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413598U - 一种轿底支撑架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轿底支撑架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413598U
CN208413598U CN201821074382.2U CN201821074382U CN208413598U CN 208413598 U CN208413598 U CN 208413598U CN 201821074382 U CN201821074382 U CN 201821074382U CN 208413598 U CN208413598 U CN 20841359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uide rail
bearing beam
bottom beam
car floor
preceding botto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074382.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屠亚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Hongda Eleva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Hongda Eleva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Hongda Eleva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Hongda Eleva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074382.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41359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41359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41359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age And Drive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轿底支撑架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前底梁、后底梁、左垫梁、右垫梁和钢带轮组件;所述前底梁、后底梁平行设置,所述左垫梁、右垫梁平行设置,所述左垫梁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前底梁、后底梁的左端,所述右垫梁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前地梁、后地梁的右端;所述钢带轮组件固定在左垫梁、右垫梁的下方并与左垫梁、右垫梁连成一体;所述钢带轮组件和左垫梁、右垫梁的叠加高度低于前底梁的高度,所述前底梁和后底梁的高度一致。本实用新型中轿底支撑架中钢带轮组件与左垫梁、右垫梁连成一体;使整个轿底支撑架在连接强度相同的情况下,变得更薄,安全钳穿过前底梁和后底梁,省去了安全钳占用的空间,如此可减小井道的挖坑高度。

Description

一种轿底支撑架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轿底支撑架组件。
背景技术
目前普通家用电梯的机械结构由轿厢部分、对重部分、轿厢导轨和对重导轨组成,轿厢导轨位于轿厢两侧,对轿厢的运行起到导向作用,对重部分单独设立在旁边,对重导轨对对重铁进行导向,这样的设计浪费了很多井道内的空间,其井道面积占用率仅为0.4~0.5。
由于普通商用电梯的结构设计不够紧凑,轿厢安装在轿底支撑架上,轿厢和轿底支撑架之间具有减震垫,减震垫占用较大的安装空间;这样在建造井道时,为保证电梯能够正常平层(电梯到最底下那一层时,能够让轿厢的底板与楼层底面持平),需要挖较深的井坑,如此,电梯建造的成本轿底,在井道中安装电梯的难度较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出一种轿底支撑架组件。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轿底支撑架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前底梁、后底梁、左垫梁、右垫梁和钢带轮组件;所述前底梁、后底梁平行设置,所述左垫梁、右垫梁平行设置,所述左垫梁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前底梁、后底梁的左端,所述右垫梁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前底梁、后底梁的右端;所述钢带轮组件固定在左垫梁、右垫梁的下方并与左垫梁、右垫梁连成一体;所述钢带轮组件和左垫梁、右垫梁的叠加高度低于前底梁的高度,所述前底梁和后底梁的高度一致。
优选地,还包括多个减震垫,多个所述减震垫分布在左垫梁、右垫梁上;所述减震垫的上部高出前底梁的上表面。
优选地,所述前底梁、后底梁的右端均固定有直梁安装座,固定在前底梁的直梁安装座与固定在后底梁的直梁安装座正对设置。
优选地,所述直梁安装座设置有安装槽和导靴安装座,所述导靴安装座安装在所述安装槽中。
优选地,所述钢带轮组件包括轮梁和安装在轮梁两端的钢带轮。
优选地,所述轮梁的两端设置有轮槽,所述钢带轮处于所述轮槽中。
优选地,还包括多个缓冲器,多个所述缓冲器分布在前底梁和后底梁上。
优选地,还包括安全钳,所述安全钳穿过前底梁和后底梁。
本实用新型包括前底梁、后底梁、左垫梁、右垫梁、钢带轮组件和安全钳;轿底支撑架中钢带轮组件与左垫梁、右垫梁连成一体;使整个轿底支撑架在连接强度相同的情况下,变得更薄,其中,安全钳穿过前底梁和后底梁,省去了安全钳占用的空间,如此可减小井道的挖坑高度。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中钢带式电梯的正视图;
图2为实施例中钢带式电梯的侧视图;
图3为实施例中钢带式电梯的俯视图;
图4为实施例中钢带式电梯的固定支架的正视图;
图5为实施例中钢带式电梯的导轨支架组件的俯视图;
图6为实施例中轿底支撑架的俯视图;
图7为实施例中轿底支撑架的正视图;
图8为实施例中轿底支撑架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请参照图1-图8,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轿底支撑架组件,其应用于钢带式电梯中,所述钢带式电梯包括井道100、动力组件200、轿架300、对重400、钢带500和导轨支架组件。
所述井道100包括前壁110、后壁120、左侧壁130和右侧壁140,所述前壁110具有多个电梯门道;具体的说,所述井道100通往楼房的各层,井道100中的多个电梯门道和楼房的层数对应,即从楼房的任何一层都可从电梯门道进入电梯。
动力组件200,固定在井道100中;动力组件200用于驱动钢带500,并通过钢带500拉动所述轿架300和对重400上下移动。具体的说,所述钢带500式电梯具有轿厢,轿厢固定在轿架300中;在本次实施例中,所述动力组件200为曳引机。
轿架300、对重400、钢带500;所述钢带500穿过轿架300和对重400,所述钢带500由动力组件200驱动并带动对重400和轿架300交替上下运动;具体的说,所述钢带500绕在轿架300和对重400上,所述动力组件200驱动钢带500时,钢带500带动轿架300上行,对重400下行;或者,所述钢带500带动所述轿架300下行,对重400上行。
导轨支架组件,所述导轨支架组件固定在井道100的后壁120,或左侧壁130,或右侧壁140,所述导轨支架组件包括多个固定支架600、第一导轨610、第二导轨620、第三导轨630和第四导轨640;所述多个固定支架600沿所述左侧壁130或右侧壁140自下往上依次排列并固定第一导轨610、第二导轨620、第三导轨630和第四导轨640;所述轿架300套在第一导轨610、第四导轨640上并沿第一导轨610、第四导轨640上下滑动;所述对重400套在所述第二导轨620、第三导轨630上并沿第二导轨620、第三导轨630上下滑动。具体的说,所述第一导轨610和第四导轨640供所述轿架300上下滑动,所述第二导轨620和第三导轨630供所述对重400上下滑动;也就是说,所述轿架300和对重400均可在所述导轨支架组件上上下滑动;这样可以节省井道100的空间;对重400处于所述第二导轨620和第三导轨630之间,因该钢带500式电梯为家用型电梯,对重400相对较轻,因此,对重400的体积较小,将供对重400滑动的导轨(第二导轨620和第三导轨630)和供轿架300滑动的导轨(第一导轨610和第四导轨640)整合在一起,使得供对重400滑动的导轨(第二导轨620和第三导轨630)与供轿架300滑动的导轨(第一导轨610和第四导轨640)叠加的空间大大的减小。
优选地,所述固定支架600包括横梁650、第一导轨固定架660和第二导轨固定架670;所述第一导轨610支架、第二导轨620支架间隔并对称固定在横梁650上;
所述第一导轨固定架660包括第一连接板661、第一导轨固定板662和第二导轨固定板663;所述第一连接板661固定在横梁650上,所述第一导轨固定板662、第二导轨固定板663固定在第一连接板661上,所述第一导轨固定板662固定所述第一导轨610;且所述第一导轨固定板662在连接板上的固定位置可横向调节,所述第二导轨固定板663也固定在所述第一连接板661上;所述第二导轨固定板663固定所述第二导轨620;且所述第二导轨固定板663在第一连接板上的固定位置可横向调节;
所述第二导轨固定架670包括第二连接板671、第三导轨固定板672和第四导轨固定板673;所述第二连接板671固定在横梁650上,所述第三导轨固定板672、第四导轨固定板673均固定在第二连接板671上,所述第三导轨固定板672固定第三导轨630,且所述第三导轨固定板672在第二连接板671上的固定位置可横向调节;所述第四导轨固定板673固定所述第四导轨640,且所述第四导轨固定板673在第二连接板671上的固定位置可横向调节。
具体的说,所述第一导轨固定架660和第二导轨620固定件间隔设置,因此,固定在第一导轨固定架660上的第一导轨610和固定在第二导轨固定架670上的第四导轨640间隔排布,而轿架300在第一导轨610和第四导轨640上滑动,这样有助于提高所述轿架300上下滑动的稳定性,同理,固定在第一导轨固定架660上的第二导轨620和固定在第二导轨固定架670上的第三导轨630也是间隔排布的,对重400在第二导轨620和第三导轨630上滑动,也可提高所述对重400在第二导轨620、第三导轨630上下滑动的稳定性。
所述第一导轨固定板662在第一连接板661上的固定位置可横向调节,所述第四导轨640固定在第二连接板671上的固定位置可横向调节,因此,所述第一导轨610和第四导轨640之间的距离可以调节;在安装轿架300时,轿架300需套在第一导轨610和第四导轨640上,所述第一导轨610和第四导轨640之间的距离可以调节,这样可方便轿架300的安装,同时可避免因误差而导致轿架300套不上导轨(第一导轨610和第四导轨640)的情况。
同理,所述第二导轨固定板663在第一连接板661上的固定位置可横向调节,所述第三导轨固定板672在第二连接板671上的第二连接板671上的固定位置可横向调节,所述第二导轨620和第三导轨630的距离可调节,在安装对重400是,对重400需套在第二导轨620和第三导轨630上,所述第二导轨620和第三导轨630之间的距离可以调节,这样可方便对重400的安装,也可避免因误差而导致对重400套不上导轨(第二导轨620和第三导轨630)的情况。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板661包括第一上板661a、第一上板661b和第一腹板661c,所述第一腹板661c连接第一上板661a和第一上板661b;所述第一导轨固定板662、第二导轨固定板663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上板661b、第一上板661a上;
优选地,所述第二连接板671包括第二上板671a、第二下板671b和第二腹板671c,所述第二腹板671c连接第二上板671a和第二下板671b;所述第三导轨固定板672、第四导轨固定板673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二上板671a、第二下板671b上。
具体的说,所述第一导轨固定板662和第二导轨固定板663固定在第一连接板661的位置可交换,同时,第三导轨固定板672和第三导轨固定板672固定在第二连接板671的位置也对要应交换。
所述第一连接板661可为槽钢或工字钢,所述第二连接板671可为槽钢或工字钢。
优选地,所述第一上板661a设有多个第一腰孔和与第一腰孔数量对应的第一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穿过第一导轨固定板662、第一腰孔并将第一导轨固定板662固定在第一连接板661上;在调节第一导轨固定板662在第一连接板661上的固定位置时,所述第一导轨固定板662相对所述第一连接板661横向移动,所述第一固定件在第一腰孔中横向移动。
所述第一上板661b设有多个第二腰孔和与第二腰孔数量对应的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二固定件穿过第二导轨固定板663、第二腰孔并将第二导轨固定板663固定在第一连接板661上。在调节第二导轨固定板663在第一连接板661上的固定位置时,所述第二导轨固定板663相对所述第一连接板661横向移动,所述第二固定件在第二腰孔中横向移动。
优选地,所述第二上板671a设有多个第三腰孔和与第三腰孔数量对应的第三固定件;所述第三固定件穿过第三导轨固定板672、第三腰孔并将第三导轨固定板672固定在第二连接板671上;在调节第三导轨固定板672在第二连接板671上的固定位置时,所述第三导轨固定板672相对所述第一连接板661横向移动,所述第三固定件在第三腰孔中横向移动。
所述第二下板671b设有多个第四腰孔和与第四腰孔数量对应的第四固定件;所述第四固定件穿过第四导轨固定板673、第四腰孔并将第四导轨固定板673固定在第二连接板671上。在调节第四导轨固定板673在第二连接板671上的固定位置时,所述第四导轨固定板673相对所述第二连接板671横向移动,所述第四固定件在第四腰孔中横向移动。
在本次实施例中,在固定第一导轨610、第二导轨620、第三导轨630和第四导轨640时,通过多个导轨压板分别压住第一导轨610、第二导轨620、第三导轨630和第四导轨640,以提高第一导轨610、第二导轨620、第三导轨630和第四导轨640与多个固定支架600的连接强度;其中,第二导轨620和第三导轨630正对排布,所述第一导轨610和第四导轨640相背排布。
优选地,所述轿架300包括轿底支撑架310,所述轿底支撑架310包括前底梁311、后底梁312、左垫梁313、右垫梁314、安全钳315和钢带轮组件316;所述前底梁311、后底梁312平行设置,所述左垫梁313、右垫梁314平行设置,所述左垫梁313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前底梁311、后底梁312的左端,所述右垫梁314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前底梁311、后底梁312的右端;所述钢带轮组件316固定在左垫梁313、右垫梁314的下方并与左垫梁313、右垫梁314连成一体;所述钢带轮315b组件和左垫梁313、右垫梁314的叠加高度低于前底梁311的高度,所述前底梁311和后底梁312的高度一致;所述安全钳315穿过前底梁311和后底梁312。具体的说,所述钢带轮315b组件和左垫梁313、右垫梁314的叠加高度低于前底梁311的高度,整个轿底支撑架310中间部位凹陷,轿底支撑架310的前侧和后侧凸出,在与轿厢相连,轿厢的底部可伸入所述轿底支撑架310的凹陷部分,这样可有利于约束轿厢,使得轿厢与轿架300的连接更加稳定,在传统的电梯中,钢带轮315b组价固定在所述轿底支撑架310上,且所述钢带轮315b组件与传统的轿底支撑架310具有叠加高度;因此,所述整个轿架300的高度偏高,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钢带轮组件316固定在左垫梁313、右垫梁314的下方并与左垫梁313、右垫梁314连成一体;可使降低整个轿架300的高度,这样也可减小井道100的挖坑高度。
优选地,所述轿底支撑架310还包括多个减震垫317,多个所述减震垫317分布在左垫梁313、右垫梁314上;所述减震垫317的上部高出前底梁311的上表面。所述减震垫317用于减震,在制动轿架300时,为了让减小轿厢发生震动,所述减震垫317的上部高出前底梁311的上表面,可避免轿厢与轿底支撑架310发生碰撞。
优选地,所述钢带轮组件316包括轮梁316a和安装在轮梁316a两端的钢带轮315b;所述轮梁316a的两端设置有轮槽,所述钢带轮315b处于所述轮槽中。具体的说,所述钢带轮315b安装在所述轮槽中,可减小所述整个钢带轮315b组件占用的空间。
优选地,所述前底梁311、后底梁312的右端均固定有直梁安装座318,固定在前底梁311的直梁安装座318与固定在后底梁312的直梁安装座318正对设置;所述直梁安装座318设置有安装槽和导靴安装座319,所述导靴安装座319安装在所述安装槽中。在本次实施例中,轿架300设置有直梁,所述直梁安装在直梁安装座318上,导靴安装座319用于安装导靴;安装在前底梁311的导靴套在所述第一导轨610上,安装在后底梁312的导靴套在第二导轨620上。
所述轿底支撑架310还包括多个缓冲器311a,多个所述缓冲器311a分布在前底梁311和后底梁312上,所述多个缓冲器311a处于前底梁311和后底梁312的下方,当轿架300或对重400运行到井道100底部时,通过设置多个缓冲器311a来减轻轿架300或对重400与井道100底部的碰撞力的力度。
本实用新型设置有导轨支架组件以供对重400和轿架300上下滑动,大大节省了井道100的空间;导轨支架组件中,第一导轨610和第四导轨640的横向距离可调,第二导轨620和第三导轨630的横向距离可调,可方便对重400、轿架300与导轨支架组件的安装配合;在具体安装时,可先将整个导轨支架组件安装好后,再将整个导轨支架组件放置进入井道100中,将导轨支架组件固定在井道100中,最后安装对重400和轿架300。
本实用新型中轿底支撑架310中钢带轮315b组件与左垫梁313、右垫梁314连成一体;以此减小整个轿架300占用的空间。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轿底支撑架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前底梁、后底梁、左垫梁、右垫梁和钢带轮组件;所述前底梁、后底梁平行设置,所述左垫梁、右垫梁平行设置,所述左垫梁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前底梁、后底梁的左端,所述右垫梁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前底梁、后底梁的右端;所述钢带轮组件固定在左垫梁、右垫梁的下方并与左垫梁、右垫梁连成一体;所述钢带轮组件和左垫梁、右垫梁的叠加高度低于前底梁的高度,所述前底梁和后底梁的高度一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轿底支撑架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减震垫,多个所述减震垫分布在左垫梁、右垫梁上;所述减震垫的上部高出前底梁的上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轿底支撑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底梁、后底梁的右端均固定有直梁安装座,固定在前底梁的直梁安装座与固定在后底梁的直梁安装座正对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轿底支撑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梁安装座设置有安装槽和导靴安装座,所述导靴安装座安装在所述安装槽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轿底支撑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钢带轮组件包括轮梁和安装在轮梁两端的钢带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轿底支撑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梁的两端设置有轮槽,所述钢带轮处于所述轮槽中。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轿底支撑架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缓冲器,多个所述缓冲器分布在前底梁和后底梁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轿底支撑架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全钳,所述安全钳穿过前底梁和后底梁。
CN201821074382.2U 2018-07-06 2018-07-06 一种轿底支撑架组件 Active CN20841359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074382.2U CN208413598U (zh) 2018-07-06 2018-07-06 一种轿底支撑架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074382.2U CN208413598U (zh) 2018-07-06 2018-07-06 一种轿底支撑架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413598U true CN208413598U (zh) 2019-01-22

Family

ID=651266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074382.2U Active CN208413598U (zh) 2018-07-06 2018-07-06 一种轿底支撑架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41359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50884A (zh) * 2018-07-06 2018-11-06 宁波宏大电梯有限公司 一种轿底支撑架组件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50884A (zh) * 2018-07-06 2018-11-06 宁波宏大电梯有限公司 一种轿底支撑架组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750864A (zh) 一种钢带式电梯
CN208413559U (zh) 一种钢带式电梯
CN108861966B (zh) 一种具有裹塑钢丝绳的背包式电梯
CN208413598U (zh) 一种轿底支撑架组件
CN208814452U (zh) 一种应用于高速电梯上的轿厢减震装置
JP4673746B2 (ja) 調整可能なプラットフォームを有するエレベータかごアッセンブリ
CN208413563U (zh) 一种导轨支架组件
CN103661420B (zh) 气浮列车系统
CN208577312U (zh) 一种固定支架
CN103193135A (zh) 一种结构紧凑的电梯系统
CN108750884A (zh) 一种轿底支撑架组件
CN108861952A (zh) 一种导轨支架组件
CN206735570U (zh) 电梯导轨结构
CN208814441U (zh) 一种无机房曳引机及对重绳头的承重梁安装结构
CN109052105A (zh) 一种无机房电梯布置结构
CN209481024U (zh) 一种有机房钢带电梯
CN214003743U (zh) 一种多重减震的无机房电梯
CN109279478A (zh) 一种电梯布置结构
CN205739956U (zh) 一种新型电梯减震下梁
CN112499432B (zh) 一种能降低井道高度的轿厢电梯
CN214828191U (zh) 一种重载高速导靴多重布置结构
CN207738268U (zh) 一种电梯导轨
CN206553032U (zh) 一种无机房电梯的曳引系统布局
CN109573790B (zh) 一种有机房钢带电梯
CN211444633U (zh) 一种直角贯通结构的杂物电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