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198333U - 乘车安全约束装置 - Google Patents

乘车安全约束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198333U
CN208198333U CN201820074796.9U CN201820074796U CN208198333U CN 208198333 U CN208198333 U CN 208198333U CN 201820074796 U CN201820074796 U CN 201820074796U CN 208198333 U CN208198333 U CN 2081983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t board
safety devices
locating part
bus according
restrai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074796.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修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NNYLOVE BABY PRODUCTS ZHU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NNYLOVE BABY PRODUCTS ZHU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NNYLOVE BABY PRODUCTS ZHU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NNYLOVE BABY PRODUCTS ZHU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074796.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1983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1983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19833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乘车安全约束装置,包括座板(1),在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设有限位件(4),用于放置在机动车座椅上,并使机动车安全带在约束状态下依次穿过两侧的限位件(4),使安全带形成对乘员腿部约束的状态;和抗翻转结构(2),设在座板(1)的后端,用于通过抵靠座椅靠背形成抗翻转力矩以限制座板(1)向后翻转。此种乘车安全约束装置将限位件设在座板上,设置简单方便,无需对机动车座椅进行二次改装,通用性强,成本降低;而且,在座板后端设置抗翻转结构,能够通过抵靠座椅靠背形成抗翻转力矩以限制座板向后翻转,在机动车紧急制动或发生碰撞时提高乘员乘坐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乘车安全约束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动车乘坐安全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乘车安全约束装置。
背景技术
在乘坐机动车时,安全带是保护乘客的重要装置,目前的机动车上一般采用三点式安全带,安全带在拉出后可通过插扣扣合在机动车座椅的安全带插孔中,上段安全带从乘客的肩部倾斜地延伸至腹部的一侧,下端安全带约束乘客的腹部。
孕妇在车座机动车时,为了避免下段安全带勒着孕妇隆起的腹部,提高孕妇正常乘车时的舒适性,并保护胎儿的安全,现有技术中出现了一种乘车安全约束装置。
此种安全约束装置采用如下方案:在机动车座椅中座板的两侧位置分别设置固定件,以使下段安全带依次穿过两侧的固定件,能够在孕妇乘车时微调安全带的约束路径,把腹部约束移动至腿部约束。
现有技术中的安全约束装置虽然能够提高孕妇正常乘车时的舒适性,但是需要二次改装机动车座椅,成本较高,且通用性较差。而且在成品机动车后排座椅两侧加装固定件的可能性以及加装后的安全性均具有不确定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乘车安全约束装置,能够提高在机动车上设置乘车安全约束装置的便捷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乘车安全约束装置,包括:
座板,在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设有限位件,用于放置在机动车座椅上,并使机动车安全带在约束状态下依次穿过两侧的限位件,使安全带形成对乘员腿部约束的状态;和
抗翻转结构,设在座板的后端,用于通过抵靠座椅靠背形成抗翻转力矩以限制座板向后翻转。
进一步地,抗翻转结构与座板刚性连接,或者抗翻转结构自身为刚性结构。
进一步地,抗翻转结构与座板形成L形结构。
进一步地,抗翻转结构包括U形弯折件,用于抵靠座椅靠背形成抗翻转力矩,U形弯折件的两个端部分别设有固定件,固定件与座板连接。
进一步地,座板包括底座和扣合在底座上的盖板,U形弯折件两个端部的固定件均穿设在底座和盖板装配形成的空间内。
进一步地,乘车安全约束装置还包括ISOFIX连接件,ISOFIX 连接件设在座板后端,用于与机动车座椅上的ISOFIX接口连接。
进一步地,两侧的限位件沿座板宽度方向的位置可调。
进一步地,两侧的限位件沿座板宽度方向的位置能够实现同步调节。
进一步地,乘车安全约束装置包括设在座板内的位置调节部件,位置调节部件包括丝杠螺母机构和剪叉机构,剪叉机构中各叉臂的第一端分别通过螺母与丝杠连接,第二端分别与对应的限位件沿叉臂长度方向可滑动地连接,能够在丝杠转动时带动螺母沿座板宽度方向移动,以控制剪叉机构的收合,从而使两侧的限位件沿座板宽度方向同步调节。
进一步地,乘车安全约束装置包括至少两组限位件,至少两组限位件沿座板的长度方向位于丝杠的两侧,每侧的限位件均由一个剪叉机构驱动,两侧剪叉机构中相应位置的叉臂共用螺母。
进一步地,位置调节部件还包括与各个限位件对应设置的滑动件,座板内沿宽度方向设有导向槽,滑动件设在导向槽内,各个叉臂的第二端均沿自身长度方向设有滑槽,滑动件的第一端与相应的限位件连接,第二端上设置的拨动销可滑动地设在滑槽内。
进一步地,乘车安全约束装置还包括设在座板内的导向件、滑动件、锁定件和解锁部件,导向件沿座板的宽度方向延伸,滑动件相对于导向件可滑动,且滑动件的外端与限位件连接,锁定件用于对滑动件相对于导向件进行位置锁定,解锁部件能够使锁定件脱离锁定状态从而对滑动件解锁,以便调整限位件沿座板宽度方向的位置。
进一步地,解锁部件包括操作件和传力板,操作件能够在受到外力时带动传力板沿座板的高度方向运动,以通过传力板带动锁定件脱离锁定状态。
进一步地,锁定件包括转轴、设在转轴上的施力部和两个插销部,转轴沿座板的宽度方向可转动地设在座板上,两个插销部分别用于对两侧的滑动件相对于导向件进行位置锁定,传力板能够在沿座板的高度方向运动时,作用于施力部使锁定件转动,从而使插销部脱离锁定状态。
进一步地,操作件的内端设在传力板的上方,且操作件相对于座板可转动地设置,施力部设在传力板的下方,插销部从滑动件和导向件的上部进行锁定,操作件能够在外端向上扳动时通过内端压动传力板向下运动,以向下压动施力部使锁定件转动,从而使插销部向上拔出脱离锁定状态。
进一步地,导向件上设有引导孔,滑动件上沿自身长度方向设有间隔设置多个固定孔,锁定件上具有插销部,插销部在依次插入固定孔和引导孔后,对滑动件相对于导向件进行位置锁定。
进一步地,乘车安全约束装置还包括复位元件,复位元件设在座板和锁定件之间,能够在施加于解锁部件上的外力移除后,使锁定件恢复至锁定状态。
进一步地,沿座板的长度方向设有至少两个导向件,座板两侧的限位件与滑动件一起能够在锁定件处于解锁状态下,可选择地安装在其中一个导向件的两端,以调整限位件沿座板长度方向的位置,与各个导向件对应设置的锁定件共用解锁部件。
进一步地,导向件为导向管,滑动件为滑动杆,滑动杆的一端插入导向管中,且能在解锁状态下沿导向管滑动,滑动杆的另一端与限位件连接。
进一步地,座板包括底座和扣合在底座上的盖板,底座与传力板之间沿着座板的高度方向设有导向结构。
进一步地,限位件相对于座板可拆卸地设置。
进一步地,还包括导向件和滑动件,导向件沿座板宽度方向延伸,滑动件的外端与限位件连接,滑动件相对于导向件可滑动,导向件横跨安装在固定件上。
进一步地,两侧的限位件沿座板长度方向的位置可调。
进一步地,限位件采用硬质材料制成。
进一步地,限位件能够在机动车紧急制动或发生碰撞时,解除对安全带的限位作用,使安全带切换至机动车的正常约束状态。
进一步地,在安全带切换至机动车的正常约束状态时,安全带不脱离限位件。
进一步地,限位件采用弹性材料制成,以通过自身变形使安全带切换至机动车的正常约束状态。
进一步地,乘车安全约束装置还包括滑动件和连接件,限位件通过连接件设在滑动件的外端,滑动件用于调整限位件沿座板宽度方向的位置,限位件能够通过连接件的变形,使限位件与滑动件发生相对位置变化,使安全带切换至机动车的正常约束状态。
进一步地,连接件为柔性套接件,限位件与滑动件通过柔性套接件进行连接。
进一步地,乘车安全约束装置还包括扭簧,连接件为塑胶关节,限位件与滑动件的外端通过塑胶关节连接,扭簧设在滑动件与限位件之间,以在机动车正常行驶状态下实现限位件的复位。
进一步地,限位件呈S形弯曲杆状结构,安全带依次穿过S形弯曲杆状结构的上下两个开放区域,以限制安全带在座板两侧向前或向后脱出的自由度。
进一步地,乘车安全约束装置包括塑胶的靠背板,座板包括底座和扣合在底座上的盖板,靠背板与盖板一体成型,靠背板遮挡在抗翻转结构前部。
进一步地,乘车安全约束装置包括柔性垫,柔性垫具有开口,能够从抗翻转结构的上端套入并包覆抗翻转结构,以对乘员的腰部进行支撑。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乘车安全约束装置,通过在座板沿宽度方向的两侧设置限位件,能够使安全带在约束状态下对乘员腿部进行约束,可避免下段安全带勒着特殊乘员的腹部,例如孕妇或腹部有伤病的乘员,提高乘员正常乘车时的舒适性,并保护胎儿的安全。将限位件设在座板上,设置简单方便,无需对机动车座椅进行二次改装,在使用时将该约束装置放置在机动车座椅上,孕妇不乘坐时可移走,通用性强,成本降低。而且,在座板后端设置抗翻转结构,能够通过抵靠座椅靠背形成抗翻转力矩以限制座板向后翻转,在机动车紧急制动或发生碰撞时提高乘坐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乘车安全约束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外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乘车安全约束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乘车安全约束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乘车安全约束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乘车安全约束装置中解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乘车安全约束装置中锁定件处于锁定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乘车安全约束装置中锁定件处于解锁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乘车安全约束装置中将限位件连带滑动件从后部导向件中拔出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乘车安全约束装置中将限位件连带滑动件插入前部导向件中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乘车安全约束装置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乘车安全约束装置中在座板上设置靠背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乘车安全约束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在以下段落中,更为详细地限定了实施例的不同方面。如此限定的各方面可与任何其他的一个方面或多个方面组合,除非明确指出不可组合。尤其是,被认为是优选的或有利的任何特征可与其他一个或多个被认为是优选的或有利的特征的组合。
本实用新型中出现的“第一”、“第二”等用语仅是为了方便描述,以区分具有相同名称的不同组成部件,并不表示先后或主次关系。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前”、“后”、“上”、“下”、“左”和“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均是指乘员 (特别是孕妇)坐在机动车座椅上时所对应的方向。这种定义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如图1至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改进的乘车安全约束装置。在一个示意性的实施例中,该乘车安全约束装置包括座板1和抗翻转结构2,座板1用于设在机动车座椅上,座板1沿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设有限位件4,限位件4与机动车座椅靠背间隔预设距离。机动车安全带在约束状态时依次穿过两侧的限位件4,使安全带形成对乘员腿部约束的状态。抗翻转结构2设在座板1的后端,能够在机动车紧急制动或发生碰撞时通过抵靠座椅靠背形成抗翻转力矩,以限制座板1向后翻转。
在该实施例中,将座板1放置于机动车座椅上时,机动车座椅的左右方向定义为座板1的“宽度方向”,机动车座椅的前后方向定义为座板1的“长度方向”。
此处的乘员可以是孕妇、腹部有伤病的乘员或腹部较胖的乘员等。对于孕妇来讲,腿部约束状态可以避免安全带勒着隆起的腹部,以保护胎儿安全。对于腹部有伤病的乘员来讲,腿部约束状态可以避免安全带勒住腹部需要避免压迫的部位,以保证乘坐的舒适性和身体健康。对于腹部较胖的乘员来讲,腿部约束可避免安全带对腹部施加太紧的约束,提高乘坐舒适性。下面的各实施例均以孕妇使用乘车安全约束装置为例进行具体描述。
本实用新型的该实施例至少具备如下优点之一:
(1)通过在座板沿宽度方向的两侧设置限位件,能够使安全带在约束状态下对孕妇大腿部位进行约束,将机动车正常约束状态下位于腹部的安全带下移至腿部,可避免下段安全带勒着孕妇隆起的腹部,提高孕妇正常乘车时的舒适性,并保护胎儿的安全。
(2)将限位件设在座板上,设置简单方便,无需对机动车座椅进行二次改装,可适用于任何类型的机动车座椅。在使用时将该约束装置放置在机动车座椅上,在孕妇不乘坐时可随时移走,通用性强,成本降低,还能保证原机动车座椅的安全性。
(3)通过在座板后端设置抗翻转结构,在机动车紧急制动或发生碰撞时,安全带的拉力通过限位件传递至座板,对座板产生向上拉起的力时,抗翻转结构能够通过抵靠座椅靠背形成抗翻转力矩,以限制座板前端翘起向后翻转,防止孕妇腿部抬起而靠近腹部,能够提高孕妇乘坐的安全性,保护胎儿免受伤害。
如果取消抗翻转结构2,只在座板1的两侧设置限位件4,由于座板1被孕妇压在腿部下面,在机动车处于正常行驶状态下,当孕妇坐在座板上时,可使座板较好地贴合在机动车座椅上,使限位件4起到微调下段安全带路径的作用。但是,在机动车发生紧急制动或受到较大的外力冲击时,由于座板无法抵靠在机动车座椅靠背,安全带的拉紧力会作用于限位件,从而将座板向上拉起,迫使孕妇的腿部拉高靠近腹部,可能会挤压到孕妇的腹部而导致胎儿受到挤压伤害。
为了能够可靠地提供抗翻转力矩,优选地,抗翻转结构2与座板 1形成刚性连接,或者抗翻转结构2自身为刚性结构,以防止在座板1 向后翻转使抗翻转结构2抵靠机动车靠背时,抗翻转结构2不容易发生变形或破坏,以便可靠地抵靠在机动车靠背上,提高使用安全性。
优选地,抗翻转结构2与座板1形成L形结构,包括抗翻转结构 2相对于座板1垂直设置或者呈预设夹角的情形。该实施例通过简单的结构就能实现较优的抗翻转效果。可替代地,抗翻转结构2与座板 1也可形成Z形结构,抗翻转结构2贴合在机动车靠背上的部分一端与座板1连接,另一端向后形成折弯边以搭在靠背的顶部。
优选地,抗翻转结构2与机动车靠背贴合设置,以提供较大的康翻转力矩,提高座板1在机动车座椅上防止的稳固性,提高孕妇乘车安全性。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抗翻转结构2包括U形弯折件21,用于抵靠座椅靠背形成抗翻转力矩,U形弯折件21的两个端部分别设有固定件22,固定件22与座板1连接。例如,U形弯折件21可以是实心杆件或空心管件,固定件22也可以相应地设置为杆件或管件。此种抗翻转结构2能够使乘车安全约束装置更加轻便,节省材料,容易制作。可替代地,抗翻转结构2也可以是设在座板1后端的矩形或其它任意形状的板状结构。
优选地,U形弯折件21的整体高度到达孕妇的腰部位置,既能形成对孕妇要不的支撑,又能减小乘车安全约束装置的体积。
固定件22与座板1至少可采用两种方式连接。
在第一种连接方式中,固定件22直接与座板1的后端连接,例如采用紧固件连接、焊接等方式。
在第二种连接方式中,如图2和图6所示,座板1包括底座11 和扣合在底座11上的盖板12,U形弯折件21两个端部的固定件22 均穿设在底座11和盖板12装配形成的空间内,固定件22与U形弯折件21的端部可形成圆角过渡结构。固定件22可固定于底座11上,再将盖板12扣合。由于此种抗翻转结构2与座板1的连接部分较多,可提高抗翻转结构2与座板1的连接刚度,优化抗翻转效果。为了防止座板1在座椅上发生错动影响抗翻转效果,可以在座板1的底部设计防滑结构。
为了进一步提高使用安全性,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孕妇乘车安全装置还包括ISOFIX连接件3,ISOFIX连接件3设在座板1后端,用于与机动车座椅上的ISOFIX接口连接。在机动车的座椅交叉线上设置有标准的受力锚点已经是国际标准通行的标配,无需二次改装座椅,直接采用标准的ISOFIX连接件3安装在座板1上即可。
通过设置ISOFIX连接件3,可以将整个孕妇乘车安全装置锚固在机动车的ISOFIX接口上,使抗翻转结构2与座板1形成的L形结构牢固地抵靠在机动车的座板和靠背上,能够可靠地拉紧L形结构以防止座板1发生向后翻转的情况,避免孕妇腿部被抬高而挤压腹部。而且,还能防止使用者不规范使用安全装置而带来危险,ISOFIX连接件3与抗翻转结构2共同提高孕妇乘坐时的安全性。在孕妇不乘坐机动车时,可通过操作释放ISOFIX连接件3取出整个约束装置,让机动车座椅复原。
优选地,在座板1后部的左右两侧各设置一个ISOFIX连接件3,以使座板1两侧受力均衡,提高座板1与机动车座椅连接的稳固性。为了使ISOFIX连接件3连接顺畅,需要保证两个ISOFIX连接件3 的间距和设置平行度,可以在两个ISOFIX连接件3之间设置支撑梁 32。
由于孕妇在整个孕期的胖瘦会发生变化,而且不同孕妇的胖瘦程度也不同,为了能够使约束装置适用于不同的体形,两侧的限位件4 沿座板1宽度方向的位置可调,以通过调节两侧限位件4之间的距离适应孕妇的身体宽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两侧的限位件4沿座板1宽度方向的位置能够实现同步调节,这样两侧的限位件4能够使安全带在座板1两侧受力对称均衡,这样安全带对腿部各处的约束力基本保持一致,可提高机动车在正常行驶状态下孕妇乘坐的舒适度。而且,同步调节能够简化调节过程,以更加快速有效地对限位件4沿座板1宽度方向的位置进行调整。
如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孕妇乘车安全装置还包括设在座板1 内的位置调节部件,位置调节部件包括丝杠螺母机构和剪叉机构,每个剪叉机构中包含两个在中间位置交叉铰接的叉臂94。其中,丝杠作为动力输入端,剪叉机构中各叉臂94的第一端分别通过一个螺母92 与丝杠91连接,第二端分别与对应的限位件4沿叉臂94长度方向可滑动地连接。在丝杠91转动时带动两个螺母92沿座板1宽度方向以相互靠近或远离的方向移动,以控制剪叉机构的收合,从而使两侧的限位件4沿座板1宽度方向同步调节。
为了提高调节的便捷性,在丝杠91的两端分别设置一个旋拧件 93,当需要调节限位件4沿座板1宽度方向的位置时,用手转动人任一侧的旋拧件93就能带动丝杠91转动。
为了提高安全带约束孕妇腿部的舒适性,针对不同体形的孕妇,可以在座板1的长度方向设置至少两组限位件4,以根据需要身材需求或个人舒适度感受将安全带穿设在座板1长度方向合适的限位件4 上,每组限位件4均包括分别位于座板1左右两侧的限位件4。至少两组限位件4沿座板1的长度方向位于丝杠91的两侧,每侧的限位件4均由一个剪叉机构驱动,两侧剪叉机构中相应位置的叉臂94共用螺母92。
该实施例能够使安全带无论穿设在座板长度方向的哪一组限位件4,都能保证座板1两侧限位件4之间的宽度距离与孕妇体形相匹配,无需对各组限位件4的宽度分别进行调节,可提高调节效率,并提高使用便捷性。
具体地,如图10所示,在座板1的长度方向设置两组限位件4,每个剪叉机构驱动一组限位件4运动。在丝杠91上间隔设置两个螺母 92,每个螺母92的前后两侧都设有铰接座,用于与相应位置的叉臂 94铰接。可替代地,每个剪叉机构上都可以连接有多组限位件4。
进一步地,仍参考图10,位置调节部件还包括与各个限位件4 对应设置的滑动件53,例如滑动件53可以是实心杆状或空心管状结构。座板1内沿宽度方向设有导向槽110,滑动件53设在导向槽110 内,且能够在导向槽110内滑动。各个叉臂94的第二端均沿自身长度方向设有滑槽95,滑动件53的第一端与相应的限位件4连接,第二端上设置的拨动销96可滑动地设在滑槽95内。
当通过旋拧件93使丝杠91朝第一方向转动时,两个螺母92相互靠近,带动丝杠91两侧的剪叉机构同步收回,通过拨动销96在滑槽95内滑动,两侧的滑动件53带动各自连接的限位件4同步向内移动,两组限位件4在宽度方向上的距离均变小。当通过旋拧件93使丝杠91朝第二方向转动时,两个螺母92相互远离,带动丝杠91两侧的剪叉机构同步打开,通过拨动销96在滑槽95内滑动,两侧的滑动件 53带动各自连接的限位件4同步向外移动,两组限位件4在宽度方向上的距离均变大。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座板1两侧的限位件4可独立进行调节,此种调节方式能够更加灵活地调整限位件4沿宽度方向的位置,可在孕妇乘坐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微调,进一步提高乘坐的舒适性。
下面以座板1包括底座11和盖板12可拆卸地扣合的结构为例进行说明。
如图2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乘车安全约束装置还包括设在底座11内的导向件52、滑动件53、锁定件6和解锁部件。其中,导向件52沿座板1的宽度方向延伸,滑动件53相对于导向件52可滑动,且滑动件53的外端与限位件4连接。优选地,导向件52可以是管状件,滑动件53为杆状结构,滑动件53插入到导向件52中,导向件 52可采用方管结构,以限制导向件52和滑动件53之间的周向运动。
锁定件6用于对滑动件53相对于导向件52进行位置锁定,解锁部件能够使锁定件6脱离锁定状态从而对滑动件53解锁,以便操作者向外拉出或向内推回限位件4,以调整限位件4沿座板1宽度方向的位置。
如图5所示,解锁部件包括操作件7和传力板8,操作件7能够在受到外力时带动传力板8沿座板1的高度方向运动,以通过传力板 8带动锁定件6脱离锁定状态。具体地,
如图2所示,锁定件6包括转轴61、设在转轴61上的施力部63 和两个插销部62,转轴61沿座板1的宽度方向可转动地设在底座11 上,两个插销部62分别用于对两侧的滑动件53相对于导向件52进行位置锁定,施力部63与传力板8之间以可传力的方式连接。优选地,传力板8能够在沿座板1的高度方向运动时,作用于施力部63使锁定件6转动,从而使插销部62从导向件52和滑动件53中拔出以脱离锁定状态。可替代地,在传力板8沿座板1的高度方向运动时,锁定件 6也可以通过平移运动的方式脱离锁定状态。
如图2所示,为了实现导向件52与滑动件53之间的锁定,导向件52上设有引导孔521,滑动件53上沿自身长度方向设有间隔设置多个固定孔531,锁定件6上具有插销部62,插销部62在依次插入固定孔531和引导孔521后,对滑动件53相对于导向件52进行位置锁定。当需要解锁时,插销部62依次从引导孔521和固定孔531中拔出。
如图3所示,操作件7的内端设在传力板8的上方,且操作件7 相对于座板1可转动地设置,施力部63设在传力板8的下方,插销部 62从滑动件53和导向件52的上部进行锁定,操作件7能够在外端向上扳动时通过内端压动传力板8向下运动,以向下压动施力部63使锁定件6转动,从而使插销部62向上拔出脱离锁定状态。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参考图2至图5,在U形弯折件21两端的固定件22底部横跨设置两个导向件52,两个导向件52沿着座板 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在两个导向件52上且位于固定件22内侧的位置分别设有一根安装件51,安装件51于固定件22平行设置,安装件51可以为管状结构。在每个安装件51的后端均穿设有一个ISOFIX 连接件3,两个ISOFIX连接件3之间通过支撑梁32连接。
再参考图3和图4,导向件52为导向管,滑动件53为滑动杆,在其中一个(例如后端)导向管的两端分别插入一个滑动杆,且能在解锁状态下沿导向管滑动,滑动杆的外端与限位件4连接。引导孔521 和固定孔531分别设在导向件52和滑动件53的上部位置。传力板8为矩形板状结构,位于两个导向件52之间。
优选地,操作件7为拉手,如图2所示,拉手包括扳动部71和按压部72,为了使操作件7在前部位置不占用额外空间,在底座11 的前部设有凹入部111,操作件7搭在底座11上方,扳动部71位于凹入部111形成的区域内,扳动部71上设有供手指穿入的开孔。在扳动部71的后端于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一个按压部72,按压部72搭接或者连接在传力板8的上表面。为了在向上拉起扳动部71时能够使按压部72向下压动传力板8,在扳动部71和按压部72连接的位置设置凸出部73,在凸出部73的上部设置凹槽74,以供转轴54嵌入到凹槽 74内,当向上拉起扳动部71时,操作件7绕转轴54转动,以使按压部72向下压动传力板8。
进一步地,锁定件6包括转轴61、插销部62和施力部63,在转轴61沿自身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有一个插销部62,在插销部62沿着转轴61长度方向的内侧设有施力部63,施力部63与插销部62在转轴61的横截面内成角度设置。相应地,在传力板8的后边缘位置在左右两端分别设有一个凹入部,插销部62可嵌到凹入部中,并与传力板8连接。
为了使锁定件6相对于底座11可转动地连接,在底座11内部左右两侧的位置分别设有一个安装基座115,每个安装基座115均沿着底座11的长度方向延伸,在每个安装基座115的前后位置分别设有安装孔114,转轴61可以穿设在两侧的安装孔114中,以实现前后两个转轴61相对于底座11可转动地连接。操作件7的转动可利用前端锁定件6上的转轴61。
进一步地,为了保证传力板8沿座板1高度方向运动的精度和稳定性,底座11与传力板8之间沿着座板1的高度方向设有导向结构。具体地,如图2所示,在底座11上与传力板8对应的区域内设有凸起的导向柱113,导向柱113可设置一个或多个,在导向板8上与导向柱113对应的位置设有槽体81,导向柱113嵌入到槽体81中以引导传力板8沿座板1高度方向运动。
如图5所示,还可以在座板1和锁定件6之间设置复位元件55,能够在施加于解锁部件上的外力移除后,使锁定件6自动恢复至锁定状态。具体地,复位元件55可以是压簧,在每个施力部63与底座11 之间均设有压簧。
在解锁时,除了上述优选的受力传递方式,还可以根据需求设置其它的传力方式。例如,操作件7和解锁件6直接通过上下运动的方式传递插销部62所需的解锁力。操作件7可以向下压动传力板8,也可以向上抬起传力板8。插销部62可以从导向件52上方拔出实现解锁,也可以从导向件52的下方拔出实现解锁。这些举例给出的结构以及相互组合仍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下面结合图6和图7,来说明此种乘车安全约束装置中对限位件 4的宽度位置进行调整的原理。图6为限位件4处于锁定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在需要调整限位件4相对于座板1的宽度位置时,向上微抬扳动部71,使操作件7绕前部的转轴61转动,从而使得按压部72向下按压传力板8,沿导向柱113向下移动,传力板8再同时带动两个锁定件6的各个施力部63向下移动,从而使锁定件6绕转轴61转动,进而使插销部62依次从固定孔531和引导孔521中下上拔出,使锁定件6处于解锁状态,解锁状态参考图7所示的状态示意图。在解锁状态下,可以根据孕妇的胖瘦或舒适度需求对两侧的限位件7沿座板1 的宽度方向进行调整,提高孕妇使用的舒适性,也增加了乘车安全约束装置的通用性。
除了能够在宽度方向上调整限位件4的位置,优选地,还可以对限位件4在长度方向的位置进行调整。在沿座板1的长度方向设有至少两个导向件52,座板1在每个导向件52对应的两侧均设有开口112,以供滑动件53进出。座板1两侧的限位件4与滑动件53一起能够在锁定件6处于解锁状态下,可选择地安装在其中一个导向件52的两端,以调整限位件4沿座板1长度方向的位置,与各个导向件52对应设置的锁定件6共用解锁部件。
如图7所示,限位件4位于座板1靠近后端的位置,对于腹中胎儿较大的情况,若孕妇感到目前安全带对腿部的约束位置仍比较靠后,可能会压迫到腹部,则可以将限位件4向前调节,从而改变的约束位置在腿部向前移动。具体地,通过扳动操作件7使锁定件6处于解锁状态,如图8所示,可将后部导向件52两端对应的滑动件53连带限位件4整体从开口112中拔出。如图9所示,仍然在解锁状态下,将滑动件53的一端通过开口112插入到前部的导向件52中。
更优地,限位件4相对于座板1可拆卸地设置,例如,将限位件 4与滑动件53设计为弹片卡入的结构。此种设置方式能够在孕妇不适用约束装置时将两侧的限位件4全部拆卸,让座板4两边没有任何阻挡,同时也可以作为儿童安全乘坐机动车的增高垫使用。在作为儿童安全乘坐机动车的增高垫使用时,只依靠安全带连接在座椅交叉线的锚点约束儿童。
对于图9和图10的乘车安全约束装置,限位件4都能够沿着座板1的宽度方向进行连续地调节。可替代地,限位件4也可设置为沿着座板的宽度方向进行离散地调节。
对于图9所示的乘车安全约束装置,限位件4能够沿着座板1的长度方向进行离散地调节,设置多个调节档位。可替代地,限位件4 也可设置为沿着座板的长度方向进行连续地调节。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限位件4采用硬质材料制成,能够可靠地将安全带的约束路径从孕妇的腹部微调至腿部,提高孕妇的舒适性,防止安全带从腿部约束状态回复至腹部约束状态。由于机动车上自身的三点式安全带约束是国家强制标准检验认证控制的,这套三点式安全带约束系统的安全性具有保障。因此,安全带下段微调约束路径后仍然能够稳定的约束乘员,使本实用新型的孕妇乘车安全装置既能保证安全带约束的安全性,又能增加安全带约束的舒适性,还具备较高的通用性和经济性。
在另一类实施例中,限位件4能够在正常行驶状态使安全带形成对孕妇腿部约束的状态,并在机动车紧急制动或发生碰撞时,解除对安全带的限位作用,使安全带切换至机动车的正常约束状态,在正常约束状态下,安全带处于对乘员腹部约束的状态,即恢复至机动车原始的三点约束状态。
该实施例在车辆正常行驶状态下,保证了安全带约束的舒适性。由于安全带约束腿部的方式允许孕妇的身体有更大的前倾量,在机动车紧急制动或发生碰撞时,腿部约束的方式可能会使孕妇身体前倾碰到前排座椅或者对腹中胎儿造成伤害,因而在此种状况下使安全带回复到机动车三点式安全带本身的约束路径,形成对孕妇腹部约束的状态,依靠机动车原有的安全带约束状态保障孕妇安全。因此,该实施例的约束装置在机动车处于任何状态下,均能够依靠机动车本身三点式安全带约束保障乘员的安全性,而在正常行驶状态下则改善安全带约束乘员的舒适性。
其中,三点式安全带正常的约束位置是安全带插扣与座椅靠背与座板交叉线上的锚固点,呈现在不同身形大小的孕妇身上位置会有差异,可能是肚皮位置,也可能是肚皮偏下位置,但肯定不会是大腿根部位置。三点式安全带正常状态是靠预紧力拉紧,只有在紧急制动状态时,才会强力拉紧,此时如果限位件4的状态可以发生变化,那么紧急停车状态下安全带收紧时自然就会回复到座椅相交线的锚固点上受力,安全带约束孕妇就会回复到正常受力部位。
在限位件4的状态可以发生变化的实施例中,也可以省去 ISOFIX接口3的设置,因为安全带作用于限位件4上的力不能全部传递至座板1,使座板1不容易发生先后翻转的现象。
优选地,在安全带切换至对孕妇腹部约束的状态时,安全带不脱离限位件4,这样当机动车恢复至正常行驶状态时,限位件4能够直接带着安全带恢复至腿部约束状态,无需重新将安全带穿入限位件4,使用更加方便。另外,在安全带切换至机动车的正常约束状态时,安全带完全脱离限位件4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一种实现形式中,限位件4采用弹性材料制成,以通过自身变形使安全带切换至机动车正常约束状态。例如,限位部4采用纯橡胶材料,插入滑动件53的硬质方形端之后通过螺丝等紧固件定位。采用弹性限位件4的好处在于,省去使用高强度的钢材,采用注塑的方式成型即可,成本低。
当机动车紧急制动或发生碰撞时,乘员身体会发生前倾,此时安全带卷收器的自动锁止功能会锁止安全带拉出,身体前倾的位移量就是限位件4微调安全带时拉长的位移量。在上段安全带被孕妇身体前倾拉长一定的位移量之后,下段安全带之前的拉长量会被抵消而缩短,迫使限位件4被向后拖拽,以通过限位件4自身的变形或整体向后移动,使下段安全带回复至正常约束小腹部位的正常三点式约束路径上。
在另一种实现形式中,乘车安全约束装置还包括滑动件53和连接件,限位件4通过连接件设在滑动件53的外端,滑动件53用于调整限位件4沿座板1宽度方向的位置,限位件4能够通过连接件的变形,使限位件4与滑动件53发生相对位置变化,从而使安全带切换至对孕妇腹部约束的状态,限位件4仍可采用硬质材料支撑。该实施例在机动车紧急制动或发生碰撞时,下段安全带会缩短迫使限位件4被整体向后拖拽,以通过限位件4相对于滑动件53的活动,使下段安全带回复至正常约束小腹部位的正常三点式约束路径上。
优选地,连接件为柔性套接件,限位件4与滑动件53相互独立且通过柔性套接件进行连接,柔性套接件可以在受到外力时发生变形,在外力消除后还可回复至原始状态。例如,柔性套接件可以是硅胶材料形成的包塑段。在限位件4受到外力时,会在柔性套接件处发生形变,在拉力消失后,依靠硅胶弹力作用使柔性套接件恢复至预设连接角度。
优选地,乘车安全约束装置还包括扭簧,连接件为塑胶关节,限位件4与滑动件53的外端通过塑胶关节连接,扭簧设在滑动件53与限位件4之间,以在机动车正常行驶状态下实现限位件4的复位。为了保证形成安全带能够可靠地形成腿部约束,需要使扭簧的扭力大于安全带的预紧拉力。
对于上述的各实施例,限位件4可以根据安全带的通过路径设计为不同的结构形式。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限位件4 呈S形弯曲杆状结构,两个S形弯曲杆状结构同向设置,安全带依次穿过两个S形弯曲杆状结构的上部开放区域,以限制安全带在座板1 两侧向后脱出的自由度。可替代地,限位件4也可以是C形结构或其它能起到限位作用的结构。
具体地,如图12所示,拖拽安全带上的插扣带动安全带伸长后,使下段安全带依次穿过乘员左侧和右侧限位件4的上部开放区域,从乘员双腿上部跨过;上段安全带从机动车座椅的上部锚固点引出后,从乘员肩部斜向下经过,最后将插扣固定在机动车座椅的下部锚固点。乘员左右两侧的限位件4用于限制安全带向后方脱出。
为了进一步提高孕妇乘坐的舒适性,如图1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乘车安全约束装置包括塑胶的靠背板13,靠背板13与座板1一体成型,靠背板13遮挡在抗翻转结构2前部。具体地,靠背板13设在 U形弯折件21的前部,靠背板13与座板1的盖板12一体成型,且与盖板12连接的部位形成圆弧过渡结构。该实施例能够使乘车安全约束装置的靠背部分更加平坦,孕妇在向后倚靠时舒适度更高。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乘车安全约束装置还包括柔性垫,所述柔性垫下部具有开口,能够从抗翻转结构2的上端套入并包覆抗翻转结构2,以对孕妇腰部进行支撑。具体地,柔性垫从U形弯折件21的顶部套入,以在孕妇腰部形成软支撑结构,增加乘坐舒适性。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乘车安全约束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33)

1.一种乘车安全约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座板(1),在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设有限位件(4),用于放置在机动车座椅上,并使机动车安全带在约束状态下依次穿过两侧的所述限位件(4),使安全带形成对乘员腿部约束的状态;和
抗翻转结构(2),设在所述座板(1)的后端,用于通过抵靠座椅靠背形成抗翻转力矩以限制所述座板(1)向后翻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车安全约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抗翻转结构(2)与所述座板(1)刚性连接,或者所述抗翻转结构(2)自身为刚性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车安全约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抗翻转结构(2)与所述座板(1)形成L形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车安全约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抗翻转结构(2)包括U形弯折件(21),用于抵靠座椅靠背形成抗翻转力矩,所述U形弯折件(21)的两个端部分别设有固定件(22),所述固定件(22)与所述座板(1)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乘车安全约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板(1)包括底座(11)和扣合在所述底座(11)上的盖板(12),所述U形弯折件(21)两个端部的固定件(22)均穿设在所述底座(11)和盖板(12)装配形成的空间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车安全约束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ISOFIX连接件(3),所述ISOFIX连接件(3)设在所述座板(1)后端,用于与所述机动车座椅上的ISOFIX接口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车安全约束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侧的所述限位件(4)沿所述座板(1)宽度方向的位置可调。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乘车安全约束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侧的所述限位件(4)沿所述座板(1)宽度方向的位置能够实现同步调节。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乘车安全约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在座板(1)内的位置调节部件,所述位置调节部件包括丝杠螺母机构和剪叉机构,剪叉机构中各叉臂(94)的第一端分别通过螺母(92)与丝杠(91)连接,第二端分别与对应的所述限位件(4)沿叉臂(94)长度方向可滑动地连接,能够在丝杠(91)转动时带动螺母(92)沿所述座板(1)宽度方向移动,以控制所述剪叉机构的收合,从而使两侧的所述限位件(4)沿所述座板(1)宽度方向同步调节。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乘车安全约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组所述限位件(4),至少两组所述限位件(4)沿所述座板(1)的长度方向位于所述丝杠(91)的两侧,每侧的所述限位件(4)均由一个剪叉机构驱动,两侧所述剪叉机构中相应位置的叉臂(94)共用所述螺母(92)。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乘车安全约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置调节部件还包括与各个所述限位件(4)对应设置的滑动件(53),所述座板(1)内沿宽度方向设有导向槽(110),所述滑动件(53)设在所述导向槽(110)内,各个所述叉臂(94)的第二端均沿自身长度方向设有滑槽(95),所述滑动件(53)的第一端与相应的所述限位件(4)连接,第二端上设置的拨动销(96)可滑动地设在所述滑槽(95)内。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乘车安全约束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在座板(1)内的导向件(52)、滑动件(53)、锁定件(6)和解锁部件,所述导向件(52)沿所述座板(1)的宽度方向延伸,所述滑动件(53)相对于所述导向件(52)可滑动,且所述滑动件(53)的外端与所述限位件(4)连接,所述锁定件(6)用于对所述滑动件(53)相对于导向件(52)进行位置锁定,所述解锁部件能够使所述锁定件(6)脱离锁定状态从而对所述滑动件(53)解锁,以便调整所述限位件(4)沿所述座板(1)宽度方向的位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乘车安全约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解锁部件包括操作件(7)和传力板(8),所述操作件(7)能够在受到外力时带动所述传力板(8)沿所述座板(1)的高度方向运动,以通过所述传力板(8)带动所述锁定件(6)脱离锁定状态。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乘车安全约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件(6)包括转轴(61)、设在所述转轴(61)上的施力部(63)和两个插销部(62),所述转轴(61)沿所述座板(1)的宽度方向可转动地设在座板(1)上,两个所述插销部(62)分别用于对两侧的所述滑动件(53)相对于导向件(52)进行位置锁定,所述传力板(8)能够在沿所述座板(1)的高度方向运动时,作用于所述施力部(63)使所述锁定件(6)转动,从而使所述插销部(62)脱离锁定状态。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乘车安全约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件(7)的内端设在所述传力板(8)的上方,且所述操作件(7)相对于所述座板(1)可转动地设置,所述施力部(63)设在所述传力板(8)的下方,所述插销部(62)从所述滑动件(53)和导向件(52)的上部进行锁定,所述操作件(7)能够在外端向上扳动时通过内端压动所述传力板(8)向下运动,以向下压动所述施力部(63)使所述锁定件(6)转动,从而使所述插销部(62)向上拔出脱离锁定状态。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乘车安全约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件(52)上设有引导孔(521),所述滑动件(53)上沿自身长度方向设有间隔设置多个固定孔(531),所述锁定件(6)上具有插销部(62),所述插销部(62)在依次插入所述固定孔(531)和引导孔(521)后,对所述滑动件(53)相对于导向件(52)进行位置锁定。
17.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乘车安全约束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复位元件(55),所述复位元件(55)设在所述座板(1)和所述锁定件(6)之间,能够在施加于所述解锁部件上的外力移除后,使所述锁定件(6)恢复至锁定状态。
18.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乘车安全约束装置,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座板(1)的长度方向设有至少两个导向件(52),所述座板(1)两侧的限位件(4)与滑动件(53)一起能够在所述锁定件(6)处于解锁状态下,可选择地安装在其中一个导向件(52)的两端,以调整所述限位件(4)沿所述座板(1)长度方向的位置,与各个所述导向件(52)对应设置的所述锁定件(6)共用解锁部件。
19.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乘车安全约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件(52)为导向管,所述滑动件(53)为滑动杆,所述滑动杆的一端插入所述导向管中,且能在解锁状态下沿所述导向管滑动,所述滑动杆的另一端与所述限位件(4)连接。
20.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乘车安全约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板(1)包括底座(11)和扣合在所述底座(11)上的盖板(12),所述底座(11)与所述传力板(8)之间沿着所述座板(1)的高度方向设有导向结构。
2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车安全约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4)相对于所述座板(1)可拆卸地设置。
22.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乘车安全约束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向件(52)和滑动件(53),所述导向件(52)沿所述座板(1)宽度方向延伸,所述滑动件(53)的外端与所述限位件(4)连接,所述滑动件(53)相对于所述导向件(52)可滑动,所述导向件(52)横跨安装在所述固定件(22)上。
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车安全约束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侧的所述限位件(4)沿所述座板(1)长度方向的位置可调。
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车安全约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4)采用硬质材料制成。
2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车安全约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4)能够在机动车紧急制动或发生碰撞时,解除对安全带的限位作用,使安全带切换至机动车的正常约束状态。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乘车安全约束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安全带切换至机动车的正常约束状态时,所述安全带不脱离所述限位件(4)。
27.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乘车安全约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4)采用弹性材料制成,以通过自身变形使安全带切换至机动车的正常约束状态。
28.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乘车安全约束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滑动件(53)和连接件,所述限位件(4)通过连接件设在所述滑动件(53)的外端,所述滑动件(53)用于调整所述限位件(4)沿所述座板(1)宽度方向的位置,所述限位件(4)能够通过连接件的变形,使限位件(4)与所述滑动件(53)发生相对位置变化,使安全带切换至机动车的正常约束状态。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乘车安全约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为柔性套接件,所述限位件(4)与滑动件(53)通过所述柔性套接件进行连接。
30.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乘车安全约束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扭簧,所述连接件为塑胶关节,所述限位件(4)与滑动件(53)的外端通过所述塑胶关节连接,所述扭簧设在所述滑动件(53)与所述限位件(4)之间,以在机动车正常行驶状态下实现所述限位件(4)的复位。
3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车安全约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4)呈S形弯曲杆状结构,所述安全带依次穿过S形弯曲杆状结构的上下两个开放区域,以限制所述安全带在所述座板(1)两侧向前或向后脱出的自由度。
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车安全约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塑胶的靠背板(13),所述座板(1)包括底座(11)和扣合在所述底座(11)上的盖板(12),所述靠背板(13)与所述盖板(12)一体成型,所述靠背板(13)遮挡在所述抗翻转结构(2)前部。
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车安全约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柔性垫,所述柔性垫具有开口,能够从抗翻转结构(2)的上端套入并包覆抗翻转结构(2),以对乘员的腰部进行支撑。
CN201820074796.9U 2018-01-17 2018-01-17 乘车安全约束装置 Active CN2081983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074796.9U CN208198333U (zh) 2018-01-17 2018-01-17 乘车安全约束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074796.9U CN208198333U (zh) 2018-01-17 2018-01-17 乘车安全约束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198333U true CN208198333U (zh) 2018-12-07

Family

ID=644915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074796.9U Active CN208198333U (zh) 2018-01-17 2018-01-17 乘车安全约束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19833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40103A (zh) * 2018-01-17 2019-07-23 珠海阳光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乘车安全约束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40103A (zh) * 2018-01-17 2019-07-23 珠海阳光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乘车安全约束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205105B1 (ko) 머리 받침 높이 조절 메커니즘을 갖는 어린이 안전 시트
US6494531B1 (en) Vehicle seat for reversible occupant travel
CN100584418C (zh) 娱乐装置的座椅组件
CN107635825B (zh) 移动调整系统
KR100898863B1 (ko) 년소자용 자동차의자
US20020024245A1 (en) Vehicle seat for reversible occupant travel
CN108528293B (zh) 用于仰卧式机动车辆座椅总成的机构
EP3369611A1 (en) Seatback lift mechanism for a supine motor vehicle seating assembly
EP3670252B1 (en) Child safety seat
JPH05506632A (ja) 車両用安全ベルト装置
WO2008066565A1 (en) Seat belt system for a motor vehicle
WO2003099068A1 (en) Sleeping occupant protection system for vehicles
US20180251050A1 (en) Seatback lift mechanism for a supine motor vehicle seating assembly
WO1982001171A1 (fr) Siege d'enfant pour vehicule automobile
CN201065082Y (zh) 汽车儿童座椅
EP0537019A2 (en) Child safety arrangement
CN205553983U (zh) 折叠式可伸缩座椅头部侧位靠枕
CN208198333U (zh) 乘车安全约束装置
CN110040103A (zh) 乘车安全约束装置
CN105539220A (zh) 儿童安全座椅
CA2806574A1 (en) An attachment device for a seatbelt restraint system to be used by pregnant women and other passengers
WO2007127710A2 (en) Booster seat with vertically adjustable seat base
CN207809312U (zh) 乘车安全约束装置
EP0705728A2 (en) Vehicle seat with a vertically adjustable child seat
CN215532983U (zh) 一种约束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