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386628U - 电子设备及显示屏组件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及显示屏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386628U
CN208386628U CN201820848717.5U CN201820848717U CN208386628U CN 208386628 U CN208386628 U CN 208386628U CN 201820848717 U CN201820848717 U CN 201820848717U CN 208386628 U CN208386628 U CN 20838662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cd
ontology
predeterminable area
camera
proj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84871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84871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38662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38662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38662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及显示屏组件,电子设备包括:LCD本体、背光板、摄像头以及反光件,LCD本体包括预设区域,背光板设在LCD本体的背侧,背光板上具有与预设区域相对的穿孔,摄像头设在LCD本体的背侧,摄像头与穿孔相对设置以通过预设区域获取外界光线,反光件设在LCD本体的背侧,反光件与穿孔相对设置以向预设区域反射光线,其中,沿着从LCD本体的背侧到正侧的方向投影,反光件的投影与摄像头的投影不重叠。根据本申请的电子设备,结构简单,能够实现屏下摄像,满足100%全面屏占比设计需求。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及显示屏组件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子设备及显示屏组件。
背景技术
为实现自拍功能,屏幕上常设有前置摄像头,但是将前置摄像头设在屏幕上,则使得手机无法实现100%全面屏占比。为解决该技术问题,实现100%全面屏占比,相关技术中指出,可以将前置摄像头设置为弹出形式,即在使用时弹出,而不使用时,收纳在手机内的舱室内。但是,此种手机的结构复杂,加工难度高,制造成本高,前置摄像头的动作可靠性不高,而且经常性的弹出容易引发前置摄像头的磕碰损坏等问题。此外,为保证摄像头顺利弹出,手机上难免设置避让缝隙,此缝隙容易进水、进灰,影响手机整机品质。
发明内容
本申请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申请在于提出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的结构简单,能够实现屏下摄像。
本申请还提出一种显示屏组件。
根据本申请的电子设备,包括:LCD本体,所述LCD本体包括预设区域;背光板,所述背光板设在所述LCD本体的背侧,所述背光板上具有与所述预设区域相对的穿孔;摄像头,所述摄像头设在所述LCD本体的背侧,所述摄像头与所述穿孔相对设置以通过所述预设区域获取外界光线;以及反光件,所述反光件设在所述LCD本体的背侧,所述反光件与所述穿孔相对设置以向所述预设区域反射光线,其中,沿着从所述LCD本体的背侧到正侧的方向投影,所述反光件的投影与所述摄像头的投影不重叠。由此,根据本申请的电子设备,结构简单,能够实现屏下摄像,满足100%全面屏占比设计需求。
根据本申请的显示屏组件,包括:LCD本体,所述LCD本体包括预设区域;背光板,所述背光板设在所述LCD本体的背侧,所述背光板上具有与所述预设区域相对的穿孔,所述穿孔构造成适于摄像头通过所述预设区域获取外界光线;以及反光件,所述反光件设在所述LCD本体的背侧,所述反光件与所述穿孔相对设置以向所述预设区域反射光线,其中,沿着从所述LCD本体的背侧到前侧的方向投影,所述反光件的投影与所述摄像头的投影不重叠。由此,根据本申请的显示屏组件,能够实现屏下摄像,满足100%全面屏占比设计需求。
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立体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部分部件的剖视图;
图3是图2中所示的电子设备的主视图;
图4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显示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部分部件的剖视图;
图6是图5中所示的电子设备的主视图;
图7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显示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8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主视图;
图9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主视图;
图10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例子用来实现本申请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申请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申请。此外,本申请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例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申请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可应用于性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下面参考图1-图10描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1000。
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1000,可以包括:LCD本体1、背光板2、反光件3以及摄像头200。
如图2所示,背光板2、反光件3以及摄像头200均设置在LCD本体1的背侧。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电子设备1000在使用的过程中,电子设备1000朝向用户的一面为“正侧”,电子设备1000背离用户的一侧为“背侧”。
如图2所示,LCD本体1包括预设区域101A,背光板2上具有与预设区域101A相对的穿孔20,摄像头200与穿孔20相对设置,反光件3也与穿孔20相对设置,也就是说,沿着从LCD本体1的背侧到正侧的方向投影,穿孔20的投影与预设区域101A完全重合,摄像头200的至少部分投影与穿孔20的投影有重合区域,反光件3的至少部分投影也与穿孔20的投影有重合区域。
如图2所示,沿着从LCD本体1的背侧到正侧的方向投影,反光件3的投影与摄像头200的投影不重叠(即无重叠区域),从而反光件3与摄像头200互不干扰,这样,一方面,摄像头200可以不受背光板2和反光件3的干扰,通过预设区域101A获取外界环境中的光线(即LCD本体1正侧的光线),从而实现拍照、摄像功能,另一方面,反光件3可以不受摄像头的干扰向预设区域101A反射光线,更具体地说,反光件3可以将从正侧到背侧的方向射入预设区域101A内的光线(如自然光)反射到预设区域101A上,从而使得预设区域101A能够显示图像。
也就是说,如图2和图3所示,将背光板2上与预设区域101A相对的部分挖去形成一个穿孔20,从而使得背光板2不为LCD本体1的预设区域101A提供光源,但是该挖去的穿孔20的部位可以通过反光件3为预设区域101A提供反射光源,以使预设区域101A为反射式显示屏或半透射、半反射式显示屏。
如图4所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1000可以具有如下显示控制方法。该显示控制方法用于控制电子设备1000至少实现前摄像模式和前显示模式两种模式,其中,显示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前显示模式下,点亮背光板2;在前摄像模式下,点亮背光板2,同时控制预设区域101A内的全部像素开启。
也就是说,当电子设备1000执行前显示模式时,点亮背光板2,背光板2向LCD本体1除预设区域101A以外的部分(简称常显示区域101B)射光,使常显示区域101B能够显示,同时反光件3向LCD本体1的预设区域101A反射光线,使预设区域101A能够显示,这样通过背光板2和反光件3,可以为整个LCD本体1提供光源,以使预设区域101A的至少部分和常显示区域101B都能显示,从而使得LCD本体1能够显示较为完整的画面。
当电子设备1000执行前摄像模式时,背光板2仍然处于点亮状态、以继续向LCD本体1的常显示区域101B射光,使常显示区域101B能够显示,同时控制预设区域101A的全部像素开启,使得电子设备1000正侧环境中的光线可以透过LCD本体1的预设区域101A和穿孔20进入摄像头200成像,从而实现前摄像功能。
由此,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1000,通过将摄像头200隐藏在LCD本体1的背侧实现前摄像模式,从而无需在LCD本体1上开设用于安装摄像头200的孔洞,进而满足电子设备100%全面屏占比的设计要求。而且,通过设置反光件3为无背光的预设区域101A反射光线,从而在结束前摄像模式后,可以使得LCD本体1显示较为完整的画面。简言之,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1000,可以实现屏下隐藏摄像头200,达到屏下摄像的效果,满足100%全面屏占比的设计要求,避免现有技术中弹出式前置摄像头的种种不足。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6所示,沿着从LCD本体1的背侧到正侧的方向投影,反光件3的投影与摄像头200的投影的并集为穿孔20的投影。由此,可以尽可能大地提高反光件3的反光面积,从而提高预设区域101A的显示效果。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6所示,沿着从LCD本体1的背侧到正侧的方向投影,反光件3的投影围绕摄像头200的投影。由此,可以扩大预设区域101A可得到反射光线的范围,从而提高预设区域101A的显示效果。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6所示,反光件3为设在预设区域101A后表面(即背侧表面)上的反光层30,也就是说,反光件3为层状结构且附着在预设区域101A的后表面上。由此,由LCD本体1、背光板2和反光件3等组成的显示屏组件100更加方便加工和装配,而且,使得显示屏组件100的整体结构更加紧凑,轻薄,结构可靠性更高。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6所示,电子设备1000还可以包括补光源4,补光源4设置在反光件3的背侧且用于透过反光件3向预设区域101A射光(如图5中所示的光线X1),同时,反光件3也可以向预设区域101A反射光线(如图5中所示的光线X2)。由此,使得由LCD本体1、背光板2、反光件3和补光源4组成的显示屏组件100为半透射、半反射式显示屏,从而在不需要使用摄像头200时,可以采用反光件3和补光源4为预设区域101A提供光线,从而在LCD本体1前侧光线不足时,可以确保预设区域101A仍然能够有效显示画面。
当然,本发明不限于此,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补光源4还可以设置在其他位置,例如,补光源4还可以设置在LCD本体1的背侧且与穿孔20相对设置,也就是说,沿着从LCD本体1的背侧到正侧的方向投影,补光源4的至少部分投影与穿孔20的投影具有重合区域,而且,沿着从LCD本体1的背侧到正侧的方向投影,补光源4的投影与反光件3的投影、摄像头200的投影均不具有重叠区域。由此,补光源4可以通过穿孔20向预设区域101A射光,这样,在不需要使用摄像头200时,可以采用反光件3和补光源4共同为预设区域101A的不同部位提供光线,从而适应不同的设计需求。
此外,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补光源4还可以一部分位于设置在反光件3的背侧且用于透过反光件3向预设区域101A射光、补光源4的另一部分设置在LCD本体1的背侧且避让反光件3和摄像头200地与穿孔20相对设置以通过穿孔20向预设区域101A射光,从而适应不同的设计需求。
另外,可以理解的是,当反射件3的背侧不具有补光源4时,由LCD本体1、背光板2、反光件3组成的显示屏组件100为反射式显示屏。由于反射式显示屏和半透射、半反射式显示屏的构成和工作原理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知晓反光件3的可选材料,因此不作赘述。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补光源4的类型不限,例如可以为点光源或面光源等。
如图7所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具有补光源4的电子设备1000可以具有如下显示控制方法。该显示控制方法用于控制电子设备1000至少实现前摄像模式和前显示模式两种模式,其中,显示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前显示模式下,点亮背光板2;在前摄像模式下,点亮背光板2、熄灭补光源4,同时控制预设区域101A内的全部像素开启。
也就是说,当电子设备1000执行前显示模式时,点亮背光板2,背光板2向LCD本体1除预设区域101A以外的部分(简称常显示区域101B)射光,使常显示区域101B能够显示,同时反光件3向预设区域101A反射光线,同时点亮补光源4使补光源4向LCD本体1的预设区域101A射光,使预设区域101A能够显示,这样通过背光板2和补光源4的同时点亮以及反光件3的反光作用,可以为整个LCD本体1提供光源,以使预设区域101A和常显示区域101B都显示,从而使得LCD本体1能够显示完整的画面。
当电子设备1000执行前摄像模式时,背光板2仍然处于点亮状态、以继续向LCD本体1的常显示区域101B射光,使常显示区域101B能够显示,但是此时需要将补光源4熄灭、以停止向LCD本体1的预设区域101A射光,同时控制预设区域101A的全部像素开启,使得电子设备1000正侧环境中的光线可以透过LCD本体1的预设区域101A和穿孔20进入摄像头200成像,从而实现前摄像功能。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摄像头200的至少部分位于穿孔20内。由此,摄像头200可以巧妙地利用穿孔20内的空间,从而提高摄像头200与穿孔20配合的紧凑性,使得电子设备1000整体的结构紧凑性大幅提高,满足电子设备1000的轻薄化发展要求,更加便于用户持握使用。当然,本申请不限于此,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摄像头200还可以完全不位于穿孔20内,以满足不同实际要求。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穿孔20的孔深H0小于摄像头200的高度H1,以使摄像头200的一部分位于穿孔20内、摄像头200的另一部分位于穿孔20外。也就是说,摄像头200的高度H1超过穿孔20的孔深H0,从而使得摄像头200无法完全收纳在穿孔20内。由此,便于摄像头200的拆装和引线布局。当然,本申请不限于此,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摄像头200的高度H1还可以小于穿孔20的孔深H0,这样,摄像头200可以完全收纳在穿孔20内,从而可以提高电子设备1000整体的结构紧凑性,满足电子设备1000的轻薄化发展要求,更加便于用户持握使用。.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沿LCD本体1的厚度方向投影(即沿着图2中所示的从正侧到背侧的方向投影),摄像头200的投影完全位于预设区域101A内。由此,摄像头200可以充分地利用穿孔20内的空间,从而提高摄像头200与穿孔20配合的紧凑性,使得电子设备1000整体的结构紧凑性大幅提高,满足电子设备1000的轻薄化发展要求,更加便于用户持握使用。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预设区域101A的截面轮廓(即穿孔20的截面轮廓)由直线段和/或曲线段围成,也就是说,预设区域101A的截面轮廓可以由曲线段围成(例如图6),预设区域101A的截面轮廓也可以由直线段围成(例如图8),预设区域101A的截面轮廓还可以由直线段和曲线段共同围成(例如图9)。由此,可以根据LCD本体1的形状、以及预设区域101A在LCD本体1上的布置位置,灵活设计预设区域101A的截面轮廓,以达到最优的显示和摄像效果。
例如在本申请的一些具体示例中,预设区域101A的截面轮廓(即穿孔20的截面轮廓)可以为矩形、或圆形(如图6所示)、或正多边形(如图7所示)、或椭圆形、或半圆形、或跑道形(如图9所示)等等,由此,方便加工且外观美观。当然,本申请不限于此,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预设区域101A的截面轮廓(即穿孔20的截面轮廓)还可以构造为其他异形形状、例如月牙形等,以更好地满足不同实际要求。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1000,预设区域101A的设置位置可以有多种。例如,预设区域101A可以位于LCD本体1的顶角102处(如图6所示)、LCD本体1的正中心104中(如图8所示)、LCD本体1一个边沿103内侧的中央(如图9所示)的至少一处,也就是说,预设区域101A可以有一个或者多个,预设区域101A可以位于LCD本体1的顶角102处(如图6所示)、预设区域101A还可以位于LCD本体1的正中心104(如图8所示)、预设区域101A也可以位于LCD本体1一个边沿103内侧的中央(如图9所示)。由此,可以满足不同实际需求,满足电子设备1000的灵活性设计要求。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LCD本体1为矩形(如图6所示),由此方便加工,且电子设备1000整体简约、大方。当然,本申请不限于此,LCD本体1还可以构造为其他形状,例如异型(例如图8)、三角形、圆形等等,以更好地满足不同实际需求,满足电子设备1000的灵活性设计要求。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预设区域101A为至少一个,至少一个预设区域101A处的摄像头200为多个。也就是说,预设区域101A为一个或者多个,其中至少一个预设区域101A处的摄像头200为多个。由此,可以满足前景双摄或者前景多摄的要求,达到更优的前摄像效果,丰富电子设备1000的功能。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预设区域101A为多个(两个或两个以上),每个预设区域101A处设有至少一个摄像头200。由此,可以充分地利用空间,满足前景双摄或者前景多摄的要求,达到更优的前摄像效果,丰富电子设备1000的功能。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述的补光源4和背光板2是两个彼此独立的部件,不但在物理结构上相互独立,而且在电控上也相互独立,不能将这两者理解为同一个部件的两个部分。本文所述的“LCD”指的是: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的简称)。“LCD本体1”可以包括用来形成不同颜色的彩色滤光片11(即CF)、用来实现驱动电路和显示像素电路的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12(即TFT)、以及设在彩色滤光片11与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12之间的液晶13。“背光板2”可以包括上增光膜、下增光膜、扩散膜、导光板、反射片、框架等。通过背光板2、补光源4向LCD本体1照射光线,可以使得LCD本体1实现颜色种类和明暗的画面显示(显示画面的原理为公知,即通过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12的电极控制液晶13反转,实现背光板2或补光源3射出的光线、反光件3反射的光线通过,彩色滤光片11不同色阻决定光透过后的颜色,从而实现画面的显示。其中,反光件3可以环绕在摄像头200周围,反光件3可以将穿过入LCD本体1入射的到反光件3上的自然光朝向LCD本体1反射),其中,背光板2为LCD本体1提供面光源,补光源4为LCD本体1提供面光源或点光源。
另外,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1000的其他构成、工作原理等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作详细描述,仅作简要介绍。具体而言,电子设备1000可以是各种能够从外部获取数据并对该数据进行处理的设备,例如,手机、平板电脑、计算设备或信息显示设备等。下面,以手机为例对本申请所适用的电子设备1000进行介绍。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手机可以包括射频电路、存储器、输入单元、无线保真(WiFi,wireless fidelity)模块、传感器、音频电路、处理器、投影单元、电池等部件。
此外,本申请还提出了一种显示屏组件100,显示屏组件100包括LCD本体1、背光板2以及反光件3,LCD本体1包括预设区域101A,背光板2设在LCD本体1的背侧,背光板2上具有与预设区域101A相对的穿孔20,穿孔20构造成适于摄像头200通过穿孔20和预设区域101A获取外界光线,反光件3设在LCD本体1的背侧,反光件3与穿孔20相对设置以通过穿孔20向预设区域101A反射光线,其中,沿着从LCD本体1的背侧到前侧的方向投影,反光件3的投影与摄像头200的投影不重叠。(详细解释详见上文)。由此,如上文所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显示屏组件100,可以实现屏下摄像,满足100%全面屏占比设计需求。
此外,根据本申请的显示屏组件100,还可以包括:补光源4,补光源4一方面可以设置在反光件3的背侧且用于透过反光件3通过穿孔20向预设区域101A射光(详细解释详见上文),补光源4另一方面还可以设置在LCD本体1的背侧且与穿孔20相对设置以通过穿孔20向预设区域101A射光,沿着从LCD本体1的背侧到正侧的方向投影,补光源4的投影与反光件3的投影、摄像头200的投影均不重叠(详细解释详见上文)。由此,如上文所述,通过设置补光源4,可以提高显示屏组件100整体的整体显示效果。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申请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申请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7)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LCD本体,所述LCD本体包括预设区域;
背光板,所述背光板设在所述LCD本体的背侧,所述背光板上具有与所述预设区域相对的穿孔;
摄像头,所述摄像头设在所述LCD本体的背侧,所述摄像头与所述穿孔相对设置以通过所述预设区域获取外界光线;以及
反光件,所述反光件设在所述LCD本体的背侧,所述反光件与所述穿孔相对设置以向所述预设区域反射光线,其中,沿着从所述LCD本体的背侧到正侧的方向投影,所述反光件的投影与所述摄像头的投影不重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沿着从所述LCD本体的背侧到正侧的方向投影,所述反光件的投影与所述摄像头的投影的并集为所述穿孔的投影。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沿着从所述LCD本体的背侧到正侧的方向投影,所述反光件的投影围绕所述摄像头的投影。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件为设在所述预设区域后表面上的反光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补光源,所述补光源设置在所述反光件的背侧且用于透过所述反光件向所述预设区域射光。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补光源,所述补光源设置在所述LCD本体的背侧且与所述穿孔相对设置以向所述预设区域射光,沿着从所述LCD本体的背侧到正侧的方向投影,所述补光源的投影与所述反光件的投影、所述摄像头的投影均不重叠。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头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穿孔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孔的孔深小于所述摄像头的高度,以使所述摄像头的一部分位于所述穿孔内、所述摄像头的另一部分位于所述穿孔外。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区域的截面轮廓由直线段和/或曲线段围成。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区域的截面轮廓为矩形、或正多边形、或圆形、或椭圆形、或半圆形、或跑道形。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区域位于所述LCD本体的顶角处、所述LCD本体一个边沿内侧的中央、所述LCD本体的正中心中的至少一处。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LCD本体为矩形。
13.根据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区域为至少一个,至少一个所述预设区域处的所述摄像头为多个。
14.根据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区域为多个,每个所述预设区域处设有至少一个所述摄像头。
15.一种显示屏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LCD本体,所述LCD本体包括预设区域;
背光板,所述背光板设在所述LCD本体的背侧,所述背光板上具有与所述预设区域相对的穿孔,所述穿孔构造成适于摄像头通过所述预设区域获取外界光线;以及
反光件,所述反光件设在所述LCD本体的背侧,所述反光件与所述穿孔相对设置以向所述预设区域反射光线,其中,沿着从所述LCD本体的背侧到前侧的方向投影,所述反光件的投影与所述摄像头的投影不重叠。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显示屏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补光源,所述补光源设置在所述反光件的背侧且用于透过所述反光件向所述预设区域射光。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显示屏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补光源,所述补光源设置在所述LCD本体的背侧且与所述穿孔相对设置以向所述预设区域射光,沿着从所述LCD本体的背侧到正侧的方向投影,所述补光源的投影与所述反光件的投影、所述摄像头的投影均不重叠。
CN201820848717.5U 2018-06-01 2018-06-01 电子设备及显示屏组件 Active CN20838662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848717.5U CN208386628U (zh) 2018-06-01 2018-06-01 电子设备及显示屏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848717.5U CN208386628U (zh) 2018-06-01 2018-06-01 电子设备及显示屏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386628U true CN208386628U (zh) 2019-01-15

Family

ID=649688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848717.5U Active CN208386628U (zh) 2018-06-01 2018-06-01 电子设备及显示屏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386628U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87408A (zh) * 2019-02-28 2019-06-14 西安易朴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终端
CN110010666A (zh) * 2019-03-28 2019-07-12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Oled屏幕的屏下摄像头结构及oled屏幕
CN110021611A (zh) * 2019-03-29 2019-07-16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346962A (zh) * 2019-07-18 2019-10-1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装置
CN111416898A (zh) * 2020-04-15 2020-07-14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电子设备的显示控制方法及存储介质
CN111917992A (zh) * 2019-05-09 2020-11-10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终端、终端的补光控制方法、制备方法及装置
CN112073617A (zh) * 2020-09-15 2020-12-11 深圳市锐尔觅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补光方法、补光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WO2021057732A1 (zh) * 2019-09-29 2021-04-0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WO2023093170A1 (zh) * 2021-11-26 2023-06-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屏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Cited B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87408A (zh) * 2019-02-28 2019-06-14 西安易朴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终端
CN110010666A (zh) * 2019-03-28 2019-07-12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Oled屏幕的屏下摄像头结构及oled屏幕
CN110010666B (zh) * 2019-03-28 2021-03-16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Oled屏幕的屏下摄像头结构及oled屏幕
WO2020199322A1 (zh) * 2019-03-29 2020-10-08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021611A (zh) * 2019-03-29 2019-07-16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917992A (zh) * 2019-05-09 2020-11-10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终端、终端的补光控制方法、制备方法及装置
CN111917992B (zh) * 2019-05-09 2022-06-03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终端、终端的补光控制方法、制备方法及装置
WO2021008304A1 (zh) * 2019-07-18 2021-01-2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装置
CN110346962A (zh) * 2019-07-18 2019-10-1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装置
CN110346962B (zh) * 2019-07-18 2021-10-2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装置
WO2021057732A1 (zh) * 2019-09-29 2021-04-0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11671693B2 (en) 2019-09-29 2023-06-06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Electronic device, control method of the same,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CN111416898A (zh) * 2020-04-15 2020-07-14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电子设备的显示控制方法及存储介质
CN112073617A (zh) * 2020-09-15 2020-12-11 深圳市锐尔觅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补光方法、补光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WO2023093170A1 (zh) * 2021-11-26 2023-06-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屏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384291U (zh) 电子设备
CN208386628U (zh) 电子设备及显示屏组件
CN108810199A (zh) 显示屏组件、电子设备及显示控制方法
US11163194B2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09901327A (zh) 背光模块及显示装置
CN105867007A (zh)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10618557A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4620165A (zh) 利用定向背光的显示设备
WO2021081763A1 (zh) 屏下指纹识别装置及电子设备
JP2002132378A (ja) 表示装置、液晶表示装置、電子機器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装置
CN109814299A (zh) 一种电子设备及显示控制方法
CN110519431A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102914897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9348012A (zh) 电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
CN109599029A (zh) 显示屏、显示屏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3676408A (zh) 电子装置
CN106415666A (zh) 在三维体积空间内插入物理对象的显示器
CN208257866U (zh) 一种显示面板、摄像装置及终端
CN110557477A (zh) 显示屏组件、电子设备及显示控制方法
CN208271542U (zh) 异形显示屏体、显示屏和电子设备
CN109451108A (zh) 电子装置、电子装置的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
CN109413238A (zh) 电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
US20190369408A1 (en) Display device
CN111880334B (zh) 一种背光模组、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9361793A (zh) 电子装置、电子装置的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