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322955U - 一种上盘夹套粘接模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上盘夹套粘接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322955U
CN208322955U CN201821000506.2U CN201821000506U CN208322955U CN 208322955 U CN208322955 U CN 208322955U CN 201821000506 U CN201821000506 U CN 201821000506U CN 208322955 U CN208322955 U CN 2083229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tical element
adhesive mould
bonding
collet
outer 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00050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紫微
裴吉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TRANS MANUFACTURE AND TRAD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TRANS MANUFACTURE AND TRAD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TRANS MANUFACTURE AND TRAD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TRANS MANUFACTURE AND TRAD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000506.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3229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3229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32295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anufacturing Optical Record Carri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上盘夹套粘接模具,包括粘接模具基底和若干个粘接转换夹套,粘接转换夹套并排设置于粘接模具基底的上表面的中部;粘接转换夹套的下表面通过胶粘接在粘接模具基底上,每个粘接转换夹套的上表面均匀设有多个第一胶点,每个粘接转换夹套的第一胶点用于共同支撑一中心光学元件;粘接模具基底的上表面的外圈均布一圈第二胶点,每个第二胶点用于分别支撑一外圈光学元件,外圈光学元件的上表面与中心光学元件的上表面均位于同一球面上;粘接转换夹套的上表面与中心光学元件的下表面相匹配,粘接转换夹套的下表面与粘接模具基底的上表面相匹配。本实用新型使光学元件在磨抛过程中受力均匀,提高加工精度和加工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上盘夹套粘接模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学元件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上盘夹套粘接模具。
背景技术
光学元件的冷加工主要是对光学元件的毛坯进行前道工序加工,包括铣磨、倒角、粗细磨、高低抛,与后道工序加工,包括镀膜、割边、胶合、涂漆等。前道工序主要针对的是光学元件的面形、尺寸和表面粗糙度等精度要求,这些精度决定了光学元件的质量,所以前道工序至关重要。对于形状长、矢高大的光学元件,现有的光学加工在磨砂过程中,由于上盘时的胶点强度与长度不够,无法控制其中心厚度;在抛光的过程中,由于上盘间隙大,无法控制其面形;由于形状特殊,矢高大,为了减小加工难度,一般采用单件加工,无法成盘加工。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没有比较大众的方法可以提出解决方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上盘夹套粘接模具,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使光学元件在磨抛过程中受力均匀,实现了光学元件的高精度加工,提高加工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上盘夹套粘接模具,包括粘接模具基底和若干个粘接转换夹套,若干个所述粘接转换夹套并排设置于所述粘接模具基底的上表面的中部;所述粘接转换夹套的下表面通过胶粘接在所述粘接模具基底上,每个所述粘接转换夹套的上表面均匀设有多个第一胶点,每个所述粘接转换夹套的所述第一胶点用于共同支撑一中心光学元件,所述中心光学元件与所述粘接转换夹套一一对应;所述粘接模具基底的上表面的外圈均布一圈第二胶点,每个所述第二胶点用于分别支撑一外圈光学元件,所述外圈光学元件的上表面与所述中心光学元件的上表面均位于同一球面上;所述粘接转换夹套的上表面与所述中心光学元件的下表面相匹配,所述粘接转换夹套的下表面与所述粘接模具基底的上表面相匹配。
优选地,所述第一胶点和所述第二胶点均为一次性胶点。
优选地,所述粘接模具基底的中心开设有与所述粘接转换夹套数量相等的第一通孔,所述粘接转换夹套的中心开设有一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同轴设置,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共同用于放置测厚仪,使得所述测厚仪能够直接与所述中心光学元件接触,所述测厚仪用于对所述中心光学元件的中心厚度进行测量。
优选地,所述中心光学元件为长条形光学元件,所述长条形光学元件的边缘与所述粘接转换夹套的边缘平齐。
优选地,所述胶为沥青胶。
优选地,所述粘接转换夹套的个数至少为三个。
优选地,所述外圈光学元件均布于所述中心光学元件的周围,所述外圈光学元件之间的间隙均匀一致。
优选地,所述粘接模具基底的材料为铝或铝合金。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1、通过上盘夹套粘接模具,使光学元件在磨抛过程中受到的胶点拉力均匀,防止了光学元件的凹心或者塌边,控制了光学元件的中心厚度,实现了形状长、矢高大、中心厚度难控制的光学元件的高精度加工。
2、通过采用粘接转换夹套,使单件上盘变为多件上盘,保证多块光学元件的一致性,同时提升加工效率,减少不同尺寸模具的积压与制作时间。
3、利用上盘夹套粘接模具可以直接对光学元件进行中心厚度的测量,减少光学元件监测过程中造成的光洁度问题,同时节省加工时间。
4、在上盘夹套粘接模具的外圈粘接与中心光学元件具有相同半径的外圈光学元件,同时对中心光学元件和外圈光学元件进行加工,使单品种上盘变为多品种上盘,提高加工效率。
5、上盘夹套粘接模具操作简单,成本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上盘夹套粘接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上盘夹套粘接模具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粘接转换夹套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粘接转换夹套的剖视图;
其中:1-粘接模具基底,2-粘接转换夹套,3-中心光学元件,4-外圈光学元件,5-第一通孔,6-第二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上盘夹套粘接模具,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使光学元件在磨抛过程中受力均匀,实现了光学元件的高精度加工,提高加工效率。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和“右”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和位置关系,仅仅是为了方便描述的结构和操作方式,而不是指示或者暗示所指的部分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操作,因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上盘夹套粘接模具,包括粘接模具基底1和若干个粘接转换夹套2,粘接模具基底1的材料优选为为铝合金。
粘接转换夹套2的个数至少为三个,本实施例中的粘接转换夹套2的个数优选为三个,三个粘接转换夹套2并排设置于粘接模具基底1的上表面的中部,三个粘接转换夹套2相对于粘接模具基底1的中线对称布置。粘接转换夹套2的上表面与中心光学元件3的下表面相匹配,粘接转换夹套2的下表面与粘接模具基底1的上表面相匹配。
粘接转换夹套2的下表面通过沥青胶利用灌胶的方式粘接在粘接模具基底1上。每个粘接转换夹套2的上表面均匀设有多个第一胶点,每个粘接转换夹套2的第一胶点用于共同支撑一中心光学元件3,中心光学元件3为长条形光学元件,中心光学元件3与粘接转换夹套2一一对应,中心光学元件3的边缘与粘接转换夹套2的边缘平齐。粘接模具基底1的上表面的外圈均布一圈第二胶点。每个第二胶点用于分别支撑一外圈光学元件4。所有外圈光学元件4均匀分布且中心对称。第一胶点和第二胶点均为一次性胶点。这种粘接方式使中心光学元件3的中心与边缘受到均匀的第一胶点的拉力,使光学元件在磨抛过程中,避免了由于中心光学元件3边缘与中心受力不均造成的凹心或者塌边,保证光学元件的中心厚度。
三个中心光学元件3并排设置形成一四边形,本实施例中的四边形的每个边的外侧均均布有四个外圈光学元件4,实际使用过程中外圈光学元件4的个数根据四边形每个边的边长长度具体设置,该四个外圈光学元件4之间的间隙均匀一致,从而很好地控制外圈光学元件4的面形。
外圈光学元件4的上表面与中心光学元件3的上表面均位于同一球面上,保证了上盘夹套粘接模具能够同时对相同半径的中心光学元件3和外圈光学元件4进行加工,保证中心光学元件3和外圈光学元件4的一致性,使单件上盘变为多件上盘,使单品种上盘变为多品种上盘,提高加工效率,操作简单降低制作成本,同时减少了不同型号的上盘夹套粘接模具的制作时间,减小了大量不同型号的上盘夹套粘接模具不必要的积压,减少了占地面积和占用空间。
粘接模具基底1的中心开设有与粘接转换夹套2数量相等的第一通孔5,粘接转换夹套2的中心开设有一第二通孔6,第一通孔5和第二通孔6同轴设置,第一通孔5和第二通孔6共同用于放置测厚仪,使得测厚仪能够直接与中心光学元件3接触,测厚仪用于对中心光学元件3的中心厚度进行测量。通过粘接模具基底1上的第一通孔5和粘接转换夹套2上的第二通孔6,利用测厚仪直接对经过加工后的中心光学元件3进行测量,避免了传统的测量中心光学元件3时的重复上下盘的工作,防止在上下盘时对中心光学元件3的表面造成损伤,同时节省了操作人员的操作时间,省时省力。
本实施例通过上盘夹套粘接模具,使光学元件在磨抛过程中受到的胶点拉力均匀,防止了光学元件的凹心或者塌边,控制了光学元件的中心厚度,实现了形状长、矢高大、中心厚度难控制的光学元件的高精度加工;通过采用粘接转换夹套2,使单件上盘变为多件上盘,在粘接模具基底1的外圈粘接与中心光学元件3具有相同半径的外圈光学元件4,同时对中心光学元件3和外圈光学元件4进行加工,使单品种上盘变为多品种上盘,提升加工效率,保证中心光学元件3和外圈光学元件4的一致性,同时减少不同尺寸模具的积压与制作时间;利用上盘夹套粘接模具可以直接对光学元件3进行中心厚度的测量,减少光学元件3监测过程中造成的光洁度问题,同时节省加工时间。
本说明书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8)

1.一种上盘夹套粘接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粘接模具基底和若干个粘接转换夹套,若干个所述粘接转换夹套并排设置于所述粘接模具基底的上表面的中部;所述粘接转换夹套的下表面通过胶粘接在所述粘接模具基底上,每个所述粘接转换夹套的上表面均匀设有多个第一胶点,每个所述粘接转换夹套的所述第一胶点用于共同支撑一中心光学元件,所述中心光学元件与所述粘接转换夹套一一对应;所述粘接模具基底的上表面的外圈均布一圈第二胶点,每个所述第二胶点用于分别支撑一外圈光学元件,所述外圈光学元件的上表面与所述中心光学元件的上表面均位于同一球面上;所述粘接转换夹套的上表面与所述中心光学元件的下表面相匹配,所述粘接转换夹套的下表面与所述粘接模具基底的上表面相匹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盘夹套粘接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胶点和所述第二胶点均为一次性胶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盘夹套粘接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接模具基底的中心开设有与所述粘接转换夹套数量相等的第一通孔,所述粘接转换夹套的中心开设有一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同轴设置,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共同用于放置测厚仪,使得所述测厚仪能够直接与所述中心光学元件接触,所述测厚仪用于对所述中心光学元件的中心厚度进行测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盘夹套粘接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光学元件为长条形光学元件,所述长条形光学元件的边缘与所述粘接转换夹套的边缘平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盘夹套粘接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胶为沥青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盘夹套粘接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接转换夹套的个数至少为三个。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盘夹套粘接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圈光学元件均布于所述中心光学元件的周围,所述外圈光学元件之间的间隙均匀一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盘夹套粘接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接模具基底的材料为铝或铝合金。
CN201821000506.2U 2018-06-27 2018-06-27 一种上盘夹套粘接模具 Active CN2083229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000506.2U CN208322955U (zh) 2018-06-27 2018-06-27 一种上盘夹套粘接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000506.2U CN208322955U (zh) 2018-06-27 2018-06-27 一种上盘夹套粘接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322955U true CN208322955U (zh) 2019-01-04

Family

ID=647851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000506.2U Active CN208322955U (zh) 2018-06-27 2018-06-27 一种上盘夹套粘接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32295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GB2594182A (en) Machining process for large-diameter thin-walled part
CN103552252A (zh) 高精度碳纤维复合材料天线面板制造方法
CN213256936U (zh) 一种同心双环状机匣整体成形蜡模件拼接工装
CN208322955U (zh) 一种上盘夹套粘接模具
CN108188840B (zh) 一种曲面棱镜的加工方法
CN207447969U (zh) 多面型材的一体化加工夹具及加工设备
CN208246476U (zh) 一种光学冷加工控制透镜中心厚度的夹具
CN202576556U (zh) 装载夹具
CN207283617U (zh) 一种复合材料手机中框连接结构
CN206493135U (zh) 一种手机壳加工装置
CN203071758U (zh) 一种用于直线电机动子磁瓦粘接的工装
CN106041590B (zh) 具有对称孔结构零件的加工夹具
CN209412307U (zh) 一种垂直装卡的光学元件镀膜工装
CN210909017U (zh) 一种工装夹具
CN208322956U (zh) 一种凹心粘接模具
CN110480076B (zh) 一种基于凸台固持的蜂窝芯零件加工方法
CN201494105U (zh) 电铸拼版的全息母版
CN110666448B (zh) 一种小口径大曲率超精密天线面板成形方法
CN220863547U (zh) 一种柱面镜偏心控制装置
CN106342022B (zh) 一种球面抛光模工装夹具及制作沥青球面抛光模的方法
CN201123125Y (zh) 高音扬声器的磁路组合
CN207043786U (zh) 一种车床加工扇形凸台薄壁部件的装夹装置
CN203492905U (zh) 将传统鞋楦改制成标准鞋楦的工装夹具
CN208787686U (zh) 高精度磨齿机用工件夹装机构
CN108838331B (zh) 型腔随形冷铁的制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