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240469U - 一种无线充电线圈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无线充电线圈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240469U
CN208240469U CN201820431676.XU CN201820431676U CN208240469U CN 208240469 U CN208240469 U CN 208240469U CN 201820431676 U CN201820431676 U CN 201820431676U CN 208240469 U CN208240469 U CN 2082404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il
endpoint
wireless charging
support plate
charging co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431676.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安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oertek Microelectronics Inc
Original Assignee
Goertek Tech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oertek Tech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oertek Tech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431676.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24046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2404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24046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线充电线圈,包括线圈组件及支撑板,所述线圈组件包括多个线圈,所述多个线圈间通过所述支撑板隔开,所述多个线圈均包含起始端点和终端端点,所述多个线圈的起始端点电性导通并作为第一电极与电子设备电性连接,所述多个线圈的终端端点电性导通并作为第二电极与电子设备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无线充电线圈能提高线圈的有效横截面积,提升充电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无线充电线圈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线充电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无线充电线圈。
背景技术
智能设备如手机的发展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对于智能电子产品而言,电池由于容量限制往往需要经常充电,通常情况下充电需要将数据线连接在产品上,操作费时费力,近几年出现的无线充电技术可允许人们进行更方便的充电操作。
无线充电大多运用电磁感应原理,通过交变电流产生变化的磁通从而在充电线圈中感应出电流。目前充电线圈的设计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充电线圈的尺寸和充电电流之间的矛盾。众所周知,导线的横截面积直接决定了该导线中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如果增加常规设计的无线充电线圈的线径,除了会带来线圈厚度的增加,还存在着由于高频电流的趋肤效应,其有效横截面积往往增加不了多少。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无线充电线圈,可以增加充电线圈的有效横截面积,提升无线线圈的充电效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无线充电线圈,包括线圈组件及支撑板,所述线圈组件包括多个线圈,所述多个线圈间通过所述支撑板隔开,所述多个线圈均包含起始端点和终端端点,所述多个线圈的起始端点电性导通并作为第一电极与电子设备电性连接,所述多个线圈的终端端点电性导通并作为第二电极与电子设备电性连接。
优选方式为,所述多个线圈个数为两个或三个。
优选方式为,所述多个线圈导线横截面为扁平矩形。
优选方式为,所述支撑板为聚丙烯板或者聚酰亚胺板。
优选方式为,所述多个线圈均呈多圈螺旋状分布。
优选方式为,所述多个线圈位于所述多圈螺旋状分布外围的端点为起始端点,所述多个线圈位于所述多圈螺旋状分布中心的端点为终端端点。
本实用新型无线充电线圈,根据趋肤效应跟导线的最小尺寸相关的原理,将线圈的导线设计成扁平状,降低趋肤效应对线圈的影响,同时再根据趋肤效应跟导线的表面积相关的原理,将一条大尺寸的导线分割成两条小尺寸的并联导线,从而大大提高有效横截面积,提高充电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无线充电线圈俯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端点处的A-A截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非端点处的A-A截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端点处的纵向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一
如图1、2、3所示,本实施例的无线充电线圈包括第一线圈1、第二线圈2及支撑板3,第一线圈1和第二线圈2分别设置于支撑板3的两侧板面,第一线圈1的起始端点4与所述第二线圈的起始端点(图中未示出)通过导通孔7电性导通并作一电极与电子设备的电路板电性连接,第一线圈1的终端端点6与第二线圈2的终端端点(图中未示出)通过导通孔7电性导通并作为另一电极与电子设备的电路板电性连接,即第一线圈1和第二线圈2呈并联的方式连接。本实施例中,导通孔7可设置为内部涂有导电材料的通孔,第一线圈1和第二线圈2都呈多圈螺旋状分布,相邻圈有固定距离隔开。
图3为非端点处如5位置处的的A-A截面图,在该处第一线圈1和第二线圈2被支撑板3隔开。
本实施例中,根据趋肤效应跟导线的最小尺寸相关的原理,将第一线圈1和第二线圈2的导线横截面设为扁平矩形。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为其他扁平图形,如扁平椭圆形。支撑板3可选聚丙烯板或者聚酰亚胺板中其一。
本实施例中,根据趋肤效应跟导线的最小尺寸相关的原理,将线圈的导线设计成扁平状,降低趋肤效应对线圈的影响;同时根据趋肤效应跟导线的表面积相关的原理,将一条大尺寸的导线分割成两条小尺寸的并联导线,从而大大提高有效横截面积,提升无线充电效率。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是有三层线圈,三层线圈分别设置于两层支撑板表面。如图4所示,包括第一线圈1、第二线圈2、第三线圈8、第一支撑板3及第二支撑板9,第一线圈1和第二线圈2设置于第一支撑板3的两侧板面,第二线圈2和第三线圈8设置于第二支撑板9的两侧板面,第一线圈1的起始端点、第二线圈2的起始端点及第三线圈8的起始端点电性导通并作为一电极与电子设备电性连接,如与电子设备的电池电性连接;第一线圈1的终端端点、第二线圈2的终端端点、第三线圈8的终端端点电性导通并作为另一电极与电子设备电性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一线圈1、第二线圈2、第三线圈8的导线横截面设为扁平矩形,支撑板3位聚丙烯板。
本实施例中,将一条大尺寸的导线分割成三条小尺寸的并联导线,从而大大提高有效横截面积,提升了无线充电效率。
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示出了双层并联和三层并联的实施例,应知道,具有相同原理的更多层的并联方案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中。
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无线充电线圈,其特征在于,包括线圈组件及支撑板,所述线圈组件包括多个线圈,所述多个线圈间通过所述支撑板隔开,所述多个线圈均包含起始端点和终端端点,所述多个线圈的起始端点电性导通并作为第一电极与电子设备电性连接,所述多个线圈的终端端点电性导通并作为第二电极与电子设备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线充电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线圈个数为两个或三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线充电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线圈导线横截面为扁平矩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线充电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为聚丙烯板或者聚酰亚胺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线充电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线圈均呈多圈螺旋状分布。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无线充电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线圈位于所述多圈螺旋状分布外围的端点为起始端点,所述多个线圈位于所述多圈螺旋状分布中心的端点为终端端点。
CN201820431676.XU 2018-03-29 2018-03-29 一种无线充电线圈 Active CN20824046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431676.XU CN208240469U (zh) 2018-03-29 2018-03-29 一种无线充电线圈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431676.XU CN208240469U (zh) 2018-03-29 2018-03-29 一种无线充电线圈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240469U true CN208240469U (zh) 2018-12-14

Family

ID=645857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431676.XU Active CN208240469U (zh) 2018-03-29 2018-03-29 一种无线充电线圈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24046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819604B1 (ko) 충전효율의 편차가 개선된 무선 충전기
US9595383B2 (en) Wireless charging coil PCB structure
KR101890326B1 (ko) 무선전력 전송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휴대용 보조배터리
US20160035477A1 (en) Thin-film coil component and charg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component
CN109196969A (zh) 用于磁屏蔽的混合金属板和包括其的无线电力传输模块
JP2011211176A (ja) 無線電力伝送用磁気素子及び電力供給装置
CN206878171U (zh) 一种单面走线的近场通信天线及移动终端
TWI740091B (zh) 電子裝置及其製作方法
CN204066972U (zh) 薄膜线圈、薄膜线圈组件以及充电装置
KR20150080800A (ko) 인덕터
CN110690038A (zh) 一种无线充电装置
KR20170068072A (ko) 코일 부품
US10615629B2 (en) Wireless device
CN106560904B (zh) 感应线圈结构及无线充电装置
CN208240469U (zh) 一种无线充电线圈
CN105448489A (zh) 薄膜线圈、薄膜线圈组件以及充电装置
JP2013201296A (ja) 伝送コイル部品及び非接触充電装置
KR20130022830A (ko) 무선충전기
CN204577235U (zh) 平面变压器
TWI706424B (zh) 無線充電線圈
CN108054151B (zh) 一种电感可变封装基板
CN104485207B (zh) 共轭式外铁芯电抗器
CN105655114A (zh) 薄膜线圈元件及其制作方法和具有该元件的充电装置元件
CN210896950U (zh) 无线充电装置
CN208521758U (zh) 一种低成本变压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622

Address after: 266104 room 103, 396 Songling Road, Laoshan District, Qingdao,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Goer Microelectronics Co.,Ltd.

Address before: 261031 Room 308, Beizhai Street Investment Service Center, Laoshan District, Qingdao City,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GOERTEK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