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218401U - 利用甲醇制取氢和二甲醚混合燃料的系统 - Google Patents

利用甲醇制取氢和二甲醚混合燃料的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218401U
CN208218401U CN201820548416.0U CN201820548416U CN208218401U CN 208218401 U CN208218401 U CN 208218401U CN 201820548416 U CN201820548416 U CN 201820548416U CN 208218401 U CN208218401 U CN 2082184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outlet
heat exchanger
methanol
ga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548416.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贤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o County Shenhuo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ao County Shenhuo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o County Shenhuo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ao County Shenhuo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548416.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2184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2184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218401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ydrogen, Water And Hydrids (AREA)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利用甲醇制取氢和二甲醚混合燃料的系统,包括原料储罐、甲醇反应器、换热器、气液分离器、冷凝液储罐、混合燃料气储罐和热源,原料储罐的出液口与换热器的冷介质入口连通,换热器的冷介质出口与甲醇反应器的原料入口连通,甲醇反应器的合成气出口与换热器的热介质入口连通,换热器的热介质出口与气液分离器的进口连通,气液分离器的出液口与冷凝液储罐连通,气液分离器的出气口与混合燃料气储罐连通。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节省空间,成本低廉,使用方便;制备的混合燃料气热值高,而且不包含NOx、硫化物,属于清洁能源,有利于环境保护,可作为替代能源推广使用,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Description

利用甲醇制取氢和二甲醚混合燃料的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利用甲醇制取氢和二甲醚混合燃料的系统,属于化工领域。
背景技术:
燃料广泛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能通过化学反应释放出能量的物质。燃料有许多种,最常见的如煤炭、焦炭、天然气和沼气等等。
随着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对于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而作为自然能源燃料的石油、煤炭等储量越来越少,价格不断走高,使用成本不断增加;而且传统燃料还给环境带来污染,不符合现在推行的绿色发展理念,因此开发可以替代传统能源的燃料成为二十一世纪人们重点研究的课题。
甲醇燃料是利用工业甲醇或燃料甲醇,加变性醇添加剂,与现有国标汽柴油(或组分油),按一定体积(或重量比)经严格科学工艺调配制成的一种新型清洁燃料。是一种新的替代能源,可替代汽柴油,用于各种机动车,锅灶炉使用。甲醇的蒸汽压力比汽油压力小,比重高,蒸汽比汽油不易挥发上浮,着火危险性比汽油小;甲醇有优良的传导性,可以减少静电产生的危险,意外火灾可能性少,其生产贮存运输和使用比石油燃料安全。甲醇汽、柴油可以与成品油混用,能随时切换,使用灵活、方便。供油系统可利用加油站的设备设施,不需专门建设加油系统。
但是,甲醇燃料的热值较小,仅有4800-5600kCal/m3,燃烧甲醇燃料的成本较高、资源消耗量大,在目前提倡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这一战略部署的大环境下,需要合理配置、高效和循环利用、有效保护和替代资源,使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能力相适应,因此,迫切需要研发热值较高,资源消耗量小的替代能源。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甲醇制取氢和二甲醚混合燃料的系统。
本实用新型由如下技术方案实施:利用甲醇制取氢和二甲醚混合燃料的系统,包括原料储罐、甲醇反应器、换热器、气液分离器、冷凝液储罐、混合燃料气储罐和热源,
所述原料储罐的出液口与所述换热器的冷介质入口连通,所述换热器的冷介质出口与所述甲醇反应器的原料入口连通,所述甲醇反应器的合成气出口与所述换热器的热介质入口连通,所述换热器的热介质出口与所述气液分离器的进口连通,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出液口与所述冷凝液储罐连通,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出气口与所述混合燃料气储罐连通;
所述冷凝液储罐的出液口与所述原料储罐连通;
所述甲醇反应器的第一换热介质入口和第二换热介质入口均与所述热源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甲醇反应器包括顶部开口的壳体,在所述壳体内水平设有第一管板,在所述壳体顶部设有第二管板,所述第一管板将所述壳体内腔分为下部的汽化区和上部的反应区,在所述第一管板的下部设有与所述壳体密封连接的第一管箱,在所述第二管板的上部设有与所述壳体密封连接的第二管箱,
在所述汽化区内设有第一换热管,所述第一换热管的进口从所述壳体穿出,并置于所述壳体外部,形成所述原料入口;所述第一换热管的出口与所述第一管箱连通;
所述反应区内设有第二换热管,所述第二换热管的进口与所述第一管板固定连接,并与所述第一管箱连通;所述第二换热管的出口与所述第二管板固定连接,并与所述第二管箱连通;在所述第二换热管内靠近进口的一端填充有铜基甲醇水蒸汽重整催化剂,在所述第二换热管内靠近出口的一端填充有γ-Al2O3脱水催化剂;
在所述汽化区对应的所述壳体上设有所述第一换热介质入口和第一换热介质出口,在所述反应区对应的所述壳体上设有所述第二换热介质入口和第二换热介质出口;在所述第二管箱上设有合成气出口。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包括一端开口的第一壳体和两端开口的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的开口端、所述第一管板和所述第二壳体的一开口端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第二壳体的另一开口端与所述第二管板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第一换热介质入口设于所述第一壳体的侧壁上部,所述第一换热介质出口设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底部;所述第二换热介质入口设于所述第二壳体的侧壁上部,所述第二换热介质出口设于所述第二壳体的侧壁下部。
进一步的,在所述第一管箱内设有第一温度计。
进一步的,在所述反应区内设有第二温度计。
进一步的,在所述第一管板上部的所述壳体上设有备用放净口。
进一步的,在所述第二管箱上设有安全阀。
进一步的,在所述第二管箱内设有压力表。
进一步的,在所述第二管箱内设有第三温度计。
进一步的,所述热源为加热炉,其还包括导热油储罐,所述导热油储罐的出液口与所述加热炉的进口连通,所述加热炉的出口分别与所述甲醇反应器的所述第一换热介质入口和所述第二换热介质入口连通,所述甲醇反应器的所述第一换热介质出口和所述第二换热介质出口均与所述导热油储罐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节省空间,成本低廉,使用方便;制备的混合燃料气热值高,而且不包含NOx、硫化物,属于清洁能源,有利于环境保护,可作为替代能源推广使用;本实用新型中的甲醇反应器通过一个反应器即可完成甲醇汽化、甲醇水蒸汽重整制氢和甲醇脱水反应,节省空间,制作和使用方便,因此本实用新型适于用热企业投用,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甲醇反应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原料储罐1,甲醇反应器2,换热器3,气液分离器4,冷凝液储罐5,混合燃料气储罐6,加热炉7,导热油储罐8,第一壳体2.1,第二壳体2.2,第一管板2.3,第二管板2.4,第一管箱2.5,第二管箱2.6,第一换热管2.7,第二换热管2.8,第一换热介质入口2.9,第一换热介质出口2.10,第二换热介质入口2.11,第二换热介质出口2.12,合成气出口2.13,第一温度计2.14,第二温度计2.15,备用放净口2.16,安全阀2.17,压力表2.18,第三温度计2.1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利用甲醇制取氢和二甲醚混合燃料的系统,包括原料储罐1、甲醇反应器2、换热器3、气液分离器4、冷凝液储罐5、混合燃料气储罐6、加热炉7和导热油储罐8,
原料储罐1的出液口与换热器3的冷介质入口连通,换热器3的冷介质出口与甲醇反应器2的原料入口连通,甲醇反应器2的合成气出口与换热器3的热介质入口连通,换热器3的热介质出口与气液分离器4的进口连通,气液分离器4的出液口与冷凝液储罐5连通,气液分离器4的出气口与混合燃料气储罐6连通。
冷凝液储罐5的出液口与原料储罐1连通;
导热油储罐8的出液口与加热炉7的进口连通,加热炉7的出口分别与甲醇反应器2的第一换热介质入口和第二换热介质入口连通,甲醇反应器2的第一换热介质出口和第二换热介质出口均与导热油储罐8连通。
如图2所示,甲醇反应器2包括一端开口的第一壳体2.1、两端开口的第二壳体2.2、第一管板2.3、第二管板2.4、第一管箱2.5和第二管箱2.6,第一壳体2.1和第二壳体2.2竖直设置,第一壳体2.1设于第二壳体2.2的下端,第一壳体2.1的开口端、第一管板2.3和第二壳体2.2的一开口端通过螺栓连接,第二壳体2.2的另一开口端与第二管板2.4通过螺栓连接;在第一管板2.3的下部设有与壳体密封连接的第一管箱2.5,在第二管板2.4的上部设有第二管箱2.6,在第一壳体2.1内设有第一换热管2.7,第一换热管2.7的进口从第一壳体2.1穿出,并置于第一壳体2.1外部;第一换热管2.7的出口与第一管箱2.5连通;
第二壳体2.2内设有第二换热管2.8,第二换热管2.8的进口与第一管板2.3固定连接,并与第一管箱2.5连通;第二换热管2.8的出口与第二管板2.4固定连接,并与第二管箱2.6连通;在第二换热管2.8内靠近进口的一端填充有铜基甲醇水蒸汽重整催化剂,在第二换热管2.8内靠近出口的一端填充有γ-Al2O3脱水催化剂。
在第一壳体2.1上设有第一换热介质入口2.9和第一换热介质出口2.10,第一换热介质入口2.9设于第一壳体2.1的侧壁上部,第一换热介质出口2.10设于第一壳体2.1的底部;在第二壳体2.2上设有第二换热介质入口2.11和第二换热介质出口2.12;第二换热介质入口2.11设于第二壳体2.2的侧壁上部,第二换热介质出口2.12设于第二壳体2.2的侧壁下部;在第二管箱2.6上设有合成气出口2.13。
在第一管箱2.5内设有第一温度计2.14,在反应区内设有第二温度计2.15,在第一管板2.3上部的壳体上设有备用放净口2.16,在第二管箱2.6上设有安全阀2.17,在第二管箱2.6内设有压力表2.18,在第二管箱2.6内设有第三温度计2.19。
工作原理: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先在原料储罐1中加入甲醇与水配制反应原料,而后经过换热器3后进入甲醇反应器2,在第一换热管2.7和第二壳体2.2内通入加热后的导热油,使反应原料进入第一管箱2.5内时汽化并达到190-240℃,在第二换热管2.8内在铜基甲醇水蒸汽重整催化剂的催化作用下,在240-280℃下进行催化重整制氢反应,而后在γ-Al2O3脱水催化剂的催化作用下,在240-280℃下进行脱水反应并释放热量,得到包含氢气、二甲醚、未反应的甲醇、水蒸气、二氧化碳的合成气体,甲醇催化重整制氢反应和脱水反应化学反应式为:
CH3OH+H2O=CO2+3H2
2CH3OH=CH3OCH3+H2O
合成气体进入换热器3,与反应原料换热,降温并实现合成气中甲醇和水蒸气的冷凝,同时对反应原料进行预热,降温后的合成气进入气液分离器4,冷凝后的甲醇与水进入冷凝液储罐5,并最终回用于配制反应原料;降温后的氢气、二甲醚和二氧化碳等进入混合燃料气储罐6,作为燃料备用。
本实施例中采用导热油对甲醇反应器2供热,利用加热炉7加热、导热油储罐8储存实现导热油的循环使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利用甲醇制取氢和二甲醚混合燃料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原料储罐、甲醇反应器、换热器、气液分离器、冷凝液储罐、混合燃料气储罐和热源,
所述原料储罐的出液口与所述换热器的冷介质入口连通,所述换热器的冷介质出口与所述甲醇反应器的原料入口连通,所述甲醇反应器的合成气出口与所述换热器的热介质入口连通,所述换热器的热介质出口与所述气液分离器的进口连通,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出液口与所述冷凝液储罐连通,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出气口与所述混合燃料气储罐连通;
所述冷凝液储罐的出液口与所述原料储罐连通;
所述甲醇反应器的第一换热介质入口和第二换热介质入口均与所述热源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利用甲醇制取氢和二甲醚混合燃料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甲醇反应器包括顶部开口的壳体,在所述壳体内水平设有第一管板,在所述壳体顶部设有第二管板,所述第一管板将所述壳体内腔分为下部的汽化区和上部的反应区,在所述第一管板的下部设有与所述壳体密封连接的第一管箱,在所述第二管板的上部设有与所述壳体密封连接的第二管箱,
在所述汽化区内设有第一换热管,所述第一换热管的进口从所述壳体穿出,并置于所述壳体外部,形成所述原料入口;所述第一换热管的出口与所述第一管箱连通;
所述反应区内设有第二换热管,所述第二换热管的进口与所述第一管板固定连接,并与所述第一管箱连通;所述第二换热管的出口与所述第二管板固定连接,并与所述第二管箱连通;在所述第二换热管内靠近进口的一端填充有铜基甲醇水蒸气重整催化剂,在所述第二换热管内靠近出口的一端填充有γ-Al2O3脱水催化剂;
在所述汽化区对应的所述壳体上设有所述第一换热介质入口和第一换热介质出口,在所述反应区对应的所述壳体上设有所述第二换热介质入口和第二换热介质出口;在所述第二管箱上设有所述合成气出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利用甲醇制取氢和二甲醚混合燃料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一端开口的第一壳体和两端开口的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的开口端、所述第一管板和所述第二壳体的一开口端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第二壳体的另一开口端与所述第二管板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第一换热介质入口设于所述第一壳体的侧壁上部,所述第一换热介质出口设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底部;所述第二换热介质入口设于所述第二壳体的侧壁上部,所述第二换热介质出口设于所述第二壳体的侧壁下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利用甲醇制取氢和二甲醚混合燃料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管箱内设有第一温度计。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利用甲醇制取氢和二甲醚混合燃料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反应区内设有第二温度计。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利用甲醇制取氢和二甲醚混合燃料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管板上部的所述壳体上设有备用放净口。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利用甲醇制取氢和二甲醚混合燃料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管箱上设有安全阀。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利用甲醇制取氢和二甲醚混合燃料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管箱内设有压力表。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利用甲醇制取氢和二甲醚混合燃料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管箱内设有第三温度计。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利用甲醇制取氢和二甲醚混合燃料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源为加热炉,其还包括导热油储罐,所述导热油储罐的出液口与所述加热炉的进口连通,所述加热炉的出口分别与所述甲醇反应器的所述第一换热介质入口和所述第二换热介质入口连通,所述甲醇反应器的所述第一换热介质出口和所述第二换热介质出口均与所述导热油储罐连通。
CN201820548416.0U 2018-04-17 2018-04-17 利用甲醇制取氢和二甲醚混合燃料的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2184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548416.0U CN208218401U (zh) 2018-04-17 2018-04-17 利用甲醇制取氢和二甲醚混合燃料的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548416.0U CN208218401U (zh) 2018-04-17 2018-04-17 利用甲醇制取氢和二甲醚混合燃料的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218401U true CN208218401U (zh) 2018-12-11

Family

ID=645296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548416.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218401U (zh) 2018-04-17 2018-04-17 利用甲醇制取氢和二甲醚混合燃料的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21840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96571A (zh) * 2019-08-16 2019-11-26 新榕能源(福建)有限公司 一种甲醇制清洁燃料的新型反应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96571A (zh) * 2019-08-16 2019-11-26 新榕能源(福建)有限公司 一种甲醇制清洁燃料的新型反应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Zhang et al. Progress and prospects of hydrogen production: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CN101189204B (zh) 有效和选择性转化二氧化碳至甲醇、二甲醚和衍生产物
CN101743343B (zh) 水性介质中二氧化碳至用于甲醇制备的一氧化碳和氢的电解
CN102616740B (zh) 甲醇水蒸气重整制氢设备及利用该设备制备氢气的方法
CN105967144B (zh) 一种用于甲醇重整制氢反应的供热方法
CN102126704B (zh) 多碟太阳能聚热耦合生物质超临界水气化制氢系统及方法
CN101624178B (zh) 一种重整制氢系统
CN100376468C (zh) 一种将太阳能转换为燃料化学能的方法及装置
CN109707992A (zh) 一种多功能充电加氢站
Kaur et al. Thermochemical route for biohydrogen production
CN102464570B (zh) 一种醇类或混合醇类和甲烷化制烃类的串联生产方法
CN109019510A (zh) 一种制氢方法
CN102287917B (zh) 甲醇制氢氧化供热系统
CN208218401U (zh) 利用甲醇制取氢和二甲醚混合燃料的系统
CN104803351A (zh) 一种加氢站的氢气生产设备及工艺
CN208213130U (zh) 一种甲醇反应器
Djinović et al. Energy carriers made from hydrogen
CN208200374U (zh) 利用甲醇制取氢和二甲醚混合燃料的系统
CN205634877U (zh) 一种用于甲醇重整制氢反应的供热装置
CN204643837U (zh) 一种加氢站的氢气生产设备
Baskaran Analysis on synthesis, storage & combustion characteristics of DME as fuel in CI engines
CN204033156U (zh) 一种富氢烧烤炉
CN202166187U (zh) 甲醇制氢氧化供热系统
CN108455528B (zh) 一种甲烷低温催化重整制取太阳能燃料的装置和方法
CN202519022U (zh) 一种甲醇水蒸气重整制氢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