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320601U - 一种高效沥青生产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效沥青生产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320601U
CN208320601U CN201820661347.4U CN201820661347U CN208320601U CN 208320601 U CN208320601 U CN 208320601U CN 201820661347 U CN201820661347 U CN 201820661347U CN 208320601 U CN208320601 U CN 2083206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
cylinder
plate
process units
agitating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66134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连桂
张小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Wick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Wick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Wick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Wick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661347.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3206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3206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32060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Working-Up Tar And Pitch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效沥青生产装置,包括筒体和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位于筒体内部,所述搅拌装置包括电机、搅拌轴、搅拌叶、刮板和推板,所述筒体顶端滑扣连接筒盖,所述筒盖包括一号盖体和二号盖体,且筒盖表面开设有半圆孔,所述筒盖底端开设有吸气孔,所述筒盖上方通过排气箱导通连接排气管,所述排气箱内部焊接排气扇,所述排气管内部卡扣连接活性炭吸附网,所述筒体内壁镶嵌有电加热板,所述电加热板一侧电性连接温度传感器。本实用新型设计新颖,结构简单,便于操作且使用效果好,利用的效率高,便于对物料进行搅拌,且有效地避免物料的残留,充分利用资源,更加节能,便于对有毒害的气体进行处理,有利于环保。

Description

一种高效沥青生产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沥青深加工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效沥青生产装置。
背景技术
沥青是由不同分子量的碳氢化合物及其非金属衍生物组成的黑褐色复杂混合物,是高黏度有机液体的一种,呈液态,表面呈黑色,可溶于二硫化碳。沥青是一种防水防潮和防腐的有机胶凝材料。沥青主要可以分为煤焦沥青、石油沥青和天然沥青三种:其中,煤焦沥青是炼焦的副产品。石油沥青是原油蒸馏后的残渣。天然沥青则是储藏在地下,有的形成矿层或在地壳表面堆积。沥青主要用于涂料、塑料、橡胶等工业以及铺筑路面等。
对沥青进行加工生产包括很多工序,其中搅拌工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搅拌的过程中会产生有毒害的气体,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不利于环保;同时搅拌的时候,搅拌装置表面会有沥青残留物,因为沥青自身具有黏性,不便于清理,造成资源的浪费。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高效沥青生产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沥青生产装置,设计新颖,结构简单,便于操作且使用效果好,利用的效率高,便于对物料进行搅拌,且有效地避免物料的残留,充分利用资源,更加节能,便于对有毒害的气体进行处理,有利于环保,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高效沥青生产装置,包括筒体和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位于筒体内部,所述搅拌装置包括电机、搅拌轴、搅拌叶、刮板和推板,所述筒体顶端滑扣连接筒盖,所述筒盖包括一号盖体和二号盖体,且筒盖表面开设有半圆孔,所述筒盖底端开设有吸气孔,所述筒盖上方通过排气箱导通连接排气管,所述排气箱内部焊接排气扇,所述排气管内部卡扣连接活性炭吸附网,所述筒体内壁镶嵌有电加热板,所述电加热板一侧电性连接温度传感器。
进一步地,所述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传动连接搅拌轴,且搅拌轴贯穿筒盖表面的半圆孔,所述搅拌叶焊接在搅拌轴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推板通过一号电推杆与搅拌轴固定连接,所述搅拌叶贯穿推板且为滑动连接,所述推板靠近顶端一侧通过二号电推杆固定连接刮板,且刮板一端滑动连接在推板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筒盖底端开设有限位滑槽,所述筒体顶端焊接凸块,且凸块滑扣连接在限位滑槽内部。
进一步地,所述筒体底端开设有下料口,所述下料口一侧滑动连接截流板,所述筒体底端焊接万向轮,且万向轮一侧转动连接刹车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设计新颖,结构简单,便于操作且使用效果好,利用的效率高,便于对物料进行搅拌,且有效地避免物料的残留,充分利用资源,更加节能,便于对有毒害的气体进行处理,有利于环保。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有推板和刮板,便于对残留的物料进行清洁,清洁效率高,且成本低,避免资源的浪费,更加节能。
3、本实用新型通过筒盖包括一号盖体和二号盖体,有效地避免生产过程中毒害气体的流失,通过设有吸气孔和活性炭吸附网,便于对毒害的气体进行吸附处理,更加环保。
4、本实用新型通过设有电加热板,便于在搅拌过程中对物料进行加热,有利于提高搅拌的效率,通过电加热板一侧电性连接温度传感器,便于及时对物料的温度进行观察和调节,避免对物料产生伤害,保证物料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高效沥青生产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高效沥青生产装置的筒盖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高效沥青生产装置的搅拌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1、筒体;2、电加热板;3、温度传感器;4、凸块;5、限位滑槽;6、筒盖;7、活性炭吸附网;8、排气管;9、排气扇;10、排气箱;11、搅拌装置;12、截流板;13、下料口;14、万向轮;15、刹车片;16、一号盖体;17、二号盖体;18、半圆孔;19、吸气孔;20、电机;21、搅拌轴;23、搅拌叶;24、二号电推杆;25、刮板;26、一号电推杆;27、推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3所示,一种高效沥青生产装置,包括筒体1和搅拌装置11,所述搅拌装置11位于筒体1内部,所述搅拌装置11包括电机20、搅拌轴21、搅拌叶23、刮板25和推板27,所述筒体1顶端滑扣连接筒盖6,所述筒盖6包括一号盖体16和二号盖体17,且筒盖6表面开设有半圆孔18,所述筒盖6底端开设有吸气孔19,所述筒盖6上方通过排气箱10导通连接排气管8,所述排气箱10内部焊接排气扇9,所述排气管8内部卡扣连接活性炭吸附网7,所述筒体1内壁镶嵌有电加热板2,所述电加热板2一侧电性连接温度传感器3。
其中,所述电机20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传动连接搅拌轴21,且搅拌轴21贯穿筒盖6表面的半圆孔18,所述搅拌叶23焊接在搅拌轴21表面,便于提高搅拌的效率。
其中,所述推板27通过一号电推杆26与搅拌轴21固定连接,所述搅拌叶23贯穿推板27且为滑动连接,所述推板27靠近顶端一侧通过二号电推杆24固定连接刮板25,且刮板25一端滑动连接在推板27表面,便于对搅拌叶23表面的物料进行清洁,避免资源的浪费。
其中,所述筒盖6底端开设有限位滑槽5,所述筒体1顶端焊接凸块4,且凸块4滑扣连接在限位滑槽5内部,有效地避免有毒害的气体直接排放到空气中,更加环保。
其中,所述筒体1底端开设有下料口13,所述下料口13一侧滑动连接截流板12,所述筒体1底端焊接万向轮14,且万向轮14一侧转动连接刹车片15,便于控制物料的状态,万向轮14的作用是方便移动筒体1。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为一种高效沥青生产装置,使用时,筒盖6底端开设有限位滑槽5,筒体1顶端焊接凸块4,且凸块4滑扣连接在限位滑槽5内部,筒体1顶端滑扣连接筒盖6,筒盖6包括一号盖体16和二号盖体17,且筒盖6表面开设有半圆孔18,向两侧推动一号盖体16和二号盖体17,把物料放置在筒体1内部,启动电机20,搅拌轴21和搅拌叶23对物料进行搅拌,搅拌的过程中,根据物料的特性,通过电加热板2对其加热,同时根据温度传感器3对加热的温度进行管控;搅拌过程中,排气扇9处于工作状态,产生的废气通过筒盖6底端的吸气孔19,进入排气箱10,通过排气管8,被排气管8内部的活性炭吸附网7进行过滤,减少毒害气体的含量;搅拌完成之后,滑动截流板12,物料通过下料口13排出,直到筒体1内部的物料最高液面低于搅拌轴21底端时,启动一号电推杆26,贴合在搅拌轴21表面的推板27在推力的作用下对搅拌叶23表面残留的物料进行清洁,推向搅拌叶23一端,直到推板27位于搅拌叶23一端时,启动二号电推杆24,刮板25对把推板27表面的物料从上往下刮除,使残余的物料快速的下落至筒体1内部底端,方便使用,充分利用资源,更加节能,同时也方便后期的清洗工作;温度传感器3型号为WZP-PT1000。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5)

1.一种高效沥青生产装置,包括筒体(1)和搅拌装置(11),所述搅拌装置(11)位于筒体(1)内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装置(11)包括电机(20)、搅拌轴(21)、搅拌叶(23)、刮板(25)和推板(27),所述筒体(1)顶端滑扣连接筒盖(6),所述筒盖(6)包括一号盖体(16)和二号盖体(17),且筒盖(6)表面开设有半圆孔(18),所述筒盖(6)底端开设有吸气孔(19),所述筒盖(6)上方通过排气箱(10)导通连接排气管(8),所述排气箱(10)内部焊接排气扇(9),所述排气管(8)内部卡扣连接活性炭吸附网(7),所述筒体(1)内壁镶嵌有电加热板(2),所述电加热板(2)一侧电性连接温度传感器(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沥青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20)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传动连接搅拌轴(21),且搅拌轴(21)贯穿筒盖(6)表面的半圆孔(18),所述搅拌叶(23)焊接在搅拌轴(21)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沥青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板(27)通过一号电推杆(26)与搅拌轴(21)固定连接,所述搅拌叶(23)贯穿推板(27)且为滑动连接,所述推板(27)靠近顶端一侧通过二号电推杆(24)固定连接刮板(25),且刮板(25)一端滑动连接在推板(27)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沥青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盖(6)底端开设有限位滑槽(5),所述筒体(1)顶端焊接凸块(4),且凸块(4)滑扣连接在限位滑槽(5)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沥青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底端开设有下料口(13),所述下料口(13)一侧滑动连接截流板(12),所述筒体(1)底端焊接万向轮(14),且万向轮(14)一侧转动连接刹车片(15)。
CN201820661347.4U 2018-05-05 2018-05-05 一种高效沥青生产装置 Active CN2083206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661347.4U CN208320601U (zh) 2018-05-05 2018-05-05 一种高效沥青生产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661347.4U CN208320601U (zh) 2018-05-05 2018-05-05 一种高效沥青生产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320601U true CN208320601U (zh) 2019-01-04

Family

ID=647760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661347.4U Active CN208320601U (zh) 2018-05-05 2018-05-05 一种高效沥青生产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320601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28783A (zh) * 2019-02-22 2019-04-16 宁国市华成金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耐腐蚀铸造镍基高温合金的制造方法
CN110373032A (zh) * 2019-07-30 2019-10-25 杨烨 一种沥青生产方法
CN111420626A (zh) * 2020-05-26 2020-07-17 任小平 一种化工反应釜
CN113278298A (zh) * 2021-05-24 2021-08-20 张鹏军 一种沥青配方和制备装置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28783A (zh) * 2019-02-22 2019-04-16 宁国市华成金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耐腐蚀铸造镍基高温合金的制造方法
CN109628783B (zh) * 2019-02-22 2020-12-15 宁国市华成金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耐腐蚀铸造镍基高温合金的制造方法
CN110373032A (zh) * 2019-07-30 2019-10-25 杨烨 一种沥青生产方法
CN111420626A (zh) * 2020-05-26 2020-07-17 任小平 一种化工反应釜
CN113278298A (zh) * 2021-05-24 2021-08-20 张鹏军 一种沥青配方和制备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320601U (zh) 一种高效沥青生产装置
CN208340588U (zh) 一种阻燃改性沥青的生产装置
CN202390374U (zh) 一种废旧轮胎、橡胶的裂解装置
CN208340719U (zh) 一种高指标sbs改性沥青制备装置
CN106044275A (zh) 一种原态污泥储存、卸料、除味装置及方法
CN208395614U (zh) 一种沥青加热搅拌装置
CN208217515U (zh) 一种改性乳化沥青存储装置
CN216337442U (zh) 一种防漏出的沥青发泡装置
CN206444506U (zh) 一种方便清洗的罐装釜
CN205461885U (zh) 餐厨垃圾固液分离设备用搅拌筒
CN211754241U (zh) 一种活性炭溶液罐
CN206103771U (zh) 一种建筑施工用节能型改性沥青搅拌装置
CN214792706U (zh) 一种焦化厂烟气余热回收装置
CN205570332U (zh) 一种反应釜
CN213433337U (zh) 一种畜禽粪污和屠宰废水用的处理装置
CN205556126U (zh) 餐厨垃圾泔水的浮渣预处理装置
CN214406816U (zh) 一种节能环保路面沥青再生烘干装置
CN114177864A (zh) 一种固液混合搅拌式反应釜
CN208824379U (zh) 一种混合均匀的药土混合设备
CN209854081U (zh) 一种用于辅助生物质垃圾气化设备的增氢装置
CN213493505U (zh) 一种改性沥青配料生产加药装置
CN215611239U (zh) 一种沥青搅拌存储罐
CN220300662U (zh) 一种节能型沥青溶化釜
CN217587203U (zh) 一种多功能残余碳检测分析仪
CN214076060U (zh) 一种新型沥青生产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