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389697U - 一种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生产用粉尘吸收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生产用粉尘吸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389697U
CN208389697U CN201820822766.1U CN201820822766U CN208389697U CN 208389697 U CN208389697 U CN 208389697U CN 201820822766 U CN201820822766 U CN 201820822766U CN 208389697 U CN208389697 U CN 20838969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pipe
cabinet
wind deflector
fu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822766.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正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Ying Karma New Ener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Ying Karma New Ener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Ying Karma New Ener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Ying Karma New Ener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822766.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38969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38969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38969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paration Of Particles Using Liquid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生产用粉尘吸收装置,包括箱体、通气筒、隔板、气流进管、气流分布网板、喷气装置、填料层、第一雾化喷头和第二雾化喷头。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合理,喷淋水能够实现循环使用,节约了装置的使用成本,且通过将含有粉尘的气体通入水中、粉尘与雾水充分接触以及填料层对气流中粉尘的物理吸附,进而实现了对气流中粉尘的有效吸附,成本低,效率高,有利于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零污染生产,实用性强。

Description

一种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生产用粉尘吸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电池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生产用粉尘吸收装置。
背景技术
锂电池是一类由锂金属或者锂合金为负极材料,使用非水电解质溶液的电池。由于锂金属的化学特性非常活泼,使得锂金属的加工、保存、使用过程对环境要求非常高。所以,锂电池在被首次提出后的很长时间内没有得到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在锂电池已经成为了主流。锂电池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锂金属电池和锂离子电池。锂离子电池不含有金属态的锂,并且可进行充电操作。
磷酸铁锂材料具有容量比高、价格低廉、无环境污染、安全性好和稳定性好等诸多优点成为了一种最具有潜力也是最热门的锂离子电池材料。现有的磷酸铁锂合成方法主要有固相法,水热合成法,溶胶凝胶法,水相共沉法等,但几乎所有的方法都会产生超细粉尘,有些甚至是纳米级,若不妥善处理将会造成极其严重的环境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生产用粉尘吸收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生产用粉尘吸收装置,包括箱体、通气筒、隔板、气流进管、气流分布网板、喷气装置、填料层、第一雾化喷头和第二雾化喷头,所述箱体的中部内腔固定架设安装有隔板;所述箱体的下部内腔中固定架设安装有气流分布网板,所述箱体的下部内腔侧壁上贯穿设有气流进管,气流进管的另一端与架设安装在箱体下部内腔且位于气流分布网板下方的喷气装置相连;
所述通气筒固定安装在隔板的中部,通气筒的底部内腔与箱体的下部内腔相通,所述通气筒的上部内腔中设置有两个相互交错设置的第一挡风板,通气筒的上部内腔中架设安装有位于第一挡风板上方的第一雾化喷头;所述通气筒的下部内腔中设置有两个相互交错设置的第二挡风板,通气筒的下部内腔中架设安装有位于第二挡风板上方的第二雾化喷头;所述气流分布网板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水泵,水泵的出水端连通设有输水管,输水管的另一端与第一雾化喷头相连,所述输水管上还连通设有输水支管,输水支管的另一端与第二雾化喷头相连接;所述通气筒的外壁与箱体的上部内腔内壁之间架设安装有填料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喷气装置包括外环形喷气管和内环形喷气管,其中外环形喷气管内腔与内环形喷气管内腔之间通过外支撑管相连通,内环形喷气管的内腔与气流进管的端部内腔之间通过内支撑管相连通,所述外环形喷气管和喷气嘴上均开设有若干喷气嘴。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喷气嘴的开口朝下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箱体的下部内腔的侧壁上还分别设有加水管和排污管,其中加水管上安装有加水阀,排污管上安装有排污阀。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挡风板和第二挡风板的上表面均呈倾斜设置,第一挡风板和第二挡风板与通气筒内壁相接触的一端高于其远离通气筒内壁的一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合理,喷淋水能够实现循环使用,节约了装置的使用成本,且通过将含有粉尘的气体通入水中、粉尘与雾水充分接触以及填料层对气流中粉尘的物理吸附,进而实现了对气流中粉尘的有效吸附,成本低,效率高,有利于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零污染生产,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生产用粉尘吸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生产用粉尘吸收装置中喷气板的仰视图。
图3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箱体,2-通气筒,3-隔板,4-排气管,5-气流进管,6-气流分布网板,7-喷气装置,8-填料层,9-第一挡风板,10-第一雾化喷头,11-输水管,12-输水支管,13-第二挡风板,14-第二雾化喷头,15-加水管,16-加水阀,17-水泵,18-排污阀,19-排污管,71-外环形喷气管,72-内环形喷气管,73-喷气嘴,74-外支撑管,75-内支撑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生产用粉尘吸收装置,包括箱体1、通气筒2、隔板3、气流进管5、气流分布网板6、喷气装置7、填料层8、第一雾化喷头10和第二雾化喷头14,所述箱体1的中部内腔固定架设安装有隔板3;所述箱体1的下部内腔中固定架设安装有气流分布网板6,所述箱体1的下部内腔侧壁上贯穿设有气流进管5,气流进管5的另一端与架设安装在箱体1下部内腔且位于气流分布网板6下方的喷气装置7相连,含有粉尘的气流通入气流进管5内然后通过喷气装置7排出。
所述通气筒2固定安装在隔板3的中部,通气筒2的底部内腔与箱体1的下部内腔相通,所述通气筒2的上部内腔中设置有两个相互交错设置的第一挡风板9,通气筒2的上部内腔中架设安装有位于第一挡风板9上方的第一雾化喷头10;所述通气筒2的下部内腔中设置有两个相互交错设置的第二挡风板13,通气筒2的下部内腔中架设安装有位于第二挡风板13上方的第二雾化喷头14;所述气流分布网板6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水泵17,水泵17的出水端连通设有输水管11,输水管11的另一端与第一雾化喷头10相连,所述输水管11上还连通设有输水支管12,输水支管12的另一端与第二雾化喷头14相连接,箱体1下部内腔的清水在水泵17的作用下,分别通过第一雾化喷头10和第二雾化喷头14雾化喷出;气流从通气筒2的内腔中向上流动的过程中,相互交错设置的两个第一挡风板9以及相互交错设置的两个第二挡风板13有效延长了气流在通气筒2内向上流动过程中的路径,使得经第一雾化喷头10和第二雾化喷头14喷洒的雾水与气流中的粉尘充分接触,提高了对气流中粉尘的吸收效果;所述通气筒2的外壁与箱体1的上部内腔内壁之间架设安装有填料层8,填料层8内的填料对气流中的粉尘进行进一步的物理吸附,进一步提高粉尘吸附效果,填料需要定期进行更换或者清洗重生,另外,由于水泵17设置在气流分布网板6的上表面,即水泵17位于箱体1下部内腔水的上层,上层水相对清澈;所述箱体1的上部内腔底部连通设有排气管4,经填料层8进行物理吸附的气流通过排气管4排出。
所述喷气装置7包括外环形喷气管71和内环形喷气管72,其中外环形喷气管71内腔与内环形喷气管72内腔之间通过外支撑管74相连通,内环形喷气管72的内腔与气流进管5的端部内腔之间通过内支撑管75相连通,所述外环形喷气管71和喷气嘴73上均开设有若干喷气嘴73,外环形喷气管71和内环形喷气管72内腔的气流分别通过其上开设的喷气嘴73喷出,所述喷气嘴73的开口朝下设置,经喷气嘴73喷出的含有粉尘的气流在箱体1下部内腔向上逸出,在气流分布网板6的作用下,气流被充分打散,气流继续向上逸出的过程中通过通气筒2进入箱体1的上部内腔中。
所述箱体1的下部内腔的侧壁上还分别设有加水管15和排污管19,其中加水管15上安装有加水阀16,排污管19上安装有排污阀18,通过加水管15向箱体1下部内腔中添加清水,打开排污阀18,箱体1下部内腔中的污水通过第一雾化喷头10排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挡风板9和第二挡风板13的上表面均呈倾斜设置,第一挡风板9和第二挡风板13与通气筒2内壁相接触的一端高于其远离通气筒2内壁的一端,能够有效避免第一挡风板9和第二挡风板13上表面产生积液。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合理,喷淋水能够实现循环使用,节约了装置的使用成本,且通过将含有粉尘的气体通入水中、粉尘与雾水充分接触以及填料层对气流中粉尘的物理吸附,进而实现了对气流中粉尘的有效吸附,成本低,效率高,有利于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零污染生产,实用性强。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5)

1.一种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生产用粉尘吸收装置,包括箱体(1)、通气筒(2)、隔板(3)、气流进管(5)、气流分布网板(6)、喷气装置(7)、填料层(8)、第一雾化喷头(10)和第二雾化喷头(14),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的中部内腔固定架设安装有隔板(3);所述箱体(1)的下部内腔中固定架设安装有气流分布网板(6),所述箱体(1)的下部内腔侧壁上贯穿设有气流进管(5),气流进管(5)的另一端与架设安装在箱体(1)下部内腔且位于气流分布网板(6)下方的喷气装置(7)相连;
所述通气筒(2)固定安装在隔板(3)的中部,通气筒(2)的底部内腔与箱体(1)的下部内腔相通,所述通气筒(2)的上部内腔中设置有两个相互交错设置的第一挡风板(9),通气筒(2)的上部内腔中架设安装有位于第一挡风板(9)上方的第一雾化喷头(10);所述通气筒(2)的下部内腔中设置有两个相互交错设置的第二挡风板(13),通气筒(2)的下部内腔中架设安装有位于第二挡风板(13)上方的第二雾化喷头(14);所述气流分布网板(6)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水泵(17),水泵(17)的出水端连通设有输水管(11),输水管(11)的另一端与第一雾化喷头(10)相连,所述输水管(11)上还连通设有输水支管(12),输水支管(12)的另一端与第二雾化喷头(14)相连接;所述通气筒(2)的外壁与箱体(1)的上部内腔内壁之间架设安装有填料层(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生产用粉尘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气装置(7)包括外环形喷气管(71)和内环形喷气管(72),其中外环形喷气管(71)内腔与内环形喷气管(72)内腔之间通过外支撑管(74)相连通,内环形喷气管(72)的内腔与气流进管(5)的端部内腔之间通过内支撑管(75)相连通,所述外环形喷气管(71)和喷气嘴(73)上均开设有若干喷气嘴(7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生产用粉尘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气嘴(73)的开口朝下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生产用粉尘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的下部内腔的侧壁上还分别设有加水管(15)和排污管(19),其中加水管(15)上安装有加水阀(16),排污管(19)上安装有排污阀(18)。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生产用粉尘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风板(9)和第二挡风板(13)的上表面均呈倾斜设置,第一挡风板(9)和第二挡风板(13)与通气筒(2)内壁相接触的一端高于其远离通气筒(2)内壁的一端。
CN201820822766.1U 2018-05-30 2018-05-30 一种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生产用粉尘吸收装置 Active CN20838969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822766.1U CN208389697U (zh) 2018-05-30 2018-05-30 一种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生产用粉尘吸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822766.1U CN208389697U (zh) 2018-05-30 2018-05-30 一种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生产用粉尘吸收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389697U true CN208389697U (zh) 2019-01-18

Family

ID=651344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822766.1U Active CN208389697U (zh) 2018-05-30 2018-05-30 一种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生产用粉尘吸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38969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496704B (zh) 一种双极雾化预荷电的细颗粒物团聚装置
CN207871876U (zh) 一种湿法脱硫旋流雾化喷淋装置
CN108479369A (zh) 一种超清洁排放氨法脱硫装置及工艺
CN108554662A (zh) 一种螺旋式气液双流体静电雾化喷嘴
CN205164384U (zh) 一种电站烟气静电喷淋脱硫除尘装置
CN106694265A (zh) 一种气泡式静电喷头
CN206508793U (zh) 一种顺流塔烟气除尘装置
CN208389697U (zh) 一种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生产用粉尘吸收装置
CN207769513U (zh) 一种电解铝二氧化硫尾气处理装置
CN207324479U (zh) 一种顺逆流脱硫除尘装置
CN109126432A (zh) 一种高效脱硫吸收塔
CN206152970U (zh) 一种金属板式湿式除尘除雾设备
CN207076330U (zh) 一种脱硫塔喷淋装置
CN208195645U (zh) 球形铝粉用防爆型闭式循环增氧后处理系统
CN207325068U (zh) 一种室外除尘装置
CN102974210B (zh) 一种内置双室双值湿式脱硫塔装置
CN204699583U (zh) 一种酸洗塔进气分布装置
CN204619719U (zh) 一种用于氨法脱硫工艺的折流吸收塔
CN206508791U (zh) 一种利用干雾技术的顺流塔除尘装置
CN208853051U (zh) 一种螺旋式气液双流体静电雾化喷嘴
CN206152585U (zh) 燃煤电厂烟气脱硫除尘一体化的脱除装置
CN209549108U (zh) 一种喷淋塔
CN206597454U (zh) 一种可循环喷淋的脱硫塔
CN208627000U (zh) 一种用于烟气治理的具有多级处理的喷淋脱硫塔
CN206701069U (zh) 脱硫吸收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