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399862U - 一种电子设备及背光模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子设备及背光模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399862U
CN208399862U CN201821214286.3U CN201821214286U CN208399862U CN 208399862 U CN208399862 U CN 208399862U CN 201821214286 U CN201821214286 U CN 201821214286U CN 208399862 U CN208399862 U CN 20839986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adhesive tape
backlight module
double faced
faced adhes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214286.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陆忠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ppo Chongqi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Oppo Chongqi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ppo Chongqi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Oppo Chongqi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214286.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39986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39986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39986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电子设备及背光模组。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包括入光面和出光面,出光面包括遮光区域和出光区域,其中,遮光区域中的出光面为平面;光源,与入光面相对设置;以远离导光板的方向依次设置在导光板上的第一双面胶带、柔性线路板以及第二双面胶带,其中柔性线路板的两侧分别与第一双面胶带和第二双面胶带粘贴,遮光区域中的出光面与第一双面胶带的远离柔性线路板的一侧粘贴,并且遮光区域中的出光面与平直状态下的柔性线路板、第一双面胶带以及第二双面胶带平行设置。因此可防止漏光现象,并且防止导光板掉落。

Description

一种电子设备及背光模组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子设备及背光模组。
背景技术
背光模组广泛应用于平面显示器领域,由于液晶本身不发光,必须透过背光模组提供亮度分布均匀的光源才能使液晶现象,因而成为平面显示器不可或缺的关键零组件。一般而言,背光模组分为背光式以及直下式两种设计。直下式背光模组是将冷阴极荧光灯管等光源置于模块正下方,适用于对可移植性及空间要求较不挑剔的显示装置。侧入式背光模组则是将光源设在导光板侧边,一般常用于18寸以下的中小尺寸的背光模组。在侧入式背光模组中,导光板是关键性的元件,其主要的功用是将光线由边缘导向视线方向,故得其名。
现有的方案中,为了更容易的收集到光源的光,降低光源的制作精度要求,通常增大入光面的面积,使得导光板的出光面为一个不平整的面。这就增加了出光面与其他元件的配合难度,容易造成漏光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包括:
导光板,包括入光面和出光面,所述出光面包括遮光区域和出光区域,其中,所述遮光区域中的所述出光面为平面;
光源,与所述入光面相对设置;
以远离所述导光板的方向依次设置在导光板上的第一双面胶带、柔性线路板以及第二双面胶带,其中所述柔性线路板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一双面胶带和所述第二双面胶带粘贴,所述遮光区域中的所述出光面与所述第一双面胶带的远离所述柔性线路板的一侧粘贴,并且所述遮光区域中的所述出光面与平直状态下的所述柔性线路板、所述第一双面胶带以及所述第二双面胶带平行设置。
本申请实施例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包括前文所述的背光模组。
本申请通过设置导光板的遮光区域中的出光面为平面结构,且与平直状态下的柔性线路板、第一双面胶带和第二双面胶带平行设置。使得在粘贴导光板的出光面时,可保证第一双面胶带和第二双面胶带的平直性,避免第一双面胶带和第二双面胶带的其中一个或者两个发生弯折。这是由于在第一双面胶带和第二双面胶带的至少一个弯折时,在受到外力的作用情况下容易被拉直,从而使得第二双面胶带与导光板的出光面分离,这一方面将导致漏光的现象,另一方面将容易导致导光板掉落的现象。综上所述,本申请可防止漏光现象,并且防止导光板掉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的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现有技术的背光模组在受到外力作用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所示的电子设备的逻辑框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值得注意的是,现有技术中,为了更容易的收集到光源的光,降低光源的制作精度要求,通常增大入光面的面积。最常见的是将导光板设计为楔形结构,即其靠近入光面一端的厚度大于远离入光面的一端的厚度。造成靠近入光面的出光面倾斜设计的结构。这就使得设置在导光板上的第一双面胶带、柔性线路板以及第二双面胶带也跟随出光面倾斜固定,形成弯折的结构,这就容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第二双面胶带被向上拉直,从而带动第一双面胶带也向上拉直,造成与出光面分离的现象。该现象将导致光源发出的光从第一双面胶带与出光面分离的位置漏出,并且导致导光板因无法粘贴固定而掉落的现象。
本申请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及电子设备以解决上述的问题。
具体请参阅图1,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背光模组10包括背框100、光源200、第一双面胶带300、第二双面胶带400、柔性线路板500、导光板600、反射片700以及匀光膜层800。
背框100包括底板101以及自底板101的至少一边缘向上弯折的侧壁102。底板100可与侧壁102一体成型设计。
背框100的材质可为金属,例如铜、铝、铁等。也可为塑料。
反射片700设置底板101上。用于对入射的光线进行反射。
导光板600设置在反射片700远离底板101的表面上。
导光板600包括入光面601和出光面602。其中入光面601和出光面602为导光板600两个相互垂直的面。
入光面601与光源200相对设置。
出光面602设置在导光板600远离反射片700的一侧。出光面602包括遮光区域6021和出光区域6022。本实施例中的遮光区域6021为遮挡光线射出的区域,通常是用来对导光板600进行固定的区域。而出光区域6022则刚好相反,其为光线射出的区域。
遮光区域6021中的出光面602为平面结构,出光区域6022的出光面602同样为平面结构,并且遮光区域6021对应的平面和出光区域6022对应的平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也就是说整个出光面602为一个平面结构。
第一双面胶带300、柔性线路板500以及第二双面胶带400自远离导光板600的方向依次设置在导光板600的上。
其中,柔性线路板500(Flexible Printed Circuit简称FPC)是以聚酰亚胺或聚酯薄膜为基材制成的一种具有高度可靠性,绝佳的可挠性印刷电路板。
柔性线路板500的两侧分别与第一双面胶带300和第二双面胶带400粘贴。
更具体的,柔性线路板500包括第一端部501、第二端部502以及中部503,第一端部501和第二端部502位于柔性线路板500相对的两端,且第二端部502靠近背框100的侧壁102设置。中部503位于第一端部501和第二端部502之间。
本实施例中,第一端部501的两侧分别与第一双面胶带300和第二双面胶带400粘贴。
背光模组10进一步包括第三双面胶带103,其设置在侧壁102上。第二端部502的两侧分别与第三双面胶带103和第二双面胶带400粘贴,以通过第三双面胶带103将第二端部502固定在侧壁102上。
第一双面胶带300仅设置在柔性线路板500的第一端部501位置,且第一双面胶带300远离柔性线路板400的一侧,具体为远离柔性线路板400的第一端部501的一侧与遮光区域6021中的出光面602粘贴。第一端部501通过第一双面胶带300设置在遮光区域6021的出光面602上。
第二双面胶带400设置在柔性线路板500上,并且靠近侧壁102的一端自柔性线路板500延伸到侧壁102的外侧。由此可对背框100进行粘贴固定。本实施例中,第二双面胶带400仅延伸到侧壁102的中部位置。
在其他实施例中,为了增加背框的稳固性,可将第二双面胶带400延伸到侧壁102的底部位置。
第二双面胶带400在底板101上的投影为背光模组10的非显示区,投影以外的面积为背光模组10的显示区。其中,出光面602的遮光区域6021位于非显示区中,出光区域6022位于显示区中。
第一双面胶带300和第二双面胶带400可采用相同的材质。只要其两面均具有粘贴性即可,本申请不对材质进行限制。进一步的,第一双面胶带300和第二双面胶带400还可以采用具有遮光作用的材质,在进行粘贴固定时,进一步起到遮光效果。
本实施例中,导光板600的遮光区域6021中的出光面602与平直状态下的柔性线路板500、第一双面胶带300以及第二双面胶带400平行设置。
结合前文所述可知,遮光区域6021中的出光面602为平面结构,第一双面胶带300的两侧分别粘贴柔性线路板500和遮光区域6021中的出光面602。而柔性线路板500的另一侧则与第二双面胶带400粘贴。由此导光板600可通过第一双面胶带300、柔性线路板500以及第二双面胶带400进行粘贴固定。
由此遮光区域6021中的出光面602、第一双面胶带300、柔性线路板500以及第二双面胶带400均可以平直的状态进行粘贴固定。避免第一双面胶带300和第二双面胶带400的其中一个或者两个发生弯折。这是由于在第一双面胶带300和第二双面胶带400的至少一个弯折时,在受到外力的作用情况下容易被拉直,从而使得第一双面胶带300与导光板600的出光面602分离,这一方面将导致漏光的现象,另一方面将容易导致导光板600掉落的现象。综上所述,本申请可防止漏光现象,并且防止导光板掉落。
如图2所示,现有技术中,导光板600为楔形结构,其出光面602为不平整的结构,具体而言,遮光区域6021的出光面602相对于出光区域6022的出光面602倾斜设置。则粘贴过程中,为了增加粘贴的面积,提高粘贴性。第一双面胶带300、柔性线路板500、第二双面胶400带都会跟随导光板600的出光面602的遮光区域6021倾斜粘贴。这就导致了第二双面胶带400弯折,在受到外力的作用下,第二双面胶带400很容易如图2所示的向上方向被拉起从而通过柔性线路板500带动第一双面胶带300向上,最终导致第一双面胶带300和导光板600的出光面602分离,如图3所示,分离的位置容易出现漏光的现象,另外,由于容易导致导光板602因为无粘贴固定而导致位置的不稳定,从而影响光学处理结果。
请在参阅图1,光源200用于提供光线到入光面601。光源可为LED(Light-EmittingDiode,发光二极管)光源,也可为其他光源。
光源200进一步通过粘接剂201,例如焊锡与柔性线路板500粘贴。具体是与柔性线路板500的中部503粘贴。
其中,光源200与反射片700间隔设置。且光源200与反射片700之间的间隙大于或等于0.05mm。这一方面防止光源200对反射片700造成挤压而引起反射片700出现反射波纹的情况。另一方面可提高光源200的中心位置,使得其发射的光线可对准入光面601的中心,由此提高了导光板600的光学处理能力。
匀光膜层800设置在导光板600的出光面602上,且与柔性线路板500间隔设置。
匀光膜层800包括依次远离出光面的扩散膜801、第一增光膜802以及第二增光膜803。第一增光膜802和第二增光膜803的尺寸相等。扩散膜801靠近柔性线路板500的一端自第一增光膜802和第二增光膜803向柔性线路板400的方向延伸,形成扩散延伸部8011。
背光模组10进一步包括遮光胶带8012,遮光胶带8012设置在扩散延伸部8011上。用于对进入匀光膜层800和柔性线路板500之间的光线进行遮挡。
进一步的,遮光胶带8012还可在靠近扩散延伸部8011的一侧具有粘贴性,遮光胶带8012两侧分别与第二双面胶带400与扩散延伸部8011粘贴。
第二双面胶带400进一步与第二增光膜803粘贴。
由此通过遮光胶带8012和第二双面胶带400可分别将扩散膜801和第二增光膜803粘贴固定,而设置在扩散膜801和第二增光膜803之间的第一增光膜802可通过扩散膜801和第二增光膜803的夹持作用而固定。
在其他实施例中,遮光胶带8012还可两侧均具有粘贴性。
进一步的,在第二双面胶带400上进一步设置有一填充胶带900。填充胶带900仅设置在非显示区中,其是为了在显示区中在均光膜层800上的设置偏光片(图中未示出)时,填充该偏光片对应的非显示区的高度,起到高度平衡的作用。
请参阅图4,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另一种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背光模组20与前文所述的背光模组10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的导光板600的出光面602为非平面结构。
具体而言,遮光区域6021中的出光面602和出光区域6022中的出光面602均为平面结构,但是遮光区域6021中的出光面602和出光区域6022中的出光面602不在同一个水平面上,两者为阶梯状结构。
由图4所示可知,遮光区域6021的出光面602到反射片700的距离大于出光区域6022的出光面602到反射片700的距离。由此可增大入光面601的面积,从而增大光线的入射率。
请参阅图5,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背光模组30与前文所述的背光模组10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第二双面胶带400靠近侧壁102的一端与柔性线路板500齐平。也就是说本实施例省去了第二双面胶带400在侧壁102上的延伸部,这一方面可节省第二双面胶带400的材料,另一方面可节省将第二双面胶带400贴覆到侧壁上的工序,从而节省工序成本和提高效率。
此外,由前文实施例可知,导光板600可通过第一双面胶带300固定,因此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如图2所示的背光模组的导光板来说,本实施例的导光板600对背框100的依赖性更小,不需要第二双面胶带400固定背框来对导光板600进行固定。
值得注意的是,本实施例的第二双面胶带400的结构也可以适用于前文所述的背光模组20中。
请参阅图6,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又一种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的背光模组40与前文所述的背光模组10的不同之处在于:
本实施例的背光模组40进一步包括一支撑件104,支撑件104设置在侧壁102的内侧,即侧壁102与光源200之间。支撑件104可为金属材质,也可以为塑料材质。其可与背框100一体成型。
第三双面胶带103设置在侧壁102和支撑件104上,并将柔性线路板500的第二端部502固定在侧壁102和支撑件104上。侧壁102和支撑件104共同对柔性线路板500进行支撑的结构可提高支撑的稳定性。
值得注意的是,本实施例的支撑件104的结构也可以适用于前文所述的背光模组20和30中。
请一并参阅图7和图8,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7所示的电子设备的逻辑框架结构示意图。如图7和图8所示,本实施例的电子设备50包括显示面板51和背光模组52,背光模组51向显示面板52提供光线,使得显示面板52可以进行图像显示。其中,背光模组52包括前文任一实施例所述的背光模组。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5)

1.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包括:
导光板,包括入光面和出光面,所述出光面包括遮光区域和出光区域,其中,所述遮光区域中的所述出光面为平面;
光源,与所述入光面相对设置;
以远离所述导光板的方向依次设置在导光板上的第一双面胶带、柔性线路板以及第二双面胶带,其中所述柔性线路板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一双面胶带和所述第二双面胶带粘贴,所述遮光区域中的所述出光面与所述第一双面胶带的远离所述柔性线路板的一侧粘贴,并且所述遮光区域中的所述出光面与平直状态下的所述柔性线路板、所述第一双面胶带以及所述第二双面胶带平行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光区域中的所述出光面为平面,并且所述遮光区域对应的平面和出光区域对应的平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光区域中的所述出光面为平面,并且所述遮光区域对应的平面和出光区域对应的平面为阶梯状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通过焊接剂与所述柔性线路板粘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背框和反射片,所述背框包括底板和自所述底板弯折的侧壁;
所述反射片设置在所述底板上;
所述导光板设置在所述反射片远离所述底板的表面上;
所述光源与所述反射片间隔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与所述反射片之间的间隙大于或等于0.05mm。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线路板包括第一端部、中部以及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位于所述柔性线路板相对的两端,所述中部位于所述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之间,其中:
所述第一端部通过所述第一双面胶带设置在所述遮光区域的出光面上;
所述中部通过所述焊接剂设置在所述光源上;
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还包括第三双面胶带,所述第三双面胶带的两侧分别与所述侧壁和所述第二端部粘贴。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线路板包括第一端部、中部以及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位于所述柔性线路板相对的两端,所述中部位于所述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之间,其中:
所述第一端部通过所述第一双面胶带设置在所述遮光区域的出光面上;
所述中部通过所述焊接剂设置在所述光源上;
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第三双面胶带和支撑件,其中:
所述支撑件设置在所述侧壁与所述光源之间,所述第三双面胶带的一侧与所述侧壁和支撑件粘贴,相对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二端部粘贴。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双面胶靠近所述侧壁的一端自所述柔性线路板延伸到所述侧壁的外侧。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胶带靠近所述侧壁的一端与所述柔性线路板齐平。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匀光膜层,设置在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匀光膜层与所述柔性线路板间隔设置;
所述匀光膜层包括依次远离所述出光面的扩散膜、第一增光膜以及第二增光膜,所述扩散膜靠近所述柔性线路板的一端自所述第一增光膜和所述第二增光膜向所述柔性线路板的方向延伸,形成扩散延伸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进一步包括遮光胶带,所述遮光胶带设置在所述扩散延伸部上。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胶带靠近所述扩散延伸部的一侧具有粘贴性,所述遮光胶带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二双面胶带与所述扩散延伸部粘贴。
15.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权利要求1-14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
CN201821214286.3U 2018-07-27 2018-07-27 一种电子设备及背光模组 Active CN20839986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214286.3U CN208399862U (zh) 2018-07-27 2018-07-27 一种电子设备及背光模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214286.3U CN208399862U (zh) 2018-07-27 2018-07-27 一种电子设备及背光模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399862U true CN208399862U (zh) 2019-01-18

Family

ID=651291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214286.3U Active CN208399862U (zh) 2018-07-27 2018-07-27 一种电子设备及背光模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39986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33738A (zh) * 2021-07-07 2021-09-24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终端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33738A (zh) * 2021-07-07 2021-09-24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终端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256023B2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ing same
WO2019029186A1 (zh) 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CN105044983B (zh) 一种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装置
KR102008076B1 (ko) 백라이트 모듈 및 액정 디스플레이
CN110928041B (zh)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US9971086B2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N102914909A (zh) 一种防漏光的侧入式背光的液晶模组及液晶显示器
WO2018112999A1 (zh) 一种背光模组
CN104456302A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器
CN209784699U (zh) 一种灯条、背光模组及显示模组
CN108254972A (zh) 背光模组、电子装置及背光模组的安装方法
TWI693457B (zh) 面光源裝置、顯示裝置以及電子機器
US20160091659A1 (en) Backlight, liquid crystal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WO2016183902A1 (zh)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5116606A (zh) 反光片、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13210668U (zh) 显示装置及背光模组
CN113589585A (zh) 背光模组与液晶显示器
WO2017024756A1 (zh) 灯条、背光模组及其组装方法、显示装置
CN103503053A (zh) 显示模块和具备该模块的显示装置
CN109541847A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WO2016206146A1 (zh)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
CN208399862U (zh) 一种电子设备及背光模组
CN110908191A (zh)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JP2005099221A (ja) Lcdの保持構造
CN105511163A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屏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