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253718U - 锅炉定排余热供暖装置 - Google Patents

锅炉定排余热供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253718U
CN208253718U CN201820859085.2U CN201820859085U CN208253718U CN 208253718 U CN208253718 U CN 208253718U CN 201820859085 U CN201820859085 U CN 201820859085U CN 208253718 U CN208253718 U CN 2082537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division pipeline
heating
exhaust
pipe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859085.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Aoxiang Power Engineering Design Consult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Aoxiang Power Engineering Design Consul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Aoxiang Power Engineering Design Consul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Aoxiang Power Engineering Design Consult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859085.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25371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2537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25371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eam Or Hot-Water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锅炉定排余热供暖装置,包括:定排扩容器、排污管路、供暖回水管路、供暖给水管路以及排水管路;所述定排扩容器包括:第一进水口、第二进水口、第一出水口、第二出水口以及排气口;所述第一进水口通过所述排污管路与锅炉连接;所述第二进水口与所述供暖回水管路连接;所述第一出水口与所述供暖给水管路连接;所述第二出水口通过所述排水管路与定排坑连接。通过供暖给水管路以及供暖回水管路将定排扩容器中的高温高压水输送至采暖用户,为用户提供稳定的热能,实现了锅炉定排的余热利用。

Description

锅炉定排余热供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锅炉余热回收利用领域,特别是涉及锅炉定排余热供暖装置。
背景技术
热电厂的锅炉在使用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定期的排污,排污是为了保证锅炉水达到一定指标,防止结垢、保证蒸汽品质、防止汽水共腾等。其中排污又可以大致的分为连续排污以及定期排污,其中连续排污属于表面排污,排出锅炉水表面盐浓度较大的水,使锅炉水含盐量维持在允许范围内,以减小锅炉水膨胀、泛沫,减少蒸汽的湿度和含盐量,并可减少蒸发管内的结垢;定期排污主要是排出加药后锅炉水中的硬度盐生成的沉渣。
目前的传统技术中,锅炉将高温高压的热水排污至定排扩容器,定排扩容器对高温高压的热水进行二次汽化,并将二次汽化的蒸汽直接排放至大气,将降压减温的水排放至定排坑。传统技术中锅炉的高温高压热水中所存储的能量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造成了能源的大量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造成能源大量浪费的问题,提供一种锅炉定排余热供暖装置。
一种锅炉定排余热供暖装置,包括:定排扩容器、排污管路、供暖回水管路、供暖给水管路以及排水管路;所述定排扩容器包括:第一进水口、第二进水口、第一出水口、第二出水口以及排气口;所述第一进水口通过所述排污管路与锅炉连接;所述第二进水口与所述供暖回水管路连接;所述第一出水口与所述供暖给水管路连接;所述第二出水口通过所述排水管路与定排坑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出水总管路以及第一分水管路;所述定排扩容器的第一出水口与所述出水总管路连接,所述出水总管路与所述第一分水管路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分水管路的另一端与供暖给水管路连接;所述第一分水管路上设置有循环泵和止回阀;所述循环泵用于将所述第一分水管路内液体传输至所述供暖给水管路;所述止回阀用于防止所述供暖给水管路中的液体回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二分水管路;所述出水总管路还与所述第二分水管路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分水管路的另一端与所述供暖给水管路连接;所述第二分水管路上设置有止回阀;所述止回阀用于防止所述供暖给水管路中的液体回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三分水管路;所述出水总管路还与所述第三分水管路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分水管路的另一端与所述供暖给水管路连接;所述第三分水管路上设置有循环泵和止回阀;所述循环泵用于将所述第三分水管路内液体传输至所述供暖给水管路;所述止回阀用于防止所述供暖给水管路中的液体回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装置初始运行时,所述第一分水管路的循环泵工作;当所述第一分水管路的循环泵出现故障时,所述第三分水管路的循环泵开始工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分水管路与所述第三分水管路上还分别设置有补偿器;所述补偿器用于减小所述第一分水管路和所述第三分水管路的震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分水管路与所述第三分水管路上还分别设置有压力表;所述压力表用于检测所述第一分水管路和所述第三分水管路的管内压力。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出水总管路上设置有用于控制管路开度的阀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溢流管路;所述定排扩容器还设置有第三出水口,所述第三出水口设置在所述定排扩容器侧壁中心偏上位置,所述第三出水口通过溢流管路与所述定排坑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排污管路与所述排水管路上分别设置有用于控制管路开度的阀门。
上述锅炉定排余热供暖装置通过对定排扩容器设置第一出水口以及第二进水口,将第一出水口与供暖给水管路连接,将第二进水口与供暖回水管路连接,通过供暖给水管路以及供暖回水管路将定排扩容器中的高温高压水输送至采暖用户,为用户提供稳定的热能,使锅炉排出的高温高压水能够再次利用为用户供暖,节省了大量的能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锅炉定排余热供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00为定排扩容器、110为第一进水口、120为第二进水口、130为第一出水口、140为第二出水口、150为第三出水口、160为排气口、210为排污管路、220为排水管路、230为溢流管路、310为供暖回水管路、320为供暖给水管路、410为出水总管路、420为第一分水管路、430为第二分水管路、440为第三分水管路、500为循环泵、600为止回阀、700为补偿器、800为压力表、900为定排坑。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锅炉定排余热供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一种锅炉定排余热供暖装置,包括:定排扩容器100、排污管路210、供暖回水管路310、供暖给水管路320以及排水管路220;所述定排扩容器100包括:第一进水口110、第二进水口120、第一出水口130、第二出水口140以及排气口160;所述第一进水口110通过所述排污管路210与锅炉连接;所述第二进水口120与所述供暖回水管路310连接;所述第一出水口130与所述供暖给水管路320连接;所述第二出水口140通过所述排水管路220与定排坑900连接。
具体地,定排扩容器100是将锅炉定期排放的污水进行减压、扩容分离出二次蒸汽和废热水再将二次蒸汽和废热水排出的装置。本实施例中定排扩容器100的第一进水口110通过排污管路210与锅炉连接,排污管路210用于将锅炉中需要定期排放的污水通过第一进水口110传输至定排扩容器100。定排扩容器100的第一出水口130与供暖给水管路320连接;供暖给水管路320用于将定排扩容器100中的高温水通过第一出水口130传输至采暖用户,为用户提供热能。定排扩容器100的第二进水口120与供暖回水管路310连接;供暖回水管路310用于将为采暖用户供暖后的降温水通过第二进水口120传输至定排扩容器100。定排扩容器100的第二出水口140通过排水管路220与定排坑900连接;排水管路220用于当定排扩容器100中水的温度较低或杂质过多时,将定排扩容器100中的水和杂质通过第二出水口140传输至定排坑900。其中,排污管路210与排水管路220上分别设置有用于控制管路开度的阀门。通过调节锅炉的排污量能够控制为用户供暖的供暖范围以及供暖温度,也就是通过调节排污管路210上阀门的开度,可以进一步的调节为用户供暖的供暖范围以及供暖温度,通过为用户供暖实现锅炉定排的余热利用。通过调节排水管路220上的阀门,可以调节定排扩容器100排水和杂质的速度。
优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出水总管路410以及第一分水管路420;所述定排扩容器100的第一出水口130与所述出水总管路410连接,所述出水总管路410与所述第一分水管路420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分水管路420的另一端与供暖给水管路320连接;所述第一分水管路420上设置有循环泵和止回阀;所述循环泵用于将所述第一分水管路420内液体传输至所述供暖给水管路320;所述止回阀用于防止所述供暖给水管路320中的液体回流。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二分水管路430;所述出水总管路410还与所述第二分水管路430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分水管路430的另一端与所述供暖给水管路320连接;所述第二分水管路430上设置有止回阀;所述止回阀用于防止所述供暖给水管路320中的液体回流。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三分水管路440;所述出水总管路410还与所述第三分水管路440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分水管路440的另一端与所述供暖给水管路320连接;所述第三分水管路440上设置有循环泵和止回阀;所述循环泵用于将所述第三分水管路440内液体传输至所述供暖给水管路320;所述止回阀用于防止所述供暖给水管路320中的液体回流。
具体地,定排扩容器100可以设置与第一出水口130连接的出水总管路410,再通过至少一个分水管将出水总管路410与供暖给水管路320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可以通过第一分水管路420将出水总管路410与供暖给水管路320连接,其中第一分水管路420上设置有循环泵500和止回阀600,止回阀600用于防止当循环泵500停止工作时,回流的高温水对循环泵500造成损坏。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可以通过第一分水管路420和第三分水管路440分别将出水总管路410与供暖给水管路320连接,其中第一分水管路420和第三分水管路440上均设置有循环泵500和止回阀600,止回阀600用于防止当循环泵500停止工作时,回流的高温水对循环泵500造成损坏;当锅炉定排余热供暖装置初始运行时,第一分水管路420上设置的循环泵500工作,当第一分水管路420的循环泵500出现故障时,第三分水管路440上设置的循环泵500开始工作。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可以通过第一分水管路420和第二分水管路430分别将出水总管路410与供暖给水管路320连接,其中第一分水管路420上设置有循环泵500和止回阀600,第二分水管路430上设置有止回阀600;止回阀600用于防止当循环泵500停止工作时,回流的高温水对循环泵500造成损坏。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可以通过第一分水管路420、第二分水管路430以及第三分水管路440分别将出水总管路410与供暖给水管路320连接,其中第一分水管路420和第三分水管路440上均设置有循环泵500和止回阀600,第二分水管路430上设置有止回阀600;止回阀600用于防止当循环泵500停止工作时,回流的高温水对循环泵500造成损坏;当锅炉定排余热供暖装置初始运行时,第一分水管路420上设置的循环泵500工作,当第一分水管路420的循环泵500出现故障时,第三分水管路440上设置的循环泵500开始工作。所述第一分水管路420与所述第三分水管路440上还分别设置有补偿器700。所述第一分水管路420与所述第三分水管路440上还分别设置有压力表800。其中,补偿器700套设在分水管上,补偿器700具有伸缩效应,可以防止管道因为各种原因所产生的尺寸变化,还可以减小管道的震动以及管道产生的噪音。所述出水总管路上设置有用于控制管路开度的阀门,压力表800用于检测第一分水管路420以及第三分水管路440的压力,当压力过大时,减小出水总管路410上设置的阀门的开度,进而减小第一分水管路420以及第三分水管路440的压力,防止由于压力过大导致装置的损坏。
优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溢流管路230;所述定排扩容器100还设置有第三出水口150,所述第三出水口150设置在所述定排扩容器100侧壁中心偏上位置,所述第三出水口150通过溢流管路230与所述定排坑900连接。
具体地,第三出水口150设置在定排扩容器100侧壁中心偏上位置,能够保证定排扩容器100中高温水的容量,当定排扩容器100中的高温水线超过第三出水口150设置的高度时,多余的高温水通过第三出水口150以及溢流管路230排放至定排坑900。
本实施例中,为了防止循环泵气蚀,可以通过将定排扩容器垫高或者将循环泵设置在泵坑内等方式,增大水的压力,进而达到防止循环泵气蚀的目的。其中,气蚀为当管道中的高温水局部压力下降至临界压力时,高温水中气核成长为汽泡,汽泡的聚积、流动、分裂、溃灭过程的总称。
上述锅炉定排余热供暖装置通过对定排扩容器设置第一出水口以及第二进水口,将第一出水口与供暖给水管路连接,将第二进水口与供暖回水管路连接,通过供暖给水管路以及供暖回水管路将定排扩容器中的高温高压水输送至采暖用户,为用户提供稳定的热能,使锅炉排出的高温高压水能够再次利用为用户供暖,节省了大量的能源。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锅炉定排余热供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定排扩容器、排污管路、供暖回水管路、供暖给水管路以及排水管路;
所述定排扩容器包括:第一进水口、第二进水口、第一出水口、第二出水口以及排气口;
所述第一进水口通过所述排污管路与锅炉连接;所述第二进水口与所述供暖回水管路连接;所述第一出水口与所述供暖给水管路连接;所述第二出水口通过所述排水管路与定排坑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炉定排余热供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装置还包括:出水总管路以及第一分水管路;
所述定排扩容器的第一出水口与所述出水总管路连接,所述出水总管路与所述第一分水管路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分水管路的另一端与供暖给水管路连接;
所述第一分水管路上设置有循环泵和止回阀;所述循环泵用于将所述第一分水管路内液体传输至所述供暖给水管路;所述止回阀用于防止所述供暖给水管路中的液体回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锅炉定排余热供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二分水管路;
所述出水总管路还与所述第二分水管路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分水管路的另一端与所述供暖给水管路连接;
所述第二分水管路上设置有止回阀;所述止回阀用于防止所述供暖给水管路中的液体回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锅炉定排余热供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三分水管路;
所述出水总管路还与所述第三分水管路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分水管路的另一端与所述供暖给水管路连接;
所述第三分水管路上设置有循环泵和止回阀;所述循环泵用于将所述第三分水管路内液体传输至所述供暖给水管路;所述止回阀用于防止所述供暖给水管路中的液体回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锅炉定排余热供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装置初始运行时,所述第一分水管路的循环泵工作;当所述第一分水管路的循环泵出现故障时,所述第三分水管路的循环泵开始工作。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锅炉定排余热供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分水管路与所述第三分水管路上还分别设置有补偿器;所述补偿器用于减小所述第一分水管路和所述第三分水管路的震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锅炉定排余热供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分水管路与所述第三分水管路上还分别设置有压力表;所述压力表用于检测所述第一分水管路和所述第三分水管路的管内压力。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锅炉定排余热供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出水总管路上设置有用于控制管路开度的阀门。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锅炉定排余热供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装置还包括:溢流管路;
所述定排扩容器还设置有第三出水口,所述第三出水口设置在所述定排扩容器侧壁中心偏上位置,所述第三出水口通过溢流管路与所述定排坑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锅炉定排余热供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污管路与所述排水管路上分别设置有用于控制管路开度的阀门。
CN201820859085.2U 2018-06-04 2018-06-04 锅炉定排余热供暖装置 Active CN2082537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859085.2U CN208253718U (zh) 2018-06-04 2018-06-04 锅炉定排余热供暖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859085.2U CN208253718U (zh) 2018-06-04 2018-06-04 锅炉定排余热供暖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253718U true CN208253718U (zh) 2018-12-18

Family

ID=646531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859085.2U Active CN208253718U (zh) 2018-06-04 2018-06-04 锅炉定排余热供暖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25371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63390A (zh) * 2020-09-07 2020-12-11 广东韶钢松山股份有限公司 干熄焦循环水管道回流系统以及自动加压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63390A (zh) * 2020-09-07 2020-12-11 广东韶钢松山股份有限公司 干熄焦循环水管道回流系统以及自动加压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118887U (zh) 一种节能型锅炉给水系统
CN208253718U (zh) 锅炉定排余热供暖装置
CN201037692Y (zh) 热水采暖蒸汽加热罐装置
CN206269214U (zh) 一种带有并联蓄热罐的城镇供热网
CN205744026U (zh) 电厂乏汽加热生活水及软化水供热补水系统
CN210241541U (zh) 锅炉排污水处理装置
CN208779521U (zh) 火管锅炉供热系统
CN209470582U (zh) 一种蒸汽-水的即热式板式换热器机组
CN103727519A (zh) 一种防止省煤器受热面低温腐蚀的装置
CN207350424U (zh) 一种高低区结合的熔融盐供热装置
CN206347553U (zh) 一种锅炉排污热量回收装置
CN202938498U (zh) 一种具有取暖功能的壁挂式电锅炉
CN212746910U (zh) 一种冷热分层锅炉供水的循环系统
CN209213962U (zh) 一种常压混流管路供热系统
CN207334768U (zh) 锅炉烟气余热多级回收利用系统
CN208419663U (zh) 一种冷凝水回收利用装置
CN203656895U (zh) 一种防止省煤器受热面低温腐蚀的装置
CN208398056U (zh) 适用于锅炉除氧的节能乏汽回收系统
CN205860468U (zh) 一种堆叠式锅炉
CN108204583A (zh) 新型节能燃气蒸汽锅炉加热系统
CN206459248U (zh) 一种热水锅炉管道布置结构
CN207894019U (zh) 一体式硅铝低氮真空热水机
CN214620099U (zh) 一种供暖锅炉热平衡节能改造装置
CN214501188U (zh) 锅炉排污冷却回收装置
CN213687000U (zh) 一种蒸汽加热洗浴热水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