与行星齿轮组件的行星齿轮啮合,电机通过输出齿轮带动行星齿轮正反向运转。
进一步,所述下行星内齿轮的第二内齿圈的周围均布有若干定位块,定位块的两侧设置缺口,所述齿轮箱壳体的底部与定位块对应的位置处设有相同数量的安装块,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一侧具有安装板,安装板的外圈位置预留有折弯的抓扣,所述定位块搭接在对应的抓扣后与所述电机的壳体装配,且抓扣被限制在所述缺口中,所述抓扣与安装块配合,并使用工装将抓扣铆封至安装块上,并辅以打点工艺。
进一步,所述下行星内齿轮的第二内齿圈具有底板,所述底板上开有定位孔,在电机的输出端、输出齿轮位置处安装有高于安装板的轴承,所述定位孔与该轴承外径相配合。
进一步,所述定位块为L型。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行星齿轮组件使用结构相同的上、下支架,降低了组件的复杂性,上、下支架与齿轮轴之间,采用紧配压接,强化了连接强度,防止脱落;行星齿轮与齿轮轴间隙配合,齿轮轴既起到对行星齿轮的定位作用,又使行星齿轮以齿轮轴为转轴运转,有利于保持运转的稳定;
2)且支架表面均设置凸点形成线摩擦来代替原有的面摩擦,减小摩擦力,进而减小阻力,提高了力矩与效率;
3)轴套组件与注塑体连接时,轴套嵌件注塑至注塑体的顶板上,轴套的侧面设置防脱突起,注塑后轴套与注塑体的接触面积增加,二者的连接强度得以增强,保证扭转强度及压脱强度,防止输出轴受扭转力过大时导致脱落不良的产生;
4)电机均布铆封抓扣,使用铆封工艺,并辅以打点工艺,提高了电机与齿轮箱壳体的连接强度和稳定性,第二内齿圈的周围均布L型定位块,定位块搭接在抓扣后与所述电机的壳体装配,用于径向辅助定位,并且由于在下行星内齿轮铆封位置预留了缺口,防止了铆封后连接缝隙的产生,规避了齿轮箱壳体潜在受力形变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行星齿轮组件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上支架或下支架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下支架或上支架与齿轮轴的装配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行星齿轮的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行星齿轮的主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行星齿轮组件的立体图(省略上支架);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下行星内齿轮立体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下行星内齿轮与行星齿轮组件的装配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上行星内齿轮的立体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上行星内齿轮的主视剖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轴套组件的立体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行星齿轮组件、上行星内齿轮、下行星内齿轮的装配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齿轮箱壳体的立体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的行星齿轮箱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机的立体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机的俯视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机与下行星内齿轮的装配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的齿轮箱电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除非别作定义,此处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实用新型专利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
如图1至图10、图12所示,一种行星齿轮箱,包括
行星齿轮组件1,包括上支架1-1、下支架1-2、行星齿轮1-3及齿轮轴1-4,所述上支架1-1与下支架1-2的结构完全相同,所述上支架1-1与下支架1-2固定连接在齿轮轴1-4的两端,所述行星齿轮1-3套在齿轮轴1-4上,并且所述行星齿轮1-3与齿轮轴1-4间隙配合,所述行星齿轮1-3在上支架1-1和下支架1-2之间以齿轮轴1-4为转轴旋转。
上支架1-1、下支架1-2、行星齿轮1-3及齿轮轴1-4这四个零件基于零件上预留的工艺孔为基准,使用专用工装进行装配,其中上、下支架与齿轮轴1-4以紧配铆接的方式装配到一起并紧固,上、下支架与齿轮轴1-4组成行星齿轮组件1的框架,内齿圈作为行星齿轮组件运转的轨道,行星齿轮1-3套装在齿轮轴1-4上,在框架内运转,齿轮轴1-4既起到对行星齿轮1-3的定位作用,又使行星齿轮1-3以齿轮轴1-4为转轴运转,有利于保持运转的稳定。本实用新型的上支架1-1与下支架1-2的结构完全相同,齿轮轴也采用同一结构,简化了行星齿轮组件1的内部结构,行星齿轮组件1在装配时无需特殊工装定位组装,简化了结构,更有利于结构运转的稳定性,进而实现了生产工艺的简化。
优选地,所述行星齿轮1-3为采用塑料整体注塑的双联齿,行星齿轮包括上齿轮外齿1-3-1和下齿轮外齿1-3-2,该上齿轮外齿1-3-1与下齿轮外齿1-3-2同轴设置;还包括
上行星内齿轮2,具有与上齿轮外齿1-3-1啮合的第一内齿圈2-1,上行星内齿轮2通过第一内齿圈2-1与行星齿轮1-3的上齿轮外齿1-3-1啮合;
下行星内齿轮3,具有与下齿轮外齿1-3-2啮合的第二内齿圈3-1,下行星内齿轮3通过第二内齿圈3-1与行星齿轮1-3的下齿轮外齿1-3-2啮合。本实施例中,下行星内齿轮3采用塑料整体注塑而成,上行星内齿轮2的第一内齿圈2-1采用塑料整体注塑而成。
行星齿轮1-3的上齿轮外齿1-3-1和下齿轮外齿1-3-2采用塑料材料一体注塑成型,与上行星内齿轮组件的第一内齿圈2-1及下行星内齿轮的第二内齿圈3-1啮合时,可以有效降低摩擦震动,达到降噪的目的。
为了增加行星齿轮组件1的框架的稳定性,所述上支架1-1和下支架1-2的对应位置处均设置有配合孔1-5,如图2所示,上、下支架的台阶上有六个均布的配合孔1-5,用于与齿轮轴1-4装配,形成行星齿轮组件的框架,为行星齿轮1-3的运转位置起到对其限位的作用。所述齿轮轴1-4的两端采用紧配铆接的方式与上、下支架上的所述配合孔1-5装配,所述行星齿轮1-3与齿轮轴1-4间隙配合,使行星齿轮1-3在太阳轮(本实施例中,电机的输出齿轮5-2起到太阳轮的作用)的驱动下自由稳定运转。所述齿轮轴1-4设置有六个,均匀装配在上、下支架的配合孔1-5上,所述行星齿轮1-3设置有三个,均匀装配在其中三个齿轮轴1-4上,对称的结构能更加行星齿轮1-3运转的稳定性。
整体行星齿轮组件1装配后共六个齿轮轴1-4,在与上下两个相同支架装配后,保证框架具有足够的拉拔强度。其中三个齿轮轴1-4与行星齿轮1-3装配,使行星齿轮1-3以齿轮轴1-4为旋转中心稳定进行旋转,并起到对行星齿轮1-3限位的作用。
如图6所示,所述行星齿轮1-3的上齿轮外齿1-3-1和下齿轮外齿1-3-2的中心轴处均开有同轴旋转的中孔1-3-3,上齿轮外齿1-3-1和下齿轮外齿1-3-2通过所述中孔1-3-3套在齿轮轴1-4上,并与齿轮轴1-4间隙配合。中孔1-3-3起到中心定位的作用。
如图6、图7所示,在所述上齿轮外齿1-3-1的顶部、所述中孔1-3-3附近设置有上圆台1-3-4,在所述下齿轮外齿1-3-2的底部、所述中孔1-3-3附近设置有下圆台1-3-5,上、下圆台与对应的上、下支架形成线摩擦。上、下圆台用于与支架线摩擦,减小行星齿轮运转过程中与支架的摩擦面积,减小阻力,提高效率。
如图2、图7所示,所述下行星内齿轮3的第二内齿圈3-1具有底板3-6,所述下支架1-2的与所述底板3-6接触的底面上均布有若干个凸点1-6,该凸点1-6用于与底板3-6之间形成线摩擦。在本实施例中,下支架底面有三个均布的凸点1-6,用于将下支架的底面与底板3-6的接触面运转时由面摩擦调整为线摩擦,减小摩擦力并增强运转时的稳定性。
如图7所示,所述第二内齿圈3-1的底板3-6上开有定位孔3-5,所述定位孔3-5用于与驱动行星齿轮转动的电机5的输出端的轴承5-2外径相配合,用于径向基本定位,从而将下行星内齿轮3与电机5装配在一起。
如图2、图10所示,所述上行星内齿轮2的第一内齿圈2-1具有顶板2-2,所述上支架1-1的与顶板2-2接触的顶面上均布有若干个凸点1-6,该凸点1-6用于与顶板2-2之间形成线摩擦。在本实施例中,上支架顶面有三个均布的凸点1-6,用于将上支架的顶面与顶板2-2的接触面运转时由面摩擦调整为线摩擦,减小摩擦力并增强运转时的稳定性。
为了减小第一内齿圈2-1与第二内齿圈3-1的摩擦,如图9、图10、图12所示,所述第一内齿圈2-1的与所述第二内齿圈3-1接触的面上均匀布设若干个突起2-4,以使第一内齿圈2-1与第二内齿圈3-1之间形成线摩擦,减小摩擦力。
本实施例中,所述上行星内齿轮2包括由第一内齿圈2-1和顶板2-2构成的注塑体,第一内齿圈2-1和顶板2-2一体注塑成型,注塑体采用注塑工艺形成第一内齿圈2-1,当第一内齿圈2-1从动于行星齿轮1-3运转时,其能与行星齿轮的上齿轮外齿1-3-1有效啮合,在本身良好的自润滑性条件下,减小阻力,一定程度降噪;
以及轴套组件2-3,如图11所示,所述轴套组件2-3包括输出轴2-3-1和轴套2-3-2,输出轴为金属件,用于向外输出力矩,考虑到金属件与注塑件的连接,为了增强二者连接的强度,防止脱落,所述轴套2-3-2与输出轴2-3-1紧配压接为一体,所述轴套2-3-2嵌件注塑至所述注塑体的顶板2-2上。
如图11所示,所述轴套2-3-2的侧面具有防脱突起2-3-3。所述轴套侧面的防脱突起2-3-3优选为锯齿形或尖角形或棱角状或不规则形状。本实施例以锯齿形的防脱突起为例。其作用是:注塑后增强轴套2-3-2与注塑体的成型强度,保证扭转强度及压脱强度,防止输出轴2-3-1受扭转力过大时导致脱落不良的产生。
如图13、图14所示,本行星齿轮箱还包括齿轮箱壳体4,所述行星齿轮组件1、上行星内齿轮2、下行星内齿轮3均位于齿轮箱壳体4内,并且,齿轮箱壳体4的顶部具有轴孔4-3,所述上行星内齿轮2的输出轴2-3-1从所述轴孔4-3中伸出。轴孔4-3对输出轴2-3-1起到限位的作用,也使行星齿轮箱整体运转时相对稳定。
如图13所示,所述齿轮箱壳体4的底部具有开口,并且齿轮箱壳体4的底部均布有若干个安装槽4-2,所述下行星内齿轮3的第二内齿圈3-1的外周上均布有相同数量的凸块3-2,所述齿轮箱壳体4通过安装槽4-2与下行星内齿轮3的凸块3-2相配合,构成整个行星齿轮箱的箱体部分。
在上述行星齿轮箱的基础上,一种齿轮箱电机,包括所述的行星齿轮箱,以及电机5,电机5具有输出端,输出端上连接输出齿轮5-1,所述输出齿轮5-1用于与行星齿轮组件的行星齿轮1-3啮合,电机5通过输出齿轮5-1带动行星齿轮1-3正反向运转。
如图7所示,所述下行星内齿轮3的第二内齿圈3-1的周围均布有若干定位块3-3,定位块3-3的两侧设置缺口3-4,所述齿轮箱壳体4的底部与定位块3-3对应的位置处设有相同数量的安装块4-1,所述电机5的输出轴一侧具有安装板5-5,安装板5-5的外圈位置预留有折弯的抓扣5-4,所述定位块3-3搭接在对应的抓扣5-4后与所述电机的壳体装配,用于径向辅助定位,并且抓扣5-4被限制在所述缺口3-4中,减少抓扣铆封时下行星内齿轮的受力,起到防止零件变形及行星齿轮箱与电机装配产生缝隙的风险;所述抓扣5-4与安装块4-1配合,并使用工装将抓扣5-4铆封至安装块4-1上,并辅以打点工艺,对整体进行轴向定位,有效和稳定地连接上述行星齿轮箱与电机5,减小两个部件间连接由于震动导致的噪音,形成图18所示的齿轮箱电机。
电机安装板5-5上除保留一个工艺孔外无额外缺口,起到防止异物进入电机内部的作用。
如图7、图17所示,所述下行星内齿轮3的第二内齿圈3-1具有底板,所述底板上开有定位孔3-5,在电机5的输出端、输出齿轮5-1位置处安装有高于安装板5-5的轴承5-2,所述定位孔3-5与该轴承5-2外径相配合。电机5的输出齿轮5-1穿过定位孔3-5进入行星齿轮1-3中,作为三个行星齿轮的太阳轮,驱动行星齿轮共同运转。
电机的轴承外径与下行星内齿轮3的定位孔3-5配合,用于径向基本定位,电机的抓扣5-4与下行星齿轮的定位块3-3配合用于径向辅助定位。
所述定位块3-3优选为L型。
总的来说,行星齿轮组件1使用结构相同的上、下支架,降低了组件的复杂性,且支架表面均设置凸点形成线摩擦来代替原有的面摩擦,减小摩擦力,进而减小阻力,提高了力矩与效率;行星齿轮1-3、第一内齿圈2-1及第二内齿圈3-1均采用塑料注塑成型,利用塑性材料本身的自润滑性,提高运转啮合时的稳定,并起到减小噪音的目的。上、下支架与齿轮轴1-4之间,采用紧配压接,强化了连接强度,防止脱落。行星齿轮1-3集成了上、下圆台,去除了需要作为支撑的轴的部分,节约了成本,简化了结构。整体多运用注塑材料,具有低噪音、体积小、节省空间,重量轻的优点。
电机均布铆封抓扣5-4,使用铆封工艺,并辅以打点工艺,提高了电机与齿轮箱壳体4的连接强度和稳定性,第二内齿圈3-1的周围均布L型定位块3-3,定位块3-3搭接在抓扣5-4后与所述电机的壳体装配,并且由于在下行星内齿轮铆封位置预留了缺口3-4,防止了铆封后连接缝隙的产生,规避了齿轮箱壳体潜在受力形变的风险。
整体结构设计为三点均布结构,能够提高结构的稳定性。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0)

1.一种行星齿轮箱,其特征在于:包括
行星齿轮组件(1),包括上支架(1-1)、下支架(1-2)、行星齿轮(1-3)及齿轮轴(1-4),所述上支架(1-1)与下支架(1-2)的结构完全相同,所述上支架(1-1)与下支架(1-2)固定连接在齿轮轴(1-4)的两端,所述行星齿轮(1-3)套在齿轮轴(1-4)上,并且所述行星齿轮(1-3)与齿轮轴(1-4)间隙配合,所述行星齿轮(1-3)在上支架(1-1)和下支架(1-2)之间以齿轮轴(1-4)为转轴旋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星齿轮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星齿轮(1-3)为采用塑料整体注塑的双联齿,行星齿轮包括上齿轮外齿(1-3-1)和下齿轮外齿(1-3-2),该上齿轮外齿(1-3-1)与下齿轮外齿(1-3-2)同轴设置;还包括
上行星内齿轮(2),具有与上齿轮外齿(1-3-1)啮合的第一内齿圈(2-1),上行星内齿轮(2)通过第一内齿圈(2-1)与行星齿轮(1-3)的上齿轮外齿(1-3-1)啮合;
下行星内齿轮(3),具有与下齿轮外齿(1-3-2)啮合的第二内齿圈(3-1),下行星内齿轮(3)通过第二内齿圈(3-1)与行星齿轮(1-3)的下齿轮外齿(1-3-2)啮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行星齿轮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架(1-1)和下支架(1-2)的对应位置处均设置有配合孔(1-5),所述齿轮轴(1-4)的两端采用紧配铆接的方式与上、下支架上的所述配合孔(1-5)装配。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行星齿轮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星齿轮(1-3)的上齿轮外齿(1-3-1)和下齿轮外齿(1-3-2)的中心轴处均开有同轴旋转的中孔(1-3-3),上齿轮外齿(1-3-1)和下齿轮外齿(1-3-2)通过所述中孔(1-3-3)套在齿轮轴(1-4)上,并与齿轮轴(1-4)间隙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行星齿轮箱,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齿轮外齿(1-3-1)的顶部、所述中孔(1-3-3)附近设置有上圆台(1-3-4),在所述下齿轮外齿(1-3-2)的底部、所述中孔(1-3-3)附近设置有下圆台(1-3-5),上、下圆台与对应的上、下支架形成线摩擦。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行星齿轮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轴(1-4)设置有六个,均匀装配在上、下支架的配合孔(1-5)上,所述行星齿轮(1-3)设置有三个,均匀装配在其中三个齿轮轴(1-4)上。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行星齿轮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行星内齿轮(3)采用塑料整体注塑而成。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行星齿轮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行星内齿轮(3)的第二内齿圈(3-1)具有底板(3-6),所述下支架(1-2)的与所述底板(3-6)接触的底面上均布有若干个凸点(1-6),该凸点(1-6)用于与底板(3-6)之间形成线摩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行星齿轮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内齿圈(3-1)的底板(3-6)上开有定位孔(3-5),所述定位孔(3-5)用于与驱动行星齿轮转动的电机(5)的输出端的轴承(5-2)外径相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行星齿轮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行星内齿轮(2)的第一内齿圈(2-1)具有顶板(2-2),所述上支架(1-1)的与顶板(2-2)接触的顶面上均布有若干个凸点(1-6),该凸点(1-6)用于与顶板(2-2)之间形成线摩擦。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行星齿轮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齿圈(2-1)的与所述第二内齿圈(3-1)接触的面上均匀布设若干个突起(2-4),以使第一内齿圈(2-1)与第二内齿圈(3-1)之间形成线摩擦。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行星齿轮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行星内齿轮(2)包括由第一内齿圈(2-1)和顶板(2-2)构成的注塑体,以及轴套组件(2-3),所述轴套组件(2-3)包括输出轴(2-3-1)和轴套(2-3-2),所述轴套(2-3-2)与输出轴(2-3-1)紧配压接为一体,所述轴套(2-3-2)嵌件注塑至所述注塑体的顶板(2-2)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行星齿轮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套(2-3-2)的侧面具有防脱突起(2-3-3)。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行星齿轮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套侧面的防脱突起(2-3-3)为锯齿形或尖角形或棱角状或不规则形状。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行星齿轮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齿轮箱壳体(4),所述行星齿轮组件(1)、上行星内齿轮(2)、下行星内齿轮(3)均位于齿轮箱壳体(4)内,并且,齿轮箱壳体(4)的顶部具有轴孔(4-3),所述上行星内齿轮(2)的输出轴(2-3-1)从所述轴孔(4-3)中伸出。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行星齿轮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箱壳体(4)的底部具有开口,并且齿轮箱壳体(4)的底部均布有若干个安装槽(4-2),所述下行星内齿轮(3)的第二内齿圈(3-1)的外周上均布有相同数量的凸块(3-2),所述齿轮箱壳体(4)通过安装槽(4-2)与下行星内齿轮(3)的凸块(3-2)相配合。
17.一种齿轮箱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6任一项所述的行星齿轮箱,以及电机(5),电机(5)具有输出端,输出端上连接输出齿轮(5-1),所述输出齿轮(5-1)用于与行星齿轮组件的行星齿轮(1-3)啮合,电机(5)通过输出齿轮(5-1)带动行星齿轮(1-3)正反向运转。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齿轮箱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行星内齿轮(3)的第二内齿圈(3-1)的周围均布有若干定位块(3-3),定位块(3-3)的两侧设置缺口(3-4),所述齿轮箱壳体(4)的底部与定位块(3-3)对应的位置处设有相同数量的安装块(4-1),所述电机(5)的输出轴一侧具有安装板(5-5),安装板(5-5)的外圈位置预留有折弯的抓扣(5-4),所述定位块(3-3)搭接在对应的抓扣(5-4)后与所述电机的壳体装配,且抓扣(5-4)被限制在所述缺口(3-4)中,所述抓扣(5-4)与安装块(4-1)配合,并使用工装将抓扣(5-4)铆封至安装块(4-1)上,并辅以打点工艺。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齿轮箱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行星内齿轮(3)的第二内齿圈(3-1)具有底板,所述底板上开有定位孔(3-5),在电机(5)的输出端、输出齿轮(5-1)位置处安装有高于安装板(5-5)的轴承(5-2),所述定位孔(3-5)与该轴承(5-2)外径相配合。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齿轮箱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块(3-3)为L型。
CN201821038152.0U 2018-06-25 2018-06-25 行星齿轮箱及齿轮箱电机 Active CN2084313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038152.0U CN208431331U (zh) 2018-06-25 2018-06-25 行星齿轮箱及齿轮箱电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038152.0U CN208431331U (zh) 2018-06-25 2018-06-25 行星齿轮箱及齿轮箱电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431331U true CN208431331U (zh) 2019-01-25

Family

ID=650991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038152.0U Active CN208431331U (zh) 2018-06-25 2018-06-25 行星齿轮箱及齿轮箱电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43133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790307U (zh) 双电机双行星排混合动力总成
CN208431331U (zh) 行星齿轮箱及齿轮箱电机
CN208731174U (zh) 用于助动车的驱动轮
CN203774964U (zh) 开门减速电机
CN206628944U (zh) 一种电动汽车直驱电机
CN206738431U (zh) 一种取力器与发动机的连接结构
CN206755060U (zh) 灯具图案盘传动结构
CN204941789U (zh) 一种带有线齿轮增速装置的小型风力发电机
CN207715699U (zh) 一种降噪行星齿轮箱结构及食物料理机
CN208431359U (zh) 行星齿轮组件、行星齿轮箱及齿轮箱电机
CN109931382A (zh) 同向平行双螺杆挤出机的齿轮减速箱传动结构
CN206127666U (zh) 一种洗衣机传动装置
CN208522597U (zh) 一种内置变速箱轮毂电机
CN203373562U (zh) 一种波轮式洗衣机传动装置
CN201416619Y (zh) 自锁型减速器
CN202047940U (zh) 一种小型多轴多重风轮的低成本高效风光互补发电机
CN206422653U (zh) 一种交流齿轮减速电机
CN205874770U (zh) 一种洗衣机直驱减速离合器
CN103863515B (zh) 用于车轮的传动机构
CN206846611U (zh) 灯具棱镜盘组件传动结构
CN205971723U (zh) 一种自行车辅助电动机总成
CN208203967U (zh) 一种具有调速功能的减速机
CN205661624U (zh) 一种轮胎内置式齿轮减速装置及童车
CN206302283U (zh) 一种小型减速电机结构
CN201352740Y (zh) 一种新型电动马达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