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399853U - 一种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399853U
CN208399853U CN201821040715.XU CN201821040715U CN208399853U CN 208399853 U CN208399853 U CN 208399853U CN 201821040715 U CN201821040715 U CN 201821040715U CN 208399853 U CN208399853 U CN 20839985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device
filling member
light
guide plate
light gu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040715.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晓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040715.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39985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39985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39985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背框、遮光胶带、下偏光片及阵列基板,下偏光片的延伸长度小于阵列基板,以使得阵列基板与遮光胶带之间形成间隙,该间隙内设有填充组件,该填充组件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填充件及第二填充件,以填充该间隙,从而在下偏光片的厚度不同而导致间隙大小不同时,可选择不同厚度的第一填充件及第二填充件中的至少一个来匹配相应大小的间隙,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在间隙内设置的单一填充物,可选择范围更大。

Description

一种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显示模组中的下偏光片的延伸长度小于阵列基板的长度,因此,阵列基板与背光遮光胶带之间会形成一缝隙,一般情况下,会在该缝隙中设置一填充物,比如强弱胶,但是当下偏光片的厚度不同时,会造成间隙的大小不同,从而选择不同厚度的填充物来匹配相应大小的间隙,但是单一的填充物,厚度选择范围较小。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背框、遮光胶带、下偏光片及阵列基板,所述下偏光片的延伸长度小于所述阵列基板,以使得所述阵列基板与所述遮光胶带之间形成间隙,所述间隙内设有填充组件,所述填充组件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填充件及第二填充件。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背框、遮光胶带、下偏光片及阵列基板,下偏光片的延伸长度小于阵列基板,以使得阵列基板与遮光胶带之间形成间隙,该间隙内设有填充组件,该填充组件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填充件及第二填充件,以填充该间隙,从而在下偏光片的厚度不同而导致间隙大小不同时,可选择不同厚度的第一填充件及第二填充件中的至少一个来匹配相应大小的间隙,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在间隙内设置的单一填充物,可选择范围更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显示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背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导光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5是图1中遮光胶带、下偏光片及阵列基板的层叠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中阵列基板与彩膜基板的层叠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特别指出的是,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申请,但不对本申请的范围进行限定。同样的,以下实施例仅为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请参阅图1,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显示装置10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申请提供的显示装置10可以是任何具备通信和存储功能的设备,例如:平板电脑、手机、电子阅读器、遥控器、个人计算机(PersonalComputer,PC)、笔记本电脑、车载设备、网络电视、可穿戴设备等具有网络功能的智能设备,本实施例中的显示装置10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背框11、遮光胶带12、下偏光片13及阵列基板14。
可选的,背框11为金属背框。
共同参阅图1及图2,图2是图1中背框11的结构示意图,背框11包括依次首尾相连的顶壁111、侧壁112及底壁113,顶壁111、侧壁112及底壁113依次弯折连接以形成一容置空间101。
进一步的,容置空间101内设有在远离底壁113的方向上依次层叠设置的导光板15及光学膜片组16。
导光板15是利用光学级的亚克力或聚碳酸脂板材,然后用具有极高反射率且不吸光的高科技材料,在光学级的亚克力板材底面用激光雕刻、V型十字网格雕刻、UV网版印刷技术印上导光点。利用光学级亚克力板材吸取从灯发出来的光在光学级亚克力板材表面的停留,当光线射到各个导光点时,反射光会往各个角度扩散,然后破坏反射条件由导光板正面射出,从而使得从灯条的线光源转换为面光源。
共同参阅图1、图2及图3,图3是图1中导光板15的结构示意图,导光板15包括入光面151及出光面152,入光面151为导光板15面向侧壁112的一面,出光面152为导光板15远离底壁113的一面,光学膜片组16设置于出光面152上,以接收从导光板15的出光面152发出的光。
可选的,出光面152上为V-Cut结构,该V-Cut结构包括多个相互平行的条状单元1521,且该V-Cut结构在垂直于出光面152上的投影可为锯齿形,当光线经过V-Cut结构时,一部分穿出V-Cut结构并发生折射,向法线方向聚拢,被V-Cut结构由边缘方向导向视向方向,从而增加了导光板15的出光面152视向方向的光线,提高了光源利用率,另一部分被反射回导光板152内,减少了光能的损失,提高了光源利用率。
可选的,导光板15靠近底壁113的底面具有多个网点1522,可采用撞点加工形成表面光滑度较高的网点1522,以将更多反射回导光板15的光线发射至出光面151,减少射出导光板15的光线,进而提高光源利用率。
光学膜片组16包括在远离导光板15的方向上依次层叠设置的扩散膜161、下增透膜162及上增透膜163。
进一步的,导光板15靠近侧壁113的一侧设有反射片17,反射片17设置于底壁113上,以将导光板15射出的光重新反射至导光板15,从而增加导光板15的光源利用率。
可选的,反射片17为银色反射片,以增加反射效率。
进一步的,容置空间101内还设有背光源18,该背光源18用于为导光板15提供光线。
其中,背光源18包括柔性电路板181及设置于柔性电路板181上的灯条182,柔性电路板181设置于底壁113上,灯条182在导光板15的入光面151的一侧设置于柔性电路板181上,以通过入光面151向导光板15发射光线。
可选的,灯条182为LED灯条。
可选的,柔性电路板181与反射片17间隔设置。
参阅图4,图4是图1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柔性电路板181与底壁113之间设有第一粘贴件183,柔性电路板181通过第一粘贴件183粘接于底壁113。
可选的,第一粘贴件183为双面胶。
可选的,柔性电路板181在导光板15远离出光面152的一侧与导光板15层叠设置,也即柔性电路板181远离侧壁112的一端位于导光板15与底壁113之间,从而增加柔性电路板181与底壁113之间的粘接面积,增加柔性电路板181与底壁113的连接牢固性。
可选的,柔性电路板181与导光板15之间还设有第二粘贴件184,柔性电路板181通过第二粘贴件184粘接于导光板15,以在柔性电路板181粘接于底壁113的基础上,将柔性电路板181粘接于导光板15,从而进一步增加柔性电路板181的连接牢固性。
共同参阅图1、图2及图5,图5是图1中遮光胶带12、下偏光片13及阵列基板14的层叠结构示意图,遮光胶带12设置背框11上,具体的,遮光胶带12的一端设置于顶壁111远离容置空间101的一侧,另一端设置于光学膜片组16上,也即另一端设置于上增透膜163上,以在光学膜片组16发光时,防止光学膜片组16漏光。
可以理解的,遮光胶带12的两端分别粘接于背框11及光学膜片组16上。
下偏光片13设置于遮光胶带12上,可以理解的,下偏光片13仅有部分设置于遮光胶带12上,其他部分与光学膜片组16对应设置,以在光学膜片组16发出的光通过下偏光片13时,振动方向与下偏光片13透过轴垂直的光将被吸收,透过光只剩下振动方向与下偏光片13透过轴平行的偏振光。
阵列基板14设置于下偏光片13上,可以理解的,阵列基板14由衬底基板及形成于衬底基板上薄膜晶体管组成,该衬底基板设置于下偏光片13上。
可选的,上述的衬底基板可以为玻璃基板。
进一步的,下偏光片13的延伸长度小于阵列基板14,也即下偏光片13的延伸长度小于衬底基板的延伸长度,以使得阵列基板14与遮光胶带12形成间隙102。
其中,间隙102内设有填充组件19,以增强阵列基板14与背框11的之间的结构稳定性。
可以理解的,该填充组件19与间隙102的大小相匹配。
进一步的,填充组件19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填充件191及第二填充件192,以填充该间隙102,从而在下偏光片14的厚度不同而导致间隙102大小不同时,可选择不同厚度的第一填充件191及第二填充件192中的至少一个来匹配相应大小的间隙102,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在间隙102内设置的单一填充物,可选择范围更大。
可以理解的,第一填充件191及第二填充件192的层叠方向不做限制。
可选的,第一填充件191与第二填充件192中的一个为粘贴件,第一填充件191与第二填充件192中的另一个与该粘贴件在远离遮光胶带12的方向上依次层叠设置,以使得第一填充件191与第二填充件192中的另一个分别与遮光胶带12及该粘贴件粘接在一起,而该粘贴件分别与第一填充件191与第二填充件192中的另一个及阵列基板14粘接在一起,从而使得第一填充件191及第二填充件192在填充间隙102的同时,将阵列基板14及遮光胶带12粘接在一起,进而增加阵列基板14及与遮光胶带12粘接的背框11之间的结构稳定性。
可选的,上述的粘贴件为强弱胶,可选的,第一填充件191与第二填充件192中的另一个为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
可选的,第一填充件191与第二填充件192中的另一个弹性件,从而在下偏光片14的厚度不同而导致间隙102大小不同时,可通过弹性件的弹性作用改变第一填充件191及第二填充件192的厚度,进而与相应大小的间隙102匹配,减少第一填充件191与第二填充件192中至少一个更换情况,降低成本。
可选的,该弹性件为泡棉。
共同参阅图1及图6,图6是图1中阵列基板14与彩膜基板20的层叠结构示意图,阵列基板14远离下偏光片13的一侧还设有彩膜基板20,该彩膜基板20与阵列基板14之间填充有液晶层21。
进一步的,彩膜基板20远离液晶层21的一侧设有上偏光片22,该上偏光片22用于解析经液晶层21电调制后的偏振光,产生明暗对比,从而产生显示画面。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背框、遮光胶带、下偏光片及阵列基板,下偏光片的延伸长度小于阵列基板,以使得阵列基板与遮光胶带之间形成间隙,该间隙内设有填充组件,该填充组件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填充件及第二填充件,以填充该间隙,从而在下偏光片的厚度不同而导致间隙大小不同时,可选择不同厚度的第一填充件及第二填充件中的至少一个来匹配相应大小的间隙,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在间隙内设置的单一填充物,可选择范围更大。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装置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5)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背框、遮光胶带、下偏光片及阵列基板,所述下偏光片的延伸长度小于所述阵列基板,以使得所述阵列基板与所述遮光胶带之间形成间隙,所述间隙内设有填充组件,所述填充组件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填充件及第二填充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填充件与所述第二填充件中的一个为粘贴件,所述第一填充件与所述第二填充件中的另一个与所述粘贴件在远离所述遮光胶带的方向上依次层叠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粘贴件为强弱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填充件与所述第二填充件中的另一个为PET膜。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填充件与所述第二填充件中的另一个为弹性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框包括依次首尾相连的顶壁、侧壁及底壁,所述顶壁、侧壁及底壁依次弯折连接以形成一容置空间,所述遮光胶带的一端设置于所述顶壁远离所述容置空间的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空间内设有在远离所述底壁的方向上依次层叠设置的导光板及光学膜片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胶带的另一端设置于所述光学膜片组上。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包括入光面及出光面,所述光学膜片组设置于所述出光面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光面为所述导光板面向所述侧壁的一面,所述出光面为所述导光板远离所述底壁的一面。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光面为V-Cut结构。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膜片组包括在远离导光板的方向上依次层叠设置的扩散膜、下增透膜及上增透膜。
13.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靠近所述底壁的一侧设有反射片,所述反射片设置于所述底壁上。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空间内还设有背光源,所述背光源用于为所述导光板提供光线。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源包括柔性电路板及灯条,所述柔性电路板设置于所述底壁上,所述灯条在所述入光面的一侧设置于所述柔性电路板上。
CN201821040715.XU 2018-07-02 2018-07-02 一种显示装置 Active CN20839985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040715.XU CN208399853U (zh) 2018-07-02 2018-07-02 一种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040715.XU CN208399853U (zh) 2018-07-02 2018-07-02 一种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399853U true CN208399853U (zh) 2019-01-18

Family

ID=651307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040715.XU Active CN208399853U (zh) 2018-07-02 2018-07-02 一种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399853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60052A (zh) * 2019-11-04 2021-05-07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复合胶带、复合胶带的加工方法和柔性屏幕模组
CN115044328A (zh) * 2022-07-21 2022-09-1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和填充胶水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60052A (zh) * 2019-11-04 2021-05-07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复合胶带、复合胶带的加工方法和柔性屏幕模组
CN112760052B (zh) * 2019-11-04 2022-08-05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复合胶带、复合胶带的加工方法和柔性屏幕模组
CN115044328A (zh) * 2022-07-21 2022-09-1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和填充胶水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20180059720A (ko) 표시장치
CN106932963B (zh) 背光单元和包括该背光单元的移动电子装置
CN202992881U (zh) 照明装置、液晶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JP6450512B2 (ja) バックライトモジュール及び液晶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CN105549265B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
CN104503136B (zh) 一种显示模组及移动终端
CN203101779U (zh) 液晶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08399853U (zh) 一种显示装置
CN107942562A (zh) 显示装置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CN213210668U (zh) 显示装置及背光模组
US11609449B2 (en) Display apparatus
CN111045246B (zh) 全面屏光学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03148415B (zh) 背光模块
US20160091659A1 (en) Backlight, liquid crystal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US20210033913A1 (en) Flexible liquid-crystal-screen module and method of assembling the same
CN103672588A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电视机
CN104820257A (zh) 一种导光板、背光源和显示装置
CN108087793A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电子设备
US11137537B2 (en) Area light source assembly, backlight modul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N208107763U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08607853U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电子设备
US20110242841A1 (en) Backlight module
CN104570474A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器
CN108087792A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07796760U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