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367387U - 背光模块及显示设备 - Google Patents

背光模块及显示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367387U
CN208367387U CN201821164824.2U CN201821164824U CN208367387U CN 208367387 U CN208367387 U CN 208367387U CN 201821164824 U CN201821164824 U CN 201821164824U CN 208367387 U CN208367387 U CN 2083673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guide
guide plate
backlight module
outline border
l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164824.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陆韦中
陈丽慧
陈冠端
黄永强
史晓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adiant Opto Electronic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Radiant Opto Elec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adiant Opto Elec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Radiant Opto Electronics Corp
Priority to CN201821164824.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3673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3673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36738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背光模块及显示设备,显示设备包括背光模块以及设于该背光模块前方的显示面板,背光模块于其背盖内装设有反射片、导光板、光学膜片和光条,背盖包括背板和设于背板外周缘的外框,反射片、导光板与光学膜片自该板的前表面朝前方依序排列,光条装设于导光板的入光侧面外侧,导光板与反射片两者的外周缘相对于外框的内周缘之间分别具有间隙,背板的前表面对应间隙的位置形成黑化区域,导光板未遮蔽所述黑化区域。藉以利用导光板与反射片两者的外周缘相对于背盖的外框内周缘之间的背板外露部分形成黑化区域,减少光反射,达到解决背光模块与显示设备因侧边漏光而产生亮线的问题。

Description

背光模块及显示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提供背光源的背光模块,以及提供显示功能且包括该背光模块的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已知的液晶显示设备(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中,必须通过一背光模块(Backlight Unit,BLU)对显示面板提供显示画面所须的背光源。因此,为了因应轻薄短小的产品设计主流趋势,相关业者也致力于背光模块的薄型化与窄边框化等结构研发。
一般而言,侧入光式背光模块具备产品厚度薄的特点,常为现有液晶显示等平面显示设备所选用。现有的侧入光式背光模块的组成构造,其主要是在背盖内装设导光板、光条和光学膜片等,其中,导光板与光条分别固设于背盖的背板上,导光板与背板之间装设反射片,光条位于导光板的入光侧外,光条的光发射端朝向导光板的入光侧,光学膜片设于导光板的出光面前方。
前述背光模块结合显示面板组成显示设备时,显示面板是通过背盖周边的胶框结合双面胶带黏着定位于光学膜片前方,由此,由该光条发出光线通过导光板内部的全反射作用而扩散,通过导光板的出光面发出均匀的面光源,再通过光学膜片提供增亮或均匀扩散等性能,以及反射片提供光反射性能,对显示面板提供显示画面所须的背光源。
但是前述背光模块虽能对显示面板提供画面显示必须的背光源,然而,现有窄边框型式的液晶显示设备中,其背光模块考虑背盖的外框与导光板、反射板等的装配关系,必须避免组装的信赖性干涉问题,因此,导光板的外周缘与反射片的外周缘两者相对于该背盖的外框内周缘之间会存在有间隙,以致金属材料的背板相对于间隙位置的外露部分,因无任何遮蔽而会对自导光板侧边射出的出光线产生光反射,而产生因侧边漏光的侧边亮线问题。尤其背光模块相对于导光板的入光侧面的两邻边位置产生漏光的侧边亮线问题更为严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背光模块,解决现有背光模块与显示设备因侧边漏光而产生亮线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背光模块,其包括一背盖,以及装设于该背盖内的一反射片、一导光板、至少一光学膜片和一光条,该背盖包括一背板以及固设于该背板外周缘的一外框,该反射片、该导光板与所述光学膜片自该背板的前表面朝前方依序排列,该导光板包含一入光侧面,该光条装设于该导光板的入光侧面外侧,其中:
该导光板与该反射片两者的外周缘相对于该外框的内周缘之间分别形成一间隙,该背板的前表面对应所述间隙的位置形成一黑化区域,该导光板未遮蔽所述黑化区域。
如上所述的背光模块中,该导光板邻接该入光侧面两侧端分别为一邻侧,所述间隙分别位于该导光板的两所述邻侧与该外框的内周缘之间,所述黑化区域形成于该背板面向所述间隙的位置。
如上所述的背光模块中,该导光板的外周缘与该外框的内周缘之间形成的间隙等于该反射片的外周缘与该外框的内周缘之间形成的间隙。
如上所述的背光模块中,该导光板的外周缘与该外框的内周缘之间形成的间隙大于该反射片的外周缘与该外框的内周缘之间形成的间隙。
如上所述的背光模块中,该背板的黑化区域是黑色油墨成形的膜层。
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另一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显示设备,其包括:一如上所述的背光模块;以及一显示面板,其固设于该背光模块的光学膜片前方。
如上所述的背光模块中,该背光模块位于最前方位置的光学膜片前侧面周缘和其邻近的外框前侧面设有至少一双面胶带,所述双面胶带黏着于该显示面板与最前方位置的光学膜片和外框之间。
本实用新型可达成的有益功效是,利用导光板与反射片两者的外周缘相对于背盖的外框内周缘之间分别具有间隙,背盖的背板前表面对应所述间隙的位置形成黑化区域,导光板未遮蔽所述黑化区域。藉以利用导光板与反射片两者的外周缘相对于背盖的外框内周缘之间的背板外露部分形成黑化区域,减少光反射,达到解决背光模块与显示设备因侧边漏光而产生亮线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背光模块的一优选实施例的侧视剖面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背光模块优选实施例中的导光板与光条的俯视平面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背光模块优选实施例另一侧的侧视剖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背光模块的另一优选实施例的侧视剖面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显示设备的一优选实施例的侧视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背光模块
2:显示面板
10:背盖
100:间隙
101:导光板的外周缘与外框的内周缘之间形成的间隙
102:反射片的外周缘与外框的内周缘之间形成的间隙
11:背板
12:外框
13:黑化区域
20:反射片
30:导光板
31:入光侧面
32:邻侧
33:反入光侧面
40:光学膜片
50:光条
60:双面胶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配合附图及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
如图1及图3所示,揭示本实用新型背光模块1的一优选实施例,该背光模块1包括一背盖10、一反射片20、一导光板30、至少一光学膜片40和一光条50,其中:
如图1至图3所示,该背盖10包括一背板11以及一外框12,该外框12固设于该背板11外周缘,使该背盖10中形成一装配空间。于优选实施例中,该背板11选用矩形的金属板,该外框12则为塑料材料成型部件,且一体成于该背板11的外周缘。
该反射片20、该导光板30、所述光学膜片40与该光条50是装设于该背盖10的装配空间内,该反射片20、该导光板30以及所述光学膜片40且自该背板11的前表面朝前方依序排列,该光条50则装设于该导光板30一侧端的外侧。
如图1至图3所示的优选实施例中,该背光模块1使用多个光学膜片40的组合,其中具有前后叠置排列的四个光学膜片40,通过所述光学膜片40提供增亮或光漫射分散等光学性能,提升背光模块整体的光学性能。
该导光板30是一矩形的板体,该导光板30的前表面为一出光面,该导光板30的后表面为一反射面,该出光面面向所述光学膜片40,该反射面朝向该反射片20。
如图1至图3所示,该导光板30还包括一入光侧面31、两邻侧32及一反入光侧面33,该入光侧面31位于该出光面与该反射面两者的同一侧端,该光条50位于该导光板30的入光侧面31外侧。该两邻侧32是分别位于该导光板30邻接该入光侧面31的两侧端,该反入光侧面33则位于该导光板30相对于该入光侧面31的另一侧。使该光条50发出的光线能由该导光板30一侧端入光,使光线能通过该导光板30内部的全反射与扩散而全面性均匀地转向朝光学膜片40方向出光。或者,进一步通过该导光板30背面的反射片20的反射作用,将通过导光板30背面射出的光线反射回导光板30中,使通过导光板30的出光面发出均匀的面光源,自导光板30出光的面光源再通过所述光学膜片40提供增亮或均匀扩散等性能,提升背光模块1整体的光学性能。
该导光板中,该出光面还可形成多个出光微结构,该多个出光微结构以实质垂直于该入光侧面的方向延伸,并通过设置于该出光面上的多个出光微结构,调整导光板的光学趋势,提升光线通过导光板后的出光均匀性。该反射面还可形成多个光扩散微结构,并通过设置于该反射面上的多个光扩散微结构,提升光线于导光板内部行进时均匀性。所述多个出光微结构和所述多个光扩散微结构等的形状、尺寸以及分布设置于出光面的型态等,可依据相对于光条的距离远近,或依不同产品的光学特性需求等而变更。
所述背光模块1考虑外框12与导光板30、反射片20的装配关系,必须避免组装的信赖性干涉问题,故该导光板30的外周缘与该反射片20的外周缘两者相对于该外框12的内周缘之间皆形成一间隙100,该背板11的前表面对应所述间隙100的位置形成一个或多个黑化区域13,该导光板30未遮蔽所述黑化区域13,所述黑化区域13具有光吸收的性能,减少背板11对光的反射。于本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间隙100分别位于该导光板30的两所述邻侧与该外框的内周缘之间,所述黑化区域13形成于该背板11面向所述间隙100的位置。于本优选实施例中,该背板11的黑化区域13是选用黑色油墨成形的膜层。
如图3所示的优选实施例,该导光板30的外周缘与该外框12的内周缘之间形成的间隙101可以等于该反射片20的外周缘与该外框12的内周缘之间形成的间隙102,亦即该导光板30的外周缘与该反射片20的外周缘平齐。
如图4所示的另一优选实施例,该导光板30的外周缘与该外框12的内周缘之间形成的间隙101也可以大于该反射片20的外周缘与该外框12的内周缘之间形成的间隙102,亦即该反射片20的外周缘凸伸至该导光板30的外周缘外侧。
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背光模块还可进一步应用于一显示设备中,本实用新型显示设备包括一背光模块1与一显示面板2,该背光模块1的组成构成与前述背光模块1各优选实施例相同,于此不再赘述。该显示面板2可为液晶式显示面板,且该显示面板2是设置于该背光模块1的光学膜片40前方,并通过该背光模块1对该显示面板2显示画面时提供必须的背光源。其中,该背光模块1位于最前方位置的光学膜片40前侧面周缘和其邻近的外框12前侧面还可进一步装设至少一双面胶带60,所述双面胶带60黏着于该显示面板2与最前方位置的光学膜片40和外框12之间,使显示面板2固设于该背光模块1的前侧。
由以上说明可知,本实用新型利用导光板与反射片两者的外周缘相对于背盖的外框内周缘之间分别具有间隙,背盖的背板前表面对应所述间隙的位置形成黑化区域,导光板未遮蔽所述黑化区域。由此导光板与反射片两者的外周缘相对于背盖的外框内周缘之间的背板外露部分形成黑化区域的构造,抑制金属材料的背板相于所述间隙位置的反射性能而减少光反射,达到解决背光模块与显示设备因侧边漏光而产生亮线的问题。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优选实施例披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背光模块,其包括一背盖,以及装设于该背盖内的一反射片、一导光板、至少一光学膜片和一光条,该背盖包括一背板以及固设于该背板外周缘的一外框,该反射片、该导光板与所述光学膜片自该背板的前表面朝前方依序排列,该导光板包含一入光侧面,该光条装设于该导光板的入光侧面外侧,其特征在于:
该导光板与该反射片两者的外周缘相对于该外框的内周缘之间分别形成一间隙,该背板的前表面对应所述间隙的位置形成一黑化区域,该导光板未遮蔽所述黑化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导光板邻接该入光侧面两侧端分别为一邻侧,所述间隙分别位于该导光板的两所述邻侧与该外框的内周缘之间,所述黑化区域形成于该背板面向所述间隙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导光板的外周缘与该外框的内周缘之间形成的间隙等于该反射片的外周缘与该外框的内周缘之间形成的间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导光板的外周缘与该外框的内周缘之间形成的间隙大于该反射片的外周缘与该外框的内周缘之间形成的间隙。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背板的黑化区域是黑色油墨成形的膜层。
6.一种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一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块;以及
一显示面板,其固设于该背光模块的光学膜片前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该背光模块位于最前方位置的光学膜片前侧面周缘和其邻近的外框前侧面设有至少一双面胶带,所述双面胶带黏着于该显示面板与最前方位置的光学膜片和外框之间。
CN201821164824.2U 2018-07-23 2018-07-23 背光模块及显示设备 Active CN2083673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164824.2U CN208367387U (zh) 2018-07-23 2018-07-23 背光模块及显示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164824.2U CN208367387U (zh) 2018-07-23 2018-07-23 背光模块及显示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367387U true CN208367387U (zh) 2019-01-11

Family

ID=649257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164824.2U Active CN208367387U (zh) 2018-07-23 2018-07-23 背光模块及显示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36738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98859A (zh) * 2019-07-23 2019-11-01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快拆式背光单元之架构及其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98859A (zh) * 2019-07-23 2019-11-01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快拆式背光单元之架构及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116621A (zh)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KR20120060962A (ko)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01936509A (zh) 背光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CN108897165A (zh) 显示装置
US11061277B2 (en) Diffusion sheet, backlight modu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09557719B (zh) 一种具有半反半透导光板的直下式零od背光结构
CN110196514A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其显示装置
CN205065450U (zh)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05807492A (zh)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09459883A (zh) 液晶显示器装置
WO2019100961A1 (zh) 柔性液晶屏模组及其组装方法
CN104503125A (zh) 胶框、背光模组以及液晶面板
CN208367387U (zh) 背光模块及显示设备
CN103912819A (zh) 一种背光模块与液晶显示装置
KR101326736B1 (ko) 휘도 개선을 위한 액정표시장치의 백라이트 유닛 조립용 특수 테이프와 그의 제조 방법 및 이에 의해 결합된 액정표시장치
US20100103348A1 (en) Display
CN204116755U (zh) 显示装置
TWI725727B (zh) 背光模組以及顯示器之視角調整方法
CN202693838U (zh) 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件
KR20110039807A (ko) 액정디스플레이용 복합시트 및 이를 이용한 백라이트 유닛
CN111766741A (zh) 一种应用于超窄显示模组的导光板黑边结构及其设置方法
KR20110021314A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이용한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208506439U (zh) 一种超薄型背光模组结构
KR20090123748A (ko) 광학시트 및 이를 이용한 액정표시장치
CN206421124U (zh)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