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822482U - 指纹按键部件和终端设备 - Google Patents

指纹按键部件和终端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822482U
CN217822482U CN202221815672.4U CN202221815672U CN217822482U CN 217822482 U CN217822482 U CN 217822482U CN 202221815672 U CN202221815672 U CN 202221815672U CN 217822482 U CN217822482 U CN 21782248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ngerprint
key
assembly
magnetic
positio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815672.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温晓雷
余传芳
张全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815672.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82248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8224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82248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mage Inpu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指纹按键部件和终端设备,所述指纹按键部件包括按键组件、固定件和施力组件,所述固定件适于与所述按键组件配合;所述施力组件设于所述按键支架和所述固定件中的至少一者上,以对所述按键组件提供背向重力方向的保持力。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指纹按键部件,利用设在按键组件和固定件的至少一者上的施力组件对按键组件提供背向重力方向的保持力,避免按键组件因重力作用导致的倾斜现象,从而不仅可以避免用户按压时上下端手感不一致,而且可以提高指纹按键部件的外观精致度,提高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指纹按键部件和终端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指纹按键部件和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电子设备,例如智能手机多采用侧指纹解锁方式,即将指纹按键部件安装在中框侧边的指纹槽内。相关技术中,指纹按键部件包括指纹模组和switch键(开关键),指纹模组和开关键相连并安装在指纹槽内,指纹槽内具有止抵部,开关键止抵于止抵部上。由于指纹模组和开关键的加工以及装配公差的存在,开关键与止抵部之间可能存在虚接触甚至间隙,导致指纹模组和开关键在重力作用下发生朝向电池盖方向的倾斜,影响指纹按键部件的手感和外观精致度,影响用户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出一种指纹按键部件,以提高指纹按键部件按压手感好和外观精致度。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指纹按键部件的终端设备。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指纹按键部件包括按键组件、固定件和施力组件,所述固定件适于与所述按键组件配合;所述施力组件设于所述按键组件和所述固定件中的至少一者上,以对所述按键支架提供背向重力方向的保持力。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指纹按键部件,当指纹按键部件安装在终端设备的指纹槽内使用时,利用设在按键组件和固定件的至少一者上的施力组件对按键组件提供背向重力方向的保持力,避免按键组件因重力作用导致的倾斜现象,从而不仅可以避免用户按压时上下端手感不一致,而且可以提高指纹按键部件的外观精致度,提高用户体验。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施力组件包括至少一个磁性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施力组件包括多个磁性件,多个所述磁性件至少包括第一磁性件以及第二磁性件,所述第一磁性件设于所述按键组件,所述第二磁性件设于所述固定件,所述第一磁性件与所述第二磁性件配合以对所述按键组件提供背向重力方向的保持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磁性件和所述第二磁性件均具有N极和S极,所述第一磁性件和所述第二磁性件的极性相同的磁极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所述第一磁性件的N极至所述第二磁性件的N极的方向与所述重力方向一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按键组件具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磁性件设在所述第一安装槽内;和/或所述固定件具有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磁性件设在所述第二安装槽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定件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一连接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设于所述按键组件的一侧;所述第二连接部设于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磁性件设于所述第二连接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具有供紧固件穿过的连接孔;和/或所述固定件还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定位部,所述按键组件具有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部与所述第二定位部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定位部和所述第一定位部的数量均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定位部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设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多个所述第一定位部与多个所述第二定位部一一对应,每个所述第一定位部与对应的所述第二定位部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部和多个所述第一定位部在第三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同一侧,其中,所述第三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部设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定位部之间;和/或所述第一磁性件设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定位部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按键组件包括按键支架、指纹模组和开关键,所述第一磁性件设于所述按键支架,所述指纹模组和所述开关键均与所述按键支架相连。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指纹按键部件还包括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第三连接部和多个支撑部,所述第三连接部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多个所述支撑部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设于所述第三连接部,多个所述支撑部与多个所述开关键一一对应,每个所述开关键背向所述指纹模组的一侧用于止抵于对应的所述支撑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开关键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开关键均与所述按键支架相连;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多个弹性支撑件,所述弹性支撑件具有所述支撑部,多个所述弹性支撑件与多个所述开关键一一对应,每个所述弹性支撑件的所述支撑部朝向对应的所述开关键设置,每个所述开关键用于止抵于对应的所述弹性支撑件的所述支撑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所述开关键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所述指纹模组和所述开关键在第三方向上分别位于所述按键支架的相对两侧,其中,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重力方向,所述第三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和所述重力方向。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连接部具有避让槽,所述避让槽设于相邻两个所述支撑部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指纹按键部件还包括电路板,所述电路板包括相连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指纹模组电连接,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开关键电连接,所述第三部分用于与主板电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部分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三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电连接的一端在所述第二方向上位于相邻两个所述开关键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部分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电路板还包括过渡部分,所述过渡部分沿第三方向延伸,所述过渡部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部分相连,所述过渡部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部分相连,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二部分和所述过渡部分中的至少一者与所述按键支架相连。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按键支架具有沿所述第三方向延伸的第二定位柱,所述第二部分具有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二定位柱插装在所述第二定位孔内。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终端设备包括中框和指纹按键部件,所述中框的侧边设有指纹槽,所述中框具有与所述指纹槽连通的第一开口;所述指纹按键部件为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指纹按键部件,所述指纹按键部件设于所述指纹槽,所述指纹模组的至少一部分通过所述第一开口凸出所述中框的侧边。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中框还具有与所述指纹槽连通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和所述第一开口设于所述中框的不同侧,所述固定件与所述中框相连,所述固定件封堵所述第二开口的至少一部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指纹按键部件的结构示意图(隐去了弹性支撑件)。
图2是图1隐去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固定件与中框连接前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4的剖视图。
图7是图4中支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4中支撑组件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指纹按键部件100;
按键支架1;第一安装槽101;第二定位部102;第二定位柱103;
指纹模组2;
固定件3;第一连接部301;连接孔3011;第一定位部302;第二连接部303;第二安装槽3031;
第一磁性件4;
第二磁性件5;
开关键6;
支撑组件7;第三连接部701;避让槽7011;支撑部702;
电路板8;第一部分801;第二部分802;第三部分803;第二定位孔804;过渡部分805;
终端设备1000;
中框10;指纹槽1001;第一开口1002;第二开口100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相关技术中,指纹按键部件安装在终端设备的边框的侧边上,实现侧指纹解锁。指纹按键部件中的指纹模组和开关键集成在一起,利于指纹按键部件的小型化设计,且方便指纹按键部件安装在边框的指纹槽内,且开关键止抵在指纹槽内的止抵部上。由于加工和装配公差,指纹按键部件安装在指纹槽内后,开关键与指纹槽内的止抵部之间容易存在虚接触甚至间隙,在指纹模组和开关键的重力作用下,指纹模组和开关键组成的整体容易在重力作用下发生第一方向的倾斜现象(指纹模组和开关键组成的整体一端高一端低),进而不仅导致用户按压指纹模组时上下端的手感不一致,而且导致指纹按键部件的外观较差。
如图1至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指纹按键部件100包括按键组件、固定件3和施力组件,固定件3适于与按键组件配合。施力组件设于按键组件和固定件3中的至少一者上,以对按键组件提供背向重力方向的保持力。
固定件3适于与按键组件配合,可以理解为:固定件3与按键组件相连;或者,固定件3与按键组件不相连,但是固定件3和按键组件的安装位置相关联,例如,固定件3设在按键组件的一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指纹按键部件100,当指纹按键部件100安装在终端设备1000的指纹槽1001内使用时,利用设在按键组件和固定件3的至少一者上的施力组件对按键组件提供背向重力方向的保持力,使得利用施力组件可以对按键组件提供背向重力方向的保持力,避免按键组件因重力作用导致的倾斜现象,从而不仅可以避免用户按压时上下端手感不一致,而且可以提高指纹按键部件100的外观精致度,提高用户体验。
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指纹按键部件100具有按压手感好和外观精致度高等优点。
按键组件包括按键支架1、指纹模组2和开关键6,指纹模组2和开关键6均与按键支架1相连。
可选地,指纹模组2包括传感器和封装材料,指纹模组2为LGA(Land Grid Array,栅格阵列封装)。
可选地,施力组件包括至少一个磁性件。
例如,施力组件包括一个磁性件,磁性件设在按键支架1上,固定件3为导磁件,设在按键支架1上的磁性件与固定件3之间产生吸力,该吸力形成上述保持力。
通过将施力组件设为包括至少一个磁性件,利用磁性件对按键支架1提供背向重力方向的保持力,磁性件只需要与按键支架1和固定件3中的一者固定连接即可,而不需要同时与按键支架1和固定件3固定连接。由此,可以简化施力组件的安装工序,方便施力组件的安装,从而有利于指纹按键部件100的组装以及方便指纹按键部件100安装在终端设备1000的边框10上。
当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施力组件也可以为非磁性件。例如,施力组件为弹簧,弹簧的一端与按键支架1相连,弹簧的另一端与固定件3相连,利用弹簧对按键支架1提供背向重力方向的保持力。
可选地,施力组件包括多个磁性件,多个磁性件至少包括第一磁性件4和第二磁性件 5。换言之,施力组件包括多个磁性件,多个磁性件中的一部分为第一磁性件4,多个磁性件中的另一部分为第二磁性件5。
第一磁性件4设于按键组件,第二磁性件5设于固定件3,第一磁性件4与第二磁性件5配合以对按键组件提供背向重力方向的保持力。
例如,如图2和图5所示,施力组件包括两个磁性件,两个磁性件中的一者为第一磁性件4。两个磁性件中的另一者为第二磁性件5,第一磁性件4与按键支架1固定连接,第二磁性件5与固定件3固定连接,第一磁性件4和第二磁性件5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由此,利用第一磁性件4和第二磁性件5之间的磁力,对按键组件提供背向重力方向的保持力。
由此,利用固定在按键组件上的第一磁性件4与固定在固定件3上的第二磁性件5之间的磁力,对按键组件提供背向重力方向的保持力。不需要对指纹件1和固定件3的材质进行特殊设计,方便指纹按键部件100的设计制造。
可选地,第一磁性件4和第二磁性件5均具有N极和S极,第一磁性件4和第二磁性件5的极性相同的磁极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第一磁性件4的N极至第二磁性件5的N极的方向与重力方向一致,第一磁性件4的S极至第二磁性件5的S极的方向也与重力方向一致。
其中,第一方向可以与指纹按键部件100所应用的终端设备1000的厚度方向Z一致,重力方向朝向终端设备1000的厚度方向的一侧。
例如,第一磁性件4和第二磁性件5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第一磁性件4至第二磁性件5的方向与重力方向一致。
通过将第一磁性件4和第二磁性件5的极性相同的磁极相对设置,使得第一磁性件4 和第二磁性件5之间的磁力为斥力。使得利用第一磁性件4和第二磁性件5之间的产生的斥力对按键组件提供背向重力方向的保持力。
当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磁性件4和第二磁性件5的极性不同的磁极可以相对设置。
可选地,按键组件具有第一安装槽101,第一磁性件4设在第一安装槽101内。
例如,按键支架1具有第一安装槽101,第一安装槽101的形状与第一磁性件4的形状适配,第一磁性件4整体嵌装在第一安装槽101内。
通过在按键组件上设置第一安装槽101,并将第一磁性件4嵌装在第一安装槽101内,一方面,可以提高第一磁性件4与按键组件的接触面积,提高第一磁性件4与按键组件的连接稳定性;另一方面,使得第一磁性件4不用额外占用按键组件的外部空间,有利于指纹按键部件100的小型化设计。
可选地,第一磁性件4与按键组件粘接。
例如,第一磁性件4为立方体块,第一磁性件4的六个表面中的一个朝向第二磁性件 5,第一磁性件4的另外五个表面分别与第一安装槽101的五个槽壁贴合并粘接。
第一磁性件4与按键组件粘接,不仅方便第一磁性件4与按键组件固定连接,而且可以避免在第一磁性件4和按键组件之间设置紧固件,达到简化指纹按键部件100整体结构的效果。
可选地,固定件3具有第二安装槽3031,第二磁性件5设在第二安装槽3031内。
例如,第二安装槽3031的形状与第二磁性件5的形状适配,第二磁性件5整体嵌装在第二安装槽3031内。
通过在固定件3上设置第二安装槽3031,并将第二磁性件5嵌装在第二安装槽3031内,一方面,可以提高第二磁性件5与固定件3的接触面积,提高第二磁性件5与固定件 3的连接稳定性;另一方面,使得第二磁性件5不用额外占用固定件3的外部空间,有利于指纹按键部件100的小型化设计
可选地,第二磁性件5与固定件3粘接。
例如,第二磁性件5为立方体块,第二磁性件5的六个表面中的一个朝向第一磁性件 4,第二磁性件5的另外五个表面分别与第二安装槽3031的五个槽壁贴合并粘接。
第二磁性件5与固定件3粘接,不仅方便第二磁性件5与固定件3固定连接,而且可以避免在第二磁性件5和固定件3之间设置紧固件,达到简化指纹按键部件100整体结构的效果。
可选地,按键支架1和固定件3均为非导磁件。由此可以避免按键支架1和固定件3对指纹按键部件100产生干扰。
可选地,固定件3包括第一连接部301和第二连接部303,第一连接部301沿第二方向延伸,第一连接部301在第一方向上设于按键支架2的一侧。第二连接部303设于第一连接部301,第二磁性件5设于第二连接部303。其中,第二方向与终端设备1000的长度方向X一致。
例如,如图3所示,第二连接部303设于第一连接部301宽度方向的一侧,第二连接部303上设有第二安装槽3031,第二磁性件5设于第二安装槽3031内。由此,固定件3 的结构简单,方便加工制造。
可选地,如图3所示,第一连接部301包括连接孔3011,以便第一连接部301通过穿过连接孔3011的紧固件与终端设备1000的中框10相连。
例如,如图1、图3、图4和图5所示,连接孔301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连接孔3011 沿第二方向(长度方向X)间隔布置,紧固件为螺钉,两个螺钉分别穿过两个连接孔3011 并与中框10螺纹连接,实现固定件3与中框10的连接。
第一连接部301与中框10通过紧固件相连,有利于提高固定件3与中框10的连接稳定性。
可选地,第一连接部301为板体,第二连接部303为凸起。
可选地,固定件3还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定位部302,按键支架1具有第二定位部102,第一定位部302与第二定位部102配合。
例如,第一定位部302为第一定位柱,第二定位部102为第一定位孔,第一定位柱插装在第一定位孔内,且第一定位柱的周面与第一定位孔的孔壁配合。
通过在固定件3上设置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定位部302,在按键支架1上设置第二定位部102,利用第一定位部302与第二定位部102配合,可以利用第一定位部302与第二定位部102对按键组件进行水平方向的定位,从而方便指纹按键部件100的组装。
可选地,第一定位柱302与第一定位孔102的孔壁间隙配合。
可选地,第二定位部102和第一定位部302的数量均为多个,多个第一定位部302沿第二方向(长度方向X)间隔设于第一连接部301。多个第一定位部302与多个第二定位部102一一对应,每个第一定位部302插装在对应的第二定位部102内。
例如,第一定位部302和第二定位部102均设置两个,两个第一定位部302与两个第二定位部102一一对应,每个第一定位部302与对应的第二定位部102配合。
通过将第一定位部302和第二定位部102均设置多个,利用第一定位部302插装在对应的第一定孔102内,不仅可以实现按键支架1在第二方向(长度方向X)的定位,而且可以实现按键支架1在第三方向(宽度方向Y)的定位。其中,第三方向垂直于第二方向。
由此,利用多个第一定位部302与多个第二定位部102,可以在相互垂直的两个水平方向上对按键组件进行定位,从而进一步方便指纹按键部件100的组装。
可选地,第二连接部303设于相邻两个第一定位部302之间。
例如,第一定位部302设置两个,第二连接部303在第二方向(长度方向X)上设于两个第一定位部302之间。
由于第二磁性件5设于第二连接部303上,因此将第二连接部303设于相邻两个第一定位部302之间,也就是将第二磁性件5设于相邻两个第一定位部302之间。通过将第二磁性件5设于相邻两个第一定位部302之间,使得第二磁性件5更邻近第一连接部301的中心位置设置,使得第一磁性件4与第二磁性件5之间产生的磁力更邻近第一连接部301 的中心位置,从而可以有效避免固定件3因第一磁性件4与第二磁性件5之间的磁力作用发生偏斜,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指纹按键部件100的外观美观度。
可选地,第二连接部303和多个第一定位部302在第三方向(宽度方向Y)上位于第一连接部301的同一侧,第三方向垂直于第二方向。其中,第三方向与终端设备1000的宽度方向Y一致。
通过将第二连接部303和多个第一定位部302在第三方向上设于第一连接部301的同一侧,便于固定件3的加工制造。
可选地,第一磁性件4设于相邻两个第二定位部102之间。
例如,按键支架1呈块状,第一磁性件4设于相邻两个第二定位部102之间。
通过将第一磁性件4设于相邻两个第二定位部102之间,使得第一磁性件4更邻近按键支架1的中心位置设置,使得第一磁性件4与第二磁性件5之间产生的磁力更邻近按键支架1的中心位置,从而可以有效避免按键支架1因第一磁性件4与第二磁性件5之间的磁力作用发生偏斜,有利于进一步避免用户按压时上下端手感不一致,以及提高指纹按键部件100的外观美观度。
相关技术中,指纹按键部件仅包括一个开关键,开关键与指纹槽内的止抵部点接触而形成支点。而为了便于指纹识别,指纹模组的尺寸通过较大,这使得用户偏向指纹模组的一侧按压指纹模组时,按压位置与支点之间的距离可能较长(力臂较长),在用户的按压作用下,指纹按键部件容易发生旋转(偏斜),进而影响用户按压指纹模组时的手感。
可选地,指纹按键部件100还包括支撑组件7,支撑组件7包括第三连接部701和多个支撑部702,第三连接部701沿第二方向(长度方向X)延伸。多个支撑部702沿第二方向间隔设于第三连接部701。开关键6背向指纹模组2的一侧用于止抵于支撑部702。
由此,当用户偏向指纹模组的一侧按压指纹模组时,按压位置与支点之间的距离不至过长,指纹按键部件100不易发生旋转(偏斜),有利于提高用户按压指纹模组2时的手感,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用户体验。
在一些实施例中,开关键6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开关键6均与按键支架1相连。支撑组件7还包括多个弹性支撑件,弹性支撑件具有上述支撑部702,多个弹性支撑件与多个开关键6一一对应。每个弹性支撑件的支撑部702朝向对应的开关键6设置,每个开关键 6用于止抵于对应的弹性支撑件的支撑部702。
例如,如图7和图8所示,支撑组件7包括两个弹性支撑件,每个弹性支撑件具有一个支撑部702,两个支撑部702与两个开关键6一一对应,每个支撑部702朝向对应的开关键6设置。支撑组件7设于中框10的指纹槽1001内,开关键6背向指纹模组2的一侧止抵于对应的弹性支撑件的支撑部702,支撑部702形成止抵部。通过设置多个开关键6,每个开关键6均能与对应的弹性支撑件的支撑部702接触而形成多个支点。
由此,当用户偏向指纹模组的一侧按压指纹模组时,按压位置与支点之间的距离可以更短,指纹按键部件更不易发生旋转(偏斜),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用户按压指纹模组2时的手感,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用户体验。
可选地,多个开关键6沿第二方向(长度方向X)间隔设置,指纹模组2和开关键6 在第三方向(宽度方向Y)上分别位于按键支架1的相对两侧,第三方向垂直于第二方向。
例如,如图1、图2和图4所示,开关键6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开关键6沿第二方向 (长度方向X)间隔设置。相应地,如图4所示,弹性支撑件也设置两个,两个弹性支撑件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
通过将指纹模组2和开关键6设于按键支架1的相对两侧,方便指纹模组2和开关键6分别与按键支架1固定连接,有利于提高指纹按键部件100的组装效率。
可选地,支撑组件7为TPU(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s,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 件。换言之,支撑组件7的材质为TPU材质。
可选地,第三连接部701具有避让槽7011,避让槽7011设于相邻两个支撑部702之间。
具体设计时,可以在中框10的指纹槽1001内于两个支撑部702之间设置凸块,避让槽7011用于避让凸块。通过在中框10的指纹槽1001内设置凸块,有利于提高中框10的整体强度。
可选地,指纹按键部件100还包括电路板8,电路板8包括相连的第一部分801、第二部分802和第三部分803。第一部分801与指纹模组2电连接,第二部分802与开关键6 电连接,第三部分803用于与终端设备1000的主板电连接。
相关技术中,指纹模组和开关键分别通过两个电路板与终端设备的主板电连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指纹按键部件100中,指纹模组2与开关键6共用同一电路板8,与相关技术相比,有利于进一步简化指纹按键部件100的结构,进一步便于指纹按键部件100的安装。
可选地,电路板8为FPC(Flexible Printed Circuit,柔性电路板)。
可选地,第一部分801与指纹模组2通过SMT(Surface Mount Technology,表面组装技术)工艺贴合。
可选地,第二部分802与开关键6通过SMT工艺贴合。
相关技术中,电路板弯折处位于开关键长度方向的一侧,指纹按键部件在电路板弯折处反弹力的作用下容易发生水平方向的倾斜现象,具体容易发生长度方向X的倾斜现象。
可选地,第二部分802沿第二方向(长度方向X)延伸,第三部分803与第二部分802电连接的一端在第二方向上位于相邻两个开关键6之间。
可以理解的是,第三部分803与第二部分802电连接的一端需要弯折,以使得第三部分803可以穿出指纹槽1001,指纹按键部件在该处容易存在反弹力。通过将第三部分803与第二部分802电连接的一端设在相邻两个开关键6之间,有利于缩短反弹力的力臂,进而有利于缓解甚至避免指纹按键部件100由于反弹力的作用下,发生水平方向的倾斜现象,有利于避免用户按压时水平方向上手感不一致的问题,以及提高指纹按键部件100的外观精致度。
此外,与相关技术中电路板弯折处位于指纹槽1001内,且电路板弯折处位于指纹槽 1001长度方向的一侧相比,可以缩短指纹槽1001的长度(长度方向X的尺寸),有利于提高中框10的整体强度。
可选地,第三部分803与第二部分802电连接的一端在第二方向(长度方向X)上位于第二部分802的中部。
可选地,第三部分803与第二部分802电连接的一端位于第二部分802的靠近重力方向的一侧。
例如,如图6所示,第三部分803从指纹槽1001的靠近重力方向的一侧穿出指纹槽1001。由此,指纹按键部件100在该处受到的反弹力与指纹按键部件100的重力相反,从而该反弹力可以与至少一部分指纹按键部件100的重力相抵消,进而有效避免指纹按键部件100发生水平方向的倾斜现象。
可选地,第一部分801沿第二方向(长度方向X)延伸,电路板8还包括过渡部分805,过渡部分805的一端与第一部分801相连,过渡部分805的另一端与第二部分802相连。第一部分801、第二部分802和过渡部分805中的至少一者与按键支架1相连。
可选地,第一部分801、过渡部分805和第二部分802整体呈U形。通过将第一部分801、第二部分802和过渡部分805中的至少一者与按键支架1相连,有利于提高电路板8 与指纹模组2和开关键6的电连接稳定性。
可选地,如图2所示,按键支架1具有沿第三方向(宽度方向Y)延伸的第二定位柱103,第二部分802具有第二定位孔804,第二定位柱103插装在第二定位孔804内。
通过在按键支架1上设置第二定位柱103,以及在第二部分802上设置第二定位孔804,利用第二定位柱103插装在第二定位孔804内,可以实现电路板8在按键支架1上的定位,有利于提高电路板8和按键支架1之间的连接稳定性,以及提高电路板8的装配精度。
可选地,第二定位柱103和第二定位孔804均设置多个,多个第二定位柱103沿第二方向(长度方向X)间隔设置,多个第二定位孔804与多个第二定位柱103一一对应,每个第二定位柱804插装在对应的第二定位孔103内。
通过将第二定位柱103和第二定位孔804设为多个,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电路板8和按键支架1之间的连接稳定性,以及电路板8的装配精度。
如图4是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终端设备1000包括中框10和指纹按键部件100,中框10的侧边设有指纹槽1001,中框10具有与指纹槽1001连通的第一开口1002。指纹按键部件100为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指纹按键部件100。如图4所示,指纹按键部件100 设于指纹槽1001,指纹模组2的至少一部分通过第一开口1002凸出中框10的侧边。
由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指纹按键部件100具有按压手感好和外观精致度高等优点。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终端设备1000具有使用手感好和外观精致度高等优点。
可选地,终端设备1000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和笔记本电脑等。
可选地,中框10还具有与指纹槽1001连通的第二开口1003,第二开口1003和第一开口1002设于中框10的不同侧,固定件3与中框10相连,固定件3封堵第二开口1003 的至少一部分。
第一开口1002在第三方向(宽度方向Y)上设于指纹槽1001的一侧,第二开口1003在第二方向(长度方向X)上设于指纹槽1001的一侧,且第二开口1003设于指纹槽1001 的靠近重力方向的一侧,固定件3封堵第二开口1003的。
通过在中框10上设置与指纹槽1001连通的第二开口1003,并将第一开口1002和第二开口1003设于指纹槽1001的不同侧,方便指纹按键部件100安装固定在中框10上。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终端设备1000的组装过程:电路板8与指纹模组2通过SMT工艺贴合在一起,电路板8与按键支架1通过密封胶固定,按键支架1的第二定位柱103插装在电路板8的第二定位孔804内,实现电路板8与按键支架1之间的贴合定位。第一磁性件4通过背胶镶嵌在按键支架1的第一安装槽101内,开关键6通过SMT工艺贴合在电路板8上,组成一个带磁性件的指纹组件。
指纹组件装入中框10的指纹槽1001中,固定件3与中框10通过螺钉固定;第二磁性件5通过背胶镶嵌在固定件3的第二安装槽3031内,固定件3的两个第一定位部302插装在按键支架1的两个第二定位部102内,用于支撑指纹组件。电路板8的第三部分从两个开关键6之间出线,使得指纹组件两端受力平衡。支撑组件7通过固定背胶与中框10固定,两个开关键6与支撑组件7的两个支撑部702一一对应并接触。用户通过触控和按压指纹模组2起到解锁和点量、熄灭屏幕的作用,两个开关键6与两个支撑部702配合可以使指纹组件支撑更加稳固。
按键支架1和固定件3各镶嵌一颗磁块(第一磁性件4和第二磁性件5),第一磁性件4和第二磁性件5极性相同的磁极相对设置,使得第一磁性件4和第二磁性件5的斥力用以抵消指纹组件的重力,避免了指纹组件在重力作用下的倾斜问题,保持指纹模组2平衡,提升指纹按键部件100的外观精致度以及按压手感。
采用两个开关键6和两个支撑部702,当按压指纹模组2的上下端的时候,指纹模组2 的力臂变短,指纹模组2上下端的按压行程也变短,有利于提升按压指纹上下端的手感,同时两个支撑部可以使指纹组件支撑更加稳固。
电路板8从指纹组件的中部对称位置出线,可以从指纹组件一侧出线时指纹组件在长度方向X两端受力不均问题,避免了指纹在长度方向X上一边高,一边低的倾斜问题;同时减少了电路板8在长度方向X的长度,减少了指纹槽1001的长度,增加了中框10的整体强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上述实施例进行的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21)

1.一种指纹按键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按键组件;
固定件,所述固定件适于与所述按键组件配合;和
施力组件,所述施力组件设于所述按键组件和所述固定件中的至少一者上,以对所述按键组件提供背向重力方向的保持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指纹按键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力组件包括至少一个磁性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指纹按键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力组件包括多个磁性件,所述多个所述磁性件至少包括第一磁性件以及第二磁性件,所述第一磁性件设于所述按键组件,所述第二磁性件设于所述固定件,所述第一磁性件与所述第二磁性件配合以对所述按键组件提供背向重力方向的保持力。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指纹按键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性件和所述第二磁性件均具有N极和S极,所述第一磁性件和所述第二磁性件的极性相同的磁极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所述第一磁性件的N极至所述第二磁性件的N极的方向与所述重力方向一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指纹按键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组件具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磁性件设在所述第一安装槽内;和/或
所述固定件具有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磁性件设在所述第二安装槽内。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指纹按键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包括:
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一连接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设于所述按键组件的一侧;和
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设于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磁性件设于所述第二连接部;
其中,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指纹按键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具有供紧固件穿过的连接孔;和/或
所述固定件还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定位部,所述按键组件具有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部与所述第二定位部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指纹按键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定位部和所述第一定位部的数量均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定位部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设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多个所述第一定位部与多个所述第二定位部一一对应,每个所述第一定位部与对应的所述第二定位部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指纹按键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和多个所述第一定位部在第三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同一侧,其中,所述第三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指纹按键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设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定位部之间;和/或
所述第一磁性件设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定位部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指纹按键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组件包括:
按键支架,所述第一磁性件设于所述按键支架;
指纹模组;以及
开关键,所述指纹模组和所述开关键均与所述按键支架相连。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指纹按键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纹按键部件还包括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
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三连接部沿第二方向延伸;和
多个支撑部,多个所述支撑部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设于所述第三连接部,所述开关键背向所述指纹模组的一侧用于止抵于所述支撑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指纹按键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键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开关键均与所述按键支架相连;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多个弹性支撑件,所述弹性支撑件具有所述支撑部,多个所述弹性支撑件与多个所述开关键一一对应,每个所述弹性支撑件的所述支撑部朝向对应的所述开关键设置,每个所述开关键用于止抵于对应的所述弹性支撑件的所述支撑部。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指纹按键部件,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开关键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所述指纹模组和所述开关键在第三方向上分别位于所述按键支架的相对两侧,其中,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重力方向,所述第三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和所述重力方向。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指纹按键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接部具有避让槽,所述避让槽设于相邻两个所述支撑部之间。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指纹按键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纹按键部件还包括电路板,所述电路板包括相连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指纹模组电连接,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开关键电连接,所述第三部分用于与主板电连接。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指纹按键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分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三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电连接的一端在所述第二方向上位于相邻两个所述开关键之间。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指纹按键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电路板还包括过渡部分,所述过渡部分沿第三方向延伸,所述过渡部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部分相连,所述过渡部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部分相连,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二部分和所述过渡部分中的至少一者与所述按键支架相连。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指纹按键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支架具有沿所述第三方向延伸的第二定位柱,所述第二部分具有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二定位柱插装在所述第二定位孔内。
20.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中框,所述中框的侧边设有指纹槽,所述中框具有与所述指纹槽连通的第一开口;和
指纹按键部件,所述指纹按键部件为权利要求1-19中任一项所述的指纹按键部件,所述指纹按键部件设于所述指纹槽。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框还具有与所述指纹槽连通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和所述第一开口设于所述中框的不同侧,所述固定件与所述中框相连,所述固定件封堵所述第二开口的至少一部分。
CN202221815672.4U 2022-07-13 2022-07-13 指纹按键部件和终端设备 Active CN21782248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815672.4U CN217822482U (zh) 2022-07-13 2022-07-13 指纹按键部件和终端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815672.4U CN217822482U (zh) 2022-07-13 2022-07-13 指纹按键部件和终端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822482U true CN217822482U (zh) 2022-11-15

Family

ID=839645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815672.4U Active CN217822482U (zh) 2022-07-13 2022-07-13 指纹按键部件和终端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82248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386716B2 (en)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a waterproof structure
CN206878201U (zh) 基板连接器
CN201029132Y (zh) 电连接器
JP2013164699A (ja) 入力装置
US20010049207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CN108231462A (zh) 一种用于电子设备的按键组件和电子设备
CN107851177B (zh) 指纹模组及电子设备
TWI269497B (en) Circuit component connector, its connection structure, and gasket
CN108270900A (zh) 一种用于电子设备的按键组件和电子设备
CN105450804B (zh) 一种移动终端
CN217822482U (zh) 指纹按键部件和终端设备
JP4340636B2 (ja) カードコネクタ
CN102376481B (zh) 按键结构及具有该按键结构的电子装置
US8368835B2 (en) Grounding mechanism for liquid crystal module
CN201060950Y (zh) 天线与pcb板间的接触连接结构及采用该结构的设备
CN215726486U (zh) 压力传感器模组及电子装置
CN113889357B (zh) 按键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14672295U (zh) 移动终端
CN115227251A (zh) 可穿戴设备
CN102376477B (zh) 按键结构及具有该按键结构的电子装置
CN201060949Y (zh) 天线与pcb板间的接触连接结构及采用该结构的设备
CN208285479U (zh) 智能终端
US9142367B2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power button module thereof
CN115209619B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219164709U (zh) 一种用于无线耳机的触控组件及无线耳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