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21611A - 柔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柔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021611A
CN110021611A CN201910248444.XA CN201910248444A CN110021611A CN 110021611 A CN110021611 A CN 110021611A CN 201910248444 A CN201910248444 A CN 201910248444A CN 110021611 A CN110021611 A CN 1100216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groove
reflecting layer
flexible display
display panel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24844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021611B (zh
Inventor
柯霖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248444.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021611B/zh
Priority to PCT/CN2019/087327 priority patent/WO2020199322A1/zh
Publication of CN1100216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216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0216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2161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0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 H01L27/1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 H01L27/12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TFTs formed on a non-semiconducting substrate, e.g. driving circuits for AMLCDs
    • H01L27/1218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TFTs formed on a non-semiconducting substrate, e.g. driving circuits for AMLCDs with a particular composition or structure of the substrate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5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 H10K50/856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comprising reflective mea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and not covered by groups H10K10/80, H10K30/80, H10K50/80 or H10K59/80
    • H10K77/10Substrates, e.g. flexible substrates
    • H10K77/111Flexible substrat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49Organic PV cell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柔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所述柔性显示面板包括一入光侧以及一出光侧。所述柔性显示面板还包括基层结构、第一反射层、透射层以及第二反射层。所述基层结构朝向所述入光侧的一侧设有一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具有一第一槽壁。所述第一反射层覆于所述第一凹槽的第一槽壁上,且朝向所述入光侧,所述第一反射层具有一透光孔。所述透射层设于所述第一反射层上,并且填充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反射层设于所述基层结构上方且朝向所述透光孔。由所述入光侧进入的光线经所述第一反射层反射至所述第二反射层上,再由所述第二反射层反射出所述透光孔。

Description

柔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领域,特别是一种柔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终端由于其集便利性、娱乐性、功能多样性于一体的特点,越来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获缺的一部分,但是,随着终端技术的不断发展,更多更先进的技术在智能终端上的应用,大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但是,与此同时,人们对智能终端的要求和期望也越来越高,人们在享受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终端带来的基础性功能的同时,也对智能终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智能终端的柔性显示屏设计。
随着现代显示技术的快速发展,显示技术领域正朝着更轻、更薄、更柔、更透明的方向发展。传统的玻璃基板由于自身硬和脆等特性,难以满足未来柔性显示技术的要求,而高分子薄膜基板具有质轻、柔性、综合性能优异等特点,可以很好地满足显示技术对柔性的要求。因此,柔性高分子基板材料是未来柔性显示技术的首选材料。
目前用作柔性薄膜基板最具发展前景的高分子材料是聚酰亚胺(polyimide,PI)。聚酰亚胺具有优异的耐热性、耐辐射性能、耐化学性、电绝缘性、机械性能等,但其可见光波段的平均光学透过率仅为70%。并且随着各显示面板膜层的叠加,整体透过率将进一步降低。
而屏下摄像技术对显示面板摄像头区域的整体光学透过率要求极高,但现有技术通常只对摄像头部位的显示器件进行线路排布设计,几乎不涉及柔性基板和TFT膜层结构,因此显示面板下的摄像头无法获取足够的光线,促使采集到的图像亮度较低,图片质量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柔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显示面板摄像头区域的整体光学透过率过低,因此显示面板下的摄像头无法获取足够的光线,促使采集到的图像亮度较低,图片质量较低。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柔性显示面板,包括一入光侧以及一出光侧。
所述柔性显示面板还包括基层结构、第一反射层、透射层以及第二反射层。所述基层结构朝向所述入光侧的一侧设有一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具有一第一槽壁。所述第一反射层覆于所述第一凹槽的第一槽壁上,且朝向所述入光侧,所述第一反射层具有一透光孔。所述透射层设于所述第一反射层上,并且填充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反射层设于所述基层结构上方且朝向所述透光孔。由所述入光侧进入的光线经所述第一反射层反射至所述第二反射层上,再由所述第二反射层反射出所述透光孔。
进一步地,所述柔性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一阻隔层,所述第一阻隔层覆于所述基层结构朝向所述入光侧的一面。所述第一阻隔层朝向所述第一凹槽的一侧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具有第二槽壁,所述第二反射层完全覆于所述第二槽壁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凹槽为弧形槽,所述第二凹槽也为弧形槽,所述第二凹槽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凹槽的直径。
进一步地,所述透光孔的孔径等于或小于所述第二反射层的底面直径。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反射层的中心与所述透光孔的中心连线垂直于所述第一凹槽的底面。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反射层和所述第二反射层的材料为银;所述透射层的材料为二氧化硅。
进一步地,所述基层结构为柔性结构层,其材料为聚酰亚胺材料。
进一步地,所述基层结构包括第一基层、第二阻隔层以及第二基层。所述第二阻隔层设于所述第一基层上。所述第二基层设于所述第二阻隔层上。所述第一凹槽从所述第二基层的表面延伸至所述第一基层中。
进一步地,所述柔性显示面板还包括薄膜晶体管和有机发光二极管层。所述薄膜晶体管层设于所述第一阻隔层上。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层设于所述薄膜晶体管层上。
本发明中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如以上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以及摄像头。所述摄像头设于所述出光侧,且对应于所述透光孔。
本发明的优点是:本发明的一种柔性显示面板,通过在基层结构中设置反射结构,其有多个反射层以及透射层组成,使得从各方向入射的光线汇聚成束并穿过所述柔性显示面板,集中传递至摄像头内,减少光线在传递过程中的损失,提高摄像头部位膜层的整体光学透过率,使显示面板下的摄像头能够获取足够的光线,提高采集到的图像亮度以及图片质量,从而实现更优的屏下摄像技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柔性显示面板的层状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柔性显示面板的层状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或2中反射结构的俯视图。
图中部件表示如下:
柔性显示面板100;
入光侧101;出光侧102;
基层结构10;
第一基层11;第二阻隔层12;
第二基层13;第一凹槽14;
第一阻隔层20;第二凹槽21;
薄膜晶体管层30;有机发光二极管层40;
第一反射层50;透光孔60;
第二反射层70;透射层80;
摄像头200。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说明书附图介绍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证明本发明可以实施,所述发明实施例可以向本领域中的技术人员完整介绍本发明,使其技术内容更加清楚和便于理解。本发明可以通过许多不同形式的发明实施例来得以体现,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非仅限于文中提到的实施例。
在附图中,结构相同的部件以相同数字标号表示,各处结构或功能相似的组件以相似数字标号表示。附图所示的每一部件的尺寸和厚度是任意示出的,本发明并没有限定每个组件的尺寸和厚度。为了使图示更清晰,附图中有些地方适当夸大了部件的厚度。
此外,以下各发明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加的图示,用以例示本发明可用以实施的特定发明实施例。本发明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内”、“外”、“侧面”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为了更好、更清楚地说明及理解本发明,而不是指示或暗指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当某些部件被描述为“在”另一部件“上”时,所述部件可以直接置于所述另一部件上;也可以存在一中间部件,所述部件置于所述中间部件上,且所述中间部件置于另一部件上。当一个部件被描述为“安装至”或“连接至”另一部件时,二者可以理解为直接“安装”或“连接”,或者一个部件通过一中间部件间接“安装至”、或“连接至”另一个部件。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柔性显示面板100,其包括一入光侧101以及一出光侧102。光线从所述入光侧101进入,并从所述出光侧102射出。
所述柔性显示面板100还包括一基层结构10、一第一阻隔层20、一第一反射层50、一第二反射层70以及一透射层80。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基层结构10为单层结构,其材料为聚酰亚胺,其使所述柔性显示面板100具有柔性。所述基层结构10朝向所述入光侧101的一侧设有一第一凹槽14,所述第一凹槽14具有一第一槽壁。所述第一凹槽14用于容纳所述第一反射层50以及所述透射层80。
所述第一阻隔层20覆于所述基层结构10朝向所述入光侧101的一面,其用于隔绝水氧,保护所述柔性显示面板100中的各器件。所述第一阻隔层20具有一第二凹槽21,所述第二凹槽21设于所述第一阻隔层20朝向所述第一凹槽14的一侧,其具有第二槽壁。所述第二凹槽21用于容纳所述第二反射层70。
如图1、图3所示,所述第一反射层50覆于所述第一凹槽14的第一槽壁上,且朝向所述入光层,其具有一透光孔60。所述第一反射层50的材料为银。所述第一反射层50用于反射光线。
所述第二反射层70设于所述基层结构10上方,并完全覆于所述第二槽壁上,其朝向所述透光孔60。所述第二反射层70与所述第一反射层50的所述透光孔60相互对应。所述第二反射层70的材料也为银。所述第二反射层70用于反射光线。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透光孔60的孔径等于所述第二反射层70的底面直径,并且所述第二反射层70的中心与所述透光孔60的中心连线垂直于所述第一凹槽14的底面。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透光孔60的孔径还可以小于所述第二反射层70的底面直径,其孔径大小可以根据所述第二反射层70反射的光束大小进行调整,但其层状结构与本实施例中的所述柔性显示面板100相似,因此不在此做过多赘述。
所述第一反射层50和所述第二反射层70的材料均为折射率大于85%的银,高折射率的银材料可以使由所述入光侧101进入的光线经所述第一反射层50反射至所述第二反射层70上,再由所述第二反射层70反射出所述透光孔60,在反射的同时不会有光线损失。
所述第一凹槽14和所述第二凹槽21均为弧形槽,并且所述第二凹槽21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凹槽14的直径。所述第一凹槽14和所述第二凹槽21的弧形设计,可以使从所述入光侧101平行的入射光线通过所述第一反射层50汇聚收束反射至所述第二反射层70上,并通过第二反射层70将光线集中传递至摄像头200部位,最大限度的减少光线的损失。
所述透射层80设于所述第一反射层50上,并且填充于所述第一凹槽14内。所述透射层80的材料为二氧化硅,所述二氧化硅材料的的透射率大于80%,所述光线可以直接从所述第一反射层50传递至所述第二反射层70,减少光线的损失。
所述柔性显示面板100还包括一薄膜晶体管层30和一有机发光二极管层40。所述薄膜晶体管层30设于所述第一阻隔层20上,其有若干个薄膜晶体管阵列排布而成,用于控制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层40。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层40设于所述薄膜晶体管层30上,所述柔性显示面板100通过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层40实现画面的显示。所述薄膜晶体管层30和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层40均为现有技术,故不再做过多赘述。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显示装置(图未示),其包括以上所述的柔性显示面板100,以及一摄像头200,所述摄像头200设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100的出光侧102,且与所述透光孔60相互对应。所述摄像头200的大小可根据所述第二反射层70反射的光束大小进行调整,进一步优化所述摄像头200占用空间。所述显示装置具有全面屏显示效果,其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者部件。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所述柔性显示面板100的所述基板结构和所述第一阻隔层20中增设了反射结构,所述反射结构通过第一反射层50和第二反射层70的配合,将从所述入光侧101进入所述柔性显示面板100的光线从所述第一反射层50反射,并汇聚至所述第二反射层70,由所述第二反射层70将汇聚成束的光线经所述出光侧102反射出所述柔性显示面板100,并集中射入所述摄像头200内,在此设计中光线仅需穿过所述基板结构中的最薄处,降低所述基板结构厚度对整体透过率的影响,提高所述摄像头200部位膜层的整体光学透过率,使显示面板下的摄像头200能够获取足够的光线,提高采集到的图像亮度以及图片质量,从而实现更优的屏下摄像技术。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柔性显示面板100,其包括一入光侧101以及一出光侧102。光线从所述入光侧101进入,并从所述出光侧102射出。
所述柔性显示面板100还包括一基层结构10、一第一阻隔层20、一第一反射层50、一第二反射层70以及一透射层80。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基层结构10为多层结构,其包括一第一基层11、一第二阻隔层12已经以第二基层13。所述第二阻隔层12设于所述第一基层11上。所述第二基层13设于所述第二阻隔层12上。其中所述第一基层11和所述第二基层13的材料为聚酰亚胺,其使所述柔性显示面板100具有柔性。所述第二阻隔层12用于隔绝水氧,保护所述柔性显示面板100中的各器件。所述基层结构10朝向所述入光侧101的一侧设有一第一凹槽14。所述第一凹槽14从所述第二基层13的表面延伸至所述第一基层11中,其具有一第一槽壁。所述第一凹槽14用于容纳所述第一反射层50以及所述透射层80。
所述第一阻隔层20覆于所述基层结构10朝向所述入光侧101的一面,其用于隔绝水氧,保护所述柔性显示面板100中的各器件。所述第一阻隔层20具有一第二凹槽21,所述第二凹槽21设于所述第一阻隔层20朝向所述第一凹槽14的一侧,其具有第二槽壁。所述第二凹槽21用于容纳所述第二反射层70。
如图2、图3所示,所述第一反射层50覆于所述第一凹槽14的第一槽壁上,且朝向所述入光层,其具有一透光孔60。所述第一反射层50的材料为银。所述第一反射层50用于反射光线。
所述第二反射层70设于所述基层结构10上方,并完全覆于所述第二槽壁上,其朝向所述透光孔60。所述第二反射层70与所述第一反射层50的所述透光孔60相互对应。所述第二反射层70的材料也为银。所述第二反射层70用于反射光线。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透光孔60的孔径等于所述第二反射层70的底面直径,并且所述第二反射层70的中心与所述透光孔60的中心连线垂直于所述第一凹槽14的底面。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透光孔60的孔径还可以小于所述第二反射层70的底面直径,其孔径大小可以根据所述第二反射层70反射的光束大小进行调整,但其层状结构与本实施例中的所述柔性显示面板100相似,因此不在此做过多赘述。
所述第一反射层50和所述第二反射层70的材料均为折射率大于85%的银,高折射率的银材料可以使由所述入光侧101进入的光线经所述第一反射层50反射至所述第二反射层70上,再由所述第二反射层70反射出所述透光孔60,在反射的同时不会有光线损失。
所述第一凹槽14和所述第二凹槽21均为弧形槽,并且所述第二凹槽21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凹槽14的直径。所述第一凹槽14和所述第二凹槽21的弧形设计,可以使从所述入光侧101平行的入射光线通过所述第一反射层50汇聚收束反射至所述第二反射层70上,并通过第二反射层70将光线集中传递至摄像头200部位,最大限度的减少光线的损失。
所述透射层80设于所述第一反射层50上,并且填充于所述第一凹槽14内。所述透射层80的材料为二氧化硅,所述二氧化硅材料的的透射率大于80%,所述光线可以直接从所述第一反射层50传递至所述第二反射层70,减少光线的损失。
所述柔性显示面板100还包括一薄膜晶体管层30和一有机发光二极管层40。所述薄膜晶体管层30设于所述第一阻隔层20上,其有若干个薄膜晶体管阵列排布而成,用于控制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层40。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层40设于所述薄膜晶体管层30上,所述柔性显示面板100通过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层40实现画面的显示。所述薄膜晶体管层30和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层40均为现有技术,故不再做过多赘述。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显示装置(图未示),其包括以上所述的柔性显示面板100,以及一摄像头200,所述摄像头200设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100的出光侧102,且与所述透光孔60相互对应。所述摄像头200的大小可根据所述第二反射层70反射的光束大小进行调整,进一步优化所述摄像头200占用空间。所述显示装置具有全面屏显示效果,其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者部件。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所述柔性显示面板100的所述基板结构和所述第一阻隔层20中增设了反射结构,所述反射结构通过第一反射层50和第二反射层70的配合,将从所述入光侧101进入所述柔性显示面板100的光线从所述第一反射层50反射,并汇聚至所述第二反射层70,由所述第二反射层70将汇聚成束的光线经所述出光侧102反射出所述柔性显示面板100,并集中射入所述摄像头200内,在此设计中光线仅需穿过所述基板结构中的最薄处,降低所述基板结构厚度对整体透过率的影响,提高所述摄像头200部位膜层的整体光学透过率,使显示面板下的摄像头200能够获取足够的光线,提高采集到的图像亮度以及图片质量,从而实现更优的屏下摄像技术。
虽然在本文中参照了特定的实施方式来描述本发明,但是应该理解的是,这些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原理和应用的示例。因此应该理解的是,可以对示例性的实施例进行许多修改,并且可以设计出其他的布置,只要不偏离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应该理解的是,可以通过不同于原始权利要求所描述的方式来结合不同的从属权利要求和本文中所述的特征。还可以理解的是,结合单独实施例所描述的特征可以使用在其他所述实施例中。

Claims (10)

1.一种柔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入光侧以及一出光侧;
所述柔性显示面板还包括:
基层结构,所述基层结构朝向所述入光侧的一侧设有一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具有一第一槽壁;
第一反射层,覆于所述第一凹槽的第一槽壁上,且朝向所述入光侧,所述第一反射层具有一透光孔;
透射层,设于所述第一反射层上,并且填充所述第一凹槽;
第二反射层,设于所述基层结构上方且朝向所述透光孔;
由所述入光侧进入的光线经所述第一反射层反射至所述第二反射层上,再由所述第二反射层反射出所述透光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阻隔层,覆于所述基层结构朝向所述入光侧的一面;
所述第一阻隔层朝向所述第一凹槽的一侧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具有第二槽壁,所述第二反射层完全覆于所述第二槽壁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柔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为弧形槽,所述第二凹槽也为弧形槽,所述第二凹槽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凹槽的直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柔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孔的孔径等于或小于所述第二反射层的底面直径。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柔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反射层的中心与所述透光孔的中心连线垂直于所述第一凹槽的底面。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射层和所述第二反射层的材料为银;所述透射层的材料为二氧化硅。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层结构为柔性结构层,其材料为聚酰亚胺材料。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层结构包括:
第一基层;
第二阻隔层,设于所述第一基层上;
第二基层,设于所述第二阻隔层上;
所述第一凹槽从所述第二基层的表面延伸至所述第一基层中。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柔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薄膜晶体管层,设于所述第一阻隔层上;
有机发光二极管层,设于所述薄膜晶体管层上。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以及摄像头,设于所述出光侧,且对应于所述透光孔。
CN201910248444.XA 2019-03-29 2019-03-29 柔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11002161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48444.XA CN110021611B (zh) 2019-03-29 2019-03-29 柔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CT/CN2019/087327 WO2020199322A1 (zh) 2019-03-29 2019-05-17 柔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48444.XA CN110021611B (zh) 2019-03-29 2019-03-29 柔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21611A true CN110021611A (zh) 2019-07-16
CN110021611B CN110021611B (zh) 2021-02-26

Family

ID=671902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248444.XA Active CN110021611B (zh) 2019-03-29 2019-03-29 柔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0021611B (zh)
WO (1) WO2020199322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10966A (zh) * 2019-08-26 2019-12-24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12767841A (zh) * 2021-02-05 2021-05-07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74027A (zh) * 2007-10-15 2008-05-07 北京派瑞根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自然光收集器、照明系统和电子系统光源装置
US20140326293A1 (en) * 2013-05-05 2014-11-06 Ruxiang Ji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solar energy concentration and conversion
CN107170384A (zh) * 2017-04-17 2017-09-15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和终端设备
CN107193327A (zh) * 2017-04-24 2017-09-22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屏以及终端
CN109068044A (zh) * 2018-09-28 2018-12-21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光学组件以及显示装置
CN208386628U (zh) * 2018-06-01 2019-01-1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显示屏组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025948B2 (en) * 2011-06-20 2015-05-05 A.G. Findings & Mfg. Co., Inc. Camera protection module for portable device case
CN107315207A (zh) * 2017-07-05 2017-11-03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增加摄像孔透光率之面板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8551505B (zh) * 2018-06-04 2024-03-1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图像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8710241A (zh) * 2018-08-10 2018-10-2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液晶显示模组和电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74027A (zh) * 2007-10-15 2008-05-07 北京派瑞根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自然光收集器、照明系统和电子系统光源装置
US20140326293A1 (en) * 2013-05-05 2014-11-06 Ruxiang Ji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solar energy concentration and conversion
CN107170384A (zh) * 2017-04-17 2017-09-15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和终端设备
CN107193327A (zh) * 2017-04-24 2017-09-22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屏以及终端
CN208386628U (zh) * 2018-06-01 2019-01-1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显示屏组件
CN109068044A (zh) * 2018-09-28 2018-12-21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光学组件以及显示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10966A (zh) * 2019-08-26 2019-12-24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WO2021035841A1 (zh) * 2019-08-26 2021-03-04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10610966B (zh) * 2019-08-26 2022-03-29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12767841A (zh) * 2021-02-05 2021-05-07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21611B (zh) 2021-02-26
WO2020199322A1 (zh) 2020-10-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047876A (zh) 柔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063720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11281018B2 (en) Light collimating thin film, edge-type backlight modu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micro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 device
US8950883B2 (en) Bezel-free display device using directional backlighting
CN209930366U (zh) 摄像头安装结构及终端设备
CN101846845A (zh) 背光模组及双面液晶显示装置
CN110515237A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8761923A (zh) 背光模组、液晶显示模组和电子装置
US10151948B2 (en) Display apparatus
US20170371191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CN110021611A (zh) 柔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2928149A (zh) 显示面板和电子设备
CN105068177A (zh) 一种光学组件、显示装置
CN108776413A (zh) 背光模组、液晶显示模组和电子装置
CN117877075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1349778A (zh) 导光板及背光模块
CN107561626A (zh) 一种导光结构和移动终端
CN107608122B (zh) 显示屏、功能组件及移动终端
CN110456444A (zh) 导光组件、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0071151A (zh) 柔性显示面板和柔性显示装置
JP5656194B2 (ja) 表示パネルおよび表示装置
CN102591065A (zh) 一种用于液晶显示器背光模块的光学复合片
CN105866967A (zh) 显示屏及显示器
CN207096492U (zh) 一种导光元件
CN114114746A (zh) 背光模组、显示屏和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