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309800U - 一种安全、稳定型转换劲性钢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安全、稳定型转换劲性钢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309800U
CN208309800U CN201721880460.3U CN201721880460U CN208309800U CN 208309800 U CN208309800 U CN 208309800U CN 201721880460 U CN201721880460 U CN 201721880460U CN 208309800 U CN208309800 U CN 2083098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steel
column
profile
saf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88046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海兵
李建华
刘汉朝
徐瑞男
常广乐
王志斌
邓永
孙艳
苏振华
樊龙
樊一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Urban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Urban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Urban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Urban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88046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30980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3098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30980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Joining Of Building Structures In Genera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安全、稳定型转换劲性钢结构,包括:钢骨柱和钢骨梁,所述的钢骨柱设于钢骨梁的两侧,并通过钢梁牛腿与钢骨梁连接,所述的钢骨梁上方设有立柱,所述立柱上方设有支座。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一种安全、稳定型转换劲性钢结构,由于建筑功能需要结构部分竖向构件上下错位,需要进行结构转换,其结构简单,通过钢梁牛腿将钢骨梁和钢骨柱连接,大大提高两者连接的稳定性和使用的安全性,同时,还在钢骨梁的上方设置了立柱,并在立柱上方设置支座,让其能够根据施工的需要,对整个钢结构的高度进行合理的规划,进而让其更好的满足施工的需求。

Description

一种安全、稳定型转换劲性钢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安全、稳定型转换劲性钢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无论是人们的生活还是工作都逐渐实现了现代化,无论是生活节奏还是工作节奏都在不断的加快,同时,各行各业的生产也是如此,大多数都实现了现代化和自动化。建筑行业也是如此,传统的建筑大多都是采用钢筋混凝土制造,然而我们知道钢筋混凝土建筑在建筑过程中整个工期较长,且其对环境的要求比较高,对于气候较为恶劣的地方,常年能够施工的时间很短,严重影响整个地域的发展,这就促生钢结构建筑的产生。
近年来,各大城市相继出现了钢结构建筑,尤其是一些车站、大型场馆等,然而由于其大多都是公共产所,因而其整个建筑的结构以及施工都需要严格的把控,一旦出现任何问题,都将对人民的生命、财产构成威胁,因而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安全、稳定型转换劲性钢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目的:为了克服以上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安全、稳定型转换劲性钢结构,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通过钢梁牛腿将钢骨梁和钢骨柱连接,大大提高两者连接的稳定性和使用的安全性,同时,还在钢骨梁的上方设置了立柱,并在立柱上方设置支座,让其能够根据施工的需要,对整个钢结构的高度进行合理的规划。
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安全、稳定型转换劲性钢结构,包括:钢骨柱和钢骨梁,所述的钢骨柱设于钢骨梁的两侧,并通过钢梁牛腿与钢骨梁连接,所述的钢骨梁上方设有立柱,所述立柱上方设有支座。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一种安全、稳定型转换劲性钢结构,其结构简单,通过钢梁牛腿将钢骨梁和钢骨柱连接,大大提高两者连接的稳定性和使用的安全性,同时,还在钢骨梁的上方设置了立柱,并在立柱上方设置支座,让其能够根据施工的需要,对整个钢结构的高度进行合理的规划,进而让其更好的满足施工的需求。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钢骨柱中设有第一H型钢,所述第一H型钢下方设有柱脚,所述第一H型钢上部设有一组第一加劲板,所述钢梁牛腿相对于第一加劲板的外侧,且其与钢骨梁相配合,第一加劲板的设置,在提高钢骨柱自身结构稳定性的同时,也进一步提高了钢骨梁和钢骨柱连接得稳定,从而进一步提高了该结构在后期使用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钢骨梁中设有一组第二H型钢,所述的第二H型钢相对设置,并通过腹板连接,且两H型钢的端部通过端部连接结构连接,所述端部连接结构上设有消应力处理机构。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二H型钢中设有上顶板、下底板和中间腹板,所述的中间腹板上设有开口,所述的开口边缘呈圆弧状,所述的中间腹板设于上顶板和下底板之间。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端部连接结构中设有下翼缘板、上翼缘板和腹板,所述的下翼缘板、上翼缘板均呈倒的V字形,所述的腹板垂直设于下翼缘板和上翼缘板之间,所述的腹板外侧设有第二加劲板,所述的第二加劲板和第二H型钢之间设有封板。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下翼缘板的设于两相对设置的第二H型钢的下端部,所述腹板垂直设于下翼缘板上,所述上翼缘板设于腹板上,并与两相对设置的第二H型钢的上端部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腹板中设有底板、顶板和联系板构成,所述的底板设于两H型钢的下部,所述顶板设于底板的上方,并设于两H型钢的上部,所述联系板设于底板和顶板之间。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顶板上设有横向隔板和连接板,所述的连接板与联系板相配合,所述的横向隔板之间形成开口,所述开口上设有钢梁牛腿,所述的钢梁牛腿通过连接件与立柱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消应力处理机构中设有传感器、接收器和橡胶垫,所述传感器和接收器分别设于第二H型钢两端的端部连接结构上,所述橡胶垫设于端部连接结构中下翼缘板的下方。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柱脚中设有柱底板和抗剪件,所述的柱底板设于第一H型钢的下方,所述抗剪件垂直设于柱底板的下方。
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一种安全、稳定型转换劲性钢结构,其结构简单,由于建筑功能需要结构部分竖向构件上下错位,需要进行结构转换,通过钢梁牛腿将钢骨梁和钢骨柱连接,大大提高两者连接的稳定性和使用的安全性,同时,还在钢骨梁的上方设置了立柱,并在立柱上方设置支座,让其能够根据施工的需要,对整个钢结构的高度进行合理的规划,进而让其更好的满足施工的需求。
2、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钢骨柱中设有第一H型钢,所述第一H型钢下方设有柱脚,所述第一H型钢上部设有一组第一加劲板,所述钢梁牛腿相对于第一加劲板的外侧,且其与钢骨梁相配合,第一加劲板的设置,在提高钢骨柱自身结构稳定性的同时,也进一步提高了钢骨梁和钢骨柱连接得稳定,从而进一步提高了该结构在后期使用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3、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钢骨梁,其通过在第二H型钢之间设置腹板,有效提高其承载性和支撑性能,同时还在两第二H型钢的端部设置端部连接结构,对两第二H型钢进行很好的固定,进一步提高其承载性和支撑性,能够有效的解决钢骨梁存在的应力问题,整个钢骨梁的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有效的提高其后期使用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消应力处理机构的设置。
4、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端部连接结构中设有下翼缘板、上翼缘板和腹板,所述的下翼缘板、上翼缘板均呈倒的V字形,所述的腹板垂直设于下翼缘板和上翼缘板之间,所述的腹板外侧设有加劲板,所述的加劲板和第二H型钢之间设有封板,该端部连接结构的设置,有效的对两H型钢进行连接加固,大大的提高整个钢骨梁的承载性和稳定性,大大的提高其施工和后期使用的安全性。
5、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中间腹板中设有底板、顶板和联系板构成,所述的底板设于两第二H型钢的下部,所述顶板设于底板的上方,并设于两第二H型钢的上部,所述联系板设于底板和顶板之间,中间腹板特殊结构的设计,让其与两第二H型钢配合的更完美,提高连接的紧密性和稳定性。
6、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顶板上设有横向隔板和连接板,所述的连接板与联系板相配合,所述的横向隔板之间形成开口,所述开口上设有钢梁牛腿,顶板的结构设计,进一步提高顶板与第二H型钢上顶板和下顶板连接的紧密性和稳定性。
7、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消应力处理机构中设有传感器、接收器和橡胶垫,所述传感器和接收器分别设于第二H型钢两端的端部连接结构上,所述橡胶垫设于端部连接结构中下翼缘板的下方,其中,传感器、接收器的设置,让其实现智能化,提高其应力处理的精准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钢骨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钢骨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钢骨梁的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所示的一种安全、稳定型转换劲性钢结构,包括:钢骨柱1和钢骨梁2,所述的钢骨柱1设于钢骨梁2的两侧,并通过钢梁牛腿3与钢骨梁2连接,所述的钢骨梁2上方设有立柱4,所述立柱4上方设有支座5。
本实施例中所述钢骨柱1中设有第一H型钢11,所述第一H型钢11下方设有柱脚12,所述第一H型钢11上部设有一组第一加劲板13,所述钢梁牛腿3相对于第一加劲板13的外侧,且其与钢骨梁2相配合。
本实施例中所述钢骨梁2中设有一组第二H型钢21,所述的第二H型钢21相对设置,并通过腹板22连接,且两H型钢21的端部通过端部连接结构23连接,所述端部连接结构23上设有消应力处理机构24。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H型钢21中设有上顶板、下底板和中间腹板,所述的中间腹板上设有开口,所述的开口边缘呈圆弧状,所述的中间腹板设于上顶板11和下底板之间。
本实施例中所述端部连接结构23中设有下翼缘板231、上翼缘板232和腹板233,所述的下翼缘板231、上翼缘板232均呈倒的V字形,所述的腹板233垂直设于下翼缘板231和上翼缘板232之间,所述的腹板233外侧设有第二加劲板234,所述的第二加劲板234和第二H型钢21之间设有封板235。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下翼缘板231的设于两相对设置的第二H型钢21的下端部,所述腹板233垂直设于下翼缘板231上,所述上翼缘板232设于腹板233上,并与两相对设置的第二H型钢21的上端部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腹板233中设有底板、顶板和联系板构成,所述的底板设于两H型钢的下部,所述顶板设于底板的上方,并设于两H型钢的上部,所述联系板设于底板和顶板之间。
本实施例中所述顶板上设有横向隔板和连接板,所述的连接板与联系板23连接,所述横向隔板设于连接板上,并与第二H型钢21相配合,所述的横向隔板之间形成开口,所述开口上设有钢梁牛腿3,所述的钢梁牛腿3通过连接件与立柱4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消应力处理机构24中设有传感器241、接收器242和橡胶垫243,所述传感器241和接收器242分别设于第二H型钢21两端的端部连接结构23上,所述橡胶垫243设于端部连接结构23中下翼缘板231的下方。
本实施例中所述柱脚12中设有柱底板121和抗剪件122,所述的柱底板121设于第一H型钢11的下方,所述抗剪件122垂直设于柱底板121的下方。
实施例2
如图所示的一种安全、稳定型转换劲性钢结构,包括:钢骨柱1和钢骨梁2,所述的钢骨柱1设于钢骨梁2的两侧,并通过钢梁牛腿3与钢骨梁2连接,所述的钢骨梁2上方设有立柱4,所述立柱4上方设有支座5。
本实施例中所述钢骨柱1中设有第一H型钢11,所述第一H型钢11下方设有柱脚12,所述第一H型钢11上部设有一组第一加劲板13,所述钢梁牛腿3相对于第一加劲板13的外侧,且其与钢骨梁2相配合。
本实施例中所述钢骨梁2中设有一组第二H型钢21,所述的第二H型钢21相对设置,并通过腹板22连接,且两H型钢21的端部通过端部连接结构23连接,所述端部连接结构23上设有消应力处理机构24。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H型钢21中设有上顶板、下底板和中间腹板,所述的中间腹板上设有开口,所述的开口边缘呈圆弧状,所述的中间腹板设于上顶板11和下底板之间。
本实施例中所述端部连接结构23中设有下翼缘板231、上翼缘板232和腹板233,所述的下翼缘板231、上翼缘板232均呈倒的V字形,所述的腹板233垂直设于下翼缘板231和上翼缘板232之间,所述的腹板233外侧设有第二加劲板234,所述的第二加劲板234和第二H型钢21之间设有封板235。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下翼缘板231的设于两相对设置的第二H型钢21的下端部,所述腹板233垂直设于下翼缘板231上,所述上翼缘板232设于腹板233上,并与两相对设置的第二H型钢21的上端部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腹板233中设有底板、顶板和联系板构成,所述的底板设于两H型钢的下部,所述顶板设于底板的上方,并设于两H型钢的上部,所述联系板设于底板和顶板之间。
本实施例中所述顶板上设有横向隔板和连接板,所述的连接板与联系板23连接,所述横向隔板设于连接板上,并与第二H型钢21相配合,所述的横向隔板之间形成开口,所述开口上设有钢梁牛腿3,所述的钢梁牛腿3通过连接件与立柱4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消应力处理机构24中设有传感器241、接收器242和橡胶垫243,所述传感器241和接收器242分别设于第二H型钢21两端的端部连接结构23上,所述橡胶垫243设于端部连接结构23中下翼缘板231的下方。
本实施例中所述柱脚12中设有柱底板121和抗剪件122,所述的柱底板121设于第一H型钢11的下方,所述抗剪件122垂直设于柱底板121的下方。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一种安全、稳定型转换劲性钢结构的制作工艺,具体的制作工艺如下:
1):首先在制定位置根据施工图纸进行划线并对胎架进行组装;
2):待胎架组装完成后,开始对钢骨柱1进行定位和组装,即先对第一H型钢11进行定位组装,再把准备好的第一加劲板13安装到第一H型钢11内,再根据图纸将钢梁牛腿3安装到第一H型钢11的外侧;
3):然后开始对钢骨梁2进行组装,在组装钢骨梁2时首先根据图纸对钢板进行切割、下料,然后搭建胎架,并在胎架上对H型钢1进行定位、组装;
4):然后将组装好的第二H型钢21转移到倾斜式的胎架上,对其进行整体焊接;
5):然后根据施工图纸在胎架下方划出钢梁外轮廓线,并将上述焊接好的H型钢1防止到划有钢梁外轮廓线上的胎架上,并在第二H型钢21内侧对联系梁22进行定位组装;
6):然后对另一侧第二H型钢21进行组装焊接;
7):再在第二H型钢21两端进行端部连接结构23组装,即先在第二H型钢21下端部组装下翼缘板231,再把腹板233垂直设置于下翼缘板231上,然后把上翼缘板232置于腹板233上方,并对其进行组装焊接,再对第二加劲板234进行组装焊接,最后在第二加劲板234和H型钢1中的中间腹板213之间设置封板235,再在中间腹板213位于加劲板234的外侧部分上设置穿孔;
8):然后在钢骨梁2上设置钢梁牛腿3;
9):再将消应力处理机构4中的传感器41、接收器42和橡胶垫43进行安装,进行消应力处理;
10):然后对钢骨梁整体进行初步检测,检测没有问题后,进行整体焊接,并在钢骨梁上进行栓钉组装焊接,焊接完成后对整体再次进行检测;
11):然后通过钢骨柱1外侧的钢梁牛腿3将组装完成的钢骨梁2与钢骨柱1连接;
12):然后通过连接件将立柱4与钢骨梁2上的钢梁牛腿3固定连接;
13):最后再在立柱4上方安装好支座5即可。
实施例3
如图所示的一种安全、稳定型转换劲性钢结构,包括:钢骨柱1和钢骨梁2,所述的钢骨柱1设于钢骨梁2的两侧,并通过钢梁牛腿3与钢骨梁2连接,所述的钢骨梁2上方设有立柱4,所述立柱4上方设有支座5;所述钢骨柱1中设有一组第一H型钢11,所述第一H型钢11之间设有连接腹板,且所述第一H型钢11下方设有柱脚12,所述第一H型钢11上部设有一组第一加劲板13,所述钢梁牛腿3相对于第一加劲板13的外侧,且其与钢骨梁2相配合。
本实施例中所述钢骨梁2中设有一组第二H型钢21,所述的第二H型钢21相对设置,并通过腹板22连接,且两H型钢21的端部通过端部连接结构23连接,所述端部连接结构23上设有消应力处理机构24。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H型钢21中设有上顶板、下底板和中间腹板,所述的中间腹板上设有开口,所述的开口边缘呈圆弧状,所述的中间腹板设于上顶板和下底板之间。
本实施例中所述端部连接结构23中设有下翼缘板231、上翼缘板232和腹板233,所述的下翼缘板231、上翼缘板232均呈倒的V字形,所述的腹板233垂直设于下翼缘板231和上翼缘板232之间,所述的腹板233外侧设有第二加劲板234,所述的第二加劲板234和第二H型钢21之间设有封板235。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下翼缘板231的设于两相对设置的第二H型钢21的下端部,所述腹板233垂直设于下翼缘板231上,所述上翼缘板232设于腹板233上,并与两相对设置的第二H型钢21的上端部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腹板233中设有底板、顶板和联系板构成,所述的底板设于两H型钢的下部,所述顶板设于底板的上方,并设于两H型钢的上部,所述联系板设于底板和顶板之间。
本实施例中所述顶板上设有横向隔板和连接板,所述的连接板与联系板23连接,所述横向隔板设于连接板上,并与第二H型钢21相配合,所述的横向隔板之间形成开口,所述开口上设有钢梁牛腿3,所述的钢梁牛腿3通过连接件与立柱4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消应力处理机构24中设有传感器241、接收器242和橡胶垫243,所述传感器241和接收器242分别设于第二H型钢21两端的端部连接结构23上,所述橡胶垫243设于端部连接结构23中下翼缘板231的下方。
本实施例中所述柱脚12中设有柱底板121和抗剪件122,所述的柱底板121设于第一H型钢11的下方,所述抗剪件122垂直设于柱底板121的下方。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安全、稳定型转换劲性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钢骨柱(1)和钢骨梁(2),所述的钢骨柱(1)设于钢骨梁(2)的两侧,并通过钢梁牛腿(3)与钢骨梁(2)连接,所述的钢骨梁(2)上方设有立柱(4),所述立柱(4)上方设有支座(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稳定型转换劲性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骨柱(1)中设有第一H型钢(11),所述第一H型钢(11)下方设有柱脚(12),所述第一H型钢(11)上部设有一组第一加劲板(13),所述钢梁牛腿(3)相对设于第一加劲板(13)的外侧,且其与钢骨梁(2)相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稳定型转换劲性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骨梁(2)中设有一组第二H型钢(21),所述的第二H型钢(21)相对设置,并通过腹板(22)连接,且两H型钢(21)的端部通过端部连接结构(23)连接,所述端部连接结构(23)上设有消应力处理机构(2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安全、稳定型转换劲性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H型钢(21)中设有上顶板、下底板和中间腹板,所述的中间腹板上设有开口,所述的开口边缘呈圆弧状,所述的中间腹板设于上顶板和下底板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安全、稳定型转换劲性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部连接结构(23)中设有下翼缘板(231)、上翼缘板(232)和腹板(233),所述的下翼缘板(231)、上翼缘板(232)均呈倒的V字形,所述的腹板(233)垂直设于下翼缘板(231)和上翼缘板(232)之间,所述的腹板(233)外侧设有第二加劲板(234),所述的第二加劲板(234)和第二H型钢(21)之间设有封板(23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安全、稳定型转换劲性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翼缘板(231)设于两相对设置的第二H型钢(21)的下端部,所述腹板(233)垂直设于下翼缘板(231)上,所述上翼缘板(232)设于腹板(233)上,并与两相对设置的第二H型钢(21)的上端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安全、稳定型转换劲性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腹板(233)中设有底板、顶板和联系板,所述的底板设于两H型钢的下部,所述顶板设于底板的上方,并设于两H型钢的上部,所述联系板设于底板和顶板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安全、稳定型转换劲性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上设有横向隔板和连接板,所述的连接板与联系板连接,所述横向隔板设于连接板上,并与第二H型钢(21)相配合,所述的横向隔板之间形成开口,所述开口上设有钢梁牛腿(3),所述的钢梁牛腿(3)通过连接件与立柱(4)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安全、稳定型转换劲性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消应力处理机构(24)中设有传感器(241)、接收器(242)和橡胶垫(243),所述传感器(241)和接收器(242)分别设于第二H型钢(21)两端的端部连接结构(23)上,所述橡胶垫(243)设于端部连接结构(23)中下翼缘板(231)的下方。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全、稳定型转换劲性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柱脚(12)中设有柱底板(121)和抗剪件(122),所述的柱底板(121)设于第一H型钢(11)的下方,所述抗剪件(122)垂直设于柱底板(121)的下方。
CN201721880460.3U 2017-12-28 2017-12-28 一种安全、稳定型转换劲性钢结构 Active CN2083098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880460.3U CN208309800U (zh) 2017-12-28 2017-12-28 一种安全、稳定型转换劲性钢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880460.3U CN208309800U (zh) 2017-12-28 2017-12-28 一种安全、稳定型转换劲性钢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309800U true CN208309800U (zh) 2019-01-01

Family

ID=647243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880460.3U Active CN208309800U (zh) 2017-12-28 2017-12-28 一种安全、稳定型转换劲性钢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30980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49500A (zh) * 2017-12-28 2018-05-18 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稳定型转换劲性钢结构及其工作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49500A (zh) * 2017-12-28 2018-05-18 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稳定型转换劲性钢结构及其工作方法
CN108049500B (zh) * 2017-12-28 2023-05-30 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稳定型转换劲性钢结构及其工作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309800U (zh) 一种安全、稳定型转换劲性钢结构
CN108049500A (zh) 一种稳定型转换劲性钢结构及其工作方法
CN110847368A (zh) 一种铝合金木结构屈曲约束支撑构件
CN202000534U (zh) 用于钢结构的屋脊收边板节点机构
CN213615210U (zh) 一种cz互换檀条机
CN212026594U (zh) 一种马蹄形节点
CN212104750U (zh) 一种无柱帽混凝土板柱结构
CN108149842A (zh) 一种双h型转换钢骨梁及其工作方法
CN209685126U (zh) 一种钢连廊整体提升吊耳装置
CN204609002U (zh) 型钢混凝土柱与预应力梁框架节点
CN208309791U (zh) 人字顶阳光房
CN207110233U (zh) 一种强支撑安全、稳定型主梁
CN205909919U (zh) 一种汽车衡秤台
CN218880942U (zh) 一种地下室顶板抬柱结构及地下室结构
CN210944442U (zh) 一种浅底坑超薄轿底结构
CN202866130U (zh) 一种新型彩钢暗扣式屋面板
CN205591439U (zh) 一种金属屋面环形固定结构
JP6768171B1 (ja) ビニールハウス
CN109956395A (zh) 一种钢连廊整体提升吊耳结构
CN212561235U (zh) 一种单立柱自密封型隔声屏障
CN112854376B (zh) 一种设置在结构内部的新型消防水池
CN209261200U (zh) 一种刚性支架
CN209538662U (zh) 一种免焊接型圆盘立柱高支撑模板脚手架
CN203200927U (zh) 用于连接钢构民房h钢立柱和照面梁的丁字榫结构
CN208965836U (zh) 一种钢筋桁架压型板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