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366170U - 一种无人机综合防御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无人机综合防御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366170U
CN208366170U CN201820623233.0U CN201820623233U CN208366170U CN 208366170 U CN208366170 U CN 208366170U CN 201820623233 U CN201820623233 U CN 201820623233U CN 208366170 U CN208366170 U CN 2083661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manned plane
connect
antenna
charging capacitor
divider resista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62323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文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Shinco Huaxu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Shinco Huaxu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Shinco Huaxu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chuan Shinco Huaxu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623233.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3661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3661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36617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adar Systems Or Detail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无人机综合防御系统,包括数台安装在禁飞区域内的建筑物上的探测跟踪设备和反无人机拒止设备,以及分别与探测跟踪设备和反无人机拒止设备通信连接、用于接收该探测跟踪设备侦查到的无人机信息、并控制所述反无人机拒止设备发出无人机干扰信号的监控中心平台。其中,探测跟踪设备包括第二支撑底座、第二旋转平台、直角支架、雷达天线、高清摄像机、第二通信接口、第三通信接口和第二电源接口;所述反无人机拒止设备包括第一支撑底座、第一通信接口、第一电源接口、第一旋转平台、反制主机、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通过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探测跟踪准确、防御可靠等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无人机综合防御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机防御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无人机综合防御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无人机技术的迅猛发展,无人机使用门槛也在降低,由于其具有体积小、造假低、使用方便等优点,广泛用于空中侦察、监视、通信、反潜、影视航拍、医疗救助、低空物流、勘探测绘、极地科考等等领域等领域。本文中所述的无人机是指以无线电遥控或者自身程序控制为主的非载人飞行器。随着无人机的数量不断攀升,与无人机相关的各类违章、违法事件也层出不穷,例如:民用无人机的监控盲区和安全隐患等问题成为了公众关注的焦点,诸多无人机爱好者在机场附近禁飞区域飞行无人机,导致航班备降其它机场或返航或延误等,造成旅客大量滞留并严重影响民航飞机飞行安全。更有甚者使用民用无人机进行非法活动,给社会、他人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对于敏感、要害等重要场所来说,拥有针对无人机的基本防御手段、能够有效的发现、制止无人机犯罪是非常必要和迫切的。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人机综合防御系统,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无人机综合防御系统,包括数台安装在禁飞区域内的建筑物上的探测跟踪设备和反无人机拒止设备,以及分别与探测跟踪设备和反无人机拒止设备通信连接、用于接收该探测跟踪设备侦查到的无人机信息、并控制所述反无人机拒止设备发出无人机干扰信号的监控中心平台。
具体地,任一所述探测跟踪设备包括用于固定安装在禁飞区域内的建筑物上的第二支撑底座,设置在第二支撑底座上的第二旋转平台,固定在第二旋转平台上的直角支架,固定在直角支架上、并由该第二旋转平台驱动旋转的雷达天线,固定在第二旋转平台上、并与所述雷达天线保持相同旋转角速度的高清摄像机,设置在第二支撑底座上、且与高清摄像机、雷达天线一一对应连接的第二通信接口和第三通信接口,以及设置在第二支撑底座上的第二电源接口。所述第二通信接口和第三通信接口均采用通信电缆与监控中心平台连接、用于向监控中心平台传输侦获的无人机信息;所述第二旋转平台内设有与第二电源接口连接的第二驱动电机。
进一步地,任一所述反无人机拒止设备包括用于固定安装在禁飞区域内的建筑物上的第一支撑底座,分别设置在第一支撑底座侧面边缘的第一通信接口和第一电源接口,设置在第一支撑底座上、且具有沿水平方向360度旋转角的第一旋转平台,固定在第一旋转平台上的反制主机,以及设置在反制主机上、用于禁飞区域内无人机反制的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所述第一通信接口与监控中心平台连接、用于接收该监控中心平台发出的无人机干扰控制信号,所述第一旋转平台内设有与第一电源接口连接的第一驱动电机。
进一步地,所述监控中心平台包括与第二通信接口连接、用于提取所述高清摄像机拍摄的视频画面中的无人机的方向梯度直方图特征的DSP图像处理模块,与DSP图像处理模块连接、用于从第三通信接口获取无人机遥控频率、飞行高度和距离、并向第一通信接口发送无人机干扰控制信号的控制主机,以及与控制主机连接的存储器。
更进一步地,所述反制主机包括外部中断信号输入端与第一通信接口连接的8位增强性的单片机,均与单片机连接的电源转换电路、第一天线驱动电路、第二天线驱动电路和晶振电路。所述第一天线驱动电路和第二天线驱动电路均电源转换电路连接,所述第一天线驱动电路与第一天线连接,并且第二天线驱动电路与第二天线连接。
更进一步地,所述电源转换电路包括具有电源输入端VIN、接地端GND、使能接地端EPAD、升压电容端BOOT、高偏功率源极PH和反馈电压端VSEN引脚的电源转换芯片U1,并联后连接在电源转换芯片U1的电源输入端VIN与接地端GND之间的充电电容C1和充电电容C2,连接在电源转换芯片U1的升压电容端BOOT与高偏功率源极PH之间的充电电容C3,一端连接在电源转换芯片U1的高偏功率源极PH上、且另一端接地的电源指示发光二极管VD1,一端连接在充电电容C3与电源指示发光二极管VD1之间的滤波电感L1,连接在滤波电感L1的另一端与电源转换芯片U1的反馈电压端VSEN之间的分压电阻R1,一端与电源转换芯片U1的反馈电压端VSEN连接、且另一端接地的滑动电阻R2,以及一端连接在滤波电感L1与分压电阻R1之间、且另一端接地稳压电容C4;所述电源转换芯片U1的使能接地端EPAD与接地端GND连接并接地;所述单片机的电源输入端VCC连接在滤波电感L1与分压电阻R1之间。所述电源转换芯片U1的电源输入端VIN与第一电源接口(7)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天线驱动电路包括漏极连接在滤波电感L1与分压电阻R1之间的场效应管VT1,连接在场效应管VT1的栅极与单片机的串行口P0.1之间的限流电阻R4,一端与场效应管VT1的源极连接的滤波电感L2,一端与滤波电感L2的另一端连接的充电电容C9,一端均与充电电容C9的另一端连接的分压电阻R7和分压电阻R8,基极连接在分压电阻R7与分压电阻R8之间、集电极与分压电阻R7的另一端连接、且发射极与分压电阻R8的另一端连接并接地的三极管VT2,一端与场效应管VT1的源极连接的充电电容C7,一端与充电电容C7的另一端连接、且另一端与三极管VT2的集电极连接的限流电阻R6,串联后一端连接在充电电容C7与限流电阻R6之间、且另一端与第一天线连接的限流电阻R5和滤波电感L3,以及连接在三极管VT2的集电极与第一天线之间的滤波电容C8。
优选地,所述第二驱动电路包括漏极连接在滤波电感L1与分压电阻R1之间的场效应管VT3,连接在场效应管VT3的栅极与单片机的串行口P0.4之间的限流电阻R9,一端均与场效应管VT3的源极连接的分压电阻R10、滤波电感L4和滤波电容C10,串联后一端与分压电阻R10的另一端连接、且另一端接地的充电电容C13和限流电阻R10,一端连接在充电电容C13与分压电阻R10之间、且另一端接地的充电电容C14,基极连接在充电电容C13与分压电阻R10之间、且集电极连接在滤波电感L4与滤波电容C10之间的三极管VT4,并联后一端与三极管VT4的发射极连接、且另一端接地的限流电阻R11和充电电容C12,以及连接在三极管VT4的集电极与发射极之间的充电电容C11;所述滤波电感L4为抽头式类型,并且第二天线与滤波电感L4的抽头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采用雷达天线检测无人机的遥控频率以及飞行高度和距离,并采用高清摄像机跟随雷达天线拍摄禁飞区域内的视频画面,通过提取该视频画面中的方向梯度直方图特征,实现禁飞区域内无人机的探测跟踪。当雷达天线检测到无人机驶入禁飞区域,并且拍摄到无人机的视频画面,通过控制主机控制反制主机发射反制干扰信号,驱使无人机驶出禁飞区域或促使无人机迫降。通过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探测跟踪准确、防御可靠等优点,在无人机防御术领域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使用的附图作简单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保护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的反无人机拒止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反制信号发射电路原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探测跟踪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监控中心平台原理图。
上述附图中,附图标记对应的部件名称如下:
1-第一支撑底座,2-第一旋转平台,3-反制主机,4-高清摄像头,5-第一天线,6-第二天线,7-第一电源接口,8-第一通信接口,9-第二支撑底座,10-第二旋转平台,11-直角支架,12-雷达天线,13-第二通信接口,14-第三通信接口,15-第二电源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实施例。
实施例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无人机综合防御系统,其主要目的在于打击禁飞区域内的黑飞无人机,驱使无人机飞离禁飞区域,实现禁飞区域无人机监管。该无人机综合防御系统,包括数台安装在禁飞区域内的建筑物上的探测跟踪设备和反无人机拒止设备,以及分别与探测跟踪设备和反无人机拒止设备通信连接、用于接收该探测跟踪设备侦查到的无人机信息、并控制所述反无人机拒止设备发出无人机干扰信号的监控中心平台。当无人机驶入由探测跟踪设备和反无人机拒止设备布设成的禁飞区域内时,探测跟踪设备的雷达天线可检测到无人机的遥控频率和飞行高度、距离,目前,常见的无人机遥控频率为1.5GHz和2.4GHz。本实施例公布了探测跟踪设备、反无人机拒止设备和监控中心平台的具体结构,其中,探测跟踪设备包括用于固定安装在禁飞区域内的建筑物上的第二支撑底座9,设置在第二支撑底座9上的第二旋转平台10,固定在第二旋转平台10上的直角支架11,固定在直角支架11上、并由该第二旋转平台10驱动旋转的雷达天线12,固定在第二旋转平台10上、并与所述雷达天线12保持相同旋转角速度的高清摄像机4,设置在第二支撑底座9上、且与高清摄像机4、雷达天线12一一对应连接的第二通信接口13和第三通信接口14,以及设置在第二支撑底座9上的第二电源接口15。该第二通信接口13和第三通信接口14均采用通信电缆与监控中心平台连接、用于向监控中心平台传输侦获的无人机信息。另外,在第二旋转平台10内设有与第二电源接口15连接的第二驱动电机。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的“第一”、“第二”、“第三”等描述并未是专业术语,仅用于区分同一类部件。其中,雷达天线12用于探测无人机的飞行信息,其包括连接器、天线、和差器、电源模块、通讯信道、T/R模块、母板和处理机等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购买上述部件进行组装便可获得雷达天线,因此,本实施例就不再对其详细阐述。
在本实施例中,反无人机拒止设备包括用于固定安装在禁飞区域内的建筑物上的第一支撑底座1,分别设置在第一支撑底座1侧面边缘的第一通信接口8和第一电源接口7,设置在第一支撑底座1上、且具有沿水平方向360度旋转角的第一旋转平台2,固定在第一旋转平台2上的反制主机3,以及设置在反制主机3上、用于禁飞区域内无人机反制的第一天线5和第二天线6。所述第一通信接口8与监控中心平台连接、用于接收该监控中心平台发出的无人机干扰控制信号。同时,在第一旋转平台2内设有与第一电源接口7连接的第一驱动电机。
另外,本实施例的监控中心平台包括与第二通信接口13连接、用于提取所述高清摄像机4拍摄的视频画面中的无人机的方向梯度直方图特征的DSP图像处理模块,与DSP图像处理模块连接、用于从第三通信接口获取无人机遥控频率、飞行高度和距离、并向第一通信接口8发送无人机干扰控制信号的控制主机,以及与控制主机连接的存储器。需要说明的是,DSP图像处理模块、控制主机和存储器都是现有部件,并且DSP图像处理模块提取无人机的方向梯度直方图特征也属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仅仅采用了上述部件及其功能,本实用新型并未对其逻辑程序进行改进。为了证实DSP处理器提取视频图像中的方向梯度直方图特征属于现有技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参考专利申请号为201410356465.0,专利名称为一种监控网络中指定行人或车辆的快速检测识别方法。或者专利申请号为201510443436.2,名称为一种融合时域信息和空域信息的行人检测方法等等,上述文件介绍了方向梯度直方图特征的提取方式、方法,因此,在此不予赘述其提取过程。
本实施例中的反制主机3具体包括外部中断信号输入端与第一通信接口8连接的8位增强性的单片机,均与单片机连接的电源转换电路、第一天线驱动电路、第二天线驱动电路和晶振电路。所述第一天线驱动电路和第二天线驱动电路均电源转换电路连接,所述第一天线驱动电路与第一天线连接,并且第二天线驱动电路与第二天线连接。其中,单片机的晶振电路属于现有常见电路,本实施例就不再详细介绍。在本实施提出了电源转换电路、第一天线驱动电路和第二天线驱动电路,并且公布了其连接结构,其中,第一天线驱动电路用于驱动第一天线发射频率为1.5GHz的反制干扰信号,同时采用第二天线驱动电路驱动第二天线发射频率为2.4GHz的反制干扰信号。
为了给反制主机提供可靠稳定的电源,本实施例提供了电源转换电路,将直流电源24V转换成6V供单片机、第一驱动电路和第二驱动电路使用。具体来说,该电源转换电路包括具有电源输入端VIN、接地端GND、使能接地端EPAD、升压电容端BOOT、高偏功率源极PH和反馈电压端VSEN引脚的电源转换芯片U1,并联后连接在电源转换芯片U1的电源输入端VIN与接地端GND之间的充电电容C1和充电电容C2,连接在电源转换芯片U1的升压电容端BOOT与高偏功率源极PH之间的充电电容C3,一端连接在电源转换芯片U1的高偏功率源极PH上、且另一端接地的电源指示发光二极管VD1,一端连接在充电电容C3与电源指示发光二极管VD1之间的滤波电感L1,连接在滤波电感L1的另一端与电源转换芯片U1的反馈电压端VSEN之间的分压电阻R1,一端与电源转换芯片U1的反馈电压端VSEN连接、且另一端接地的滑动电阻R2,以及一端连接在滤波电感L1与分压电阻R1之间、且另一端接地稳压电容C4。其中,电源转换芯片U1的使能接地端EPAD与接地端GND连接并接地,单片机的电源输入端VCC连接在滤波电感L1与分压电阻R1之间,并且电源转换芯片U1的电源输入端VIN与第一电源接口7连接、用于获取直流电源24V。在此基础上,电源转换电路的充电电容C1为1kuF,充电电容C2为0.57kuF,充电电容C3为25nF,稳压电容C4为50uF,分压电阻R1为7.5kΩ,滑动电阻R2为7.5kΩ,滤波电感L1为22uH。
本实施例应对遥控频率为1.5GHz的无人机提出了反制的第一天线,并且采用第一天线驱动电路驱使第一天线工作。具体来说,该第一天线驱动电路包括漏极连接在滤波电感L1与分压电阻R1之间的场效应管VT1,连接在场效应管VT1的栅极与单片机的串行口P0.1之间的限流电阻R4,一端与场效应管VT1的源极连接的滤波电感L2,一端与滤波电感L2的另一端连接的充电电容C9,一端均与充电电容C9的另一端连接的分压电阻R7和分压电阻R8,基极连接在分压电阻R7与分压电阻R8之间、集电极与分压电阻R7的另一端连接、且发射极与分压电阻R8的另一端连接并接地的三极管VT2,一端与场效应管VT1的源极连接的充电电容C7,一端与充电电容C7的另一端连接、且另一端与三极管VT2的集电极连接的限流电阻R6,串联后一端连接在充电电容C7与限流电阻R6之间、且另一端与第一天线连接的限流电阻R5和滤波电感L3,以及连接在三极管VT2的集电极与第一天线之间的滤波电容C8。其中,限流电阻R4为100Ω,限流电阻R5为200Ω,限流电阻R6为1kΩ,分压电阻R7为47kΩ,分压电阻R8为15kΩ,滤波电感L2为4.7uH,滤波电感L3为20uH,充电电容C7为0.25uF,滤波电容C8为7.5uF,充电电容C9为750pF。单片机给串行口P0.1下发高电平,使驱动场效应管VT1导通,对充电电容C9进行充电,当充电电容C9充电至足以驱动三极管VT2导通时,形成滤波电感L3、滤波电容C8、限流电阻R5和限流电阻R6的谐振电路,进而产生第一天线的反制信号波。
另外,单片机驱动第一天线驱动电路的同时,也触发第二驱动电路工作,使第二天线发射频率为2.4GHz的反制干扰信号。所述第二驱动电路具体包括漏极连接在滤波电感L1与分压电阻R1之间的场效应管VT3,连接在场效应管VT3的栅极与单片机的串行口P0.4之间的限流电阻R9,一端均与场效应管VT3的源极连接的分压电阻R10、滤波电感L4和滤波电容C10,串联后一端与分压电阻R10的另一端连接、且另一端接地的充电电容C13和限流电阻R10,一端连接在充电电容C13与分压电阻R10之间、且另一端接地的充电电容C14,基极连接在充电电容C13与分压电阻R10之间、且集电极连接在滤波电感L4与滤波电容C10之间的三极管VT4,并联后一端与三极管VT4的发射极连接、且另一端接地的限流电阻R11和充电电容C12,以及连接在三极管VT4的集电极与发射极之间的充电电容C11。本实施例的滤波电感L4为抽头式类型,并且第二天线与滤波电感L4的抽头连接。其中,限流电阻R9为100Ω,分压电阻R10为10kΩ,限流电阻R10为1kΩ,限流电阻R11为75Ω,滤波电感L4为200uH,滤波电容C10为20uF,充电电容C11为12pF,充电电容C12为20pF,充电电容C13为1kpF,充电电容C14为1uF。单片机向串行口P0.4下发高电平,驱动场效应管VT3导通,对滤波电容C10、充电电容C13、充电电容C14进行充电,当充电电容C14电容电压足以驱动三极管VT4导通时,形成以滤波电容C10、滤波电感L4、充电电容C11和充电电容C12组成的谐振电路,在此基础上,第二天线发射反制的第二反制频率波。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是基于结构的改进,使用的程序现有常规的中断程序片段,即接收到外部中断信号时,单片机向串行口P0.1和P0.4下发持续的高电平即可。通过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能自动识别禁飞区域内的无人机,实现准确检测,并予以反制干扰,实现禁飞区域内的无人机管控。可以说,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具有实质性的特点和进步,在无人机反制技术领域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但凡采用本实用新型的设计原理,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行非创造性劳动而作出的变化,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无人机综合防御系统,包括数台安装在禁飞区域内的建筑物上的探测跟踪设备和反无人机拒止设备,以及分别与探测跟踪设备和反无人机拒止设备通信连接、用于接收该探测跟踪设备侦查到的无人机信息、并控制所述反无人机拒止设备发出无人机干扰信号的监控中心平台;其特征在于:
任一所述探测跟踪设备包括用于固定安装在禁飞区域内的建筑物上的第二支撑底座(9),设置在第二支撑底座(9)上的第二旋转平台(10),固定在第二旋转平台(10)上的直角支架(11),固定在直角支架(11)上、并由该第二旋转平台(10)驱动旋转的雷达天线(12),固定在第二旋转平台(10)上、并与所述雷达天线(12)保持相同旋转角速度的高清摄像机(4),设置在第二支撑底座(9)上、且与高清摄像机(4)、雷达天线(12)一一对应连接的第二通信接口(13)和第三通信接口(14),以及设置在第二支撑底座(9)上的第二电源接口(15);所述第二通信接口(13)和第三通信接口(14)均采用通信电缆与监控中心平台连接、用于向监控中心平台传输侦获的无人机信息;所述第二旋转平台(10)内设有与第二电源接口(15)连接的第二驱动电机;
任一所述反无人机拒止设备包括用于固定安装在禁飞区域内的建筑物上的第一支撑底座(1),分别设置在第一支撑底座(1)侧面边缘的第一通信接口(8)和第一电源接口(7),设置在第一支撑底座(1)上、且具有沿水平方向360度旋转角的第一旋转平台(2),固定在第一旋转平台(2)上的反制主机(3),以及设置在反制主机(3)上、用于禁飞区域内无人机反制的第一天线(5)和第二天线(6);所述第一通信接口(8)与监控中心平台连接、用于接收该监控中心平台发出的无人机干扰控制信号;所述第一旋转平台(2)内设有与第一电源接口(7)连接的第一驱动电机;
所述监控中心平台包括与第二通信接口(13)连接、用于提取所述高清摄像机(4)拍摄的视频画面中的无人机的方向梯度直方图特征的DSP图像处理模块,与DSP图像处理模块连接、用于从第三通信接口获取无人机遥控频率、飞行高度和距离、并向第一通信接口(8)发送无人机干扰控制信号的控制主机,以及与控制主机连接的存储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人机综合防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制主机(3)包括外部中断信号输入端与第一通信接口(8)连接的8位增强性的单片机,均与单片机连接的电源转换电路、第一天线驱动电路、第二天线驱动电路和晶振电路;所述第一天线驱动电路和第二天线驱动电路均电源转换电路连接;所述第一天线驱动电路与第一天线连接,并且第二天线驱动电路与第二天线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无人机综合防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转换电路包括具有电源输入端VIN、接地端GND、使能接地端EPAD、升压电容端BOOT、高偏功率源极PH和反馈电压端VSEN引脚的电源转换芯片U1,并联后连接在电源转换芯片U1的电源输入端VIN与接地端GND之间的充电电容C1和充电电容C2,连接在电源转换芯片U1的升压电容端BOOT与高偏功率源极PH之间的充电电容C3,一端连接在电源转换芯片U1的高偏功率源极PH上、且另一端接地的电源指示发光二极管VD1,一端连接在充电电容C3与电源指示发光二极管VD1之间的滤波电感L1,连接在滤波电感L1的另一端与电源转换芯片U1的反馈电压端VSEN之间的分压电阻R1,一端与电源转换芯片U1的反馈电压端VSEN连接、且另一端接地的滑动电阻R2,以及一端连接在滤波电感L1与分压电阻R1之间、且另一端接地稳压电容C4;所述电源转换芯片U1的使能接地端EPAD与接地端GND连接并接地;所述单片机的电源输入端VCC连接在滤波电感L1与分压电阻R1之间;所述电源转换芯片U1的电源输入端VIN与第一电源接口(7)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无人机综合防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天线驱动电路包括漏极连接在滤波电感L1与分压电阻R1之间的场效应管VT1,连接在场效应管VT1的栅极与单片机的串行口P0.1之间的限流电阻R4,一端与场效应管VT1的源极连接的滤波电感L2,一端与滤波电感L2的另一端连接的充电电容C9,一端均与充电电容C9的另一端连接的分压电阻R7和分压电阻R8,基极连接在分压电阻R7与分压电阻R8之间、集电极与分压电阻R7的另一端连接、且发射极与分压电阻R8的另一端连接并接地的三极管VT2,一端与场效应管VT1的源极连接的充电电容C7,一端与充电电容C7的另一端连接、且另一端与三极管VT2的集电极连接的限流电阻R6,串联后一端连接在充电电容C7与限流电阻R6之间、且另一端与第一天线连接的限流电阻R5和滤波电感L3,以及连接在三极管VT2的集电极与第一天线之间的滤波电容C8。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无人机综合防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电路包括漏极连接在滤波电感L1与分压电阻R1之间的场效应管VT3,连接在场效应管VT3的栅极与单片机的串行口P0.4之间的限流电阻R9,一端均与场效应管VT3的源极连接的分压电阻R10、滤波电感L4和滤波电容C10,串联后一端与分压电阻R10的另一端连接、且另一端接地的充电电容C13和限流电阻R10,一端连接在充电电容C13与分压电阻R10之间、且另一端接地的充电电容C14,基极连接在充电电容C13与分压电阻R10之间、且集电极连接在滤波电感L4与滤波电容C10之间的三极管VT4,并联后一端与三极管VT4的发射极连接、且另一端接地的限流电阻R11和充电电容C12,以及连接在三极管VT4的集电极与发射极之间的充电电容C11;所述滤波电感L4为抽头式类型,并且第二天线与滤波电感L4的抽头连接。
CN201820623233.0U 2018-04-27 2018-04-27 一种无人机综合防御系统 Active CN2083661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623233.0U CN208366170U (zh) 2018-04-27 2018-04-27 一种无人机综合防御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623233.0U CN208366170U (zh) 2018-04-27 2018-04-27 一种无人机综合防御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366170U true CN208366170U (zh) 2019-01-11

Family

ID=649329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623233.0U Active CN208366170U (zh) 2018-04-27 2018-04-27 一种无人机综合防御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36617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16919A (zh) * 2021-05-13 2021-09-21 龚雅斌 新型人民防空工程防护设备及其多元合金共渗工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16919A (zh) * 2021-05-13 2021-09-21 龚雅斌 新型人民防空工程防护设备及其多元合金共渗工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390045U (zh) 无人机及无人机控制系统
CN104615145A (zh) 无人机、无人机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6341206A (zh) 一种低空无人机防御系统
CN210572759U (zh) 一种水土保持遥感监测系统
CN208366170U (zh) 一种无人机综合防御系统
CN205931243U (zh) 一种警用无人机
CN107943084B (zh) 一种针对民用多旋翼无人机的跟随式电磁干扰系统及方法
CN211928753U (zh) 一种基于毫米波雷达探测的道路智能停车设备和系统
CN202795750U (zh) 一种基于嵌入式图像处理的车牌识别的wsn节点
CN206649349U (zh) 一种无人跟拍飞行器
CN108803664A (zh) 一种自主飞行投物无人机及控制方法
CN208459852U (zh) 一种无人机控制系统
CN208366168U (zh) 一种无人机反制诱捕系统
CN213342766U (zh) 一种用于多旋翼系留无人机的空中照明系统及无人机
CN205490956U (zh) 无线超远程定位拍照报警系统
CN205320116U (zh) 一种无人机上网的系统
CN213483108U (zh) 一种基于视频与地磁相结合的低功耗停车管理系统
CN209170546U (zh) 一种构建360度3d场景视频图像的智能监控系统
CN208768152U (zh) 摄像机
CN210377487U (zh) 一种移动车载人脸识别装置
CN204536802U (zh) 飞行器及飞行器对战系统
CN209517362U (zh) 一种无人机遥感图像采集终端
CN209044871U (zh) 基于77GHz毫米波雷达的双向多车道交通监控装置
CN208036154U (zh) 一种车载安全辅助系统
CN208366169U (zh) 一种单兵移动式无人机反制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1213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111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