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232873U - 可实现多状态调节的车辆座椅 - Google Patents

可实现多状态调节的车辆座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232873U
CN208232873U CN201820697624.7U CN201820697624U CN208232873U CN 208232873 U CN208232873 U CN 208232873U CN 201820697624 U CN201820697624 U CN 201820697624U CN 208232873 U CN208232873 U CN 2082328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rod piece
bracket
groove body
engag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69762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志宇
倪青虎
温祝虎
徐四杰
徐小建
杨施明
王治亮
林峰
王萍
孙叶铭
朱兴浩
陈亚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cheng Xiongwei Auto Par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ncheng Xiongwei Auto Par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cheng Xiongwei Auto Part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ncheng Xiongwei Auto Par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697624.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2328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2328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23287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实现多状态调节的车辆座椅,其包括用于座椅底部的底部支架,所述底部支架下侧设置有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连接至所述底部支架之上的限位杆件,所述限位杆件均采用伸缩杆件结构;所述固定支架与所述底部支架之间设置有调节杆件,所述调节杆件包括有与所述固定支架相连接的第一端部,以及与所述底部支架相连接的第二端部,其中,所述第一端部连接有直线驱动装置;所述固定支架之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柔性支撑装置,所述调节杆件之上设置有刚性支撑装置;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可实现多状态调节的车辆座椅,可在车辆底盘升降的同时,通过主动或被动的调节座椅的状态,以同时满足驾驶人员对于车辆的不同需求。

Description

可实现多状态调节的车辆座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座椅领域,尤其是一种可实现多状态调节的车辆座椅。
背景技术
车辆座椅是车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可在乘客行车过程中提供良好的支撑。现有的车辆座椅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往往仅能调节座椅的角度,但实际车辆行驶过程中,驾驶员在座椅的乘坐角度之外容易产生其它需求,如驾驶员期望重心较低并确保良好的舒适性,亦或调高重心并确保操控性能。针对以上需求,目前的车辆往往需要通过改装悬架的方式得以实现不同状态的需求,但其不仅成本较高,并且改装后的悬挂往往也存在调节幅度不佳等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车辆座椅,其可根据路况或实际需求而调节座椅的使用状态。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实现多状态调节的车辆座椅,其包括用于座椅底部的底部支架以及用于座椅背部的背部支架,所述底部支架下侧设置有固定于车辆地板之上的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连接至所述底部支架之上的限位杆件,所述限位杆件均采用伸缩杆件结构;所述固定支架与所述底部支架之间设置有调节杆件,所述调节杆件包括有与所述固定支架相连接的第一端部,以及与所述底部支架相连接的第二端部,其中,所述第一端部连接有直线驱动装置,所述第二端部与所述底部支架之间通过转轴进行连接,所述直线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调节杆件的第一端部沿所述固定支架进行水平运动;
所述固定支架之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柔性支撑装置,所述柔性支撑装置包括有支撑底座,所述支撑底座的轴线位置设置有采用中空结构的第一支撑腔室,所述第一支撑腔室的侧端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二支撑腔室,所述第一支撑腔室与所述第二支撑腔室之间通过导通管道进行连接;
所述柔性支撑装置之中包括有经由所述第一支撑腔室延伸至所述支撑底座上端的支撑杆件,所述支撑杆件的端部设置有支撑端体,所述调节杆件之上设置有支撑槽体,所述支撑端体与所述支撑槽体之间可相互啮合;所述第二支撑腔室内部设置有延伸至所述支撑底座上端部的驱动槽体,所述底部支架的底端部设置有驱动杆件,所述驱动杆件与所述驱动槽体彼此一一对应,所述第二支撑腔室之中填充有阻尼液;
所述调节杆件之上设置有刚性支撑装置,所述刚性支撑装置包括有设置通过转轴连接在所述调节杆件之上的卡合杆件,所述底部支架之中设置有第一卡合槽体,所述第一卡合槽体沿水平方向进行延伸,所述卡合杆件的端部延伸至所述第一卡合槽体内部,所述第一卡合槽体内部设置有第二卡合槽体,所述第二卡合槽体经由所述第一卡合槽体的底端部向上进行延伸。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支撑端体采用球形结构,且其采用弹性材料制成,所述支撑槽体的宽度小于所述支撑端体的直径。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可使得支撑端体与所述支撑槽体之间良好的连接作用,同时亦可确保座椅状态改变时,支撑端体可相对于支撑槽体脱离。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二卡合槽体之中设置有复位弹簧,其可确保卡合杆件在需要时可脱离第二卡合槽体。
上述可实现多状态调节的车辆座椅,其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可根据路况或驾驶员需求以调节座椅的高度,具体而言,直线驱动装置驱使调节杆件沿固定支架运动,进而使得调节杆件在运动过程中带动座椅整体进行高度调节。座椅进行高度调节时,当调节至较低的高度位置时,底部支架之上的驱动杆件在下降过程中进入至支撑底座中的驱动槽体内部,并进一步下降以对于第二支撑腔室中的阻尼液进行推动,致使其进入至第一支撑腔室之中,进而驱动支撑杆件连同支撑端体上升,并啮合至调节杆件下方的支撑槽体之中,此时,底部支架连同调节杆件以及柔性支撑装置形成整体,座椅可在柔性支撑装置的作用下得以良好的柔性支撑效果,进而确保驾驶人员行驶的舒适性。同时,当座椅需调节到较高的位置时,底部支架之中的驱动杆件脱离驱动槽体,故柔性支撑装置不再产生作用,而调节杆件在座椅升高调节过程中的相对水平方向的倾斜度逐渐升高,故调节杆件上方的卡合杆件的端部亦在沿第一卡合槽体运动的过程中逐渐朝向第一卡合槽体进行运动,当卡合杆件的端部延伸至第二卡合槽体之中时,卡合杆件应当处于竖直状态,此时,卡合杆件的两端均处于固定,底部支架、卡合杆件以及调节杆件形成整体,车辆座椅在上述状态下可得以良好的刚性支撑,进而确保车辆良好的操控性。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可实现多状态调节的车辆座椅,其可在车辆底盘升降的同时,通过主动或被动的调节座椅的状态,以同时满足驾驶人员对于车辆的不同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柔性支撑装置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二卡合槽体内部示意图;
附图标记列表:
1—底部支架、2—背部支架、3—固定支架、4—限位杆件、5—调节杆件、501—第一端部、502—第二端部、6—直线驱动装置、7—支撑底座、8—第一支撑腔室、9—第二支撑腔室、10—支撑杆件、11—支撑端体、12—支撑槽体、13—驱动槽体、14—驱动杆件、15—卡合杆件、16—第一卡合槽体、17—第二卡合槽体、18—复位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应理解下述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的一种可实现多状态调节的车辆座椅,其包括用于座椅底部的底部支架1以及用于座椅背部的背部支架2,所述底部支架1下侧设置有固定于车辆地板之上的固定支架3,所述固定支架3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连接至所述底部支架之上的限位杆件4,所述限位杆件4均采用伸缩杆件结构;所述固定支架3与所述底部支架1之间设置有调节杆件5,所述调节杆件5包括有与所述固定支架3相连接的第一端部501,以及与所述底部支架1相连接的第二端部502,其中,所述第一端部501连接有直线驱动装置6,所述第二端部502与所述底部支架1之间通过转轴进行连接,所述直线驱动装置6用于驱动所述调节杆件5的第一端部501沿所述固定支架3进行水平运动;所述直线驱动装置可采用丝杆或气压缸等。
如图2所示,所述固定支架3之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柔性支撑装置,所述柔性支撑装置包括有支撑底座7,所述支撑底座7的轴线位置设置有采用中空结构的第一支撑腔室8,所述第一支撑腔室8的侧端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二支撑腔室9,所述第一支撑腔室8与所述第二支撑腔室9之间通过导通管道进行连接;
所述柔性支撑装置之中包括有经由所述第一支撑腔室8延伸至所述支撑底座7上端的支撑杆件10,所述支撑杆件10的端部设置有支撑端体11,所述调节杆件5之上设置有支撑槽体12,所述支撑端体11与所述支撑槽体12之间可相互啮合;所述第二支撑腔室9内部设置有延伸至所述支撑底座上端部的驱动槽体13,所述底部支架1的底端部设置有驱动杆件14,所述驱动杆件14与所述驱动槽体13彼此一一对应,所述第二支撑腔室9之中填充有阻尼液;
所述调节杆件5之上设置有刚性支撑装置,所述刚性支撑装置包括有设置通过转轴连接在所述调节杆件5之上的卡合杆件15,所述底部支架1之中设置有第一卡合槽体16,所述第一卡合槽体16沿水平方向进行延伸,所述卡合杆件15的端部延伸至所述第一卡合槽体16内部,所述第一卡合槽体16内部设置有第二卡合槽体17,所述第二卡合槽体17经由所述第一卡合槽体16的底端部向上进行延伸。
上述可实现多状态调节的车辆座椅,其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可根据路况或驾驶员需求以调节座椅的高度,具体而言,直线驱动装置驱使调节杆件沿固定支架运动,进而使得调节杆件在运动过程中带动座椅整体进行高度调节。座椅进行高度调节时,当调节至较低的高度位置时,底部支架之上的驱动杆件在下降过程中进入至支撑底座中的驱动槽体内部,并进一步下降以对于第二支撑腔室中的阻尼液进行推动,致使其进入至第一支撑腔室之中,进而驱动支撑杆件连同支撑端体上升,并啮合至调节杆件下方的支撑槽体之中,此时,底部支架连同调节杆件以及柔性支撑装置形成整体,座椅可在柔性支撑装置的作用下得以良好的柔性支撑效果,进而确保驾驶人员行驶的舒适性。同时,当座椅需调节到较高的位置时,底部支架之中的驱动杆件脱离驱动槽体,故柔性支撑装置不再产生作用,而调节杆件在座椅升高调节过程中的相对水平方向的倾斜度逐渐升高,故调节杆件上方的卡合杆件的端部亦在沿第一卡合槽体运动的过程中逐渐朝向第一卡合槽体进行运动,当卡合杆件的端部延伸至第二卡合槽体之中时,卡合杆件应当处于竖直状态,此时,卡合杆件的两端均处于固定,底部支架、卡合杆件以及调节杆件形成整体,车辆座椅在上述状态下可得以良好的刚性支撑,进而确保车辆良好的操控性。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可实现多状态调节的车辆座椅,其可在车辆底盘升降的同时,通过主动或被动的调节座椅的状态,以同时满足驾驶人员对于车辆的不同需求。
实施例2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支撑端体11采用球形结构,且其采用弹性材料制成,所述支撑槽体12的宽度小于所述支撑端体11的直径。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可使得支撑端体与所述支撑槽体之间良好的连接作用,同时亦可确保座椅状态改变时,支撑端体可相对于支撑槽体脱离。
实施例3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如图3所示,所述第二卡合槽体17之中设置有复位弹簧18,其可确保卡合杆件在需要时可脱离第二卡合槽体。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3)

1.一种可实现多状态调节的车辆座椅,其包括用于座椅底部的底部支架以及用于座椅背部的背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支架下侧设置有固定于车辆地板之上的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连接至所述底部支架之上的限位杆件,所述限位杆件均采用伸缩杆件结构;所述固定支架与所述底部支架之间设置有调节杆件,所述调节杆件包括有与所述固定支架相连接的第一端部,以及与所述底部支架相连接的第二端部,其中,所述第一端部连接有直线驱动装置,所述第二端部与所述底部支架之间通过转轴进行连接,所述直线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调节杆件的第一端部沿所述固定支架进行水平运动;
所述固定支架之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柔性支撑装置,所述柔性支撑装置包括有支撑底座,所述支撑底座的轴线位置设置有采用中空结构的第一支撑腔室,所述第一支撑腔室的侧端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二支撑腔室,所述第一支撑腔室与所述第二支撑腔室之间通过导通管道进行连接;
所述柔性支撑装置之中包括有经由所述第一支撑腔室延伸至所述支撑底座上端的支撑杆件,所述支撑杆件的端部设置有支撑端体,所述调节杆件之上设置有支撑槽体,所述支撑端体与所述支撑槽体之间可相互啮合;所述第二支撑腔室内部设置有延伸至所述支撑底座上端部的驱动槽体,所述底部支架的底端部设置有驱动杆件,所述驱动杆件与所述驱动槽体彼此一一对应,所述第二支撑腔室之中填充有阻尼液;
所述调节杆件之上设置有刚性支撑装置,所述刚性支撑装置包括有设置通过转轴连接在所述调节杆件之上的卡合杆件,所述底部支架之中设置有第一卡合槽体,所述第一卡合槽体沿水平方向进行延伸,所述卡合杆件的端部延伸至所述第一卡合槽体内部,所述第一卡合槽体内部设置有第二卡合槽体,所述第二卡合槽体经由所述第一卡合槽体的底端部向上进行延伸。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实现多状态调节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端体采用球形结构,且其采用弹性材料制成,所述支撑槽体的宽度小于所述支撑端体的直径。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实现多状态调节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卡合槽体之中设置有复位弹簧。
CN201820697624.7U 2018-05-11 2018-05-11 可实现多状态调节的车辆座椅 Active CN2082328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697624.7U CN208232873U (zh) 2018-05-11 2018-05-11 可实现多状态调节的车辆座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697624.7U CN208232873U (zh) 2018-05-11 2018-05-11 可实现多状态调节的车辆座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232873U true CN208232873U (zh) 2018-12-14

Family

ID=645835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697624.7U Active CN208232873U (zh) 2018-05-11 2018-05-11 可实现多状态调节的车辆座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23287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99668A (zh) * 2021-09-28 2021-12-17 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预见性驾驶车辆座椅调节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99668A (zh) * 2021-09-28 2021-12-17 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预见性驾驶车辆座椅调节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549796B2 (en) Cab support arrangement for a utility vehicle
CN106457939B (zh) 车辆悬架
US8317266B2 (en) Vehicle seat
CN208232873U (zh) 可实现多状态调节的车辆座椅
BR112015016531B1 (pt) Sistema de eixo/suspensão de veículo pesado tendo recursos de amortecimento
CN102336155A (zh) 自动平衡防晕椅
CN106389029A (zh) 多功能轮椅座
CN103419683A (zh) 用于调节车辆座椅的座椅部件的至少一个部段的调节设备
KR20100079807A (ko) 액체로켓엔진 노즐 확장부 조립장치
CN101947907A (zh) 自引导的空气弹簧组件
CN202029663U (zh) 一种汽车悬架系统
JP2009528209A (ja) シャーシ補強空気圧又は油圧懸架部を有する独立懸架装置
RU2016102714A (ru) Подвесная система сиденья (варианты) и посадочный узел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средства
CN202448787U (zh) 一种汽车座椅
CN202319798U (zh) 四气囊全浮式驾驶室悬置
SE537362C2 (sv) Luftfjäder, kolv och fordon
CN204956184U (zh) 一种救护车座椅
CN110406432A (zh) 一种汽车座椅及自动驾驶汽车
CN205468358U (zh) 车辆独立后悬架装置
CN109332989B (zh) 一种卧式绝热气瓶的瓶体焊接固定架体
CN104986084A (zh) 一种具有腿托的三人座椅
CN216659484U (zh) 一种新型空气悬挂导向臂
CN104527816A (zh) 驾驶室全浮悬置装置
CN106427516B (zh) 一种动力总成抗扭拉杆
CN110509824A (zh) 一种汽车座椅及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