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255300U - 电流检测器 - Google Patents

电流检测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255300U
CN208255300U CN201820416713.XU CN201820416713U CN208255300U CN 208255300 U CN208255300 U CN 208255300U CN 201820416713 U CN201820416713 U CN 201820416713U CN 208255300 U CN208255300 U CN 2082553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substrate
main body
housing main
incorporating section
current det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416713.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野口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mur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amur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mura Corp filed Critical Tamura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2553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25530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19/00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currents or voltages or for indicating presence or sign thereof
    • G01R19/0092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currents or voltages or for indicating presence or sign thereof measuring current only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1/00Details of instruments or arrangements of the types included in groups G01R5/00 - G01R13/00 and G01R31/00
    • G01R1/02General constructional details
    • G01R1/04Housings; Supporting members; Arrangements of terminal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电流检测器,其是能够实现的作业的容易化和制造成本的降低的技术。电流检测器(100)具有:外壳主体(102),在该外壳主体形成有供被检测电流的导体插通用的贯插孔(104),在该贯插孔的周围形成有收纳部(102g);磁性体芯(110),其设置在收纳部(102g)内;电路基板(114),其与磁性体芯(110)一起被收纳在收纳部(102g)内;肋部(102h)及突出部位(102k),它们是与外壳主体(102)形成为一体形成,限制电路基板(114)在贯插孔(104)的周向上的旋转移位,从而限制电路基板(114)从外壳主体(102)脱落。

Description

电流检测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在电流的测定中使用的电流检测器。
背景技术
关于这种电流检测器,以往已知有如下的在先技术,当在磁传感器用的具有间隙的环状的铁芯上卷绕线圈时,在基板的同一个面上,在与铁芯的圆周相同半径的圆周上配置磁传感器和线圈(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该在先技术中,通过预先将线圈长度设为小于间隙的尺寸,在配置基板时,在将线圈配置于间隙中后,使基板沿着铁芯的周向移动,由此形成铁芯穿通线圈的状态。然后,通过使该基板围绕线圈的中心轴线旋转,磁传感器被配置在间隙中。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68490号公报
上述的在先技术进行使基板向铁芯周向移动和围绕线圈中心轴线旋转这样复杂的动作,因而装配作业烦杂。并且,在将线圈及基板收纳于框体中后,使用多个螺钉部件将基板固定于框体,因而部件数目和装配工时增多,相应地存在制造成本高涨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课题是,提供能够实现的作业的容易化和制造成本的降低的技术。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的解决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电流检测器在外壳主体具有限制单元。在外壳主体中的内侧形成有贯插孔,并且在贯插孔的周围形成有收纳部。收纳部呈在从导体的插通方向观察时外壳主体的一个面开口、另一个面封堵的容器状,被收纳于收纳部内的磁性体芯及电路基板直接通过开口而脱落,但在本实用新型中利用限制单元限制脱落。
限制单元的限制通过两级构造来进行。即,限制单元(1)限制电路基板或者与其一起收纳的其它收纳体的旋转移位,(2)随之,限制电路基板通过开口的脱落。因此,旋转移位的限制直接成为脱落的限制,是只要不解除旋转移位的限制,电路基板就不会脱落的结构。并且,限制单元不是分体部件,而是与外壳主体成为一体,因而能够作为外壳主体的部位而形成。
限制单元的上述(1)、(2)的限制反过来讲关系到制造时的装配容易化。即,在装配的过程中尚未进行上述(2)的限制,因而能够容易将电路基板通过外壳主体的开口插入。如果使电路基板或者其它收纳体从该状态下旋转移位一直到限制单元的上述(1)的限制有效地发挥作用为止,则仅此即可使限制单元的上述(1)、(2)的限制都有效,并始终限制电路基板的脱落。因此,不需使用螺钉等其它部件即可实现装配作业。
限制单元能够包括从外壳主体的内表面向收纳部内突出形成的突出部位。在这种情况下,突出部位与处于收纳状态的电路基板或者其它收纳体的缘部接触,由此使上述(1)、(2)的限制有效。这反过来讲也意味着容易按照下面所述进行装配作业。即,在装配的过程中,将电路基板通过外壳主体的开口插入,如果使电路基板或者其它收纳体从该状态下旋转移位一直到突出部位与电路基板或者其它收纳体的缘部接触为止,则突出部位对上述(1)、(2)的限制都有效,并始终限制电路基板的脱落。
另外,限制单元能够包括从外壳主体的内表面沿着形成其开口的一个面突出形成的肋状的部位。在这种情况下,肋状的部位与处于收纳状态的电路基板的外表面接触,由此使上述(2)的限制有效。这样,利用沿着开口与外壳主体形成为一体的肋状的部位限制电路基板的脱落,因而能够削减部件数目。并且,肋状的部位使上述(2) 的限制有效,由此确保从开口面到电路基板的外表面的距离是固定的。因此,能够将从被插通到贯插孔中的导体到电路基板的绝缘距离(规格上的距离)确保为期望值,提高产品的安全性。
在限制单元包括上述的肋状的部位的情况下,电路基板具有切口部,在电路基板抵抗上述(1)的限制而旋转移位的状态下,该切口部不与肋状的部位接触。在该状态下,通过在切口部内相对地接纳肋状的部位,允许电路基板通过开口的脱落。
即,肋状的部位随着上述(1)的限制有效而使上述(2)的限制有效,因而在不进行上述(1)的限制的情况下,随之也不进行上述(2)的限制。这反过来讲也意味着容易按照下面所述进行装配作业。例如,在装配的过程中,在将电路基板通过外壳主体的开口插入时,能够容易根据切口部和肋状的部位的位置关系决定可以将电路基板相对于外壳主体定位于哪个朝向。即,电路基板通过在切口部接纳肋状的部位即可进行向外壳主体的插入(脱落的反方面),因而只要没有将它们的位置关系适当对准,就不能将电路基板插入外壳主体。因此,能够防止装配作业时的定位错误,提高作业性。
实用新型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作业的容易化和制造成本的降低。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电流检测器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2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电流检测器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3是第1实施方式的电流检测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示出未限制电路基板及磁性体芯的脱落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5是示出限制电路基板及磁性体芯的脱落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6A和图6B是详细地示出突出部位对电路基板的旋转移位的限制的部分立体图。
图7A和图7B是详细地示出突出部位对电路基板的旋转移位的限制的部分立体图。
图8是以平放的状态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电流检测器的立体图。
图9是示出第2实施方式的电流检测器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10是示出第2实施方式的电流检测器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11是第2实施方式的电流检测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12是示出未限制脱落的状态的电路基板和外壳主体的位置关系的分解立体图。
图13A和图13B是示出从未限制电路基板的旋转移位及脱落的状态进入限制的状态的过程的主视图。
图14A和图14B是示出从未限制电路基板的旋转移位及脱落的状态进入限制的状态的过程的主视图。
图15是以平放的状态示出第2实施方式的电流检测器的立体图。
图16是示出第3实施方式的电流检测器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17是示出第3实施方式的电流检测器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18是第3实施方式的电流检测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19是示出使用环形盖的电路基板及磁性体芯的限制状态的主视图。
图20是沿着图19中的XX-XX线的电流检测器的剖视图。
图21是沿着图19中的XXI-XXI线的部分剖视图。
图22A和图22B是示出使用环形盖进行限制的动作的连续图。
图23是示出使用环形盖进行限制的动作的连续图。
图24A和图24B是示出使环形盖旋转而设为限制状态的例子的部分立体图。
图25是示出仅靠单纯的插入即可将环形盖设为限制状态的例子的部分立体图。
标号说明
100、200、300电流检测器;102、202、302外壳主体;102d、202d、302d壁板部;104、204、304贯插孔;110、210、310磁性体芯;114、214、314电路基板; 102h、202h肋部;102k、202k、302k突出部位;320环形盖;320c限制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图1及图2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电流检测器100的结构的概略图。图1是从正面侧示出电流检测器100的立体图,图2是从背面侧示出的立体图。下面,对第1 实施方式的电流检测器100的结构进行说明。
[外壳主体]
电流检测器100具有例如树脂制的外壳主体102。外壳主体102构成电流检测器100的外部形态,并且供作为其主要目的的被检测电流流过的导体(未图示)插通,还发挥针对任何对象物(同样未图示)的固定作用。并且,在外壳主体102的内部收纳有磁性体芯(在图1、2中观察不到)和电路基板114。另外,存在外壳主体102 的内部被灌封(potting)树脂等填充及密封的情况,但在此省略了图示(以下相同)。并且,在电路基板114中设有在正面侧的外表面突出的连接器108。
外壳主体102整体上大致呈环形状,在中央部分形成有穿通厚度方向(前后方向)的贯插孔104。在图1、2所示的竖立姿势下,在外壳主体102的上下表面及两侧面分别弯曲的部分较明显,但在各个面中除弯曲的部分以外,还呈现具有平面的部分的形状。
另外,在外壳主体102中,在贯插孔104的周围形成有收纳部102g。收纳部102g 呈容器状,在从贯插孔104的穿通方向(导体的插通方向)观察时一个面(图1的正面)整体开口、另一个面(图2的背面)被封堵。电路基板114和磁性体芯通过收纳部102g的开口而插入。
另外,在外壳主体102形成有分别构成一对的上部托架102a、底板托架102b、下部托架102c等,以便按照上面所述进行向对象物(被检测电流流过的设备的框体等)的固定。上部托架102a及下部托架102c分别位于正好以贯插孔104为中央的外壳主体102的外侧的四个角部。并且,两侧一对的底板托架102b从外壳主体102的底面朝向两侧方呈叶片状延伸。
其中,上部托架102a和下部托架102c被用于在背面将外壳主体102固定于对象物的情况。另外,底板托架102b被用于在底面将外壳主体102固定于对象物的情况。无论哪种情况下,在各托架102a、102b、102c形成有能够供任何紧固部件(螺栓、螺母、突柱等)插通的孔。
[磁性体芯]
图3是第1实施方式的电流检测器100的分解立体图。如上所述,电流检测器 100具有磁性体芯110及电路基板114,它们被收纳在外壳主体102的收纳部102g内。因此,在外壳主体102中,收纳部102g形成为从正面侧朝向背面侧的凹坑状(容器状),并且整体上收纳部102g在贯插孔104的周围形成环状。磁性体芯110正好包围着贯插孔104被收纳在收纳部102g内。在第1实施方式中,磁性体芯110是具有二次绕组110c的类型,图3所示的外形基本上被二次绕组110c占据。磁性体芯110在二次绕组110c的内侧具有由磁性材料构成的环形铁芯110b(例如环圈(toroidal ring)),在其一部分形成有气隙。霍尔元件130通过垫片110a被配置在该气隙内。另外,在完成状态下,霍尔元件130被安装于电路基板114。
[电路基板]
另外,电流检测器100具有上述的电路基板114,该电路基板114也与磁性体芯 110一起被收纳在外壳主体102的收纳部102g内。在电路基板114的中央形成有开口114a,在收纳状态下,能够在该开口114a内接纳贯插孔104周围的壁板部102d。并且,磁性体芯110在其周向的多个部位(三处)设有突柱110d,通过这些突柱110d 将磁性体芯110固定于电路基板114。另外,在电路基板114安装有上述的连接器108 和霍尔元件130以及各种电子部件,由此形成电流检测电路。
[脱落限制构造]
如上所述,电流检测器100的主要部件即磁性体芯110及电路基板114被收纳在外壳主体102的收纳部102g内,而在第1实施方式中,不需使用螺钉等其它部件,即可限制电路基板114及磁性体芯110从外壳主体102的脱落。下面,对此进行详细说明。
[非限制状态]
图4是示出未限制电路基板114及磁性体芯110的脱落的状态的主视图。在该状态下,电路基板114及磁性体芯110能够容易通过外壳主体102的开口而脱落。即,电路基板114仅仅是将贯插孔104周围的壁板部102d插通在中央的开口114a内,未与外壳主体102进行特别的固定。
在电路基板114中,在与外壳主体102的上下及两侧的各内表面相对的四个方向的周缘部分别形成有两条缘边114b、114c。这两条缘边114b、114c不在同一条线上,而是形成固定的角度(钝角)且相互相交。如图4所示,在未限制电路基板114及磁性体芯110的脱落的状态下,在四个方向的周缘部中一方的缘边114b分别形成为相对于外壳主体102的内壁面而大致平行地相对的位置关系。并且,另一方的缘边114c 形成为相对于外壳主体102的内壁面而倾斜且相对的位置关系。
在外壳主体102中,除了在图4中观察到的在上下及右侧的各个内表面上一体地形成的肋部102h以外,还在左下角的内表面上一体地形成有肋部102h。其中,位于上下及右侧的各个内表面的三个肋部102h位于与电路基板114的缘边114c相对的位置,但这三个肋部102h都不与缘边114c接触。并且,关于位于左下角的肋部102h,在与其相对的电路基板114的缘部形成有切口部114d,根据图4所示的位置关系,形成为肋部102h正好被承托在(进入到)切口部114d内的状态。
因此,在外壳主体102(收纳部102g)内,电路基板114在某种程度上处于自由状态,图4中的箭头所示的旋转移位也不受限制。反过来讲,在第1实施方式的电流检测器100的装配作业中,根据图4所示的位置关系,能够将电路基板114及磁性体芯110插入外壳主体102的收纳部102g内。另外,图4所示的外壳主体102与电路基板114及磁性体芯110的位置关系,与图3所示的位置关系一致。
[限制状态]
图5是示出限制电路基板114及磁性体芯110的脱落的状态的主视图。在从图4 所示的状态下使电路基板114及磁性体芯110顺时针地旋转时,成为图5所示的状态。并且,在该状态下,电路基板114的旋转移位也受限制,伴随着该限制,电路基板 114及磁性体芯110的脱落被限制。
此时,可知电路基板114成为如下的位置关系:即在四个方向的周缘部中,另一方的缘边114c分别与外壳主体102的内壁面大致平行地相对。在未被限制的状态下 (图4),与外壳主体102的内壁面大致平行的一方的缘边114b,此次成为相对于外壳主体102的内壁面而倾斜且相对的位置关系。
另外,关于外壳主体102的四个肋部102h,都是处于与电路基板114的外表面 (连接器108的安装面)接触的状态,由此可知电路基板114及磁性体芯110从外壳主体102的脱落被可靠地限制住。并且,在未被限制的状态下(图4),接纳左下角位置的肋部102h的切口部114d随着电路基板114的旋转移位,而向沿周向远离肋部 102h的位置移动,因而不能在切口部114d内接纳肋部102h。
在此,在外壳主体102的右上角的位置一体地形成有从正面观察呈三角形状的突出部位102k。该突出部位102k在以三条边中最短的边为底边时,由三条边包围而成的面从底边朝向顶点爬升倾斜。此处所讲的“爬升倾斜”是指底边位于收纳部102g 内的最里侧、长边位于收纳部102g内的最近前侧(正面的开口侧)。因此,突出部位 102k处于从外壳主体102的内表面向收纳部102g内的开口侧突出的状态。
并且,突出部位102k的两条长边中沿着靠近外壳主体102内侧的一条边的部分与电路基板114的缘部114b接触。此时,由于在突出部位102k具有上述的“爬升倾斜”,因而沿着靠近外壳主体102内侧的一条边的部分,在与被电路基板114(缘部 114b)隐藏的外壳主体102的内表面之间具有高低差异的部分。在该具有高低差异的部分的部分处,突出部位102k与缘部114b接触,由此突出部位102k限制电路基板114的旋转移位(逆时针方向)。
[突出部位的详细情况]
图6A、图6B及图7A、图7B是详细地示出突出部位102k对电路基板114的旋转移位的限制的部分立体图。其中,图6A所示的状态与图4所示的位置关系一致,图7B所示的状态与图5所示的位置关系一致。其它的图6B及图7A示出从限制前朝向限制后的中途的状态。
[限制前状态]
图6A:未限制电路基板114的旋转移位及脱落的状态。在该状态下,电路基板 114的缘部114b和突出部位102k不接触。并且,在此能够视觉观察到突出部位102k 的上述“爬升倾斜”和“具有高低差异的部分”的状态。另外,电路基板114与缘部 114b的末端连接而形成角部114e,该角部114e也处于远离突出部位102k的位置。在从此处起使电路基板114沿图中箭头方向(顺时针方向)旋转移位时成为如下的状态。
[中途状态(1)]
图6B:尚未限制电路基板114的旋转移位。但是,通过电路基板114的旋转移位,缘边114b(角部114e)爬升到突出部位102k的倾斜面(“爬升倾斜”)上。此时,在外壳主体102内表面的右侧,肋部102h已经与电路基板114的外表面接触(缘边114c进入到肋部102h的里侧)。同样地,其它三个肋部102h也与电路基板114的外表面接触,因而已经开始限制电路基板114从开口脱落,但没有图示。因此,在缘边114b(角部114e)爬升到突出部位102k的倾斜面(“爬升倾斜”)上时,在电路基板114产生某种程度的弯曲变形,因而针对电路基板114的旋转移位而产生相应的阻力。
[中途状态(2)]
图7A:通过电路基板114进一步的旋转移位,缘边114b(角部114e)大幅地爬升到突出部位102k的倾斜面(“爬升倾斜”)上。由于肋部102h的限制已经发挥作用,因而随着向突出部位102k的倾斜面的爬升进行,电路基板114的弯曲变形量也增大,进而阻力增大。
[限制状态]
图7B:电路基板114的旋转移位及脱落被限制的状态。在该状态下,电路基板114的缘边114b(角部114e)完全越过(已通过)突出部位102k的倾斜面。在越过突出部位102k时,电路基板114借助复原力来消除具有高低差异的部分的弯曲变形,成为缘边114b在具有高低差异的部分与突出部位102k接触的状态。即使是电路基板 114接受到向逆时针方向的力时,缘边114b也勾挂于突出部位102k的具有高低差异的部分,可靠地限制向逆时针方向的旋转移位。并且,角部114e与外壳主体102的内表面接触,限制继续向顺时针方向的旋转移位。因此,电路基板114向围绕贯插孔 104的旋转移位被双向限制。并且,随着电路基板114的旋转移位被限制,成为肋部 102h对电路基板114及磁性体芯110从外壳主体102脱落的限制可靠地发挥作用的状态。
[绝缘距离的确保]
图8是以平放的状态示出电流检测器100的立体图。在此,假设电路基板114及磁性体芯110从外壳主体102的脱落被限制。
上述的肋部102h除了限制电路基板114及磁性体芯110从外壳主体102的脱落以外,还对确保从外壳主体102开口面到电路基板114外表面的距离(图中尺寸H) 有所贡献。该距离H用于可靠地确保从被插通到贯插孔104中的导体(未图示)到电路基板114上的各种电子部件的绝缘距离,由此大幅提高电流检测器100的安全性。
如上所述,根据第1实施方式的电流检测器100能够得到以下的优越性。
(1)通过在外壳主体102一体地形成突出部位102k及肋部102h,能够限制电路基板114及磁性体芯110的脱落,因而不需要使用防止脱落用的其它部件(螺钉等紧固部件),能够减少部件数目及制造成本。
(2)在装配作业时,通过使电路基板114的切口部114d的位置与外壳主体102 的左下角位置的肋部102h一致,能够容易调整成适当的位置关系。因此,能够防止装配作业时的错误(时间损失)。
(3)并且,仅将电路基板114插入外壳主体102并使在一个方向(顺时针方向) 旋转,即刻锁定电路基板114,因而能够迅速完成装配作业。因此,作业效率大大提高。
(4)并且,在电路基板114的锁定时能够得到清楚的咔嚓感(角部114e越过突出部位102k的倾斜面时的阻力感),因而能够轻快地进行装配作业。
[第2实施方式]
下面,对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9及图10是示出第2实施方式的电流检测器200的结构的概略图。图9是从正面侧示出电流检测器200的立体图,图10是从背面侧示出的立体图。下面,对第 2实施方式的电流检测器200的结构进行说明。
[外壳主体]
电流检测器200具有例如树脂制的外壳主体202。外壳主体202构成电流检测器200的外部形态,并且供作为其主要目的的被检测电流流过的导体(未图示)插通,还发挥针对任何对象物(同样未图示)的固定作用。并且,在外壳主体202的内部收纳有磁性体芯(在图9、图10中观察不到或者省略)和电路基板214。另外,存在外壳主体202的内部被灌封树脂等填充及密封的情况,但在此省略了图示(以下相同)。并且,在电路基板214中设有在正面侧的外表面突出的连接器208。
外壳主体202整体上大致呈环形状(从背面观察呈梯形状),在中央部分形成有穿通厚度方向(前后方向)的贯插孔204。在图9、图10所示的竖立姿势下,在外壳主体202的下表面及两侧面分别弯曲的部分较明显,但在上表面还呈现具有平面的部分的形状。
另外,在外壳主体202中,在贯插孔204的周围形成有收纳部202g。收纳部202g 呈容器状,在从贯插孔204的穿通方向(导体的插通方向)观察时一个面(图9的正面)整体开口、另一个面(图10的背面)被封堵。电路基板214和磁性体芯通过收纳部202g的开口而插入。
另外,在外壳主体202形成有分别构成一对的上部托架202a、底板托架202b、下部托架202c等,以便按照上面所述进行向对象物(被检测电流流过的设备的框体等)的固定。上部托架202a及下部托架202c分别位于正好以贯插孔204为中央的外壳主体202的外侧的四个角部。并且,两侧一对的底板托架202b从外壳主体202的底面朝向两侧方呈叶片状延伸。
其中,上部托架202a和下部托架202c被用于在背面将外壳主体202固定于对象物的情况。另外,底板托架202b被用于在底面将外壳主体202固定于对象物的情况。无论哪种情况下,在各托架202a、202b、202c都形成有能够供任何紧固部件(螺栓、螺母、突柱等)插通的孔。
[磁性体芯]
图11是第2实施方式的电流检测器200的分解立体图。如上所述,电流检测器 200具有磁性体芯210及电路基板214,它们被收纳在外壳主体202的收纳部202g 内。因此,在外壳主体202中,收纳部202g形成为从正面侧朝向背面侧的凹坑状(容器状),并且整体上收纳部202g在贯插孔204的周围形成环状。磁性体芯210正好包围着贯插孔204被收纳在收纳部202g内。在第2实施方式中,磁性体芯210是具有二次绕组210c的类型,图11所示的外形基本上被二次绕组210c占据。磁性体芯210 在二次绕组210c的内侧具有由磁性材料构成的环形铁芯210b(例如环圈),在其一部分形成有气隙。霍尔元件230通过垫片210a被配置在该气隙内。另外,霍尔元件 230被安装于电路基板214。
[电路基板]
另外,电流检测器200具有上述的电路基板214,该电路基板214也与磁性体芯 210一起被收纳在外壳主体202的收纳部202g内。在电路基板214的中央形成有开口214a,在收纳状态下,能够在该开口214a内接纳贯插孔204周围的壁板部202d。并且,在垫片210a设有两条突柱210d,通过这些突柱210d将磁性体芯210固定于电路基板214。另外,在电路基板214安装有上述的连接器208和霍尔元件230以及各种电子部件,由此形成电流检测电路。
[脱落限制构造]
如上所述,电流检测器200的主要部件即磁性体芯210及电路基板214被收纳在外壳主体202的收纳部202g内,而在第2实施方式中,不需使用螺钉等其它部件,即可限制电路基板214及磁性体芯210从外壳主体202的脱落。下面,对此进行详细说明。
图12是示出在未限制脱落的状态下电路基板214和外壳主体202的位置关系的分解立体图。下面,为了防止烦杂化,省略了磁性体芯210的图示。
外壳主体202在贯插孔204的周围具有圆筒状的壁板部202d。并且,在该壁板部202d一体地形成有三个肋部202h,这些肋部202h朝向收纳部202g内呈放射状突出。并且,沿周向观察,三个肋部202h不是相等间隔,而是以不等间隔进行排列。
在电路基板214中与三个肋部202h对应的位置形成有切口部214d。这些切口部214d分别能够相对地接纳对应的肋部202h。因此,在电流检测器100的装配时,通过适当调整电路基板214的切口部214d和外壳主体202的肋部202h的位置关系,能够将电路基板214插入外壳主体202内。
并且,在外壳主体202内,在电路基板214的插入方向上比肋部202h靠里侧的位置一体地形成有基板垫片202p、202q。这些基板垫片202p、202q与被插入外壳主体202内的电路基板214的一个安装面接触,由此在收纳部202g内定位电路基板214。
并且,在外壳主体202的内表面的一个部位一体地形成有突出部位202k。该突出部位202k处于从外壳主体202的内表面向收纳部202g内突出的状态。与此相对,在电路基板214中与限制状态(完成状态)下的突出部位202k对应的位置形成有凹部214e,并且在与凹部214e连接的位置形成有引导缘214b。
图13A、图13B及图14A、图14B是示出从未限制电路基板214(包括磁性体芯 210在内,以下相同)的旋转移位及脱落的状态进入被限制的状态的过程的主视图。其中,图13A表示未限制脱落的状态,图14B表示限制旋转移位及脱落的状态。图 13B及图14A表示中途的状态。
[非限制状态]
图13A:在该状态下,电路基板214能够容易通过外壳主体202的开口而脱落。即,电路基板214仅仅是将贯插孔204周围的壁板部202d插通在中央的开口214a内,未与外壳主体202进行特别的固定。
并且,上述三个肋部202h处于与电路基板214的对应的各切口部214d相对(被接纳)的位置,这三个肋部202h都不与电路基板214的安装面接触。
因此,在外壳主体202(收纳部202g)内,电路基板214在某种程度上处于自由状态,图中箭头所示的旋转移位也不受限制。反过来讲,在第2实施方式的电流检测器200的装配作业中,根据图13A所示的位置关系,能够将电路基板214插入外壳主体202的收纳部202g内。另外,图13A所示的外壳主体202与电路基板214及磁性体芯210的位置关系,与图11及图12所示的位置关系一致。
[中途状态(1)]
图13B:在使电路基板214从图13A所示的状态下顺时针地旋转时,成为三个肋部202h与电路基板214的安装面接触的状态。因此,从该状态起已经开始限制电路基板214的脱落。并且,成为在电路基板214的周缘处引导缘214b与外壳主体202 内表面的突出部位202k接触的状态。此时,引导缘214b在比凹部214e靠旋转方向的近前位置产生勾挂,并产生某种程度的反作用力(阻力)。
[中途状态(2)]
图14A:在接受到由于引导缘214b和突出部位202k的勾挂而形成的反作用力还使电路基板214继续旋转时,引导缘214b被拉入到径向内侧,电路基板214变形。
[限制状态]
图14B:并且,在使电路基板214一直旋转到引导缘214b在突出部位202k通过时,凹部214e来到突出部位202k的位置,成为在凹部214e内接纳突出部位202k的状态。在该状态下,形成为突出部位202k和凹部214e相互嵌合的关系,并成为电路基板214的旋转移位受限制的状态。并且,随之,电路基板214通过开口的脱落也被肋部202h限制。
[绝缘距离的确保]
图15是以平放的状态示出电流检测器200的立体图。在此,假设电路基板214 及磁性体芯210从外壳主体202的脱落被限制。
上述的肋部202h除了限制电路基板214从外壳主体202的脱落以外,还对确保从外壳主体202开口面到电路基板214外表面的距离(图中尺寸H)有所贡献。该距离H用于可靠地确保从被插通到贯插孔204中的导体(未图示)到电路基板214上的各种电子部件的绝缘距离,由此大幅提高电流检测器200的安全性。
如上所述,根据第2实施方式的电流检测器200能够得到以下的优越性。
(1)通过在外壳主体202一体地形成突出部位202k及肋部202h,能够限制电路基板214及磁性体芯210的脱落,因而不需要使用防止脱落用的其它部件(螺钉等紧固部件),能够减少部件数目及制造成本。
(2)在装配作业时,通过使电路基板214的三个切口部214d的位置与外壳主体 202的对应的三个肋部202h一致,能够容易调整成适当的位置关系。因此,能够防止装配作业时的错误(时间损失)。
(3)并且,仅将电路基板214插入外壳主体202并使在一个方向(逆时针方向) 旋转,即可锁定电路基板214,因而能够迅速完成装配作业。因此,作业效率大大提高。
(4)并且,在电路基板214的锁定时能够得到清楚的咔嚓感(引导缘214b在突出部位202k通过、突出部位202k被接纳在凹部214e中时的阻力感),因而能够轻快地进行装配作业。
[第3实施方式]
下面,对第3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6及图17是示出第3实施方式的电流检测器300的结构的概略图。图16是从正面侧示出电流检测器300的立体图,图17是从背面侧示出的立体图。下面,对第3实施方式的电流检测器300的结构进行说明。
[外壳主体]
电流检测器300具有例如树脂制的外壳主体302。外壳主体302构成电流检测器300的外部形态,并且供作为其主要目的的被检测电流流过的导体(未图示)插通,还发挥针对任何对象物(同样未图示)的固定作用。并且,在外壳主体302的内部收纳有磁性体芯310(在图17中观察不到)和电路基板314。另外,存在外壳主体302 的内部被灌封树脂等填充及密封的情况,但在此省略了图示(以下相同)。并且,在电路基板314设有在正面侧的外表面突出的连接器308。
外壳主体302整体上大致呈环形状,在中央部分形成有穿通厚度方向(前后方向)的贯插孔304。在图16、图17所示的竖立姿势下,在外壳主体302的上表面弯曲的部分较明显,但在两侧面及下表面中除弯曲的部分以外,还呈现具有平面的部分的形状。
另外,在外壳主体302中,在贯插孔304的周围形成有收纳部302g。收纳部302g 呈容器状,在从贯插孔304的穿通方向(导体的插通方向)观察时一个面(图16的正面)整体开口、另一个面(图17的背面)被封堵。电路基板314和磁性体芯通过收纳部302g的开口而插入。
另外,在外壳主体302形成有分别构成一对的上部托架302a、底板托架302b、下部托架302c等,以便按照上面所述进行向对象物(被检测电流流过的设备的框体等)的固定。上部托架302a及下部托架302c分别位于正好以贯插孔304为中央的外壳主体302的外侧的四个角部。并且,两侧一对的底板托架302b从外壳主体302的底面朝向两侧方呈叶片状延伸。
其中,上部托架302a和下部托架302c被用于在背面将外壳主体302固定于对象物的情况。另外,底板托架302b被用于在底面将外壳主体302固定于对象物的情况。无论哪种情况下,在各托架302a、302b、302c都形成有能够供任何紧固部件(螺栓、螺母、突柱等)插通的孔。
[磁性体芯]
图18是第3实施方式的电流检测器300的分解立体图。如上所述,电流检测器 300具有磁性体芯310及电路基板314,它们被收纳在外壳主体302的收纳部302g 内。因此,在外壳主体302中,收纳部302g形成为从正面侧朝向背面侧的凹坑状(容器状),并且整体上收纳部302g在贯插孔304的周围形成环状。磁性体芯310正好包围着贯插孔304被收纳在收纳部302g内。在第3实施方式中,磁性体芯310是具有二次绕组310c的类型,图18所示的外形基本上被二次绕组310c占据。磁性体芯310 在二次绕组310c的内侧具有由磁性材料构成的环形铁芯(例如环圈,在图18中观察不到),在其一部分形成有气隙。霍尔元件330通过未图示的垫片被配置在该气隙内。另外,在完成状态下,霍尔元件330被安装于电路基板314。
[电路基板]
另外,电流检测器300具有上述的电路基板314,该电路基板314也与磁性体芯 310一起被收纳在外壳主体302的收纳部302g内。在电路基板314形成有与贯插孔 304(壁板部302d)的外形吻合的U字形状的切口部314a,在收纳状态下,能够在该切口部314a内接纳贯插孔304周围的壁板部302d。并且,磁性体芯310在其周向的多个部位(三处)设有未图示的突柱,通过这些突柱将磁性体芯310固定于电路基板314。另外,在电路基板314安装有上述的连接器308和霍尔元件330以及各种电子部件,由此形成电流检测电路。
[其它收纳体]
在第3实施方式中,除磁性体芯310和电路基板314以外,在外壳主体302(收纳部302g)内还收纳有环形盖320。环形盖320通过与电路基板314连接地被收纳在收纳部302g内,自身就限制旋转移位,随之也限制电路基板314及磁性体芯310的脱落。首先,对环形盖320的形状等进行说明。
环形盖320整体上形成环形形状,中央部分形成为与贯插孔304一致的开口。包围该开口,内套筒320a形成为圆筒状。另外,在图18中观察不到,在内套筒320a 的外侧形成有隔开间隔的外套筒,由这些内套筒320a和外套筒形成双重圆筒状。
并且,在环形盖320中,在内套筒320a的外侧形成有凸缘部320f,在凸缘部320f 的周缘还形成有轮圈部320g。并且,在轮圈部320g的外表面,沿周向隔开间隔地形成有锁定臂320b及手柄320d,这些锁定臂320b和手柄320d在周向上相隔约90°。锁定臂320b及手柄320d都是向径向外侧突出地形成的,其中,在锁定臂320b的末端形成有限制片320c。限制片320c在锁定臂320b的末端沿环形盖320的外周切线方向延伸。
[限制构造]
图19是示出使用环形盖320的电路基板314及磁性体芯310的限制状态的主视图。
如上所述,环形盖320与电路基板314及磁性体芯310一起被收纳在外壳主体 302(收纳部302g)内。在该收纳状态下,上述的锁定臂320b一直延伸到外壳主体 302的内表面近前,还通过末端的限制片320c与外壳主体302的内表面接触。另一方面,在外壳主体302的内表面中与限制片320c相对的位置一体地形成有突出部位 302k,突出部位302k位于比限制片320c靠近外壳主体302的开口面的位置。在该状态下,环形盖320在贯插孔304的周向上的旋转移位被限制,并且随之从该开口的脱落也被限制。
图20是沿着图19中的XX-XX线的电流检测器300的剖视图。图21是沿着图 19中的XXI-XXI线的部分剖视图。另外,在图20、图21中是以电流检测器300的正面向上而示出的。
环形盖320通过上述的内套筒320a及外套筒320e而嵌合于外壳主体302的壁板部302d中,在该部分能够进行向贯插孔304的周向的旋转移位。但是,根据图20、图21所示出的截面可知,环形盖320通过其锁定臂320b末端的限制片320c与外壳主体302的内表面进行平面接触,由此环形盖320的旋转移位被限制。
另外,根据图21所示出的截面可知,在比限制片320c靠近开口面的位置具有突出部位302k,突出部位302k限制限制片320c向开口方向的移位,由此环形盖320 通过外壳主体302的开口的脱落也被限制。其结果可知,电路基板314及磁性体芯 310通过外壳主体302的开口的脱落被环形盖320限制。
图22A和图22B及图23是示出使用环形盖320进行限制的动作的连续图。另外,下面适当地也一并参照图19。
图22A:在第3实施方式中,在按照上面所述将磁性体芯310及电路基板314收纳在外壳主体302(收纳部302g)内的状态下,还收纳环形盖320。因此,在装配的工序中,首先将电路基板314和磁性体芯310收纳在外壳主体302中,然后收纳环形盖320。此时,环形盖320被收纳成如图所示形成使锁定臂320b不与外壳主体302 的内表面接触的位置关系的状态。然后,使用手柄320d等使环形盖320沿图中箭头的方向(顺时针方向)旋转。
图22B:在使环形盖320旋转某种程度时,成为限制片320c最先与外壳主体302 的内表面接触的状态。此时,限制片320c呈平板状,因而针对由此处开始的旋转,限制片320c产生勾挂,并产生某种程度的反作用力(阻力)。
图23:在接受到因限制片320c向外壳主体302内表面的勾挂而引起的反作用力、还使环形盖320继续旋转时,限制片320c沿着外壳主体302内表面受到弯曲变形。因此,基于限制片320c的反作用力继续增大。
[参照图19]
然后,在使环形盖320一直旋转到限制片320c整体上与外壳主体302的内表面平行且接触的状态时,在该位置,环形盖320的旋转被限制。在该状态下,环形盖 320的旋转被双向限制。
此外,在第3实施方式中,还能够仅将环形盖320插入即形成限制状态,而不需旋转。下面对此进行说明。
[旋转锁定]
首先,图24A和图24B是示出使环形盖320旋转而设为限制状态的例子的部分立体图。
图24A:在按照以上所述使环形盖320旋转的情况下,在限制片320c与外壳主体302的内表面接触的状态下沿旋转方向进行移位。
图24B:并且,限制片320c通过与外壳主体302内表面平行且接触而成为限制状态。
[插入锁定]
然后,图25是示出仅将环形盖320单纯地插入即可设为限制状态的例子的部分立体图。在将环形盖320单纯地插入的情况下,沿贯插孔304的周向观察到的位置关系与最初图19所示的位置一致。在该状态下,在将环形盖320插入外壳主体302时,如图25所示,限制片320c在与突出部位302k相对的状态下沿插入方向被推入。此时,突出部位302k朝向插入方向爬升倾斜,因而针对环形盖320的插入而产生某种程度的反作用力(阻力)。在接受到该反作用力还继续插入环形盖320时,限制片320c 很快就在突出部位302k的倾斜面上通过,并成为图24B所示的限制状态。在该状态下,环形盖320被限制旋转移位,并且通过开口的脱落也被限制,其结果是,电路基板314及磁性体芯310的脱落也被限制。
[绝缘距离的确保]
在第3实施方式中,环形盖320除了限制电路基板314从外壳主体302的脱落以外,还对确保从外壳主体302开口面到电路基板314外表面的距离更大有所贡献。即,由于环形盖320的存在,相应地增加了其外周长度部分的距离,由此与没有环形盖 320的情况相比,能够确保绝缘距离较大。通过确保该绝缘距离,大幅提高电流检测器300的安全性。
如上所述,根据第3实施方式的电流检测器300能够得到以下的优越性。
(1)通过在外壳主体302一体地形成突出部位302k来限制环形盖320的脱落,能够限制电路基板314及磁性体芯310的脱落。因此,不需要使用防止脱落用的多个其它部件(螺钉等紧固部件),仅靠环形盖320即可形成限制状态,因而依旧能够减少部件数目及制造成本。
(2)在装配作业时,通过使环形盖320的锁定臂320b的位置与使限制片320c 不与外壳主体302的内表面接触的角度一致,能够容易调整成适当的位置关系。因此,能够防止装配作业时的错误(时间损失)。
(3)并且,仅将电路基板314及磁性体芯310插入外壳主体302,然后将环形盖320插入外壳主体302并使在一个方向(顺时针方向)旋转,即可锁定环形盖320,因而能够迅速完成装配作业。因此,作业效率大大提高。
(4)并且,在环形盖320的锁定时能够得到清楚的咔嚓感(在插入锁定时限制片320c在突出部位302k通过时的阻力感,在旋转锁定时一直到限制片320c与外壳主体302内表面接触时的阻力感),因而能够轻快地进行装配作业。
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的各实施方式的制约,能够进行各种变形来实施。
在第1、第2实施方式中,肋部102h、202h和突出部位102k、202k的配置和个数是任意的,能够适当追加变更等。
在第3实施方式中,限制片320c的配置和个数是任意的,能够适当追加变更等。并且,作为其它的收纳体,列举了环形盖320的例子,但收纳体也可以不是环状。
另外,与图示一起列举出的电流检测器100、200、300和其一部分的构造毕竟是优选的一个例子,在对基本构造追加各种部件或者替换一部分部件时,当然也能够适合实施本实用新型。

Claims (4)

1.一种电流检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检测器具有:
外壳主体,在其内侧形成有贯插孔,被检测电流的导体贯插至该贯插孔中,在所述贯插孔的周围形成有容器状的收纳部,该收纳部在从所述导体的插通方向观察时的一个面开口、另一个面封堵;
环状的磁性体芯,其以围绕所述贯插孔的状态设置在所述收纳部内,使由于被检测电流的导通而产生的磁场汇集;
电路基板,其与所述磁性体芯一起被收纳在所述收纳部内,在该电路基板上形成有根据被所述磁性体芯汇集后的磁通检测被检测电流的检测电路;
限制单元,其与所述外壳主体形成为一体,限制所述电路基板和与所述电路基板一起收纳在所述收纳部内的其它收纳体中的任意一方在所述贯插孔的周向上的旋转移位,从而限制所述电路基板通过所述开口而脱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流检测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制单元包括从所述外壳主体的内表面向所述收纳部内突出形成的突出部位,所述突出部位与处于收纳在所述收纳部内的收纳状态的所述电路基板和所述其它收纳体中的任意一方的缘部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流检测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制单元包括从所述外壳主体的内表面沿着形成所述开口的一个面突出形成的肋状的部位,所述肋状的部位与处于收纳在所述收纳部内的收纳状态的所述电路基板的外表面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流检测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路基板具有切口部,在所述电路基板抵抗所述限制单元的限制而旋转移位的状态下,该切口部不与所述肋状的部位接触,通过在所述切口部内相对地接纳所述肋状的部位,允许所述电路基板通过所述开口而脱落。
CN201820416713.XU 2017-03-27 2018-03-26 电流检测器 Active CN208255300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60621A JP6495364B2 (ja) 2017-03-27 2017-03-27 電流検出器
JP2017-060621 2017-03-27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255300U true CN208255300U (zh) 2018-12-18

Family

ID=6378251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416713.XU Active CN208255300U (zh) 2017-03-27 2018-03-26 电流检测器
CN201810252529.0A Active CN108663559B (zh) 2017-03-27 2018-03-26 电流检测器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252529.0A Active CN108663559B (zh) 2017-03-27 2018-03-26 电流检测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495364B2 (zh)
CN (2) CN20825530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63559A (zh) * 2017-03-27 2018-10-16 株式会社田村制作所 电流检测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550115B2 (ja) * 2017-11-22 2019-07-24 株式会社ユー・アール・ディー 電流センサ
US11508541B2 (en) 2018-12-20 2022-11-22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Fuse having an integrated measuring function, and fuse body
US11923163B2 (en) 2019-01-16 2024-03-05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Fuse element and fuse
EP3686612A1 (de) * 2019-01-22 2020-07-29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Stromsensor mit verbesserter handhabbarkeit
CN115902303A (zh) * 2021-08-06 2023-04-04 苏州力特奥维斯保险丝有限公司 一种卡扣式电流传感器设计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86210332U (zh) * 1986-12-19 1987-10-31 张泉 一种双灯丝卡口照明灯泡
EP1452878A1 (fr) * 2003-02-27 2004-09-01 Liaisons Electroniques-Mecaniques Lem S.A. Capteur de courant électrique
JP2007201026A (ja) * 2006-01-24 2007-08-09 Fujitsu Ltd 電子装置
US8461824B2 (en) * 2010-06-07 2013-06-11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Current sensor
CN202421290U (zh) * 2011-12-28 2012-09-05 宁波锦澄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改进的电流传感器
JP6072422B2 (ja) * 2012-03-12 2017-02-01 株式会社シマノ 両軸受リール
KR20130125657A (ko) * 2012-05-09 2013-11-19 엘에스산전 주식회사 연선와이어의 인쇄회로기판 결속 개선을 위한 구조
FR2990759B1 (fr) * 2012-05-21 2014-05-02 Schneider Electric Ind Sas Capteur de courant mixte et procede de montage dudit capteur
CN202815058U (zh) * 2012-08-28 2013-03-20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电流传感器
CN203350337U (zh) * 2013-07-23 2013-12-18 保定天腾电气有限公司 电流传感器
EP3026445B1 (en) * 2014-11-28 2017-08-23 LEM Intellectual Property SA Electrical current transducer with electrostatic shield
CN105182037A (zh) * 2015-08-07 2015-12-23 宁波华宇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开环霍尔电流传感器
CN105092935A (zh) * 2015-08-07 2015-11-25 宁波华宇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闭环霍尔电流传感器
JP6495364B2 (ja) * 2017-03-27 2019-04-03 株式会社タムラ製作所 電流検出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63559A (zh) * 2017-03-27 2018-10-16 株式会社田村制作所 电流检测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8163052A (ja) 2018-10-18
JP6495364B2 (ja) 2019-04-03
CN108663559B (zh) 2022-04-01
CN108663559A (zh) 2018-10-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255300U (zh) 电流检测器
US9000639B2 (en) Mounting cap for insulated stator of outer rotor motor
CN104205584B (zh) 电动机
US20160111940A1 (en) Ceiling fan motor and ceiling fan
CN203707891U (zh) 具有减少的线圈配置的分段电机定子和包括该定子的电动机
EP3166212B1 (en) Motor
CN103362828A (zh) 泵装置
CN107017708B (zh) 定子以及定子的制造方法
CN102823081B (zh) 旋转连接器装置
JP6935412B2 (ja) バスバー組立体、これを含むモーター
CN106329785A (zh) 绝缘件和具有绝缘件的马达
CN107046340B (zh) 旋转变压器定子
JP2017189098A (ja) ステータ構造及びレゾルバ
CN108377041A (zh) 马达及具备该马达的送风装置
JP5402966B2 (ja) 電動圧縮機及び電動圧縮機における位置ずれ防止用配線方法
CN106794870A (zh) 扭矩传感器设备
CN106505754B (zh) 定子、无刷马达以及定子制造方法
CN108806941A (zh) 电抗器
CN109804534A (zh) 转子单元和马达
CN108702055A (zh) 马达
CN103312085A (zh) 风扇马达
CN107005137B (zh) 内燃机用旋转电机
CN110323868A (zh) 马达
CN111971875A (zh) 电动机
JP5435582B2 (ja) 回転角検出又は回転同期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