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359924U - 车轮组件及具有该车轮组件的汽车 - Google Patents
车轮组件及具有该车轮组件的汽车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8359924U CN208359924U CN201820998222.0U CN201820998222U CN208359924U CN 208359924 U CN208359924 U CN 208359924U CN 201820998222 U CN201820998222 U CN 201820998222U CN 208359924 U CN208359924 U CN 20835992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iston
- vehicle wheel
- rotor
- tire
- wheel hub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轮组件及具有该车轮组件的汽车。上述的车轮组件用于分别与驱动装置的动力输出轴和固定架连接,车轮组件包括轮胎、轮毂、定子、与定子同轴设置且相对转动的转子、叶片以及多个缓冲单元;轮毂包裹于轮胎上且两者之间形成有充气腔,轮毂邻近轮胎的周缘设有多个套筒,且多个套筒均位于充气腔内,每一套筒开设有相连通的容纳腔和第一通油孔,容纳腔用于填充液压油,轮毂用于与动力输出轴固定连接,转子用于空转于动力输出轴上;由于转子与定子同轴设置且相对转动,即转子与动力输出轴之间相对转动的摩擦阻力相对于轮胎与路面之间的摩擦阻力很小甚至可以忽略不计,一定程度地缓解了车内的能源消耗,延长了汽车的续驶里程。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车轮组件及具有该车轮组件的汽车。
背景技术
汽车根据其动力转化的能源分为燃油汽车、燃气汽车及电动汽车等类型。无论哪种类型的汽车,其储存的用于转化为动力的能源都有限,需要周期性地进行补给;此外,汽车储存的能源不仅用于提供动力,还用于提供其照明或车内空调制冷或外放等,然而其动力输出之后没有再回收利用,使车内的能源消耗较快,导致汽车的续驶里程较短。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汽车的续驶里程较短的问题,提供一种车轮组件及具有该车轮组件的汽车。
一种车轮组件,用于分别与驱动装置的动力输出轴和固定架连接,所述车轮组件包括轮胎、轮毂、定子和与所述定子同轴设置且相对转动的转子;所述轮毂包裹于所述轮胎上且两者之间形成有充气腔,所述轮毂邻近所述轮胎的周缘设有多个套筒,且多个所述套筒均位于所述充气腔内,每一所述套筒开设有相连通的容纳腔和第一通油孔,所述容纳腔用于填充液压油,所述轮毂用于与所述动力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定子用于与所述固定架连接,所述转子用于空转于所述动力输出轴上,所述车轮组件还包括:
叶片,所述叶片包括套环和多个叶片单元,所述套环套设于所述转子上,所述套环与各所述叶片单元一体成型,所述套环与所述轮毂密闭连接且两者之间形成有液流腔,所述液流腔分别与多个所述套筒的第一通油孔连通;多个所述叶片单元设置于所述套环的周缘,且均位于所述液流腔内,每一所述叶片单元与所述液流腔的内壁之间存在间隙;
多个缓冲单元,各所述缓冲单元与各所述套筒一一对应设置,每一所述缓冲单元包括膜片、活塞及弹性件,每一所述缓冲单元的膜片封堵于相应的套筒的容纳腔内,所述活塞设置于所述膜片上,所述活塞位于所述容纳腔内且相对于所述套筒运动,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活塞和所述容纳腔的内壁抵接;所述轮胎的内壁上形成有多个弹性凸台,每一所述弹性凸台与每一所述缓冲单元的膜片的背离所述活塞的一侧抵接;其中,当所述定子与所述转子相对转动时,所述定子与所述转子的其中之一输出电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轮毂上开设有多个第二通油孔,多个所述第二通油孔均与所述液流腔连通,且每一所述第二通油孔与每一所述套筒的第一通油孔连通,使得所述液流腔分别与多个所述套筒的第一通油孔连通;在轮毂上直接开设与第一通油孔连通的第二通油孔,使轮胎组件的结构更加简单且紧凑,也使液压油从第一通油孔流至液流腔的流程较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活塞包括活塞本体、抵持部及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分别与所述活塞本体和所述抵持部连接,且所述活塞本体和所述抵持部均位于所述连接部的同一侧;所述活塞本体位于相应的套筒的容纳腔内,所述弹性件抵接于所述抵持部上,所述连接部连接于所述膜片上,使活塞于容纳腔内相对于套筒运动且与弹性件抵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活塞本体、所述抵持部和所述连接部一体成型,使活塞的结构较紧凑。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抵持部上开设有抵持槽,所述弹性件部分位于所述抵持槽内并与所述抵持部抵接,使弹性件不易从抵持部滑脱,从而使弹性件更好地抵接于抵持部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多个所述套筒与所述轮毂一体成型,使轮毂的结构更加紧凑、制造周期较短且制造难度较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多个所述套筒沿所述轮毂的周缘间隔分布,由于轮胎的每一弹性凸起与相应的套筒抵接,且轮胎与轮毂同轴设置,从而使多个弹性凸起沿轮胎的周缘间隔分布,从而使轮胎的任意位置的缓冲性较为均匀,这样车轮组件具有较好的舒适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多个所述叶片单元沿所述套环的周缘间隔设置,使驱动套环转动的力较均匀,从而使套环的转速较恒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一所述缓冲单元还包括顶托,所述顶托设置于所述膜片的背离所述活塞的一侧,所述顶托开设有定位槽,每一所述弹性凸台位于相应的所述定位槽内并与所述顶托弹性抵接,使弹性凸台更好地作用于膜片上,避免弹性凸台作用于膜片发生打滑的情况。
一种汽车,包括驱动装置、固定架和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车轮组件连接;所述轮毂与所述动力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定子与所述固定架连接,所述转子空转于所述动力输出轴上。
上述的车轮组件及具有该车轮组件的汽车,所述套环与各所述叶片单元一体成型,使叶片的结构较紧凑;轮胎的内壁上形成有弹性凸起,每一弹性凸起与缓冲单元的膜片的背离活塞的一侧抵接,当驱动装置的动力输出轴带动轮毂转动时,轮胎随轮毂一起转动,轮胎与轮毂之间形成有充气腔,受车轮组件自身重力作用及外力作用下,轮胎与地面接触的位置发生变形,轮胎变形引起相应区域的弹性凸起变形,从而使与弹性凸起弹性抵接的缓冲单元的膜片变形,由于每一缓冲单元的膜片封堵于相应的套筒的容纳腔内,设置于膜片上的活塞位于容纳腔内且相对于套筒运动,又由于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活塞和容纳腔的内壁抵接,膜片变形带动活塞相对于套筒运动,活塞挤压容纳腔内的液压油,同时导致容纳腔内的弹性件被压缩;由于容纳腔与第一通油孔连通,液流腔分别与多个套筒的第一通油孔连通,使每一套筒的容纳腔与液流腔连通,被活塞挤压的容纳腔内的液压油通过第一通油孔进入液流腔内,而同时轮胎的转离地面的区域相应的弹性凸起、膜片及弹性件也开始复位,即轮胎的转离地面的区域相应的容纳腔的体积逐渐增大,又由于每一所述叶片单元与所述液流腔的内壁之间存在间隙,即液压油在间隙内流动的同时推动叶片单元运动,液流腔内的液压油通过相应的第一通油孔进入容纳腔内,这样随着轮胎的转动的同时液流腔内的液压油也不断流动,液压油的流动推动液流腔内的叶片单元于液流腔内运动,这样叶片单元运动带动套环转动,由于套环套设于转子上,使套环随转子一起转动;由于转子与定子同轴设置且相对转动,当定子相对于转子转动时,定子与所述转子的其中之一输出电能,其可以进行储存或使用,实现动力输出的回收利用,又由于转子空转于动力输出轴上,即转子与动力输出轴之间相对转动的摩擦阻力相对于轮胎与路面之间的摩擦阻力很小甚至可以忽略不计,一定程度地缓解了车内的能源消耗,延长了汽车的续驶里程;此外,轮胎的内壁上形成有弹性凸台,且与弹性凸台相应的缓冲单元及弹性凸台均具有一定的缓冲性,使轮胎滚动于地面过程中颠簸性较小,提高了汽车的舒适性。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的车轮组件的安装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车轮组件的剖视图;
图3为图2所示车轮组件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车轮组件及具有该车轮组件的汽车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车轮组件及具有该车轮组件的汽车的首选实施例。但是,车轮组件及具有该车轮组件的汽车可以采用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车轮组件及具有该车轮组件的汽车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车轮组件及具有该车轮组件的汽车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例如,一种车轮组件用于分别与驱动装置的动力输出轴和固定架连接;例如,所述车轮组件包括轮胎、轮毂、定子、与所述定子同轴设置且相对转动的转子、叶片以及多个缓冲单元;例如,所述轮毂包裹于所述轮胎上且两者之间形成有充气腔;例如,所述轮毂邻近所述轮胎的周缘设有多个套筒,且多个所述套筒均位于所述充气腔内;例如,每一所述套筒开设有相连通的容纳腔和第一通油孔;例如,所述容纳腔用于填充液压油;例如,所述轮毂用于与所述动力输出轴固定连接;例如,所述定子用于与所述固定架连接;例如,所述转子用于空转于所述动力输出轴上;例如,所述叶片包括套环和多个叶片单元;例如,所述套环套设于所述转子上;例如,所述套环与所述轮毂密闭连接且两者之间形成有液流腔;例如,所述液流腔分别与多个所述套筒的第一通油孔连通;例如,多个所述叶片单元设置于所述套环的周缘,且均位于所述液流腔内;例如,每一所述叶片单元与所述液流腔的内壁之间存在间隙;例如,各所述缓冲单元与各所述套筒一一对应设置;例如,每一所述缓冲单元包括膜片、活塞及弹性件;例如,每一所述缓冲单元的膜片封堵于相应的套筒的容纳腔内;例如,所述活塞设置于所述膜片上;例如,所述活塞位于所述容纳腔内且相对于所述套筒运动;例如,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活塞和所述容纳腔的内壁抵接;例如,所述轮胎的内壁上形成有多个弹性凸台;例如,每一所述弹性凸台与每一所述缓冲单元的膜片的背离所述活塞的一侧抵接;其中,当所述定子与所述转子相对转动时,所述定子与所述转子的其中之一输出电能。例如,一种车轮组件用于分别与驱动装置的动力输出轴和固定架连接,所述车轮组件包括轮胎、轮毂、定子、与所述定子同轴设置且相对转动的转子、叶片以及多个缓冲单元;所述轮毂包裹于所述轮胎上且两者之间形成有充气腔,所述轮毂邻近所述轮胎的周缘设有多个套筒,且多个所述套筒均位于所述充气腔内,每一所述套筒开设有相连通的容纳腔和第一通油孔,所述容纳腔用于填充液压油,所述轮毂用于与所述动力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定子用于与所述固定架连接,所述转子用于空转于所述动力输出轴上;所述叶片包括套环和多个叶片单元,所述套环套设于所述转子上,所述套环与所述轮毂密闭连接且两者之间形成有液流腔,所述液流腔分别与多个所述套筒的第一通油孔连通;多个所述叶片单元设置于所述套环的周缘,且均位于所述液流腔内,每一所述叶片单元与所述液流腔的内壁之间存在间隙;各所述缓冲单元与各所述套筒一一对应设置,每一所述缓冲单元包括膜片、活塞及弹性件,每一所述缓冲单元的膜片封堵于相应的套筒的容纳腔内,所述活塞设置于所述膜片上,所述活塞位于所述容纳腔内且相对于所述套筒运动,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活塞和所述容纳腔的内壁抵接;所述轮胎的内壁上形成有多个弹性凸台,每一所述弹性凸台与每一所述缓冲单元的膜片的背离所述活塞的一侧抵接;其中,当所述定子与所述转子相对转动时,所述定子与所述转子的其中之一输出电能。
一实施例的车轮组件10用于分别与驱动装置的动力输出轴20和固定架30连接。例如,车轮组件用于汽车或单车或摩托车等交通工具上,在本实施例中,车轮组件用于汽车上,车轮组件分别与汽车的驱动装置的动力输出轴和底盘的固定架连接,具体地,车轮组件分别与汽车的驱动装置的动力输出轴和悬架系统的固定架连接。
如图1与图2所示,一实施例的车轮组件10包括轮胎100、轮毂200、定子300、与所述定子同轴设置且相对转动的转子400、叶片500以及多个缓冲单元600。
所述轮毂200包裹于所述轮胎100上且两者之间形成有充气腔100a,例如,充气腔内填充有压缩空气,使车轮组件具有缓冲性,在其他实施例中,充气腔还可以填充有氮气,防止车轮组件内部的热量或刹车过程中或运动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传导至轮胎上导致轮胎爆炸的情形,提高了车轮组件的使用寿命。所述轮毂200用于与所述动力输出轴20固定连接,即轮毂与动力输出轴刚性连接。所述定子300用于与所述固定架30连接,使定子固定安装连接于固定架上,转子与定子同轴设置且相对于定子转动,以通过切割磁力线产生电能。在本实施例中,定子和转子均为线圈绕组。
所述转子用于空转于所述动力输出轴上,即转子空套于动力输出轴上,使转子与动力输出轴之间的摩擦很小几乎接近零,从而使转子相对于动力输出轴转动过程中所受的阻力较小。
同时参见图3,所述轮毂邻近所述轮胎的周缘设有多个套筒210,且多个所述套筒均位于所述充气腔内,使轮胎的结构较紧凑。每一所述套筒210开设有相连通的容纳腔212和第一通油孔214,所述容纳腔用于填充液压油。所述叶片500包括套环510和多个叶片单元520。所述套环套设于所述转子上。所述套环510与所述轮毂200密闭连接且两者之间形成有液流腔510a。所述液流腔分别与多个所述套筒的第一通油孔连通,由于容纳腔与第一通油孔连通,使每一套筒的容纳腔内的液压油通过对应的第一通油孔流入液流腔内。多个所述叶片单元设置于所述套环的周缘,且均位于所述液流腔内。每一所述叶片单元与所述液流腔的内壁之间存在间隙。例如,所述套环与各所述叶片单元一体成型,使叶片的结构较紧凑。在其他实施例中,多个叶片与套环也可以各自成型,并通过焊接连接于一起。
各所述缓冲单元600与各所述套筒210一一对应设置。每一所述缓冲单元600包括膜片610、活塞620及弹性件630。每一所述缓冲单元的膜片封堵于相应的套筒的容纳腔内。每一所述缓冲单元的活塞设置于相应的所述膜片上。所述活塞位于所述容纳腔内且相对于所述套筒运动,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活塞和所述容纳腔的内壁抵接。例如,所述弹性件与所述活塞同轴设置,使弹性件的两端更好地抵接于活塞和所述容纳腔的内壁上。在本实施例中,每一缓冲单元的弹性件的数目为一个,所述弹性件套设于所述活塞上,且所述弹性件与所述活塞同轴设置,使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活塞和容纳腔的内壁较好地抵接,从而使缓冲单元具有较好的缓冲性和平稳性。例如,弹性件为弹性胶或弹簧。在本实施例中,弹性件为弹簧,使弹性件不易被液压油侵蚀且具有较好的弹性。
所述轮胎的内壁上形成有多个弹性凸台110,每一所述弹性凸台与每一所述缓冲单元的膜片的背离所述活塞的一侧抵接。当轮胎与地面接触时,轮胎与地面接触的部位在车轮组件的自身重力作用下发生变形,引起轮胎的弹性凸台变形,弹性凸起变形挤压相应的膜片变形,使容纳腔内的液压油和弹性件均被挤压,使液压油自动从容纳腔和第一通油孔流入液流腔内,同时,轮胎转离地面的部分在弹性凸起、膜片和弹性件的作用下自动复位,容纳腔的体积逐渐增大,加上液流腔内的液压油的压力作用下,使液压油自动从液流腔和第一通油孔流入容纳腔内,从而使轮胎转离地面的部分恢复原形。其中,当所述定子与所述转子相对转动时,所述定子与所述转子的其中之一输出电能。在本实施例中,定子输出电能,使整个车轮组件的结构较简单且容易实现。具体地,所述转子包括转子本体和轴承,所述转子本体套设于所述轴承上,转子本体与定子同轴设置且相对转动,定子或转子本体输出电能。所述轴承用于套设于动力输出轴上,使转子空转于动力输出轴上。
上述的车轮组件,所述套环与各所述叶片单元一体成型,使叶片的结构较紧凑;轮胎的内壁上形成有弹性凸起,每一弹性凸起与缓冲单元的膜片的背离活塞的一侧抵接,当驱动装置的动力输出轴带动轮毂转动时,轮胎随轮毂一起转动,轮胎与轮毂之间形成有充气腔,受车轮组件自身重力作用及外力作用下,轮胎与地面接触的位置发生变形,轮胎变形引起相应区域的弹性凸起变形,从而使与弹性凸起弹性抵接的缓冲单元的膜片变形,由于每一缓冲单元的膜片封堵于相应的套筒的容纳腔内,设置于膜片上的活塞位于容纳腔内且相对于套筒运动,又由于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活塞和容纳腔的内壁抵接,膜片变形带动活塞相对于套筒运动,活塞挤压容纳腔内的液压油,同时导致容纳腔内的弹性件被压缩。由于容纳腔与第一通油孔连通,液流腔分别与多个套筒的第一通油孔连通,使每一套筒的容纳腔与液流腔连通,被活塞挤压的容纳腔内的液压油通过第一通油孔进入液流腔内,而同时轮胎的转离地面的区域相应的弹性凸起、膜片及弹性件也开始复位,即轮胎的转离地面的区域相应的容纳腔的体积逐渐增大,又由于每一所述叶片单元与所述液流腔的内壁之间存在间隙,即液压油在间隙内流动的同时推动叶片单元运动,液流腔内的液压油通过相应的第一通油孔进入容纳腔内,这样随着轮胎的转动的同时液流腔内的液压油也不断流动,液压油的流动推动液流腔内的叶片单元于液流腔内运动,这样叶片单元运动带动套环转动,由于套环套设于转子上,使套环随转子一起转动。由于转子与定子同轴设置且相对转动,当定子相对于转子转动时,定子与所述转子的其中之一输出电能,其可以进行储存或使用,实现动力输出的回收利用,又由于转子空转于动力输出轴上,即转子与动力输出轴之间相对转动的摩擦阻力相对于轮胎与路面之间的摩擦阻力很小甚至可以忽略不计,一定程度地缓解了车内的能源消耗,延长了汽车的续驶里程。可以理解,无论驱动装置的动力输出轴带动轮毂正向转动或反向转动,定子与转子之间均会相对转动,即轮胎组件均对驱动装置的动力输出进行了回收。此外,轮胎的内壁上形成有弹性凸台,且与弹性凸台相应的缓冲单元及弹性凸台均具有一定的缓冲性,使轮胎滚动于地面过程中颠簸性较小,提高了汽车的舒适性。
在本实施例中,每一叶片单元与液流腔的内壁之间的间隙既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若叶片单元与液流腔的内壁之间的间隙太大,则液压油因从间隙中溢出速度较快而不能有效地推动叶片单元;若叶片单元与液流腔的内壁之间的间隙太小,则液压油因从间隙溢出速度较慢而导致液压油的流动阻力较大,甚至容易出现液压油卡滞的现象。为了确保液压油在液流腔内有效地推动叶片单元运动,例如,所述间隙的大小为1mm~2mm,使叶片单元与液流腔的内壁之间的间隙较为适中,避免液压油因从间隙中溢出速度较快而不能有效地推动叶片单元的问题,也可以避免液压油因从间隙溢出速度较慢而导致液压油的流动阻力较大,甚至容易出现液压油卡滞的现象的问题。进一步地,所述间隙的大小为1.5mm,使叶片单元与液流腔的内壁之间的间隙较佳。
如图2所示,例如,每一弹性凸台110包括弹性胶囊112和抵接头114,所述弹性胶囊连接于所述轮胎的内壁上,所述抵接头与所述弹性胶囊连接,使抵接头与弹性胶囊牢固连接。又如,所述弹性胶囊开设有定位槽112a,所述抵接头位于定位槽内并与所述弹性胶囊胶接于一起,使抵接头部分包裹于弹性胶囊内,从而使抵接头与弹性胶囊牢固连接。为了确保弹性凸台具有较好的强度、耐磨性和耐腐蚀性,所述抵接头的硬度大于所述弹性胶囊的硬度,使抵接头不易发生变形,由于弹性胶囊较柔软且弹性较好,且抵接头具有一定的硬度且不易发生变形,同时抵接头具有较好的耐磨性和耐腐蚀性,从而使弹性凸台具有较好的弹性性能和强度。在本实施例中,轮胎、弹性胶囊112和抵接头114一体胶铸成型,使弹性凸台的结构较紧凑可靠。例如,所述抵接头具有绝热性,避免缓冲单元上的热量通过抵接头传递至轮胎上。
为了提高液压油在容纳腔与液流腔之间流通的速率,例如,每一套筒的第一通油孔的数目为两个,每一第一通油孔分别与容纳腔和液流腔连通,这样液压油可以同时在两个第一通油孔流动,提高了液压油在容纳腔与液流腔之间流通的速率。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每一套筒的第一通油孔的数目还可以为三个以上,根据液压油的流通速率进行设定。
再次参见图1,为了确保套环与轮毂之间连接的密封性,例如,所述轮胎组件还包括第一密封环700和第二密封环800。所述轮毂200的内壁上开设有第一环形槽220和第二环形槽230。第一密封环和第二密封环分别位于套环的两侧,且第一密封环位于第一环形槽内并弹性抵接于套环的一侧,第二密封环位于第二环形槽内并弹性抵接于套环的另一侧,使套环的两侧与轮毂的内壁上密闭连接。
为使轮胎组件的结构更加简单且紧凑,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轮毂上开设有多个第二通油孔240,多个所述第二通油孔均与所述液流腔510a连通,且每一所述第二通油孔与每一所述套筒的第一通油孔214连通,使得所述液流腔分别与多个所述套筒的第一通油孔连通。在轮毂上直接开设与第一通油孔连通的第二通油孔,使液压油从第一通油孔流至液流腔的流程较短,也使轮胎组件的结构更加简单且紧凑。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活塞620包括活塞本体622、抵持部624及连接部626。所述连接部分别与所述活塞本体和所述抵持部连接,且所述活塞本体和所述抵持部均位于所述连接部的同一侧。所述活塞本体位于相应的套筒的容纳腔内,所述弹性件抵接于所述抵持部上,所述连接部连接于所述膜片上,使活塞于容纳腔内相对于套筒运动且与弹性件抵接。又如,弹性件套设于活塞本体上并与弹性件抵接,使弹性件较好地抵接于抵持部上。
例如,为了提高活塞本体与容纳腔内相对滑动的密封性,每一所述缓冲单元600还包括密封环680,所述密封环设置于所述容纳腔的内壁上,且密封环的内壁抵接于活塞本体的外壁上,使活塞本体与容纳腔的内壁相对密封滑动,这样容纳腔内的液压油仅与活塞本体接触,而不会与抵持部接触而侵蚀弹性件,同时使液压油较好地作用于活塞本体上。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密封环不仅限于设置于容纳腔的内壁上,且密封环的内壁抵接于活塞本体的外壁上的设置方式,例如,密封环套设于所述活塞本体上,且密封环的外壁抵接于容纳腔的内壁上,使活塞本体与容纳腔的内壁相对密封滑动,这样密封环的设置方式较简单且成本较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活塞本体、所述抵持部和所述连接部一体成型,使活塞的结构较紧凑。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活塞本体、所述抵持部和所述连接部也可以各自成型,并通过焊接或螺纹连接的方式连接于一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抵持部上开设有抵持槽624a。所述弹性件部分位于所述抵持槽内并与所述抵持部抵接,使弹性件不易从抵持部滑脱,从而使弹性件更好地抵接于抵持部上。在本实施例中,抵持槽沿活塞本体的周向环绕一周开设,弹性件套设于活塞本体上并位于抵持槽内与抵持部抵接,使弹性件更好地抵持于抵持部上。例如,每一所述抵持槽的横截面为圆形或方形,使弹性件较好地抵接于抵持槽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多个所述套筒与所述轮毂一体成型,使轮毂的结构更加紧凑、制造周期较短且制造难度较低。在本实施例中,多个套筒与轮毂通过铸造工艺一体成型,使轮胎组件的结构较简单紧凑。在其他实施例中,多个套筒与轮毂也可以各自成型,并通过焊接连接于一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多个所述套筒沿所述轮毂的周缘间隔分布,由于轮胎的每一弹性凸起与相应的套筒抵接,且轮胎与轮毂同轴设置,从而使多个弹性凸起沿轮胎的周缘间隔分布,从而使轮胎的任意位置的缓冲性较为均匀,这样车轮组件具有较好的舒适性。
为使驱动套环转动的力较均匀,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多个所述叶片单元沿所述套环的周缘间隔设置,使驱动套环转动的力较均匀,从而使套环的转速较恒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一所述缓冲单元还包括顶托640,所述顶托设置于所述膜片的背离所述活塞的一侧。所述顶托开设有定位槽642,每一所述弹性凸台位于相应的所述定位槽内并与所述顶托弹性抵接,使弹性凸台更好地作用于膜片上,避免弹性凸台作用于膜片发生打滑的情况。例如,所述顶托的横截面为U型,使弹性凸台较好地抵接于顶托上。
例如,每一缓冲单元还包括第一锁紧件650。所述顶托开设有第一锁紧孔644,所述膜片开设有通孔612,所述活塞开设有第一螺纹孔622a。所述第一锁紧件分别穿设于所述第一锁紧孔、所述通孔和所述第一螺纹孔内,使第一锁紧件将顶托、膜片和活塞固定连接于一起。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顶托不仅限于通过第一锁紧件固定于膜片和活塞上。例如,所述顶托胶接于膜片上,且所述膜片胶接于所述活塞,使顶托和活塞均与膜片固定连接。
例如,每一缓冲单元还包括多个第二锁紧件660,多个第二锁紧件沿膜片的周向间隔分布,所述膜片的周向开设有多个第二锁紧孔614,所述套筒的端面上开设有多个第二螺纹孔216,多个第二锁紧孔与多个第二螺纹孔一一对应。每一第二锁紧件穿设于相应的第二锁紧孔和第二螺纹孔内,使每一第二锁紧件将膜片固定于套筒的端面上,使膜片可靠地封堵于容纳腔。为了进一步地提高膜片与套筒连接的密封性,又如,每一缓冲单元还包括盖板670,所述盖板的周向开设有多个第二通孔672,多个第二锁紧件分别穿设于相应的第二通孔、第二锁紧孔和第二螺纹孔内,使盖板、膜片和活塞固定连接于一起。
再次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汽车40。汽车包括驱动装置(图未示)、固定架30和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车轮组件10连接。所述轮毂200与所述动力输出轴20固定连接。所述定子300与所述固定架30连接。所述转子400空转于所述动力输出轴20上。
例如,所述汽车还包括刹车盘50,所述刹车盘50设置于固定架30上。所述动力输出轴20包括输出轴本体22和刹车部24,所述刹车部环绕设置于输出轴本体上。所述输出轴本体与轮毂固定连接,所述转子空转于所述输出轴本体上。所述刹车部部分位于所述刹车盘内,所述刹车盘用于夹紧于刹车部上,以对动力输出轴的输出转速进行限定,从而实现车轮组件的转速的控制。在本实施例中,刹车盘50与输出轴本体同轴设置,使刹车盘较好地对刹车部进行刹车。又如,所述输出轴本体与刹车部一体成型,使动力输出轴的结构较紧凑。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输出轴本体与刹车部也可以各自成型,并通过焊接连接于一起。
例如,所述轮毂包括相连接的轮毂本体200a和固定盘200b,所述轮毂本体包裹于轮胎上且与轮胎之间形成有充气腔,固定盘与输出轴本体连接,使轮毂与动力输出轴连接。在本实施例中,轮毂与固定盘一体成型,使轮毂的结构较紧凑,在其他实施例中,轮毂与固定盘也可以各自成型并焊接于一起。又如,所述汽车还包括固定螺钉60,所述输出轴本体上开设有第一安装孔22a,所述固定盘上开设有第二安装孔260,所述固定螺钉分别穿设于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安装孔内,使固定盘与输出轴本体牢固连接。
为了避免定子、转子及刹车盘过热的问题,例如,所述固定盘的邻近刹车盘的一侧设有多个散热片270,当固定盘随输出轴本体转动时,固定盘带动散热片运动,使散热片产生散热空气,定子、转子和刹车盘均与散热片正对设置,使散热空气对定子、转子、以及通过转子和定子的缝隙进入安装腔内对刹车部与刹车盘的抵接处进行散热,提高了定子、转子及刹车盘的散热性能,避免了定子、转子及刹车盘过热的问题。在本实施例中,多个散热片、固定盘和轮毂本体一体成型,使车轮组件的结构更加紧凑。在其他实施例中,多个散热片、固定盘和轮毂本体也可以各自成型,并通过焊接连接于一起。又如,多个所述散热片沿固定盘的周向间隔分布,使散热片产生的散热空气较均匀,从而更好地对定子、转子及刹车盘进行散热。
上述的汽车,所述套环与各所述叶片单元一体成型,使叶片的结构较紧凑;轮胎的内壁上形成有弹性凸起,每一弹性凸起与缓冲单元的膜片的背离活塞的一侧抵接,当驱动装置的动力输出轴带动轮毂转动时,轮胎随轮毂一起转动,轮胎与轮毂之间形成有充气腔,受车轮组件自身重力作用及外力作用下,轮胎与地面接触的位置发生变形,轮胎变形引起相应区域的弹性凸起变形,从而使与弹性凸起弹性抵接的缓冲单元的膜片变形,由于每一缓冲单元的膜片封堵于相应的套筒的容纳腔内,设置于膜片上的活塞位于容纳腔内且相对于套筒运动,又由于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活塞和容纳腔的内壁抵接,膜片变形带动活塞相对于套筒运动,活塞挤压容纳腔内的液压油,同时导致容纳腔内的弹性件被压缩;由于容纳腔与第一通油孔连通,液流腔分别与多个套筒的第一通油孔连通,使每一套筒的容纳腔与液流腔连通,被活塞挤压的容纳腔内的液压油通过第一通油孔进入液流腔内,而同时轮胎的转离地面的区域相应的弹性凸起、膜片及弹性件也开始复位,即轮胎的转离地面的区域相应的容纳腔的体积逐渐增大,液流腔内的液压油通过相应的第一通油孔进入容纳腔内,这样随着轮胎的转动的同时液流腔内的液压油也不断流动,液压油的流动推动液流腔内的叶片单元于液流腔内运动,这样叶片单元运动带动套环转动,由于套环套设于转子上,使套环随转子一起转动;由于转子与定子同轴设置且相对转动,当定子相对于转子转动时,定子与所述转子的其中之一输出电能,其可以进行储存或使用,实现动力输出的回收利用,又由于转子空转于动力输出轴上,即转子与动力输出轴之间相对转动的摩擦阻力相对于轮胎与路面之间的摩擦阻力很小甚至可以忽略不计,一定程度地缓解了车内的能源消耗,延长了汽车的续驶里程;此外,轮胎的内壁上形成有弹性凸台,且与弹性凸台相应的缓冲单元及弹性凸台均具有一定的缓冲性,使轮胎滚动于地面过程中颠簸性较小,提高了汽车的舒适性。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车轮组件,用于分别与驱动装置的动力输出轴和固定架连接,所述车轮组件包括轮胎、轮毂、定子和与所述定子同轴设置且相对转动的转子;所述轮毂包裹于所述轮胎上且两者之间形成有充气腔,所述轮毂邻近所述轮胎的周缘设有多个套筒,且多个所述套筒均位于所述充气腔内,每一所述套筒开设有相连通的容纳腔和第一通油孔,所述容纳腔用于填充液压油,所述轮毂用于与所述动力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定子用于与所述固定架连接,所述转子用于空转于所述动力输出轴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轮组件还包括:
叶片,所述叶片包括套环和多个叶片单元,所述套环套设于所述转子上,所述套环与各所述叶片单元一体成型,所述套环与所述轮毂密闭连接且两者之间形成有液流腔,所述液流腔分别与多个所述套筒的第一通油孔连通;多个所述叶片单元设置于所述套环的周缘,且均位于所述液流腔内,每一所述叶片单元与所述液流腔的内壁之间存在间隙;
多个缓冲单元,各所述缓冲单元与各所述套筒一一对应设置,每一所述缓冲单元包括膜片、活塞及弹性件,每一所述缓冲单元的膜片封堵于相应的套筒的容纳腔内,所述活塞设置于所述膜片上,所述活塞位于所述容纳腔内且相对于所述套筒运动,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活塞和所述容纳腔的内壁抵接;所述轮胎的内壁上形成有多个弹性凸台,每一所述弹性凸台与每一所述缓冲单元的膜片的背离所述活塞的一侧抵接;其中,当所述定子与所述转子相对转动时,所述定子与所述转子的其中之一输出电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毂上开设有多个第二通油孔,多个所述第二通油孔均与所述液流腔连通,且每一所述第二通油孔与每一所述套筒的第一通油孔连通,使得所述液流腔分别与多个所述套筒的第一通油孔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包括活塞本体、抵持部及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分别与所述活塞本体和所述抵持部连接,且所述活塞本体和所述抵持部均位于所述连接部的同一侧;所述活塞本体位于相应的套筒的容纳腔内,所述弹性件抵接于所述抵持部上,所述连接部连接于所述膜片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本体、所述抵持部和所述连接部一体成型。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持部上开设有抵持槽,所述弹性件部分位于所述抵持槽内并与所述抵持部抵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轮组件,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套筒与所述轮毂一体成型。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轮组件,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套筒沿所述轮毂的周缘间隔分布。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轮组件,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叶片单元沿所述套环的周缘间隔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轮组件,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缓冲单元还包括顶托,所述顶托设置于所述膜片的背离所述活塞的一侧,所述顶托开设有定位槽,每一所述弹性凸台位于相应的所述定位槽内并与所述顶托弹性抵接。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装置、固定架和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轮组件连接;所述轮毂与所述动力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定子与所述固定架连接,所述转子空转于所述动力输出轴上。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0998222.0U CN208359924U (zh) | 2018-06-26 | 2018-06-26 | 车轮组件及具有该车轮组件的汽车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0998222.0U CN208359924U (zh) | 2018-06-26 | 2018-06-26 | 车轮组件及具有该车轮组件的汽车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8359924U true CN208359924U (zh) | 2019-01-11 |
Family
ID=649270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0998222.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359924U (zh) | 2018-06-26 | 2018-06-26 | 车轮组件及具有该车轮组件的汽车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8359924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080458A (zh) * | 2018-06-26 | 2018-12-25 | 孙喜洲 | 车轮组件及具有该车轮组件的汽车 |
-
2018
- 2018-06-26 CN CN201820998222.0U patent/CN208359924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080458A (zh) * | 2018-06-26 | 2018-12-25 | 孙喜洲 | 车轮组件及具有该车轮组件的汽车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378917B (zh) | 用于胎压调节装置的密封装置 | |
CN108068609B (zh) | 悬链式机械弹性防爆电动轮 | |
CN201526626U (zh) | 摩擦式液压制动器 | |
CN208359924U (zh) | 车轮组件及具有该车轮组件的汽车 | |
CN102661257A (zh) | 橡胶带式蓄能器 | |
CN109080458A (zh) | 车轮组件及具有该车轮组件的汽车 | |
CN105691103A (zh) | 轮毂驱动总成 | |
CN107387601B (zh) | 一种汽车轮式双面制动系统 | |
CN203404278U (zh) | 硅油风扇离合器的盖体散热结构及其硅油风扇离合器 | |
CN207229689U (zh) | 一种自动张紧轮 | |
CN216904451U (zh) | 外转子轮毂电机 | |
CN209196128U (zh) | 耙式干燥器的卧式机封 | |
CN205905716U (zh) | 出风口阻尼器及应用了此阻尼器的出风口组件 | |
CN202628410U (zh) | 橡胶带式蓄能器 | |
CN208619668U (zh) | 一种用于轮胎充放气系统的密封总成 | |
CN105691364A (zh) | 汽车及涡轮制动系统 | |
US20150136550A1 (en) | Hydraulic energy conversion device | |
CN109441979A (zh) | 一种具有快速散热功能的货车制动器 | |
CN218177793U (zh) | 一种制动器 | |
CN118137879B (zh) | 摩擦发电装置、服务器系统和服务器机柜 | |
CN202612033U (zh) | 适用于压缩机的机械密封结构 | |
CN217672640U (zh) | 动车组盘形制动能耗再生装置 | |
CN110518740B (zh) | 一种散热效果好的抗冲击能力强的转矩输出设备 | |
CN210680351U (zh) | 一种车辆出风口外叶片结构 | |
CN201771960U (zh) | 端盖式滑动轴承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1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