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227423U - 一种散热电路板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散热电路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227423U
CN208227423U CN201820789068.6U CN201820789068U CN208227423U CN 208227423 U CN208227423 U CN 208227423U CN 201820789068 U CN201820789068 U CN 201820789068U CN 208227423 U CN208227423 U CN 2082274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column
heat dissipation
dissipation connecting
heat
cooling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789068.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晓东
江志祥
朱正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LIN'AN PENGYU ELECTRON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LIN'AN PENGYU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LIN'AN PENGYU ELECTRON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LIN'AN PENGYU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789068.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22742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2274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22742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Semiconductors Or Solid State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散热电路板,包括基板、散热连接柱、散热板以及线路层,所述线路层嵌合于基板一面上,所述基板根据线路层的分布设有若干避开该线路层的圆孔,该圆孔贯穿基板两板面,所述散热连接柱一端焊接于圆孔内,另一端从基板面远离线路层的一面伸出,所述散热连接柱伸出的一端焊接于所述散热板,通过在散热板上设置冷却管道,冷却管道内设有冷却剂,冷却管道通过连接循环回流装置使冷却管道内冷却剂形成回流,一方面不影响电路板的正常使用,另一方面能加快带走散热板上的热量,提高电路板散热效率,使安装在电路板上的元器件不易由于温度过高而导致使用不灵敏甚至失灵。

Description

一种散热电路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路板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散热电路板。
背景技术
电路板是电器中的重要元件,小到电子手表、计算器,大到计算机通讯电子设备等电子元器件,它们之间电气互联都要用到电路板。近年来,电子科技突飞猛进,电子装置愈趋精密,尤其在电子元件微小化密集化的情况下,由于电子元件作工产生的热量越来越多,如果电路板散热处理不好,会影响安装在电路板上的元器件的使用效果。传统散热方式一般是在电路板的基板上设置散热板,通过散热板导热将基板的热量带走,但是如果基板发热持续时间长时,尤其是炎热的夏季,散热效果还是比较差,很容易影响元器件的正常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电路板,具有提高电路板散热效率,使安装在电路板上的元器件不易由于温度过高而导致使用不灵敏甚至失灵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散热电路板,包括基板和线路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线路层嵌合于基板一面上,所述基板根据线路层的分布设有若干避开该线路层的圆孔,该圆孔贯穿基板两板面,圆孔内穿设有散热连接柱,散热连接柱从基板面远离线路层的一面伸出的端部设有散热板;所述散热板与基板之间设有环绕散热连接柱的冷却管道,所述冷却管道固定连接于散热板上,所述冷却管道内设有冷却剂。
采用上述方案,基板产生的热量通过散热连接柱传递到散热板上,热量在散热板上快速散发到空气中,达到电路板的散热作用,通过在散热板上设置的冷却管道,冷却管道内设有冷却剂,一方面不影响电路板的正常使用,另一方面冷却管道内冷却剂与散热板进行热交换,可以快速地带走散热板上的热量,提高了电路板的散热速率,使安装在电路板上的元器件不易因温度过高而导致使用不灵敏甚至失灵。
进一步,所述冷却管道两端口连接有用于使冷却管道内冷却剂形成回流的循环回流装置,所述循环回流装置包括冷却泵和冷却箱,所述冷却泵和所述冷却箱相连,冷却管道两端口分别连接于冷却泵和冷却箱。
采用上述方案,循环回流器使冷却管道内的冷却剂循环流动,加快了冷却剂与散热板之间的热交换速率,从而更加快速地带走散热板上的热量,进一步地提高电路板的散热效率。
进一步,所述冷却管道的横截面为长方形,冷却管道在基板与散热板之间的高度等同于散热连接柱伸出一端到焊接于散热板上的长度。
采用上述方案,冷却管道同时接触基板和散热板,通过热交换冷却管道内冷却剂可以直接把基板上的热量带走,从而提高基板的散热速率,进而提高电路板的散热效率。
进一步,所述冷却管道的横截面为长方形,所述冷却管道的宽度等同于所绕两相邻散热连接柱之间的距离。
采用上述方案,增大冷却管道分别与散热板和基板接触面积,使冷却管道内的冷却剂与散热板和基板的热交换面积更大,更进一步地提高电路板的散热效率。
进一步,所述散热板上焊接有九根散热连接柱,九根散热连接柱沿横、纵方向均匀等距分布,其横、纵方向上相邻的两根散热连接柱连线构成一个田字,从横到纵方向依次为第一散热连接柱顺延到第九散热连接柱,第四散热连接柱位于第一散热连接柱正下方,第七散热连接柱位于第四散热连接柱正下方;所述冷却管道从第一散热连接柱一侧开始经过第四散热连接柱,顺延至第七散热连接柱,再绕过第七散热连接柱,绕到第七散热连接柱与第八散热连接柱之间,经过第五散热连接柱,再顺延至第二散热连接柱并绕过第二散热连接柱,绕到第二散热连接柱与第三散热连接柱之间,经过第六散热连接柱,再顺延至第九散热连接柱并绕过第九散热连接柱,经过第六散热连接柱,最后顺延至第三散热连接柱旁。
采用上述方案,增大冷却管道与散热板的接触面积,使冷却管道作用于散热板的冷却面更大,进而提高电路板的散热效率。
进一步,所述散热板上焊接有九根散热连接柱,九根散热连接柱沿横、纵方向均匀等距分布,其横、纵方向上相邻的两根散热连接柱连线构成一个田字,从横到纵方向依次为第一散热连接柱顺延到第九散热连接柱,第四散热连接柱位于第一散热连接柱正下方,第七散热连接柱位于第四散热连接柱正下方;所述冷却管道先绕过第一散热连接柱,绕到第一散热连接柱与第四散热连接柱之间,再顺延至第二散热连接柱并绕过第二散热连接柱,绕到第二散热连接柱与第三散热连接柱之间,经过第五散热连接柱,再顺延至第七散热连接柱并绕过第七散热连接柱,绕到第七散热连接柱与第八散热连接柱之间,经过第三散热连接柱并绕过第六散热连接柱,绕到第六散热连接柱与第九散热连接柱之间,再绕过第九散热连接柱。
采用上述方案,增大冷却管道与散热板的接触面积,使冷却管道作用于散热板的冷却面更大,进而提高电路板的散热效率。
进一步,所述线路层与基板之间设有绝缘导热层。
采用上述方案,一方面可以使线路层对基板起到绝缘作用,另一方面能通过绝缘导热层把线路层产生的热量传递到基板上,再通过基板传递到散热板上,达到线路层的散热效果。
进一步,所述散热板远离基板的一面以及所述线路层所在基板一面设有粘接层,所述粘接层均粘接有PP绝缘层。
采用上述方案,通过粘接层粘接用于保证电路板对外呈绝缘性的PP绝缘材料,使电路板不易因里面线路结构短路而形成漏电。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基板上的热量通过散热连接柱传递到散热板上,达到散热目的,通过在散热板上设置冷却管道,冷却管道通过连接循环回流装置使冷却管道内冷却剂形成回流,一方面不影响电路板的正常使用,另一方面能加快带走散热板上的热量,提高电路板散热效率,使安装在电路板上的元器件不易由于温度过高而导致使用不灵敏甚至失灵。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一的散热连接柱与基板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一的冷却管道与散热连接柱之间排布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二的冷却管道与散热连接柱之间排布结构示意图。
图中,1、基板;2、散热板;3、圆孔;4、散热连接柱;41、第一散热连接柱;42、第二散热连接柱;43、第三散热连接柱;44、第四散热连接柱;45、第五散热连接柱;46、第六散热连接柱;47、第七散热连接柱;48、第八散热连接柱;49、第九散热连接柱;5、线路层;6、绝缘导热层;7、冷却管道;8、冷却箱;9、冷却泵;10、粘接层;11、PP绝缘层。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一种散热电路板,参见图1,包括基板1和线路层5,线路层5嵌合于基板1上,线路层5与基板1之间设有绝缘导热层6,该绝缘导热层6为聚氨酯树脂材质。基板1远离线路层5的一面设有散热板2,散热板2远离基板1的一面以及线路层5所在基板1一面设有粘接层10,粘接层10均粘接有保证电路板对外呈绝缘性,使电路板不易因里面线路结构短路而形成漏电的PP绝缘层11。
参见图2,基板1根据线路层5的分布设有若干避开该线路层5的圆孔3,该圆孔3贯穿基板1两板面,圆孔3内穿设有散热连接柱4,散热连接柱4从基板1面远离线路层5的一面伸出的端部固定在散热板2上。
散热板2与基板1之间设有环绕散热连接柱4的冷却管道7,冷却管道7固定连接于散热板2上,冷却管道7的横截面为长方形,冷却管道7在基板1与散热板2之间的高度基本等于散热连接柱4伸出一端到焊接于散热板2上的长度,冷却管道7的宽度基本等于所绕两相邻散热连接柱4之间的距离,冷却管道7内设有冷却剂。冷却管道同时接触基板和散热板,通过热交换冷却管道7内冷却剂可以直接把基板1上的热量带走,从而提高基板1的散热速率,进而提高电路板的散热效率。同时增大了冷却管道7分别与散热板2和基板1接触面积,使冷却管道7内的冷却剂与散热板2和基板1的热交换面积更大,更进一步地提高电路板的散热效率。
冷却管道7两端口连接有用于使冷却管道7内冷却剂形成回流的循环回流装置,循环回流装置包括冷却泵9和冷却箱8,冷却泵9和冷却箱8可运载水或其它冷却液,所述冷却泵9和所述冷却箱8相连,冷却管道7两端口分别连接于冷却泵9和冷却箱8。
参见图3,所述散热板2上焊接有九根散热连接柱4,九根散热连接柱4沿横、纵方向均匀等距分布,其横、纵方向上相邻的两根散热连接柱4连线构成一个田字,从横到纵方向九根散热连接柱4依次为第一散热连接柱41顺延到第九散热连接柱49,第四散热连接柱44位于第一散热连接柱41正下方,第七散热连接柱47位于第四散热连接柱44正下方;所述冷却箱8伸出的冷却管道7从第一散热连接柱41远离第二散热连接柱42的一侧开始经过第四散热连接柱44,顺延至第七散热连接柱47,再绕过第七散热连接柱47,绕到第七散热连接柱47与第八散热连接柱48之间,经过第五散热连接柱45,再顺延至第二散热连接柱42并绕过第二散热连接柱42,绕到第二散热连接柱42与第三散热连接柱43之间,经过第六散热连接柱46,再顺延至第九散热连接柱49并绕过第九散热连接柱49,经过第六散热连接柱46远离第五散热连接柱45的一侧,最后顺延至第三散热连接柱43旁,与冷却泵相连。
本实施例的一种散热电路板,基板1上的热量通过散热连接柱4传递到散热板2上,达到散热目的,通过在散热板2上设置冷却管道7,冷却管道7通过连接循环回流装置使冷却管道7内冷却剂形成回流,一方面不影响电路板的正常使用,另一方面能加快带走散热板2上的热量,提高电路板散热效率,使安装在电路板上的元器件不易由于温度过高而导致使用不灵敏甚至失灵。
实施例二
一种散热电路板,参见图4,图4中示意了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区别部分,散热板2上焊接有九根散热连接柱4,九根散热连接柱4沿横、纵方向均匀等距分布,其横、纵方向上相邻的两根散热连接柱4连线构成一个田字,从横到纵方向依次为第一散热连接柱41顺延到第九散热连接柱49,第四散热连接柱44位于第一散热连接柱41正下方,第七散热连接柱47位于第四散热连接柱44正下方;所述冷却管道7先绕过第一散热连接柱41远离第二散热连接柱42的一侧,绕到第一散热连接柱41与第四散热连接柱44之间,再顺延至第二散热连接柱42靠近第一散热连接柱41的一侧,并绕过第二散热连接柱42,绕到第二散热连接柱42与第三散热连接柱43之间,经过第五散热连接柱45靠近第四散热连接柱44的一侧,再顺延至第七散热连接柱47并绕过第七散热连接柱47,绕到第七散热连接柱47与第八散热连接柱48之间,经过第三散热连接柱43靠近第五散热连接柱45的一侧,并绕过第六散热连接柱46,绕到第六散热连接柱46与第九散热连接柱49之间,再绕过第九散热连接柱49。
冷却管道7随散热连接柱4之间的距离变化宽度也发生变化,至少环绕散热连接柱4表面积的1/2,而且在顶角的位置环绕,如第一散热连接柱41处的顶角、第九散热连接柱49处的顶角以及第三散热连接柱43处的顶角,冷却管道7的宽度增加两倍以上,进一步增大冷却管道的表面积,增强散热效果。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散热电路板,包括基板(1)和线路层(5);其特征在于:所述线路层(5)嵌合于基板(1)一面上,所述基板(1)根据线路层(5)的分布设有若干避开该线路层(5)的圆孔(3),该圆孔(3)贯穿基板(1)两板面,圆孔(3)内穿设有散热连接柱(4),散热连接柱(4)从基板(1)面远离线路层(5)的一面伸出的端部设有散热板(2);所述散热板(2)与基板(1)之间设有环绕散热连接柱(4)的冷却管道(7),所述冷却管道(7)固定连接于散热板(2)上,所述冷却管道(7)内设有冷却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散热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管道(7)两端口连接有用于使冷却管道(7)内冷却剂形成回流的循环回流装置,所述循环回流装置包括冷却泵(9)和冷却箱(8),所述冷却泵(9)和所述冷却箱(8)相连,冷却管道(7)两端口分别连接于冷却泵(9)和冷却箱(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散热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管道(7)的横截面为长方形,冷却管道(7)在基板(1)与散热板(2)之间的高度等同于散热连接柱(4)伸出一端到焊接于散热板(2)上的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散热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管道(7)的横截面为长方形,所述冷却管道(7)的宽度等同于所绕两相邻散热连接柱(4)之间的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散热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板(2)上焊接有九根散热连接柱(4),九根散热连接柱(4)沿横、纵方向均匀等距分布,其横、纵方向上相邻的两根散热连接柱(4)连线构成一个田字,从横到纵方向依次为第一散热连接柱(41)顺延到第九散热连接柱(49),第四散热连接柱(44)位于第一散热连接柱(41)正下方,第七散热连接柱(47)位于第四散热连接柱(44)正下方;所述冷却管道(7)从第一散热连接柱(41)一侧开始经过第四散热连接柱(44),顺延至第七散热连接柱(47),再绕过第七散热连接柱(47),绕到第七散热连接柱(47)与第八散热连接柱(48)之间,经过第五散热连接柱(45),再顺延至第二散热连接柱(42)并绕过第二散热连接柱(42),绕到第二散热连接柱(42)与第三散热连接柱(43)之间,经过第六散热连接柱(46),再顺延至第九散热连接柱(49)并绕过第九散热连接柱(49),经过第六散热连接柱(46),最后顺延至第三散热连接柱(43)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散热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板(2)上焊接有九根散热连接柱(4),九根散热连接柱(4)沿横、纵方向均匀等距分布,其横、纵方向上相邻的两根散热连接柱(4)连线构成一个田字,从横到纵方向依次为第一散热连接柱(41)顺延到第九散热连接柱(49),第四散热连接柱(44)位于第一散热连接柱(41)正下方,第七散热连接柱(47)位于第四散热连接柱(44)正下方;所述冷却管道(7)先绕过第一散热连接柱(41),绕到第一散热连接柱(41)与第四散热连接柱(44)之间,再顺延至第二散热连接柱(42)并绕过第二散热连接柱(42),绕到第二散热连接柱(42)与第三散热连接柱(43)之间,经过第五散热连接柱(45),再顺延至第七散热连接柱(47)并绕过第七散热连接柱(47),绕到第七散热连接柱(47)与第八散热连接柱(48)之间,经过第三散热连接柱(43)并绕过第六散热连接柱(46),绕到第六散热连接柱(46)与第九散热连接柱(49)之间,再绕过第九散热连接柱(49)。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散热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线路层(5)与基板(1)之间设有绝缘导热层(6)。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散热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板(2)远离基板(1)的一面以及所述线路层(5)所在基板(1)一面设有粘接层(10),所述粘接层(10)均粘接有PP绝缘层(11)。
CN201820789068.6U 2018-05-24 2018-05-24 一种散热电路板 Active CN20822742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789068.6U CN208227423U (zh) 2018-05-24 2018-05-24 一种散热电路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789068.6U CN208227423U (zh) 2018-05-24 2018-05-24 一种散热电路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227423U true CN208227423U (zh) 2018-12-11

Family

ID=645058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789068.6U Active CN208227423U (zh) 2018-05-24 2018-05-24 一种散热电路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22742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13598A (zh) * 2018-12-28 2019-03-26 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背衬结构、背衬结构的制作方法以及超声换能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13598A (zh) * 2018-12-28 2019-03-26 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背衬结构、背衬结构的制作方法以及超声换能器
CN109513598B (zh) * 2018-12-28 2023-09-19 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背衬结构、背衬结构的制作方法以及超声换能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077463B2 (en) Heat dissipating system
US8934250B2 (en) Immersion-cooling of selected electronic component(s) mounted to printed circuit board
CN201115256Y (zh) 散热装置
CN102566722A (zh) 一种cpu水冷散热器及其应用方法
CN207833445U (zh) 用于虚拟货币挖矿机的散热装置及散热系统
CN108153401A (zh) 一种计算机服务器散热装置
US9030823B2 (en) Heat dissipation system for power module
CN208227423U (zh) 一种散热电路板
CN204478325U (zh) 电控板散热器、电控模块及空调器室外机
CN210052735U (zh) 一种新型衰减芯片散热装置
CN100456205C (zh) 散热装置
CN207719189U (zh) 一种cpu高热散热装置
TW201916282A (zh) 水冷散熱系統及水冷頭
CN102117110A (zh) 笔记本电脑
CN205213244U (zh) 一种液冷板
CN104882424A (zh) 液冷散热器及相应的igbt模块
CN203574995U (zh) 散热型电路板
CN100401507C (zh) 一种散热装置及其散热方法
CN209729888U (zh) 可靠性高散热模组
CN106681461A (zh) 电子产品的散热结构
CN208338009U (zh) 一种印制板的内嵌冷却装置
US20050024824A1 (en) Arrangement for cooling heat-generating computer components
CN102891119A (zh) 散热装置
CN210381441U (zh) 一种耐高温电路板
CN105120631A (zh) 一种带有石墨烯导热硅脂散热层的cpu散热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