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285479U - 智能终端 - Google Patents

智能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285479U
CN208285479U CN201820984703.6U CN201820984703U CN208285479U CN 208285479 U CN208285479 U CN 208285479U CN 201820984703 U CN201820984703 U CN 201820984703U CN 208285479 U CN208285479 U CN 2082854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olume
key
keycap
connection sheet
flexible gl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98470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良辉
王文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Waterward Inform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Water Worl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Water World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Water Worl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984703.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28547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2854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28547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智能终端,包括安装架、外壳以及音量按键组件;音量按键组件包括音量键帽、音量软胶按键、音量连接片;音量连接片、安装架均设于外壳内,安装架上设有按键槽,音量连接片固定于按键槽;外壳上设有与音量键帽相适配的按键孔,音量键帽设于按键孔;音量软胶按键插设于音量键帽内,且抵接于音量连接片。本实用新型的智能终端,通过在安装架上设置按键槽,且将音量连接片固定在按键槽内,按压音量键帽时,音量软胶按键就会触碰音量连接片,由于音量连接片固定在按键槽内,音量连接片的安装非常稳固,在多次按压音量键帽时,音量连接片也不易发生偏移,使用寿命更长。

Description

智能终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智能终端。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越来越多的智能终端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新的智能终端层出不穷,如手机、智能手表等。这些智能终端上通常设有便于用户快捷操作的按键,例如音量调节按键等,按键的耐用性直接影响用户对智能终端使用体验。现在一些智能终端上的音量调节按键耐用性比较差,按键在使用一段时间后,按键内与智能终端主板连接的连接片位置就会发生偏移,导致按键灵敏度下降,用户需要多次按压或者用力按压才能使按键起作用,导致智能终端的用户体验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音量按键安装牢固、不易偏移的智能终端。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智能终端,包括安装架、外壳以及音量按键组件;音量按键组件包括音量键帽、音量软胶按键、音量连接片;音量连接片、安装架均设于外壳内,安装架上设有按键槽,音量连接片固定于按键槽;外壳上设有与音量键帽相适配的按键孔,音量键帽设于按键孔;音量软胶按键插设于音量键帽内,且抵接于音量连接片。
进一步地,音量键帽一端周侧设有卡接凸起,卡接凸起抵接外壳内表面。
进一步地,音量键帽、音量软胶按键均为两个,对应地,按键孔也为两个;两个音量软胶按键分别设于两个按键孔中,且两个音量软胶按键均与音量连接片抵接;两个音量键帽分别插接于两个按键孔中,且分别套接两个音量软胶按键。
进一步地,两个音量软胶按键之间设有连接条,两个音量软胶按键通过连接条相互连接。
进一步地,音量键帽上设有与连接条相适配的凹口。
进一步地,还包括主板和电池,电池设于安装架内,且通过柔性连接片与主板的内表面电连接;主板的内表面层叠于安装架,音量连接片与主板电连接。
进一步地,音量连接片包括:底片,设于按键槽;折弯片,一端与底片连接,一端与主板的外表面连接;抵接片,两个抵接片间隔设于底片,两个音量软胶按键分别抵接两个抵接片。
进一步地,折弯片包括:水平部,与主板的外表面连接;垂直部,设于按键槽,且一端与水平部垂直连接,另一端与底片连接。
进一步地,安装架还开设有与柔性连接片匹配的匹配槽,匹配槽将按键槽一分为二,垂直部层叠于柔性连接片。
进一步地,音量连接片为柔性电路板。
本实用新型的智能终端,通过在安装架上设置按键槽,且将音量连接片固定在按键槽内,按压音量键帽时,音量软胶按键就会触碰音量连接片,由于音量连接片固定在按键槽内,音量连接片的安装非常稳固,在多次按压音量键帽时,音量连接片也不易发生偏移,使用寿命更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启动按键组件的结构分解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主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安装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第一键帽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第一软胶按键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第一连接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智能终端的结构分解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安装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音量键帽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音量软胶按键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音量按键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音量连接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智能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的安装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图16的安装架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图16的安装架的又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PCB小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USB接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2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固定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3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主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启动键帽;11、第一主体部;111、安装槽;12、第一卡接部; 121、上卡接部;122、下卡接部;2、启动软胶按键;21、凸点;3、启动连接片;31、底板;32、折弯部;321、水平段;322、垂直段;33、抵接部;4、主板;41、定位孔;42、第一露铜点;43、第二露铜点;44、金属馈点;5、安装架;51、定位柱;52、卡扣;53、第一固定槽;54、第二固定槽;55、安装平面;56、筋骨;57、按键槽;58、匹配槽;59、安装部;591、第一表面;5911、底壁;5912、左壁;5913、右壁;5914、前壁;5915、安装口; 5916、左凹陷;5917、右凹陷;592、第二表面;5921、加强槽;593、贯穿孔;5931、第一圆孔;5932、第二圆孔;594、螺纹孔;595、连接柱;510、螺孔柱;6、外壳;61、安装孔;611、抵顶部;612、限位部;6121、第一限位凸条;6122、第二限位凸条;62、弧形部;63、按键孔;631、贴合平面; 7、音量键帽;71、卡接凸起;72、凹槽;73、凹口;8、音量软胶按键;81、连接条;82、突起部;9、音量连接片;91、底片;92、折弯片;921、水平部;922、垂直部;93、抵接片;10、电池;20、柔性连接片;30、PCB小板; 301、连接孔;302、配合孔;303、插孔;40、USB接口;401、插脚;50、连接件;501、第一圆头部;502、圆柱体;503、第二圆头部;504、圆柱部; 60、固定架;601、本体;6011、前侧面;60111、连接槽;6012、后侧面;6013、左侧面;6014、右侧面;6015、上侧面;602、左连接部;6021、通孔;603、右连接部;604、压顶部;605、卡接口;606、避空槽;70、螺钉。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照图1-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启动按键组件,包括启动键帽1、启动软胶按键2、启动连接片3、主板4、安装架5以及外壳6;外壳6和安装架5 均呈方形,安装架5设于外壳6内;外壳6的一个角上设有与启动键帽1相适配的安装孔61;启动连接片3设于安装架5上,启动连接片3还与主板4 电连接;启动软胶按键2插于安装孔61内,且启动软胶按键2抵接启动连接片3,启动键帽1卡接于安装孔61参照图2和图3,主板4固定安装在安装架5上,优选的,主板4上设有定位孔41,安装架5上设有与定位孔41相适配的定位柱51,定位孔41与定位柱51的配合可以便于主板4定位安装到安装架5上。主板4可以通过螺丝固定到安装架5上,参照图2,也可以在安装架5上设置卡扣52,卡扣52至少有两个,本实施例中卡扣52为两个,且两个卡扣52在安装架5上呈对角设置,主板4通过卡扣52固定安装到安装架5 上。
参照图4,外壳6的四个角上均设有弧形部62,安装孔61设于其中一个弧形部62上。在外壳6的四角上设置弧形部62,可以增大外壳6四角上的面积,进而增大四角上的安装空间,便于设置安装孔61以及将启动键帽1、启动软胶按键2安装到安装孔61内。
参照图1和图5、图6,上述启动键帽1、启动软胶按键2均呈椭圆形,相应地,安装孔61呈椭圆形。启动键帽1和启动软胶按键2呈椭圆形,增大了按压面积,便于用户按压。
参照图4和图5,上述启动键帽1包括第一主体部11和第一卡接部12;第一主体部11上设有与启动软胶按键2相适配的安装槽111,第一主体部11 插接于安装孔61并穿过外壳6的外表面,安装槽111套接启动软胶按键2;第一卡接部12垂直于第一主体部11一端的侧面,且抵顶外壳6内表面。优选的,安装槽111呈椭圆形,与上述的椭圆形启动软胶按键2的形状相适配;第一主体部11也呈椭圆形,第一卡接部12垂直于第一主体部11的轴线且与第一主体部11为一体结构,便于成型。在本实施例中,启动键帽1由塑胶材料制成,第一主体部11和第一卡接部12可以通过注塑机一体注塑成型;另外,启动键帽1也可以由金属材料制成,例如不锈钢材料、铝合金材料等。在安装时,启动软胶按键2插接到安装槽111中,然后将第一主体部11从外壳6的内侧向外侧插入到安装孔61内,且使第一卡接部12与安装孔61靠近外壳6内部的一端抵接,防止第一主体部11在按压过程中从安装孔61中掉出。
参照图4、图5,上述第一卡接部12包括上卡接部121,外壳6内表面凸设有抵顶部611,上卡接部121抵顶于抵顶部611。优选的,由于安装孔61 设在外壳6四角的其中一个弧形部62上,抵顶部611为沿设有安装孔61的弧形部62内侧设置小段凸条,且该小段凸条与上卡接部121抵接的端面为平整面,上卡接部121抵顶在该小段凸条上。设置抵顶部611,可以使上卡接部 121平整的抵顶在抵顶部611上,避免上卡接部121卡接在安装孔61上时与外壳6的内壁之间存在间隙,启动键帽1和上卡接部121运动时更加平稳。
参照图4、图5,上述第一卡接部12还包括下卡接部122,下卡接部122 与上卡接部121间隔设置,外壳6内表面凸设有限位部612,下卡接部122插接于限位部612。优选的,限位部612包括第一限位凸条6121和第二限位凸条6122,第一限位凸条6121和第二限位凸条6122之间形成有间隙,下卡接部122插接于间隙内。下卡接部122插接于限位部612,不仅可以使第一主体部11平稳在安装孔61内移动,还可以防止第一主体部11与安装孔61分离;而且限位部612还可以限制下卡接部122转动,进而阻止第一主体部11转动,避免第一主体部11与安装孔61磨损过快,也避免第一主体部11带动启动软胶按键2转动对启动连接片3造成磨损,启动键帽1和启动软胶按键2的使用寿命更长。
参照图2、图7,上述启动连接片3包括底板31,嵌于安装架5一角;折弯部32,一端与底板31连接,一端与主板4的外表面连接,其中主板4的内表面层叠与安装架5;抵接部33,设于底板31上,启动软胶按键2抵接与抵接部33。在本实施例中,抵接部33可以为凸设于底板31表面的金属接触片。优选的,底板31、折弯部32以及抵接部33为一体结构;主板4上设有第一露铜点42,折弯部32焊接固定在第一露铜点42上,以与主板4实现电连接;抵接部33凸出设于底板31靠近启动软胶按键2一侧表面,以便于启动软胶按键2在启动键帽1受到用户的按压时,迅速挤压第一抵接部33,灵敏度更高。在本实施例中,启动连接片3可以为柔性电路板(FPC),柔性电路板具有一定的柔韧性,可以任意弯曲,便于安装。
在本实施例中,折弯部32包括:水平段321,与主板4外表面连接;垂直段322,嵌于安装架5的一角,且一端与水平段321垂直连接,另一端与底板31连接。
参照图3,对应地,上述安装架5上设有分别与垂直段322、底板31相适配的第一固定槽53、第二固定槽54。在本实施例中,垂直段322的宽度小于底板31的宽度,对应地,第一固定槽53的宽度小于第二固定槽54的宽度,且第一固定槽53与第二固定槽54连通。设置第一固定槽53、第二固定槽54,可以更稳固的安装垂直段322和底板31,而且在安装时,第一固定槽53、第二固定槽54还具有定位的作用。在本市实施中,安装架5由塑胶材料制造而成;优选的,上述安装架5为由4条支架依次垂直连接围合而成的正方形方框架,相邻的两条支架的连接处形成有第一固定槽53,具体地,相邻的两条支架的连接处设有安装平面55;安装平面55位于安装架5四周的相邻两条支架的两侧之间且与安装架5相邻两侧相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安装平面55为安装架5相邻两侧面间的倒角面;第一固定槽53、第二固定槽54由凸出于安装平面55的筋骨56围合形成;筋骨56可以提高第一固定槽53、第二固定槽 54的强度,而且设置筋骨56,在注塑成型时,第一固定槽53、第二固定槽 54的周侧不易产生缩水,更便于生产加工。更具体地,底板31可以通过胶水或粘接片(双面胶等)粘接固定在第二固定槽54内。
参照图6,上述启动软胶按键2上设有凸点21,凸点21与启动连接片3 抵接。在本实施例中,该凸点21即为导电基,凸点21可以减少启动软胶按键2与启动连接片3的接触面积,在按压启动键帽1时,启动软胶按键2更容易挤压启动连接片3,灵敏度更高。在本实施例中,启动软胶按键2有硅胶制成。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智能终端,包括上述的启动按键组件。
上述的启动按键组件及智能终端,通过在外壳6的一个角上设置安装孔 61,并把启动键帽1、启动软胶按键2设于安装孔61上,由于启动键帽1位于外壳6的角落上,在智能终端体积较小时,用户拿取智能终端时,通常会从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握紧智能终端,不易触碰启动键帽1导致启动软胶按键2与启动连接片3发生挤压,避免了用户在拿取使用智能终端时不小心触碰启动按键而导致关机。
参照图8-13,上述智能终端还包括音量按键组件,音量按键组件包括音量键帽7、音量软胶按键8以及音量连接片9;音量连接片9设于外壳6内,安装架5上设有按键槽57,音量连接片9固定于按键槽57;外壳6上设有与音量键帽7相适配的按键孔63,音量键帽7设于按键孔63,音量软胶按键8 插设于音量键帽内,且抵接于音量连接片9。通过在安装架5上设置按键槽 57,且将音量连接片9固定在按键槽57内,按压音量键帽7时,音量软胶按键8就会触碰音量连接片9,由于音量连接片9固定在按键槽57内,音量连接片9的安装非常稳固,在多次按压音量键帽7时,音量连接片9也不易发生偏移,使用寿命更长。
参照图10、图11,音量键帽7一端周侧设有卡接凸起71,卡接凸起71 抵接所述外壳6内表面。优选的,卡接凸起71围绕音量键帽7的周侧设置,且与按键孔63靠近音量连接片9的一端抵接。卡接凸起71可以防止音量键帽7从按键孔63中脱落,影响智能终端的正常使用,音量键帽7能更稳固的安装到按键孔63中,多次按压音量键帽7,音量键帽7也不会与按键孔63分离。在本实施例中,音量键帽7由塑胶材料制成,可以通过注塑机注塑成型;另外,音量键帽7也可以由金属材料制成,例如不锈钢材料、铝合金材料等。上述音量键帽7上还设有凹槽72,音量键帽7通过凹槽72套接音量软胶按键 8。
参照图10,上述按键孔63靠近音量连接片9的一端周侧设有贴合平面 631,卡接凸起71抵接在贴合平面631上。设置贴合平面631,可以使卡接凸起71平稳的卡接在按键孔63的端部,避免卡接凸起71与按键孔63的端部之间存在空隙,音量键帽7在按压时移动更平稳。
参照图8、图10,上述音量键帽7、音量软胶按键8均为两个,对应地,按键孔63也为两个;两个音量软胶按键8分别设于两个按键孔63中,且两个音量软胶按键8均与音量连接片9抵接;两个音量键帽7分别插接于两个按键孔63中,且分别套接两个音量软胶按键8。设置两个音量键帽7、音量软胶按键8,两个音量键帽7和两个音量软胶按键8分别对应增大音量和减小音量,便于音量调整操作。也可以将两个音量键帽7、两个音量软胶按键8分别做成一体结构,长度分别为两个音量键帽7的长度之和以及两个音量软胶按键8的长度之和,对应的,在外壳6上设置长度等于两个音量键帽7的长度之和的按键孔63,这样按压按键孔63长度方向两端的音量键帽7则分别对应增大音量和减小音量。
参照图12,上述两个音量软胶按键8之间设有连接条81,两个音量软胶按键8通过连接条81相互连接。优选的,连接条81设于两个音量软胶按键8 远离音量键帽7的一端。设置连接条81,在安装时只需拿取一个音量软胶按键8,就可把另一个音量软胶按键8一并拿取安装,更便于装配。
对应地,参照图11,上述音量键帽7上设有与连接条81相适配的凹口 73。连接条81卡接在凹口73内,在按压音量键帽7时,避免连接条81受音量键帽7推动作用与音量连接片9发生抵接,影响智能终端的音量调节;而且连接条81卡接在凹口73内,可以使两个音量软胶按键8的安装更稳固。在本实施例中,音量软胶按键8也由硅胶制成。
上述按键孔63的轴向长度大于音量键帽7的轴向长度。这样可以在音量键帽7安装到按键孔63中时,音量键帽7的端面凹陷于按键孔63内,避免音量键帽7突出按键孔63,用户在拿取智能终端时,不易触碰到音量键帽7。
参照图2和图13,智能终端还包括电池10,电池10设于安装架5内,且通过柔性连接片20与主板4的内表面电连接,主板4的内表面层叠于安装架5,音量连接片9与主板4电连接。优选的,主板4上设有第二露铜点43,音量连接片9焊接固定在第二露铜点43上,以实现与主板4的电连接。
参照图14,上述音量连接片9包括:底片91,设于按键槽57;折弯片 92,一端与底片91连接,一端与主板4的外表面连接;抵接片93,两个抵接片93间隔设于底片91,两个音量软胶按键8分别抵接两个抵接片93。折弯片92抵接片93底片91折弯片92抵接片93底片91抵接片93在本实施例中,音量连接片9也为柔性电路板(FPC)。优选的,底片91、折弯片92以及抵接片93为一体结构,且折弯片92与底片91相互垂直连接。在安装时,可以通过胶水或粘接片(双面胶、易拉胶等)将底片91固定到按键槽57中,然后折弯片92通过焊接与主板4上的第二露铜点43固定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抵接片93有两个,且分别突出设于的底片91靠近音量软胶按键8一侧的表面,两个音量软胶按键8分别抵接在两个第一抵接部33上。更具体地,音量软胶按键8靠近抵接片93一侧设有突起部82,该突起部82与抵接片93抵接,减少音量软胶按键8与抵接片93的接触面积,音量软胶按键8更容易挤压抵接片93而使抵接片93变形,整个按键反应更灵敏。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折弯片92包括:水平部921,与主板4的外表面连接;垂直部922,设于按键槽57,且一端与水平部921垂直连接,另一端与底片91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安装架5还开设有与柔性连接片20匹配的匹配槽58,匹配槽58将按键槽57一分为二,垂直部922层叠与柔性连接片20。
参照图15-1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智能终端还包括PCB小板30、USB 接口40,主板4固定在安装架5上;安装架5上设有安装部59,PCB小板30 固定于安装部59上且与主板4电连接;USB接口40固定在PCB小板30。具体地,PCB小板30固定安装在安装部59背离主板4的一侧,USB接口40 固定安装在PCB小板30背离主板4的一侧,这样USB接口40、PCB小板 30、安装部59以及主板4依次层叠设置,结构更紧凑,有利于缩小安装空间。更具体地,安装部59设于安装架5一侧的中部,USB接口40固定安装在PCB 小板30的中间部位,将PCB小板30安装到安装部59上后,USB接口40就位于安装架5一侧的中间部位,整个结构显得更整齐美观。
上述的智能终端,USB接口40固定安装在PCB小板30上,而PCB小板30与主板4电连接,这样在USB接口40与数据线插接时,即使USB接口 40发生松动,也不会破坏主板4,很好的保护了主板4的完整性,而且当USB 接口40发生松动而损坏PCB小板30时,只需更换新的PCB小板30,降低了维修成本。
参照图15,上述智能终端还包括插设于安装部59的连接件50,且连接件50一端抵接主板4,另一端抵接PCB小板30。连接件50可以实现PCB小板30与主板4之间的电连接。
参照图15-19以及图20、图22,上述安装部59包括第一表面591和第二表面592;PCB小板30固定于第一表面591,主板4贴合于第二表面592;安装部59具有安装连接件50的贯穿孔593,贯穿孔593由第一表面591贯穿至第二表面592。优选的,主板4和PCB小板30上正对贯穿孔593的位置均设有金属馈点44,连接件50插入于贯穿孔593且连接件50的两端分别抵接在主板4的金属馈点44和PCB小板30的金属馈点44上,以实现PCB小板30 和主板4间的电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表面591和第二表面592为安装架5的上、下表面。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件50为金属顶针,如图19所示,连接件50包括第一圆头部501、圆柱体502、第二圆头部503、圆柱部504,第一圆头部501 抵顶PCB小板30;圆柱体502与第一圆头部501连接;第二圆头部503弹性插设于圆柱体502内并抵顶主板4;第二圆头部503与圆柱体502通过圆柱部 504连接,其中,圆柱部504直径大于第二圆头部503的直径、圆柱体502的直径。
参阅图18和图23,贯穿孔593为与连接件50匹配的阶梯孔,具体地,贯穿孔593包括第一圆孔5931和第二圆孔5932,第一圆孔5931的直径小于第二圆孔5932的直径,且第二圆孔5932位于第二表面592上,连接件50插接于贯穿孔593中,圆柱体502插接在第一圆孔5931中,圆柱部504卡接在第二圆孔5932中,第一圆头部501和第二圆头部503分别突出于第一表面591 和第二表面592,以分别抵接在PCB小板30和主板4的金属馈点44上,实现PCB小板30和主板4间的电连接。更进一步地,金属馈点44为露铜馈点,可以使用电镀的方式进行加工。
在本实施例中,采用连接件50实现PCB小板30与主板4之间的电连接,不仅连接稳定,还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高度的连接件50,以调整USB接口 40在垂直于主板4方向的高度,适用性更好。
参照图15-18,上述PCB小板30通过螺钉70固定安装于第一表面591 上。优选的,第一表面591上设有螺纹孔594,PCB小板30上设有连接孔301,通过螺钉70穿过连接孔301与螺纹孔594连接,将PCB小板30固定安装于第一表面591上。采用螺钉70与螺纹孔594配合连接的固定方式,使PCB 小板30稳固地固定安装到安装部59的第一表面591上,PCB小板30与安装部59连接牢固,即使USB接口40与数据线多次插拔,也不会导致PCB小板30松动,PCB小板30与主板4保持稳定连接,保证数据传输的稳定。
上述第一表面591上还设有连接柱595,PCB小板30上设有与连接柱595 相适配的配合孔302。在将PCB小板30固定安装到安装部59上时,先把PCB 小板30上的配合孔302插接到第一表面591的连接柱595上,以限定PCB 小板30在第一表面591上的位置,然后再使用螺钉70将PCB小板30进行固定,PCB小板30的安装更方便。
上述第二表面592下沉形成有加强槽5921,加强槽5921围绕贯穿孔593。优选的,第一圆孔5931和第二圆孔5932的轴向长度之和等于连接件50的圆柱体502长度与圆柱部504长度之和。连接件50插入贯穿孔593时,圆柱体 502和圆柱部504完全置于贯穿孔593中,第一圆头部501和第二圆头部503 凸出与贯穿孔593的两端,以便于分别与PCB小板30和主板4的金属馈点 44抵接;加强槽5921可防止安装部59注塑成型时缩水,还可提高安装部59 的强度。
参照图20和图21,上述PCB小板30设有插孔303,USB接口40上设有插脚401;插脚401插入于插孔303中且与插孔303焊接固定,以使USB 接口40固定于PCB小板30上。优选的,插孔303至少有四个,相应地,插脚401也至少由四个,通过插脚401插入插孔303中,然后焊接固定,以使 USB接口40稳固安装到PCB小板30上,不仅实现了USB接口40与PCB 小板30之间的电连接,保证数据顺利传输,而且连接牢固。
参照图16,上述第一表面591部分下沉形成有卡接槽,所述PCB小板30 卡设于卡接槽内。在安装时,卡接槽可以起到导向的作用,便于装配PCB小板30。
参照图16、图17,上述卡接槽由底壁5911、左壁5912、右壁5913、前壁5914连接形成,其中,左壁5912与右壁5913间隔垂直连接于底壁5911 两侧;前壁5914垂直连接于所述右壁5913一端,以及垂直连接于底壁5911 的一端,并与左壁5912间隔形成安装口5915,USB接口40、PCB小板30 依次层叠设于底壁5911并探出安装口5915。卡接槽的设置可使在安装PCB 小板30时,可以起到预定位导向的作用,更便于安装。在本实施例中,螺纹孔594、连接柱595均设于底壁5911上。
参照图15和图22,上述智能终端还包括固定架60,固定架60至少部分与卡接槽匹配,且抵顶PCB小板30和USB接口40。在本实施例中,固定架 60是从垂直于底壁5911的方向插入卡接槽上,且从垂直于底壁5911的方向抵顶PCB小板30和USB接口40。
上述智能终端通过设置固定架60,并把固定架60插入卡接槽上以抵顶 PCB小板30和USB接口40,固定架60与底壁5911限制了PCB小板30和 USB接口40上下垂直方向的自由度,左壁5912、右壁5913分别限制PCB小板30左右水平方向的自由度,安装架5内安装有电池10,电池10与前壁5914 设于底壁5911两端以限制PCB小板30前后水平方向的自由度,从而提高PCB 小板30和USB接口40的结构稳定性,即使USB接口40与数据线多次插拔, USB接口40不易松动,使用寿命更长。
参照图16、图17,上述第一表面591部分下沉还形成有与卡接槽相通的左凹陷5916和右凹陷5917,左凹陷5916和右凹陷5917形成于卡接槽的两侧。
参照图22,上述固定架60为塑胶固定架,其包括本体601、左连接部602、右连接部603,左连接部602、右连接部603凸设于本体601的两侧,且与本体601一端面平齐以形成“T”状,左连接部602、右连接部603厚度小于本体601,其中,右连接部603、左连接部602分别与左凹陷5916、右凹陷5917 匹配,本体601抵顶PCB小板30。本体601抵顶PCB小板30,可以阻止PCB 小板30远离底壁5911,PCB小板30安装更稳固;而右连接部603、左连接部602分别与左凹陷5916、右凹陷5917匹配,可以便于固定架60的装配。优选的,左连接部602、右连接部603上均设有通孔6021,左凹陷5916、右凹陷5917上设有螺孔柱510;左连接部602、右连接部603通过螺钉70穿过通孔6021固定于螺孔柱510上。利用螺钉70与螺孔柱510的配合连接将左连接部602、右连接部603分别固定安装到右凹陷5917、左凹陷5916上,安装牢固可靠。
上述固定架60还包括凸设于本体601一侧面的压顶部604,压顶部604 压设于USB接口40的端部,且探出安装口5915。压顶部604可以提高USB 接口40的稳固性。
上述本体601一侧面具有与USB接口40匹配的卡接口605。在固定架 60固定到卡接槽上后,卡接口605从上、左、右、后四个方向围合USB接口 40,将数据线插入USB接口40时,卡接口605从后侧阻止USB接口40在插入方向的移动,USB接口40不易发生松动,安装更牢固。
在本实施例中,本体601包括前侧面6011、后侧面6012、左侧面6013、右侧面6014、上侧面6015等五个侧面,五个侧面围合形成避空槽606,左连接部602位于左侧面6013上,右连接部603位于右侧面6014上,压顶部604 位于前侧面6011上,且压顶部604凸出前侧面6011表面,卡接口605由前侧面6011的底部向上侧面6015一侧凹陷形成,其中,前侧面6011、左侧面 6013、右侧面6014的高度小于后侧面6012的高度,前侧面6011上设有与前壁5914匹配的连接槽60111,在安装固定架60时,连接槽60111与前壁5914 抵接,右侧面6014与左壁5912抵接,左侧面6013与右壁5913抵接,后侧面6012的底部抵接在PCB小板30上。设置避空槽606不仅可以防止本体601 与PCB小板30上的螺钉70发生抵接,还可以防止固定架60在注塑生产过程中出现缩水,保证固定架60的质量和强度。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智能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架、外壳以及音量按键组件;
所述音量按键组件包括音量键帽、音量软胶按键、音量连接片;
所述音量连接片、安装架均设于所述外壳内,所述安装架上设有按键槽,所述音量连接片固定于所述按键槽;
所述外壳上设有与所述音量键帽相适配的按键孔,所述音量键帽设于所述按键孔;
所述音量软胶按键插设于所述音量键帽内,且抵接于所述音量连接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音量键帽一端周侧设有卡接凸起,所述卡接凸起抵接所述外壳内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音量键帽、音量软胶按键均为两个,对应地,所述按键孔也为两个;
两个所述音量软胶按键分别设于两个所述按键孔中,且两个所述音量软胶按键均与所述音量连接片抵接;
两个所述音量键帽分别插接于两个所述按键孔中,且分别套接两个所述音量软胶按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终端,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音量软胶按键之间设有连接条,两个所述音量软胶按键通过所述连接条相互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音量键帽上设有与所述连接条相适配的凹口。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终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主板和电池,
所述电池设于所述安装架内,且通过柔性连接片与所述主板的内表面电连接;
所述主板的内表面层叠于所述安装架,所述音量连接片与所述主板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音量连接片包括:
底片,设于所述按键槽;
折弯片,一端与所述底片连接,一端与所述主板的外表面连接;
抵接片,两个所述抵接片间隔设于所述底片,两个所述音量软胶按键分别抵接两个所述抵接片。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智能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片包括:
水平部,与所述主板的外表面连接;
垂直部,设于所述按键槽,且一端与所述水平部垂直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底片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智能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还开设有与所述柔性连接片匹配的匹配槽,所述匹配槽将所述按键槽一分为二,所述垂直部层叠于所述柔性连接片。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智能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音量连接片为柔性电路板。
CN201820984703.6U 2018-06-23 2018-06-23 智能终端 Active CN2082854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984703.6U CN208285479U (zh) 2018-06-23 2018-06-23 智能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984703.6U CN208285479U (zh) 2018-06-23 2018-06-23 智能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285479U true CN208285479U (zh) 2018-12-25

Family

ID=646993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984703.6U Active CN208285479U (zh) 2018-06-23 2018-06-23 智能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28547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71564A (zh) * 2018-06-23 2018-08-31 深圳市沃特沃德股份有限公司 智能终端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71564A (zh) * 2018-06-23 2018-08-31 深圳市沃特沃德股份有限公司 智能终端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123569B2 (en) Waterproof audio jack connector
JP3118913U (ja) コネクタ
CN111430166B (zh) 按键组件、按键以及电子设备
US20110180380A1 (en) Wireless Dongle
CN208285479U (zh) 智能终端
CN108390983A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208706486U (zh) 启动按键组件及智能终端
CN105450804B (zh) 一种移动终端
CN209249339U (zh) 按键组件及电子设备
JP3144806U (ja) 電源コンセントおよびその金属ピン
CN201029158Y (zh) 电连接器
CN108471564A (zh) 智能终端
CN108615634A (zh) 启动按键组件及智能终端
CN214851398U (zh) 指纹侧键安装结构及电子设备
CN211655771U (zh) 一种充电坞外壳及其侧盖与壳体的连接结构
CN107343067B (zh) 一种指纹识别模组及移动终端
CN113066686B (zh) 一种开关
CN209658050U (zh) 一种新型侧按贴片防尘轻触开关
CN209896303U (zh) 具有塑性外壳的弹簧顶针连接器
CN201260009Y (zh) 电池连接器
CN217822482U (zh) 指纹按键部件和终端设备
CN210607062U (zh) 按钮以及电子设备
CN108565159B (zh) 按键组件及穿戴设备
CN212700086U (zh) 夹臂组件及颈部按摩仪
CN212909945U (zh) 无线蓝牙耳机用电路板及无线蓝牙耳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918

Address after: 518000 201, No.26, yifenghua Innovation Industrial Park, Xinshi community, Dalang street, Longhua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waterward Inform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block B, huayuancheng digital building, 1079 Nanhai Avenue, Shekou,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WATER WORLD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