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298206U - 屏下生物特征识别装置和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屏下生物特征识别装置和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298206U
CN208298206U CN201820939798.XU CN201820939798U CN208298206U CN 208298206 U CN208298206 U CN 208298206U CN 201820939798 U CN201820939798 U CN 201820939798U CN 208298206 U CN208298206 U CN 2082982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quarter
wave plate
biometric devices
linear polarizer
feature recogni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939798.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蒋鹏
张键洋
凌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Goodix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Huid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Huid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Huid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939798.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29820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2982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29820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屏下生物特征识别装置和电子设备。该屏下生物特征识别装置包括:光学功能层,包括第一线偏振片和第一四分之一波片,其中,所述第一线偏振片和所述第一四分之一波片层叠设置;生物特征识别模组,设置于所述光学功能层下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能够提升屏下生物特征识别的性能。

Description

屏下生物特征识别装置和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生物识别技术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屏下生物特征识别装置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手机行业的高速发展,生物识别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更加便捷的屏下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例如屏下指纹识别技术的实用化已成为大众所需。
屏下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是将生物特征识别模组设置于显示屏下,在显示屏下方设置漏光区域,生物特征识别模组通过检测从漏光区域传输下来的携带目标(例如手指)的信息的光,实现屏下生物特征识别。然而,屏下漏光区域的模组可能会反射光至显示屏的上方,从而会引起外观问题;另一方面,从漏光区域漏下的与生物特征识别无关的光,也会影响生物特征识别的效率。由于上述各种问题的存在,影响了屏下生物特征识别的性能。
因此,如何提升屏下生物特征识别的性能,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屏下生物特征识别装置和电子设备,能够提升屏下生物特征识别的性能。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屏下生物特征识别装置,包括:
光学功能层,包括第一线偏振片和第一四分之一波片,其中,所述第一线偏振片和所述第一四分之一波片层叠设置;
生物特征识别模组,设置于所述光学功能层下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采用包括线偏振片和四分之一波片的光学功能层,能够提升屏下生物特征识别的性能。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四分之一波片设置于所述光学功能层的靠近所述生物特征识别模组的一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大大削弱生物特征识别模组的反射光,因而能够改善外观问题。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线偏振片设置于所述光学功能层的靠近所述生物特征识别模组的一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减少图像噪声,提升生物特征识别的效率。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四分之一波片的光轴与所述第一线偏振片的偏振方向呈45°角。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光学功能层还包括第二四分之一波片,其中,所述第二四分之一波片,所述第一线偏振片和所述第一四分之一波片层叠设置,所述第一线偏振片设置于所述第二四分之一波片和所述第一四分之一波片之间,所述第一四分之一波片设置于所述光学功能层的靠近所述生物特征识别模组的一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既可以大大削弱生物特征识别模组的反射光,改善外观问题,又可以减少图像噪声,提升生物特征识别的效率。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四分之一波片的光轴与所述第一线偏振片的偏振方向呈45°角;所述第二四分之一波片的光轴与所述第一线偏振片的偏振方向呈45°角。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光学功能层设置于显示屏下方。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显示屏包括发光层、第三四分之一波片和第二线偏振片,其中,所述第三四分之一波片设置于所述发光层上方,所述第二线偏振片设置于所述第三四分之一波片上方。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三四分之一波片的光轴与所述第二线偏振片的偏振方向呈45°角。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光学功能层在所述显示屏下方的设置方向为出射光光强最大的方向。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生物特征识别模组包括小孔阵列和光电传感器阵列,其中,所述小孔阵列设置于靠近所述光学功能层的一侧。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小孔阵列的侧壁为黑色。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使小孔阵列呈现的颜色与显示屏的漏光区域外的其他区域一致,即,都为黑色,从而能够进一步改善外观问题。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生物特征识别模组还包括滤波片,其中,所述滤波片设置于所述小孔阵列和所述光电传感器阵列之间。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显示屏以及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屏下生物特征识别装置。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显示屏为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所述显示屏的发光层包括多个有机发光二极管光源。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可以适用的电子设备的平面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沿A’-A’的部分剖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屏下生物特征识别装置的示意图。
图4是抗反射光原理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屏下生物特征识别装置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实施例的屏下生物特征识别装置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实施例的屏下生物特征识别装置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实施例的屏下生物特征识别装置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实施例的屏下生物特征识别装置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实施例的屏下生物特征识别装置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实施例的屏下生物特征识别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随着电子设备步入全面屏时代,电子设备正面生物特征采集区域受到全面屏的挤压,因此屏下(Under-display或者Under-screen)生物特征识别技术越来越受到关注。屏下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是指将生物特征识别模组(比如指纹识别模组)安装在显示屏下方,从而实现在显示屏的显示区域内进行生物特征识别操作,不需要在电子设备正面除显示区域外的区域设置生物特征采集区域。
屏下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使用从设备显示组件的顶面返回的光来进行指纹感应和其他感应操作。该返回的光携带与该顶面接触的物体(例如手指)的信息,通过采集和检测该返回的光实现位于显示屏下方的特定光学传感器模块。光学传感器模块的设计可以为通过恰当地配置用于采集和检测返回的光的光学元件来实现期望的光学成像。
应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例如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游戏设备等便携式或移动计算设备,以及电子数据库、汽车、银行自动柜员机(Automated Teller Machine,ATM)等其他电子设备,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并不限定。
还应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除了可以进行指纹识别外,还可以进行其他生物特征识别,例如,活体识别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也不限定。
图1和图2示出了屏下生物特征识别装置可以适用的电子设备100的示意图,其中图1为电子设备100的正面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100沿A’-A’的部分剖面结构示意图。
如图1和图2所示,电子设备100可以包括显示屏120和生物特征识别模组140,其中,所述显示屏120具有显示区域102,所述生物特征识别模组140设置在所述显示屏120的下方。
所述显示屏120可以为自发光显示屏,其采用具有自发光的显示单元作为显示像素。比如显示屏120可以为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显示屏或者微型发光二极管(Micro-LED)显示屏。在其他替代实施例中,所述显示屏120也可以为液晶显示屏(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或者其他被动发光显示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另一方面,所述显示屏120具体为触控显示屏,其不仅可以进行画面显示,还可以检测用户的触摸或者按压操作,从而为用户提供一个人机交互界面。比如,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设备100可以包括触摸传感器,所述触摸传感器可以具体为触控面板(TouchPanel,TP),其可以设置在所述显示屏120表面,也可以部分集成或者整体集成到所述显示屏120内部,从而形成所述触控显示屏。
所述生物特征识别模组140可以具体为光学生物特征识别模组,比如光学指纹模组,其主要用于采集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比如指纹图像信息)。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生物特征识别模组140可以至少设置在所述显示屏120下方的局部区域,从而使得所述生物特征识别模组140的生物特征采集区域(或感应区域)130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显示屏120的显示区域102。
作为一种实施例,所述生物特征识别模组140可以具体包括具有光学感应阵列的光学生物特征传感器,比如光学指纹传感器;所述光学感应阵列包括多个光学感应单元,且所述光学感应阵列的所在区域对应所述生物特征识别模组140的生物特征采集区域130。如图1所示,所述生物特征采集区域130位于所述显示屏120的显示区域102之中,因此,用户在需要对所述电子设备100进行解锁或者其他生物特征验证的时候,只需要将手指按压在位于所述显示屏120的生物特征采集区域130,便可以实现生物特征输入操作。由于生物特征采集检测可以在所述显示屏120的显示区域102内部实现,采用上述结构的电子设备100无需其正面专门预留空间来设置指纹按键(比如Home键),因而可以采用全面屏方案。因此,所述显示屏120的显示区域102可以基本扩展到所述电子设备100的整个正面。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以所述显示屏120采用OLED显示屏为例,所述显示屏120的发光层具有呈阵列式排布的OLED显示单元阵列,所述生物特征识别模组140可以利用所述OLED显示屏120位于所述生物特征采集区域130的OLED显示单元(即OLED光源)作为生物特征检测识别的激励光源。当然,应当理解,在其他替代实现方案中,该生物特征识别模组140也可以采用内置光源或者外置光源来提供用于进行生物特征检测识别的光信号。在这种情况下,屏下生物特征识别装置不仅可以适用于如OLED显示屏等自发光显示屏,还可以适用于非自发光显示屏,比如液晶显示屏或者其他的被动发光显示屏。并且,所述生物特征识别模组140的光学感应阵列具体为光探测器(Photo detector)阵列(或称为光电探测器阵列),其包括多个呈阵列式分布的光探测器,所述光探测器可以作为如上所述的光学感应单元。
当手指触摸、按压或者接近(为便于描述,在本实用新型中统称为按压)在所述生物特征采集区域130时,所述生物特征采集区域130的显示单元发出的光线在手指发生反射并形成反射光,其中所述反射光可以携带有用户手指的生物特征信息。比如,所述光线被用户手指表面的指纹发生反射之后,由于手指指纹的纹脊和纹谷的反射光是不同的,因此反射光便携带有用户的指纹信息。所述反射光返回所述显示屏120并被其下方的生物特征识别模组140的光探测器阵列所接收并且转换为相应的电信号,即生物特征检测信号。所述电子设备100基于所述生物特征检测信号便可以获得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并且可以进一步进行生物特征匹配验证,从而完成当前用户的身份验证以便于确认其是否有权限对所述电子设备100进行相应的操作。
在其他替代实施例中,所述生物特征识别模组140也可以设置在所述显示屏120下方的整个区域,从而将所述生物特征采集区域130扩展到整个所述显示屏120的整个显示区域102,实现全屏生物特征识别。
应当理解的是,在具体实现上,所述电子设备100还包括保护盖板110,所述盖板110可以具体为透明盖板,比如玻璃盖板或者蓝宝石盖板,其位于所述显示屏120的上方并覆盖所述电子设备100的正面,且所述保护盖板110表面还可以设置有保护层。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谓的手指按压所述显示屏120实际上可以是指手指按压在所述显示屏120上方的盖板110或者覆盖所述盖板110的保护层表面。
另一方面,所述生物特征识别模组140的下方还可以设置有电路板150,比如软性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FPC),所述生物特征识别模组140可以通过焊盘焊接到所述电路板150,并通过所述电路板150实现与其他外围电路或者所述电子设备100的其他元件的电性互连和信号传输。比如,所述生物特征识别模组140可以通过所述电路板150接受所述电子设备100的处理单元的控制信号,并且还可以通过所述电路板150将所述生物特征检测信号输出给所述电子设备100的处理单元或者控制单元等。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生物特征识别模组140可以采用光传输结构(或光引导结构),例如,周期性小孔阵列、准直器阵列或者透镜阵列等,将光线传输到感应阵列上。
然而,生物特征识别模组140可能会反射光至电子设备100的上方,从而会引起外观问题,例如,在强光下可能会看见生物特征识别模组140的安装区域;另一方面,传输至生物特征识别模组140的没有携带目标的信息的光,也会影响生物特征识别的效率。上述各种问题的存在,会影响屏下生物特征识别的性能。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改进的屏下生物特征识别的技术方案,以提升屏下生物特征识别的性能。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屏下生物特征识别装置300的示意图。
如图3所示,屏下生物特征识别装置300可以包括:光学功能层310和生物特征识别模组320。
光学功能层310可以包括第一线偏振片311和第一四分之一波片312,其中,所述第一线偏振片311和所述第一四分之一波片312层叠设置。
生物特征识别模组320,设置于所述光学功能层310下方。
生物特征识别模组320用于根据经由所述光学功能层310传输至所述生物特征识别模组320的光进行生物特征识别。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光学功能层310对传输至生物特征识别模组320的光和从生物特征识别模组320反射出来的光进行处理。光学功能层310的设计考虑了光的偏振状态,采用线偏振片和四分之一波片的叠层,可以通过有用的光而过滤没用的光,并削弱反射光,从而可以提升屏下生物特征识别的性能。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四分之一波片312的光轴与所述第一线偏振片311的偏振方向呈45°角。四分之一波片的光轴与线偏振片的偏振方向呈45°角,能够减少光的损失。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四分之一波片312设置于所述光学功能层310的靠近所述生物特征识别模组320的一侧。
也就是说,所述第一线偏振片311和所述第一四分之一波片312可以采用如图3所示的位置关系,即所述第一线偏振片311在所述第一四分之一波片312的上方,所述第一四分之一波片312靠近所述生物特征识别模组320。
线偏振片和四分之一波片组合可以防止四分之一波片以下物体反射光至线偏振片上方。如图4所示,自然光通过线偏振片后会形成线偏振光,然后通过四分之一波片后形成圆偏振光,下方的物体在垂直方向反射此圆偏振光并外加180°的相位变化,即π变。经过π变的反射圆偏振光再次经过四分之一波片后会变成线偏振光,此线偏振光相对于线偏振片的偏振方向相差90°,形成消光条件。这样,大部分反射光不会到达线偏振片上方。
因此,采用如图3所示的方案,可以大大削弱生物特征识别模组320的反射光。当屏下生物特征识别装置300安装到显示屏下时,基本不会有反射光到达显示屏上方,从而人眼不会看见生物特征识别模组320,因而能够改善外观问题。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所述第一线偏振片311设置于所述光学功能层310的靠近所述生物特征识别模组320的一侧。
也就是说,所述第一线偏振片311和所述第一四分之一波片312也可以采用如图5所示的位置关系,即所述第一线偏振片311在所述第一四分之一波片312的下方,所述第一线偏振片311靠近所述生物特征识别模组320。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所述光学功能层310还包括第二四分之一波片313,其中,所述第二四分之一波片313,所述第一线偏振片311和所述第一四分之一波片312层叠设置,所述第一线偏振片311设置于所述第二四分之一波片313和所述第一四分之一波片312之间,所述第一四分之一波片312设置于所述光学功能层310的靠近所述生物特征识别模组320的一侧。
可选地,所述第一四分之一波片312的光轴与所述第一线偏振片311的偏振方向呈45°角;所述第二四分之一波片313的光轴与所述第一线偏振片311的偏振方向呈45°角。
在本实施例中,光学功能层310采用两个四分之一波片和一个线偏振片。采用这样的设计,除了可以改善外观问题外,还能够将与生物特征相关的有用光的偏振状态检测出,进而增强生物特征信号并削弱杂散光,提升生物特征识别的效率。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所述光学功能层310设置于显示屏330下方,所述生物特征识别模组320设置于所述光学功能层310下方。
具体而言,显示屏330下方设置漏光区域。例如,显示屏330下方有一层黑色泡棉,在特定区域去除泡棉层形成漏光区域,屏下生物特征识别装置300安装到显示屏330的漏光区域下。
显示屏330可以包括发光层331,用于提供用于进行生物特征检测识别的光信号。发光层331中包括光源,例如,对于OLED显示屏,发光层331中包括多个有机发光二极管光源。
如图7所示,可选地,显示屏330中还可以包括第三四分之一波片332和第二线偏振片333,其中,所述第三四分之一波片332设置于所述发光层331上方,所述第二线偏振片333设置于所述第三四分之一波片332上方。
可选地,所述第三四分之一波片332的光轴与所述第二线偏振片333的偏振方向呈45°角。
应理解,显示屏330中还可以包括其他固有的部件,例如,衬底334和盖板玻璃335,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并不限定。
可选地,在将屏下生物特征识别装置300安装到显示屏330下时,光学功能层310在所述显示屏330下方的设置方向为出射光光强最大的方向。
具体而言,光学功能层310在所述显示屏330下方的设置方向决定了光学功能层310中的线偏振片的偏振方向、四分之一波片的光轴与显示屏330中的线偏振片的偏振方向、四分之一波片的光轴之间的关系,可以调节光学功能层310的设置方向,使得光学功能层310的出射光光强最大。
发光层331会朝屏上发光和屏下漏光,这些光是自然光,即偏振强度各方向都相同。从发光层331朝上发射的光经过第二线偏振片333后变为线偏振光,然后穿过盖板玻璃335直达屏上方。当手指放于屏上时,手指会反射线偏振光,此反射光穿透盖板玻璃335,并穿过线偏光片333。与手指特征相关的线偏振光经过屏内的第三四分之一波片332会形成圆偏振光,此圆偏振光会穿过整个屏到屏下漏光区域。在屏下漏光区域放置的屏下生物特征识别装置300就可以进行屏下生物特征识别。屏内的线偏振片和四分之一波片能够削弱外部的强光干扰(消除非偏振方向的光),并削弱反射到屏外的反射光(原理同图4)。
如图8或图9所示,若屏下生物特征识别装置300采用图5或图6所示的形式,与手指特征相关的圆偏振光穿过屏后,可以先通过四分之一波片(图8中的第一四分之一波片312,图9中的第二四分之一波片313),变为线偏振光。线偏振光可以通过第一线偏振片311。显示屏330向下的漏光是自然光,其会引入不必要的噪声。该自然光通过四分之一波片(图8中的第一四分之一波片312,图9中的第二四分之一波片313)后依然是自然光。再通过第一线偏振片311时,可以消除非偏振方向的光,从而可以减少噪声,提升生物特征识别的效率。
若屏下生物特征识别装置300采用图6所示的形式,如前所述,通过第一线偏振片311和第一四分之一波片312可以削弱屏下生物特征识别装置300反射出去的光,从而改善外观问题。
如图10所示,若屏下生物特征识别装置300采用图3所示的形式,与手指特征相关的圆偏振光穿过屏后,通过第一线偏振片311变为线偏振光,同时,显示屏330向下的漏光通过第一线偏振片311后,也消除了非偏振方向的光,这样,有用光信号的比例没有变化,即没有影响到生物特征识别的效率。同时,如前所述,通过第一线偏振片311和第一四分之一波片312可以削弱屏下生物特征识别装置300反射出去的光,从而改善外观问题。
综上所述,图10的方案能够改善外观问题,图8的方案能够提升生物特征识别的效率,图9的方案既能改善外观问题,又能提升生物特征识别的效率。
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采用包括线偏振片和四分之一波片的光学功能层,能够提升屏下生物特征识别的性能。
生物特征识别模组320可以为各种利用光进行生物特征识别的模组。例如,生物特征识别模组320可以为前述的生物特征识别模组140。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所述生物特征识别模组320可以包括小孔阵列321和光电传感器阵列322,其中,所述小孔阵列321设置于靠近所述光学功能层310的一侧。所述光通过所述小孔阵列321传输至所述光电传感器阵列322。
小孔阵列321例如可以是周期性的小孔阵列,用于将光引导至光电传感器阵列322。
光电传感器阵列322可检测光,得到生物特征检测信号。例如,光电传感器阵列322可以采用光电二极管的阵列,通过光电二极管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从而可以根据电信号进行成像。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小孔阵列321的侧壁为黑色。也就是说,可以采用涂黑的小孔阵列321。这样,小孔阵列321呈现的颜色与显示屏的漏光区域外的其他区域一致,即,都为黑色,从而能够进一步改善外观问题。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生物特征识别模组320还包括滤波片323,其中,所述滤波片323设置于所述小孔阵列321和所述光电传感器阵列322之间。所述滤波片323用于对所述光进行滤波处理。
应理解,上述屏下生物特征识别装置300也可以称为生物特征识别模组。显示屏330与屏下生物特征识别装置300之间可以通过粘胶层连接,也可以通过其他连接方式连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另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屏下生物特征识别装置300中各部件之间的连接方式也不做限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可以包括显示屏以及上述本实用新型各种实施例中的屏下生物特征识别装置。
该电子设备可以为任何具有显示屏的电子设备,其采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实现屏下生物特征识别。
显示屏可以采用以上描述中的显示屏,例如OLED显示屏或其他显示屏,显示屏的相关说明可以参考以上描述中关于显示屏的描述,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地,所述显示屏为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所述显示屏的发光层包括多个有机发光二极管光源。所述屏下生物特征识别装置采用至少部分有机发光二极管光源作为生物特征识别的激励光源。
应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具体的例子只是为了帮助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而非限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范围。
应理解,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例如,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上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外,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也可以是电的,机械的或其它的形式连接。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5)

1.一种屏下生物特征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光学功能层,包括第一线偏振片和第一四分之一波片,其中,所述第一线偏振片和所述第一四分之一波片层叠设置;
生物特征识别模组,设置于所述光学功能层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下生物特征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四分之一波片设置于所述光学功能层的靠近所述生物特征识别模组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下生物特征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线偏振片设置于所述光学功能层的靠近所述生物特征识别模组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屏下生物特征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四分之一波片的光轴与所述第一线偏振片的偏振方向呈45°角。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下生物特征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功能层还包括第二四分之一波片,其中,所述第二四分之一波片,所述第一线偏振片和所述第一四分之一波片层叠设置,所述第一线偏振片设置于所述第二四分之一波片和所述第一四分之一波片之间,所述第一四分之一波片设置于所述光学功能层的靠近所述生物特征识别模组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屏下生物特征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四分之一波片的光轴与所述第一线偏振片的偏振方向呈45°角;所述第二四分之一波片的光轴与所述第一线偏振片的偏振方向呈45°角。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5和6中任一项所述的屏下生物特征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功能层设置于显示屏下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屏下生物特征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屏包括发光层、第三四分之一波片和第二线偏振片,其中,所述第三四分之一波片设置于所述发光层上方,所述第二线偏振片设置于所述第三四分之一波片上方。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屏下生物特征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四分之一波片的光轴与所述第二线偏振片的偏振方向呈45°角。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屏下生物特征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功能层在所述显示屏下方的设置方向为出射光光强最大的方向。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3、5和6中任一项所述的屏下生物特征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特征识别模组包括小孔阵列和光电传感器阵列,其中,所述小孔阵列设置于靠近所述光学功能层的一侧。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屏下生物特征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小孔阵列的侧壁为黑色。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屏下生物特征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特征识别模组还包括滤波片,其中,所述滤波片设置于所述小孔阵列和所述光电传感器阵列之间。
14.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屏以及
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屏下生物特征识别装置。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屏为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所述显示屏的发光层包括多个有机发光二极管光源。
CN201820939798.XU 2018-06-15 2018-06-15 屏下生物特征识别装置和电子设备 Active CN2082982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939798.XU CN208298206U (zh) 2018-06-15 2018-06-15 屏下生物特征识别装置和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939798.XU CN208298206U (zh) 2018-06-15 2018-06-15 屏下生物特征识别装置和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298206U true CN208298206U (zh) 2018-12-28

Family

ID=647015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939798.XU Active CN208298206U (zh) 2018-06-15 2018-06-15 屏下生物特征识别装置和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298206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220298A1 (zh) * 2019-04-30 2020-11-05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指纹识别装置和电子设备
WO2020227940A1 (zh) * 2019-05-14 2020-11-19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指纹识别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2132098A (zh) * 2020-09-30 2020-12-25 上海悠睿光学有限公司 屏下指纹识别装置及电子设备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220298A1 (zh) * 2019-04-30 2020-11-05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指纹识别装置和电子设备
WO2020227940A1 (zh) * 2019-05-14 2020-11-19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指纹识别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2132098A (zh) * 2020-09-30 2020-12-25 上海悠睿光学有限公司 屏下指纹识别装置及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885697A (zh) 屏下生物特征识别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9496313B (zh) 指纹识别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9416737A (zh) 指纹识别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9643379B (zh) 指纹识别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EP3396588B1 (en) Display screen, display device and mobile terminal
CN109564628A (zh) 指纹识别方法、装置及具有指纹识别功能的终端设备
CN209072544U (zh) 指纹识别装置及具有指纹识别功能的终端设备
CN211349388U (zh) 指纹识别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0770746B (zh) 指纹识别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8513666A (zh) 屏下生物特征识别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0799990B (zh) 指纹识别的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7004130A (zh) 用于屏幕上指纹感应的屏幕下光学传感器模块
CN208888842U (zh) 指纹识别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0991351A (zh) 用于屏幕上指纹感应的屏幕下光学传感器模块
CN109690567A (zh) 指纹识别装置和电子设备
CN208298206U (zh) 屏下生物特征识别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9564623A (zh) 复合透镜结构、指纹识别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0036394A (zh) 用于指纹识别的方法、装置和终端设备
CN109564625A (zh) 基于双感应区的识别指纹方法、指纹识别系统和电子设备
CN210142333U (zh) 指纹识别的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0036396B (zh) 指纹识别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0036395A (zh) 用于指纹识别的方法、装置和终端设备
CN111837128A (zh) 指纹防伪的方法、指纹识别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0235144A (zh) 用于指纹识别的方法和电子设备
CN209297320U (zh) 指纹识别装置和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