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380205U - 一种立体停车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立体停车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380205U
CN208380205U CN201820930556.4U CN201820930556U CN208380205U CN 208380205 U CN208380205 U CN 208380205U CN 201820930556 U CN201820930556 U CN 201820930556U CN 208380205 U CN208380205 U CN 2083802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mission
driven
sprocket
chain
transmission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93055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磊
水小强
谢百达
张明健
陈河北
方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Xiame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820930556.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38020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3802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38020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Vehicle Cleaning, Maintenance, Repair, Refitting, And Outrigg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立体停车装置,涉及机械技术领域。其中,这种立体停车装置包括:框架、载车台、驱动装置:包括动力装置和传动轴,动力装置驱动传动轴转动;举升传动机构,包括第一主动链轮、第一从动链轮以及第一链条,第一主动链轮与传动轴连接,第一链条的一端与载车台固定,另一端依次绕设在第一从动链轮和第一主动链轮,带动载车台上升或下降;平移传动机构,包括传动组件和平移组件,传动组件与传动轴连接,平移组件与第一从动链轮固定连接,传动组件带动平移组件水平移动,使第一从动链轮水平移动。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实施简便,无需移出空间让位存取,提高效率,方便了用户需求。结构简单,实用性强。

Description

一种立体停车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停车装置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立体停车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经济水平的快速提高,人民的平均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现在的汽车保有量也在飞速的提高,停车乱和停车难的问题越来越严峻,严重影响交通情况,给城市的出行带来了不小的麻烦。立体停车设备成为解决因停车空间紧张而带来的停车问题的最佳途径。
本申请的发明人研究发现,目前现有的立体停车装置基本上是应用于原有的停车场上或者是需要重新规划停车用地,占地面积大,适用性不强,同时结构复杂,往往需要用到一个以上的电机操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立体停车装置,旨在解决在拥挤的路边停车不便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立体停车装置,包括:
框架;
载车台,用于承载车辆;
驱动装置,包括动力装置和传动轴,所述动力装置驱动所述传动轴转动;
举升传动机构,包括第一主动链轮、第一从动链轮以及第一链条,所述第一主动链轮与所述传动轴连接,所述第一链条的一端与所述载车台固定,另一端依次绕设在所述第一从动链轮和所述第一主动链轮,带动所述载车台上升或下降;
平移传动机构,包括传动组件和平移组件,所述传动组件与所述传动轴连接,所述平移组件与所述第一从动链轮固定连接,所述传动组件带动所述平移组件水平移动,使所述第一从动链轮水平移动。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举升传动机构具有两个第一从动链轮和分别绕设在两个所述第一从动链轮上的两条所述第一链条,两条所述第一链条分别固定在所述载车台的两端。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传动组件包括第二主动链轮、第二从动链轮和第二链条,所述第二主动链轮与所述传动轴连接,所述第二链条绕设在所述第二主动链轮和所述第二从动链轮,且所述第二链条与所述平移组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链条移动带动所述平移组件水平移动。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平移组件包括移动框和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二链条,且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移动框,所述第一从动链轮固定于所述移动框。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移动框的外侧壁上设有滑轮,所述框架上设有沿所述移动框移动方向延伸的滑轨,所述滑轮与所述滑轨滑动配合。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平移传动机构还包括第一同步器,所述传动组件通过所述第一同步器实现与所述传动轴的联动。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同步器包括伸缩件、固定架、主动转轮和从动转轮,所述伸缩件与所述固定架连接,用于带动所述固定架往复移动,所述主动转轮配置在所述固定架内,且与所述传动轴连接,随所述传动轴转动,所述从动转轮和所述第二主动链轮连接,用于带动所述第二主动链轮转动,所述伸缩件带动所述固定架移动,使所述主动转轮与所述从动转轮契合或分离,所述主动转轮与所述从动转轮处于契合状态时,所述传动轴将动力传递给所述传动组件,所述主动转轮与所述从动转轮处于分离状态时,所述传动轴不传递动力给所述传动组件。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动力装置包括电机以及设置在所述电机上的第一齿轮,所述传动轴上设有第二齿轮和第二同步器,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啮合,所述第二齿轮通过所述第二同步器实现与所述传动轴的联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设计得到的立体停车装置,采用控制模块控制驱动装置,通过调整第一同步器,分别驱动举升传动机构和平移传动机构,与传统升降横移类立体停车相比结构简单、实施简便,无需移出空间让位存取,提高效率,方便了用户需求。采取控制模块,从而驱动装置简易设置,成本降低,制作工艺简单,节约成本。本实用新型采用框架结构,支撑传动机构,可以直接在路边架设,解决路边停车困难的问题,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立体停车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立体停车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立体停车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三个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立体停车装置拼接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I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图4中II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7是图4中平移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4中第一同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4中第一同步器的分解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立体停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框架;110-停车单元;111-车辆进出空间;112-车辆停放空间;200-驱动装置;210-动力装置;211-电机;212-第一齿轮;213-第二齿轮;220-传动轴;230-第一同步器;232-固定架;233-主动转轮;234-从动转轮;235-转动件;236-齿圈;237-轴套;240-第二同步器;300-举升传动机构;310-第一主动链轮;320-第一从动链轮;330-第一链条;340-固定杆;350-载车台;400-平移传动机构;410-传动组件;411-第二主动链轮;412-第二从动链轮;413-第二链条;420-平移组件;421-移动框;422-连接板;423-滑轨;424-滑轮;510-制动器;511-固定轴;512-第三同步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实施例1
参照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立体停车装置,包括:框架100、载车台350、驱动装置200、举升传动机构300以及平移传动机构400。
框架100用于支撑装载驱动装置200、举升传动机构300以及平移传动机构400。框架可以是垂直放置于地面的方形钢架结构,但不局限于此。框架100的结构可以很好的适用于停车空间,实用性强。通过设计框架的结构,可以在框架上形成多个停车空间。
本实施例中,框架100包括至少一个停车单元110,停车单元110的一侧为车辆进出空间111,另一侧为车辆停放空间112。车辆进入到位于车辆进出空间111的载车台350上,然后在驱动装置200的作用下,载车台350举升到一定高度后,平移至另一侧的车辆停放空间112进行停放。优选地,车辆停放空间112上设置有多个用于放置车辆的停车位。例如从上至下依次设置3个停车位,但不局限于此,也可以是5个、6个等,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计。进一步地,立体停车装置可以只具有一个停车单元110。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立体停车装置也可以包括多个停车单元110。如图4所示,为3个本实施例中的立体停车装置拼接结构示意图,形成具有3个停车单元110的停车装置,进一步扩展立体停车装置的车辆容量。
载车台350具有载车板,车辆停放在载车板上,且随载车板进行移动。
驱动装置200包括动力装置210和传动轴220,动力装置210驱动传动轴220转动。
举升传动机构300,包括第一主动链轮310、第一从动链轮320以及第一链条330,第一主动链轮310与传动轴220连接,第一链条330的一端与所述载车台350固定,另一端依次绕设在第一从动链轮320和第一主动链轮310,带动载车台350上升或下降。
优选的,举升传动机构300具有两个第一从动链轮320和分别绕设在两个第一从动链轮320上的两条第一链条330,两条第一链条330分别固定在载车台350的两端,提高载车台350的稳定性,提升了装置的安全性能。第一链条330的一端与载车台350固定,另一端绕设在第一从动链轮320、第一主动链轮310,然后连接至一重物块(图未示)上。例如焊接在重物块上,保证低于第一链条330受到向下的拉力,拉动载车台上升。
平移传动机构400包括传动组件410和平移组件420,平移组件420与第一从动链轮320固定连接,传动组件410带动平移组件420水平移动,使第一从动链轮320水平移动。
具体地,传动组件410包括第二主动链轮411、第二从动链轮412以及紧套在第二主动链轮411和第二从动链轮412上的第二链条413,第二主动链轮411与传动轴220连接,且第二链条413与平移组件420固定连接,第二主动链轮411、第二从动链轮412和第二链条413构成链传动方式,第二链条413转动带动平移组件420水平移动。
请参阅图6和图7,优选的,平移组件420包括移动框421和连接板422,连接板422的一端连接至第二链条413,且另一端连接至移动框421,第一从动链轮320通过转轴固定在移动框421内。第二链条413转动,带动连接板422移动,从而带动移动框421移动。移动框421移动,固定在移动框421上的第一从动链轮320随之移动。进一步地,移动框421设置在框架100的横向滑轨423上,移动框421的外侧壁上设置有滑轮424,提升移动框421移动时的稳定性。本实施例中,移动框421的两侧壁上均设置有至少两个滑轮424,相对应地,在移动框421的两侧均设置有与滑轮424相适配的滑轨423。
进一步地,连接板422上开设有容置槽,第二链条413容置于容置槽中,通过螺栓将第二链条413固定在连接板422上。且连接板422通过螺栓与移动框421固定连接。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进行固定,例如焊接等。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传动轴220的两端(图3中的A端和B端)均设有举升传动机构300和平移传动机构400。两端的举升传动机构300和平移传动机构400分别对应载车台350的车头端和车尾端。传动轴220转动,同时驱动两端的举升传动机构300和平移传动机构400运动。相对应的,其中一端的举升传动机构300上的两条第一链条330分别固定在所述载车台350端部的两侧。载车台350的车头端和车尾端均由两条第一链条330拉伸,因此,举升传动机构300同时对载车台350的四个端部进行拉升,增加所述载车台350提升时的稳定程度。同样地,在平移过程中,平移传动机构400同时对载车台350的车头端和车尾端进行平移,增加所述载车台350平移时的稳定程度。
优选的,平移传动机构400还包括第一同步器230,传动组件410通过第一同步器230与传动轴220连接,通过控制第一同步器230实现传动组件410与传动轴220的同步联动。通过第一同步器230实现传动轴220与传动组件410处于连接状态时,传动轴220将动力传递给所述传动组件410,通过第一同步器230实现传动轴220与传动组件410处于分离状态时,传动轴220不传递动力给传动组件410。通过第一同步器230的控制,实现举升动作和平移动作的切换。
优选的,参照图8和图9所示,第一同步器230包括伸缩件(图未示)、固定架232、主动转轮233和从动转轮234。伸缩件与所述固定架232连接,用于带动固定架232往复移动。主动转轮233配置在固定架232内。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主动转轮233包括带齿的转动件235和与转动件235配合的齿圈236。转动件235设有轴孔,且固定在传动轴220上,齿圈236的内侧壁设有与转动件235配合的齿槽,转动件235和齿圈236通过齿和齿槽配合固定。传动轴220转动,带动转动件235转动,进而带动齿圈236转动。齿圈236安装在固定架232内,与固定架232形成轴承配合结构,使齿圈236相对固定架232转动,即齿圈236转动时,固定架232保持静止,固定架232往复移动时,带动齿圈236往复移动。优选地,齿圈236的外壁周设有环形凹槽,固定架232的内壁设有与环形凹槽相适配的环形凸起。
本实施例中,从动转轮234包括套设在传动轴220上的轴套237,且可转动地套设在传动轴220上,保证轴套237不随传动轴220转动。轴套237的一端与第二主动链轮411固定连接,另一端设有与齿圈236配合的齿。当固定架232向从动转轮234移动时,从动转轮234的齿卡入齿圈236,齿圈236转动,带动从动转轮234转动,从而带动第二主动链轮411转动。反之,当固定架232向从动转轮234远离的方向移动,从动转轮234的齿脱离齿圈236,齿圈236转动时,不带动从动转轮234转动,第二主动链轮411保持不动。
所述伸缩件可以是用于带动所述固定架232往复移动的伸缩杆,也可以是与固定架232通过弹簧连接的电磁铁。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伸缩件包括电磁铁和弹簧,弹簧的两端分别连接至电磁铁和固定架232。电磁铁在断电时,弹簧复位,推动固定架232向第二主动链轮411的方向移动,从而齿圈236和从动转轮234契合,齿圈236带动从动转轮234转动。电磁铁通电时吸附固定架232,从而齿圈236和从动转轮234分离,从动转轮234静止,进而使第二主动链轮411停止转动。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参照图5所示,动力装置210包括电机211以及设置在电机211的电机轴上的第一齿轮212。传动轴220上设有第二齿轮213和第二同步器240,第二齿轮213可转动的套设在传动轴220上,且和第一齿轮212啮合。第二同步器240的结构与第一同步器230的结构相同,第二同步器240的从动转轮与第二齿轮213固定连接,且主动转轮的转动件固定在传动轴220上。当第二同步器的从动转轮与齿圈啮合时,电机211转动带动传动轴220转动,当第二同步器240的从动转轮与齿圈脱离时,电机211转动,传动轴220保持静止。
进一步的,电机211的两侧均设置有传动轴220,每根传动轴220两端各有一组举升传动机构300和平移传动机构400。两根传动轴220分别通过设置在其上的举升传动机构300和平移传动机构400连接至不同的载车台350。通过第二同步器240控制两侧的传动轴220,从而实现对两套举升传动机构300和平移传动机构400的控制。通过上述设置,通过控制电机211分别与两边的传动轴220进行同步联动,实现一根传动轴220控制两个载车台350运动,可以提高停车效率,增加容纳量。
优选的,本实用新型还包括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包括第一控制模块、第二控制模块和第三控制模块,所述第一控制模块用于控制动力装置210的启闭,所述第二控制模块用于控制第一同步器230,实现传动轴220与传动组件410的同步联动。第三控制模块用于控制第二同步器240,实现电机211与传动轴220的同步联动。例如,控制装置可以是单片机,单片机的第一控制模块控制电机211的启动和关闭,实现停车装置的启闭。单片机的第二控制模块控制电磁铁的通断电,实现第一同步器230与第二主动链轮411的连接与分离。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单片机控制电机或电磁铁为现有技术,具体的结构和电路均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加以赘述。
本实施例中,立体停车装置停放车辆的过程如下:
用户将车驶入架设在道路旁的立体停车装置,将车停放在载车台350上,安全下车后,第一控制模块控制电机211转动,通过第一齿轮212将将动力传递给第二齿轮213。第三控制模块控制相对应的传动轴220上的第二同步器240,使第二同步器240的从动转轮和主动转轮啮合,实现第二齿轮213和传动轴220的同步联动,从而将动力传输给相对应的传动轴220。第二控制模块控制第一同步器230,使第一同步器230的主动转轮和从动转轮处于分离状态,即控制传动轴220和第二主动链轮411处于未联动状态。传动轴220转动,第二主动链轮411保持静止,仅带动所述第一主动链轮310转动,进而带动第一从动链轮320转动,驱动连接的所述第一链条330提升所述载车台350。
将车子举升到某个高度时,例如举升到某个停车空间时,第二控制模块控制传动轴220和第二主动链轮411处于同步联动状态(即第一同步器230的主动转轮和从动转轮处于啮合状态)。传动轴220转动,带动所述第一主动链轮310和第一从动链轮320转动,进而带动所述第二主动链轮411以及第二从动链轮412转动,第二链条413随之转动,使得第一从动链轮320发生平移,此时第一链条330和第一从动链轮320在平移方向上的线速度相同,载车台350发生水平移动,从而将载车台350平移到相应的位置,对车子进行停放。
用户需要取车时,则先进行平移阶段,再进行举升下降阶段,载车台就可停放在地面上,用户就可顺利将车开走。
实施例2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立体停车装置,其实现原理及产生的技术效果和实施例1相同,为简要描述,本实施例未提及之处,可参考实施例1中相应内容。
请参阅图10,本实施例的立体停车装置电机211直接与传动轴220连接,电机211仅控制一个传动轴220。
进一步地,第二从动链轮412上设有制动器510。制动器510包括设置在框架上的固定轴511和第三同步器512。第三同步器512的结构与实施例1中的第一同步器230结构相同。具体地,第二从动链轮412可转动的套设在固定轴211上,即第二从动链轮可相对固定轴511转动。第三同步器512的从动转轮与第二从动链轮412固定连接,主动转轮的转动件与固定轴511固定连接,固定架移动,使从动转轮卡入主动转轮的齿圈中,从而限制第二从动链轮412转动。
当对车辆进行升降时,控制器控制第三同步器512,使第二从动链轮412上的从动转轮套入齿圈,第二从动链轮412保持静止,增加升降的稳定性。反之,当对车辆进行平移时,控制器控制第三同步器512,使从动转轮与齿圈分离,第二从动链轮412在第二链条的带动下发生转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立体停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框架;
载车台,用于承载车辆;
驱动装置,包括动力装置和传动轴,所述动力装置驱动所述传动轴转动;
举升传动机构,包括第一主动链轮、第一从动链轮以及第一链条,所述第一主动链轮与所述传动轴连接,所述第一链条的一端与所述载车台固定,另一端依次绕设在所述第一从动链轮和所述第一主动链轮,带动所述载车台上升或下降;
平移传动机构,包括传动组件和平移组件,所述传动组件与所述传动轴连接,所述平移组件与所述第一从动链轮固定连接,所述传动组件带动所述平移组件水平移动,使所述第一从动链轮水平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停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举升传动机构具有两个第一从动链轮和分别绕设在两个所述第一从动链轮上的两条所述第一链条,两条所述第一链条分别固定在所述载车台的两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停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包括第二主动链轮、第二从动链轮和第二链条,所述第二主动链轮与所述传动轴连接,所述第二链条绕设在所述第二主动链轮和所述第二从动链轮,且所述第二链条与所述平移组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链条移动带动所述平移组件水平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立体停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平移组件包括移动框和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二链条,且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移动框,所述第一从动链轮固定于所述移动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立体停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框的外侧壁上设有滑轮,所述框架上设有沿所述移动框移动方向延伸的滑轨,所述滑轮与所述滑轨滑动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立体停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平移传动机构还包括第一同步器,所述传动组件通过所述第一同步器实现与所述传动轴的联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立体停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同步器包括伸缩件、固定架、主动转轮和从动转轮,所述伸缩件与所述固定架连接,用于带动所述固定架往复移动,所述主动转轮配置在所述固定架内,且与所述传动轴连接,随所述传动轴转动,所述从动转轮和所述第二主动链轮连接,用于带动所述第二主动链轮转动,所述伸缩件带动所述固定架移动,使所述主动转轮与所述从动转轮契合或分离,所述主动转轮与所述从动转轮处于契合状态时,所述传动轴将动力传递给所述传动组件,所述主动转轮与所述从动转轮处于分离状态时,所述传动轴不传递动力给所述传动组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停车装置,其特征在于,动力装置包括电机以及设置在所述电机上的第一齿轮,所述传动轴上设有第二齿轮和第二同步器,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啮合,所述第二齿轮通过所述第二同步器实现与所述传动轴的联动。
CN201820930556.4U 2018-06-15 2018-06-15 一种立体停车装置 Active CN20838020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930556.4U CN208380205U (zh) 2018-06-15 2018-06-15 一种立体停车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930556.4U CN208380205U (zh) 2018-06-15 2018-06-15 一种立体停车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380205U true CN208380205U (zh) 2019-01-15

Family

ID=649679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930556.4U Active CN208380205U (zh) 2018-06-15 2018-06-15 一种立体停车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38020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19622B (zh) 立体停车库
CN106121316B (zh) 滑触线充电式立体车库单元
CN205531559U (zh) 一种行星式双层无避让立体车库
CN103603527B (zh) 一种梳齿交换式立体车库
CN203160781U (zh) 可快速平移的立体车库
CN110388103A (zh) 双层载车板无避让式立体车库
CN208380205U (zh) 一种立体停车装置
CN106884554B (zh) 一种立体车库
CN202954596U (zh) 一种智能车库用三维分送机构
CN207208027U (zh) 一种室外无人驾驶小车的移动底盘
CN108843085A (zh) 一种立体停车装置
CN102409880A (zh) 一种太阳能车棚
CN205894802U (zh) 滑触线充电式立体车库单元
CN105442886B (zh) 立体停车设备
CN202954600U (zh) 一种二维移动的载车平台
CN203247899U (zh) 汽车转运系统
CN203247895U (zh) 汽车转运系统
CN208881976U (zh) 一种悬挂式自行车立体停车位
CN203497120U (zh) 人力脚踏、电机双驱动传动系统
CN209324086U (zh) 立体车库及汽车存储充电系统
CN103306527B (zh) 一种动力头驱动装置
CN208498170U (zh) 一种升降式麦克纳姆轮驱动总成
CN205172085U (zh) 一种新型立体车库
CN108999444A (zh) 一种用于社区的上层机械停车装置
CN109458020A (zh) 多层自动停车装置及其停取车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