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344521U - 一种混合对转吊舱推进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混合对转吊舱推进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344521U
CN208344521U CN201820968511.6U CN201820968511U CN208344521U CN 208344521 U CN208344521 U CN 208344521U CN 201820968511 U CN201820968511 U CN 201820968511U CN 208344521 U CN208344521 U CN 20834452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pulsion system
propeller
piggyback pod
boom
gondol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968511.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车霖源
陈伟民
陈昌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Ship and Shipping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Ship and Shipping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Ship and Shipping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Ship and Shipping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968511.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34452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34452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34452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iming, Guidance, Guns With A Light Source, Armor, Camouflage, And Targe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混合对转吊舱推进系统,包括尾轴主推进系统与设于尾轴主推进系统后方的拖式吊舱推进系统,所述尾轴主推进系统包括与船尾主机连接的第一螺旋桨,所述拖式吊舱推进系统包括动力舱,与动力舱连接的第二螺旋桨,设于动力舱上方的吊臂,所述第二螺旋桨面对所述第一螺旋桨并与之处于同一轴线,所述吊臂顶部和船底的传动轴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吊臂上加装襟翼的方法,保留了吊舱推进器良好的操纵性能,又保证了正常航行中操舵时的推进器的效率,实现推进系统多方面性能兼顾,在安全航行的前提下,实现节能减排。

Description

一种混合对转吊舱推进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船用推进系统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混合对转吊舱推进系统。
背景技术
混合对转吊舱推进系统(Hybrid Contra-Rotating Shaft Pod propulsors,HCRSP)是一种新型船舶推进装置,如图1所示,是由两个不同类型的推进系统—常规尾轴主推进系统和拖式吊舱推进系统构成。兼具吊舱推进器(主动舵)与对转桨的优点,即有出色的操纵性能和较高的推进效率,但船舶在航行中,受到风、浪、流的影响,需要不断调整舵角,纠正航向,尤其在内河航行的船只,受航道影响操舵更加频繁。因此,如图2所示,对于HCRSP推进器,两个桨的轴线并非一直相同。在此情况下,吊舱推进器的效率会下降,偏转角度越大,效率损失越严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的混合对转吊舱推进系统,其能够减少现有的HCRSP推进器在偏转舵角时由于两个桨轴向并非完全相同导致的效率损失,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方式解决该技术问题:
一种混合对转吊舱推进系统,包括尾轴主推进系统与设于尾轴主推进系统后方的拖式吊舱推进系统,所述尾轴主推进系统包括与船尾主机连接的第一螺旋桨,所述拖式吊舱推进系统包括动力舱,与动力舱连接的第二螺旋桨,设于动力舱上方的吊臂,所述第二螺旋桨面对所述第一螺旋将并与之处于同一轴线,所述吊臂顶部和船底的传动轴连接,吊臂呈叶片状且能够在传动轴的驱动下转动,所述吊臂后端还设有可单独控制转动的襟翼,通过采用襟翼配合充当尾舵的吊臂,在船只小角度转向时仅偏转襟翼,第一、第二螺旋桨仍处于同一轴线上,动力不损失,在船只大角度转向时,吊臂轻度偏转,襟翼大幅度偏转,实现大角度转向,同时由于吊臂偏转程度不大,动力损失小于由于没有襟翼而需要大幅度偏转吊臂的传统HCRSP推进系统。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所述吊臂的横截面呈一端圆一端尖的流线型,能够尽可能的减少流动阻力。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所述动力舱内置电机,所述第二螺旋桨与电机的轴相连,第二螺旋桨的直径小于第一螺旋桨且旋转方向与第一螺旋桨相反,通过吸收前面螺旋桨的剩余能量从而提高了推进效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所述动力舱呈橄榄形且所述动力舱下方设有腹鳍,既减少阻力,又能提高转向效率。
综上,实用新型通过在吊臂上加装襟翼的方法,保留了吊舱推进器良好的操纵性能如倒航、原地180°,又保证了正常航行中操舵时的推进器的效率,实现推进系统多方面性能兼顾。在安全航行的前提下,实现节能减排。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采用传统转舵方式时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采用襟翼转舵方式时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采用动力舱与襟翼同时转舵方式时的示意图。
其中:1-襟翼,2-动力舱,3-吊臂,4-第二螺旋桨,5-第一螺旋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阐述:
如图1所示,一种混合对转吊舱推进系统,其包括尾轴主推进系统与设于尾轴主推进系统后方且与之处于同一轴线上的拖式吊舱推进系统。
该尾轴主推进系统包括与船尾主机连接的第一螺旋桨5;拖式吊舱推进系统包括动力舱2,连接于动力舱2前端的第二螺旋桨4,设于动力舱2上方的吊臂3,吊臂3顶部和船底的传动轴连接。
动力舱2内置电机,第二螺旋桨4面对所述第一螺旋桨5并与动力舱2的电机轴相连,第二螺旋桨4与第一螺旋桨5处于同一轴线上且旋转方向相反,通过设置第二螺旋桨4吸收前桨浪费的旋转能量,有效的提高了能源利用率,第二螺旋桨4的直径小于第一螺旋桨5,以能够被驱动力相对较小的动力舱2电机有效驱动。
动力舱2的外形呈橄榄形,减小阻力,动力舱2下方还连接有腹鳍,能够进一步改善操控性能。
该吊臂3呈叶片状,吊臂3能够在船底的传动轴驱动下进行转动,从而起到了充当尾舵的作用,动力舱2也会随着吊臂3一齐转动,改变第二螺旋桨4的尾流喷射方向,从而进一步提高了转向效果。
传动轴的轴管与动力舱2的电路传输线路被包裹在吊臂3内,隔绝进水同时保持外壁的整洁光滑。
该吊臂3的横截面呈一端圆一端尖的流线型,其圆端面对该第一螺旋桨5,尽可能的减少流动阻力。
该吊臂3后端还设有可单独控制转动的襟翼1,通过如此连接,吊臂3可围绕传动轴转动,襟翼1可围绕其与吊臂3连接的轴转动,极大了提高了调节的灵活性。
如图2至图4所示,该混合对转吊舱推进系统主要有三种运行方式:1、吊舱推进系统整体转动,此时第一螺旋桨5与第二螺旋桨4不同轴;2、转动襟翼1,此时第一螺旋桨5与第二螺旋桨4同轴;3、动力舱2与襟翼1配合转动,动力舱2小幅转动,其中,由于动力舱2进行大偏角转动会大幅降低推进器的效率,第一种运行方式通常不予采用。
实际操作时,当需要进行小角度偏转时候,仅偏转襟翼1进行转向,第一螺旋桨5与第二螺旋桨4仍然保持同轴,襟翼1处于螺旋桨的尾流中对航向进行偏转,起到转向效果,此时效率最高,舵效较低,仅能适用于小角度的纠航操作。
当需要进行高工况的大幅度偏转时,可采用动力舱2与襟翼1联合操舵,此时可小角度转动动力舱2,同时再配合襟翼1的转动配合进行转向,根据当前的研究成果,当动力舱2小范围转动时,效率没有剧烈下降,而配合襟翼1转动后将产生较强的舵效,实现高推进效率下的转舵。
综上,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吊臂3上加装襟翼1的方法,保留了吊舱推进器良好的操纵性能(如倒航、原地180°),又保证了正常航行中操舵时的推进器的效率,实现推进系统多方面性能兼顾。在安全航行的前提下,实现节能减排。
但是,本技术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用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变化、变型都将落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范围内。

Claims (4)

1.一种混合对转吊舱推进系统,包括尾轴主推进系统与设于尾轴主推进系统后方的拖式吊舱推进系统,所述尾轴主推进系统包括与船尾主机连接的第一螺旋桨(5),所述拖式吊舱推进系统包括动力舱(2),与动力舱(2)连接的第二螺旋桨(4),连接于动力舱(2)上方的吊臂(3),所述第二螺旋桨(4)面对所述第一螺旋桨(5)并与之处于同一轴线,所述吊臂(3)顶部和船底的传动轴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臂(3)与动力舱(2)能够在传动轴的驱动下转动,所述吊臂(3)呈叶片状且后端还设有可单独控制转动的襟翼(1)。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对转吊舱推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臂(3)的横截面呈一端圆一端尖的流线型,所述横截面的圆端面对所述第一螺旋桨(5)。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对转吊舱推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舱(2)内置电机,所述第二螺旋桨(4)与电机的轴相连,第二螺旋桨(4)的直径小于第一螺旋桨(5)且旋转方向与第一螺旋桨(5)相反。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混合对转吊舱推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舱(2)呈橄榄形且所述动力舱(2)下方设有腹鳍。
CN201820968511.6U 2018-06-22 2018-06-22 一种混合对转吊舱推进系统 Active CN20834452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968511.6U CN208344521U (zh) 2018-06-22 2018-06-22 一种混合对转吊舱推进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968511.6U CN208344521U (zh) 2018-06-22 2018-06-22 一种混合对转吊舱推进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344521U true CN208344521U (zh) 2019-01-08

Family

ID=648807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968511.6U Active CN208344521U (zh) 2018-06-22 2018-06-22 一种混合对转吊舱推进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34452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96448A (zh) * 2021-04-07 2021-06-04 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 混合对转吊舱推进船舶的水池试验方法及数据分析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96448A (zh) * 2021-04-07 2021-06-04 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 混合对转吊舱推进船舶的水池试验方法及数据分析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64158C (zh) 船舶的推进系统
WO2021164776A1 (zh) 一种水航体快捷降速/刹车方法、应用及结构装置
JP2010064739A (ja) 推進舵取り装置
JPH05185986A (ja) 船舶用リアクションフィン装置
CN107651150A (zh) 一种全回转推进装置
CN108725732A (zh) 一种可变式鱼尾舵
JPH0911984A (ja) 船舶のためのプロペラ推進装置
CN208715456U (zh) 一种船用矢量推进装置以及船舶
MX2010004441A (es) Sistema de propulsion marina.
CN208344521U (zh) 一种混合对转吊舱推进系统
CN205574249U (zh) 外挂式船舶电动喷水动力推进引擎
CN109956018A (zh) 船舶
CN108639303A (zh) 一种船用转子舵
WO2023273547A1 (zh) 一种螺旋桨动力装置及船舶
CN201023650Y (zh) 设有转子的高升力舵
CN108438187A (zh) 一种泵喷推进式双隧道艉救援船
CN208325592U (zh) 一种可变式鱼尾舵
CN104015903B (zh) 船用鼓动推进器
JP2014019199A (ja) 船舶
CN203473229U (zh) 螺旋桨设置节能导管的卡姆萨尔型散货船
CN207311798U (zh) 一种船舶混合对转推进系统
CN108945368A (zh) 一种船用矢量推进装置以及船舶
CN205131604U (zh) 一种斜桨船
WO1997038898A1 (fr) Bateau ayant une helice fonctionnant dans une zone ouverte
CN221367453U (zh) 一种船用舵装置及船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