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331440U - 管道的配重块安装机构 - Google Patents

管道的配重块安装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331440U
CN208331440U CN201820715953.XU CN201820715953U CN208331440U CN 208331440 U CN208331440 U CN 208331440U CN 201820715953 U CN201820715953 U CN 201820715953U CN 208331440 U CN208331440 U CN 2083314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sitioning
pipeline
plate
clump weight
lim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715953.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睿
唐立志
赵兴民
朱言顺
彭飞
杨仲
张磊
林凡宝
梅嵩
路小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DAGANG OILFIELD GROUP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Co Ltd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China Petroleum Pipeline Engineering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DAGANG OILFIELD GROUP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Co Ltd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China Petroleum Pipeline Engineering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DAGANG OILFIELD GROUP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Co Ltd,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China Petroleum Pipeline Engineering Corp filed Critical TIANJIN DAGANG OILFIELD GROUP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715953.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3314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3314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33144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aying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utsid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管道的配重块安装机构,属于管道铺设施工技术领域。该安装机构包括:吊装机构和第一定位机构,吊装机构包括主吊索、多个副吊索和吊梁主板,第一定位机构包括支架、滑板、以及与多个副吊索一一对应的多个限位机构。本实用新型通过每个副吊索上未与吊梁主板连接的一端依次吊装多个下配重块和多个上配重块,并将多个下配重块和上配重块移动至第一定位机构。之后,通过第一定位机构上的每个限位机构对对应的副吊索吊装的下配重块和上配重块,以及管道进行定位,从而方便下配重块和上配重块的固定安装,提高管道配重块的安装效率,进而提高管道的铺设效率。

Description

管道的配重块安装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道铺设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管道的配重块安装机构。
背景技术
在海底铺设PE(Polyethylene Of Raised Temperature Resistance,聚乙烯)管道的施工过程中,由于PE管道的密度小于海水的密度,为了避免PE管道出现漂浮现象,可以在PE管道的外侧每隔一定距离配置一组配重块。其中,一组配重块可以包括上、下两块配重块,且上、下两块配重块环绕在PE管道的外侧。为了避免配重块沿PE管道发生滑动,可以通过螺栓将上、下两块配重块进行紧固,以促使每组配重块的内表面与PE管道的外侧摩擦接触。
目前,在管径为1016毫米的PE管道的外侧安装配重块时,一般以4~5人为一组实现配重块的安装。但是,如果操作人员之间配合的默契度不高,这样就会延长配重块的安装时间,从而降低海底PE管道的铺设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缩短配重块的安装时间,提高安装效率,同时提高管道的铺设效率,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配重块的安装机构。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管道的配重块安装机构,所述安装机构包括吊装机构和第一定位机构;
所述吊装机构包括主吊索、多个副吊索和吊梁主板;
所述主吊索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吊梁主板上端的两侧设置的吊耳铰接,每个副吊索的一端与所述吊梁主板的下端连接,任意相邻两个副吊索之间的距离为第一预设距离,所述吊装机构用于吊起多个下配重块和多个上配重块,并将所述多个下配重块和所述多个上配重块移动至所述第一定位机构处;
所述第一定位机构包括支架、滑板、以及与所述多个副吊索一一对应的多个限位机构;
所述滑板固定在所述支架上,所述多个限位机构固定在所述滑板的上表面,所述多个限位机构位于同一直线,任意相邻两个限位机构之间的距离为所述第一预设距离,所述第一定位机构用于对所述吊装机构吊起的所述多个下配重块和所述多个上配重块,以及管道进行定位。
可选地,所述滑板所在的平面与水平面上的x方向之间的夹角为第一预设夹角,与水平面上的y方向之间的夹角为第二预设夹角,所述多个限位机构所在的直线与所述y方向垂直。
可选地,所述第一定位机构还包括至少一个卷扬机;
所述至少一个卷扬机沿与所述多个限位机构所在的直线平行的方向固定在所述滑板上,所述至少一个卷扬机用于通过绳索悬挂所述管道。
可选地,所述第一定位机构还包括第一定位管;
所述第一定位管固定在所述滑板上,且与每个限位机构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定位管与所述多个限位机构所在的直线平行。
可选地,每个限位机构包括限位板、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
所述第一定位板的一端和所述第二定位板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定位管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定位板的侧面和所述第二定位板的侧面均与水平面垂直,且所述第一定位板的侧面和所述第二定位板的侧面还与所述y方向平行,所述第一定位板和所述第二定位板之间的距离为第二预设距离,所述限位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定位板和所述第二定位板之间,且位于远离所述第一定位管的一端。
可选地,每个副吊索上未与所述吊梁主板连接的一端位于同一直线上,且每个副吊索上未与所述吊梁主板连接的一端所在的直线与所述多个限位机构所在的直线平行。
可选地,所述吊梁主板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防晃孔。
可选地,所述安装机构还包括第二定位机构,所述第二定位机构包括第二定位管和多个定位块;
所述多个定位块和所述多个限位机构一一对应,所述第二定位管固定在所述多个定位块的上表面,每个定位块伸出所述第二定位管的两侧,且任意相邻的两个定位块之间的距离为所述第一预设距离。
可选地,每个定位块上位于所述第二定位管两侧且靠近端面的位置分别设置有凹槽。
可选地,所述安装机构还包括第三定位机构,所述第三定位机构包括第三定位管、第四定位管、调整螺栓、多个第三定位板和多个第四定位板;
所述第三定位管和所述第四定位管位置相对且平行,所述调整螺栓穿过所述第三定位管和所述第四定位管,且用于调整所述第三定位管和所述第四定位管之间的距离;
所述多个第三定位板、所述多个第四定位板和所述多个限位机构一一对应,每个第三定位板与所述第三定位管固定连接,每个第四定位板与所述第四定位管固定连接,每个第三定位板的侧面与对应的第四定位板的侧面位于同一平面,且任意相邻两个第三定位板之间的距离为所述第一预设距离。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每个副吊索上未与吊梁主板连接的一端固定下配重块或上配重块,进而通过主吊索吊起吊装机构,并通过吊装机构将多个下配重块和多个上配重块依次吊装至第一定位机构。由于任意相邻两个副吊索之间的距离与任意相邻两个限位机构之间的距离均为第一预设距离,因此,可以将每个副吊索依次吊装的多个下配重和多个上配重块定位在对应的限位机构。进而在第一定位机构对多个下配重块和多个上配重块,以及管道进行定位后,方便下配重块和上配重块的固定安装,提高管道配重块的安装效率,进而提高管道的铺设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吊装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定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吊装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吊装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吊装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定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定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限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定位机构和导管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定位机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定位机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定位机构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三定位机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三定位机构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吊装机构;11:主吊索;12:副吊索;13:吊梁主板;14:吊耳;15:加强筋;16:防晃孔;
2:第一定位机构;21:支架;22:滑板;23:限位机构;24:卷扬机;25:第一定位管;231:限位板;232:第一定位板;233:第二定位板;
3:下配重块;4:上配重块;5:第二定位机构;51:第二定位管;52:定位块;53:凹槽;54:弧形凹陷;
6:第三定位机构;61:第三定位管;62:第四定位管;63:调整螺;64:第三定位板;65:第四定位板;
7:导管架;71:操作台;72:调整机构;73:护栏;74:调整支架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为了便于理解,在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详细地解释说明之前,先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的应用场景进行介绍。
在海底铺设管道时,为了避免因管道的密度小于海水的密度,从而出现管道漂浮等现象,可以在管道上每隔一定距离设置一组配重块。另外,为了避免配重块沿管道发生滑动,可以对配重块进行紧固,以增大配重块与管道之间的摩擦力。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配重块的安装机构,由于该安装机构可以一次性安装多组配重块,且安装过程中不需要操作人员进行调整,提高了配重块的安装效率,从而提高管道的铺设效率。
在介绍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应用场景之后,下面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详细的解释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吊装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定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配重块的安装机构,该安装机构包括吊装机构1和第一定位机构2。
参见图1,吊装机构1包括主吊索11、多个副吊索12和吊梁主板13,主吊索11的两端分别与吊梁主板13上端的两侧设置的吊耳14铰接,每个副吊索12的一端与吊梁主板13的下端连接,任意相邻两个副吊索12之间的距离为第一预设距离,吊装机构1用于吊起多个下配重块3和多个上配重块4,并将多个下配重块3和多个上配重块4移动至第一定位机构2处。参见图2,第一定位机2包括支架21、滑板22、以及与多个副吊索12一一对应的多个限位机构23,滑板22固定在支架21上,多个限位机构23固定在滑板22的上表面,多个限位机构23位于同一直线上,任意相邻两个限位机构23之间的距离为第一预设距离,第一定位机构2用于对吊装机构1吊起的多个下配重块3和多个上配重块4,以及管道进行定位。
其中,多个下配重块3和多个上配重块4一一对应。第一预设距离可以基于管道的密度进行预先设计,当管道的密度较大时,第一预设距离可以稍微大点,当管道的密度较小时,第一预设距离可以稍微小点。比如,管道为PE管道时,由于PE管道的密度较小,第一预设距离可以为1.3米或1.5米等,当然,第一预设距离还可以为其他数值,只要能够避免PE管道的漂浮现象即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通过吊装机构1和第一定位机构2安装配重块时,吊装机构1可以一次吊装4个下配重块3或者4个上配重块4,当然,吊装机构1也可以一次吊装5个或6个下配重块3,或者5个或6个上配重块4,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在每个副吊索上未与吊梁主板连接的一端固定下配重块或上配重块,进而通过主吊索吊起吊装机构,并通过吊装机构将多个下配重块和多个上配重块依次吊装至第一定位机构。由于任意相邻两个副吊索之间的距离与任意相邻两个限位机构之间的距离均为第一预设距离,因此,可以将每个副吊索依次吊装的多个下配重和多个上配重块定位在对应的限位机构。进而在第一定位机构对多个下配重块和多个上配重块,以及管道进行定位后,方便下配重块和上配重块的固定安装,提高管道配重块的安装效率,进而提高管道的铺设效率。
在通过吊装机构1吊装多个下配重块3或者多个上配重块4时,为了避免因下配重块3或上配重块4的总重量较大,造成吊梁主板13发生弯曲变形,吊梁主板13的上端还可以设置三个吊耳14或者四个吊耳14等。比如,参见图3,在吊梁主板13的上端设置有三个吊耳14时,三个吊耳14均匀分布,这样,吊梁主板13上承受的多个下配重块3或多个上配重块4的重量可以在三个吊耳14处均匀分布,进而避免发生弯曲变形的现象。
当然,参见图4,为了避免吊梁主板13发生弯曲变形,吊梁主板13上还可以设置有多条加强筋15。其中,多条加强筋15中存在至少一条加强筋15所在的直线可以与吊梁主板13的下端面平行,多条加强筋15中存在至少一条加强筋15所在的直线可以与吊梁主板13的下端面垂直。进而通过多条加强筋15将吊梁主板13上承受的多个下配重块3或多个上配重块4的重量均匀分布,从而避免发生弯曲变形的现象。
另外,在通过吊装机构1将多个下配重块3或多个上配重块4吊装至多个限位机构23时,参见图5,为了避免吊装机构1发生晃动,吊梁主板13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防晃孔16。以便于在吊装多个下配重块3或多个上配重块4时,可以拉紧穿过防晃孔16的绳索,以对吊装机构1的晃动位置进行限定,从而避免吊装机构1发生晃动。
参见图6,滑板22所在的平面与水平面上的x方向之间的夹角为第一预设夹角,与水平面上的y方向之间的夹角为第二预设夹角,多个限位机构23所在的直线与y方向垂直。
由于海底铺设的管道较长,第一定位机构2的长度很难实现长距离配重块的安装,因此,需要将已安装好配重块的管道从多个限位机构23所在的位置移出,并对已安装好的管道进行熔接。由于滑板22所在的平面与y方向之间的夹角为第二预设夹角,也即是,滑板22所在的平面存在倾角为第二预设夹角的坡度,因此,可以顺着滑板22的下坡滚动已安装好配重块的管道。其中,第二预设夹角可以预先进行设置,比如,第二预设夹角可以为15度、20度或25度等。当然,为了避免管道在滚动过程中速度过快,第二预设夹角不宜过大,比如,第二预设夹角可以不大于30度。
需要说明的是,在已安装好配重块的管道在滑板22上滚动时,为了避免滚动速度较快,从而可能引起机械事故,参见图7,第一定位机构2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卷扬机24,至少一个卷扬机24沿与多个限位机构23所在的直线平行的方向固定在滑板22上,至少一个卷扬机24用于通过绳索悬挂管道。在将已安装好配重块的管道滚出多个限位机构23时,可以通过每个卷扬机24的拉伸绳索悬挂已安装配重块的管道,然后缓慢开动卷扬机,并保证每个卷扬机24保证步调一致,从而保证已安装配重块的管道均匀且缓慢的滚动。
在已安装配重块的管道熔接达到一定长度后,由于滑板22所在的平面与x方向之间的夹角为第一预设夹角,也即是,滑板22所在的平面存在倾角为第一预设夹角的坡度,因此,可以顺着滑板22的下坡沿管道的轴向移动已安装好配重块的管道,并将管道铺设至海底。其中,第一预设夹角可以预先进行设置,比如,第一预设夹角可以为15度或20度等。当然,为了避免管道在移动过程中速度过快,第一预设夹角不宜过大,比如,第一预设夹角可以不大于30度。
由于滑板22与平面之间存在倾角为第二预设夹角的坡度,且每个限位机构23单独承受一组配重块的重力,如果至少一个限位机构23与滑板22之间的连接发生松动现象,则很可能导致剩余的限位机构23与滑板22之间的松动。因此,参见图7,第一定位机构2还可以包括第一定位管25,第一定位管25固定在滑板22上,且与每个限位机构23固定连接,第一定位管25与多个限位机构23所在的直线平行。这样,由于第一定位管25与每个限位机构23固定连接,可以通过第一定位管25将多个限位机构23固定为一个整体,从而提高限位机构23与滑板22之间的紧固性,避免任意限位机构23与滑板22之间发生松动的现象。
其中,参见图8,每个限位机构23包括限位板231、第一定位板232和第二定位板233,第一定位板232的一端和第二定位板233的一端分别与第一定位管25固定连接,第一定位板232的侧面和第二定位板233的侧面均与水平面垂直,且第一定位板232的侧面和第二定位板233的侧面还与y方向平行,第一定位板232和第二定位板233之间的距离为第二预设距离,限位板231设置在第一定位板232和第二定位板233之间,且位于远离第一定位管25的一端。
需要说明的是,限位板231可以从第一定位板232和第二定位板233之间取下来,以便于安装好配重块的管道可以从多个限位机构中滚出来。第二预设距离可以基于下配重块3或上配重块4的厚度进行设置,只要可以保证下配重块3和上配重块置于第一定位板232和第二定位板233之间即可,本实用新型实时对此不做限定。
其中,参见图3、图4或图5,每个副吊索12上未与吊梁主板13连接的一端可以位于同一直线上,且每个副吊索12上未与吊梁主板13连接的一端所在的直线与多个限位机构23所在的直线平行。当滑板22所在的平面与水平面平行时,多个副吊索12的另一端所在的直线与水平面平行,当滑板22所在的平面与水平面的x方向之间的夹角为第一预设夹角时,多个副吊索12的另一端所在的直线与水平面的x方向之间的夹角也为第一预设夹角,以便于在通过吊装机构1将多个下配重块3或多个上配重块4吊装至多个限位机构23时,可以将每个下配重块3或每个上配重块4同时定位在对应的限位机构23内。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更方便的对已安装好配重块的管道进行熔接,参见图9,该安装机构还可以包括导管架7,导管架7可以包括操作台71、调整机构72、护栏73和调整支架管74,调整机构72上的第一端固定在操作平台71上,调整机构72上与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与滑板22上存在倾角为第二预设夹角的坡度的下坡方向的边缘固定连接,调整支架管74垂直固定在操作台71上,护栏73的一端固定在操作台71上,调整支架管74位于调整机构72和护栏73之间,调整机构72和护栏73成V形结构。以避免安装有配重块的管道滚出调整支架管74。
其中,调整机构72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与操作台71和滑板22固定连接后,调整机构72所在的平面具有一定坡度,此时,安装有配重块的管道在至少一个卷扬机24的控制下,可以沿调整机构72所在的平面滚动至调整机构72和调整支架管74之间,实现对管道的限位。在安装有配重块的管道滚动至调整支架管74和调整机构72之间后,可以通过护栏73阻挡安装有配重块的管道滚出调整支架管74和调整机构72之间。
操作台71所在的平面可以与多个限位机构23所在的直线平行,也即是,操作台71所在的平面与水平面内的x方向之间的夹角为第一预设夹角。当然,操作台71所在的平面与水平面内的x方向之间的夹角还可以为第三预设夹角,只要可以方便将熔接好的管道铺设至海底即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其中,第三预设夹角可以预先进行设置,比如,第三预设夹角可以为20度或30度,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调整支架管74与调整机构72之间的距离可以进行调整,以便于调整支架管74可以对安装有不同尺寸配重块的管道进行限位,以避免在对管道进行熔接的过程中发生晃动。
在通过吊装结构1吊装多个上配重块4时,为了便于将多个上配重块4固定在每个副吊索12上未与吊梁主板13连接的一端,该安装机构还可以包括第二定位机构5。参见图10,第二定位机构5包括第二定位管51和多个定位块52,多个定位块52和多个限位机构23一一对应,第二定位管51固定在多个定位块52的上表面,每个定位块52伸出第二定位管51的两侧,且任意相邻的两个定位块52之间的距离为第一预设距离。
其中,多个上配重块4和多个定位块52一一对应。在第二定位机构5对多个上配重块4进行定位时,可以预先将每个上配重块4扣在第二定位管51上,且位于定位块52的正上方,以实现对多个上配重块4的定位。由于任意相邻两个定位快之间的距离为第一预设距离,也即是,任意相邻两个上配重块4之间的距离为第一预设距离,因此,可以直接将每个上配重块4固定在对应的副吊索12上未与吊梁主板13连接的一端,吊装多个上配重块4,从而提高多个上配重块4的吊装效率,提高配重块的安装效率。
其中,在将每个上配重块4固定在对应的副吊索12上未与吊梁主板13连接的一端时,由于每个上配重块4扣在第二定位管51的正上方,此时每个上配重块4的两端的端面与对应的定位块52的上表面接触,为了避免每个定位块52堵住对应的上配重块4的两端的端面的开孔,参见图11,每个定位块52上位于第二定位管51两侧且靠近端面的位置分别设置有凹槽53,以便于可以通过凹槽53露出每个上配重块4的两个端面的通孔,从而方便每个副吊索12穿过对应的上配重块4,实现多个上配重块4的固定。
需要说明的是,参见图12,在多个定位块52的上表面固定第二定位管51时,由于每个定位块52的上表面为平面,为了避免第二定位管51出现滚动现象,可以在每个定位块52的上表面设置弧形凹陷54。这样,可以将第二定位管51固定在每个定位块52的弧形凹陷内,避免第二定位管51的滚动。
在通过吊装结构1吊装多个下配重块3时,为了便于将多个下配重块3固定在每个副吊索12上未与吊梁主板13连接的一端,该安装机构还可以包括第三定位机构6。参见图13或图14,第三定位机构6包括第三定位管61、第四定位管62、调整螺栓63、多个第三定位板64和多个第四定位板65。第三定位管61和第四定位管62位置相对且平行,调整螺栓63穿过第三定位管61和第四定位管62,且用于调整第三定位管61和第四定位管62之间的距离,多个第三定位板64、多个第四定位板65和多个限位机构23一一对应,每个第三定位板64与第三定位管61固定连接,每个第四定位板65与第四定位管62固定连接,每个第三定位板64的侧面与对应的第四定位板65的侧面位于同一平面,且任意相邻两个第三定位板64之间的距离为第一预设距离。
其中,多个下配重块3、多个第三定位板64和多个第四定位板65一一对应。为了实现对不同尺寸的多个下配重块3进行定位,可以通过调整螺栓63调整第三定位管61和第四定位管62之间的距离,以避免第三定位管61和第四定位管62阻碍每个下配重块3的两端的开孔,从而方便每个副吊索12可以穿过对应的下配重块3两端的开孔,实现对下配重块3的固定。在第三定位机构6对多个下配重块3进行定位时,可以预先将每个下配重块3置于第三定位管61和第四定位管62之间,每个下配重块3的开口朝上,且两端分别位于第三定位管61和第四定位管62的正上方,每个下配重块3的同一侧面紧靠对应的第三定位板64和对应的第四定位板65,以实现对多个下配重块3的定位。由于任意相邻两个第三定位板64或者第四定位板65之间的距离为第一预设距离,也即是,任意相邻两个下配重块3之间的距离为第一预设距离,因此,可以直接将每个下配重块3固定在对应的副吊索12上未与吊梁主板13连接的一端,吊装多个下配重块3,从而提高多个下配重块3的吊装效率,提高配重块的安装效率。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第二定位机构对多个上配重块进行定位,通过第三定位机构对多个下配重块进行定位。由于定位的任意相邻的两个上配重块或任意相邻的两个下配重块之间的距离均为第一预设距离,也即是与吊装结构上任意相邻的两个副吊索之间的距离相等,因此,可以通过吊装机构快速的固定多个上配重块或者多个下配重块,并实现对多个上配重块或者多个下配重块的吊装。之后,通过吊装机构将多个下配重块和多个上配重块一次吊装至第一定位机构上的多个限位机构内,以实现多个下配重块、多个上配重块和管道的定位,进而方便管道上配重块的安装,提高配重块的安装效率,进而提高管道的铺设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管道的配重块安装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机构包括吊装机构和第一定位机构;
所述吊装机构包括主吊索、多个副吊索和吊梁主板;
所述主吊索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吊梁主板上端的两侧设置的吊耳铰接,每个副吊索的一端与所述吊梁主板的下端连接,任意相邻两个副吊索之间的距离为第一预设距离,所述吊装机构用于吊起多个下配重块和多个上配重块,并将所述多个下配重块和所述多个上配重块移动至所述第一定位机构处;
所述第一定位机构包括支架、滑板、以及与所述多个副吊索一一对应的多个限位机构;
所述滑板固定在所述支架上,所述多个限位机构固定在所述滑板的上表面,所述多个限位机构位于同一直线,任意相邻两个限位机构之间的距离为所述第一预设距离,所述第一定位机构用于对所述吊装机构吊起的所述多个下配重块和所述多个上配重块,以及管道进行定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板所在的平面与水平面上的x方向之间的夹角为第一预设夹角,与水平面上的y方向之间的夹角为第二预设夹角,所述多个限位机构所在的直线与所述y方向垂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装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机构还包括至少一个卷扬机;
所述至少一个卷扬机沿与所述多个限位机构所在的直线平行的方向固定在所述滑板上,所述至少一个卷扬机用于通过绳索悬挂所述管道。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装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机构还包括第一定位管;
所述第一定位管固定在所述滑板上,且与每个限位机构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定位管与所述多个限位机构所在的直线平行。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安装机构,其特征在于,每个限位机构包括限位板、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
所述第一定位板的一端和所述第二定位板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定位管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定位板的侧面和所述第二定位板的侧面均与水平面垂直,且所述第一定位板的侧面和所述第二定位板的侧面还与所述y方向平行,所述第一定位板和所述第二定位板之间的距离为第二预设距离,所述限位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定位板和所述第二定位板之间,且位于远离所述第一定位管的一端。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安装机构,其特征在于,每个副吊索上未与所述吊梁主板连接的一端位于同一直线上,且每个副吊索上未与所述吊梁主板连接的一端所在的直线与所述多个限位机构所在的直线平行。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安装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吊梁主板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防晃孔。
8.如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安装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机构还包括第二定位机构,所述第二定位机构包括第二定位管和多个定位块;
所述多个定位块和所述多个限位机构一一对应,所述第二定位管固定在所述多个定位块的上表面,每个定位块伸出所述第二定位管的两侧,且任意相邻的两个定位块之间的距离为所述第一预设距离。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安装机构,其特征在于,每个定位块上位于所述第二定位管两侧且靠近端面的位置分别设置有凹槽。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安装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机构还包括第三定位机构,所述第三定位机构包括第三定位管、第四定位管、调整螺栓、多个第三定位板和多个第四定位板;
所述第三定位管和所述第四定位管位置相对且平行,所述调整螺栓穿过所述第三定位管和所述第四定位管,且用于调整所述第三定位管和所述第四定位管之间的距离;
所述多个第三定位板、所述多个第四定位板和所述多个限位机构一一对应,每个第三定位板与所述第三定位管固定连接,每个第四定位板与所述第四定位管固定连接,每个第三定位板的侧面与对应的第四定位板的侧面位于同一平面,且任意相邻两个第三定位板之间的距离为所述第一预设距离。
CN201820715953.XU 2018-05-14 2018-05-14 管道的配重块安装机构 Active CN2083314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715953.XU CN208331440U (zh) 2018-05-14 2018-05-14 管道的配重块安装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715953.XU CN208331440U (zh) 2018-05-14 2018-05-14 管道的配重块安装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331440U true CN208331440U (zh) 2019-01-04

Family

ID=647773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715953.XU Active CN208331440U (zh) 2018-05-14 2018-05-14 管道的配重块安装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33144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33559B (zh) 一种屋面板高空传输系统及方法
CN105775991A (zh) 大直径管束起吊装配工装及其使用方法
CN208331440U (zh) 管道的配重块安装机构
CN102060232B (zh) 炉窑施工用耐火砖的运输方法
CN208454277U (zh) 一种装配式预制楼梯板的吊装装置
CN106441961A (zh) 一种起锚绞盘负载试验系统
CN101862765B (zh) 摆臂式上套筒系统
CN107911965A (zh) 一种机柜
CN217838129U (zh) 一种新型冶金铸造起重机起升机构平衡臂装置
CN214243521U (zh) 一种冶金专用桥式起重机
CN107974946A (zh) 一种悬索桥长吊索安装辅助装置及其制作方法和使用方法
CN2213146Y (zh) 可调式钢板吊卡
CN211569678U (zh) 一种可调电缆盘滚动架
CN104030176A (zh) 吊装平台桁架的平衡梁及其吊装方法
CN203160573U (zh) 一种屋面板高空传输系统
CN203820360U (zh) 一种既有铁路声屏障板安装用吊具
CN102384693B (zh) 大型换热器中折流板的安装方法
CN103010925B (zh) 环管反应器的捆绑吊装方法
CN202116195U (zh) 一种防着板起吊夹具
CN205129795U (zh) 更换混铁炉底座和辊道的工装
CN108657953A (zh) 一种舱门平衡吊挂装置
CN205691434U (zh) 负载安全试验装置
CN110077958A (zh) 大截面型材翻身工装
CN204824952U (zh) 转炉的水冷炉口
CN111003631A (zh) 一种用于薄板吊装的水平吊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