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286859U - 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286859U
CN208286859U CN201721142280.5U CN201721142280U CN208286859U CN 208286859 U CN208286859 U CN 208286859U CN 201721142280 U CN201721142280 U CN 201721142280U CN 208286859 U CN208286859 U CN 20828685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d
cooking
water storage
cavity
storage cha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14228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梁志佳
刘化勇
黄韦铭
马利
罗飞龙
吴慧民
邢胜华
羊小亮
瞿月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14228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28685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28685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28685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锅体,锅体具有顶部敞开的烹饪腔;盖体,盖体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可活动地安装至锅体,盖体具有排气孔和与烹饪腔导通的蒸汽孔,盖体具有与蒸汽孔导通的储水腔体;加热件,加热件设在盖体上,用于对储水腔体加热并将产生的蒸汽排到烹饪腔内;排气装置,排气装置设在盖体内以在烹饪腔内的气压达到预设压力值时打开排气孔,在烹饪腔内的气压低于预设压力值时关闭排气孔以使烹饪腔内的气体冷却降压后形成负压。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结构简单,成本低,效果好。

Description

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电器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的真空电饭煲,在实现负压状态时,主要通过真空泵对烹饪腔进行抽真空,进而提高烹饪效率,但是真空泵价格较为昂贵,会大大增加电饭煲的成本,因此存在改进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烹饪器具,所述烹饪器具成本低。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器具,包括:锅体,所述锅体具有顶部敞开的烹饪腔;盖体,所述盖体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可活动地安装至所述锅体,所述盖体具有排气孔和与所述烹饪腔导通的蒸汽孔,所述盖体具有与所述蒸汽孔导通的储水腔体;加热件,所述加热件设在所述盖体上,用于对所述储水腔体加热并将产生的蒸汽排到所述烹饪腔内;排气装置,所述排气装置设在所述盖体内以在所述烹饪腔内的气压达到预设压力值时打开所述排气孔,在所述烹饪腔内的气压低于所述预设压力值时关闭所述排气孔以使所述烹饪腔内的气体冷却降压后形成负压。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器具,通过在盖体上设置储水腔体,采用加热件对储水腔体加热先升温,形成高温蒸汽,排放到烹饪腔内,再使烹饪腔在密封状态下自然冷却降温,根据热胀冷缩原理及气体液化体积缩小的原理,烹饪腔内的高温蒸汽一部分由于温度降低体积缩小,一部分冷凝成水,烹饪腔内气体体积减少,烹饪腔内的气压急剧下降,实现真空负压状态;而且省去了真空泵,使得烹饪器具的结构简单且能够降低成本,同时可以避免了真空泵噪音大、寿命短的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器具,所述加热件为电磁加热线圈,且所述加热件设在所述盖体内且邻近所述储水腔体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器具,所述储水腔体设在所述盖体的朝向所述烹饪腔的一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器具,所述储水腔体包括:储水腔壳;储水腔盖,所述储水腔盖罩设在所述储水腔壳上且与所述储水腔壳限定出储水腔,所述储水腔壳和所述储水腔盖中的至少一个适于被所述加热件加热。
可选地,所述蒸汽孔设在所述储水腔壳的侧壁的上部。
进一步地,所述储水腔盖设有加水口,所述加水口处设有密封塞以打开或关闭所述加水口。
进一步地,所述盖体包括盖板,所述储水腔壳与所述盖板连接,且所述储水腔盖形成为所述盖板的一部分。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器具,所述加热件设在所述储水腔体的正上方。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器具,所述排气装置包括:基座,所述基座具有与所述排气孔连通的气孔;封堵件,所述封堵件在开启位置和封堵位置可活动地设在所述基座上以开启或封堵所述气孔。
可选地,所述封堵件形成为球状。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所示A部的放大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器具在工作时的温度和压力变化曲线图。
附图标记:
烹饪器具100,
锅体10,烹饪腔11,
盖体20,盖板201,排气孔21,蒸汽孔22,储水腔体23,储水腔壳231,储水腔盖232,加水口233,密封塞234,
加热件30,
排气装置40,基座41,封堵件4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图1-图3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器具100。
如图1-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烹饪器具100包括:锅体10、盖体20、加热件30和排气装置40。
锅体10限定出上表面(如图1所示的上侧表面)敞开的烹饪腔11。盖体20连接在锅体10上,并在关闭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可活动,从而关闭或打开烹饪腔11的上端开口。盖体20上设有排气孔21和蒸汽孔22。排气孔21和蒸汽孔22分别与烹饪腔11相导通,盖体20上还具有与蒸汽孔22导通的储水腔体23。
加热件30设置在盖体20上,加热件30用于对储水腔体23进行加热,同时储水腔体23内经过加热后产生的蒸汽通过蒸汽孔22排到烹饪腔11内,使烹饪腔11内的气压增大。
排气装置40设置在盖体20内,在烹饪腔11内的气压达到预设压力值时,排气装置40可以打开排气孔21,使烹饪腔11内的气压维持在预设压力值以下;在烹饪腔11内的气压低于预设压力值时,排气装置40将排气孔21关闭,从而使烹饪腔11形成密封腔室,这样进入烹饪腔内的气体冷却降压后使烹饪腔11内形成负压。
由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器具100,通过在盖体20上设置储水腔体23,采用加热件30对储水腔体23加热升温,形成高温蒸汽,排放到烹饪腔11内,再使烹饪腔11在密封状态下自然冷却降温,根据热胀冷缩原理及气体液化体积缩小的原理,烹饪腔11内的高温蒸汽一部分由于温度降低体积缩小,一部分冷凝成水,烹饪腔11内气体体积减少,烹饪腔11内的气压急剧下降,实现真空负压状态;而且省去了真空泵,使得烹饪器具100的结构简单且能够降低成本,同时可以避免了真空泵噪音大、寿命短的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加热件30可以为电磁加热线圈,电磁加热线圈的结构简单,工作效率高。加热件30设置在盖体20内部,且设置在邻近储水腔体23的位置,从而方便对盖体20或储水腔体23进行加热。
其中,盖体20或储水腔体23为部分导磁件,优选地,将储水腔体23的底部设为导磁件,通过电磁加热线圈对储水腔体23进行加热,产生高温蒸汽通过蒸汽孔22进入烹饪腔11内,此时烹饪腔11内的气压增大,气体通过排气装置40排出至锅体10外。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储水腔体23设置在盖体20的朝向烹饪腔11的一侧(如图1所示的盖体20的下侧),结构简单、紧凑,并且在保证可以正常储水的基础上、方便将蒸汽孔22设置在与烹饪腔11导通的位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储水腔体23包括:储水腔壳231和储水腔盖232,储水腔盖232罩设在储水腔壳231上,储水腔盖232与储水腔壳231限定出储水腔,加热件30可以加热储水腔壳231,也可以加热储水腔盖232,加热件30还可以同时对储水腔壳231和储水腔盖232进行加热。
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一些示例中,储水腔体23的侧壁和底壁均外露在烹饪腔11内,蒸汽孔22设置在储水腔壳231的侧壁的上部,具体地,将蒸汽孔22与储水腔的上部连通,从而可以防止储水腔内的水振动过程中溢出;同时蒸汽孔22和与烹饪腔11相导通,从而可以将加热生成的高温蒸汽通过蒸汽孔22排放到烹饪腔11内,保证储水腔体23可以正常储水和排放蒸汽。
如图2所示,在一些具体的示例中,储水腔盖232上设有加水口233,加水口232处设有密封塞234,密封塞234用于打开或关闭加水口233,当储水腔内的水全部被加热蒸发或者快要被加热蒸发后,由控制系统控制密封塞234打开,通过加水口233向储水腔内补充水源,或者控制系统控制预警装置向用户发出提醒,从而通知用户及时加水。
在又一些示例中,盖体20上包括盖板201,储水腔盖232形成为盖板20的一部分,即盖板20的一部分作为储水腔壳231的上盖,从而简化了盖体20以及储水腔体23的结构,提高了安装效率。
如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加热件30设置在储水腔体23的正上方,从而对储水腔体23进行加热,其结构简单,加热方便。
在一些示例中,盖体20包括盖板201和罩设在盖板201上的内盖,加热件30可以安装在盖板201的正对于储水腔体23的位置,方便加热件30的安装和加热。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排气装置40包括:基座41和封堵件42。基座41上具有与排气孔21连通的气孔,封堵件42在开启位置和封堵位置可活动地设置在基座41上,当封堵件42位于封堵位置时封堵气孔,从而断开排气孔21与外界之间的气路,当封堵件42位于开启位置时打开气孔,以打开排气孔21,方便排气。
其中,利用封堵件42控制排气孔21的打开与关闭,不仅能够使烹饪腔11内的气体通过排气孔21排出,或者烹饪腔11外的空气通过排气孔21进入烹饪腔11内,从而快速改变烹饪腔11的气压,节能省电;还能在烹饪腔11处于负压状态时,保证烹饪腔11的密闭性。
可选地,封堵件42可以采用球形封堵件,球形封堵件的生产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而且球形封堵件42与排气孔21的密封效果较好,有利于提升封堵件42封堵排气孔21时的密封性。
下面参考图1-图3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烹饪器具100的工作过程。
如图3所示,烹饪器具100在蒸煮米饭时通常包括预约阶段(0-t1)、吸水阶段(t1-t2)、沸腾焖饭阶段(t2-t3)、保温阶段(t3-),各阶段的工作控制过程如下:
在吸水阶段,电磁加热线圈对储水腔体23加热,储水腔体23内的水经过加热后升温产生高温蒸汽,高温蒸汽通过蒸汽孔22进入烹饪腔11内,使烹饪腔11内的气压逐渐增加。当烹饪腔11内的气压值增加到设定的压力值时,气体推开排气孔21上的封堵件42,此时由于温度的升高,烹饪腔11内处于高压状态;进而控制电磁加热线圈停止对储水腔体23的加热,此后烹饪腔11内的压强由于温度降低而降低,即烹饪腔11内逐渐形成负压状态。吸水阶段循环重复上述过程,从而在烹饪腔11内实现高于大气压和低于大气压的循环压力,促进米粒吸水。
在预约阶段和保温阶段,电磁加热线圈对储水腔体23加热,储水腔体23内的水升温后产生高温蒸汽,通过蒸汽孔22进入烹饪腔11内,通入高温蒸汽的同时推开封堵件42,然后电磁加热线圈停止加热同时使封堵件42复位,封堵排气孔21,通过间歇通入高温蒸汽,可以有效的地加快烹饪腔11内真空负压状态的形成产生,增大真空度,同时高温蒸汽可以对烹饪腔11内的米粒进行杀菌,并为米粒表面补充水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烹饪器具100,在吸水阶段,烹饪腔11内的气压实现了正负压的交替变化,从而大米内部压力反复变化,米粒内的空气加快排出,进而使大米的吸水性更强,同时吸水时间变短,煮饭速度加快;排气装置40可以让烹饪腔11内的气压不再借助外力(额外的驱动件)的情况下恢复常压,降低了能源的耗费,瞬时卸压还对大米有一定的翻滚作用,增加了米饭的受热均匀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器具100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锅体,所述锅体具有顶部敞开的烹饪腔;
盖体,所述盖体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可活动地安装至所述锅体,所述盖体具有排气孔和与所述烹饪腔导通的蒸汽孔,所述盖体具有与所述蒸汽孔导通的储水腔体;
加热件,所述加热件设在所述盖体上,用于对所述储水腔体加热并将产生的蒸汽排到所述烹饪腔内;
排气装置,所述排气装置设在所述盖体内以在所述烹饪腔内的气压达到预设压力值时打开所述排气孔,在所述烹饪腔内的气压低于所述预设压力值时关闭所述排气孔以使所述烹饪腔内的气体冷却降压后形成负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件为电磁加热线圈,且所述加热件设在所述盖体内且邻近所述储水腔体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腔体设在所述盖体的朝向所述烹饪腔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腔体包括:
储水腔壳;
储水腔盖,所述储水腔盖罩设在所述储水腔壳上且与所述储水腔壳限定出储水腔,所述储水腔壳和所述储水腔盖中的至少一个适于被所述加热件加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孔设在所述储水腔壳的侧壁的上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腔盖设有加水口,所述加水口处设有密封塞以打开或关闭所述加水口。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包括盖板,所述储水腔壳与所述盖板连接,且所述储水腔盖形成为所述盖板的一部分。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件设在所述储水腔体的正上方。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装置包括:
基座,所述基座具有与所述排气孔连通的气孔;
封堵件,所述封堵件在开启位置和封堵位置可活动地设在所述基座上以开启或封堵所述气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件形成为球状。
CN201721142280.5U 2017-09-06 2017-09-06 烹饪器具 Active CN20828685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142280.5U CN208286859U (zh) 2017-09-06 2017-09-06 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142280.5U CN208286859U (zh) 2017-09-06 2017-09-06 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286859U true CN208286859U (zh) 2018-12-28

Family

ID=646965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142280.5U Active CN208286859U (zh) 2017-09-06 2017-09-06 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286859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13546A (zh) * 2019-02-02 2020-08-11 浙江苏泊尔家电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及烹饪器具
CN111513553A (zh) * 2019-02-02 2020-08-11 浙江苏泊尔家电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
CN111685577A (zh) * 2019-03-15 2020-09-22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器具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693426A (zh) * 2020-05-20 2021-11-26 杭州九阳小家电有限公司 一种食品加工机的负压控制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13546A (zh) * 2019-02-02 2020-08-11 浙江苏泊尔家电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及烹饪器具
CN111513553A (zh) * 2019-02-02 2020-08-11 浙江苏泊尔家电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
CN111685577A (zh) * 2019-03-15 2020-09-22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器具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693426A (zh) * 2020-05-20 2021-11-26 杭州九阳小家电有限公司 一种食品加工机的负压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286859U (zh) 烹饪器具
CN105286625B (zh) 一种烹饪方法及使用该烹饪方法的电饭煲
CN108926229A (zh) 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及烹饪器具
CN105193247B (zh) 一种多功能智能烹饪机的导风系统
CN100348905C (zh) 具有快速排汽装置的电蒸炉
CN102178466A (zh) 蒸汽烤箱
CN109124343B (zh) 烹饪厨具盖体和烹饪厨具及破泡防溢方法
CN209826263U (zh) 一种变容的蒸汽烤箱
CN106820948A (zh) 一种蒸汽炉
CN101322617A (zh) 自动报警蒸汽式咖啡壶
JP6671401B2 (ja) 調理器具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CN104840088A (zh) 一种新型蒸汽烹饪器
CN104665611A (zh) 烤盘以及烤盘的油烟处理方法
CN205191663U (zh) 一种微波炉进气导风装置
CN203619307U (zh) 多功能组合炉
CN207131851U (zh) 密封环及烹饪器具
CN201356038Y (zh) 一种可控干湿蒸汽电热蒸箱
CN203099924U (zh) 微波炉
CN207400648U (zh) 密封环及烹饪器具
CN208658769U (zh) 烹饪装置
CN202821011U (zh) 加热保温壶
CN103126510B (zh) 一种水雾冷却烹饪器具
CN201996337U (zh) 一种电饭锅玻璃锅盖的防溢锅机构
CN218852449U (zh) 一种嵌入式大容量蒸烤一体机
CN209712612U (zh) 节能烧烤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