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413703U - 起重机臂节套装装置及套装系统 - Google Patents

起重机臂节套装装置及套装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413703U
CN208413703U CN201821040050.2U CN201821040050U CN208413703U CN 208413703 U CN208413703 U CN 208413703U CN 201821040050 U CN201821040050 U CN 201821040050U CN 208413703 U CN208413703 U CN 2084137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m joint
auxiliary
crane arm
bushing device
driving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040050.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梅冬
赵忠阔
肖龙宝
韩永亮
张兆月
李道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Electric Construction Group Nuclear Power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Electric Construction Group Nuclear Power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Electric Construction Group Nuclear Power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Electric Construction Group Nuclear Power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040050.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4137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4137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41370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起重机臂节套装装置及套装系统,涉及工程机械技术领域,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副臂臂节装入主臂臂节过程中一直需要多位工作人员配合辅助机械对副臂臂节进行调整的技术问题。该起重机臂节套装装置,包括高度调节机构和支撑引导机构;支撑引导机构具有引导面,引导面旋转带动搭载于引导面上部的副臂臂节向主臂臂节方向运动;高度调节机构设置于支撑引导机构下方,能够沿竖直方向伸缩以调节支撑引导机构的高度。该包括副臂臂节和多个起重机臂节套装装置;多个起重机臂节套装装置支撑副臂臂节,并驱动副臂臂节向主臂臂节内运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使臂节套装时,不需要工作人员配合辅助机械,节省人力。

Description

起重机臂节套装装置及套装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起重机臂节套装装置及套装系统。
背景技术
在进行建筑施工时,建筑工人会经常用到履带式起重机。履带式起重机的履带接地面积大,通过性好,适应性强,可带载行走,适用于建筑工地的吊装作业。但因行走速度缓慢,长距离转移工地需要其他车辆搬运。为便于运输,一般会将主副臂拆解为适合运输的多段臂节,并将尺寸较小的副臂臂节装入主臂臂节中,以减少所占空间,降低运输成本。
在现有副臂臂节装入主臂臂节过程中,首先将主臂臂节平放于地面,此时主臂臂节的开口端为伸入端,然后对主臂臂节进行防护工作,如利用泡沫、布条、木板包裹、隔离关键部位等;再利用辅助机械将副臂臂节吊起,在将副臂臂节装入主臂臂节过程中,由于吊起的副臂臂节会在空中摆动,所以此过程一直需要多位工作人员配合辅助机械进行调整,防止副臂臂节碰撞主臂臂节而造成主臂臂节和副臂臂节的机械损伤、防腐层破损等状况。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实用新型总体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起重机臂节套装装置及套装系统,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副臂臂节装入主臂臂节过程中一直需要多位工作人员配合辅助机械对副臂臂节进行调整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起重机臂节套装装置,包括高度调节机构和支撑引导机构;
所述支撑引导机构具有引导面,所述引导面旋转带动搭载于所述引导面上部的副臂臂节向主臂臂节方向运动;
所述高度调节机构设置于所述支撑引导机构下方,能够沿竖直方向伸缩以调节所述支撑引导机构的高度。
更进一步地,
所述支撑引导机构包括绞辊和第一驱动组件;
所述绞辊的外表面设置为所述引导面,所述第一驱动组件与所述绞辊轴向连接,用于带动所述引导面旋转。
更进一步地,
所述绞辊的直径由所述绞辊的中部向两端逐渐增大。
更进一步地,
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一电机和第一接收模块;
所述第一电机与所述绞辊轴线连接,并与所述第一接收模块信号连接;
所述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控制信号,并控制第一电机的转速和方向。
更进一步地,
所述起重机臂节套装装置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所述高度调节机构,两个所述高度调节机构的顶部均连接于所述绞辊。
更进一步地,
所述高度调节机构包括第二驱动组件、传动组件、底板和连接板;
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和所述传动组件均设置于所述底板,且所述第二驱动组件与所述传动组件连接,用于驱动传动组件沿竖直方向伸缩;
所述连接板设置于所述传动组件的顶部,并与所述绞辊连接。
更进一步地,
所述传动组件包括丝杠、蜗轮和蜗杆;
所述蜗轮的端部连接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
所述蜗杆与所述蜗轮啮合;
所述丝杠穿过所述蜗轮的中心并与所述蜗轮传动连接。
更进一步地,
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第二电机和第二接收模块;
所述第二电机连接于所述蜗杆的端部,并与所述第二接收模块信号连接;
所述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控制信号,并控制所述第二电机的转速和方向。
更进一步地,
还包括固定底座,两个所述高度调节机构的底部固定于所述底座。
一种起重机臂节套装系统,包括副臂臂节和多个上述的起重机臂节套装装置;
多个所述起重机臂节套装装置支撑所述副臂臂节,并驱动所述副臂臂节向主臂臂节内运动。
结合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带来的有益效果分析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起重机臂节套装装置,包括高度调节机构和支撑引导机构;支撑引导机构具有引导面,引导面旋转带动搭载于引导面上部的副臂臂节向主臂臂节方向运动;高度调节机构设置于支撑引导机构下方,能够沿竖直方向伸缩以调节支撑引导机构的高度。
当需要将副臂臂节装入主臂臂节时,首先将主臂臂节平放于地面,将多个该起重机臂节套装装置放置于主臂臂节内的地面上,调节高度调节机构,使支撑机构高于主臂臂节底部钢构件的高度,各个起重机臂节套装装置的支撑机构高度一致;然后使用辅助机械将副臂臂节吊起移动至主臂臂节的前端并将副臂臂节的头部放入主臂臂节内,并将副臂臂节的下端放置在起重机臂节套装装置的支撑机构上,操作辅助机械将副臂臂节放置水平;然后,控制支撑机构驱动副臂臂节向主臂臂节内部运动直至副臂臂节完全装入主臂臂节。
使用该起重机臂节套装装置将副臂臂节装入主臂臂节时,该起重机臂节套装装置能够保证副臂臂节前进的方向,阻止了副臂臂节在空中的摆动,不需要工作人员配合辅助机械,节省了人力,同时,防止副臂臂节和主臂臂节相互碰撞。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起重机臂节套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度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起重机臂节套装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支撑引导机构;11-绞辊;12-第一驱动组件;2-高度调节机构;21-第二驱动组件;22-传动组件;23-底板;24-连接板;3-固定底座;4-副臂臂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1和实施例2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起重机臂节套装装置,请一并参照说明书附图中的图1和图2。
如图1所示,该起重机臂节套装装置包括高度调节机构2和支撑引导机构1;支撑引导机构1具有引导面,引导面旋转带动搭载于引导面上部的副臂臂节4向主臂臂节方向运动;高度调节机构2设置于支撑引导机构1下方,能够沿竖直方向伸缩以调节支撑引导机构1的高度。
当需要将副臂臂节4装入主臂臂节时,首先将主臂臂节平放于地面,将多个该起重机臂节套装装置放置于主臂臂节内的地面上,调节高度调节机构2,使支撑机构高于主臂臂节底部钢构件的高度,各个起重机臂节套装装置的支撑机构高度一致;然后使用辅助机械将副臂臂节4吊起移动至主臂臂节的前端并将副臂臂节4的头部放入主臂臂节内,并将副臂臂节4的下端放置在起重机臂节套装装置的支撑机构上,操作辅助机械将副臂臂节4放置水平;然后,控制支撑机构驱动副臂臂节4向主臂臂节内部运动直至副臂臂节4完全装入主臂臂节。
使用该起重机臂节套装装置将副臂臂节4装入主臂臂节时,该起重机臂节套装装置能够保证副臂臂节4前进的方向,阻止了副臂臂节4在空中的摆动,不需要工作人员配合辅助机械,节省了人力,同时,防止副臂臂节4和主臂臂节相互碰撞。
在传统副臂臂节4向主臂臂节穿套的过程中,需先对主臂臂节进行防护工作,如利用泡沫、布条、木板包裹、隔离关键部位等,防止在副臂臂节4进入时,因碰撞造成主臂臂节和副臂臂节4的机械损伤、防腐层破损等情况。防护工作准备完成后,仍需在套装节内设置诸多垫木,作为副臂臂节4进入时的临时滑道与缓冲段,进一步减少臂节间的碰撞摩擦。
利用该起重机臂节套装装置将副臂臂节4装入主臂臂节过程中,无需对主臂臂节进行过多防护性准备工作,仅需对主臂臂节的套装入口四周进行包裹隔离,减少辅助机械吊动副臂臂节4进入时对主臂臂节造成破坏。
以下详细描述该起重机臂节套装装置的支撑引导机构1。
如图1所示,支撑引导机构1包括绞辊11和第一驱动组件12;绞辊11的外表面设置为引导面,第一驱动组件12与绞辊11轴向连接,用于带动引导面旋转。引导面上设置防滑纹路。
具体实施过程中,第一驱动组件12转动驱动绞辊11转动,使位于绞辊11上的副臂臂节4向主臂臂节的内部运动。同时,引导面上的防滑纹路能够放置绞辊11与副臂臂节4之间打滑。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较为优选地,
如图1所示,绞辊11的直径由绞辊11的中部向两端逐渐增大。
副臂臂节4放置于绞辊11中部,由于绞辊11的直径由绞辊11的中部向两端逐渐增大,能够放置副臂臂节4在绞辊11轴线方向移动,进而能够保证副臂臂节4的前进方向,防止副臂臂节4与主臂臂节碰撞。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较为优选地,
第一驱动组件12包括第一电机和第一接收模块;第一电机与绞辊11轴线连接,并与第一接收模块信号连接;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控制信号,并控制第一电机的转速和方向。
具体实施过程中,操作人员通过遥控器向第一接收模块发送控制信号,第一接收模块接收到控制信号后控制第一电机转动,进而使副臂臂节4向主臂臂节内部运动。
在副臂臂节4装入主臂臂节时,在主臂臂节内部的地面上放置多个该起重机臂节套装装置,多个该起重机臂节套装装置沿副臂臂节4排列为两列,每列该起重机臂节套装装置支撑副臂臂节4底部的一侧边。当副臂臂节4向主臂臂节内部装入时,操作人员通过遥控器发送控制信号,沿副臂臂节4的运动方向,多个该起重机臂节套装装置的第一电机依次启动。
需要说明的是,支撑引导机构1除上述结构外,还可以是其他结构形式。例如,支撑引导机构1包括第一驱动组件12和传送带组件;传送带组件的外侧面设置为引导面;第一驱动组件12连接于传送带组件,并驱动传送带旋转。
以下详细描述该起重机臂节套装装置的高度调节机构2。
如图1所示,起重机臂节套装装置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高度调节机构2,两个高度调节机构2的顶部均连接于绞辊11。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较为优选地,
如图2所示,高度调节机构2包括第二驱动组件21、传动组件22、底板23和连接板24;第二驱动组件21和传动组件22均设置于底板23,且第二驱动组件21与传动组件22连接,用于驱动传动组件22沿竖直方向伸缩;连接板24设置于传动组件22的顶部,并与绞辊11连接。
具体实施过程中,第二驱动组件21转动通过传动组件22驱动连接板24上下移动,进而带动支撑引导机构1上下运动。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较为优选地,
传动组件22包括丝杠、蜗轮和蜗杆;蜗轮的端部连接于第二驱动组件21;蜗杆与蜗轮啮合;丝杠穿过蜗轮的中心并与蜗轮传动连接。
第二驱动组件21驱动蜗杆转动,经过蜗杆和蜗轮的减速带动丝杠运动,进而使绞辊11上下运动。
传动组件22除采用丝杠、蜗轮和蜗杆结构形式外,还可以采用其他结构形式。例如,传动组件22丝杠、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第一齿轮的中心与第二驱动组件21连接,丝杠穿过第二齿轮的中心并与第二齿轮传动连接,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啮合且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均为锥齿轮。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较为优选地,
第二驱动组件21包括第二电机和第二接收模块;第二电机连接于蜗杆的端部,并与第二接收模块信号连接;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控制信号,并控制第二电机的转速和方向。
具体实施过程中,操作者通过遥控器发出控制信号,第二接收模块接收控制信号并控制第二电机转动,进而实现了支撑导向机构的上下运动。
在副臂臂节4进入主臂臂节之前,操作者通过遥控器发出控制信号,第二接收模块接收控制信号并控制第二电机转动,使支撑导向机构升高并高于主臂臂节底部构件的高度。当副臂臂节4完全进入主臂臂节后,操作者再次通过遥控器调节支撑导向机构的高度使副臂臂节4与主臂臂节之间能够容纳枕木。将枕木放置于副臂臂节4和主臂臂节之后,操作者通过遥控器降低支撑导向机构的高度,使副臂臂节4落在枕木上。最后,取出多个起重机臂节套装装置。
需要说明的是,高度调节机构2除上述结构形式外,还可以采用其他结构形式。例如,高度调节机构2包括第二驱动组件21,第三齿轮和齿条;第二驱动组件21连接于第三齿轮的中心,用于驱动第三齿轮转动;齿条沿竖直方向设置并与是齿轮啮合,上端连接于支撑导向机构。
以下详细描述该起重机臂节套装装置的固定底座3。
如图1所示,还包括固定底座3,两个高度调节机构2的底部固定于底座。高度调节机构2的底板23与底座连接。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起重机臂节套装系统,请参考说明书附图中的图3。
一种起重机臂节套装系统,包括副臂臂节4和多个上述的起重机臂节套装装置;多个起重机臂节套装装置支撑副臂臂节4,并驱动副臂臂节4向主臂臂节内运动。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起重机臂节套装方法,请一并参考说明书附图中的图1至图3。
该起重机臂节套装方法包括套装工序:
支撑引导机构1旋转带动搭载于引导面上部的副臂臂节4向主臂臂节方向运动直至副臂臂节4进入主臂臂节内部。
套装工序具体包括:
第一驱动组件12驱动绞辊11旋转以使绞辊11的引导面旋转,从而使得搭载于引导面上部的副臂臂节4向主臂臂节方向运动。
该起重机臂节套装方法的套装工序还包括:
第二驱动组件21通过传动组件22调节绞辊11的高度,以使副臂臂节4在伸入主臂臂节的过程中不发生面接触。
该起重机臂节套装方法还包括准备工序,具体包括:
辅助机械将副臂臂节4吊起;
辅助机械将副臂臂节4移动至主臂臂节的伸入端。
该起重机臂节套装方法还包括放置工序,具体包括:
在支撑引导机构1带动副臂臂节4进入主臂臂节后,调节高度调节机构2,以使主臂臂节和副臂臂节4之间的空隙能够容纳枕木;
将枕木放入空隙;
调节高度调节机构2,以使支撑引导机构1的引导面脱离副臂臂节4。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起重机臂节套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高度调节机构和支撑引导机构;
所述支撑引导机构具有引导面,所述引导面旋转带动搭载于所述引导面上部的副臂臂节向主臂臂节方向运动;
所述高度调节机构设置于所述支撑引导机构下方,能够沿竖直方向伸缩以调节所述支撑引导机构的高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重机臂节套装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引导机构包括绞辊和第一驱动组件;
所述绞辊的外表面设置为所述引导面,所述第一驱动组件与所述绞辊轴向连接,用于带动所述引导面旋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起重机臂节套装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绞辊的直径由所述绞辊的中部向两端逐渐增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起重机臂节套装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一电机和第一接收模块;
所述第一电机与所述绞辊轴线连接,并与所述第一接收模块信号连接;
所述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控制信号,并控制第一电机的转速和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起重机臂节套装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起重机臂节套装装置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所述高度调节机构,两个所述高度调节机构的顶部均连接于所述绞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起重机臂节套装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高度调节机构包括第二驱动组件、传动组件、底板和连接板;
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和所述传动组件均设置于所述底板,且所述第二驱动组件与所述传动组件连接,用于驱动传动组件沿竖直方向伸缩;
所述连接板设置于所述传动组件的顶部,并与所述绞辊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起重机臂节套装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动组件包括丝杠、蜗轮和蜗杆;
所述蜗轮的端部连接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
所述蜗杆与所述蜗轮啮合;
所述丝杠穿过所述蜗轮的中心并与所述蜗轮传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起重机臂节套装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第二电机和第二接收模块;
所述第二电机连接于所述蜗杆的端部,并与所述第二接收模块信号连接;
所述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控制信号,并控制所述第二电机的转速和方向。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起重机臂节套装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固定底座,两个所述高度调节机构的底部固定于所述底座。
10.一种起重机臂节套装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副臂臂节和多个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起重机臂节套装装置;
多个所述起重机臂节套装装置支撑所述副臂臂节,并驱动所述副臂臂节向主臂臂节内运动。
CN201821040050.2U 2018-07-02 2018-07-02 起重机臂节套装装置及套装系统 Active CN2084137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040050.2U CN208413703U (zh) 2018-07-02 2018-07-02 起重机臂节套装装置及套装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040050.2U CN208413703U (zh) 2018-07-02 2018-07-02 起重机臂节套装装置及套装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413703U true CN208413703U (zh) 2019-01-22

Family

ID=651080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040050.2U Active CN208413703U (zh) 2018-07-02 2018-07-02 起重机臂节套装装置及套装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41370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57974A (zh) * 2018-07-02 2018-10-16 中国电建集团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起重机臂节套装装置及套装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57974A (zh) * 2018-07-02 2018-10-16 中国电建集团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起重机臂节套装装置及套装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298388A (zh) 带有吊具维修架的桥式起重机
CN208413703U (zh) 起重机臂节套装装置及套装系统
CN109353948A (zh) 一种方便对管道夹取的水利水电用管道铺设起吊装置
CN117142343B (zh) 一种欧式起重机的电动葫芦
CN203716562U (zh) 一种停车库升降机
CN112591631A (zh) 一种物流运输下料设备
CN103669940A (zh) 一种停车库升降机
CN108657974A (zh) 起重机臂节套装装置及套装方法
CN107892138B (zh) 一种用于不规则作业面的轨道运输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CN207191349U (zh) 一种集装箱集成式布放回收设备
CN215042370U (zh) 一种隧道施工用盾构机运输设备
CN204194480U (zh) 一种双工位立式收线机
CN208472681U (zh) 一种水电站中表流道可移动检修平台
CN207375273U (zh) 一种钢轨平移系统的均载装置
CN207053050U (zh) 一种带挂线无人机的车载式自主上下线装置
CN207192390U (zh) 一种滴灌带回收机
CN207053049U (zh) 一种带电作业机器人用车载式自主上下线装置
CN207053047U (zh) 一种用于带电作业机器上下线的车载式作业平台
CN206336996U (zh) 一种工民建用三绞盘高空防护吊篮
CN206255821U (zh) 一种城市环保渣土车用升降运土装置
CN115465790A (zh) 一种双钩智能门式起重机
CN213771252U (zh) 一种建筑电气施工升降装置
CN209522196U (zh) 一种预制件的搬运车
CN218579501U (zh) 智能桥门式起重机
CN207483226U (zh) 一种闸式剪板机起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