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298362U - 一种火灾烟雾探测用复合式迷宫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火灾烟雾探测用复合式迷宫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298362U
CN208298362U CN201821047352.2U CN201821047352U CN208298362U CN 208298362 U CN208298362 U CN 208298362U CN 201821047352 U CN201821047352 U CN 201821047352U CN 208298362 U CN208298362 U CN 20829836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byrinth
lamp holder
pipe
reception
l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047352.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林
宋俊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t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HUANGDAO NEAT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HUANGDAO NEAT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HUANGDAO NEAT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047352.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29836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29836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29836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ire-Detection Mechanis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火灾烟雾探测用复合式迷宫结构,前向发射管灯座、后向发射管灯座、接收管灯座安装在迷宫腔体边缘上,前向发射管、后向发射管、接收管分别安装在前向发射管灯座、后向发射管灯座、接收管灯座上,迷宫盖装在迷宫腔体上方,L型遮光栅安装在迷宫腔体边缘上,V型遮光栅安装在后向发射管与接收管之间,W型遮光栅安装在前向发射管与接收管之间;导流板安装在迷宫盖上表面,导光柱从迷宫腔体内穿过。本实用新型基于多角度、多波长的迷宫结构,解决对不同种类和不同粒径烟雾的响应均衡性的问题,解决水汽和灰尘等引起的误报的问题,同时可满足自动化生产工艺,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火灾烟雾探测用复合式迷宫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火灾自动报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火灾烟雾探测用复合式迷宫结构。
背景技术
光电感烟火灾探测器是火灾报警系统中使用较多的探测器,目前市场上的主流光电感烟火灾探测器产品采用的是前向散射原理,即发射管和接收管平行光束光轴的夹角大于90度。发射管的波长范围以850nm-940nm为主。使用该原理设计的光电感烟火灾探测器的优势在于散射背景光值较低,迷宫尺寸较小,设计、生产制造难度低,同时对白烟灵敏度较高。使用该原理设计的劣势在于对黑烟和0.4um以下的小颗粒烟雾响应不灵敏,对于不同种类的试验烟响应均衡性较差,有些厂家为了提高对黑烟响应性能提高灵敏度,这就容易导致探测器误报几率大。
市场上的一部分厂家采用的是后向散射原理,即发射管和接收管平行光束光轴的夹角小于90度。发射管的波长范围以850nm-940nm为主。使用该原理设计的光电感烟火灾探测器的优势在于对不同类型的试验烟响应均衡性较好,劣势在于散射背景光值较高,迷宫尺寸较大,设计、生产制造难度较高,且对于0.4um以下的小颗粒烟雾响应不灵敏。
为了解决以上两种方案存在的缺点,少数厂家采用的是前向散射和后向散射结合原理,即2只发射管和1只接收管,发射管的波长范围以850nm-940nm为主。也有一部分厂商选用460nm的蓝光发射管以提高对于小粒径烟雾颗粒的响应性能。使用该原理设计的光电感烟火灾探测器的优势在于对不同类型的试验烟响应均衡性较好,弥补了单纯的前向或后向散射原理的缺点。且对于小粒径烟雾响应性能较好,通过软件算法可区分出粒径较大的灰尘和水汽,可最大限度的减少误报的可能性。劣势在于增加一个发射管会增加批量生产的难度和材料成本。
以上几种方案采用的发射管或接收管封装均以直插为主,生产工艺以手工插接为主,手工插接是生产效率的瓶颈。目前的生产制造工艺和生产效率难以满足逐年增加的市场需求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火灾烟雾探测用复合式迷宫结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基于多角度、多波长的迷宫结构,解决光电感烟火灾探测器对不同种类和不同粒径烟雾的响应均衡性的问题,解决水汽和灰尘等引起的误报的问题,同时可满足自动化生产工艺,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有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火灾烟雾探测用复合式迷宫结构,包括迷宫腔体、迷宫盖、前向发射管、后向发射管、接收管、前向发射管灯座、后向发射管灯座、接收管灯座、导光柱1、导光柱2、接收管屏蔽罩、L型遮光栅、V型遮光栅、W型遮光栅、导流板,所述前向发射管灯座、后向发射管灯座、接收管灯座安装在迷宫腔体边缘上,所述前向发射管、后向发射管、接收管分别安装在前向发射管灯座、后向发射管灯座、接收管灯座上,所述前向发射管、后向发射管、接收管、前向发射管灯座、后向发射管灯座、接收管灯座发射、接收光学组件,前向发射管、后向发射管、接收管的光学轴线处于同一水平面上且与迷宫腔体底面平行,并交汇于迷宫腔体圆心,前向发射管与后向发射管的光学轴线共线,后向发射管与接收管的光学轴线之间组成的散射角范围在55°-65°之间,前向发射管与接收管的光学轴线之间组成的散射角范围在115°-125°之间;所述迷宫盖装在迷宫腔体上方,所述L型遮光栅为若干个L型遮光栅,该若干个L型遮光栅安装在迷宫腔体边缘上,所述V型遮光栅安装在后向发射管与接收管之间,W型遮光栅安装在前向发射管与接收管之间,所述L型遮光栅、V型遮光栅、W型遮光栅组成黑色背景的镜面吸光结构,能减少反射光线,降低背景光值,同时垂直且表面光滑的遮光栅能减少因重力沉降造成的迷宫腔体内表面灰尘累积;所述导流板安装在迷宫盖上表面,导光柱从迷宫腔体内穿过,所述导光柱由导光柱1、导光柱2组成,导光柱2安装到迷宫腔体内部,导光柱1安装到迷宫盖上,导光柱的安装能实现迷宫盖旋转拆卸功能,方便用户拆卸清理迷宫腔体。
其中,所述导流板由四条垂直迷宫盖顶部表面的板块组成,四条板块之间互相垂直且相交于迷宫盖圆心;在四条板块之一的板块上设有长方体形或圆柱体形的套筒,用于安插导光柱;采用顶部垂直进烟方式,使水平方向的气流经过迷宫盖上的导流板后改变为垂直向上的气流进入迷宫腔体内部光学散射区,再经迷宫盖进气流的对角方向流出;顶部垂直进烟方式与水平进烟的方式的优势在于烟雾气流经过导向后能直接通过防虫网进入迷宫腔体,能最大限度的减少迷宫对烟雾气流的阻碍,从而提高了进烟的效率,能使慢速烟雾的气流进入迷宫腔体,提高了报警响应的时间。
其中,所述迷宫盖中设有防虫网,防虫网与迷宫盖采用一体注塑成型,降低了生产材料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防虫网整体造型为锥形体状,锥形角度为140°-160°之间,能使防虫网避开发射光,降低反射光线强度,能降低背景光值并抑制灰尘累积造成的误报的几率。
其中,所述迷宫腔体具有后向发射管灯座固定槽、前向发射管灯座固定槽,分别用于固定前向发射管灯座、后向发射管灯座,一个接收管灯座固定槽,用于固定接收管灯座,其中,后向发射管灯座固定槽与接收管灯座固定槽之间夹角α范围55°-65°之间;前向发射管灯座固定槽与接收管灯座固定槽之间夹角β范围115°-125°之间;后向发射管灯座固定槽、前向发射管灯座固定槽、接收管灯座固定槽的中心线相较于迷宫腔体的圆心,所述V型遮光栅内部夹角γ范围20°-25°之间。
其中,所述接收管外围包裹有接收管屏蔽罩,所述接收管屏蔽罩为长方体状,两侧设有漏空,用于接收管的散热,后部下端设有两个底脚,用于将接收管屏蔽罩焊接到线路板上。
其中,所述前向发射管灯座、后向发射管灯座、接收管灯座的底部均设有卡扣,该卡扣为圆柱体下端叠加圆柱体,卡扣用于安装到线路板上对应的安装孔内。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火灾烟雾探测用复合式迷宫结构的装配方法,有步骤为:
1)将接收管、前向发射管、后向发射管分别插入接收管灯座、前向发射管灯座、后向发射管灯座;
2)将前向发射管灯座、后向发射管灯座、接收管灯座按线路板上的安装孔,安装到线路板上;通过前向发射管灯座、后向发射管灯座、接收管灯座底部的卡扣与线路板固定;
3)将对管管脚焊接到线路板的焊盘上;
4)迷宫腔体与线路板装配,装配完成后,前向发射管灯座、后向发射管灯座、接收管灯座分别进入到后向发射管灯座固定槽、前向发射管灯座固定槽、接收管灯座固定槽内;
5)将接收管屏蔽罩插入迷宫腔体的接收管位置;
6)将接收管屏蔽罩焊接到线路板上;
7)将迷宫盖装配到迷宫腔体上。
其中,还包括步骤为:所述前向发射管、后向发射管和接收管通过管脚折弯机将管脚预制为L型,再将前向发射管、后向发射管、接收管分别插入向发射管灯座、后向发射管灯座、接收管灯座中,通过向发射管灯座、后向发射管灯座、接收管灯座底部的卡扣与线路板固定,从而使前向发射管、后向发射管和接收管的管脚贴到线路板表面,再通过自动焊接机械手进行焊接;该步骤颠覆了传统的对管管脚与线路板的插接工艺,解决了传统的插接工艺难以实现自动化生产的问题。
其中,所述迷宫盖顶部的导流板中插入导光柱1,该导光柱1镶嵌在迷宫盖中,导光柱2镶嵌在迷宫腔体内的W型遮光栅内,迷宫盖与迷宫腔体安装完成以后导光柱1、导光柱2的截面重合,能实现迷宫盖旋转拆卸功能,方便用户拆卸清理迷宫。
由于采取了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与传统迷宫方案相比,具有零件少,成本低,安装简单方便,特别是能满足自动化生产需求,对不同种类和粒径烟雾颗粒的响应均衡性好,抗灰尘污染能力强,迷宫盖旋转拆卸方便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迷宫腔体内构造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迷宫盖俯视图的示意图;
图3-1为图3的A—A向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线路板与前向发射管灯座、后向发射管灯座、接收管灯座装配示意图的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迷宫腔体的俯视图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后向发射管灯座的立体图的示意图;
图6-1为本实用新型后向发射管灯座主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进烟方式的示意图;
图7-1为图7的CC向的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装配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火灾灵敏度试验结果曲线图。
图中:
1.迷宫腔体、2.L型遮光栅、3.后向发射管灯座固定槽、4.接收管灯座固定槽、5.V型遮光栅、6.W型遮光栅、7.前向发射管灯座固定槽、8.接收管灯座、9-1.导光柱1、9-2.导光柱2、10.后向发射管灯座、11.前向发射管灯座、12.接收管屏蔽罩、13.防虫网、14.迷宫盖、15.线路板、16.后向发射管、17.接收管、18.前向发射管、19.卡扣、20.导流板、21.对管管脚、22.安装卡槽;23.进烟方向、24.出烟方向、25.入射光、26.粒子、27.后向散射、28.前向散射、29.黑烟粒子的散射、30.白烟粒子的散射、31.阈值、SH1.木材热解阴燃火试验火采样值、SH2.棉绳阴燃火试验火采样值、SH3.聚氨酯塑料火试验火采样值、SH4.正庚烷火试验火采样值、L.发射管或接收管距后向发射管灯座光路输出口距离、H.后向发射管灯座距上表面之间距离、O.迷宫腔体圆心。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参见图1-图3、图3-1、图4-图6、图6-1、图7-图8,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火灾烟雾探测用复合式迷宫结构,包括迷宫腔体、迷宫盖、前向发射管、后向发射管、接收管、前向发射管灯座、后向发射管灯座、接收管灯座、导光柱1、导光柱2、接收管屏蔽罩、L型遮光栅、V型遮光栅、W型遮光栅、导流板,所述前向发射管灯座、后向发射管灯座、接收管灯座安装在迷宫腔体边缘上,所述前向发射管、后向发射管、接收管分别安装在前向发射管灯座、后向发射管灯座、接收管灯座上,所述前向发射管、后向发射管、接收管、前向发射管灯座、后向发射管灯座、接收管灯座发射、接收光学组件,前向发射管、后向发射管、接收管的光学轴线处于同一水平面上且与迷宫腔体底面平行,并交汇于迷宫腔体圆心,前向发射管与后向发射管的光学轴线共线,后向发射管与接收管的光学轴线之间组成的散射角范围在55°-65°之间,前向发射管与接收管的光学轴线之间组成的散射角范围在115°-125°之间;所述迷宫盖装在迷宫腔体上方,所述L型遮光栅为若干个L型遮光栅,该若干个L型遮光栅安装在迷宫腔体边缘上,所述V型遮光栅安装在后向发射管与接收管之间,W型遮光栅安装在前向发射管与接收管之间,所述L型遮光栅、V型遮光栅、W型遮光栅组成黑色背景的镜面吸光结构,能减少反射光线,降低背景光值,同时垂直且表面光滑的遮光栅能减少因重力沉降造成的迷宫腔体内表面灰尘累积;所述导流板安装在迷宫盖上表面,导光柱从迷宫腔体内穿过,所述导光柱由导光柱1、导光柱2组成,导光柱2安装到迷宫腔体内部,导光柱1安装到迷宫盖上,导光柱的安装能实现迷宫盖旋转拆卸功能,方便用户拆卸清理迷宫腔体。
其中,所述导流板由四条垂直迷宫盖顶部表面的板块组成,四条板块之间互相垂直且相交于迷宫盖圆心;在四条板块之一的板块上设有长方体形或圆柱体形的套筒,用于安插导光柱;采用顶部垂直进烟方式,使水平方向的气流经过迷宫盖上的导流板后改变为垂直向上的气流进入迷宫腔体内部光学散射区,再经迷宫盖进气流的对角方向流出;顶部垂直进烟方式与水平进烟的方式的优势在于烟雾气流经过导向后能直接通过防虫网进入迷宫腔体,能最大限度的减少迷宫对烟雾气流的阻碍,从而提高了进烟的效率,能使慢速烟雾的气流进入迷宫腔体,提高了报警响应的时间。
其中,所述迷宫盖中设有防虫网,防虫网与迷宫盖采用一体注塑成型,降低了生产材料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防虫网整体造型为锥形体状,锥形角度为140°-160°之间,能使防虫网避开发射光,降低反射光线强度,能降低背景光值并抑制灰尘累积造成的误报的几率。
其中,所述迷宫腔体具有后向发射管灯座固定槽、前向发射管灯座固定槽,分别用于固定前向发射管灯座、后向发射管灯座,一个接收管灯座固定槽,用于固定接收管灯座,其中,后向发射管灯座固定槽与接收管灯座固定槽之间夹角α范围55°-65°之间;前向发射管灯座固定槽与接收管灯座固定槽之间夹角β范围115°-125°之间;后向发射管灯座固定槽、前向发射管灯座固定槽、接收管灯座固定槽的中心线相较于迷宫腔体的圆心,所述V型遮光栅内部夹角γ范围20°-25°之间。
其中,所述接收管外围包裹有接收管屏蔽罩,所述接收管屏蔽罩为长方体状,两侧设有漏空,用于接收管的散热,后部下端设有两个底脚,用于将接收管屏蔽罩焊接到线路板上。
其中,所述前向发射管灯座、后向发射管灯座、接收管灯座的底部均设有卡扣,该卡扣为圆柱体下端叠加圆柱体,卡扣用于安装到线路板上对应的安装孔内。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火灾烟雾探测用复合式迷宫结构的装配方法,有步骤为:
1)将接收管、前向发射管、后向发射管分别插入接收管灯座、前向发射管灯座、后向发射管灯座;
2)将前向发射管灯座、后向发射管灯座、接收管灯座按线路板上的安装孔,安装到线路板上;通过前向发射管灯座、后向发射管灯座、接收管灯座底部的卡扣与线路板固定;
3)将对管管脚焊接到线路板的焊盘上;
4)迷宫腔体与线路板装配,装配完成后,前向发射管灯座、后向发射管灯座、接收管灯座分别进入到后向发射管灯座固定槽、前向发射管灯座固定槽、接收管灯座固定槽内;
5)将接收管屏蔽罩插入迷宫腔体的接收管位置;
6)将接收管屏蔽罩焊接到线路板上;
7)将迷宫盖装配到迷宫腔体上。
其中,还包括步骤为:所述前向发射管、后向发射管和接收管通过管脚折弯机将管脚预制为L型,再将前向发射管、后向发射管、接收管分别插入向发射管灯座、后向发射管灯座、接收管灯座中,通过向发射管灯座、后向发射管灯座、接收管灯座底部的卡扣与线路板固定,从而使前向发射管、后向发射管和接收管的管脚贴到线路板表面,再通过自动焊接机械手进行焊接;该步骤颠覆了传统的对管管脚与线路板的插接工艺,解决了传统的插接工艺难以实现自动化生产的问题;所述自动焊接机械手可以采用川崎RS05N型的机械手。
其中,所述迷宫盖顶部的导流板中插入导光柱1,该导光柱1镶嵌在迷宫盖中,导光柱2镶嵌在迷宫腔体内的W型遮光栅内,迷宫盖与迷宫腔体安装完成以后导光柱1、导光柱2的截面重合,能实现迷宫盖旋转拆卸功能,方便用户拆卸清理迷宫。
本实用新型前向发射管与后向发射管的光学轴线共线,后向发射管与接收管采用后向散射原理,其光学轴线之间组成的散射角范围55°-65°之间,前向发射管与接收管采用前向散射原理,其光学轴线之间组成的散射角范围115°-125°之间,后向发射管选用波长为940nm的Φ5直插封装的LED单波段红外线发射管;前向发射管选用波长范围468nm-470nm的Φ5直插封装的LED单波段蓝光发射管;接收管选用接收波长范围400nm-1100nm的Φ5直插封装的硅半导体光电接收管。
光对烟雾颗粒的散射行为会因为其颗粒直径的尺寸不同而不同。为了划分不同尺寸的烟雾粒子,我们依据烟雾粒子粒径相对于入射光波长大小的特征尺度参数α=πd/λ,其中d为粒子直径,λ为入射光在粒子周围介质中的波长,根据α的大小,可以把烟雾粒子的散射分为三类:小粒径的烟雾颗粒服从瑞利(Rayleigh)散射理论;中等粒径的烟雾颗粒服从劳仑兹-米氏(Lorenz-Mie)散射理论;大粒径的烟雾颗粒服从几何光学散射理论。
火灾产生的烟雾颗粒粒径分布50nm~1000nm之间,烟雾探测器中大多数发射二极管选择红外光波长范围即850nm~1300nm之间,由此可见光对火灾产生的烟雾粒子的散射模式一般符合两个理论:劳仑兹-米氏散射理论和瑞利散射理论。
瑞利散射的散射强度基本上与粒径的6次方成反比,与入射光波长的4次方成正比。对于入射光束方向来说,散射是对称的,如图2-1所示。
中等粒径粒子的散射行为在火灾烟雾中占多数,需要用劳仑兹-米氏散射理论来解释。当入射光波长远大于烟颗粒群的平均粒径时,烟颗粒可近似用球形颗粒来描述。这对任意颗粒群的光散射研究也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在实际应用中可节省大量计算时间。劳仑兹-米氏散射理论将粒子理想成为球形,如图2-2所示,坐标原点处有一折射率为m的颗粒被波长为λ的非偏振单色光照射,使他向空间任意方向发出散射光。图2-3中P为观察点。R为散射点与观察点P的矢径。R与Z轴组成的平面为散射平面,θ为散射角,为入射光振动面与散射面间的夹角。
根据劳仑兹-米氏散射理论,当波长,λ光强I0的光线平行入射到一个直径为d的各向同性球形颗粒上时,在散射角为,θ距离散射体r处的散射光强为Is
当入射光是平面偏振光时,散射光强为:
式中i1、i2-散射光的强度函数
式中α-颗粒的尺寸参数。
S1、S2-散射光的振幅函数;
-分别为,S1S2的共轭复数;
m粒子相对于周围介质的折射率
m=m1-im2 (2-6)
式中m1-射射率的实部;
m2-射射率的虚部。
如果虚部不为零时,表示粒子有吸收。
S1、S2可以表示为如下无穷级数
式中an和bn是劳仑兹-米氏系数。从上面列出的公式来看,劳仑兹-米氏散射计算过程比瑞利散射复杂的多,劳仑兹-米氏系数an和bn计算是整个计算的核心参量。
由劳仑兹-米氏可以知道,当粒子偏大时,散射光的角度分与瑞利散射不同,不再是前后对称,与粒子尺寸参数α,散射角度、粒子折射率m等都有较大关系。
中等粒径粒子散射的不对称性会随着α的增大越来越明显,主要表现为前向散射的加强,散射光强度的最大值点有时会出现在在某些散射角度上,图2-3给出了典型粒子散射光强和α的关系。
从图2-3可以看出,烟雾粒子在前向散射角度对黑烟和白烟的散射存在很多差别,白烟大概是黑烟的3-5倍,而在后向散射角度,黑烟和白烟的散射光强相对前向散射则小的多。
本实用新型采用顶部垂直进烟方式,见图7,水平方向的气流经过迷宫盖上的导流板20后改变为垂直向上的气流进入迷宫腔体1内部散射区,再经迷宫盖14进气流的对角方向流出。该设计与水平进烟的方式的优势在于烟雾气流经过导向后可直接通过防虫网进入迷宫腔体1,该结构能最大限度地减少迷宫对烟雾气流的阻碍,从而提高了进烟的效率,能使慢速烟雾的气流进入迷宫腔体1,提高了报警响应的时间。
火灾灵敏度试验结果如下表:
本实用新型描述的前向和后向散射角度等主要技术参数均根据劳仑兹-米氏(Lorenz-Mie)散射理论、瑞利(Rayleigh)散射理论确定的。通过试验结果证明,该迷宫结构标准烟箱试验结果M值为0.45dB/m,能均匀响应GB4715-2005典型感烟火灾探测器中4.22火灾灵敏度试验规定的4种典型试验火,木材热解阴燃火(SH1)、棉绳阴燃火(SH2)、聚氨酯塑料火(SH3)、正庚烷火(SH4),标准烟箱试验结果M值越大说明对白烟颗粒越不敏感。能有效抑制灰尘、水蒸气造成误报情况。M值,是光学密度计检测的烟雾浓度值,Y值是离子浓度计的值,dT值是温度变化量的值;见图9;图9中:横坐标是时间,纵坐标是探测器检测的烟雾浓度。
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进一步说明:
1、迷宫腔体1具有2个发射管灯座固定槽3、7,一个接收管灯座固定槽4,L型遮光栅2,V型遮光栅5,W型遮光栅6,其中后向发射管灯座固定槽3与接收管灯座固定槽4之间夹角α范围55°-65°之间;前向发射管灯座固定槽3与接收管灯座固定槽4之间夹角β范围115°-125°之间。其光学轴线处于同一水平面上且与迷宫腔体底面平。3个固定槽的中心线相较于点0,点0为迷宫腔体1的圆心。V型遮光栅5内部夹角γ范围20°-25°之间。(见图5)
2、后向发射管灯座10与前向发射管灯座11、接收管灯座8结构尺寸相同,内部可装配发射管16或接收管17,其中发射管16或接收管17输出光学轴线与后向发射管灯座10上表面之间距离H范围10mm-12mm;发射管16或接收管17距后向发射管灯座10光路输出口距离L范围3.5mm-4mm。对管管脚12与后向发射管灯座10下表面处于同一水平面(见图6)。
3、后向发射管灯座10、前向发射管灯座11、接收管灯座8与后向发射管16、前向发射管18、接收管17安装完成以后通过卡扣19安装到线路板15上。(见图4)
4、迷宫腔体1中,后向发射管16与接收管17光学轴线之间夹角α范围55°-65°之间。前向发射管18与接收管17光学轴线之间夹角β范围115°-125°之间;其光学轴线处于同一水平面上且与迷宫腔体底面平行。
5、迷宫盖14中防虫网13整体造型为锥形体状,锥形角度为140°-160°之间。防虫网为一体注塑成型的方式,(见图3)。
6.导光柱1镶嵌在迷宫盖14中,导光柱1镶嵌在迷宫腔体1的W型遮光栅内,迷宫盖14与迷宫腔体安装完成以后2个导光柱截面重合。
7、迷宫腔体1具有2个发射管灯座固定槽3、7,一个接收管灯座固定槽4,L型遮光栅2,V型遮光栅5,W型遮光栅6。该三种遮光栅是由迷宫腔体内底面向上突起的异型立筋,立筋高度与迷宫腔体1一致。迷宫腔体1底部外侧有多个安装卡槽22,(见图5)。
8、后向发射管灯座10内部有水平的发射管安装通道和限位结构,发射管16安装到位后对管管脚21可向下折弯至发射管灯座底部,(见图6)。
9、后向发射管灯座10,前向发射管灯座11,接收管灯座8结构和尺寸相同,(见图6)。
10、后向发射管16与后向发射管灯座10组成独立的发射光学组件,前向发射管18与、前向发射管灯座11组成独立的发射光学组件,接收管17与接收管灯座8组成独立的接收光学组件,光学组件固定到线路板15后与迷宫腔体1进行装配。其光学轴线处于同一水平面上且与迷宫腔体底面平行,并交汇于迷宫腔体圆心,(见图4)。
11、后向发射管灯座10距上表面之间距离H范围10mm-12mm。发射管16或接收管17距后向发射管灯座10光路输出口距离L范围3.5mm-4mm。对管管脚12与后向发射管灯座10下表面处于同一水平面,(见图6)。
12、迷宫盖14上表面有四条竖直的导流板20,各导流板之间互相垂直且相交于迷宫盖圆心。导光柱1安装在其中1条导流板内,(见图1、图3)。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是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列。

Claims (6)

1.一种火灾烟雾探测用复合式迷宫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迷宫腔体、迷宫盖、前向发射管、后向发射管、接收管、前向发射管灯座、后向发射管灯座、接收管灯座、导光柱1、导光柱2、接收管屏蔽罩、L型遮光栅、V型遮光栅、W型遮光栅、导流板,所述前向发射管灯座、后向发射管灯座、接收管灯座安装在迷宫腔体边缘上,所述前向发射管、后向发射管、接收管分别安装在前向发射管灯座、后向发射管灯座、接收管灯座上,所述前向发射管、后向发射管、接收管、前向发射管灯座、后向发射管灯座、接收管灯座发射、接收光学组件,前向发射管、后向发射管、接收管的光学轴线处于同一水平面上且与迷宫腔体底面平行,并交汇于迷宫腔体圆心,前向发射管与后向发射管的光学轴线共线,后向发射管与接收管的光学轴线之间组成的散射角范围在55°-65°之间,前向发射管与接收管的光学轴线之间组成的散射角范围在115°-125°之间;所述迷宫盖装在迷宫腔体上方,所述L型遮光栅为若干个L型遮光栅,该若干个L型遮光栅安装在迷宫腔体边缘上,所述V型遮光栅安装在后向发射管与接收管之间,W型遮光栅安装在前向发射管与接收管之间,所述L型遮光栅、V型遮光栅、W型遮光栅组成黑色背景的镜面吸光结构,能减少反射光线,降低背景光值,同时垂直且表面光滑的遮光栅能减少因重力沉降造成的迷宫腔体内表面灰尘累积;所述导流板安装在迷宫盖上表面,导光柱从迷宫腔体内穿过,所述导光柱由导光柱1、导光柱2组成,导光柱2安装到迷宫腔体内部,导光柱1安装到迷宫盖上,导光柱的安装能实现迷宫盖旋转拆卸功能,方便用户拆卸清理迷宫腔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火灾烟雾探测用复合式迷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由四条垂直迷宫盖顶部表面的板块组成,四条板块之间互相垂直且相交于迷宫盖圆心;在四条板块之一的板块上设有长方体形或圆柱体形的套筒,用于安插导光柱;采用顶部垂直进烟方式,使水平方向的气流经过迷宫盖上的导流板后改变为垂直向上的气流进入迷宫腔体内部光学散射区,再经迷宫盖进气流的对角方向流出;顶部垂直进烟方式与水平进烟的方式的优势在于烟雾气流经过导向后能直接通过防虫网进入迷宫腔体,能最大限度的减少迷宫对烟雾气流的阻碍,从而提高了进烟的效率,能使慢速烟雾的气流进入迷宫腔体,提高了报警响应的时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火灾烟雾探测用复合式迷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迷宫盖中设有防虫网,防虫网与迷宫盖采用一体注塑成型,降低了生产材料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防虫网整体造型为锥形体状,锥形角度为140°-160°之间,能使防虫网避开发射光,降低反射光线强度,能降低背景光值并抑制灰尘累积造成的误报的几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火灾烟雾探测用复合式迷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迷宫腔体具有后向发射管灯座固定槽、前向发射管灯座固定槽,分别用于固定前向发射管灯座、后向发射管灯座,一个接收管灯座固定槽,用于固定接收管灯座,其中,后向发射管灯座固定槽与接收管灯座固定槽之间夹角α范围55°-65°之间;前向发射管灯座固定槽与接收管灯座固定槽之间夹角β范围115°-125°之间;后向发射管灯座固定槽、前向发射管灯座固定槽、接收管灯座固定槽的中心线相较于迷宫腔体的圆心,所述V型遮光栅内部夹角γ范围20°-25°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火灾烟雾探测用复合式迷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管外围包裹有接收管屏蔽罩,所述接收管屏蔽罩为长方体状,两侧设有漏空,用于接收管的散热,后部下端设有两个底脚,用于将接收管屏蔽罩焊接到线路板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火灾烟雾探测用复合式迷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向发射管灯座、后向发射管灯座、接收管灯座的底部均设有卡扣,该卡扣为圆柱体下端叠加圆柱体,卡扣用于安装到线路板上对应的安装孔内。
CN201821047352.2U 2018-07-03 2018-07-03 一种火灾烟雾探测用复合式迷宫结构 Active CN20829836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047352.2U CN208298362U (zh) 2018-07-03 2018-07-03 一种火灾烟雾探测用复合式迷宫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047352.2U CN208298362U (zh) 2018-07-03 2018-07-03 一种火灾烟雾探测用复合式迷宫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298362U true CN208298362U (zh) 2018-12-28

Family

ID=647001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047352.2U Active CN208298362U (zh) 2018-07-03 2018-07-03 一种火灾烟雾探测用复合式迷宫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298362U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09863A (zh) * 2019-04-19 2019-07-12 汉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立式双光路感烟探测迷宫及其探测方法
CN110322658A (zh) * 2019-08-02 2019-10-11 四川赛科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顶式反向进烟迷宫结构及其实现方法
CN110443972A (zh) * 2019-09-12 2019-11-12 深圳市泛海三江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烟雾报警器迷宫结构及迷宫背景值控制方法
CN110514592A (zh) * 2019-09-03 2019-11-29 上海贝岭股份有限公司 烟雾探测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11009094A (zh) * 2019-11-27 2020-04-14 吴雪丹 新型光电式感烟火灾探测报警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1179539A (zh) * 2020-01-19 2020-05-19 秦皇岛锐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烟雾探测器迷宫结构
CN112614299A (zh) * 2021-01-06 2021-04-06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NB IoT的独立式光电感烟火灾探测器
WO2021104148A1 (en) * 2019-11-27 2021-06-03 Xuedan Wu Detection component, detection system and fire alarm for photoelectric smoke detection fire alarm
CN115223323A (zh) * 2022-07-18 2022-10-21 深圳市千宝通通科技有限公司 光电式烟感传感器、烟感传感器自检方法及烟感报警器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09863A (zh) * 2019-04-19 2019-07-12 汉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立式双光路感烟探测迷宫及其探测方法
CN110322658A (zh) * 2019-08-02 2019-10-11 四川赛科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顶式反向进烟迷宫结构及其实现方法
CN110322658B (zh) * 2019-08-02 2024-01-30 四川赛科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顶式反向进烟迷宫结构及其实现方法
CN110514592A (zh) * 2019-09-03 2019-11-29 上海贝岭股份有限公司 烟雾探测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10443972A (zh) * 2019-09-12 2019-11-12 深圳市泛海三江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烟雾报警器迷宫结构及迷宫背景值控制方法
CN110443972B (zh) * 2019-09-12 2024-02-06 深圳市高新投三江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迷宫背景值控制方法
CN111009094A (zh) * 2019-11-27 2020-04-14 吴雪丹 新型光电式感烟火灾探测报警方法、装置及系统
WO2021104148A1 (en) * 2019-11-27 2021-06-03 Xuedan Wu Detection component, detection system and fire alarm for photoelectric smoke detection fire alarm
CN111009094B (zh) * 2019-11-27 2022-02-18 吴雪丹 新型光电式感烟火灾探测报警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1179539A (zh) * 2020-01-19 2020-05-19 秦皇岛锐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烟雾探测器迷宫结构
CN112614299A (zh) * 2021-01-06 2021-04-06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NB IoT的独立式光电感烟火灾探测器
CN115223323A (zh) * 2022-07-18 2022-10-21 深圳市千宝通通科技有限公司 光电式烟感传感器、烟感传感器自检方法及烟感报警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298362U (zh) 一种火灾烟雾探测用复合式迷宫结构
CN106574989B (zh) 用于烟雾探测器的圆锥形光吸收器
CN106404618A (zh) 粒子检测传感器
CN106056830B (zh) 一种光电感烟探测器的迷宫罩
CN1987426A (zh) 立式双向散射感烟探测器迷宫
JPH08233736A (ja) 微粒子検出センサ
CN103674901B (zh) 感烟探测器
CN209674495U (zh) 一种耐高温的智能消防光电感烟探测器
CN203870251U (zh) 光电传感器
CN209248721U (zh) 迷宫式光学探测器
CN100557418C (zh) 一种后向光电感烟探测器的实现方法及其装置
CN109901288B (zh) 一种激光直射光及其前向散射光光陷阱装置
JP2016045093A (ja) 粒子検出センサ、ダストセンサ、煙感知器、空気清浄機、換気扇及びエアコン
CN208706021U (zh) 一种散射型火灾烟雾探测器及其光吸收器
CN201060166Y (zh) 一种后向光电感烟探测器
CN211821801U (zh) 一种手电筒头部结构及手电筒
CN209514108U (zh) 一种棱柱面加锥点面的微纳米结构扩散板
CN209264506U (zh) 颗粒物检测装置
CN209744474U (zh) 油烟机
CN109001088B (zh) 竖直布局渗透型厨房专用光电感烟探测器
CN110940619A (zh) 一种高精准烟雾探测器
CN209590315U (zh) 一种改良表面的微纳米结构扩散板
CN2914206Y (zh) 烟感探测器迷宫
KR102141387B1 (ko) 나선 흡입 방식의 먼지 및 흄 제거 장치
CN204010217U (zh) 一种吸气式感烟火灾探测器中的线性激光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066000 No. 66 West Harbor North Road, seaport District, Hebei, Qinhuangdao

Patentee after: Nitip Fire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066000 No. 66 West Harbor North Road, seaport District, Hebei, Qinhuangdao

Patentee before: QINHUANGDAO NEAT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066000 No.66 Xigang North Road, Haigang District, Qinhuangdao City, Hebe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Nit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066000 No.66 Xigang North Road, Haigang District, Qinhuangdao City, Hebe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Nitip Fire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