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426635U - 一种陀螺 - Google Patents

一种陀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426635U
CN208426635U CN201820940693.6U CN201820940693U CN208426635U CN 208426635 U CN208426635 U CN 208426635U CN 201820940693 U CN201820940693 U CN 201820940693U CN 208426635 U CN208426635 U CN 2084266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yro
main body
drive disk
top point
dis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94069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明玉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Sanbao Cartoon Toy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Sanbao Cartoon Toy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Sanbao Cartoon Toys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Sanbao Cartoon Toy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940693.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4266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4266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426635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oy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陀螺,包括陀螺主体以及可相对于陀螺主体进行转动的驱动盘,陀螺主体与驱动盘外形相同,陀螺主体与驱动盘可相互重合使陀螺形成不规则外形,或,陀螺主体与驱动盘在特定角度可相互补充形成回转体外形。通过改变陀螺的外表形态而达到改变对战时陀螺的攻击效果,陀螺在进行对战的过程中,驱动盘受到撞击其会相对于陀螺主体发生转动,当其转动到与陀螺主体相互重合时,将能够对外产生较大的撞击力,提高攻击效果,而当其转动到与陀螺主体互补时,其回转体状态能够保证陀螺旋转的稳定性更高。并且上述过程的转换是完全在对战过程中自动实现,在陀螺开始运转后无需人为参与操作,能够提高对战的随机性,增强观赏性以及娱乐性。

Description

一种陀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玩具陀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陀螺。
背景技术
陀螺作为一种竞技性和娱乐性玩具,以其多变的玩法受到广大儿童的喜爱。现有的陀螺一般只有一个陀尖,在使用过程中,其运行轨迹较单一,趣味性较低,已不能满足目前儿童在游戏或比赛中的要求。
现有的对战陀螺其碰撞面为固定形态,碰撞过程中缺少变化使得碰撞后发生的轨迹变化以及碰撞效果均比较容易预期,使得对战陀螺可玩性及娱乐性不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陀螺,在陀螺发生碰撞过程中其碰撞面会发生形态变化,能够产生更加复杂的运转效果。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提供一种陀螺,包括陀螺主体以及可相对于所述陀螺主体进行转动的驱动盘,所述陀螺主体与所述驱动盘均具有外形轮廓相同的弧形边,所述陀螺主体与所述驱动盘的所述弧形边可相互重合使陀螺形成不规则外形,所述不规则外形凸出的棱边使所述陀螺具有更强的攻击力,或,所述陀螺主体与所述驱动盘在特定角度可相互补充形成回转体外形使所述陀螺攻击力度变小,陀螺运转发生碰撞或人为手动操作的过程中所述驱动盘相对于所述陀螺主体转动,使所述陀螺的外形在不规则外形与回转体外形之间循环切换。
作为所述的陀螺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陀螺主体具有一碰撞盘,所述碰撞盘具有弧形边,所述碰撞盘的弧形边的外形轮廓与所述驱动盘的弧形边的外形轮廓相同。
作为所述的陀螺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碰撞盘与所述驱动盘均包括外形轮廓相同的弧形边以及能够增加陀螺攻击力度的棱边,所述弧形边与所述棱边均为两个以上,所述弧形边与所述棱边相互交错设置,每条所述弧形边对应的弦长等于或大于所述棱边的长度,使得所述弧形边能够在所述驱动盘与所述碰撞盘错位时能够覆盖住所述棱边,使得整个陀螺外形轮廓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形成圆滑的圆形。
作为所述的陀螺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驱动盘上设置有若干驱动件,相邻所述驱动件之间形成限位槽,所述陀螺主体上与所述限位槽对应的设置有若干限位凸起,所述限位槽与所述限位凸起相配合实现所述驱动盘与所述陀螺主体之间的临时锁定,在临时锁定状态下所述驱动盘与所述陀螺主体处于重合状态或互补状态。
作为所述的陀螺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陀螺主体上设置有第一陀尖以及可相对于所述第一陀尖伸缩的第二陀尖,所述第二陀尖与所述陀螺主体之间设置有能够使所述第二陀尖沿所述第一陀尖的轴线向第一方向运动的复位元件,所述驱动件能够带动所述第二陀尖沿所述第一陀尖的轴线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运动。
作为所述的陀螺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若干所述驱动件于所述驱动盘朝向所述第二陀尖的表面等间距设置,所述第二陀尖上设置有与所述驱动件向配合的限位杆。
作为所述的陀螺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驱动件上具有第一导向面,所述限位杆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导向面相匹配的第二导向面。
作为所述的陀螺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陀螺主体包括上盖、飞轮以及下盖,所述驱动盘设置在所述上盖与所述飞轮之间,所述飞轮上设置有中轴,所述第一陀尖和所述第二陀尖均设置在所述中轴内部。
作为所述的陀螺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中轴具有与其同轴的轴腔,所述轴腔的侧壁上设置有贯通所述侧壁的滑槽,所述第一陀尖与所述第二陀尖均与所述轴腔同轴的设置在所述轴腔中,所述限位杆穿过所述滑槽伸出到所述轴腔的外部。
作为所述的陀螺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复位元件为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套设在所述第二陀尖的外部并通过所述下盖安装在所述轴腔中,所述压缩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限位杆以及所述下盖抵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方案能够通过改变陀螺的外表形态而达到改变对战时陀螺的攻击效果,通过上述设置在使用陀螺进行对战的过程中,驱动盘受到撞击其会相对于陀螺主体发生转动,当其转动到与所述陀螺主体相互重合时,将能够对外产生较大的撞击力,提高攻击效果,而当其转动到与所述陀螺主体互补时,其回转体状态能够保证陀螺旋转的稳定性更高,更利于实现防守。并且上述过程的转换是完全在对战过程中自动实现,在陀螺开始运转后无需人为参与操作,能够提高对战的随机性,增强观赏性以及娱乐性。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陀螺主体与驱动盘相互补充状态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陀螺主体与驱动盘相互重合状态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第二陀尖收回状态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第二陀尖伸出状态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陀螺分解状态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陀螺分解状态立体结构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驱动盘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一种第二陀尖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再一种第二陀尖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再一种第二陀尖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再一种第二陀尖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再一种第二陀尖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再一种第二陀尖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再一种第二陀尖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
1、驱动盘;11、驱动件;12、限位槽;2、第一陀尖;3、第二陀尖;31、限位杆;4、复位元件;5、上盖;6、飞轮;7、下盖;8、中轴;9、轴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本方案提供一种陀螺,包括陀螺主体以及可相对于所述陀螺主体进行转动的驱动盘,所述陀螺主体与所述驱动盘均具有外形轮廓相同的弧形边,所述陀螺主体与所述驱动盘的所述弧形边可相互重合使陀螺形成不规则外形,所述不规则外形凸出的棱边使所述陀螺具有更强的攻击力,或,所述陀螺主体与所述驱动盘在特定角度可相互补充形成回转体外形使所述陀螺攻击力度变小,陀螺运转发生碰撞或人为手动操作的过程中所述驱动盘相对于所述陀螺主体转动,使所述陀螺的外形在不规则外形与回转体外形之间循环切换。
下面通过实施例具体介绍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
实施例一:
如图1-14所示,于本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陀螺,包括陀螺主体以及可相对于所述陀螺主体进行转动的驱动盘1,所述陀螺主体与所述驱动盘1外形相同,所述陀螺主体与所述驱动盘1可相互重合使陀螺形成不规则外形,或,所述陀螺主体与所述驱动盘1在特定角度可相互补充形成回转体外形。
本方案中所述陀螺主体与所述驱动盘1外形相同且两者均不具有回转体外形轮廓,当两者在垂直于两者的接触面的方向完全重合,将使得陀螺的外形轮廓(受撞击的外观面)也为不具有回转体外形轮廓,此时相当于在陀螺表面形成凸出状态的撞击点,在陀螺发生碰撞时,撞击点更容易产生较大的攻击力;而当两者在垂直于两者的接触面的方向观察两者形成互补时,将使得陀螺外形轮廓(受撞击的外观面)形成回转体轮廓,由于回转体轮廓的外表面没有较为凸出的结构,因此撞击力比较均衡,撞击效果较弱。
本方案能够通过改变陀螺的外表形态而达到改变对战时陀螺的攻击效果,通过上述设置在使用陀螺进行对战的过程中,驱动盘1受到撞击其会相对于陀螺主体发生转动,当其转动到与所述陀螺主体相互重合时,将能够对外产生较大的撞击力,提高攻击效果,而当其转动到与所述陀螺主体互补时,其回转体状态能够保证陀螺旋转的稳定性更高,更利于实现防守。并且上述过程的转换是完全在对战过程中自动实现,在陀螺开始运转后无需人为参与操作,能够提高对战的随机性,增强观赏性以及娱乐性。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所述陀螺主体具有一碰撞盘,具有弧形边,所述碰撞盘的弧形边的外形轮廓与所述驱动盘1的弧形边的外形轮廓相同。
所述碰撞盘与所述驱动盘1均包括外形轮廓相同的弧形边以及能够增加陀螺攻击力度的棱边,所述弧形边与所述棱边均为两个以上,所述弧形边与所述棱边相互交错设置,每条所述弧形边对应的弦长等于或大于所述棱边的长度,使得所述弧形边能够在所述驱动盘1与所述碰撞盘错位时能够覆盖住所述棱边,使得整个陀螺外形轮廓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形成圆滑的圆形。
本方案中将碰撞盘以及驱动盘1均设置为对称且较为规则的形状,便于实现其相互处于互补状态而形成回转体轮廓。
具体的,所述驱动盘1上设置有若干驱动件11,相邻所述驱动件11之间形成限位槽12,所述陀螺主体上与所述限位槽12对应的设置有若干限位凸起,所述限位槽12与所述限位凸起相配合实现所述驱动盘1与所述陀螺主体之间的临时锁定,在临时锁定状态下所述驱动盘1与所述陀螺主体处于重合状态或互补状态。
优选的,本实施例中所述陀螺主体上设置有第一陀尖2以及可相对于所述第一陀尖2伸缩的第二陀尖3,所述第二陀尖3与所述陀螺主体之间设置有能够使所述第二陀尖3沿所述第一陀尖2的轴线向第一方向运动的复位元件4,所述驱动盘1上设置有能够带动所述第二陀尖3沿所述第一陀尖2的轴线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运动的驱动件11。
在陀螺运转过程中,初始状态时由第一陀尖2对陀螺主体进行支撑,此时根据第一陀尖2的形状,陀螺按照对应第一陀尖2的运行轨迹运动,当可相对于陀螺主体转动的驱动盘1转动到驱动件11与第二陀尖3抵接时,所述驱动件11推动所述第二陀尖3沿所述第一陀尖2的轴线向所述第二方向运动,此时所述复位元件4被压缩,当所述驱动件11对所述第二陀尖3的作用达到最大值,所述第二陀尖3取代第一陀尖2对陀螺主体进行支撑,由于第二陀尖3与第一陀尖2的造型不同,当第二陀尖3取代第一陀尖2后,由于改变了陀尖的造型,使得陀螺在战斗盘上运动时产生的摩擦力发生变化,陀螺按照对应第二陀尖3的运行轨迹运动,从而达到改变陀螺运行轨迹的效果。
当驱动盘1继续相对于陀螺主体转动,驱动件11失去对第二陀尖3的作用后,第二陀尖3在复位元件4的作用下沿所述第一陀尖2的轴线向第一方向运动,第一陀尖2取代第二陀尖3,重新实现对陀螺主体的支撑,陀螺恢复按照对应第一陀尖2的运行轨迹运动。
如此,随着驱动盘1相对于陀螺主体的转动,用于支撑陀螺主体的陀尖在第一陀尖2与第二陀尖3之间循环切换,进而交替进行对应第一陀尖2以及第二陀尖3的运行轨迹的运动,陀螺运行轨迹的改变增加了陀螺运动的不确定性,提高了陀螺的实用性、娱乐性、可玩性,能够满足更多的用户需求。
所述驱动盘1的外形轮廓尺寸大于或等于所述陀螺主体的外形轮廓尺寸,所述驱动盘1相对于所述陀螺主体的转动通过所述驱动盘1被碰撞实现。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盘1与所述陀螺主体的外形轮廓尺寸相同,所述驱动盘1相对于所述陀螺主体的转动通过所述驱动盘1被碰撞实现,即,所述驱动盘1的外侧表面与所述陀螺主体的外表面相齐平,此时,在陀螺与外物(相互对战的陀螺、墙壁等)发生碰撞的情况下,使得驱动盘1相对于陀螺主体发生转动,从而实现更换陀尖的功能。
本方案所述的陀螺在运转过程中,驱动盘1与陀螺主体进行同步运动,当发生碰撞时,若驱动盘1单独被碰撞,由于碰撞作用产生的摩擦力对其转动状态造成影响,而未受到碰撞的陀螺主体的转动状态保持不变,两者转动不再一致,因此,将发生驱动盘1与陀螺主体的相对转动。
同理,若陀螺主体单独被碰撞,驱动盘1在惯性作用下其转动状态保持不变,而陀螺主体的运动状态受到影响,两者的运动状态同样不再一致,因此同样会发生驱动盘1与陀螺主体的相对运动。
需要指出的是,驱动盘1的外形轮廓尺寸并不局限于与所述陀螺主体相同,在其他实施例中,驱动盘1的外形轮廓尺寸还可以大于陀螺主体的外形轮廓尺寸,该情况下,在陀螺运转过程中受到碰撞时主要是驱动盘1与碰撞物接触,由于驱动盘1在陀螺中相对于陀螺主体所占的比例较小,碰撞驱动盘1能够更容易的使驱动盘1与陀螺主体发生相对转动,因此产生更高频率的陀尖更换。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还可以将驱动盘1的外形轮廓尺寸设置为小于陀螺主体的外形轮廓尺寸,该情况下,在陀螺运转过程中受到碰撞时主要是陀螺主体与碰撞物接触导致旋转状态发生改变,而此时驱动盘1在惯性的作用下保持原旋转状态,由此实现驱动盘1与陀螺主体之间的相对转动,从而同样可以实现陀尖更换。
所述驱动件11为多个,多个所述驱动件11于所述驱动盘1朝向所述第二陀尖3的表面等间距设置,所述陀尖上设置有与所述驱动件11向配合的限位杆31。
驱动盘1驱动第二陀尖3进行运动的具体过程为,在驱动盘1(陀螺主体)受到外力作用与陀螺主体(驱动盘1)发生相对转动的情况下,位于驱动盘1上的驱动件11与位于第二陀尖3上的限位杆31之间同样发生相对位置变化,在第二陀尖3收缩状态下所述驱动件11与所述限位杆31在水平方向上有部分相互重叠,在两者发生相对位置变化时驱动件11挤压限位杆31使限位杆31带动第二陀尖3沿其轴线方向运动,从而实现第二陀尖3的伸出,当驱动件11由上方通过限位杆31所在位置后,限位件不再对限位杆31造成挤压,第二陀尖3在复位元件4的作用下恢复到收缩状态。
驱动件11的数量决定陀螺在第一陀尖2和第二陀尖3之间转换的周期。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件11的具体结构为:所述驱动件11上具有第一导向面,所述限位杆31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导向面相匹配的第二导向面。
本实施例中第一导向面与第二导向面为倾斜角度互补的斜面,每个所述驱动件11上对称的设置有两个第一导向面,两个所述第一导向面为由驱动件11远离驱动盘1的端部到靠近驱动盘1的端部逐渐向两侧倾斜,每个所述限位杆31上对称的设置有两个第二导向面,两个所述第二导向面分别与一个第一导向面互补。
通过设置第一导向面和第二导向面可以将驱动盘1在圆周方向上的运动转换为第二陀尖3在轴线方向上的运动,进而实现第二陀尖3的伸缩。
所述第二陀尖3为可相对移动的设置在所述第一陀尖2外部的陀尖套。
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坨尖套远离所述陀螺主体的端部呈规则的圆环形结构。
所述陀尖套远离所述陀螺主体的端部并不局限于上述结构,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采用其他结构。
例如,如图9所示,所述坨尖套远离所述陀螺主体的端部呈顺时针螺旋状。
或,如图10所示,所述坨尖套远离所述陀螺主体的端部呈逆时针螺旋状。
或,如图11所示,所述坨尖套远离所述陀螺主体的端部呈倾斜面结构。
或,如图12所示,所述坨尖套远离所述陀螺主体的端部具有相互中心对称的两个楔形凸台。
或,如图13所示,所述坨尖套远离所述陀螺主体的端部设置有削边,使所述陀尖远离所述陀螺主体的端部呈倒圆角的正方形结构。
或,如图14所示,所述坨尖套远离所述陀螺主体的端部具有相互轴对称的两个曲面凸台。
由于本方案中所述陀尖套为可拆卸结构,在同一套产品中可以配备上述所有结构的坨尖套,玩家可根据实际需求以及个人喜好更换任意坨尖套进行使用。
所述第二陀尖3并不局限于为套设在所述第一陀尖2外部的陀尖套,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陀尖2还可以为中空结构,所述第二陀尖3设置在所述第一陀尖2的内部,第二陀尖3在驱动盘1以及复位装置的带动下沿所述第一陀尖2伸缩移动。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所述陀螺主体包括上盖5、飞轮6以及下盖7,所述驱动盘1设置在所述上盖5与所述飞轮6之间,所述飞轮6上设置有中轴8,所述第一陀尖2和所述第二陀尖3均设置在所述中轴8内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盖5即为所述碰撞盘。
具体的,所述中轴8具有与其同轴的轴腔,所述轴腔的侧壁上设置有贯通所述侧壁的滑槽,所述第一陀尖2与所述第二陀尖3均与所述轴腔同轴的设置在所述轴腔中,所述限位杆31穿过所述滑槽伸出到所述轴腔的外部。
限位杆31由所述滑槽内部伸出可以避免第二陀尖3相对于所述中轴8转动,使得驱动件11对限位杆31施加作用力时限位杆31仅发生沿所述中轴8轴线方向的运动,以保证驱动件11对限位杆31的驱动能够有效进行。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所述滑槽在所述中轴8的轴线方向上的长度大于所述限位杆31在该方向的高度,所述滑槽在垂直于所述中轴8的轴线方向上的宽度等于所述限位杆31在该方向上的宽度。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本实施例中所述复位元件4为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套设在所述第二陀尖3的外部并通过所述下盖7安装在所述轴腔中,所述压缩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限位杆31以及所述下盖7抵接。
本方案中在第一陀尖2对陀螺主体进行支撑旋转时,压缩弹簧处于正常伸展状态,当第二陀尖3向下运动时,压缩弹簧被逐渐压缩,当驱动件11不再对限位杆31施加沿中轴8轴线方向的作用力后,第二陀尖3在压缩弹簧的弹力下逐渐恢复伸展状态,将所述第二陀尖3推回至收缩状态。
优选的,所述陀螺主体还包括套设在所述中轴8外部的轴套9,所述轴套9设置在所述上盖5的上方,通过螺钉与所述上盖5固定连接。所述轴套9远离所述上盖5的端部设置有驱动孔,所述陀螺通过与所述驱动孔相配合的驱动装置驱动而进行转动。
于本文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实施例”、“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陀螺,其特征在于,包括陀螺主体以及可相对于所述陀螺主体进行转动的驱动盘,所述陀螺主体与所述驱动盘均具有外形轮廓相同的弧形边,所述陀螺主体与所述驱动盘的所述弧形边可相互重合使陀螺形成不规则外形,所述不规则外形凸出的棱边使所述陀螺具有更强的攻击力,或,所述陀螺主体与所述驱动盘在特定角度可相互补充形成回转体外形使所述陀螺攻击力度变小,陀螺运转发生碰撞或人为手动操作的过程中所述驱动盘相对于所述陀螺主体转动,使所述陀螺的外形在不规则外形与回转体外形之间循环切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陀螺,其特征在于,所述陀螺主体具有一碰撞盘,所述碰撞盘具有弧形边,所述碰撞盘的弧形边的外形轮廓与所述驱动盘的弧形边的外形轮廓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陀螺,其特征在于,所述碰撞盘与所述驱动盘均包括外形轮廓相同的弧形边以及能够增加陀螺攻击力度的棱边,所述弧形边与所述棱边均为两个以上,所述弧形边与所述棱边相互交错设置,每条所述弧形边对应的弦长等于或大于所述棱边的长度,使得所述弧形边能够在所述驱动盘与所述碰撞盘错位时能够覆盖住所述棱边,使得整个陀螺外形轮廓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形成圆滑的圆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陀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盘上设置有若干驱动件,相邻所述驱动件之间形成限位槽,所述陀螺主体上与所述限位槽对应的设置有若干限位凸起,所述限位槽与所述限位凸起相配合实现所述驱动盘与所述陀螺主体之间的临时锁定,在临时锁定状态下所述驱动盘与所述陀螺主体处于重合状态或互补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陀螺,其特征在于,所述陀螺主体上设置有第一陀尖以及可相对于所述第一陀尖伸缩的第二陀尖,所述第二陀尖与所述陀螺主体之间设置有能够使所述第二陀尖沿所述第一陀尖的轴线向第一方向运动的复位元件,所述驱动件能够带动所述第二陀尖沿所述第一陀尖的轴线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运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陀螺,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驱动件于所述驱动盘朝向所述第二陀尖的表面等间距设置,所述第二陀尖上设置有与所述驱动件向配合的限位杆。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陀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上具有第一导向面,所述限位杆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导向面相匹配的第二导向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陀螺,其特征在于,所述陀螺主体包括上盖、飞轮以及下盖,所述驱动盘设置在所述上盖与所述飞轮之间,所述飞轮上设置有中轴,所述第一陀尖和所述第二陀尖均设置在所述中轴内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陀螺,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轴具有与其同轴的轴腔,所述轴腔的侧壁上设置有贯通所述侧壁的滑槽,所述第一陀尖与所述第二陀尖均与所述轴腔同轴的设置在所述轴腔中,所述限位杆穿过所述滑槽伸出到所述轴腔的外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陀螺,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元件为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套设在所述第二陀尖的外部并通过所述下盖安装在所述轴腔中,所述压缩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限位杆以及所述下盖抵接。
CN201820940693.6U 2018-06-15 2018-06-15 一种陀螺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84266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940693.6U CN208426635U (zh) 2018-06-15 2018-06-15 一种陀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940693.6U CN208426635U (zh) 2018-06-15 2018-06-15 一种陀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426635U true CN208426635U (zh) 2019-01-25

Family

ID=651015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940693.6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8426635U (zh) 2018-06-15 2018-06-15 一种陀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42663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04923A (zh) * 2018-06-15 2019-12-24 广州市三宝动漫玩具有限公司 一种陀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04923A (zh) * 2018-06-15 2019-12-24 广州市三宝动漫玩具有限公司 一种陀螺
CN110604923B (zh) * 2018-06-15 2024-08-13 广州市三宝动漫玩具有限公司 一种陀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426634U (zh) 一种陀螺
KR101555865B1 (ko) 분리 가능한 결합형 완구용 팽이
CN103566593B (zh) 一种可弹跳的玩具陀螺
CN208865168U (zh) 一种陀螺
JP2003103062A (ja) コマ玩具システム
CN208426635U (zh) 一种陀螺
CN105999712B (zh) 一种陀螺
CN201437046U (zh) 电动拳击玩具机器人
CN200977396Y (zh) 一种具攻击性的带飞轮玩具陀螺
CN110604922B (zh) 一种陀螺
CN105833530B (zh) 一种陀螺
CN208582978U (zh) 可自转夹持的玩具
JP5054154B2 (ja) 操作コマと、操作コマを使ったサッカー遊戯具、スラローム遊戯具、喧嘩ゴマ遊戯具、およびジャンプ遊戯具
CN205699414U (zh) 一种陀螺
CN208319968U (zh) 一种旋拧式陀螺玩具
CN203540045U (zh) 一种可弹跳的玩具陀螺
CN110604923B (zh) 一种陀螺
CN210121338U (zh) 反攻陀螺
CN110251952B (zh) 合体陀螺
CN210251184U (zh) 合体陀螺
CN208582979U (zh) 可连锁动作的夹持玩具
CN208161030U (zh) 一种能改变陀螺运动轨迹的陀尖部件
CN218529758U (zh) 一种陀螺玩具
CN210251180U (zh) 反击陀螺
CN217661467U (zh) 陀螺玩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125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40813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125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40813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