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215256U - 部件转移装置 - Google Patents

部件转移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215256U
CN208215256U CN201820758784.8U CN201820758784U CN208215256U CN 208215256 U CN208215256 U CN 208215256U CN 201820758784 U CN201820758784 U CN 201820758784U CN 208215256 U CN208215256 U CN 20821525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miting section
piston
ejector
strip
comma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758784.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蓝世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Shun Xiang Li Tong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Shun Xiang Li Tong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Shun Xiang Li Tong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Shun Xiang Li Tong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758784.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21525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21525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215256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utomatic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部件转移装置,包括固定板和移动板,固定板重叠于移动板上,固定板上设有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固定板设有至少两个条形孔,两个连接杆分别穿过两个条形孔,连接杆的两端分别固定于移动板和第二把手,第二把手包括前部和后部,前部和后部分别设有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弹射杆的两端分别位于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内,第一把手设有第一限位部,弹射杆设有第二限位部,第二限位部位于前部与后部之间,弹射杆套设有弹簧,第二限位部位于第一限位部与弹簧之间,弹簧的一端与第二限位部抵接,另一端与前部或后部抵接,移动板设有多个通孔,固定板设有多个凹槽。本实用新型实现快速将部件转移,减少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Description

部件转移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部件转移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工厂内采用人工作业的方式将玻璃管等小部件装进压缩机玻璃管密封接线柱的孔内,由于压缩机玻璃管密封接线柱的孔较小,并且数量众多,因此会花费太多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并且效率低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的部件转移装置,实现快速将部件转移,减少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实现的,它包括固定板和移动板,所述固定板重叠于移动板上,所述固定板上设有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所述第二把手和第一把手呈左右布置,所述第一把手固定于固定板,固定板设有至少两个条形孔,所述条形孔的长度方向与两个把手的连线的长度方向一致,两个连接杆分别穿过两个条形孔,连接杆的两端分别固定于移动板和第二把手,连接杆与条形孔滑动配合,所述第二把手包括前部和后部,所述前部和后部分别设有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弹射杆的两端分别位于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内,所述第一把手朝向第二把手的一侧设有第一限位部,所述弹射杆设有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部位于前部与后部之间,所述第一限位部在弹射杆的长度方向上对第二限位部抵接限位,所述弹射杆套设有弹簧,第二限位部位于第一限位部与弹簧之间,所述弹簧的一端与第二限位部抵接,另一端与前部或后部抵接,所述移动板设有多个通孔,所述固定板设有分别与多个通孔一一对应的凹槽,当连接杆滑动至条形孔内靠近第一把手的一端时,通孔与其对应的凹槽错开,当连接杆滑动至条形孔内远离第一把手的一端时,通孔与其对应的凹槽重合。
以弹簧的另一端与前部抵接为例。
初始状态时,弹簧处于压缩状态,第二限位部位于第一限位部与前部之间,第一限位部在往前部的方向对第二限位部进行限位,连接杆位于条形孔内靠近第一把手的一端,通孔与其对应的凹槽错开。
此时,可以通过人工将玻璃管等小部件装进移动板的通孔内。装入完成后,用手拉动第二把手远离第一把手,连接杆运动至位于条形孔内远离第一把手的一端,通孔与其对应的凹槽重合,第二限位部脱离第一限位部的限位,弹簧伸长,弹簧推动第二限位部向后部方向运动,也即弹射杆向后部方向运动。
通孔与其对应的凹槽重合后,玻璃管等小部件从通孔进入凹槽内。将本装置恢复至初始状态,通孔与其对应的凹槽错开,玻璃管等小部件被锁于凹槽内。即使倒置本装置,玻璃管等小部件也不会掉落。
将压缩机玻璃管密封接线柱按照固定板上凹槽的布置方式对应摆放,将本装置的移动板朝下,将凹槽与压缩机玻璃管密封接线柱上的孔对准。用手拉动第二把手远离第一把手,连接杆运动至位于条形孔内远离第一把手的一端,通孔与其对应的凹槽重合。玻璃管等小部件从凹槽内经过通孔滑落至压缩机玻璃管密封接线柱的孔内,完成玻璃管等小部件的转移和放置。
由于很多地方(包括但不限于压缩机玻璃管密封接线柱)不方便直接进行放置玻璃管等小部件的操作,可以先将玻璃管等小部件放置于本装置内,再通过本装置转移至压缩机玻璃管密封接线柱的孔内。
本装置可以转移的部件包括但不限于玻璃管。
具体实施时,通孔直径可以与部件的直径相等,凹槽的内部轮廓与部件的外部轮廓相配合,保证部件不会上下颠倒。
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实现快速将部件转移,减少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在具体实施方式中,当弹射杆向后部方向运动后,第二穿孔可以对第二限位部限位,在第二限位部与后部抵接后,弹射杆可以停止运动。
弹射杆的长度可以根据需要加长,当第二限位部与后部抵接后,弹射杆的两端也可以分别位于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内。
进一步,所述第二限位部是限位环。
进一步,所述第一限位部是限位杆。
进一步,所述弹射杆套设有套筒,所述弹簧套设于套筒,第二限位部位于第一限位部与套筒之间,所述套筒的一端固定于前部或后部。
进一步,所述套筒的另一端与第二限位部抵接。
进一步,所述连接杆的数量为三个,所述三个连接杆呈平行设置。
进一步,所述多个通孔呈方阵布置。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合理的优点,实现快速将部件转移,减少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固定板和移动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固定板;2、移动板;3、第一把手;4、第二把手;5、条形孔;6、连接杆;7、前部;8、后部;9、第一穿孔;10、第二穿孔;11、弹射杆;12、第一限位部;13、第二限位部;14、弹簧;15、通孔:16、凹槽;17、套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固定板1和移动板2,所述固定板1重叠于移动板2上,所述固定板1上设有第一把手3和第二把手4,所述第二把手4和第一把手3呈左右布置,所述第一把手3固定于固定板1,固定板1设有至少两个条形孔5,所述条形孔5的长度方向与两个把手的连线的长度方向一致,两个连接杆6分别穿过两个条形孔5,连接杆6的两端分别固定于移动板2和第二把手4,连接杆6与条形孔5滑动配合,所述第二把手4包括前部7和后部8,所述前部7和后部8分别设有第一穿孔9和第二穿孔10,弹射杆11的两端分别位于第一穿孔9和第二穿孔10内,所述第一把手3朝向第二把手4的一侧设有第一限位部12,所述弹射杆11设有第二限位部13,所述第二限位部13位于前部7与后部8之间,所述第一限位部12在弹射杆11的长度方向上对第二限位部13抵接限位,所述弹射杆11套设有弹簧14,第二限位部13位于第一限位部12与弹簧14之间,所述弹簧14的一端与第二限位部13抵接,另一端与前部7或后部8抵接,所述移动板2设有多个通孔15,所述固定板1设有分别与多个通孔15一一对应的凹槽16,当连接杆6滑动至条形孔5内靠近第一把手3的一端时,通孔15与其对应的凹槽16错开,当连接杆6滑动至条形孔5内远离第一把手3的一端时,通孔15与其对应的凹槽16重合。
以弹簧14的另一端与前部7抵接为例。
初始状态时,弹簧14处于压缩状态,第二限位部13位于第一限位部12与前部7之间,第一限位部12在往前部7的方向对第二限位部13进行限位,连接杆6位于条形孔5内靠近第一把手3的一端,通孔15与其对应的凹槽16错开。
此时,可以通过人工将玻璃管等小部件装进移动板2的通孔15内。装入完成后,用手拉动第二把手4远离第一把手3,连接杆6运动至位于条形孔5内远离第一把手3的一端,通孔15与其对应的凹槽16重合,第二限位部13脱离第一限位部12的限位,弹簧14伸长,弹簧14推动第二限位部13向后部8方向运动,也即弹射杆11向后部8方向运动。
通孔15与其对应的凹槽16重合后,玻璃管等小部件从通孔15进入凹槽16内。将本装置恢复至初始状态,通孔15与其对应的凹槽16错开,玻璃管等小部件被锁于凹槽16内。即使倒置本装置,玻璃管等小部件也不会掉落。
将压缩机玻璃管密封接线柱按照固定板1上凹槽16的布置方式对应摆放,将本装置的移动板2朝下,将凹槽16与压缩机玻璃管密封接线柱上的孔对准。用手拉动第二把手4远离第一把手3,连接杆6运动至位于条形孔5内远离第一把手3的一端,通孔15与其对应的凹槽16重合。玻璃管等小部件从凹槽16内经过通孔15滑落至压缩机玻璃管密封接线柱的孔内,完成玻璃管等小部件的转移和放置。
由于很多地方(包括但不限于压缩机玻璃管密封接线柱)不方便直接进行放置玻璃管等小部件的操作,可以先将玻璃管等小部件放置于本装置内,再通过本装置转移至压缩机玻璃管密封接线柱的孔内。
本装置可以转移的部件包括但不限于玻璃管。
具体实施时,通孔15直径可以与部件的直径相等,凹槽16的内部轮廓与部件的外部轮廓相配合,保证部件不会上下颠倒。
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实现快速将部件转移,减少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在具体实施方式中,当弹射杆11向后部8方向运动后,第二穿孔10可以对第二限位部13限位,在第二限位部13与后部8抵接后,弹射杆11可以停止运动。
弹射杆11的长度可以根据需要加长,当第二限位部13与后部8抵接后,弹射杆11的两端也可以分别位于第一穿孔9和第二穿孔10内。
如图1所示,所述第二限位部13是限位环。
初始状态时,第一限位部12对限位环的前端限位,当拉动第二把手4,限位环脱离第一限位部12的限位并越过第一限位部12后,第一限位部12还可以对限位环的后端限位,使通孔15与其对应的凹槽16保持重合状态,便于操作。
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限位部12是限位杆。
如图1所示,所述弹射杆11套设有套筒17,所述弹簧14套设于套筒17,第二限位部13位于第一限位部12与套筒17之间,所述套筒17的一端固定于前部7或后部8。
当第二限位部13与后部8抵接后,弹射杆11的一端位于第二通孔15内,另一端位于套筒17内,套筒17对弹射杆11限位。
如图1所示,所述套筒17的另一端与第二限位部13抵接。
如图1所示,所述连接杆6的数量为三个,所述三个连接杆6呈平行设置。
如图1所示,所述多个通孔15呈方阵布置。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部件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板和移动板,所述固定板重叠于移动板上,所述固定板上设有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所述第二把手和第一把手呈左右布置,所述第一把手固定于固定板,固定板设有至少两个条形孔,所述条形孔的长度方向与两个把手的连线的长度方向一致,两个连接杆分别穿过两个条形孔,连接杆的两端分别固定于移动板和第二把手,连接杆与条形孔滑动配合,所述第二把手包括前部和后部,所述前部和后部分别设有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弹射杆的两端分别位于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内,所述第一把手朝向第二把手的一侧设有第一限位部,所述弹射杆设有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部位于前部与后部之间,所述第一限位部在弹射杆的长度方向上对第二限位部抵接限位,所述弹射杆套设有弹簧,第二限位部位于第一限位部与弹簧之间,所述弹簧的一端与第二限位部抵接,另一端与前部或后部抵接,所述移动板设有多个通孔,所述固定板设有分别与多个通孔一一对应的凹槽,当连接杆滑动至条形孔内靠近第一把手的一端时,通孔与其对应的凹槽错开,当连接杆滑动至条形孔内远离第一把手的一端时,通孔与其对应的凹槽重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部件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部是限位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部件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部是限位杆。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部件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射杆套设有套筒,所述弹簧套设于套筒,第二限位部位于第一限位部与套筒之间,所述套筒的一端固定于前部或后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部件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的另一端与第二限位部抵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部件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的数量为三个,所述三个连接杆呈平行设置。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部件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通孔呈方阵布置。
CN201820758784.8U 2018-05-21 2018-05-21 部件转移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21525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758784.8U CN208215256U (zh) 2018-05-21 2018-05-21 部件转移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758784.8U CN208215256U (zh) 2018-05-21 2018-05-21 部件转移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215256U true CN208215256U (zh) 2018-12-11

Family

ID=645093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758784.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215256U (zh) 2018-05-21 2018-05-21 部件转移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21525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907799A (zh) 换挡器o型圈自动装配装置
CN205835396U (zh) 一种机械手夹持器
CN208215256U (zh) 部件转移装置
CN110216699A (zh) 一种弧形机械手爪
CN108134298A (zh) 端子压接装置
CN103386456B (zh) 自动铆接机
CN208132986U (zh) 一种弧形机械手爪
CN104002279A (zh) 连续射钉、自动复位式射钉器
CN102950573A (zh) 一种快速拔销工具
CN204725104U (zh) 换挡器o型圈自动装配装置
CN203506802U (zh) 一次性导向型肛肠痔吻合器击发装置
CN215468496U (zh) 一种钢棒定长裁切机用的定位工装
CN106734460A (zh) 具有液力缓冲控制机构的电液控制压力机械
CN208297185U (zh) 一种液体取样器
CN211052102U (zh) 一种手持式气动弹管清洁装置
CN105905686B (zh) 自动剥纱机
CN107716832B (zh) 一种双钉拉铆枪装置
CN108145490A (zh) 一种工件装夹结构
CN110695432B (zh) 一种建筑钢管快速切割装置
CN207956539U (zh) 一种管件的支撑装置
CN106799743A (zh) 一体式流体传动平夹间接自适应机器人手指装置
US2967464A (en) Clamps
CN208215229U (zh) 具有自动回位功能的部件转移装置
CN105200950A (zh) 可伸缩捡拾器
CN203304441U (zh) 用于三维数控弯管机的自动下料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