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204873U - 车灯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车灯及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204873U
CN208204873U CN201820921287.5U CN201820921287U CN208204873U CN 208204873 U CN208204873 U CN 208204873U CN 201820921287 U CN201820921287 U CN 201820921287U CN 208204873 U CN208204873 U CN 2082048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uminescence unit
subelement
optical element
luminous
optic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92128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顾丹
赵磊
陈明敏
习辰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SCO Vis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SCO Vis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SCO Vis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SCO Vis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92128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2048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2048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20487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灯及汽车。该车灯包括第一发光单元、第二发光单元和光学元件;所述光学元件包括半透半反射材质;所述第一发光单元与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呈夹角设置,且所述第一发光单元通过所述光学元件的镜像投影的影像位于所述第二发光单元与所述光学元件之间;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和所述第一发光单元的影像的光线均能够透过所述光学元件。该汽车包括所述的车灯。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车灯及汽车,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只能看到一层被点亮的发光区域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车灯及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灯及汽车。
背景技术
车灯是车辆照明采用的装置,其在车辆安全行驶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根据车灯的用途可以将其分为:组合前照灯,组合尾灯,转向灯及牌照灯等。其中,组合前照灯位于汽车的前部,它主要起照明和信号指示作用,组合前照灯发出的灯光可以照亮车体前方的道路情况,有利于驾驶者在光线不好的环境中安全行驶。组合前照灯按照光源又可分为卤钨灯和氙气灯;组合尾灯在汽车的尾部,其也主要起照明和信号指示作用;转向灯是用来向道路上的其它车辆使用者表示向左或者向右转向的;牌照灯主要是照明车牌,使人们在光线不好的环境中辨别车辆牌照。
在传统的车灯设计中,包括车辆头部与尾部的车灯,在观看产品时,只能看到一层能被点亮的发光区域,不利于行人和行驶车辆清楚地知晓车辆的行进动向,减弱了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警示效果,增加了车辆交通意外发生的几率。
因此,本申请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新的车灯及汽车,以实现多层点灯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车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只能看到一层被点亮的发光区域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在于提供汽车,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只能看到一层被点亮的发光区域的技术问题。
基于上述第一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灯,包括第一发光单元、第二发光单元和光学元件;
所述光学元件包括半透半反射材质;
所述第一发光单元与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呈夹角设置,且所述第一发光单元通过所述光学元件的镜像投影的影像位于所述第二发光单元与所述光学元件之间;
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和所述第一发光单元的影像的光线均能够透过所述光学元件。
本实用新型的可选技术方案为,所述光学元件包括光学元件本体和半透半反射膜;所述半透半反射膜采用半透半反射材质;
所述光学元件本体的一面固定设置有所述半透半反射膜;
所述光学元件本体采用透光材质;
所述光学元件本体设置在所述第一发光单元与所述第二发光单元之间,且所述半透半反射膜靠近所述第一发光单元。
本实用新型的可选技术方案为,所述半透半反射膜为镀膜层、喷涂膜层或者贴膜层;
和/或,所述第一发光单元与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分别为转向灯、制动灯、位置灯、示宽灯、示高灯、应急灯、刹车灯、雾灯或倒车灯。
本实用新型的可选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二发光单元的光轴与所述光学元件的表面呈alpha角度设置;
所述第一发光单元的光轴与所述光学元件的表面呈beta角度设置;
角度alpha为30°-60°;角度beta为30°-60°;
本实用新型的可选技术方案为,角度alpha为45°;角度beta为45°。
本实用新型的可选技术方案为,所述的车灯包括灯罩和与所述灯罩配合的灯壳;所述第一发光单元、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和所述光学元件固定设置在所述灯罩与所述灯壳形成的空间内;
所述第二发光单元产生的光线能够依次穿过所述光学元件和所述灯罩。
本实用新型的可选技术方案为,所述光学元件包括多个光学子元件;
所述第一发光单元包括与所述光学子元件一一对应的第一发光子单元;
所述光学子元件包括半透半反射材质;
所述第一发光子单元与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呈夹角设置,且所述第一发光子单元通过对应的所述光学子元件的镜像投影影像位于所述第二发光单元与该光学子元件之间;
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和所述第一发光子单元的影像的光线均能够透过与所述第一发光子单元相应的所述光学子元件。
本实用新型的可选技术方案为,多个所述光学子元件沿所述第二发光单元的光轴依次间隔设置;多个所述第一发光子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二发光单元的光轴的两侧或者同侧;
或者,多个所述光学子元件依次连接形成连续的所述光学元件;相邻的所述光学子元件呈夹角设置;相对于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多个所述第一发光子单元设置在所述光学元件的同侧。
本实用新型的可选技术方案为,所述光学元件包括依次连接的三个所述光学子元件;三个所述光学子元件分别为光学第一子元件、光学第二子元件和光学第三子元件;
所述第一发光单元包括设置在同一表面的三个所述第一发光子单元;三个所述第一发光子单元分别为第一发光第一子单元、第一发光第二子单元和第一发光第三子单元;
所述第一发光单元与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垂直;
所述第一发光第一子单元、所述第一发光第二子单元和所述第一发光第三子单元分别与所述光学元件呈45°夹角连接,且所述第一发光第一子单元能够通过所述光学第一子元件镜像投影形成第一影像,所述第一发光第二子单元能够通过所述光学第二子元件镜像投影形成第二影像,所述第一发光第三子单元能够通过所述光学第三子元件镜像投影形成第三影像;
所述第一发光第二子单元和所述第一发光第三子单元分别与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呈直角连接;所述第一影像、所述第二影像和所述第三影像位于所述第二发光单元、所述第一发光第一子单元、所述第一发光第二子单元和所述第一发光第三子单元围成的空间内。
基于上述第二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包括所述的车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灯,其第一发光单元通过光学元件的镜像投影的影像位于第二发光单元与光学元件之间,以及第二发光单元和第一发光单元的影像的光线均能够透过光学元件,以使人们在观看时可以看到第二发光单元和第一发光单元的影像,形成多层点灯效果,从而可以营造出立体、有深度的效果,有利于行人和行驶车辆清楚地知晓车辆的行进动向,加强了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警示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车辆交通意外发生的几率。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包括所述车灯,具有该车灯可以形成多层点灯效果,从而可以营造出立体、有深度的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车灯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第一发光单元的形状示意图;
图2b为图2a所示的第一发光单元的影像的形状示意图;
图3a-图3d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光学元件的四种结构示意图;
图4a和图4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车灯的第二种和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图5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车灯的第四种结构示意图;
图5b为图5a所示的车灯的第一角度结构示意图;
图5c为图5b所示的车灯的左视图;
图5d为图5b所示的车灯的A-A向剖视图;
图5e为图5b所示的车灯的B-B向剖视图;
图5f为图5c所示的车灯的C-C向剖视图。
图标:100-第一发光单元;110-第一发光子单元;111-第一发光第一子单元;112-第一发光第二子单元;113-第一发光第三子单元;200-第二发光单元;210-图案;300-光学元件;310-半透半反射膜;320-光学子元件;321-光学第一子元件;322-光学第二子元件;323-光学第三子元件;400-影像;410-第一影像;420-第二影像;430-第三影像;500-灯罩;600-灯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参见图1-图5f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灯;图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车灯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图中所示的箭头为出光方向;图2a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发光单元的形状示意图;图2b为图2a所示的第一发光单元的影像的形状示意图;图3a-图3d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光学元件的四种结构示意图;图4a和图4b为本实施例提供的车灯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和第三种结构示意图,图中示出了两个光学子元件和两个第一发光子单元;图5a-图5f为本实施例提供的车灯的第四种结构示意图,其中,图5a为所示车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b为图5a所示的车灯的主视图,图5c为图5b所示的车灯的左视图,图5d为图5b所示的车灯的A-A向剖视图,图5e为图5b所示的车灯的B-B向剖视图,图5f为图5c所示的车灯的C-C向剖视图。
本实施例提供的车灯,适用于汽车、卡车、客车等交通工具。
参见图1-图5f所示,所述车灯,包括第一发光单元100、第二发光单元200和光学元件300。
光学元件300包括半透半反射材质。可选地,光学元件300设置在第一发光单元100与第二发光单元200之间;
第一发光单元100与第二发光单元200呈夹角设置,且第一发光单元100通过光学元件300的镜像投影的影像400位于第二发光单元200与光学元件300之间;可选地,第一发光单元100与第二发光单元200之间的夹角为60°-120°。例如,第一发光单元100与第二发光单元200之间的夹角为60°、80°、90°、105°、115°等等。
第二发光单元200和第一发光单元100的影像400的光线均能够透过光学元件300。即,第二发光单元200产生的光线能够透过光学元件300,第一发光单元100的影像400反射第一发光单元100的光线能够透过光学元件300。
本实施例中所述车灯,其第一发光单元100通过光学元件300的镜像投影的影像400位于第二发光单元200与光学元件300之间,以及第二发光单元200和第一发光单元100的影像400的光线均能够透过光学元件300,以使人们在观看时可以看到第二发光单元200和第一发光单元100的影像400,形成多层点灯效果,从而可以营造出立体、有深度的效果,有利于行人和行驶车辆清楚地知晓车辆的行进动向,加强了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警示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车辆交通意外发生的几率。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光学元件300包括光学元件本体和半透半反射膜310;半透半反射膜310采用半透半反射材质;
光学元件本体的一面固定设置有半透半反射膜310;
光学元件本体采用透光材质;可选地,光学元件本体采用无色、黄色、红色等颜色;可选地,光学元件本体采用玻璃、有机玻璃、塑料、亚克力等透光材质。
光学元件本体设置在第一发光单元100与第二发光单元200之间,且半透半反射膜310靠近第一发光单元100,以便于第一发光单元100能够通过半透半反射膜310镜像投影形成影像400。
可选地,半透半反射膜310为镀膜层、喷涂膜层或者贴膜层,或者其他膜层;可选地,半透半反射膜310通过电镀、离子镀等方式镀膜。
可选地,第一发光单元100与第二发光单元200分别为相同或者不同功能的信号灯。可选地,第一发光单元100与第二发光单元200分别为转向灯、制动灯、位置灯、示宽灯、示高灯、应急灯、刹车灯、雾灯或倒车灯或者其他灯。例如:第一发光单元100和第二发光单元200均为位置灯;又如,第一发光单元100为位置灯,第二发光单元200通过亮度调节实现位置灯和制动灯两种功能。
可选地,第一发光单元100与第二发光单元200分别为灯泡、LED灯或者其他方式的光源。
参见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第二发光单元200的光轴与光学元件300的表面呈alpha角度设置;可选地,角度alpha为30°-60°;角度alpha例如可以为30°、40°、45°、55°、58°或60°。
可选地,第一发光单元100的光轴与光学元件300的表面呈beta角度设置;可选地,角度beta为30°-60°;角度beta例如可以为30°、40°、45°、55°、58°或60°。
可选地,角度alpha为45°;角度beta为45°。
本实施例可选地,第一发光单元100的光轴与光学元件300呈beta角度设置。当第一发光单元100工作时,第一发光单元100朝着光学元件300发射光线,并形成第一发光单元100的点灯效果。光线在遇到光学元件300上的半透半反射膜310时,部分光线被反射,并以光学元件300为中心,在光学元件300的另一侧形成一个第一发光单元100的点灯效果镜像投影的影像400。由于半透半反射膜310对于光线有一定的透射,影像400在视觉上是悬浮的。第二发光单元200相对第一发光单元100在光学元件300的另一侧。当第二发光单元200工作时,第二发光单元200朝着光学元件300发射光线,并形成第二发光单元200的点灯效果。第二发光单元200和光学元件300的距离符合第一发光单元100的影像400出现在第二发光单元200和光学元件300之间。这样,当第一发光单元100和第二发光单元200同时处于工作状态时,会形成双层点灯效果,从而营造出立体、有深度的效果。
可选地,第一发光单元100和第二发光单元200的形状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第一发光单元100和第二发光单元200的形状例如分别为矩形、条形、圆形、椭圆形、月牙形或不规则形状等等。图2a所示的第一发光单元100的形状为月牙形,第一发光单元100通过光学元件300的镜像投影的影像400也呈月牙形,如图2b所示。
参见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所述车灯包括灯罩500和与灯罩500配合的灯壳600;第一发光单元100、第二发光单元200和光学元件300固定设置在灯罩500与灯壳600形成的空间内;通过灯罩500和灯壳600,以更好的保护第一发光单元100、第二发光单元200和光学元件300。
第二发光单元200产生的光线能够依次穿过光学元件300和灯罩500。可选地,第一发光单元100的影像400的光线能够依次穿过光学元件300和灯罩500。
可选地,第一发光单元100固定设置在灯壳600的侧壁,第二发光单元200固定设置在灯壳600的底部,其中灯壳600的底部与灯罩500相对应,灯壳600的侧壁与灯罩500相邻。
可选地,第一发光单元100与第二发光单元200之间的夹角为90°,第二发光单元200的光轴与光学元件300的表面呈45°夹角,第一发光单元100的光轴与光学元件300的表面呈45°夹角。
为了实现更大的可视范围,光学元件300可以根据产品的造型需求,由多个区域组成,例如参见图3a-图3d、图4a、图4b和图5a所示。
参见图3a-图5f所示,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光学元件300包括多个光学子元件320;
第一发光单元100包括与光学子元件320一一对应的第一发光子单元110;
光学子元件320包括半透半反射材质;
第一发光子单元110与第二发光单元200呈夹角设置,且第一发光子单元110通过对应的光学子元件320的镜像投影影像位于第二发光单元200与该光学子元件320之间;可选地,第一发光子单元110与第二发光单元200之间的夹角为60°-120°。例如,第一发光子单元110与第二发光单元200之间的夹角为60°、80°、90°、105°、115°等等。
第二发光单元200和第一发光子单元110的影像的光线均能够透过与第一发光子单元110相应的光学子元件320。通过设置多组光学子元件320和第一发光子单元110,以使点灯的效果更加立体、有深度。
参见图4a和图4b所示,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多个光学子元件320沿第二发光单元200的光轴依次间隔设置;多个第一发光子单元110设置在第二发光单元200的光轴的两侧或者同侧。例如,图4a和图4b所示的第一发光子单元110的数量为两个,对应的光学子元件320的数量也为两个,图4a所示的两个第一发光子单元110设置在第二发光单元200的光轴的同侧,图4b所示的两个第一发光子单元110设置在第二发光单元200的光轴的两侧。
参见图3a-图3d、图5a-图5f所示,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多个光学子元件320依次连接形成连续的光学元件300;相邻的光学子元件320呈夹角设置;相对于第二发光单元200,多个第一发光子单元110设置在光学元件300的同侧。
参见图5a-图5f所示,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光学元件300包括依次连接的三个光学子元件320;三个光学子元件320分别为光学第一子元件321、光学第二子元件322和光学第三子元件323;
第一发光单元100包括设置在同一表面的三个第一发光子单元110;三个第一发光子单元110分别为第一发光第一子单元111、第一发光第二子单元112和第一发光第三子单元113;
第一发光单元100与第二发光单元200成夹角设置,例如第一发光单元100与第二发光单元200垂直或者近似垂直;
第一发光第一子单元111、第一发光第二子单元112和第一发光第三子单元113分别与光学元件300呈夹角连接,例如呈45°、50°等夹角连接,且第一发光第一子单元111能够通过光学第一子元件321镜像投影形成第一影像410,第一发光第二子单元112能够通过光学第二子元件322镜像投影形成第二影像420,第一发光第三子单元113能够通过光学第三子元件323镜像投影形成第三影像430;
第一发光第二子单元112和第一发光第三子单元113分别与第二发光单元200呈夹角连接,例如呈直角或者近似直角连接;第一影像410、第二影像420和第三影像430位于第二发光单元200、第一发光第一子单元111、第一发光第二子单元112和第一发光第三子单元113围成的空间内。通过第一影像410、第二影像420、第三影像430和第二发光单元200配合,以使点灯效果更加立体、有深度。
可选地,第一发光第一子单元111、第一发光第二子单元112和第一发光第三子单元113可以为第一发光单元100的三个发光体,也可以为三个图案或者其他。
可选地,第二发光单元200上也可以设置图案或者具有特定形状的发光体,或者其他;图5a示出了第二发光单元200上设置图案210。
实施例二
实施例二提供了一种汽车,该实施例包括实施例一所述的车灯,实施例一所公开的车灯的技术特征也适用于该实施例,实施例一已公开的车灯的技术特征不再重复描述。
本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包括车灯。该汽车具有实施例一所述的车灯可以形成多层点灯效果,从而可以营造出立体、有深度的效果。
本实施例中所述汽车具有实施例一所述车灯的优点,实施例一所公开的所述车灯的优点在此不再重复描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车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发光单元、第二发光单元和光学元件;
所述光学元件包括半透半反射材质;
所述第一发光单元与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呈夹角设置,且所述第一发光单元通过所述光学元件的镜像投影的影像位于所述第二发光单元与所述光学元件之间;
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和所述第一发光单元的影像的光线均能够透过所述光学元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元件包括光学元件本体和半透半反射膜;所述半透半反射膜采用半透半反射材质;
所述光学元件本体的一面固定设置有所述半透半反射膜;
所述光学元件本体采用透光材质;
所述光学元件本体设置在所述第一发光单元与所述第二发光单元之间,且所述半透半反射膜靠近所述第一发光单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半透半反射膜为镀膜层、喷涂膜层或者贴膜层;
和/或,所述第一发光单元与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分别为转向灯、制动灯、位置灯、示宽灯、示高灯、应急灯、刹车灯、雾灯或倒车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发光单元的光轴与所述光学元件的表面呈alpha角度设置;
所述第一发光单元的光轴与所述光学元件的表面呈beta角度设置;
角度alpha为30°-60°;角度beta为30°-6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灯,其特征在于,角度alpha为45°;角度beta为4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灯,其特征在于,包括灯罩和与所述灯罩配合的灯壳;所述第一发光单元、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和所述光学元件固定设置在所述灯罩与所述灯壳形成的空间内;
所述第二发光单元产生的光线能够依次穿过所述光学元件和所述灯罩。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元件包括多个光学子元件;
所述第一发光单元包括与所述光学子元件一一对应的第一发光子单元;
所述光学子元件包括半透半反射材质;
所述第一发光子单元与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呈夹角设置,且所述第一发光子单元通过对应的所述光学子元件的镜像投影影像位于所述第二发光单元与该光学子元件之间;
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和所述第一发光子单元的影像的光线均能够透过与所述第一发光子单元相应的所述光学子元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灯,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光学子元件沿所述第二发光单元的光轴依次间隔设置;多个所述第一发光子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二发光单元的光轴的两侧或者同侧;
或者,多个所述光学子元件依次连接形成连续的所述光学元件;相邻的所述光学子元件呈夹角设置;相对于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多个所述第一发光子单元设置在所述光学元件的同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元件包括依次连接的三个所述光学子元件;三个所述光学子元件分别为光学第一子元件、光学第二子元件和光学第三子元件;
所述第一发光单元包括设置在同一表面的三个所述第一发光子单元;三个所述第一发光子单元分别为第一发光第一子单元、第一发光第二子单元和第一发光第三子单元;
所述第一发光单元与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垂直;
所述第一发光第一子单元、所述第一发光第二子单元和所述第一发光第三子单元分别与所述光学元件呈45°夹角连接,且所述第一发光第一子单元能够通过所述光学第一子元件镜像投影形成第一影像,所述第一发光第二子单元能够通过所述光学第二子元件镜像投影形成第二影像,所述第一发光第三子单元能够通过所述光学第三子元件镜像投影形成第三影像;
所述第一发光第二子单元和所述第一发光第三子单元分别与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呈直角连接;所述第一影像、所述第二影像和所述第三影像位于所述第二发光单元、所述第一发光第一子单元、所述第一发光第二子单元和所述第一发光第三子单元围成的空间内。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车灯。
CN201820921287.5U 2018-06-14 2018-06-14 车灯及汽车 Active CN2082048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921287.5U CN208204873U (zh) 2018-06-14 2018-06-14 车灯及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921287.5U CN208204873U (zh) 2018-06-14 2018-06-14 车灯及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204873U true CN208204873U (zh) 2018-12-07

Family

ID=644968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921287.5U Active CN208204873U (zh) 2018-06-14 2018-06-14 车灯及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20487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79574A (zh) * 2018-06-14 2018-10-19 华域视觉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车灯及汽车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79574A (zh) * 2018-06-14 2018-10-19 华域视觉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车灯及汽车
WO2019237437A1 (zh) * 2018-06-14 2019-12-19 华域视觉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车灯及汽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30213165A1 (en) Multi-colored vehicle rear lamp
US20170219179A1 (en) Vehicular lighting apparatus
JP2003141909A (ja) 車輌用灯具
US10551024B2 (en) Combination rear lamp
TWM310140U (en) Car indicator lamp
CN208204873U (zh) 车灯及汽车
CN105444084B (zh) 汽车信号灯
CN106641944A (zh) 用于机动车辆的照明装置及机动车辆
US20040057241A1 (en) Safety warning and winker light for vehicle
US7188983B2 (en) Vehicle ligh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CN108679574A (zh) 车灯及汽车
US20070115680A1 (en) Third back up light
JP4295593B2 (ja) 自動車の運転状況表示灯
TWI358366B (zh)
TWI715106B (zh) 機車油門指示燈
JPS6315685B2 (zh)
WO2021085148A1 (ja) 二輪車用灯具、二輪車用灯具システムおよび車両用灯具
KR102666448B1 (ko) 측면 부착형 사각지대 알림등
CN2602971Y (zh) 汽车用配件发光变色装置
WO2023199884A1 (ja) 車両用灯具
CN207316786U (zh) 一种混合光源配光的车前灯
JP3210335U (ja) 車両用方向指示器
KR200323249Y1 (ko) 자동차용 발광 장식테
CN206176217U (zh) 一种车灯
JPH0632171A (ja) 自動車の対側方警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