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237141U - 用于电热水龙头的阀件 - Google Patents
用于电热水龙头的阀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8237141U CN208237141U CN201820365099.9U CN201820365099U CN208237141U CN 208237141 U CN208237141 U CN 208237141U CN 201820365099 U CN201820365099 U CN 201820365099U CN 208237141 U CN208237141 U CN 20823714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popore
- core
- inlet opening
- runner
- hot wat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Multiple-Way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电热水龙头的阀件,本实用新型通过将使水龙头出冷热混合水(即,温水)的动芯的转动角度范围布置在动芯整个转动行程的尾端,即,当动芯转动时,出水情况是:冷水‑热水‑混合水‑不出水(关闭)或者混合水‑热水‑冷水‑不出水(关闭),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布置在动芯的转动行程的中段的情况,使得用户更容易感知动芯转动至何位置能够使水冷头出温水。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电热水龙头的阀件。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使用的电热水龙头的阀芯有三个水孔,即一个进水孔,两个出水孔,进水孔与供水部件或设备相连以提供水源,两个出水孔与电热水流头相连,该两个出水孔分别经过电热水龙头的冷水腔或导流通道和加热腔用于为水加热。当转子带动阀芯转动时,使得进水孔分别与两个出水孔进行切换以实现连通和截断。如在一定角度内转动转子,使得进水孔与第一个出水孔连通,水通过第一出水孔进入电热水龙头的冷水腔和导流通道内,不经过加热从电热水龙头的喷嘴喷出,此时喷出冷水,当转子继续转动时,进水孔与第一个出水孔截断,进水孔与第二个出水孔连通,水通过第二个出水孔进入电热水龙头的加热腔,从而为水加热,此时,从电热水龙头喷出的水是热水。现有技术中的阀芯虽然能够使电热水龙头切换冷水和热水,但却存在以下缺点:
现有技术中的一些阀芯使得电热水龙头切换冷水或热水不连续,也就是说,进水孔只有与第一个出水孔截断时,才能与第二个进水孔连通,或者说,进水孔只有与第二个出水孔截断时,才能与第一个出水孔连通。如此,当需要使电热水龙头喷出的水从热水切换至冷水时,反向转动转子,阀芯首先使得进水孔与第二出水孔(该孔通向加热腔)截断,然后继续转动才能使进水孔与第一个出水孔(该孔通向冷水腔)连通。在进水孔与第二个出水孔截断之后,并在进水孔与第一出水孔连通之前,虽然加热腔中的发热体已经断电,而仍存在余热,该余热导致电流控制回路上的热熔断体被误触发而导致烧断,从而导致加热体不能进行再次加热。
为克服上述缺陷,专利申请号为201710046322.3的中国专利提供了一种用于电热水龙头的阀件电热水龙头具有一个与喷头连通的加热腔以及与喷头连通的用于供冷水通过的导流通道,其特征在于,用于电热水龙头的阀件包括:阀座;阀芯,其设置于阀座中,阀芯包括定芯以及能够相对定芯转动的动芯;定芯上开设有进水孔、第一出水孔和第二出水孔,进水孔用于供冷水通过,第一出水孔与导流通道连通,第二出水孔与加热腔连通;其中:动芯在朝预定方向依次转动时具有使进水孔与第一出水孔和第二出水孔均截断的第一转动角度范围、具有使进水孔与第一出水孔连通而与第二出水孔截断的第二转动角度范围、具有使进水孔同时与第一出水孔以及第二出水孔连通的第三转动角度范围以及具有使进口孔与第二出水孔连通而与第一出水孔截断的第四转动角度范围。并且,定芯和动芯对接;进水孔、第一出水孔以及第二出水孔轴向贯通定芯的两端,动芯与定芯对接的端面上开设有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并使第一流道、第二流道相对于进水孔、第一出水孔以及第二出水孔的位置配置成:当动芯在第一转动角度范围内转动时,第一流道仅与第一出水孔连通,第二流道仅与第二出水孔连通;当动芯在第二转动角度范围内转动时,第一流道同时与进水孔和第一出水孔连通,第二流道仅与第二出水孔连通;当动芯在第三角度转动范围内转动时,第一流道同时与进水孔和第一出水孔连通,第二流道同时与进水孔和第二出水孔连通。并且,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分别沿周向延伸,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相邻的一端分别形成有与第一流道连通的第一导流部以及与第二流道连通的第二导流部,第一导流部的截面的通流面积小于第一流道的截面的通流面积,第二导流部的截面的通流面积小于第二流道的截面的通流面积,以在动芯从第三转动角度范围切换至第二转动角度范围或第四转动角度范围过程中,第一导流部和第二导流部同时与出水孔连通。
上述专利所公开的阀件的结构能够克服“在进水孔与第二个出水孔截断之后,并在进水孔与第一出水孔连通之前,虽然加热腔中的发热体已经断电,而仍存在余热,该余热导致电流控制回路上的热熔断体被误触发而导致烧断,从而导致加热体不能进行再次加热”的缺陷的原因在于:
阀件中的动芯具有使进水孔同时与第一出水孔以及第二出水孔连通的第三转动角度范围,也就是说,通过转动动芯在使从进水孔流出的水从两个出水孔切换过程中(实现从热水切换至冷水或者从冷水切换至热水过程中),切换过程是连续的。
在上述专利中,设置这种连续过程的切换仅是用于防止发热体烧断,而不是为使进水孔在动芯的第三转动角度范围使第一出水孔和第二出水孔均获得从进水孔流出的水,也就是说,用户不希望动芯在第三转动角度范围转动时,从进水孔流出的水均分别大量的进入第一出水孔和第二出水孔,即,用户不希望在动芯在第三转动角度范围时,从水龙头流出的水是混合为冷水和热水进行混合后的水。在上述专利中,利用两个通流面积较小的两个导流部使得动芯在第三转动范围转动时,使极少的水进入第一出水孔或者第二出水孔,该极少的水进入具有发热体的腔室中从而防止了发热体因预热而熔断。
虽然上述专利解决了发热体熔断的问题,然而,上述水龙头并不具备通过转动动芯使热水与冷却进行混合并能够调节混合比例以能够调节水龙头出水温度调节功能,而现有技术中的一些阀件虽然能够通过转动动芯能够调节热水与冷水的混合比例以实现水温的调节,然而,这些阀件的动芯的用于调节混合比例的转动角度位于只允许出热水与只允许出冷水的两个转动角度之间,也就是说,动芯在一个方向的转动行程中,水龙头的出水情况是:冷水- 混合水-热水-不出水(关闭)或者热水-混合水-冷水-不出水(关闭)。
现有技术中的阀件(包括上述专利的阀件)使得电热水龙头只能够在动芯转动至转动行程的中段时才能够出混合水,而用户不便于把握中段这个位置(也即用户不能够确定阀芯转动到何种角度便可以进入使电热水龙头出混合水以及进入调节混合水比例的角度),从而使得用户的使用体验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电热水龙头的阀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电热水龙头的阀件,所述电热水龙头具有一个与喷头连通的加热腔以及与所述喷头连通的用于供冷水通过的导流通道,其特征在于,用于电热水龙头的阀件包括:
阀座;
阀芯,其设置于所述阀座中,所述阀芯包括定芯以及能够相对所述定芯转动的动芯;所述定芯上开设有进水孔、第一出水孔和第二出水孔,所述进水孔用于供冷水通过,所述第一出水孔与所述导流通道连通,所述第二出水孔与所述加热腔连通;其中:
所述动芯在朝预定方向依次转动时具有使所述进水孔与所述第一出水孔和所述第二出水孔均截断的第一转动角度范围、具有使所述进水孔与所述第一出水孔连通而与所述第二出水孔截断的第二转动角度范围、具有使所述进水孔与所述第二出水孔连通而与所述第一出水孔截断的第三转动角度范围以及具有使所述进水孔同时与所述第一出水孔以及所述第二出水孔连通的第四转动角度范围。
优选地,所述定芯和所述动芯对接;所述进水孔、所述第一出水孔以及所述第二出水孔轴向贯通所述定芯的两端,所述动芯与所述定芯对接的端面上开设有第一流道、第二流道;并使所述第一流道、所述第二流道相对于所述进水孔、所述第一出水孔以及所述第二出水孔的位置配置成:
当所述动芯在第一转动角度范围内转动时,所述第一流道仅与进水孔连通,所述第二流道仅与所述第二出水孔连通(应该是所述第一流道仅与所述进水孔连通,所述第二流道仅与所述第二出水孔连通);当所述动芯在第二转动角度范围内转动时,所述第一流道同时与所述进水孔和所述第一出水孔连通,所述第二流道仅与所述第二出水孔连通;当所述动芯在第三转动角度范围内转动时,所述第二流道同时与所述进水孔和所述第二出水孔连通,所述第一流道仅与所述第一出水孔连通;当所述动芯在第四角度转动范围内转动时,所述第一流道同时与所述进水孔和所述第一出水孔连通,所述第二流道同时与所述进水孔和所述第二出水孔连通。
优选地,所述第一流道和所述第二流道分别沿周向延伸;所述定芯与所述动芯对接的端面上开设有沿径向延伸的支路,所述支路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出水孔贯通,以使:
当所述动芯在第一至第三转动角度范围转动时,所述支路与所述第一流道和所述第二流道保持断开状态,而当所述动芯在第四转动角度范围内转动时,所述支路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流道连通而使所述第一流道与所述进水孔连通。
优选地,所述动芯在第二转动角度范围与所述第三转动角度范围之间还形成防干烧转动角度范围,所述第一流道和所述第二流道相邻的一端分别形成有与所述第一流道连通的第一导流部以及与所述第二流道连通的第二导流部,所述第一导流部的截面的通流面积小于所述第一流道的截面的通流面积,所述第二导流部的截面的通流面积小于所述第二流道的截面的通流面积,以在
所述动芯在防干烧转动角度范围内转动时,所述第一导流部和所述第二导流部同时与所述出水孔连通;且所述第一流道与所述第一出水孔连通;所述第二流道与所述第二出水孔连通。
优选地,还包括转子,所述转子的下端自所述阀座的上端伸入所述阀座,所述转子的下端与所述动芯卡设连接以使所述动芯随所述转子转动。
优选地,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阀座中的定位机构,所述转子伸入所述阀座中的部分开设有收容孔,所述定位机构包括一端伸入所述收容孔中,另一端用于顶紧所述阀座的定位销以及设置于所述收容孔中并用于向上推抵所述定位销的顶簧。
优选地,所述阀座的底部设置有底座,所述定芯位于所述底座的上方,所述底座上开设有用于与所述进水孔、第一出水孔以及第二出水孔连通的连通孔。
优选地,所述底座与所述定芯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垫。
优选地,所述底座的下端设置有第二密封垫。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电热水龙头的阀件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将使水龙头出冷热混合水(即,温水)的动芯的转动角度范围布置在动芯整个转动行程的尾端,即,当动芯转动时,出水情况是:冷水-热水 -混合水-不出水(关闭)或者混合水-热水-冷水-不出水(关闭),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布置在动芯的转动行程的中段的情况,使得用户更容易感知动芯转动至何位置能够使水冷头出温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电热水龙头的阀件的平面主剖视
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电热水龙头的阀件的立体分
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电热水龙头的阀件中的动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电热水龙头的阀件中的定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电热水龙头的阀件中的动芯在第一转动角度范围内的孔的通断状态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电热水龙头的阀件中的动芯在第二转动角度范围内的孔的通断状态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电热水龙头的阀件中的动芯在第三转动角度范围内的孔的通断状态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电热水龙头的阀件中的动芯在第四转动角度范围内的孔的通断状态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电热水龙头的阀件中的动芯在防干烧转动角度范围内的孔的通断状态示意图。
图中:
1-阀座;2-动芯;21-第一流道;22-第二流道;3-定芯;31-进水孔;32- 第一出水孔;321-支路;33-第二出水孔;4-转子;5-第一密封垫;6-底座; 7-第二密封垫;8-顶簧;9-定位销。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如图1至9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用于电热水龙头的阀件,电热水龙头具有一个与喷头连通的加热腔以及与喷头连通的用于供冷水通过的导流通道,该用于电热水龙头的阀件包括:阀座1和阀芯。具体地,阀芯设置于阀座1中,阀芯包括定芯3以及能够相对定芯3转动的动芯2;定芯3与动芯2同轴设置,定芯3上开设有进水孔31、第一出水孔32和第二出水孔33,进水孔31用于供冷水通过,第一出水孔32与导流通道连通,第二出水孔33与加热腔连通;其中:动芯2通过转动能够干预进水孔31与第一出水孔32以及第二出水孔33的通断状态,具体地,动芯2在朝预定方向依次转动时具有使进水孔31与第一出水孔32和第二出水孔33均截断的第一转动角度范围、具有使进水孔31与第一出水孔32连通而与第二出水孔33 截断的第二转动角度范围、具有使进水孔31与第二出水孔33连通而与第一出水孔32截断的第三转动角度范围以及具有使进水孔31同时与第一出水孔 32以及第二出水孔33连通的第四转动角度范围。
根据上述可知,如图5所示,当动芯2在第一转动角度范围内转动时,进水孔31均不与第一出水孔32和第二出水孔33连通,从而阻止水进入第一出水孔32和/或第二出水孔33,此时,阀芯使得电热水龙头处于关闭状态;如图6所示,当动芯2继续按该转动方向转动,动芯2切换至第二转动角度范围,并在第二转动角度范围转动,此时,进水孔31与第一出水孔32连通,水经过进水孔31以及第一出水孔32进入电热水龙头的冷水腔(或为导流通道),并通过电热水龙头的喷嘴喷出,此时喷出冷水;如图7所示,当切换至第三转动角度范围时,进水孔31只与第二出水孔33连通,从而使得水通过第二出水孔33进入加热腔,从而使电热水龙头只出热水;如图8所示,当动芯2继续按该转动方向转动,动芯2切换至第四转动角度范围(也就是动芯2的转动行程的末端转动角度范围),并在第四转动角度范围内转动,此时,进水孔31与第一出水孔32和第二出水孔33同时连通,且在动芯2切换至第四转动角度范围时,电热水龙头的加热腔中的发热体开始发热,水分别通过第一出水孔32和第二出水孔33进入电热水龙的冷水腔和加热腔,从而使电热水龙头喷出冷水和热水混合后的温水。
通过动芯2在打开方向的转动,从而使冷水切换至热水,当在关闭过程中,动芯2反向转动,从而实现从第四转动角度范围至第一转动角度范围的切换。
本实用新型将使水龙头出冷热混合水(即,温水)的动芯的转动角度范围布置在动芯整个转动行程的尾端,即,当动芯2转动时,出水情况是:冷水-热水-混合水-不出水(关闭)或者混合水-热水-冷水-不出水(关闭),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布置在动芯的转动行程的中段的情况,使得用户更容易感知动芯转动至何位置能够使水冷头出温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定芯3和动芯2对接;进水孔31、第一出水孔32以及第二出水孔33轴向贯通定芯3的两端,动芯2与定芯3 对接的端面上开设有第一流道21和第二流道22;并使第一流道21、第二流道22相对于进水孔31、第一出水孔32以及第二出水孔33的位置配置成:当动芯2在第一转动角度范围内转动时,第一流道21仅与进水孔31连通,第二流道22仅与第二出水孔33连通;当动芯2在第二转动角度范围内转动时,第一流道21同时与进水孔31和第一出水孔32连通,第二流道22仅与第二出水孔33连通;当动芯在第三转动角度范围内转动时,第二流道22同时与进水孔和第二出水孔33连通,第一流道21仅与第一出水孔32连通;当动芯2在第四角度转动范围内转动时,第一流道21同时与进水孔31和第一出水孔32连通,第二流道22同时与进水孔31和第二出水孔33连通。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两个流道来控制进水孔与两个出水孔的通断情况,具体地,第一流道21和第二流道22分别沿周向延伸;定芯2与动芯3对接的端面上开设有沿径向延伸的支路321,支路321的一端与第一出水孔32贯通,以使:当动芯在第一至第三转动角度范围转动时,支路321的第二端与第二流道22以及进水孔31保持断开状态,而当动芯21在第四转动角度范围内转动时,支路321的第二端与第二流道22连通。
本实用新型通过支路321使得动芯2在转动至第四转动角度范围而使进水孔31的水通过第二流道22以及支路321也能够进入第一出水孔32,从而使动芯2在第四转动角度范围内转动时,水龙头流出冷热混合的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动芯在第二转动角度范围与第三转动角度范围之间还形成防干烧转动角度范围,设置防干烧转动角度范围的目的是给予已断电但仍有余热的发热体一定的水以冷却,为防止过多的水流入加热腔(此时用户不希望产生热水),使第一流道21和第二流道22及其端部作如下设置:
第一流道21和第二流道22分别沿周向延伸,第一流道21和第二流道 22相邻的一端分别形成有与第一流道21连通的第一导流部211以及与第二流道22连通的第二导流部221,第一导流部211的截面的通流面积小于第一流道21的截面的通流面积,第二导流部221的截面的通流面积小于第二流道 22的截面的通流面积,以在动芯2从第三转动角度范围切换至第二转动角度范围或第四转动角度范围过程中,即动芯2在防干烧转动角度范围内转动时,第一导流部211和第二导流部221同时与出水孔连通。如此,如图6和图7 所示,当动芯2在在防干烧转动角度范围内转动时,特别是转动到将要切换至第二转动角度范围内时,进入第二流道22的水的流量受到第二导流部221 的限制,流量较小,从而使通过第二出水孔33进入加热腔的水的流量较小,该流量较小的水能够达到冷却发热体的目的,而不会产生过多的被加热的水,从而有效避免了在第三转动角度范围和第二角度转动范围,电加热水龙头仍产生过多的热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用于电热水龙头的阀件还包括转子4,转子4的下端自阀座1的上端伸入阀座1,转子4 的下端与动芯2卡设连接以使动芯2随转子4转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用于电热水龙头的阀件还包括设置于阀座1中的定位机构,转子4伸入阀座1中的部分开设有收容孔,定位机构包括一端伸入收容孔中,另一端用于顶紧阀座1的定位销9以及设置于收容孔中并用于向上推抵定位销9的顶簧8。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阀座1的底部设置有底座6,定芯3位于底座6的上方,底座6上开设有用于与进水孔31、第一出水孔32以及第二出水孔33连通的连通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底座6与定芯 3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垫5。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底座6的下端设置有第二密封垫7。
以上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书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和保护范围内,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修改或等同替换,这种修改或等同替换也应视为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用于电热水龙头的阀件,所述电热水龙头具有一个与喷头连通的加热腔以及与所述喷头连通的用于供冷水通过的导流通道,其特征在于,用于电热水龙头的阀件包括:
阀座;
阀芯,其设置于所述阀座中,所述阀芯包括定芯以及能够相对所述定芯转动的动芯;所述定芯上开设有进水孔、第一出水孔和第二出水孔,所述进水孔用于供冷水通过,所述第一出水孔与所述导流通道连通,所述第二出水孔与所述加热腔连通;其中:
所述动芯在朝预定方向依次转动时具有使所述进水孔与所述第一出水孔和所述第二出水孔均截断的第一转动角度范围、具有使所述进水孔与所述第一出水孔连通而与所述第二出水孔截断的第二转动角度范围、具有使所述进进水孔与所述第二出水孔连通而与所述第一出水孔截断的第三转动角度范围以及具有使所述进水孔同时与所述第一出水孔以及所述第二出水孔连通的第四转动角度范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热水龙头的阀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芯和所述动芯对接;所述进水孔、所述第一出水孔以及所述第二出水孔轴向贯通所述定芯的两端,所述动芯与所述定芯对接的端面上开设有第一流道、第二流道;并使所述第一流道、所述第二流道相对于所述进水孔、所述第一出水孔以及所述第二出水孔的位置配置成:
当所述动芯在第一转动角度范围内转动时,所述第一流道仅与进水孔连通,所述第二流道仅与所述第二出水孔连通;当所述动芯在第二转动角度范围内转动时,所述第一流道同时与所述进水孔和所述第一出水孔连通,所述第二流道仅与所述第二出水孔连通;当所述动芯在第三转动角度范围内转动时,所述第二流道同时与所述进水孔和所述第二出水孔连通,所述第一流道仅与所述第一出水孔连通;当所述动芯在第四角度转动范围内转动时,所述第一流道同时与所述进水孔和所述第一出水孔连通,所述第二流道同时与所述进水孔和所述第二出水孔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电热水龙头的阀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道和所述第二流道分别沿周向延伸;所述定芯与所述动芯对接的端面上开设有沿径向延伸的支路,所述支路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出水孔贯通,以使:
当所述动芯在第一至第三转动角度范围转动时,所述支路与所述第一流道和所述第二流道保持断开状态,而当所述动芯在第四转动角度范围内转动时,所述支路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流道连通而使所述第一流道与所述进水孔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电热水龙头的阀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芯在第二转动角度范围与所述第三转动角度范围之间还形成防干烧转动角度范围,所述第一流道和所述第二流道相邻的一端分别形成有与所述第一流道连通的第一导流部以及与所述第二流道连通的第二导流部,所述第一导流部的截面的通流面积小于所述第一流道的截面的通流面积,所述第二导流部的截面的通流面积小于所述第二流道的截面的通流面积,以在
所述动芯在防干烧转动角度范围内转动时,所述第一导流部和所述第二导流部同时与所述出水孔连通;且所述第一流道与所述第一出水孔连通;所述第二流道与所述第二出水孔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热水龙头的阀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转子,所述转子的下端自所述阀座的上端伸入所述阀座,所述转子的下端与所述动芯卡设连接以使所述动芯随所述转子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电热水龙头的阀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阀座中的定位机构,所述转子伸入所述阀座中的部分开设有收容孔,所述定位机构包括一端伸入所述收容孔中,另一端用于顶紧所述阀座的定位销以及设置于所述收容孔中并用于向上推抵所述定位销的顶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热水龙头的阀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座的底部设置有底座,所述定芯位于所述底座的上方,所述底座上开设有用于与所述进水孔、第一出水孔以及第二出水孔连通的连通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电热水龙头的阀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与所述定芯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垫。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电热水龙头的阀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下端设置有第二密封垫。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0365099.9U CN208237141U (zh) | 2018-07-04 | 2018-07-04 | 用于电热水龙头的阀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0365099.9U CN208237141U (zh) | 2018-07-04 | 2018-07-04 | 用于电热水龙头的阀件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8237141U true CN208237141U (zh) | 2018-12-14 |
Family
ID=645881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0365099.9U Active CN208237141U (zh) | 2018-07-04 | 2018-07-04 | 用于电热水龙头的阀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8237141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386574A (zh) * | 2018-07-04 | 2018-08-10 | 宁波惠荣电器有限公司 | 用于电热水龙头的阀件 |
-
2018
- 2018-07-04 CN CN201820365099.9U patent/CN208237141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386574A (zh) * | 2018-07-04 | 2018-08-10 | 宁波惠荣电器有限公司 | 用于电热水龙头的阀件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8237141U (zh) | 用于电热水龙头的阀件 | |
CN205697476U (zh) | 恒温淋浴系统 | |
CN206647609U (zh) | 用于电热水龙头的阀件 | |
US10288317B2 (en) | Flow controller and a hot water appliance provided therewith | |
CN108386574A (zh) | 用于电热水龙头的阀件 | |
CN109538785B (zh) | 混水阀、热水器、热水系统 | |
CN108758018A (zh) | 一种燃气热水器专用恒温淋浴器 | |
CN106764042B (zh) | 用于电热水龙头的阀件 | |
CN209026249U (zh) | 电加热水龙头 | |
JPH0526995B2 (zh) | ||
RU2067713C1 (ru) | Водоразборный смеситель | |
JPS60169048A (ja) | 給湯装置 | |
CN209990950U (zh) | 混水阀、热水器、热水系统 | |
CN209130215U (zh) | 一种电加热水龙头 | |
JPS6294759A (ja) | ガス給湯器 | |
CN109268532A (zh) | 电加热水龙头 | |
JP4519033B2 (ja) | 給湯装置 | |
JP2006311969A (ja) | ミストサウナ装置 | |
CN218094402U (zh) | 供热节能恒温阀 | |
JPH1028656A (ja) | シャワー装置 | |
JPH0134042Y2 (zh) | ||
JPS6244270Y2 (zh) | ||
JP5737133B2 (ja) | 貯湯式給湯機 | |
JP3651648B2 (ja) | 風呂給湯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その制御装置 | |
RU2652974C1 (ru) | Способ работы отопительного котла в системе горячего водоснабжения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