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251486U - 一种既有建筑坡屋面保温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既有建筑坡屋面保温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251486U
CN208251486U CN201820714459.1U CN201820714459U CN208251486U CN 208251486 U CN208251486 U CN 208251486U CN 201820714459 U CN201820714459 U CN 201820714459U CN 208251486 U CN208251486 U CN 20825148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p plate
pitched roof
thermal insulation
plate
diversion tren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714459.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葛铁昶
文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Motai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Consulting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Motai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Consulting Ltd By Share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Motai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Consulting Ltd By Share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Motai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Consulting Ltd By Share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714459.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25148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25148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25148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uilding Environ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既有建筑坡屋面保温结构,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用于既有建筑坡屋面的保温改造,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对既有坡屋面的保温改造施工繁琐,施工工期长的问题,其包括:保温架,所述保温架为中空设置,所述保温架靠近所述坡屋面的侧板为顶板,与所述顶板的相对的侧板为底板;若干插设于所述保温架内的保温板;若干插设于所述顶板的注胶管,所述注胶管插设于所述顶板中的一侧开设有若干出胶口,所述顶板上设有若干与所述出胶口对应的第一通孔;以及,粘接于所述保温架的开口处,用于密封所述保温架的封板;具有在坡屋面上增设保温层时施工简单,工期短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既有建筑坡屋面保温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既有建筑坡屋面保温结构。
背景技术
既有建筑修缮、改扩建项目占目前建设工程的比例日益增长。由于既有建筑在原始设计时并未能考虑节能具体要求,外围护结构均不增设保温层,既有建筑现状状况难以满足节能要求。
既有建筑修缮、改扩建项目常会受传统构造做法的限制。在既有建筑坡屋面上增设保温结构时,由于坡屋面的外侧一般安装有瓦片,因此保温层通常增设于坡屋面的内侧。而使用现有的施工方法在坡屋面的内侧增设保温层时往往施工繁琐,施工工期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既有建筑坡屋面保温结构,具有在坡屋面上增设保温层时施工简单,工期短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既有建筑坡屋面保温结构,包括:固设于坡屋面内侧的保温架,所述保温架为中空设置,且相对的两侧开口,所述保温架靠近所述坡屋面的侧板为顶板,与所述顶板的相对的侧板为底板;若干插设于所述保温架内的保温板;若干一侧插设于所述顶板中、另一侧在所述顶板侧面形成入胶口的注胶管,所述注胶管插设于所述顶板中的一侧开设有若干出胶口,所述顶板上设有若干与所述出胶口对应的第一通孔,以使所述注胶管内的粘接剂流入所述保温板与所述顶板之间;以及,粘接于所述保温架的开口处,用于密封所述保温架的封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既有坡屋面内增设保温结构时,可先在底板上涂覆上粘接剂,然后在保温架内填充入保温板,待粘接剂凝结后,保温板的底部固设于底板上,然后通过胶枪向注胶管内注射的粘接剂,使粘接剂通过出胶口以及第一通孔流入到保温板与保温架的顶板之间,以将保温板的顶部固设于顶板上,最后用封板封堵保温架两侧的开口,以确保保温架的密封性,最后将保温架固设于坡屋面的内侧,即可完成既有坡屋面保温结构的增设;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既有建筑坡屋面保温结构,通过在保温架内粘接保温板,并将密封后的保温架固设于坡屋面内侧的方式,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对既有坡屋面的保温改造施工繁琐,施工工期长的问题,简化了既有坡屋面保温改造的工艺流程,缩短了施工工期,适合工业化生产。
进一步地,所述注胶管包括:一侧插设于所述顶板中,另一侧在所述顶板形成开口的主管;内置于所述顶板中,且与所述主管相连通的分管;以及,若干设置于所述顶板中,且与所述分管远离所述主管的一侧相连通的支管,每一所述支管上均设有若干出胶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主管、分管以及支管的设置可便于施工人员注胶。
进一步地,所述底板上开设有若干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底板宽度方向的第一导流槽;两所述保温板之间的所述第一通孔处设有向所述底板所在一侧延伸的引流管,所述引流管插设于所述第一导流槽中以将所述注胶管内的粘接剂引入所述第一导流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保温架的体积较大,施工人员将粘接剂涂覆于底板上的过程必然有所不便,且底板上的粘接剂的涂覆难免不均匀,通过在保温架内设置引流管以及第一导流槽的方式,可以使得施工人员在保温架内固定保温板时,只需通过胶枪向注胶管内注射粘接剂即可,引流管能够将粘接剂引导入第一导流槽中,而第一导流槽内的粘接剂溢出后便能粘接底板与保温板,简化了保温板的粘接。
进一步地,所述底板上开设有若干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导流槽,且与所述第一导流槽相连通的第二导流槽;所述第一导流槽与所述第二导流槽相连通处设有分流块,所述分流块的两侧设有导流面以引导第一导流槽内的粘接剂流入第二导流槽,且所述分流块与所述第一导流槽的侧壁之间形成有供粘接剂流过的空隙。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分流块的设置能够阻挡第一导流槽内的粘接剂,并分流第一导流槽内的粘接剂,使粘接剂能够更为平均的流入到第一导流槽两侧的第二导流槽内,以使粘接剂更为均匀地铺设于底板上,以提高底板与保温板之间粘接的密封性。
进一步地,所述引流管为软质胶管,且所述引流管上设有若干第二通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软质胶管作为引流管,可利用软质胶管的弹性,以减少保温板受到的抵压,降低引流管对保温板结构造成的干扰,以保证保温板的保温性,同时,粘接剂从引流管上的第二通孔内流出后,可以粘合引流管与保温板,以增强保温板在保温架内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所述保温板包括:保温层,以及粘接于所述保温层两侧的保护层,两所述保护层分别与所述顶板以及所述底板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温层主要起保温作用,保护层则能够保护保温层,并与保温架的顶板以及底板相粘接,这样设置能够在保证保温板保温能力的同时,增强保温板结构强度,延长保温板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所述保护层远离所述保温层的一侧设有锯齿型凸起。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锯齿型凸起能够增加保护层的表面积,使保护层与底板以及顶板之间能够粘附更多的粘接剂,从而增加保护板在保护架中粘接的紧密性。
进一步地,所述顶板以及所述底板的侧面均设有卡槽,所述封板与所述保温架贴合的一侧设有用于插设于所述卡槽中的卡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卡块与卡槽的配合能够使封板与保温架装配的更为紧密,以增加保温架的密封性。
进一步地,所述保温架以及所述封板外设置有装饰面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装饰面板能够增加保温架以及封板的一体性,增强室内的装饰美感。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在保温架内粘接保温板,并将密封后的保温架固设于坡屋面内侧的方式,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对既有坡屋面的保温改造施工繁琐,施工工期长的问题,简化了既有坡屋面保温改造的工艺流程,缩短了施工工期,适合工业化生产;
2、通过在保温架内设置引流管以及第一导流槽的方式,可以使得施工人员在保温架内固定保温板时,只需通过胶枪向注胶管内注射粘接剂即可,引流管能够将粘接剂引导入第一导流槽中,而第一导流槽内的粘接剂溢出后便能粘接底板与保温板,简化了保温板的粘接;
3、保温层主要起保温作用,保护层则能够保护保温层,并与保温架的顶板以及底板相粘接,这样设置能够在保证保温板保温能力的同时,增强保温板结构强度,延长保温板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既有建筑坡屋面保温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既有建筑坡屋面保温结构中封板与保温架的爆炸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既有建筑坡屋面保温结构中封板与保温架爆炸后的保温架局部剖视图;
图4是图3中A处的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既有建筑坡屋面保温结构中保温板的结构示意。
图中:1、保温架;11、顶板;12、底板;121、第一导流槽;122、第二导流槽;123、分流块;13、卡槽;2、保温板;21、保温层;22、保护层;3、注胶管;31、主管;311、入胶口;32、分管;33、支管;34、引流管;341、第二通孔;4、封板;41、卡块;5、装饰面板;6、坡屋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
结合图1与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既有建筑坡屋面保温结构,包括:保温架1、保温板2、注胶管3以及封板4。其中保温架1设置于剖屋面的内侧,其为中空设置,并于相对的两侧开口,保温板2设置有若干块,可通过上述开口插设于保温架1中,以起到保温作用。
保温架1靠近坡屋面6的侧板为顶板11,与顶板11相对的侧板为底板12。注胶管3的一侧插设于顶板11中,另一侧在顶板11侧面形成入胶口311,与用于供胶枪插设。插设于底板12中的一侧开设有若干出胶口,在顶板11上设有若干与该出胶口相对应的第一通孔,以使注胶管3内粘接剂能够流入到保温板2与顶板11之间,从而胶合保温板2顶部与顶板11,保温板2的底部则可通过在底板12上预涂覆粘接剂的方式,与底板12胶合。
如图3所示,为便于工作人员注胶,在本实施例中,注胶管3包括:主管31、分管32以及支管33,其中主管31的一侧插设于顶板11中,另一侧在顶板11侧面形成入胶口311;分管32内置于顶板11中,且与主管31相连通;支管33设置有若干根,均与分管32远离主管31的一侧相连通,分管32可将主管31内粘接剂分流于上述支管33中,每一支管33上均设有若干出胶口,以与第一通孔相连通。
具体地,该底板12上开设有若干第一导流槽121,第一导流槽121的延伸方向平行于底板12的宽度方向。顶板11位于两保温板2之间的第一通孔处设有引流管34,引流管34向底板12所在的一侧延伸,并插设于第一导流槽121中,以将注胶管3内的粘接剂引入该第一导流槽121。
由于保温架1的体积较大,施工人员将粘接剂涂覆于底板12上的过程必然有所不便,且底板12上的粘接剂的涂覆难免不均匀,通过在保温架1内设置引流管34以及第一导流槽121的方式,可以使得施工人员在保温架1内固定保温板2时,只需通过胶枪向注胶管3内注射粘接剂即可,引流管34能够将粘接剂引导入第一导流槽121中,而第一导流槽121内的粘接剂溢出后便能粘接底板12与保温板2,简化了保温板2的粘接。
在本实施例中,引流管34为软质胶管,且引流管34上设有若干第二通孔341。
将软质胶管作为引流管34,可利用软质胶管的弹性,以减少保温板2受到的抵压,降低引流管34对保温板2结构造成的干扰,以保证保温板2的保温性,同时,粘接剂从引流管34上的第二通孔341内流出后,可以粘合引流管34与保温板2,以增强保温板2在保温架1内的稳定性。
在底板12上还开设有若干的第二导流槽122,该第二导流槽122延伸方向垂直于第一导流槽121,且与第一导流槽121相连通。
结合3与图4所示,在第一导流槽121与第二导流槽122相连通处设置有分流块123,该分流块123的两侧设有导流面,以引导第一导流槽121内的粘接剂流入到第二导流槽122中,且分流块123与第一导流槽121的侧壁之间形成供粘接剂流过的空隙。
分流块123的设置能够使第一导流槽121内的粘接剂更为均匀地流入第二导流槽122内,以使引流管34内流出的粘接剂能够更为均匀地铺设于底板12上,从而增加保温板2与底板12胶合的密闭性。
具体地,如图5所示,保温板2包括:保温层21以及保护层22,其中保护层22设置有两层,分别粘接于保温层21的两侧,并分别与底板12以顶板11抵接。在本实施例中,保温层21由石墨聚苯板制成,起主要保温作用;保护层22由硬质泡沫塑料板制成,主要起支撑作用以及保护作用。
通过将保温板2设置为保护层22夹保温层21的结构,能够在保证保温板2保温能力的同时,增强保温板2的结构强度,以延长保温板2的使用寿命。
具体地,保护层22远离保温层21的一侧设有锯齿型凸起。锯齿型凸起能够增加保护层22的表面积,使保护层22与底板12以及顶板11之间能够粘附更多的粘接剂,从而增加保护板在保护架中粘接的紧密性。
在顶板11与底板12的侧面均设有卡槽13,封板4与保温架1贴合的一侧设有用于插设于该卡槽13中的卡块41,通过卡槽13与卡块41的配合,能够提高封板4与保温架1粘接的紧密性。
具体地,在保温架1以及封板4外设置有装饰面板5,增加保温架1以及封板4的一体性,增强室内的装饰美感。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既有建筑坡屋面保温结构,其工作原理和过程大致如下:
在既有坡屋面6内增设保温结构时,可先在底板12上涂覆上粘接剂,然后在保温架1内填充入保温板2,待粘接剂凝结后,保温板2的底部固设于底板12上,然后通过胶枪向注胶管3内注射的粘接剂,使粘接剂通过出胶口以及第一通孔流入到保温板2与保温架1的顶板11之间,以将保温板2的顶部固设于顶板11上,最后用封板4封堵保温架1两侧的开口,以确保保温架1的密封性,最后将保温架1固设于坡屋面6的内侧,即可完成既有坡屋面6保温结构的增设。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既有建筑坡屋面保温结构,通过在保温架1内粘接保温板2,并将密封后的保温架1固设于坡屋面6内侧的方式,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对既有坡屋面6的保温改造施工繁琐,施工工期长的问题,简化了既有坡屋面6保温改造的工艺流程,缩短了施工工期,适合工业化生产。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Claims (9)

1.一种既有建筑坡屋面保温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固设于坡屋面(6)内侧的保温架(1),所述保温架(1)为中空设置,且相对的两侧开口,所述保温架(1)靠近所述坡屋面(6)的侧板为顶板(11),与所述顶板(11)相对的侧板为底板(12);
若干插设于所述保温架(1)内的保温板(2);
若干一侧插设于所述顶板(11)中、另一侧在所述顶板(11)侧面形成入胶口(311)的注胶管(3),所述注胶管(3)插设于所述顶板(11)中的一侧开设有若干出胶口,所述顶板(11)上设有若干与所述出胶口对应的第一通孔,以使所述注胶管(3)内的粘接剂流入所述保温板(2)与所述顶板(11)之间;以及,
粘接于所述保温架(1)的开口处,用于密封所述保温架(1)的封板(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既有建筑坡屋面保温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注胶管(3)包括:一侧插设于所述顶板(11)中,另一侧在所述顶板(11)形成开口的主管(31);
内置于所述顶板(11)中,且与所述主管(31)相连通的分管(32);以及,
若干设置于所述顶板(11)中,且与所述分管(32)远离所述主管(31)的一侧相连通的支管(33),每一所述支管(33)上均设有若干出胶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既有建筑坡屋面保温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板(12)上开设有若干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底板(12)宽度方向的第一导流槽(121);
两所述保温板(2)之间的所述第一通孔处设有向所述底板(12)所在一侧延伸的引流管(34),所述引流管(34)插设于所述第一导流槽(121)中以将所述注胶管(3)内的粘接剂引入所述第一导流槽(12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既有建筑坡屋面保温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板(12)上开设有若干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导流槽(121),且与所述第一导流槽(121)相连通的第二导流槽(122);
所述第一导流槽(121)与所述第二导流槽(122)相连通处设有分流块(123),所述分流块(123)的两侧设有导流面以引导第一导流槽(121)内的粘接剂流入第二导流槽(122),且所述分流块(123)与所述第一导流槽(121)的侧壁之间形成有供粘接剂流过的空隙。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既有建筑坡屋面保温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流管(34)为软质胶管,且所述引流管(34)上设有若干第二通孔(34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既有建筑坡屋面保温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温板(2)包括:保温层(21),以及粘接于所述保温层(21)两侧的保护层(22),两所述保护层(22)分别与所述顶板(11)以及所述底板(12)抵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既有建筑坡屋面保温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护层(22)远离所述保温层(21)的一侧设有锯齿型凸起。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既有建筑坡屋面保温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顶板(11)以及所述底板(12)的侧面均设有卡槽(13),所述封板(4)与所述保温架(1)贴合的一侧设有用于插设于所述卡槽(13)中的卡块(41)。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既有建筑坡屋面保温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温架(1)以及所述封板(4)外设置有装饰面板(5)。
CN201820714459.1U 2018-05-14 2018-05-14 一种既有建筑坡屋面保温结构 Active CN20825148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714459.1U CN208251486U (zh) 2018-05-14 2018-05-14 一种既有建筑坡屋面保温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714459.1U CN208251486U (zh) 2018-05-14 2018-05-14 一种既有建筑坡屋面保温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251486U true CN208251486U (zh) 2018-12-18

Family

ID=646352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714459.1U Active CN208251486U (zh) 2018-05-14 2018-05-14 一种既有建筑坡屋面保温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25148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005276B (zh) 一种建筑物内墙墙体及其施工方法
CN208251486U (zh) 一种既有建筑坡屋面保温结构
CN208441370U (zh) 一种用于屋面女儿墙泛水grc装饰板及其安装结构
CN202324443U (zh) 阻热桥复合反辐射岩棉节能装饰系统
CN103758259A (zh) 防渗防火外墙外保温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CN102359235A (zh) 阻热桥复合反辐射岩棉节能装饰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CN205857398U (zh) 一种聚苯乙烯泡沫轻质复合墙板施工系统
CN104532949B (zh) 太阳能集装箱房屋
WO2021196261A1 (zh) 一种采用组合安装方式的自粘贴内墙挂板组件
CN108487558B (zh) 用于屋面女儿墙泛水grc装饰板及其制作方法和施工方法
CN209384413U (zh) 一种用于环保建筑保温组合墙面的遮缝板
CN205476208U (zh) 拼接式防火复合板
CN209794746U (zh) 一种绿化保温外模板
CN105604276A (zh) 保温装饰一体化系统
CN201162277Y (zh) 装配式集成房屋构件及装配式集成房屋
CN211080603U (zh) 装配式混凝土墙体防水结构
CN201495658U (zh) 复合墙板龙骨连接机构
CN207405793U (zh) 一种建筑复合墙板的接缝装置
CN206385641U (zh) 一种铝合金阳光房防雨拼接屋顶
CN206607693U (zh) 一种建筑工程防水结构
CN206503258U (zh) 一种墙体与墙体之间转角连接节点
CN205476117U (zh) 被动式建筑女儿墙压顶的构造
CN203524552U (zh) 整体卫浴底盘连接结构
CN109648942A (zh) 一种四企口聚氨酯封边岩棉板及其生产工艺
CN211548504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复合岩棉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601a, building B2, East Industrial Zone, Huaqiaocheng,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518000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Motai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Consult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601a, building B2, East Industrial Zone, Huaqiaocheng,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518000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MOTAI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CONSULTING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