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311253U - 一种双轴交替翻转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轴交替翻转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311253U
CN208311253U CN201820859932.5U CN201820859932U CN208311253U CN 208311253 U CN208311253 U CN 208311253U CN 201820859932 U CN201820859932 U CN 201820859932U CN 208311253 U CN208311253 U CN 20831125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ot
guidance part
sliding shoe
guide groove
slee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859932.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瑞鸿
张信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arllyte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arllyte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arllytec Co Ltd filed Critical Jarllyte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859932.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31125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31125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31125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一种双轴交替翻转结构,以第一心轴、第二心轴分别与一连接支架枢接,第一心轴、第二心轴分别与第一套筒、第二套筒轴接,让各心轴分别与各自的套筒同步转动,一滑动块容纳于连接支架一侧的横向凸框的限位槽内,滑动块的两端分别具有第一导引部、第二导引部;而第一套筒的周缘具有第一导轨,其用于导引并限位第一导引部的转动角度,第一导槽与一第一长槽连通;第二套筒的周缘具有第二导轨,其用于导引并限位第二导引部的转动角度,并推动第二导引部,让滑动块移动一轴向距离,借此,即可让第二心轴由0~180度转动之后停止,继续让第一心轴由180~360度转动。

Description

一种双轴交替翻转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轴交替翻转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安装于可掀开及盖合的折叠式电子装置上。
背景技术
一般折叠式电子装置,例如:笔记本电脑、平板计算机或移动电话等,主要是通过单轴式铰链或双轴式铰链分别接连电子装置的第一板体及第二板体。其中,第一板体可以是安装显示屏幕的上盖,第二板体可以是安装零组件、电池与键盘的底座,且第一板体可相对于第二板体盖合或由0度翻转至360度。
如日本国专利公告第JP 6310694 B号的双轴铰链装置专利所示,即显示了一种双轴式的折叠结构,其主要包括一第一轴构件,第一轴构件连接第一壳体,并在第一轴构件的外周表面设有第一导引槽;一第二轴构件连接第一壳体,并在第二轴构件的外周表面设有第二导引槽;一滑动限位件具有第一突起和第二突起,第一突起嵌合并滑动于第一导引槽中,第二突起嵌合并滑动于第二导引槽中,滑动限位件依据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的相对翻转开关动作,并沿着第一轴构件、第二轴构件之间的导引轴滑动位移至对应位置;前述第一导引槽在第一轴构件的外周表面形成有周向导引槽和轴向导引槽,周向导引槽供第一突起周向滑动,轴向导引槽供第一突起轴向滑动;前述第二导引槽在第二轴构件的外周表面形成有斜向导引槽,斜向导引槽斜倾于第二轴构件的轴向,以供第二突起斜向滑动; 当第一突起沿着轴向导引槽滑动时,第二突起在斜向导引槽中滑动。
通过上述「双轴铰链装置」专利的结构,可以在180度时形成平铺状,有效改善传统切换式双轴铰炼产生类似台阶/段差的问题,进而让双轴的交替旋转切换能够更顺畅。
后续另有业者,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公告第CN 204925873 U号的转轴与笔记本计算器专利所示,其公开的转轴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导动片与其一对滑轨、锁片以及滑块;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分别具有第一扭力装置和第二扭力装置,又在第一转轴侧面上和第二转轴侧面上分别环绕设有第一导槽和第二导槽;导动片与锁片均套设于这两个转轴上,且该导动片和锁片分别位于这两个导槽(第一导槽、第二导槽)的一侧和另一侧,使该对滑轨形成于该导动片中部的两端分别向该锁片延伸的侧翼,并平行于这两个转轴,该滑块置于导动片和锁片之间,且在该滑块的两侧各具有滑槽,以分别与该对滑轨滑动配合,另在该滑块的上、下两端具有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分别嵌入形状相配合的第一导槽和第二导槽,使第一转轴或第二转轴的旋转按照预定顺序依次转动。
通过上述转轴与笔记本计算器专利(CN 204925873 U)的所示转轴结构,可以实现滑块在第一导槽、第二导槽内平稳移动,并以该导动片的两端侧翼的滑轨分别搭配该滑块的相对两侧的滑槽,以替代上述双轴铰链装置专利(JP6310694B)中的所述导引轴搭配滑动限位件的技术特征。
实用新型内容
但是,上述双轴铰链装置(JP 6310694 B)在组装时必须先将双轴之一以及一连接片等零组件分别固定后,接续安装滑动限位件并使其第一突起安装于轴向导引槽内,同时将第二突起装于斜向导引槽内,再以另一连接片连接双轴,并辅以一导引轴平行于双轴且轴向穿设该滑动限位件,藉以让滑动限位件能稳定的来回移动。此种安排即表示在组装时,需要提供对应数量的治具/夹具来固定双心轴、连接片、导引轴等零组件,才得以安装该滑动限位件,容易让组装时所需使用的对象数量增加,并增加安装作业工序及时间;同时,上述转轴与笔记本计算器专利(CN 204925873 U)的所示转轴结构,虽然通过该导动片与其两侧翼夹持滑块来替代另一专利(JP 6310694 B)的导引轴,但在该专利(CN 204925873 U)仍需要在同一心轴上同时设有该导动片和该锁片等二个连接片元,不易使数个零组件分开组合后再依序组装。有鉴于此,为了提供一种有别于现有技术的结构,并改善上述的缺陷,发明人积多年的经验及不断的研发改进,遂有本发明的产生。
本实用新型的一目的在提供一种双轴交替翻转结构,能改善上述两件专利的结构中必须要在同一心轴上同时设有二个连接片组件,致使增加零组件的数量、整体体积,进而增加加工作业工序及时间等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整组交替翻转结构通过一连接支架相连在一起,以缩短轴向长度,进而缩小整体体积;并以一滑动块形成同步滑动卡锁的功效,使在交替切换动作期间能有效避免因空隙所产生的影响,让切换动作能够更顺畅;而且进一步能够让滑动块两端的导引部轻易的滑入两个不同导轨的导槽内,还可以将连接支架与滑动块作为一模块化的组合,方便制造及加工、减少工序及零组件以降低生产成本。
为达上述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设的双轴交替翻转结构包括一连接支架、一滑动块、一第一转轴组以及一第二转轴组。其中,该连接支架的一侧具有一横向凸框,横向凸框具有上下贯穿的一限位槽;该滑动块能够以相对滑动的方式容纳于限位槽内,滑动块的一端具有一第一导引部,滑动块的另一端具有一第二导引部;该第一转轴组包括同轴且可同步转动的一第一套筒及一第一心轴,第一套筒具有环绕其周缘的一第一导轨,第一导轨包括一第一导槽及一第一限位部,供导引并限位第一导引部的转动角度,第一套筒具有轴向设置于其周缘且一端开放的一第一长槽,第一长槽连通第一导槽;第一心轴与连接支架的一半部枢接并位于滑动块的一端;而该第二转轴组包括同轴且可同步转动的一第二套筒及一第二心轴,第二套筒具有环绕其周缘的一第二导轨,第二导轨包括一第二导槽及一第二限位部,用于导引并限位第二导引部的转动角度,并推动第二导引部,让滑动块移动一轴向距离,第二套筒具有轴向设置于其周缘且一端开放的一第二长槽,第二长槽连通第二导槽;第二心轴与连接支架的另一半部枢接并位于滑动块的另一端。
实施时,第一导槽具有一起始端及一停止端,第一套筒还具有环绕其周缘的一第一窄槽,第一窄槽的两端分别连通第一导槽的起始端及停止端,且第一窄槽的轴向宽度小于第一导槽的轴向宽度,第一窄槽的一端与第一导槽的停止端的连接处形成第一限位部,用于限位第一导引部的转动角度;第一窄槽的另一端与第一导槽的起始端的连接处连通第一长槽。
实施时,上述第一导引部为横截面为四边形的长方体。
实施时,第二导槽包括一环行槽及一斜行槽,环行槽以弧形路径环绕设置于第二套筒的周缘,斜行槽的一端以斜形路径连通环行槽的一端,斜行槽的另一端形成第二限位部,供限位第二导引部的转动角度,并推动第二导引部,让滑动块移动一轴向距离;环行槽的另一端连通第二长槽。
实施时,上述第二导引部为横截面为水滴形的凸块。
实施时,连接支架的一半部和另一半部分别轴向贯穿有一圆孔,分别供第一心轴和第二心轴贯穿并枢接,且连接支架的中央位置与滑动块的中央位置还穿设一导杆,用于滑动块在限位槽内滑动。
实施时,该滑动块的相对两侧面分别为弧曲形,与横向凸框的相对两侧内壁形成线状接触。
实施时,该第一转轴组的一端与一第一板体连接,第一转轴组的另一端与一第一扭力辅助单元及第一扭力单元轴接。
实施时,该第二转轴组的一端与一第二板体连接,第二转轴组的另一端与一第二扭力辅助单元及第二扭力单元轴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外观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的组件分解图。
图3为图1的局部侧剖面图。
图4为图3的A-A’剖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的第二转轴组开始翻转时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6为图5的B-B’剖面图。
图7为第二导引部在第二导轨内由0度翻转至180度时的移动轨迹展开图。
图8为第二转轴组翻转至180度时的立体外观图。
图9为第二转轴组被卡锁,而第一转轴组由180度接续翻转时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10为图9的C-C’剖面图。
图11为第一导引部在第一导轨内由180度翻转至360度时的移动轨迹展开图。
图12为第一转轴组翻转至360度时的立体外观图。
附图标记说明
双轴交替翻转结构1 连接支架2
侧板21 横向凸框22
限位槽23 滑动块3
导杆31 第一导引部32
第二导引部33 第一转轴组4
第一套筒41 第一心轴42
第一导轨43 第一导槽431
第一限位部432 第一窄槽44
第一长槽45 第二转轴组5
第二套筒51 第二心轴52
第二导轨53 第二导槽531
第二限位部532 环行槽533
斜行槽534 第二长槽54
第一板体6 第一扭力辅助单元61
第一扭力单元62 第二板体7
第二扭力辅助单元71 第二扭力单元72。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的双轴交替翻转结构1的一第一转轴组4以及一第二转轴组5分别枢接定位于一连接支架2的两半部,第一转轴组4的一端与一第一板体6连接,第一板体6为连接板以安装于具有零组件、电池与键盘的底座上,第一转轴组4的另一端与一第一扭力辅助单元61及第一扭力单元62轴接,以便于通过增加或减少第一扭力辅助单元61在转动摩擦及相互推压所产生的扭力,作为辅助来搭配第一扭力单元62的转动摩擦所产生的扭力,借此达到预设扭力值,使第一板体6在转动时能自由停滞或定位在默认角度位置;第二转轴组5的一端与一第二板体7连接,第二板体7为连接板以安装于显示屏幕所在的上盖,第二转轴组5的另一端与一第二扭力辅助单元71及第二扭力单元72轴接,以便于通过增加或减少第二扭力辅助单元71在转动摩擦及相互推压所产生的扭力,作为辅助来搭配第二扭力单元72的转动摩擦所产生的扭力,借此达到预设扭力值,使第二板体7在转动时能自由停滞或定位在默认角度位置。而一滑动块3以可相对滑动的方式与连接支架2连接,并位于第一转轴组4与第二转轴组5之间,借以在第二转轴组5由0~180度转动的后停止,同时让滑动块3移动一轴向距离,让第一转轴组4继续由180~360度转动。
请参阅图2至图4,其为本实用新型双轴交替翻转结构1的较佳实施例,包括一连接支架2、一滑动块3、一第一转轴组4以及一第二转轴组5。
该连接支架2呈T字形,包括一侧板21及由侧板21的一侧面中央部份凸出的一横向凸框22,横向凸框22具有上下贯穿的一长方形限位槽23;而侧板21的一半部和另一半部分别具有一圆孔,侧板21的中央位置与横向凸框22的一侧分别设有同一轴心的小圆孔。
该滑动块3概略为长方形体,容纳于横向凸框22的限位槽23内,滑动块3的中央位置具有一轴孔,供以一导杆31同轴穿过侧板21及横向凸框22的两个小圆孔与该轴孔之后,让滑动块3可以在限位槽23内滑动。滑动块3的相对两侧面分别为弧曲形,借以在滑动块3滑动时,与横向凸框22的相对两侧内壁形成线状接触,降低摩擦以利于移动。另外,滑动块3的一端具有横截面为四边形的长方体,该长方体做为第一导引部32,滑动块3的另一端具有横截面为水滴形的凸块,该凸块做为第二导引部33。
该第一转轴组4包括可同步转动的一第一套筒41及一第一心轴42,第一心轴42的一端连接第一板体6,第一心轴42的另一端穿过第一套筒41、连接支架2侧板21一半部的圆孔、第一扭力单元62及第一扭力辅助单元61之后,以一螺帽螺合固定,实施时,第一套筒41及第一心轴42也可为一体制造成型。第一套筒41的外周缘具有一第一导轨43、一第一窄槽44及一第一长槽45,供容纳并限位滑动块3的第一导引部32,第一导轨43包括一第一导槽431及一第一限位部432,为了方便说明,以第一板体6、第二板体7为正向相对翻转期间(即两板体从180度相对翻转至360度)来作为叙述,则使第一导槽431具有一起始端及一停止端,第一窄槽44的两端分别连通第一导槽431的起始端及停止端,以便于制造及加工,并于组装时可做为储油部位,第一导槽431与第一窄槽44共同以圈状环绕于第一套筒41的外周缘,且第一窄槽44的轴向宽度小于第一导槽431的轴向宽度,第一窄槽44的一端与第一导槽431的停止端的连接处形成一第一限位部432,供限位第一导引部32的转动角度,因此,在第一板体6、第二板体7为反向相对翻转期间(即两板体从360度相对翻转至180度),也可让滑动块3的第一导引部32由第一套筒41的第一导槽431停止端相对移动至起始端,亦同样具有限位转动角度的功效;而第一长槽45以轴向设置于第一套筒41的外周缘,第一长槽45的一端开放,第一窄槽44的另一端与第一导槽431的起始端的连接处连通第一长槽45的另一端,借以在组装时,能够让滑动块3的第一导引部32由第一长槽45的开放端滑入并限位于第一导槽431内。
该第二转轴组5包括可同步转动的一第二套筒51及一第二心轴52,第二心轴51的一端连接第二板体7,第二心轴52的另一端穿过第二套筒51、连接支架2侧板21另一半部的圆孔、第二扭力单元72及第二扭力辅助单元71之后,以一螺帽螺合固定,实施时,第二套筒51及第二心轴52也可为一体制造成型。第二套筒51的外周缘具有一第二导轨53及一第二长槽54,供容纳并限位滑动块3的第二导引部33,第二导轨53包括一第二导槽531及一第二限位部532,第二导槽531包括一环行槽533及一斜行槽534,环行槽533以弧形路径同轴环绕于第二套筒52的外周缘,斜行槽534的一端以斜形路径连通环行槽533的一端,斜行槽534的另一端形成第二限位部532;而第二长槽54以轴向设置于第二套筒51的外周缘,第二长槽54的一端开放,第二长槽54的另一端与环行槽533的另一端相互连通,借以在组装时,能够让滑动块3的第二导引部33由第二长槽54的开放端滑入并限位于第二导槽531内。
借此,当第二板体7相对于第一板体6转动,即两板体从盖合状态转为相对翻转至平铺的180度之前,滑动块3的第一导引部32位于第一套筒41的第一长槽45内,让第一转轴组4呈止动的状态。此时,如图5至图8所示,滑动块3的第二导引部33可以在第二套筒51的环形槽533内移动,使得第二套筒51自转约170度后,继而转入第二导引部33,并在第二导引部33斜向移动通过斜行槽534期间,让第二套筒51继续自转至180度,于此段期间同时推动第二导引部33,让滑动块3移动一轴向距离,使滑动块3的第一导引部32由第一套筒41的第一长槽45移动至第一导槽431的起始端。上述第二导引部33在第二导槽531内的移动过程中,例如0-170度的转动角度期间,水滴形第二导引部33的一侧边与环行槽533的一侧壁面接触,借以降低第二导引部33与环行槽533之间的间隙产生,而在双轴切换期间,例如170-180度的转动角度期间,第二导引部33的另一侧边与斜行槽534的一侧壁面接触形成面接触,以避免产生空行程(空转)而造成晃动。
而如图9至图12所示,当滑动块3的第一导引部32由第一套筒41的第一长槽45移动至第一导槽431的起始端之后,第一长槽45对第一导引部32的限制作用即予以解除,而可让滑动块3的第一导引部32由第一套筒41的第一导槽431起始端相对移动至停止端,即使第二板体7相对于第一板体6由180度翻转至360度,通过第一套筒41的第一限位部432的阻挡,达到限位的效果。而在反向转动第二板体7时,则可让第二板体7相对于第一板体6回复呈盖合的状态。上述第一导引部32在第一长槽45内的移动过程中,长方体第一导引部32的相对两侧边与第一长槽45的两侧壁面接触,而在第一导引部32于第一导槽431内的移动过程中,亦即在180-360度的转动角度期间,第一导引部32的另外两个相对侧边与第一导槽431的二侧壁面接触,借以形成面接触,降低第一导引部32与第一长槽45、第一导槽431的间的间隙产生,以避免产生晃动,让移动更顺畅。
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的优点:
1、本实用新型以一滑动块形成同步滑动卡锁的功能,使在交替切换动作期间能有效避免因空隙所产生的影响;而且进一步能够让滑动块两端的第一导引部及第二导引部轻易的滑入二个路径形状相异的第一导槽与第二导槽内以分别导引,因此,能让双轴的交替旋转切换更顺畅。
2、本实用新型将整组交替切换结构通过一连接支架相连在一起,亦即使“一个连接支架”取代传统的“一对连接片”结构,且在第一套筒与第二套筒上分别设有轴向的第一长槽及第二长槽,再利用各个导槽路径的设计以去除原有一般结构需要止挡零组件,因此,不但能够有效缩短轴向长度,进而缩小整体体积;方便于制造加工及组装,并进一步能减少减少零组件、工序以降低生产成本。
3、本实用新型通过将连接支架与滑动块形成模块化的组合,即可以同一组合灵活搭配其他默认路径的第一套筒导槽与第二套筒导槽,又能在通过少量治具/夹具将第一、第二心轴固定后,供该连接支架连同该滑动块一起组装,或是将模块化的连接支架和该滑动块固定后,供第一、第二心轴分别组装,如此有助于结构设计、生产制造排程、组装工序上的灵活调度。
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双轴交替翻转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双轴交替翻转结构包括:
一连接支架,其一侧具有一横向凸框,该横向凸框具有上下贯穿的一限位槽;
一滑动块,其用于以相对滑动的方式容纳于该限位槽内,该滑动块的一端具有一第一导引部,该滑动块的另一端具有一第二导引部;
一第一转轴组,其包括同轴且能够同步转动的一第一套筒及一第一心轴,该第一套筒具有环绕其周缘的一第一导轨,该第一导轨包括一第一导槽及一第一限位部,用于导引并限位该第一导引部的转动角度,该第一套筒具有轴向设置于其周缘且一端开放的一第一长槽,该第一长槽连通该第一导槽;该第一心轴枢接该连接支架的一半部并位于该滑动块的一端;以及
一第二转轴组,其包括同轴且能够同步转动的一第二套筒及一第二心轴,该第二套筒具有环绕其周缘的一第二导轨,该第二导轨包括一第二导槽及一第二限位部,用于导引并限位该第二导引部的转动角度,并推动该第二导引部,让该滑动块移动一轴向距离,该第二套筒具有轴向设置于其周缘且一端开放的一第二长槽,该第二长槽连通该第二导槽;该第二心轴枢接该连接支架的另一半部并位于该滑动块的另一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轴交替翻转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导槽具有一起始端及一停止端,该第一套筒还具有环绕其周缘的一第一窄槽,该第一窄槽的两端分别连通该第一导槽的起始端及停止端,且该第一窄槽的轴向宽度小于该第一导槽的轴向宽度,该第一窄槽的一端与该第一导槽的停止端的连接处形成该第一限位部,用于限位该第一导引部的转动角度;该第一窄槽的另一端与该第一导槽的起始端的连接处连通该第一长槽。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轴交替翻转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导引部为横截面为四边形的长方体。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轴交替翻转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导槽包括一环行槽及一斜行槽,该环行槽以弧形路径环绕设置于该第二套筒的周缘,该斜行槽的一端以斜形路径连通该环行槽的一端,该斜行槽的另一端形成该第二限位部,用于限位该第二导引部的转动角度,并推动该第二导引部,让该滑动块移动一轴向距离;该环行槽的另一端连通该第二长槽。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轴交替翻转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导引部为横截面为水滴形的凸块。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轴交替翻转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连接支架的一半部和另一半部分别轴向贯穿有一圆孔,分别用于该第一心轴和该第二心轴贯穿并枢接,且该连接支架的中央位置与该滑动块的中央位置还穿设一导杆,用于该滑动块在该限位槽内滑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轴交替翻转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滑动块的相对两侧面分别为弧曲形,与横向凸框的相对两侧内壁形成线状接触。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轴交替翻转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转轴组的一端与一第一板体连接,第一转轴组的另一端与一第一扭力辅助单元及第一扭力单元轴接。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轴交替翻转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转轴组的一端与一第二板体连接,第二转轴组的另一端与一第二扭力辅助单元及第二扭力单元轴接。
CN201820859932.5U 2018-06-05 2018-06-05 一种双轴交替翻转结构 Active CN20831125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859932.5U CN208311253U (zh) 2018-06-05 2018-06-05 一种双轴交替翻转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859932.5U CN208311253U (zh) 2018-06-05 2018-06-05 一种双轴交替翻转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311253U true CN208311253U (zh) 2019-01-01

Family

ID=647094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859932.5U Active CN208311253U (zh) 2018-06-05 2018-06-05 一种双轴交替翻转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31125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06815A (zh) * 2021-05-06 2022-11-08 仁宝电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双轴铰链结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06815A (zh) * 2021-05-06 2022-11-08 仁宝电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双轴铰链结构
CN115306815B (zh) * 2021-05-06 2024-03-12 仁宝电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双轴铰链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307658B2 (en) Display apparatus
KR102284053B1 (ko) 폴더블 힌지장치
CN107165927B (zh) 铰接元件
TWI673598B (zh) 轉軸裝置
KR101139866B1 (ko) 폴딩 방식 휴대 단말기의 힌지 장치
KR101856780B1 (ko) 휴대 단말기의 이축 힌지 장치에서 기어 캠 장착 장치
CN101739084B (zh) 电子装置
KR20120134653A (ko) 휴대 장치의 이축 힌지 장치 및 그의 캠 유닛
CN101631151B (zh) 双轴铰链装置和便携式终端装置
CN113790211B (zh) 一种转轴机构及电子设备
CN108700914A (zh) 一种平板电脑用保护套和二合一电脑
CN208311253U (zh) 一种双轴交替翻转结构
CN202926863U (zh) 一种转轴模组及具有该转轴模组的折叠式手机
US20140241561A1 (en) Headphones
CN202790058U (zh) 一种转轴模组及具有该转轴模组的折叠式手机
KR20120071859A (ko) 휴대 단말기의 힌지 장치
CN113027899A (zh) 同动式铰链
CN106073275A (zh) 一种具有锁止功能的可旋转扶手组件
CN206324522U (zh) 一种具有锁件的可旋转扶手组件
TW200826606A (en) Sliding hing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115030950A (zh) 转轴组件以及电子设备
TW201520732A (zh) 支撐架結構
KR101686141B1 (ko) 이축 슬라이드 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전자기기
CN201155524Y (zh) 枢纽器
CN105448566A (zh) 双跷板型支撑机构及薄型化字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