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202893U - 限位链接件装置 - Google Patents

限位链接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202893U
CN208202893U CN201721890776.0U CN201721890776U CN208202893U CN 208202893 U CN208202893 U CN 208202893U CN 201721890776 U CN201721890776 U CN 201721890776U CN 208202893 U CN208202893 U CN 2082028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re
stopper
arm
metal core
lim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890776.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北真郎
北真一郎
野口贵
野口贵一
川东惠美子
今野大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i Kinzoku ACT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i Kinzoku ACT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i Kinzoku ACT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i Kinzoku ACT Corp
Priority to CN201721890776.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20289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2028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20289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不易损坏的限位链接件装置,包括:臂,包括板型的金属芯部,金属芯部包括连接芯部、止挡器芯部以及臂芯部;连接芯部设置在金属芯部的第一端,并且将臂以可旋转的方式连接在车辆主体上;止挡器芯部设置在金属芯部的第二端,其覆盖有树脂材料从而形成止挡器部分;臂芯部位于连接芯部与止挡器芯部之间而形成臂体部分;保持部件,连接在车门上并可滑动地设置在臂体部分上;在止挡器芯部上设有第一曲折部分和第二曲折部分,第一曲折部分沿相对于臂体部分的长度方向倾斜的第一折线向金属芯部的厚度方向的第一面曲折;第二曲折部分沿相对于臂体部分的长度方向倾斜的第二折线向金属芯部的厚度方向的第二面曲折。

Description

限位链接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限位链接件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的限位链接件装置包括臂和保持部件,臂在其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到车辆主体上,并在另一端设有由树脂材料覆盖而成的止挡器部分。保持部件安装在车门上,且可滑动地安装在臂上。由此,保持部件会随着车门的开关操作沿着臂滑动。当车门处于全开位置时,保持部件与臂的止挡器部分接触,从而能够限定车门的全开位置。
因此,当车门全开时承受负载的止挡器部分需要具有均匀的形状,否则会导致止挡器部分受力集中到某一特定部位,该部位的树脂材料容易发生龟裂或者脱落,从而导致限位链接件装置损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鉴于以上课题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限位链接件装置,能够有效避免止挡器部分的树脂材料发生龟裂或者脱落。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限位链接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臂,包括板型的金属芯部,所述金属芯部包括连接芯部、止挡器芯部以及臂芯部;所述连接芯部设置在所述金属芯部的第一端,并且将所述臂以可旋转的方式连接在车辆主体上;所述止挡器芯部设置在所述金属芯部的第二端,其覆盖有树脂材料从而形成止挡器部分;所述臂芯部位于所述连接芯部与所述止挡器芯部之间而形成臂体部分;保持部件,连接在车门上并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臂体部分上,当所述车门处于全开位置时所述保持部件与所述止挡器部分接触;所述止挡器芯部具有第一曲折部分和第二曲折部分,所述第一曲折部分沿相对于所述臂体部分的长度方向倾斜的第一折线向所述金属芯部的厚度方向的第一面曲折;所述第二曲折部分沿相对于所述臂体部分的长度方向倾斜的第二折线向所述金属芯部的厚度方向的第二面曲折。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另外一种限位链接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臂,包括板型的金属芯部,所述金属芯部包括连接芯部、止挡器芯部以及臂芯部;所述连接芯部设置在所述金属芯部的第一端,并且将所述臂以可旋转的方式连接在车辆主体上;所述止挡器芯部设置在所述金属芯部的第二端,其覆盖有树脂材料从而形成止挡器部分;所述臂芯部位于所述连接芯部与所述止挡器芯部之间而形成臂体部分;保持部件,连接在车门上并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臂体部分上,当所述车门处于全开位置时所述保持部件与所述止挡器部分接触,所述止挡器芯部具有向所述金属芯部的厚度方向的第一面突出的至少一个第一突出部以及向所述金属芯部的厚度方向的第二面突出的至少一个第二突出部,在所述金属芯部的厚度方向的第二面与所述第一突出部对应的位置呈凹形;在所述金属芯部的厚度方向的第一面与所述第二突出部对应的位置呈凹形。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另外一种限位链接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臂,包括金属芯部,所述金属芯部包括连接芯部、止挡器芯部以及臂芯部;所述连接芯部设置在所述金属芯部的第一端,并且将所述臂以可旋转的方式连接在车辆主体上;所述止挡器芯部设置在所述金属芯部的第二端,其覆盖有树脂材料从而形成止挡器部分;所述臂芯部位于所述连接芯部与所述止挡器芯部之间而形成臂体部分;保持部件,连接在车门上并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臂体部分上,当所述车门处于全开位置时所述保持部件与所述止挡器部分接触,所述止挡器芯部包括:板型的止挡芯基部,其从所述臂芯部延伸并具有穿过其厚度方向上的贯穿孔;以及止挡片,其通过所述贯穿孔与所述止挡芯基部的平面正交的方式装配在所述止挡芯基部上。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另外一种限位链接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臂,包括板型的金属芯部,所述金属芯部包括连接芯部、止挡器芯部以及臂芯部;所述连接芯部设置在所述金属芯部的第一端,并且将所述臂以可旋转的方式连接在车辆主体上;所述止挡器芯部设置在所述金属芯部的第二端,并且覆盖有树脂材料从而形成止挡器主体;所述臂芯部位于所述连接芯部与所述止挡器芯部之间而形成臂体部分;保持部件,连接在车门上并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臂体部分上,在所述止挡器主体上设有独立的接触部件,当所述车门处于全开位置时所述保持部件与所述接触部件接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限位链接件装置,有效控制止挡器部分的受力,从而能够有效避免止挡器部分的树脂材料发生龟裂或者脱落。
附图说明
图1A、图1B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限位链接件装置限定车门全开位置的示意图。
图2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限位链接件装置的结构的侧视剖面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的限位链接件装置的止挡器部分的立体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的限位链接件装置的止挡器芯部的立体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的限位链接件装置的止挡器部分的正面剖面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的限位链接件装置的止挡器部分的立体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的限位链接件装置的止挡器芯部的立体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的限位链接件装置的止挡器部分的正面剖面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方式的限位链接件装置的止挡器部分的立体图。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方式的限位链接件装置的止挡器芯部的立体图。
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方式的限位链接件装置的止挡芯基部和止挡片的组装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方式的第一个变形例的限位链接件装置的止挡器部分的立体图。
图1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方式的第一个变形例的限位链接件装置的止挡器芯部的立体图。
图1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方式的第二个变形例的限位链接件装置的止挡器芯部的立体图。
图1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方式的第二个变形例的限位链接件装置的止挡芯基部和止挡片的组装示意图。
图1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方式的第二个变形例的限位链接件装置的止挡器芯部的立体图。
图1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方式的限位链接件装置的止挡器部分的组装立体图。
图1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方式的限位链接件装置的止挡器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图1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方式的限位链接件装置的止挡器部分的侧面剖面图。
图2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方式的一个变形例的限位链接件装置的止挡器部分的立体图。
图2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方式的一个变形例的限位链接件装置的止挡器部分的组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限位链接件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当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本说明书所记载的具体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为了便于描述,将以设置在车辆主体以及车门上的限位链接件装置为例进行说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将这里的“车辆主体”、“车门”广义理解,例如本实用新型的限位链接件装置还可以适用于航空器、船舶等。当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限位链接件装置可以适用于任何需要限定门的全开位置的场景。
下面,结合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限位链接件装置。
图1A、图1B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限位链接件装置限定车门全开位置的示意图。其中,图1A为车门关闭状态的示意图,图 1B为车门全开状态的示意图。如图1A,图1B所示,限位链接件装置 1包括臂2和保持部件3。限位链接件装置1设置在车辆主体(车体) B与门D之间。在该实施例中,示出车辆主体B的右前侧门作为限位链接件装置1所应用的门D。门D在其前端部可转动地支承在车辆主体B的门铰链H上,并被构造成绕门铰链H转动以在图1A所示的关闭状态与图1B所示的全开状态之间打开或关闭。
臂2通过枢轴P以可旋转的方式连接在车辆主体B上。
保持部件3连接在门D上,并可滑动地设置在臂2的臂体部分4 上,从而保持部件3能够随着门D的开关操作沿臂体部分4滑动。具体地,当门D进行关门动作时,保持部件3向臂2的第一端(枢轴P 的方向)滑动;当门D进行开门动作时,保持部件3向臂2的第二端 (止挡器部分5的方向)滑动。如图1B所示,在门D处于全开位置时,保持部件3与止挡器部分5接触,从而限定门D的全开位置(最大打开位置)。
图2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限位链接件装置的结构的侧视剖面图。如图2所示,臂2包括从设有枢轴P的第一端(图2的左侧) 向设有止挡器部分5的第二端(图2的右侧)延伸的板型的金属芯部 10。金属芯部10包括连接芯部,止挡器芯部以及臂芯部。其中,连接芯部设置在金属芯部10的第一端,并且包括例如枢轴P等的旋转连接部件,从而能够使得臂2以可旋转的方式连接在车辆主体B上。止挡器芯部设置在金属芯部10的第二端,并且覆盖有树脂材料从而形成止挡器部分5。臂芯部位于连接芯部与止挡器芯部之间而形成臂体部分4。优选地,金属芯部10整体被树脂材料11所覆盖。
保持部件3包括壳体12和装配在壳体12上的盖板13。壳体12 例如通过未示出的两个螺栓和螺母固定到门D上。壳体12和盖板13 例如由钢板制成。盖板13例如通过形成在壳体12上的锁定爪锁定并固定到壳体12上。在由壳体12和盖板13限定的空间内,设有一对滑动件15、15和一对卷簧16、16。滑动件对15、15与臂2的上下表面邻接,卷簧对16、16分别设置在滑动件对15、15相对于臂体部分4 的相反一侧,通过其张力能够将滑动件对15、15分别向臂体部分4的方向施压。滑动件15由诸如聚缩醛的合成树脂制成,其相对于臂体部分4具有小摩擦系数。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卷簧对16、16可使用诸如橡胶等其他弹性物体来代替,只要能够将滑动件对15、15向臂体部分4的方向施压即可。由此,保持部件3在滑动件对15、15以及卷簧对16、16的作用下能够随着门D的开关操作沿着臂体部分4滑动。优选地,在臂体部分4的与滑动件对15、15相对的位置上可以设置一个或者多个凹部17。由此,在卷簧对16、16的压力下,能够使得滑动件对15、15在凹部17的位置保持相对静止状态,从而使得门D能够在全开状态和关闭状态之间的中间状态稳定。
【第一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图3、4、5详细说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限位链接件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的限位链接件装置的止挡器部分的立体图。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的限位链接件装置的止挡器芯部的立体图。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的限位链接件装置的止挡器部分的正面剖面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金属芯部10包括止挡器芯部20,并且在止挡器芯部20周围覆盖树脂材料从而形成止挡器部分5。止挡器芯部20包括第一曲折部分21和第二曲折部分22。第一曲折部分21相对于臂体部分4的长度方向CL倾斜的第一折线L1向金属芯部10的厚度方向的第一面20a(上面)曲折,第二曲折部分22相对于臂体部分的长度方向 CL倾斜的第二折线L2向金属芯部10的厚度方向的第二面20b(下面) 曲折。当然,本实施方式中各曲折部分的曲折方向可以是相反的,即也可以是第一曲折部分21向下面20b曲折,并且第二曲折部分22向上面20a曲折。
当车门D打开到全开位置而保持部件3与止挡器部分5接触时,止挡器部分5将受到沿臂体部分4的长度方向CL向外的力量。此时,如果止挡器芯部20的受力面积小,会导致树脂材料的受力集中,从而引起树脂材料龟裂或者脱落。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限位链接件装置通过设置上述两个曲折部分,能够使得在止挡器芯部20在厚度方向上的受力面积增加,从而防止树脂材料脱落,抑制止挡器部分5损坏。
优选地,止挡器芯部20包括中心部分23以及从中心部分23向金属芯部10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延伸的第一延伸部分24和第二延伸部分 24,并且第一曲折部分21设置在第一延伸部分24上,第二曲折部分 22设置在第二延伸部分24上。通过这样的结构,能够增加止挡器芯部 20在宽度方向的受力面积,从而进一步防止止挡器部分5损坏。
此时,优选第一折线L1与第二折线L2相对于中心线CL对称,并且沿着止挡器部分5受力的方向逐渐靠近中心线CL而最终聚集在同一个位置。这样,能够使得止挡器芯部20的受力均匀,防止力量集中到某一个部位,进一步避免止挡器部分5损坏。
在止挡器芯部20周围覆盖树脂材料时,如果树脂材料的体积大,则在生产制造过程中需要更长的冷却时间,影响生产效率。此外,根据热胀冷缩的原理,树脂材料较厚的部分经过冷却后容易形成凹陷,从而导致止挡器部分的形状不对称,受力不均匀。止挡器部分5优选沿止挡器芯部20的形状而覆盖树脂材料,从而减少树脂材料的体积,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防止止挡器部分变形。进一步优选地,通过相对于止挡器芯部10的板型平面对称地覆盖树脂材料,能够使得止挡器部分5的受力更加均匀,从而防止损坏。
【第二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图6、7、8详细说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限位链接件装置的第二实施方式。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的限位链接件装置的止挡器部分的立体图。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的限位链接件装置的止挡器芯部的立体图。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的限位链接件装置的止挡器部分的正面剖面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金属芯部10包括止挡器芯部30,并且在该止挡器芯部30周围覆盖树脂材料从而形成止挡器部分5。止挡器芯部30 包括在金属芯部10的厚度方向的第一面30a具有至少一个第一突出部 31,并且在金属芯部10的厚度方向的第二面30b具有至少一个第二突出部32。如图8所示,在金属芯部10的厚度方向的第二面30b与第一突出部31对应的位置呈凹形,并且在金属芯部10的厚度方向的第一面30a与第二突出部32对应的位置也呈凹形。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限位链接件装置通过在止挡器芯部30的上下面分别设置突出部分,能够使得在止挡器芯部30在厚度方向上的受力面积增加,从而防止树脂材料脱落,抑制止挡器部分5损坏。
作为优选方案,止挡器芯部30包括中心部分33以及从中心部分 33向金属芯部10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延伸的延伸部分34,并且第一突出部31设置在中心部分33上,第二突出部32分别设置在延伸部分34 上。进一步优选地,具有偶数个第二突出部32,并且这些第二突出部 32均匀且对称地分布在两侧的延伸部分34上。通过这样的结构,能够使得止挡器芯部30在宽度方向上的受力平衡,从而防止树脂材料脱落,抑制止挡器部分5损坏。
此外,在止挡器芯部30周围覆盖树脂材料时,如果树脂材料的体积大,则在生产制造过程中需要更长的冷却时间,影响生产效率。此外,根据热胀冷缩的原理,树脂材料较厚的部分经过冷却后容易形成凹陷,从而导致止挡器部分的形状不对称,受力不均匀。止挡器部分5 优选沿止挡器芯部30的形状而覆盖树脂材料,从而减少树脂材料的体积,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防止止挡器部分变形。优选在止挡器芯部30 的每一面覆盖的树脂材料均具有至少一个凹槽,这样可以在增加受力面积的同时有效减少树脂材料的体积,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防止止挡器部分5变形。
【第三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图9、10、11详细说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限位链接件装置的第三实施方式。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方式的限位链接件装置的止挡器部分的立体图。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方式的限位链接件装置的止挡器芯部的立体图。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方式的限位链接件装置的止挡芯基部和止挡片的组装示意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金属芯部10包括止挡器芯部40,并且在该止挡器芯部40周围覆盖树脂材料从而形成止挡器部分5。止挡器芯部40 包括止挡芯基部42和止挡片43。止挡芯基部42呈板型,从臂芯部41 延伸并具有穿过其厚度方向上的贯穿孔44。止挡片43通过贯穿孔44 与止挡芯基部42的平面正交的方式装配在止挡芯基部42上。此时,止挡片43在止挡芯基部42的厚度方向的第一面(上面)形成第一突出部分47,并且在止挡芯基部42的厚度方向的第二面(下面)形成第二突出部分48。通过这些突出部分,能够使得在止挡器芯部40在厚度方向上的受力面积增加,从而防止树脂材料脱落,抑制止挡器部分5 损坏。
作为一个优选示例,止挡芯基部42具有中心部分45以及从中心部分45向金属芯部10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延伸的延伸部分46。贯穿孔 44设置在中心部分45上。止挡片43在第一突出部分47和第二突出部分48之间具有凹槽49,并且通过向贯穿孔44的边缘插入凹槽49,从而将止挡片43装配在止挡芯基部42上。在止挡芯基部42上装配独立的止挡片43的方式与在止挡芯基部42上一体地形成突出部分的方式相比加工更加容易,能够节约制造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在止挡器芯部40周围覆盖树脂材料时,如果树脂材料的体积大,则在生产制造过程中需要更长的冷却时间,影响生产效率。此外,根据热胀冷缩的原理,树脂材料较厚的部分经过冷却后容易形成凹陷,从而导致止挡器部分的形状不对称,受力不均匀。止挡器部分5优选沿止挡器芯部40的形状而覆盖树脂材料,从而减少树脂材料的体积,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防止止挡器部分5变形。
下面,结合图12、13详细说明第三实施方式的第一个变形例。图 1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方式的第一个变形例的限位链接件装置的止挡器部分的立体图。图1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方式的第一个变形例的限位链接件装置的止挡器芯部的立体图。
在变形例中,金属芯部10包括止挡器芯部50,并且在该止挡器芯部50周围覆盖树脂材料从而形成止挡器部分5。止挡器芯部50包括止挡芯基部52和止挡片53。止挡芯基部52呈板型,从臂芯部51延伸并具有穿过其厚度方向上的贯穿孔54。止挡片53通过贯穿孔54与止挡芯基部52的平面正交的方式装配在止挡芯基部52上。此时,止挡片53在止挡芯基部52的厚度方向的第一面(上面)形成第一突出部分57,并且在止挡芯基部52的厚度方向的第二面(下面)形成第二突出部分58。通过这些突出部分,能够使得在止挡器芯部50在厚度方向上的受力面积增加,从而防止树脂材料脱落,抑制止挡器部分5损坏。
贯穿孔54设置在止挡芯基部52上。止挡片53在第一突出部分 57和第二突出部分58之间具有凹槽59,并且通过向贯穿孔54的边缘插入凹槽59,从而将止挡片53装配在止挡芯基部52上。在止挡芯基部52上装配独立的止挡片53的方式与在止挡芯基部52上一体地形成突出部分的方式相比加工更加容易,能够节约制造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本变形例与第三实施方式之间的区别在于,本变形例中不存在或者几乎不存在第三实施方式中的延伸部分46,因此本变形例止挡芯基部52的宽度W2小于第三实施方式中的止挡芯基部42的宽度W1。同时,本变形例的止挡片53在止挡芯基部52的厚度方向的长度H2大于第三实施方式的止挡片43在止挡芯基部42的厚度方向的长度H1,从而进一步依靠第一突出部分57和第二突出部分58支撑在车门D达到全开位置时的力量。在本变形例中,优选使止挡片53在止挡芯基部52 的厚度方向的长度H2大于止挡芯基部52的宽度W2,从而进一步增加止挡芯基部52的厚度方向的受力面积。
下面,结合图14、15、16详细说明第三实施方式的第二个变形例。图1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方式的第二个变形例的限位链接件装置的止挡器芯部的立体图。图1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方式的第二个变形例的限位链接件装置的止挡芯基部和止挡片的组装示意图。图1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方式的第二个变形例的限位链接件装置的止挡器芯部的立体图。
在变形例中,金属芯部10包括止挡器芯部60,并且在该止挡器芯部60周围覆盖树脂材料从而形成止挡器部分5。止挡器芯部60包括止挡芯基部62和止挡片63。止挡芯基部62呈板型,从臂芯部61延伸并具有穿过其厚度方向上的贯穿孔64。止挡片63通过贯穿孔64与止挡芯基部62的平面正交的方式装配在止挡芯基部62上。此时,止挡片63在止挡芯基部62的厚度方向的第一面(上面)形成第一突出部分67,并且在止挡芯基部62的厚度方向的第二面(下面)形成第二突出部分68。
具体而言,贯穿孔64包括第一贯穿部分71和第二贯穿部分72。止挡片63在第一突出部分67与第二突出部分68之间形成有腰部70。第一贯穿部分71的宽度W6大于止挡片63的厚度T,并且小于腰部 70的宽度W4。第二贯穿部分72的宽度W3大于腰部70的宽度W4并且小于第一突出部67以及第二突出部68的宽度W5。
如图15所示,首先,止挡片63通过第一贯穿部分71插入到止挡芯基部62上。此时,由于第一贯穿部分71的宽度W6大于止挡片63 的厚度T并且小于腰部70的宽度W4,因此止挡片63只能以与止挡芯基部62的长度方向平行的纵向角度插入到由止挡芯基部62当中而无法旋转。随后,将止挡片63向第二贯穿部分72的方向滑动。在止挡片63到达第二贯穿部分72时,由于第二贯穿部分72的宽度W3大于腰部70的宽度W4,因此止挡片63能够以腰部70为中心,围绕轴X 旋转到与止挡芯基部62的宽度方向平行的横向角度。而且由于第二贯穿部分72的宽度W3小于第一突出部67以及第二突出部68的宽度 W5,能够将止挡片63保持并锁定在第二贯穿部分72的位置。
优选地,在止挡片63到达第二贯穿部分72并垂直旋转后,从止挡芯基部62宽度方向两侧夹紧以封闭第一贯穿部分71,如图16所示。这样,能够更加稳定地将止挡片63固定在第二贯穿部分72上。
在本变形例中,能够有效增加车门开到最大位置时的止挡器部分 5的受力面积,从而防止树脂材料脱落,抑制止挡器部分5损坏。此外,在止挡芯基部62上装配独立的止挡片63的方式与在止挡芯基部62上一体地形成突出部分的方式相比加工更加容易,能够节约制造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第四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7、18、1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限位链接件装置的第四实施方式。图1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方式的限位链接件装置的止挡器部分的组装立体图。图1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方式的限位链接件装置的止挡器部分的分解立体图。图1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方式的限位链接件装置的止挡器部分的侧面剖面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金属芯部10包括止挡器芯部80,并且在该止挡器芯部80周围覆盖树脂材料11从而形成止挡器主体81。在止挡器主体81上设有与该止挡器主体81互相独立的接触部件90。当车门D 处于全开位置时,保持部件3通过接触面94与接触部件90接触。
通过设置与止挡器主体81互相独立的接触部件90,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调整接触部件90的形状、材质和大小,从而控制其受力。例如,接触部件90可以选用海绵、橡胶等具有一定弹性的材质,以能够吸收来自车门的冲击力,从而能够保护止挡器主体81,抑制止挡器部分5损坏。此外,当接触部件90发生损坏或者老化时,可以仅需更换接触部件90而无需更换整个限位链接件装置1。
在本实施方式中,接触部件90包括在止挡器芯部80的厚度方向上夹持止挡器主体81的第一接触部分91和第二接触部分92。止挡器主体81上具有穿过止挡器芯部80的安装孔82,并且第一接触部分91 与第二接触部分92通过贯穿安装孔82的连接部件93互相结合。这样的结构能够使接触部件90有效地包围止挡器主体81,不仅能够保护止挡器主体81并且易于安装。
下面,结合图20、21详细说明第四实施方式的一个变形例。图 2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方式的一个变形例的限位链接件装置的止挡器部分的立体图。图2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方式的一个变形例的限位链接件装置的止挡器部分的组装示意图。
本变形例中,金属芯部10包括止挡器芯部100,并且在该止挡器芯部100周围覆盖树脂材料11从而形成止挡器主体101。在止挡器主体101上设有与该止挡器主体101互相独立的接触部件110。当车门D 处于全开位置时,保持部件3通过接触面111与接触部件110接触。
通过设置与止挡器主体101互相独立的接触部件110,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调整接触部件110的形状、材质和大小,从而控制其受力。例如,接触部件110可以选用海绵、橡胶等具有一定弹性的材质,以能够吸收来自车门的冲击力,从而能够保护止挡器主体101,抑制止挡器部分5损坏。此外,当接触部件110发生损坏或者老化时,可以仅需更换接触部件110而无需更换整个限位链接件装置1。
本变形例与第四实施方式之间的区别在于,本变形例中接触部件 110通过位于与保持部件3接触的接触面111相反的一侧的接合部件接合在止挡器主体101上。图20、21示出了使用多个爪嵌合在止挡器主体101上的例子,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也可以通过粘结剂或者其他公知的接合部件进行接合。这样的结构易于实现接触部件110的安装与拆卸。
以上对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限位链接件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限位链接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臂,包括板型的金属芯部,所述金属芯部包括连接芯部、止挡器芯部以及臂芯部;
所述连接芯部设置在所述金属芯部的第一端,并且将所述臂以可旋转的方式连接在车辆主体上;
所述止挡器芯部设置在所述金属芯部的第二端,其覆盖有树脂材料从而形成止挡器部分;
所述臂芯部位于所述连接芯部与所述止挡器芯部之间而形成臂体部分;
保持部件,连接在车门上并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臂体部分上,当所述车门处于全开位置时所述保持部件与所述止挡器部分接触;
所述止挡器芯部具有第一曲折部分和第二曲折部分,
所述第一曲折部分沿相对于所述臂体部分的长度方向倾斜的第一折线向所述金属芯部的厚度方向的第一面曲折;
所述第二曲折部分沿相对于所述臂体部分的长度方向倾斜的第二折线向所述金属芯部的厚度方向的第二面曲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限位链接件装置,其中,
所述止挡器芯部包括中心部分以及从所述中心部分向所述金属芯部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延伸的第一延伸部分和第二延伸部分,
所述第一曲折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一延伸部分上;
所述第二曲折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二延伸部分上。
3.一种限位链接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臂,包括板型的金属芯部,所述金属芯部包括连接芯部、止挡器芯部以及臂芯部;
所述连接芯部设置在所述金属芯部的第一端,并且将所述臂以可旋转的方式连接在车辆主体上;
所述止挡器芯部设置在所述金属芯部的第二端,其覆盖有树脂材料从而形成止挡器部分;
所述臂芯部位于所述连接芯部与所述止挡器芯部之间而形成臂体部分;
保持部件,连接在车门上并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臂体部分上,当所述车门处于全开位置时所述保持部件与所述止挡器部分接触,
所述止挡器芯部具有向所述金属芯部的厚度方向的第一面突出的至少一个第一突出部以及向所述金属芯部的厚度方向的第二面突出的至少一个第二突出部,
在所述金属芯部的厚度方向的第二面与所述第一突出部对应的位置呈凹形;
在所述金属芯部的厚度方向的第一面与所述第二突出部对应的位置呈凹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限位链接件装置,其中,
所述止挡器芯部包括中心部分以及从所述中心部分向所述金属芯部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延伸的延伸部分,
所述第一突出部设置在所述中心部分上;
所述第二突出部设置在所述延伸部分上。
5.一种限位链接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臂,包括金属芯部,所述金属芯部包括连接芯部、止挡器芯部以及臂芯部;
所述连接芯部设置在所述金属芯部的第一端,并且将所述臂以可旋转的方式连接在车辆主体上;
所述止挡器芯部设置在所述金属芯部的第二端,其覆盖有树脂材料从而形成止挡器部分;
所述臂芯部位于所述连接芯部与所述止挡器芯部之间而形成臂体部分;
保持部件,连接在车门上并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臂体部分上,当所述车门处于全开位置时所述保持部件与所述止挡器部分接触,
所述止挡器芯部包括:
板型的止挡芯基部,其从所述臂芯部延伸并具有穿过其厚度方向上的贯穿孔;以及
止挡片,其通过所述贯穿孔与所述止挡芯基部的平面正交的方式装配在所述止挡芯基部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限位链接件装置,其中,
所述止挡片具有向所述止挡芯基部的厚度方向分别突出的第一突出部和第二突出部,
所述止挡片在所述止挡芯基部的厚度方向的长度大于所述止挡芯基部的宽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限位链接件装置,其中,
所述止挡片中在所述第一突出部和所述第二突出部之间形成有腰部,
所述贯穿孔包括第一贯穿部分和第二贯穿部分,
所述第一贯穿部分的宽度大于所述止挡片的厚度并且小于所述腰部的宽度,
所述第二贯穿部分的宽度大于所述腰部的宽度并且小于所述第一突出部以及所述第二突出部的宽度。
8.一种限位链接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臂,包括板型的金属芯部,所述金属芯部包括连接芯部、止挡器芯部以及臂芯部;
所述连接芯部设置在所述金属芯部的第一端,并且将所述臂以可旋转的方式连接在车辆主体上;
所述止挡器芯部设置在所述金属芯部的第二端,并且覆盖有树脂材料从而形成止挡器主体;
所述臂芯部位于所述连接芯部与所述止挡器芯部之间而形成臂体部分;
保持部件,连接在车门上并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臂体部分上,
在所述止挡器主体上设有独立的接触部件,当所述车门处于全开位置时所述保持部件与所述接触部件接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限位链接件装置,其中,
所述接触部件包括在所述止挡器芯部的厚度方向上夹持所述止挡器主体的第一接触部分和第二接触部分,
所述止挡器主体上具有穿过所述止挡器芯部的安装孔,
所述第一接触部分与所述第二接触部分通过贯穿所述安装孔的连接部件结合。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限位链接件装置,其中,
所述接触部件通过位于与所述保持部件接触的接触面相反的一侧的接合部件接合在所述止挡器主体上。
CN201721890776.0U 2017-12-28 2017-12-28 限位链接件装置 Active CN20820289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890776.0U CN208202893U (zh) 2017-12-28 2017-12-28 限位链接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890776.0U CN208202893U (zh) 2017-12-28 2017-12-28 限位链接件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202893U true CN208202893U (zh) 2018-12-07

Family

ID=644908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890776.0U Active CN208202893U (zh) 2017-12-28 2017-12-28 限位链接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20289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12359A (zh) * 2019-04-09 2021-09-17 三井金属爱科特株式会社 汽车用门限位连杆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12359A (zh) * 2019-04-09 2021-09-17 三井金属爱科特株式会社 汽车用门限位连杆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075781B2 (en) Lid mechanism for an interface slot opening of notebook computers
US7987558B2 (en) Multilink hinge
CN208202893U (zh) 限位链接件装置
RU2008149847A (ru) Пружина кручения, упругий элемент, скользящий механизм и портатив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в которых использован такой элемент
CN102111979A (zh) 电子设备机箱
US20130077324A1 (en) Device for securing a source of led light to a heat sink surface
US20130214561A1 (en) Damping stop for hinge, especially for vehicle door hinge
US20080141492A1 (en) Hinge capable of providing different friction forces
CN101225847B (zh) 便携设备保持夹
US9231329B2 (en) Pivotal cover
EP3222451B1 (en) Window plate for vehicle
US20080155782A1 (en) Hinge assembly
WO2016177064A1 (zh) 维护窗
US10712787B2 (en) Chassis structure
US7580256B2 (en) Hook structure
CN204594056U (zh) 用于冰箱的门体止挡结构及具有其的冰箱
CN109373685B (zh) 冰箱
JP5827929B2 (ja) 機器収納体および電子機器
CN209650449U (zh) 摩托车方向把卡板
CN203377120U (zh) 用于延伸式旋转手柄的防护装置和延伸式旋转手柄
CN104729203A (zh) 用于冰箱的门体止挡结构及具有其的冰箱
US8241784B2 (en) Cover mechanism
CN212626536U (zh) 一种配电柜线路出口防护结构
CN209538969U (zh) 限位链接件装置
KR200222438Y1 (ko) 전자밥솥의 뚜껑 개폐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