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359879U - 出风装置和具有其的车辆送风系统、车辆空调系统 - Google Patents

出风装置和具有其的车辆送风系统、车辆空调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359879U
CN208359879U CN201820563696.2U CN201820563696U CN208359879U CN 208359879 U CN208359879 U CN 208359879U CN 201820563696 U CN201820563696 U CN 201820563696U CN 208359879 U CN208359879 U CN 2083598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xhaust apparatus
connecting rod
air door
wind deflector
vent passag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56369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温艳清
张浩斌
缪林
王韬
朱瑞虎
钮俊明
朱春华
赵欣超
宋金响
孙海谛
邢哲
徐晓峰
陈晓青
夏泼
张佳晨
章恒
迪尼罗
毛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O Hold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O Nextev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O Nextev Ltd filed Critical NIO Nextev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563696.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35987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3598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35987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通风设备领域,具体提供一种出风装置和具有其的车辆送风系统、车辆空调系统。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现有的出风装置由于风门水平设置导致拨扭竖直设置影响用户观感的问题。为此,本实用新型的出风装置包括壳体,其内形成有通风通道;风门,其枢转地设置在通风通道的入口处或通风通道内;拨扭,其枢转地设置壳体上;连杆,其第一端与风门转动连接,第二端与拨扭转动连接;连杆设置成能够被转动的拨扭驱动,并因此驱动风门转动,从而打开或封闭通风通道。其中,拨扭的拨扭转轴与风门的风门转轴垂直设置。本实用新型的拨扭能够与水平导风板平行设置,并因此能够优化出风装置的外形,优化用户的观感。

Description

出风装置和具有其的车辆送风系统、车辆空调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通风设备领域,具体提供一种出风装置和具有其的车辆送风系统、车辆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汽车通常都配置有空调器。为了满足车内驾乘人员的舒适性,通向车舱内的出风装置(出风口)通常包括由外至内依次设置的水平导风板、竖直导风板和风门。通过上下调整水平导风板的角度能够使空调器的气流吹向上侧或下侧。通过左右调整竖直导风板的角度能够使空调器的气流吹向左侧或右侧。通过转动风门来封闭或打开出风装置的通风通道。
为了方便风门的操控,出风装置还配置有拨扭,通过转动拨扭来控制风门的转动。对于现有转轴水平设置的风门,需要拨扭竖直设置才能够操作风门转动,换句话说,需要风门的转轴与拨扭的转轴平行设置才能够使拨扭操作风门转动。但是,竖直设置的拨扭与位于出风装置外侧的水平导风板极为不和谐,影响用户的观感和操作体验。
相应地,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出风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即为了解决现有的出风装置由于风门水平设置导致拨扭竖直设置影响用户观感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出风装置,所述出风装置包括:
壳体,其内形成有通风通道;
风门,其枢转地设置在所述通风通道的入口处或所述通风通道内;
拨扭,其枢转地设置所述壳体上;
连杆,其第一端与所述风门转动连接,第二端与所述拨扭转动连接;
所述连杆设置成能够被转动的所述拨扭驱动,并因此驱动所述风门转动,从而打开或封闭所述通风通道。
在上述出风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拨扭的拨扭转轴与所述风门的风门转轴垂直设置。
在上述出风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出风装置还包括拨杆,所述拨杆的第一端与所述连杆的第一端转动连接,所述拨杆的第二端与所述风门转轴的一端固定连接。
在上述出风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连杆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一球结构,所述拨杆的第一端上设置有第一孔结构,所述第一球结构可转动地嵌设在所述第一孔结构内并因此将所述连杆和所述拨杆连接到一起。
在上述出风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连杆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二球结构,所述拨扭偏离所述拨扭转轴的位置设置有第二孔结构,所述第二球结构可转动地嵌设在所述第二孔结构内并因此将连杆和所述拨扭连接到一起。
在上述出风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球结构的垂直于所述连杆的轴线与所述第二球结构的垂直于所述连杆的轴线彼此垂直。
在上述出风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出风装置还包括枢转地设置在所述通风通道的出口处的第一导风板。
在上述出风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出风装置还包括枢转地设置在所述通风通道的出口处的第二导风板,并且所述第二导风板的转轴与所述第一导风板的转轴垂直设置。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送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送风系统包括上述出风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出风装置。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空调系统包括上述出风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出风装置。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中,通过在风门和拨扭之间设置连杆,并将连杆设置成能够被转动的拨扭驱动,并因此驱动风门转动,从而打开或封闭通风通道。使得拨扭能够在风门水平设置时与水平导风板垂直设置,并能够可选地嵌入两个水平的装饰叶片之间。使拨扭看起来与水平导风板和装饰叶片浑然一体,更具美感,优化了用户的观感,同时还使用户能够通过左右转动拨扭来打开或封闭通风风道。
其中,装饰叶片是设置在出风装置的壳体上的、与水平导风板平行的、起装饰作用的叶片,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需要,省去装饰叶片的设置。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出风装置的后侧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出风装置的前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连杆的第一侧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连杆的第二侧视图;
图5是图3中连杆的后视图。
附图标记列表:
1、壳体;11、通风通道;2、风门;3、拨扭;4、连杆;41、第一球结构;42、第二球结构;5、拨杆;6、水平导风板;7、竖直导风板;8、导风板调节钮;9、装饰叶片。
具体实施方式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本节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并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例如,虽然附图中的各部件之间是按一定比例关系绘制的,但是这种比例关系并非一成不变,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对其作出调整,以便适应具体的应用场合,调整后的技术方案仍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出风装置主要包括壳体1、风门2、水平导风板6和竖直导风板7。其中,壳体1内形成有通风通道11。通风通道11的进风端如图1中所示通风通道11的端口,通风通道11的出风端如图2中所示通风通道11的端口。风门2设置在壳体1的进风端即入口处,用于控制通风通道11的开闭。水平导风板6设置在壳体1的出风端,用于为从通风通道11吹出的气流提供竖直方向(图1和图2中所示的上下方向)上的导向,使气流经过水平导风板6后或水平吹出,或向上吹出,或向下吹出。连杆4设置在通风通道11内且靠近出风端12的位置。竖直导风板7用于为从通风通道11吹出的气流提供水平方向(图1和图2中所示的左右方向)上的导向,使气流经过竖直导风板7后或水平吹出,或向左吹出,或向右吹出。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风门2、水平导风板6和竖直导风板7在壳体1上的设置位置,不仅限于图1和图2中所示的一种情形,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需要进行适当调整。示例性地,将水平导风板6和竖直导风板7在壳体1上的设置位置进行替换,即将竖直导风板7设置在通风通道的出风端,将拨扭3设置在通风通道11内且靠近出风端的位置,将风门组件2设置在通风通道11内的任意位置。
如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案中,水平导风板6和竖直导风板7均为多个。并且,多个水平导风板6之间设置有联动机构,以便所述多个水平导风板6能够实现同步转动;多个竖直导风板7之间也设置有联动机构,以便所述多个竖直导风板7能够实现同步转动。由于用于实现多个水平导风板6和多个竖直导风板7同步转动的联动机构是本领域的常规技术手段,所以此处不再做过多说明。
继续参阅图2,本实用新型的出风装置还包括导风板调节钮8,导风板调节钮8可滑动地设置在水平导风板6上,并且导风板调节钮8还与多个竖直导风板7中的一个枢转连接。通过沿水平导风板6的垂直方向上下扳动导风板调节钮8,能够使多个水平导风板6同时上下转动。通过沿水平导风板6的延伸方向滑动导风板调节钮8,能够使多个竖直导风板7同时左右转动。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出风装置还包括拨扭3和连杆4。其中,拨扭3枢转地设置在壳体1的前面板上,连杆4的第一端与风门2转动连接,连杆4的第二端与拨扭3转动连接。通过转动拨扭3能够驱动连杆4运动,进而驱动风门2转动。从图1和图2中不难看出,拨扭3的外圆周上设置有一圈花纹,该花纹用于增加操作人员操作拨扭3时的摩擦力,防止手指与拨扭3之间发生打滑现象。
如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案中,拨扭3的拨扭转轴(图中未标示)与风门2的风门转轴(图中未标示)垂直设置,或接近于垂直设置。换句话说,拨扭3的拨扭转轴与水平导风板6上平行设置,或接近于平行设置,以便拨扭3能够被设置在两个装饰叶片9之间。使出风装置从前面看起来更加美观。其中,装饰叶片9的数量与水平导风板6的数量相同,并且每一个水平导风板6的转轴延伸方向都设置有一个装饰叶片9。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出风装置还包括拨杆5,拨杆5的第一端(图中未标示)与连杆4的第一端转动连接,拨杆5的第二端(图中未标示)与风门2的风门转轴固定连接。拨扭3驱动连杆4时,连杆4通过拨杆5驱动风门2转动。
如图1、图3、图4和图5所示,连杆4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一球结构41,连杆4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二球结构42。与第一球结构41对应地,拨杆5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一孔结构(图中未示出)。第一球结构41能够卡进该第一孔结构内,并能够在该第一孔结构内自由转动。连杆4和拨杆5被因此连接到一起。与第二球结构42对应地,拨扭3偏离拨扭转轴的位置设置有第二孔结构(图中未示出)。第二球结构42能够卡进该第二孔结构内,并能够在该第二孔结构内自由转动。连杆4和拨扭3被因此连接到一起。其中,第一球结构41的垂直于连杆4的轴线与第二球结构42的垂直于连杆4的轴线彼此垂直,或接近于垂直。
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根据需要,在保证拨扭3和风门2的转轴相互垂直的情况下,并且在保证拨扭3能够驱动风门2转动的情况下,将连杆4设置成其他任意可行的形式。例如,将连杆4的两端设置成钩子,使连杆4通过钩子分别与拨扭3和拨杆5连接。
下面结合图1和图2来对本实用新型的出风装置的操作进行详细说明。
打开通风通道11时,沿顺时针方向(图1中从上往下看的顺时针方向)转动拨扭3。拨扭3带动第一球结构41转动,转动的第一球结构41通过连杆4自身驱动第二球结构42移动,移动的第二球结构42带动拨杆5的第一端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并因此驱动风门2的风门转轴转动,风门2将通风通道11打开。
封闭通风通道11时,沿逆时针方向(图1中从上往下看的逆时针方向)转动拨扭3。拨扭3带动第一球结构41转动,转动的第一球结构41通过连杆4自身驱动第二球结构42移动,移动的第二球结构42带动拨杆5的第一端沿顺时针方向转动,并因此驱动风门2的风门转轴转动,风门2将通风通道11封闭。
在需要调节出风装置吹风方向时,通过上下拨动导风板调节钮8调节水平导风板6的角度,使气流经过水平导风板6后或水平吹出,或向上吹出,或向下吹出。通过左右拨动导风板调节钮8调节竖直导风板7的角度,使气流经过竖直导风板7后或水平吹出,或向左吹出,或向右吹出。
综上所述,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中,通过将连杆4的两端设置成第一球结构41和第二球结构42,并使连杆4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球结构41和第二球结构42分别与拨杆5和拨扭3转动连接,使得拨扭3的拨扭转轴能够和风门2的风门转轴垂直设置。进而使得拨扭3能够在风门2水平设置时与水平导风板6平行设置,并能够可选地嵌入两个水平的装饰叶片9之间。使拨扭3看起来与水平导风板6和装饰叶片9浑然一体,更具美感,优化了用户的观感,同时还使用户能够通过左右转动拨扭3来打开或封闭通风风道11。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通过具有第一球结构41和第二球结构42的连杆4连接风门2和拨扭3,使得风门2的风门转轴和拨扭3的拨扭转轴能够垂直设置,节省了安装空间,有利于出风装置的各个构件的造型设计。同时,连杆4通过第一球结构41和第二球结构42连接拨杆5和拨扭3,保证了拨杆5和拨扭3之间运动传递的可靠性,避免了拨杆5和拨扭3之间运动传递失效,使拨扭3对拨杆5和风门2的操作更加可靠。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包括上述出风装置的车辆送风系统,以及一种上述出风装置的车辆空调装置。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装置包括:
壳体,其内形成有通风通道;
风门,其枢转地设置在所述通风通道的入口处或所述通风通道内;
拨扭,其枢转地设置所述壳体上;
连杆,其第一端与所述风门转动连接,第二端与所述拨扭转动连接;
所述连杆设置成能够被转动的所述拨扭驱动,并因此驱动所述风门转动,从而打开或封闭所述通风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拨扭的拨扭转轴与所述风门的风门转轴垂直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装置还包括拨杆,所述拨杆的第一端与所述连杆的第一端转动连接,所述拨杆的第二端与所述风门转轴的一端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一球结构,所述拨杆的第一端上设置有第一孔结构,所述第一球结构可转动地嵌设在所述第一孔结构内并因此将所述连杆和所述拨杆连接到一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二球结构,所述拨扭偏离所述拨扭转轴的位置设置有第二孔结构,所述第二球结构可转动地嵌设在所述第二孔结构内并因此将连杆和所述拨扭连接到一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球结构的垂直于所述连杆的轴线与所述第二球结构的垂直于所述连杆的轴线彼此垂直。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装置还包括枢转地设置在所述通风通道的出口处的第一导风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装置还包括枢转地设置在所述通风通道的出口处的第二导风板,并且所述第二导风板的转轴与所述第一导风板的转轴垂直设置。
9.一种车辆送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送风系统包括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出风装置。
10.一种车辆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空调系统包括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出风装置。
CN201820563696.2U 2018-04-19 2018-04-19 出风装置和具有其的车辆送风系统、车辆空调系统 Active CN2083598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563696.2U CN208359879U (zh) 2018-04-19 2018-04-19 出风装置和具有其的车辆送风系统、车辆空调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563696.2U CN208359879U (zh) 2018-04-19 2018-04-19 出风装置和具有其的车辆送风系统、车辆空调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359879U true CN208359879U (zh) 2019-01-11

Family

ID=649321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563696.2U Active CN208359879U (zh) 2018-04-19 2018-04-19 出风装置和具有其的车辆送风系统、车辆空调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359879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48145A (zh) * 2021-12-14 2022-03-08 奇瑞商用车(安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出风口结构
WO2022199502A1 (zh) * 2021-03-26 2022-09-29 宁波福尔达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模块化出风口总成以及车辆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199502A1 (zh) * 2021-03-26 2022-09-29 宁波福尔达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模块化出风口总成以及车辆
CN114148145A (zh) * 2021-12-14 2022-03-08 奇瑞商用车(安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出风口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76584B (zh) 导风板组件及空调器
CN106288278B (zh) 空调器
CN203110886U (zh) 通风孔和可调通风器
CN208085437U (zh) 出风装置和具有其的车辆送风系统、车辆空调系统
CN208359879U (zh) 出风装置和具有其的车辆送风系统、车辆空调系统
CN103542506B (zh) 一种传动装置和空调
CN106287936B (zh) 空调器及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CN106287937B (zh) 空调器和空调器控制方法
CN108954770A (zh) 导风装置、空调器及空调导风装置的控制方法
CN209445562U (zh) 空调器
CN208579499U (zh) 风管机
KR200452765Y1 (ko) 차량용 에어벤트
CN209459170U (zh) 空调器
KR200457556Y1 (ko) 차량용 에어벤트
CN109668276A (zh)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CN107917470A (zh) 空调室内挂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05579910U (zh) 一种导风板连杆驱动结构、送风装置及空调器室内机
CN209459173U (zh) 空调器
KR20110037755A (ko) 차량용 에어 벤트
CN208846669U (zh) 一种空调导风装置
CN204438458U (zh) 空调室内机的出风面板组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室内机
CN115195412B (zh) 一种隐藏式空调出风口的吹风方法
KR101624573B1 (ko) 윙노브 일체형 댐퍼개폐장치
CN111023285B (zh) 一种具有双向导风功能的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CN207688262U (zh) 空调室内挂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826

Address after: Susong Road West and Shenzhen Road North, Hefei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Anhu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Weilai (Anhui) Holding Co., Ltd

Address before: 30 Floor of Yihe Building, No. 1 Kangle Plaza, Central, Hong Kong, China

Patentee before: NIO NEXTEV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