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259508U - 分体式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分体式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259508U
CN208259508U CN201721030727.XU CN201721030727U CN208259508U CN 208259508 U CN208259508 U CN 208259508U CN 201721030727 U CN201721030727 U CN 201721030727U CN 208259508 U CN208259508 U CN 20825950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pparatus body
pedestal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ooking apparatus
display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030727.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庶锋
邹伟
张帆
江德勇
雷俊
王云峰
刘文华
曾露添
瞿月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030727.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25950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2595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25950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duction Heating Cook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分体式烹饪器具,包括:底座;器具本体,器具本体适于搁置在底座上且相对底座可分离;称重装置,称重装置设置在器具本体上,称重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称重组件,至少一个称重组件对应器具本体的底部设置,称重装置在器具本体放置在底座上以与底座构成完整烹饪器具时通过至少一个称重组件对器具本体进行称重。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分体式烹饪器具,既能够不占用底座的空间,又能够提高称重的精确度。

Description

分体式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烹饪电器技术领域,特别设计一种分体式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目前,小家电已经普及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一个家庭基本拥有一个或多个电饭煲、电压力锅等家用电器。但随着产品多元化,家里厨房可放置的产品也就越来越多。为了尽量减少家里的家用电器,减少对厨房空间的占用,可以将电饭煲、电压力锅等家用电器整合为分体式烹饪器具。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当用户使用分体式烹饪器具测量待烹饪食物的重量时,由于分体式烹饪器具将重量传感器设置在底座上,使得实际测出的重量要比待烹饪食物的重量重的多,相应的重量传感器设置的称重量程也就越大,导致称重的精确度降低,且占用了底座较大的空间,从而影响了底座的规格尺寸和其内部电路的布局。因此,如何减少占用底座空间,且提高称重的精确度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分体式烹饪器具,其既能够不占用底座的空间,又能够提高称重的精确度。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分体式烹饪器具,其包括底座;器具本体,所述器具本体适于搁置在所述底座上且相对所述底座可分离;称重装置,所述称重装置设置在所述器具本体上,所述称重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称重组件,所述至少一个称重组件对应所述器具本体的底部设置,所述称重装置在所述器具本体放置在所述底座上以与所述底座构成完整烹饪器具时通过所述至少一个称重组件对所述器具本体进行称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分体式烹饪器具,通过将称重装置设置在器具本体上,达到不占用底座的空间目的,并且将包括至少一个称重组件的称重装置对应器具本体的底部设置,称重装置在器具本体放置在底座上以与底座构成完整烹饪器具时,通过至少一个称重组件对器具本体进行称重,从而能够减小称重装置的称重量程,提高称重的精确度。
另外,本实用新型上述提出的分体式烹饪器具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其中,所述器具本体的底部设有支撑位,所述至少一个称重组件对应所述支撑位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位为四个,所述四个支撑位分别对应所述器具本体的底部四个角设置,所述称重组件为四个,所述四个称重组件一一对应所述四个支撑位设置。
其中,所述称重组件为称重传感器。
进一步地,所述称重装置还包括信号采集转换电路、与所述采集转换电路相连的信号处理电路,所述信号采集转换电路与所述至少一个称重组件相连以对所述至少一个称重组件产生的形变信号进行采集和转换,并输出转换信号至所述信号处理电路,所述信号处理电路对所述转换信号进行处理以获得所述器具本体的重量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分体式烹饪器具还包括第一显示装置,所述第一显示装置设置在所述器具本体上,所述第一显示装置与所述信号处理电路相连,所述第一显示装置接收所述信号处理电路发送的所述器具本体的重量信息,并进行显示。
进一步地,所述分体式烹饪器具还包括第一无线通信单元和第二无线通信单元,所述第一无线通信单元设置在所述器具本体上,且所述第一无线通信单元与所述信号处理电路相连,所述第二无线通信单元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一无线通信单元与所述第二无线通信单元之间进行无线通信以将所述器具本体的重量信息发送至所述底座。
进一步地,所述分体式烹饪器具还包括第二显示装置,所述第二显示装置设置在所述底座上,且所述第二显示装置与所述第二无线通信单元相连,所述第二显示装置接收并显示所述器具本体的重量信息。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分体式烹饪器具的方框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称重装置设置在器具本体上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称重装置设置在分体式烹饪器具上的结构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分体式烹饪器具的方框示意图;以及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分体式烹饪器具的方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结合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分体式烹饪器具。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分体式烹饪器具的方框示意图。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分体式烹饪器具,包括:底座10、器具本体20和称重装置30。
其中,器具本体20适于搁置在底座10上且相对底座10可分离。底座10可直接连接到市电电源,而其器具本体20不直接连接到市电电源。当器具本体20被搁置在底座10上时,底座10可为该器具本体20提供烹饪电源或烹饪热源。具体地,底座10上的加热装置可通过无线供电或端子供电等方式为搁置在底座10上的器具本体20提供烹饪电源,也可通过加热盘加热、微波辐射加热或电磁辐射加热等方式为搁置在底座10上的器具本体20提供烹饪热源。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分体式烹饪器具的底座10上可适于搁置类型与该底座10唯一对应的一种器具本体20。举例说明,对于分体式电饭煲或分体式电压力锅等分体式烹饪器具,每个分体式烹饪器具均可包括一个底座10和对应的一个器具本体20。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分体式烹饪器具的底座10上可适于分别搁置多个不同类型的器具本体20,通过同一底座10与不同类型的器具本体20配合工作,可组成不同的烹饪器具。其中,不同类型的器具本体20对应不同的烹饪功能。举例而言,具有压力装置的器具本体20与底座10可以组成分体式电压力锅;具有煮饭装置的器具本体20与底座10可以组成分体式电饭煲等。这样可利用一个底座实现多种不同的烹饪功能,从而能够减少对厨房空间的占用。
为了获取器具本体20的重量信息,且不占用底座的空间,可在器具本体20上设置称重装置30,如图2所示,称重装置30可包括至少一个称重组件31,至少一个称重组件31对应器具本体20的底部设置。
如图3所示,称重装置30在器具本体20放置在底座10上以与底座10构成完整烹饪器具时,通过至少一个称重组件31对器具本体20进行称重,因此,能够有效地避免对底座进行称重,能够使得称重装置的称重量程减少,从而能够提高称重的精确度。
如图3所示,器具本体20的底部设有支撑位,至少一个称重组件31对应支撑位设置。其中,支撑位可为四个,四个支撑位分别对应器具本体20的底部四个角设置,称重组件为四个,四个称重组件一一对应四个支撑位设置,这样能够使得每个称重组件所获得的器具本体20的重量信息基本一致,由此,能够提高称重的精确度。
其中,称重组件可为称重传感器,例如,可以是光电式称重传感器、电磁力式称重传感器、电容式称重传感器、电阻应变式称重传感器等,具体类别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称重装置30还可包括信号采集转换电路32、与采集转换电路32相连的信号处理电路33,信号采集转换电路32与至少一个称重组件31相连以对至少一个称重组件31产生的形变信号进行采集和转换,并输出转换信号至信号处理电路33,信号处理电路33对转换信号进行处理以获得器具本体20的重量信息。
具体地,当用户将器具本体20放置在底座10上时,器具本体20自身的重量可对器具本体20的底部施压一个向下压力,导致至少一个称重组件31发生形变,以产生形变信号,然后,通过信号采集转换电路32将产生的形变信号进行采集和转换,并输出转换信号,最后,通过信号处理电路33接收转换信号,并对转换信号进行处理,以获得器具本体20的重量信息。
如图4所示,为了方便用户直观地获得器具本体20的重量信息,分体式烹饪器具还可包括第一显示装置40,第一显示装置40设置在器具本体20上,第一显示装置40与信号处理电路33相连,第一显示装置40接收信号处理电路33发送的器具本体20的重量信息,并进行显示。其中,第一显示装置40可为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显示屏、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器)显示屏或TFT(Thin Film Transistor,薄膜晶体管)显示屏,以显示器具本体20的重量信息。
优选地,将信号采集转换电路32、信号处理电路33和第一显示装置40均设置在器具本体20上,能够不占用底座10的空间,且不影响底座10的规格尺寸和其内部电路的布局,并能够减少器具本体20与底座10之间的通信,从而能够降低计算过程中的出错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器具本体20的重量信息也可通过设置在底座10上的第二显示装置70显示。其中,第二显示装置70均可为LED显示屏、LCD显示屏或TFT显示屏。
应当理解,由于器具本体20相对底座10即可分离,当第二显示装置70设置在底座10上时,设置在器具本体20上的信号处理电路33难以与设置在底座10上的第二显示装置70进行信息交互。因此,可在底座10与器具本体20之间建立通信连接。
如图5所示,分体式烹饪器具还可包括第一无线通信单元50和第二无线通信单元60,第一无线通信单元50可设置在器具本体20上,且第一无线通信单元50与信号处理电路33相连,第二无线通信单元60可设置在底座10上,第二显示装置70与第二无线通信单元60相连,第一无线通信单元50与第二无线通信单元60之间进行无线通信以将器具本体20的重量信息发送至底座10,以通过设置在底座10上的第二显示装置70接收并显示器具本体20的重量信息。
其中,第一无线通信单元50与第二无线通信单元50之间可采用WIFI(WirelessFidelity,无限保真)、蓝牙、红外、射频的方式进行无线通讯。相对于有线通讯而言,能够避免设置外接用端子,从而便于对分体式烹饪器具的清洗。
需要说明的是,还可在分体式烹饪器具的底座10和/或器具本体20上的设置声音提示单元,以提示用户器具本体20中的重量信息。
可以理解,不同类型的器具本体20的重量一般不同。因此,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可根据器具本体20中的重量信息识别器具本体20的类型。
具体地,可通过多次实验获取器具本体20的重量信息和类型之间的对应关系,并将该对应关系存储在存储模块中,以便在获得器具本体20的重量信息后,可直接调用存储模块中的对应关系以获得器具本体20的类型,以便分体式烹饪器具根据器具本体20的类型进行烹饪控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还可根据器具本体20中的重量信息获得待烹饪的食物的重量信息。
具体地,当用户在器具本体20中加入待烹饪的食物后,可将之前获得的重量信息置零,并再次通过称重装置30对待烹饪的食物进行称重,以获得待烹饪的食物的重量信息,以便分体式烹饪器具根据食物的重量信息进行烹饪控制。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还可通过第一显示装置40或第二显示装置70显示出待烹饪食物的重量信息,或可通过播放器播报待烹饪食物的重量信息。
综上所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分体式烹饪器具,通过将称重装置设置在器具本体上,达到不占用底座的空间目的,并且将包括至少一个称重组件的称重装置对应器具本体的底部设置,称重装置在器具本体放置在底座上以与底座构成完整烹饪器具时,通过至少一个称重组件对器具本体进行称重,从而能够减小称重装置的称重量程,提高称重的精确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互相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接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8)

1.一种分体式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
器具本体,所述器具本体适于搁置在所述底座上且相对所述底座可分离;
称重装置,所述称重装置设置在所述器具本体上,所述称重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称重组件,所述至少一个称重组件对应所述器具本体的底部设置,所述称重装置在所述器具本体放置在所述底座上以与所述底座构成完整烹饪器具时通过所述至少一个称重组件对所述器具本体进行称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器具本体的底部设有支撑位,所述至少一个称重组件对应所述支撑位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体式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位为四个,所述四个支撑位分别对应所述器具本体的底部四个角设置,所述称重组件为四个,所述四个称重组件一一对应所述四个支撑位设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体式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称重组件为称重传感器。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分体式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称重装置还包括信号采集转换电路、与所述采集转换电路相连的信号处理电路,所述信号采集转换电路与所述至少一个称重组件相连以对所述至少一个称重组件产生的形变信号进行采集和转换,并输出转换信号至所述信号处理电路,所述信号处理电路对所述转换信号进行处理以获得所述器具本体的重量信息。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分体式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显示装置,所述第一显示装置设置在所述器具本体上,所述第一显示装置与所述信号处理电路相连,所述第一显示装置接收所述信号处理电路发送的所述器具本体的重量信息,并进行显示。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分体式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无线通信单元和第二无线通信单元,所述第一无线通信单元设置在所述器具本体上,且所述第一无线通信单元与所述信号处理电路相连,所述第二无线通信单元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一无线通信单元与所述第二无线通信单元之间进行无线通信以将所述器具本体的重量信息发送至所述底座。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分体式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显示装置,所述第二显示装置设置在所述底座上,且所述第二显示装置与所述第二无线通信单元相连,所述第二显示装置接收并显示所述器具本体的重量信息。
CN201721030727.XU 2017-08-16 2017-08-16 分体式烹饪器具 Active CN20825950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030727.XU CN208259508U (zh) 2017-08-16 2017-08-16 分体式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030727.XU CN208259508U (zh) 2017-08-16 2017-08-16 分体式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259508U true CN208259508U (zh) 2018-12-21

Family

ID=646730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030727.XU Active CN208259508U (zh) 2017-08-16 2017-08-16 分体式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25950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697268A (zh) 烹饪器具及其在保温状态下的卡路里计算方法和装置
CN201207144Y (zh) 电加热炊具的压力与温度测控装置
CN108803401A (zh) 分体式烹饪器具及其烹饪提示方法
US20170164777A1 (en) Induction cooktop
CN109691863A (zh) 烹饪器具及其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
CN202404679U (zh) 快餐制作售卖自助一体机
CN101932147A (zh) 感应加热装置
CN203207773U (zh) 电饭煲
CN208259508U (zh) 分体式烹饪器具
CN208610569U (zh) 烹饪器具
KR20200064143A (ko) 조리 기구 및 그의 제어 방법
CN202044102U (zh) 一种隔水电炖盅
CN207096730U (zh) 分体式烹饪器具
CN109691885A (zh) 烹饪器具及其防溢出控制方法和装置
CN207561723U (zh) 分体式烹饪器具
CN109691891A (zh) 烹饪器具及其加水控制方法和装置
CN2934963Y (zh) 可显示实时温度的电磁炉
CN104643893A (zh) 一种智能提示需加水量的电饭煲
CN109696855A (zh) 烹饪交互系统、烹饪器具、云服务器和烹饪交互方法
CN208573434U (zh) 称重结构和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17274313U (zh) 灶具
CN207561743U (zh) 分体式烹饪器具
CN109407169A (zh) 分体式烹饪器具及其识别方法
CN210485813U (zh) 一种电磁炉或电陶炉用底座结构
CN211424485U (zh) 一种灶台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