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210240U - 发声器及耳机 - Google Patents

发声器及耳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210240U
CN208210240U CN201820739993.8U CN201820739993U CN208210240U CN 208210240 U CN208210240 U CN 208210240U CN 201820739993 U CN201820739993 U CN 201820739993U CN 208210240 U CN208210240 U CN 2082102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flow channel
shell
acoustical generator
vibrating diaphragm
an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73999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增强
张志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oertek Inc
Original Assignee
Goertek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oertek Inc filed Critical Goertek Inc
Priority to CN20182073999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2102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2102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21024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udible-Bandwidth Dynamoelectric Transducers Other Than Picku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发声器及耳机,其中,所述发声器包括壳体以及发声单元,所述发声单元包括振动系统及磁路系统,所述振动系统包括振膜;所述振膜的前侧与所述壳体之间的空间形成前腔,所述振膜的背侧与所述磁路系统的导磁轭之间的空间形成后腔,所述壳体上开设有与所述前腔连通的声孔,所述壳体上还设有连通所述前腔及外部空间的第一气流通道。本实用新型发声器在壳体上设置连通前腔与外部空间的第一气流通道,使得在振膜振动时可以借由第一气流通道调整前腔的气压,从而提升了声学性能。

Description

发声器及耳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声产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发声器及耳机。
背景技术
需要应用到在小型声学产品中(如耳机)的发声器,由于内部空间受限发声器的前腔及后腔均比较小。并且为防止灰尘等杂质进入,发声器在与前腔连通的声孔处安装了防尘细孔(或细网)。现有的发声器的前腔并未设计平衡该气压的结构,如此,振膜振动时,前腔空间较小,其瞬时气压大,而防尘细网的设置会导致气流流通受阻较大,从而影响产品振幅和灵敏度,造成失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发声器,旨在解决现有的声腔空间较小的声学部件在声孔处安装防尘细网后声学性能下降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发声器,包括壳体以及发声单元,所述发声单元包括振动系统及磁路系统,所述振动系统包括振膜;所述振膜的前侧与所述壳体之间的空间形成前腔,所述振膜的背侧与所述磁路系统的导磁轭之间的空间形成后腔,所述壳体上开设有与所述前腔连通的声孔,所述壳体上还设有连通所述前腔及外部空间的第一气流通道。
优选地,所述第一气流通道沿所述振膜的周向延伸而呈狭孔状。
优选地,所述第一气流通道设置有两个并沿所述振膜的周向间隔布置。
优选地,两个所述第一气流通道关于所述振膜的中心对称布置。
优选地,所述发声器还包括第一阻尼网,所述第一阻尼网蒙设于所述第一气流通道。
优选地,所述壳体上还设有连通所述后腔及缓压腔的第二气流通道。
优选地,所述壳体包括上壳及环形支架;所述上壳的下侧呈敞口设置,所述环形支架设于所述上壳下侧的敞口处,所述第一气流通道及第二气流通道均形成在所述环形支架上。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耳机,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发声器。
优选地,所述耳机还包括与所述壳体盖合的下壳,所述下壳位于所述磁路系统的背离所述振膜的一侧,所述第一气流通道连通所述磁路系统的导磁轭与下壳之间的空间。
优选地,所述环形支架包括固定环及设于所述固定环外周面的外凸部,所述第一气流通道开设于外凸部,所述上壳及下壳均设有对应所述第一气流通道的避位凹槽。
优选地,所述下壳的底壁与所述磁路系统的导磁轭间隔设置。
优选地,所述壳体上还设有连通所述后腔及外部空间的第二气流通道,所述发声器还包括第二阻尼网,所述第二阻尼网设置于所述第二气流通道。
本实用新型发声器通过采用在壳体上设置连通前腔与外部空间的第一气流通道,使得在振膜振动时可以借由第一气流通道调整前腔的气压,如此增加了前腔空间的压缩比。并且由于阻碍减小,振膜的振幅及自由度的得以增大,从而提升了声学性能。换句话说,与现有的发声器相比,在保证相同性能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的前腔可以设计得更小,应用到相应的产品时,可以进一步缩小该产品的体积。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耳机一实施例的部分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环形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实用新型耳机装配状态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号说明:
壳体:1;容腔:11;前腔:111;后腔:112;外部空间:113;声孔:12;第一气流通道:13;第二气流通道:14;上壳:15;避位凹槽:151;下壳:16;避位凹槽:161;环形支架:17;固定环:171;筒环:171a;内凸部:171b;外凸部:172;振动系统:21;振膜:211;音圈:212;磁路系统:22;导磁轭:221;磁钢:222;导磁板:223;磁隙:224;第一阻尼网:3;第二阻尼网:4。
本实用新型目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发声器。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4所示,该发声器包括壳体1以及发声单元。发声单元包括振动系统21及磁路系统22,振动系统21包括振膜211;振膜211的前侧与壳体1之间的空间形成前腔111,振膜211的背侧与磁路系统22的导磁轭221与壳体1之间形成后腔112,壳体1上开设有与前腔111连通的声孔12,壳体1上还设有连通前腔111及外部空间113的第一气流通道13。
本实施例中,壳体1与下述实施例的下壳16围合形成用于提供一可容纳发声单元的空间即容腔11,至于外形可以不做限定,壳体1的外形可以根据外观设计做适应调整。壳体1上的声孔12通常设于壳体1的与振膜211的正对的部位,用于将自壳体1内产生的声音传出壳体1。第一气流通道设置在壳体的与声孔12所在部位相对的部位。声孔12通常设置有多个并呈阵列设置,更多地关于声孔12特征可以参考现有设计,在此不再赘述。
振动系统21及磁路系统22均可以参考现有的形式,具体的,振动系统21还包括与振膜211固定连接的音圈212,作为示例,磁路系统22包括导磁轭221、磁钢222及导磁板223,磁路系统22内形成有供音圈212伸入的磁隙224,音圈212连通变化的电流则受到不同大小的安培力而振动,音圈212振动带动振膜211振动,其能量变换方式是电能—机械能—声能。
本实施例中,第一气流通道13的大小及位置也可以不做限定,只要能满足连通的流量要求即可,换句话说,只要第一气流通道13的流通面积与前腔111的空间大小相适应即可。应当理解的是,当第一气流通道13只设置一个时,该流通面积指该第一气流通道13本身的流通面积。当第一气流通道13设置有多个时,该流通面积指多个第一气流通道13的总流通面积。
本实用新型发声器通过采用在壳体1上设置连通前腔111与外部空间113的第一气流通道13,使得在振膜211振动时可以藉由第一气流通道13调整前腔111的气压,如此,增加了前腔111的压缩比。具体地,在前腔111被压缩时,前腔111中的一部分空气可经由第一气流通道13进入外部空间113,如此,前腔111得以被更大程度地压缩。并且由于阻碍减小,振膜211的振幅及自由度的得以增大,从而提升了声学性能。换句话说,与现有的发声器相比,在保证相同性能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的前腔111可以设计得更小,应用到相应的产品时,可以进一步缩小该产品的体积。
进一步地,为了减小第一气流通道13对发声器横向空间的占用,第一气流通道13沿振膜211的周向延伸而呈狭孔状。
进一步地,为了更均衡地调整前腔111的气压,第一气流通道13设置有两个并沿振膜211的周向间隔布置。优选地,两个第一气流通道13关于振膜211的中心对称布置。
进一步地,发声器还包括第一阻尼网3,第一阻尼网3设置于第一气流通道13。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调整第一阻尼网3的开孔率及及开孔面积则可以调整第一气流通道13的流通面积,继而调整特定压差下第一气流通道13内气流的通过量,即第一阻尼网3的作用还在于调节声阻。实际上,在该实施例中,第一阻尼网3的网孔也可以看做是气流通道。
基于以上特点,通过设置不同的第一阻尼网3可以使得第一气流通道13适应不同的壳体1内部空间配比,如前腔111、后腔112及外部空间113,以达到不同的声学性能输出。
进一步地,壳体1上还设有连通后腔112及外部空间113的第二气流通道14。
本实施例中,与第一气流通道13的设置相似。第二气流通道14的大小及位置也可以不做限定,只要能满足连通的流量要求即可,换句话说,只要第二气流通道14的流通面积与前腔111的空间大小相适应即可。应当理解的是,当第二气流通道14只设置一个时,该流通面积指该第二气流通道14本身的流通面积。当第二气流通道14设置有多个时,该流通面积指多个第二气流通道14的总流通面积。
通过设置第二气流通道14使得本实用新型发声器后腔的压力可以通过外部空间113进行调整。与前腔111的调整相似,在后腔被压缩时,后腔中的一部分空气可经由第二气流通道14进入外部空间113,如此后腔得以被更大程度地压缩。如此,由于阻碍减小,振膜211的振幅及自由度的得以增大,从而提升了声学性能。
换句话说,与现有的发声器相比,在保证相同性能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的前腔111及后腔112均可以设计得更小,应用到相应的产品时,可以进一步缩小该产品的体积。
进一步地,壳体1包括上壳15及环形支架17,所述上壳15的下侧呈敞口设置,所述环形支架17设于所述上壳15下侧的敞口处,第一气流通道13均形成在环形支架17上。
本实施例中,具体地,上壳15的顶壁与振膜211之间形成前腔111,可以理解的是,壳体1被细分为上壳15及环形支架17,而第一气流通道13设置在环形支架17上,如此不仅有利于集中成形第一气流通道13,而且还便于振动系统21及磁路系统22的装配。优选地,第二气流通道14也设置在环形支架17上。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耳机,该耳机包括发声器,该发声器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耳机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本实施例中,该耳机既可以为有线耳机也可以为无线耳机,在有线耳机的实施例中,耳机线用以为发声器提供电能。无线耳机则一般包括无线收发模块以及电池模块,该电池模块与发声器电连接,用以为发声器提供电能。
进一步地,耳机还包括与所述壳体1盖合的下壳16,所述下壳16位于所述磁路系统22的背离所述振膜211的一侧,所述第一气流通道13连通所述磁路系统22的导磁轭221与下壳16之间的空间。
本实施例中,外部空间113主要由下壳16的底壁与磁路系统22之间的空间充当。导磁轭与下壳16之间的空间形状可以不做限定,只要能提供足够大小的缓冲空间即可。
振膜振动时,由于前腔111的压缩与后腔的压缩相对应,可同时发生气流依次经前腔111、外部空间113及后腔流动,以及依次经后腔、外部空间113及前腔111流动。即前腔111、外部空间113及后腔两两之间互为扩容,进一步减少了振动的气压阻碍。
此外,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设置下壳与壳体配合能便于振动系统21及磁路系统22的装配,并对发声器进行更好地防护。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包括上壳15及环形支架17;所述环形支架17设于所述上壳15与下壳17之间,所述第一气流通道13形成在所述环形支架17上。同理,而第一气流通道13设置在环形支架17上,如此不仅有利于集中成形第一气流通道13,而且还便于振动系统21及磁路系统22的装配。优选地,第二气流通道14也设置在环形支架17上。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上壳15、下壳16及环形支架17三者之间,可以是上壳15与环形支架17一体设置或下壳16与环形支架17一体设置。
进一步地,环形支架17包括固定环171及设于固定环171外周面的外凸部172,第一气流通道13开设于外凸部172,上壳15及下壳16均设有对应第一气流通道13的避位凹槽(151,161)。
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气流通道13的作用在于连接前腔111及外部空间113,如此,通过在固定环171的外周面设置外凸部172以开设第一气流通道13,则可以避免第一气流通道13挤占振动系统21或磁路系统22的安装空间。
具体地,固定环171包括筒环171a及设于筒环171a内侧面的内凸部171b,外凸部172设于筒环171a的外周面,第二气流通道14开设于内凸部171b,如此有利于第二气流通道14连通后腔112。
与第一气流通道13相似,为了减小第二气流通道14对发声器横向空间的占用,第二气流通道14沿振膜211的周向延伸而呈狭孔状。
为了更均衡地调整后腔112的气压,第二气流通道14设置有两个并沿振膜211的周向间隔布置。两个第二气流通道14关于振膜211的中心对称布置。
进一步地,下壳16的底壁与磁路系统22的导磁轭221间隔设置,相比磁路系统22与下壳16的底壁接触而使外部空间113呈环状设置,磁路系统22相对下壳16的底壁悬空设置可以扩大外部空间113,进而进一步提升其缓压能力。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1上还设有连通所述后腔112及外部空间113的第二气流通道14,发声器还包括第二阻尼网4,第二阻尼网4设置于第二气流通道14。
在本实施例中,与第一阻尼网3的设置相似,通过调整第二阻尼网4的开孔率及及开孔面积则可以调整第二气流通道14的流通面积,继而调整特定压差下第二气流通道14内气流的通过量,即第二阻尼网3的作用还在于调节声阻。实际上,在该实施例中,第二阻尼网4的网孔也可以看做是气流通道。
基于以上特点,单独设置不同的第二阻尼网4可以使得第二气流通道14适应不同的壳体1内部空间配比,以达到不同的声学性能输出。或结合设置有第一阻尼网3的实施例,第一气流通道13及第二气流通道14适应不同的壳体1内部空间配比。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3)

1.一种发声器,包括壳体以及发声单元,所述发声单元包括振动系统及磁路系统,所述振动系统包括振膜;所述振膜的前侧与所述壳体之间的空间形成前腔,所述振膜的背侧与所述磁路系统的导磁轭之间的空间形成后腔,所述壳体上开设有与所述前腔连通的声孔,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还设有连通所述前腔与外部空间的第一气流通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流通道沿所述振膜的周向延伸而呈狭孔状。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发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流通道设置有两个并沿所述振膜的周向间隔布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声器,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一气流通道关于所述振膜的中心对称布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声器还包括第一阻尼网,所述第一阻尼网设置于所述第一气流通道。
6.如权利要求1、2或5所述的发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还设有连通所述后腔及外部空间的第二气流通道。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上壳及环形支架;所述上壳的下侧呈敞口设置,所述环形支架设于所述上壳下侧的敞口处,所述第一气流通道及第二气流通道均形成在所述环形支架上。
8.一种耳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发声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壳体盖合的下壳,所述下壳位于所述磁路系统的背离所述振膜的一侧,所述第一气流通道连通所述磁路系统的导磁轭与下壳之间的空间。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上壳及环形支架;所述环形支架设于所述上壳与下壳之间,所述第一气流通道形成在所述环形支架上。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支架包括固定环及设于所述固定环外周面的外凸部,所述第一气流通道开设于外凸部,所述上壳及下壳均设有对应所述第一气流通道的避位凹槽。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的底壁与所述磁路系统的导磁轭间隔设置。
13.如权利要求8-11任一项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还设有连通所述后腔及外部空间的第二气流通道,所述发声器还包括第二阻尼网,所述第二阻尼网设置于所述第二气流通道。
CN201820739993.8U 2018-05-17 2018-05-17 发声器及耳机 Active CN2082102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739993.8U CN208210240U (zh) 2018-05-17 2018-05-17 发声器及耳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739993.8U CN208210240U (zh) 2018-05-17 2018-05-17 发声器及耳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210240U true CN208210240U (zh) 2018-12-07

Family

ID=645175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739993.8U Active CN208210240U (zh) 2018-05-17 2018-05-17 发声器及耳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210240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66313A (zh) * 2018-05-17 2018-08-03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发声器及耳机
WO2021237834A1 (zh) * 2020-05-29 2021-12-02 瑞声声学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发声器件
WO2023005762A1 (zh) * 2021-07-30 2023-02-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双振膜扬声器和电子设备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66313A (zh) * 2018-05-17 2018-08-03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发声器及耳机
CN108366313B (zh) * 2018-05-17 2024-06-04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发声器及耳机
WO2021237834A1 (zh) * 2020-05-29 2021-12-02 瑞声声学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发声器件
WO2023005762A1 (zh) * 2021-07-30 2023-02-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双振膜扬声器和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366313A (zh) 发声器及耳机
JP7377877B2 (ja) 複数のダイアフラムを含むマルチレンジスピーカー
CN208210240U (zh) 发声器及耳机
CN101257734B (zh) 活动衔铁接收器
CN108566606A (zh) 发声器件和便携终端
JP6515392B2 (ja) 音声振動発生素子
JPH0644838B2 (ja) スピーカ装置
CN103297904A (zh) 一种双振膜扬声器模组
CN209526876U (zh) 一种扬声器
CN206820946U (zh) 包括振动式扬声器的蓝牙neck‑band 耳麦
CN109076275A (zh) 噪音屏蔽耳机及其制造方法
CN101945317A (zh) 一种扬声器
CN114095818B (zh) 一种耳机
KR101848735B1 (ko) 막대자석을 이용한 멀티 음역 재생이 가능한 스피커
CN106303790A (zh) 一种耳机
KR20170080386A (ko) 중공채널을 갖는 이어셋
CN213073081U (zh) 一种动圈传声器音头
CN212086480U (zh) 扬声器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04157050U (zh) 同轴同音源扬声器
CN210120642U (zh) 一种隔膜式受话器
KR100751212B1 (ko) 스피커를 구비한 휴대용 단말기
CN215581442U (zh) 音箱、电视机
CN111654791A (zh) 扬声器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02210862U (zh) 扬声器振动膜片及扬声器
CN110868660A (zh) 一种气流降速平衡件及低音受话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